第一篇:诱发体验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探究
诱发体验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探究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诱发学生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更有意义的作文。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真情实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2-01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写作应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通过体验,品味世间万物,才能创作出深刻的作品,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让学生自主亲历活动,激活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验,结合阅读,丰富情感,拓展体验。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措施。
一、亲历活动,激活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教师应当鼓励和带领学生仔细留意生活中的大小事,创设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用心感受,激发体验。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一次作文课上,作文要求是:“请你选择一处景物向大家介绍一下,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学生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生机。在写作开始前,教师鼓励学生留意身边景物有什么变化,并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走走,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观察景物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后开始写作,有的学生写道:春天赋予榕树生机,嫩绿的小芽苞在枝上排排冒出,像好奇的孩子抬起充满疑问的小脑袋……还有的学生写道:校园的西北角,各种小动物在春天姐姐的召唤下醒过来了,慢慢地伸着懒腰,黑色甲虫在刚发芽的草丛中跑?砼苋ィ?不知名的白色小虫爬上假山一动不动地晒太阳……学生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写下了深刻的体验。可见,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来,激活体验,创作出有新意的作文。
二、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角色不同,体会也不同。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蕴含着教育价值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会不自觉地进入角色,能深切而生动地感受这个角色的心理历程,激起异样感受,在扮演中深化体验。
例如,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时,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进行写作,一些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一名记者。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作为教师、记者,应当做的是什么,教师决定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一个学生扮演老师,让他备课、讲课,充分融入“教师”这一角色。让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让他采访扮演老师的学生有什么感受,记录下小老师的心理历程,并采访其他同学对小老师讲的课有什么想法,并予以评价。通过以上扮演活动,学生对教师和记者这两个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教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对教育事业满满的热情。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另一位学生写道:记者要报道真实的事、要体悟群众的切实感受,不歪曲事实,不辜负记者这个职业的高尚性。学生年龄尚小,“理想”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一个懵懂的概念,而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就初步对理想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深化了体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到作文中,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形象、意义深远。
三、结合阅读,拓展体验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自己体验的描述,而阅读是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法。世间事物繁杂,学生不能都一一去经历,所以通过阅读了解不同时代、地区的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是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体验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时,作文是有关民风民俗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作,教师建议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重要节日、风俗习惯等。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彝族大部分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聚居,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被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应当与对火的自然崇拜有关,举行火把节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有学生对维吾尔族感兴趣,通过阅读了解到“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联合”,该民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他们待客非常热情,重视礼节。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每逢节日,维吾尔族人都要宰羊煮肉,制备各种糕点。总之,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人文,品味人生百态,丰富情感世界,拓展自身体验,进而才能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
四、结束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在亲身经历中捕捉真情实感;在扮演中感受他人的心理历程,激起异样感受,在扮演中深化体验;在阅读中了解社会人文,品味人生百态,丰富情感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更有意义的文章。总之,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燕.真情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6).[2]黄松海.情到深处文自工――作文之“真情实感”篇[J].写作,2011(04).
第二篇:亮出真情、写出实感——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亮出我的真情,写出我的实感
——七年级作文教学
授课人: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七年级语文组 杨长奎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唤醒感动,感受和体悟成长中至善至美的真情,激发学生尽情倾吐真情的表达欲望。
2、学会运用典型细节和运用多种修辞、表现手法等表现细腻情感的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真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真情。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成长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感受博大的父爱、细腻的母爱,以及来自学校、社会的种种关怀,在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被这些浓浓的人间真情包围着、感动着,心动不如行动,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记录我们真正的心动——请亮出我的真情,写出我的实感(板书)。
一、唤醒感动——听一听:
1、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既想放松一下课堂氛围,又希望能牵引出我们感动的记忆。
播放《天亮了》。提问:大家有没有知道这首悲怆的悸动人心的歌曲背后蕴含着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
出示故事内容——指名朗读。
教师点评:亲情太伟大了!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家庭很平凡、很普通,但在平凡和普通中,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寻常的感动,不知大家可否留心生活,领悟感动。平日,老师总习惯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记下来,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篇。
出示教师作品——我的亲情故事:(教师朗诵)
那年,那月,那脚印
依稀地记得,那年我在离家十多里路远的县里上高中,有一个黄昏,天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我望着那条茫茫的雪路和那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心里感到惴惴不安。
那天是一个礼拜天,是父亲送生活费来的日子。因为要紧张地复习迎接高考,那时的周末我基本不回家,跟父亲约好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他按时给我送生活费来。于是每个星期天,我都盼望着父亲的到来,哪怕性格内向的他什么话也不说,只要我们能默默地相对坐一会儿,看一眼日渐衰老的父亲,我也会感到心里暖暖的。可是今天,一想到父亲将要在雪地上蹒跚,我又希望他今天不要来。
忐忑不安地上完下午的课,夹杂在同学们中间走向宿舍。刚准备踏进寝室,我惊呆了,一个魁梧而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宿舍大门口,“爸爸!”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惊叫着扑过去„„
雪还在纷纷扬扬的飘扬着,父亲的外衣上都披上了一层白雪。我努力抑制住眼泪,搀扶着把父亲迎进我的宿舍坐一会。父亲一进门,就着急地打开上衣口袋,掏出那个早已陈旧不堪的钱袋,细细地掰数着那一叠零零碎碎的钞票,给自己留下两元车费后全部交给了我。接着,叮嘱了一番要我努力之类的话语后,头也不回地默默地走了。
灰蒙蒙的广袤的天际下,雪花还在飞舞,我呆呆地注视着雪地上那渐渐向远处延伸的脚印,幸福的泪水已经悄然地滑落脸颊„„
二、捕捉情感——说一说:
同学们,老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每个人心中都会珍藏着许多的感动——因为在成长中,一定有个人令你很难忘,难忘他时因为他为你做的某件事太让你感动了,下面,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请把令我们感动的人和感动的事大胆地说出来吧。
1、确定感人的对象——成长中,最让我感动的人是谁?
2、捕捉感人的细节——一句细细的叮咛,一则温馨的短信,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默默付出的背影,一声鼓动人心的呐喊,一个情意浓浓的电话,一滴悸动人心的泪珠,这些无不蕴含深刻的爱意和浓浓的真情?
——请说出他(她)最令我感动的细节(他<她>关心爱护我的生活小故事。)
三、细致描绘——悟一悟:
同学们,在平凡的365天中,我们天天都感受着浓浓的人间真情,而真情往往蕴藏浓浓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应该怎样来把捕捉到的生活中的感动的人和事细致描绘下来,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呢?接下来,我们先来品悟一下一些示范性的文章带给我们的借鉴:
细致描绘示例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段描写给人印象深很感人,是因为作者使用一系列准确地动词,细细描绘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使我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无限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因此可知,使用一连串的动词,细化动作(板书)——放慢镜头,留心每一秒每一步骤的动作变化,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生动传神地刻画。
细致描绘示例二: 《妈妈的唠叨之歌》 片段一: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时叫我快起床;吃早饭时要我多吃饭;刚想去上学,又叫我多加衣服;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晚饭时,妈妈又开始唠唠叨叨了。
片段二: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
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这些我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对比感悟:
——片段一是一般性的叙述,说妈妈“唠叨”,但没有具体入微地突出妈妈爱“唠叨”的特点,妈妈的形象不鲜明。片段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板书),让妈妈“唠叨”的这个形象更生动,语言很有感染力。
写作小钥匙1:由此可知:要细致描绘某个感人的细节,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对人物进行相应的的细节描写(板书),即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尤其是使用生动传神的细化动作描写,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含对话)描写入文,更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细致描绘示例三:
那次考试,就在大家充满希望的那一刻,来了个晴天霹雳——我失利了。这消息对我来说是一种多大的打击啊!我害怕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仿佛那是在嘲笑我;我害怕接触亲人的目光,仿佛那目光中也带有个“为什么” „„
那次,我流泪了!在我最无助时,是您给我送上安慰和鼓励——妈妈!您告诉我:“人生路上,谁无失败?谁无跌倒?重要的是:懂得重新站起来。重新站起来的人一样是英雄!”听了之后,我虽然没说话,但我心里深受感动,也非常清楚:这只是人生漫长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对于茫茫前途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也因为有妈妈您的支持,鼓励,我才没跌下去——我把毕业试考好了。
妈妈,您的爱,如亮在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让我这艘失去方向的航船找到了方向;您的爱,如落在沙漠中的一阵细雨,让我这颗干枯的心灵得到了滋润;您的爱,如照在寒冷地区的一缕阳光,使我这棵濒临绝境的花儿看到了希望„„
写作小钥匙2: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议论、直接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板书)使认识与升华得体、深刻,“主题”明显突出。
小结感悟——点石成金:真金点拨:如何“亮出你的真情,写出你的实感”? 首先唤醒心灵深处的感动,确定最令人感动的对象;从某种强烈的感觉入手,捕捉感人的细节;
再次细致地描绘感人的细节、充分地表达情感体验。(尤其细化动作<什么事件>、借助(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使认识与升华得体、深刻,“主题”画面明显突出。
总之,一句话,任何好的文章都是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而这些情感又往往凝聚在一些细小的东西中,只要情真,感实,情细,相信我们的故事也一定能打动人心。(齐读)
四、表达真情——写一写。
同学们,听得多,心中有本,但百炼才能成钢!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打开记忆闸门,拿出笔和纸,根据这节课得到的点拨,写下我们心中感动的一幕。
总题:珍藏的感动(可围绕“感动”另拟题目,如酸酸甜甜父(母)子(女)情;发现父(母)爱。
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抒发真情实感的随笔。
1、独立抒写——亮出真情、写出实感。要能运用细节描写和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2、移动联通——交流修改,评价推荐。
3、成果分享——激情表达、师生品评。
温馨提示:品评注意看作品有没有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特殊的表现手法,以及所使用的细节描写能不能为主题服务?
五、朗读诗歌,再度体验(结束学习旅程)。
同学们,美好的感动总是令人难忘的,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读汪国真的亲情诗——《感谢》,再次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结束我们今天愉悦的学习旅程!
感谢——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xié)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六、课外作业,延伸巩固。
将随笔反复修改,扩写为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大作文。
教学反思:
1、“文以情感人”,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能感动人,首先得让学生自己感动,有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以情促写,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立足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借助多种方法的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唤醒感动。
2、表现真情,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生活中的细节,认为生活太普通、太平常,以至不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情的细节,更不能具体入微地叙写下来,写出来的文章经常泛泛而叙。因此,我以先说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捕捉情感,再在借鉴名篇和同龄人的作品比较中,学会细节描写,运用适当的修辞来刻画真情,表现主题。这是此课的教学重点。
3、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并不十分理想,时间调配不尽合理,给学生酝酿思考的的时空不足。当然,也由于自己功底薄弱,课堂的点评等环节不是很到位,真的要努力和改变的东西很多,悉心聆听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教。联系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环湖路8号 莞美学校 电 话:*** 邮 箱:yckls2008@163.com 邮 编:523808
第三篇:满分作文指导 写出真情实感
满分作文指导:诉说真情突出实感
知识要点:
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
1、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这里以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12-1]家庭给了我
要求:①每个人都有家庭,家庭可以给你理解、支持、帮助;可以给你欢乐、烦恼,甚至痛苦;长辈的爱,可以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会束缚你的发展……请你选一件具体的事,写一篇记叙文。②先在横线上把题目填写完整,再作文,如“家庭给了我快乐”。③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导思: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人之所以觉得幸福,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作用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可以给你理解和支持,也可能给你烦恼和痛苦;可使你健康成长,也可能束缚你的发展……打开记忆的大门,寻找给你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给世人以启迪。
1、文章开篇就迅速切题,行文要有波澜,突出重点,容易使文章条理清晰(记叙可以运用倒叙),结尾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主题升华。
2、表达方式应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描写。
3、语言要做到简洁朴实,以情动人,不少于600字。
[12-2]今天你就将要初中毕业了。回首初中时代,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描写,议论要因事而发。④字数600-900,不足600字或超过900字,每50个字扣1分。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1、审题,体裁是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一次”决定选材只能选一件事,“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
2、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
3、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4、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通顺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修饰,注意用词的贴切和句式的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工整的字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好评。
第四篇:写出人物个性作文指导
写出人物个性作文指导
一,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
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外貌描写的要求
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 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写到人就不必写人的肖像。肖像描写要写出人物的关键。用鲁迅的话是“画眼睛”。即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
二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孔乙已:“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迂腐)别里科夫:“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保守)(奸诈)曹操:“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看到秦王浩荡的游行队伍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是”
儿子眼中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
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
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
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
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语言描写的要求
1、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2、抓典型化的语言
三
动作描写 显示人物性格 2 符合生活真实 3 重视细节描写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史湘云:直爽
林黛玉:娇弱
贾宝玉:放肆 王夫人:矜持
凤姐:持重
探春、惜春:任性 借鉴实例 :巴尔扎克《守财奴》 ①争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②临死抓金子: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以下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冰凉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人物的一种个性:守财奴的贪婪
借鉴实例:吴敬梓《儒林外史》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中似一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说:“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一垂,登时就没了气。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一拳,打得眼棱缝,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狠
准
四
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
记叙文中,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鲁迅《阿Q正传》
内心独白
她抽出了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铜捏手的大火炉前面。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把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梦境和幻觉也是心理表现的主要形式
一
仔细观察生活
二
抓住典型
三
提炼语言(修辞手法)
第五篇:作文指导与体验
作文指导与体验——模式篇
张利波
作文课应该透射出兴趣的光华,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折射出期待的目光,散射出采撷后的光环。如何在如此快乐的学习情境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我觉得作文指导与体验课模式的合理运用应该是无怨无悔的选择。
模式化作文训练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模式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听说读写习惯,因为学生熟悉并掌握了作文课预设的环节,必然会积极的预设性的思考,使课堂中生成性的内容最大化,实际的作文指导与讲评课的实验中,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其次,模式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学习的效率肯定要高于教师讲解或点评,而且也能真正做到让作文课成为学生的期待。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第三,模式的运用可以更好的按照作文指导与体验的序列有规律、有梯度的指导学生写作,真正让学生成为作文课的主体。而且作文课教学模式的运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
但模式化作文训练也一直备受诟病,主要原因有:
第一,许多人认为固化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约束了教师的思想,程式化的学习使学生会失去兴趣,淡化了创造性。而且不利于教师熟练驾驭不同文体作文的训练。因而使学生畏惧写作文,害怕作文课。
第二,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新教师来说比较有效,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效果并不好,或者说无效。因为模式的运用忽略了学情、校情,特别是淡化了学生的创作程度,让学生在同一平面上学习,必然弱化学生的差异性,或漠视了创作能力较弱同学的发展需求。
第三,模式化教学有太多的应试作文的痕迹,也有是说现有的许多模式都不是为学生的创作素养而设计,多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而创建,指导学生写程式化的作文而显得低效。
针对以上几点顾虑与看法,我觉得能够有一个大致的模块,然后变化模块的组合方式,甚至适当变化模块的内容,直至深度的分析学情,只要灵活的运用,上面三个问题一定能解决。就如同摆积木一样,同样是那些积木,只要设计好一定的图案,认真分析好每块积木的形状,仔细揣摩如何的组合。就能摆出不同的形状和物品。作文的模式化训练也是一样,因此模式不是模具。明确了这一概念,我想对于模式化教学教能更深入的了解了,其实效性也就更明显了。
下面就谈谈我在探索与实践作文指导与体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模块化作文课堂训练每一个主题作文指导与体验分为四个主要环节,也就是需要四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指导与构思,第二课时创作与点评、第三课时讲评与提升、第四课时修改与体悟(或同主题写作与体悟)。这四课时中第一和第三课时需要在课堂完成,第二和第四课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完成,当然最好是在校内时间完成。就是说如果每周有克课时的作文时间,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如果每周只有一课时的作文课,那么若同样在两周内完成的话,就需要第二课与第四课在自习课或其它课外时间完成。每一个环节全程都需要学生参与,改变指导课都是教师讲,创作课全是学生写的局面。真正做到指导与体验并行。
指导与构思
创作与评点
讲评与提升
修改与体悟
(一)第一课时:指导与构思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主题解读:解读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可用课内阅读的素材、也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可抒情描写,目的在于既阐释了主题的内涵,又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链接课文:扣作方法训练的重点,链接到课内学过的相关文章或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已知作基础,更便于理解训练的重点和指导的方法。或者在体验课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本次主题训练的方法。
链接体验:给出精选的课外或生活的片断,引导学生分析,进一步的掌握本节课训练的训练重点和方法。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了训练的方法,可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的写作练习,达到真正掌握训练方法的目点。这一环节实际上架设起的是已知与需知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通过课内学过的内容,分析出来训练的要点,并掌握训练的方法。
方法梳理:根据所给出的片断扣住本次作文训练点来分析,并归纳出用何种方法达到这一效果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下一环节的练习做铺垫,并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引,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归纳出来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
片断演练: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主题,确定文题后,选择文中需要写作的重要片断来练习,或者针对前面的训练要点,设计几个情境来通过片断的写作学会应用前面学到的写作方法。
例文示范:精选同主题的例文,选择例文时最关键的是此例文中要体现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同时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方面尽可能有示范的作用。推出例文后让学生学会分析此例文,当然分析时要扣作训练点哦,对于作文写作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还可以提示修改此例文,即例文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评价欣赏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前面进行了点上突破后,对学生进行全篇作文面上的引领,包括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
构思演练:写作任何的作文之前,构思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书面构思,也可以只是在头脑中构想,不过训练初期最好还是让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书面写出构思的内容,这样教师或同学还可以在学生写这篇文章前对该生作文的构思进行指点与修改。实际的训练中,新个环节非常重要。
(二)第二课时:创作与评点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构思修改:指导学生利用2分钟以内的时间修改第一课时完成的构思,让构思更完善,可以采用四人小组、同桌或前后桌、作文组长负责的方式进行构思的交流与点评。如果第二课时放在课上完成,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指点,或者是在上节课完成构思的基础上,教师收上来利用课外的时间批改一下也可,然后及时的发给学生。
创作实战:引导学生在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不同每学段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该学段作文写作规定的字数。
同学互评: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分别任命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同学在创作完成后进行互评,根据学生的创作水评,可以组内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评价任务,如找出并改正文中的错别字、指出并改正文中的病句。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材料选择、中心主旨、语言表达等进行分析评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评议内容就是组内必须有一名同学来评议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这样每名学生的作文至少有四名学生读过,即有了四个读者了。
评委评价: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或五个大组,每个大组的组长负责分析本组同学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并写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既可以全面分析本组成员的雁缺点,也可以抓住某一方面集中分析,但最关键的是要细致的分析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大组成员组长可以学期固定或按月固定,也可每次作文随机组成大组。还有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由四人或六人小组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好的作品,全班所有小组推荐的最好作品交由一名评委分析,其余的按自然组分成四组由四名评委分析。实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变换评委分析的方法,这样才有新鲜感。才能保持好兴趣不减。
教师点评:大组分析结束之后,把作文和分析报告交给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对学生作文和大、小组的分析作出评价,特别是要抓住本次作文训练重点的得与失部分。最好能针对每名同学给出修改或提升的建议。
(三)第三课时:讲评与提升
此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教师总评:讲评课上教师结合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分析学生实际创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可利用多媒体或视频展台等(我一般多用展台),用时大约在三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评委分析:由各自然组的评委分析本组学生的作品,由班级总评委分析各小组推荐的作品。此处内容可由学生自由安排,也可由教师设计统一的表格,无论哪种方式,必须有书面材料,但要限定字数。用时大约5分钟。
展评作品:依次展评两篇或三篇作品,展评的作品包括优秀的作品和进步的作品。展读每一篇作品后教师可做简短的评议,用时不要超过30秒钟,也就是一两句话而已。展评的两篇或三篇作品都读完后进入到学生评议阶段了,由教师根据本次作文训练重点提出评比分析的标准或要求,然后每个自然组都要出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评议,采用打分对抗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处也可增加原始推荐小组的学生说明推荐的理由。评比的要
求或标准可以由老师设定,也可由作文评委设 定,但无论谁设定,都要有一条扣住本次作文训练的主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可以增加朗读等评比分值,但不建议初始阶段使用。
挑战作品:两篇或三篇由教师或大组评委推荐的展读的作品读完并评议结束之后,推出挑战的作品。挑战作品可民主产生,但教师要注意引导挑选立意方面没有问题的学生展读,其它方面可不做要求,如果挑战的作品质量不是很高,还可以作文一篇例析作文来评议。挑战作品展读之后,仍由各自然组出代表评议,仍采用打分的方式,不过此处的评分标准要增加比较的内容和建议的内容,即把展评的作品和挑战的作品比较,并对不好的作品指出修改的建议。
学生反思:前面的评比结束之后,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写出反思,即根据本次作文的学习重点,写出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案,写出怎样修改就可以了。同时可以安排获胜是学生说说获胜感言和对同学的希望,还可以按排写的快的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反思。如果还有时间的话(一般情况下是没时间了),再次让小组同学进行修改的交流。
(四)第四课时:修改(创作)与体悟
这一模块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在全面修改本次作文(或同主题、同要点的不同文题的创作)和写出自己习得的创作方法,及本写作方面自己掌握的程度。
修改创作:在原作的基础上借鉴同学的评议和课堂展评作品的示范及师生的点评,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后,明确修改的方向,然后重新写作,如觉原作无法修改或有更好的同题(或同主题)的构想,可重新创作。
对比分析:无论是修改,还是创作后都应该与第一次同主题(或同题)作文相比较看看到底有哪些变化,真正的通过体验找到差距和优势。
习得方法:归纳总结通过本次主题训练自己对于本次训练点掌握的程度和掌握了哪些写作文时的技巧。这是一种真正的指导与体验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