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9: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一篇: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木车的激情

张炜

1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2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3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4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5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6“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得木车声中,听到

7“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

8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得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贺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9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10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11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却是由车轮和双足携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12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京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13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选择,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14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15原来只有激情,只有他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这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16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17也许当我们现在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述能力

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答: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6分)

答: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骆驼刺

甘 泽

1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2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3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5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1、(4分)第一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2、(4分)分析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的原因。

3、(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

4、(6分)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6、(4分)特征:荒芜、辽阔,(1分)沙砾遍地,风沙肆虐。(1分)

作用:突出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1分),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1分)

17、(4分)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2分)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2分)

18、(4分)

①外在形态相似:寒酸、丑陋。

②生存环境相似:恶劣、艰辛、荒凉、贫瘠、被遗忘。

③分布范围相似:广泛、数量多。

④生活态度相似:顽强、坚忍、抗争、努力、自由、快乐、满足。(共4分,每答对一点得1分,内容相符即可得分。)

19、作者通过对戈壁上骆驼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写,(1分)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坚忍不拔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3分)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2分)。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1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2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3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4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5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散文选刊2006年8月)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叙述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来自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亲切自然,而又令读者感到熟悉,正是为下文写人生之旅中的黑暗、人生的孤绝境界作铺垫。

参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2、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结合文章语境中不难看出,第一段中的“荒野无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第三段中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

参考答案: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3、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云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本语句理解关键在于“冷”和“灯”的含义,从上文第四段“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可看出,“冷”是指人生路上的孤绝环境,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而第三段中通过理解“荒野无灯”是“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无靠无助的感觉”,可以理解“唤我归去的灯”实际上是孤绝人生中所缺少的真情和温暖,是“通过这段黑暗时”的解脱的方式。至此,也就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4.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期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5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就人在孤绝环境中所采取的人生态度谈看法。可以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综合发挥。由于此题的答案不具有确定性,因而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对素质好的考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考生只要能扣住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勇于进取”这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5-8题为山东省2007高考语文选中的原创阅读题。

5、文章第一节作者为什么说对荒野无灯的感触难以忘怀?(6分)

①因为对黑暗的恐惧和想象中对藏在黑暗中的鬼怪的敬畏。②对温情灯火的热爱和感激。③沉淀于人生的经历令作者作出反思。

6、“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阐述。(4分)

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相处由于缺少真诚和信任,充满普遍的冷漠,没有温暖和热情,人的内心没有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虽然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却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情和关爱,因而心理上觉得自己是被世界遗弃的孩子。

7、文中说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揭示了孤绝处境下的三种人生境界,为什么说“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4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人生难免失意,关键在于失意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于孤绝之际灵魂不沉沦,成为自我孤独高洁灵魂的持有者,这是沉沦乞怜求助者所不能达到的,因此说是荒野无灯的处境下最高的境界。

8、怎样理解作者笔下的“荒野无灯”和“灯火的温情”?(6分)

参考答案:①人生追求的路上难免遇到荒野无灯的处境,希望人世间充满温暖,热情和感激,而不是互相冷漠以对。②没有灯火的孤绝境界里,要不失风骨和尊严,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③作者含蓄地批判了现实的冷漠,表达了对人世间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冬天》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朱自清散文《冬天》,回答17~20题。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和炉子都是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然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的豆腐。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象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时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使是冬天也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们儿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暖的。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描述三幅画面的内容。(6分)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18.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19.本文对冬天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以“冬天”为题,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20.文章中有多处打动人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说说它的精妙之处。(3分)参考答案:17.第一幅:冬天,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白水煮豆腐。第二幅:静静的冬夜,与友人泛舟西湖。第三幅:我和妻儿在台州城里过了一个幸福的冬天。(6分,每一事件只要能答到基本要素即可给2分)18.写出了亲情的温馨包围着作者,使作者感到心中非常温暖。(3分,意思对即可)19.①因为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冬天。②作者心中的温暖与自然界的冬天形成反差,以冬天为背景,更能衬托出亲情、友情的温馨。(4分,每点看法2分,意思对即可。)20.“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是细节,用环境的昏暗衬托亲情的浓厚;吃豆腐,“眼巴巴地望着那锅“是细节,表现我们急切的神态;划船,“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是细节,表现环境的安静,心境的恬静,与寺里面的嘈杂形成对比;“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是细节,家的温馨与脉脉的亲情蕴含在“微笑”中。(3分)

第三篇:朱自清散文《白马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白马湖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的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便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节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1.白马湖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

2.本文作者重点描写了白马湖的景色,试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3.作者重点写了哪几个季节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4.本文的结尾从白马湖的景又转到了人,你怎么看?

答: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对文章结构和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重点从白马湖景色特点和在白马湖与朋友和谐相处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白马湖清静幽雅的景色以及与丏翁等朋友的和谐相处,使作者对这个地方难以忘怀,以至几年后仍念念不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先找出描写白马湖的有关段落,然后结合重点语句加以概括。答案:色彩斑斓,清静幽雅。具体说来大约有这么几点:水清、水满、水软,山青,菜花鲜艳,薄雾朦胧,萤火闪闪,桃柳相间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以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答案:(1)作者重点写了春夏两个季节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是:山青,水满而软,桃柳相间,菜花鲜艳,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的。夏季的特点是:可以在湖里划船,感受世外之感;可以看成千成百的萤火闪烁。(2)表现了作者对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留恋之情。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解答此题要联系原文中景和人两个方面来回答。答案:结尾又一次写白马湖令人难忘的地方,景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人,这样的结尾简洁,让人思索。

第四篇:象征比喻类作文

学生作文

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的老师有无数个,而在我的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敬爱的杨老师,他的笑脸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杨老师,虽然现在您已不再我身边,但我的脑海中仍不会消逝您那谆谆教导的声音,那孜孜不倦的身影„„

还记得那是一节晚自习,教室里同学们都安静的做着自己的作业,依稀只能听见那“唰唰”的写字声,您不知何时从后门转了进来,那时的我刚好听到开门的声音,就好奇的回过了头,没想到正好与您四目相对,吓得我赶忙转过了头去,心扑通扑通的跳,我的心情还来不及平静下来、却发现您已经站在我的身后,您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出来一下”,我想:“这下完了,老师会不会认为我上课不认真啊?会不会训我啊?”就这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跟着您进了办公室,没想到您那阳光般的微笑让我一下卸下了心防,没有了开头的那么紧张。

我本以为您会训斥我一顿,然后自己会委屈的流泪,可我只猜对了一半,您没有训我,可我确实是哭了,但不是委屈的泪花„„

您说:“今天我碰见你爸爸来,和他聊了一会儿。”杨老师只这一句就把我吓得手足无措,我想:糟糕,最近没犯什么错吧!他们会谈些什么啊?您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问,便继续说:“听你爸爸说你在家有些挑食啊,你家开饭店,自然少不了好吃的,可也得多吃青菜才好啊,我儿子和你挺好的,我在家就让他多吃蔬菜,这样才好长身体啊,以后可不能挑食了啊!我可得看你和我儿子谁听话,呵呵!”听着您的话,我不觉震了一下,您把我叫来竟是为了这个,我连忙点了点头。接着,您和我像拉家常一样地说了一些寻常小事„„

出了办公室,我心潮澎湃。杨老师,您真好,就像是我的亲人一样,我想,您应该对待每个学生都像是亲人一样关心吧,就像是阳光呵护花草一般,不知不觉,眼角竟有些湿润„„

杨老师,您用慈爱的微笑接纳了我,让我感受到父母般无私的爱,您的微笑犹如一缕金色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生活的道路,让我更加奋勇向前。

比喻象征类作文审题

【训练要求】

比喻象征类作文审题的方法 【写作提示】

1、比喻象征类试题初看起来审题难度很大,其实我们只要把比喻类题目中所表达的本体、象征类题目中所赞颂的象征意义给揭示出来,然后从它的本体或象征意义出发进行构思写作,就可以了。

2、如《暖流》这一题目,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去考虑——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中心便一目了然。如《红叶》这一题目,真正要写的不是老树的红叶,而应该是老人的红心。树老叶红,人老心红,题目仅仅是象征而已,别无他意。

3、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材料

三、例解:在审题立意和构思行文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我”、“隐形”和“翅膀”。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

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也可以是历经磨砺的婉约昆曲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和微小个人之“我”

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上述关于“我”的诸多意象都可以成立,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欲说毛笔是隐形的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翅膀”要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容易出现的不足:(1)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如何分析“比喻型”(或者说“象征型”)命题或话题作文?

第一、不能虚,应由虚到实,以情理为文。即在揭示话题或者题目的比喻意(或象征意)的基础上行文,比如“我心中的水仙花”这个题目,水仙花是个喻体,根据题目中材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如果我有两块面包,我一定用一块去换取一朵水仙花)的暗示,它的本义应该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美好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等等,决不能800字写完之后读者还不知道你的水仙花到底是什么。

第二、在揭示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时候,必须找到两者之间合乎逻辑的相似点。

一、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006年广东题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天使”一词现在常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也比喻传播福音的人,即“真、善、美”的化身。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如“路”、“灯”、“远方的高山”、“鞋里的沙子”等都具有象征义;2006年北京题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北京的符号是指“能体现文化特征并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东西”,即能够象征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民风民俗、、杰出的文艺作品、标志着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繁荣的新事物,如胡同、天坛、长城与天安门,京剧、相声与京韵大鼓,中关村科技园、2008奥运会等等。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005年辽宁省命题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这个特征相当突出,“花”的比喻义相当丰富,可指一种气象、一种生活状况、一种发展趋势等。可以把这种“花”喻指姚明的成长经历,一年比一年成熟;可以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勇冠三军和雅典奥运会夺金后的如花笑脸;也可以这样比喻:“去年花”是我国昔日氢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升空,“今年花”是指“神州六号”遨游太空。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太阳 泪水夹杂着雨水,一个滚烫,一个却凄凉。

我行走在雨中,风从我的后背穿过,解渴的不是肌肤,而是心灵。握着那份考砸的试卷,我努力地想寻找一个借口,却发现是徒劳的,该怎么向你交待,我拼命地想。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熟悉,我尽量放慢脚步,却还是走到了这里。我不敢继续走,因为我看见了你,因为我还没想好借口。巨大的水帘恍如隔世,我却还是清楚地看见了你,焦急地张望,像是大鸟等待归巢的小鸟,那样热切。

你还是看到了我,径直向我走来,我有点措手不及,胡乱地将卷子塞进书包,抬起头,正冲着你关切的目光。你为我撑着伞,把我护在左边,心跳的那一边,无情的雨水却打湿了你的右臂。

回到家,你放好雨伞,然后打算替我摘下书包。我不安地将卷子递给你,却没敢抬起头。我知道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知道你对我充满了期望,我知道我心中的太阳早已落下,我知道此刻你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失望。就这样安静了几秒,还是你先开了口,依然那样温柔,“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中考要加油,我相信你会考上的。”想了无数中表情来面对你,此刻却全部忘记。我只是抬起头,望着你的双眸,然后重重地点了下头。

拿起卷子回到屋里,看见你早已热好的干奶,飘渺不定的热气里我好像看到了你忙碌的背影。只是岁月将你消磨得暗淡无光,有些憔悴。

台灯下的我奋笔疾书,就像身居考场的我一样。那天的夜黑得很晚,你说我学到很晚,原因只有我知道,每次回头,客厅里一直亮着的灯已将我心中的太阳升起,光明无限,生机盎然。

落笔时,想起我们的一段话: 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你说,我是你永远的光芒。

作文题目:

一、以“在心底开一朵花”为题作文。

二、请以“__________是一面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不少于600字

三、绿是色彩,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藉,你的心中自有一片绿„„请以“绿”为题作文。要求:1.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四、(2009·北京卷)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

第五篇:初中语文 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7篇(含答案)

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一、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及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儿说:“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在文中画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5.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试各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慈母在天堂

仲春之后,山花烂漫,母亲家务之余,便去采些好看的野百合回来,插在花瓶里,虽是陋室寒舍,却弥漫着一季馥郁的芳香。

“苦中作乐也是一门本事。”

这般心法,我得了母亲的嫡传,够我一生受用无穷。

我的启蒙教育完全得益于母亲,那些节奏欢快的儿歌,那些惩恶扬善的故事,都是我吸取的最早的文学养分。

“妈妈,为什么坏人恶人总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那些家伙心狠手辣,又阴险,又狡诈,好人善人一时斗不过他们。”

“难怪不少好人善人死在他们手上。”

“还是要看谁笑到最后,善人好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为什么有时候十个好人都斗不过一个坏人?”

“这不比打架,只拼力气,坏人的手段十分歹毒,不过,邪不压正,就算他们一时得势,作威作福,最后还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的十万个“为什么”总能从母亲那里得到答复,而且都是标准答案。

母亲非常注重我的早期教育,总要把我往正大光明的路上引,一旦发现我当面扯白撒谎,或在外摸瓜摘枣,定会责罚我跪在搓衣板上好生反省。

“你不学好,岂不是枉费了娘对你的一片苦心?你今天怨恨我,不要紧,等将来我死了,你终究会有明白的一天!”

世间任何雄辩的语言都不会比母亲的泪水更有说服力,只要看见母亲伤神落泪,我小小年纪,也就知错知悔。

我十岁那年,母亲的身体就愈见羸弱,脸色就愈见蜡黄了,平日痰中所带的血丝正说明她已经积劳成疾,然而,她迟迟不肯就医,硬撑了半年之久,一场大咳血后,才查出是肺结核晚期。母亲自知来日无多,便将后事向父亲和姐姐一一交代了,仿佛只是要出一趟远门,神色从容自若。在病榻前,她用手帕擦去我眼角的余泪,目光骤然暗淡下来。

“你还小,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

“妈妈,我害怕……”

“只要你心里记挂我,我就不会死。”

多年之后,我才理解了母亲这句话的深意,每当我怀念母亲至深至切的时候,她的音容笑貌便宛若生前。诚然,在我的心中,母亲是永远都不会死的,更何况我的每一滴血都源于母亲,我的每一滴泪都源于母亲,母亲给了我生命,她慷慨的慈爱始终贯穿于我的一呼一吸之中。

那是一个雨骤风狂电闪雷鸣的夜晚,门前的两株桃树竟被连根拔起,桃叶撒满一地,平日被唤作“好汉”的那条人见人怕的看门狗,也受不住这份天崩地裂的惊吓,兀自瑟缩在屋角呜呜地哀鸣。

就是此夜成了我今生最漫长最心痛的一夜!

母亲的遗物至今仍深锁在红漆的木箱底。那是一段不忍卒读的伤心史,我不忍再看。其中有一本当年家庭开支的明细账目,一针一线的前因后果,一鸡一蛋的来龙去脉,在上面都有确切的记载,从一字一词,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点,都可以见出母亲当年是何等殚精竭虑。多么窘困的日子,那本账簿是真实无欺的见证,要问什么才叫“最低限度的生存”,什么才叫“艰难的挣扎”,它会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正确答案。

过早失去母爱,童年少年的荒凉时光和空虚岁月就如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在成长的苦闷历程中,我险些陷身泥沼,误入歧途,但我硬是站起来了,迅疾避开那些致命的诱惑,我想,这正是母亲所欢喜的。

但愿宇宙深处真有一处天堂,慈母就住在那里,终有一天,我要穿越时空隧道去找寻她,我坚信,母亲与我,在生死别过之后,必定还可以重逢。

“愿死者有他(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她)的寄托。”

1.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多方面的,请分别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对儿子的“为什么”都能给予“标准答案”,她为什么都要给予“标准答案”而不是含糊其词让儿子自己去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生病为什么不肯就医?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本文中摘录一个精彩语句,并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要善于联想。由本文你联想到读过的哪些描写母爱的诗文?并说说你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礼 物

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3分)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2分)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2分)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2分)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2分)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 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允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 与慢的原因。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2.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和()。

3.文未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

答:

4.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

来(不超过20字)。答:本文告诉我们:

(五)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在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土……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慈祥 B.慈善 C慧爱 D慈悲 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 【答】:()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答:

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7.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

(六)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边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珠。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方框内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

5.“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含义。

答: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8.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七)能给予就不贫穷

 教师队伍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

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和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的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不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他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权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

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为什么说女孩送给老师的礼物很特别?

答:。

2.作者用“很明净”来修饰“女孩子”,有用“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来描写女孩子的眼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3.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老师带着“她”到教室问大家自己为什么穿布鞋的原因。答:。

(2)概述文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答:。

4.假如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你准备拟怎样的标题? 答:。

5.结合文章设想一下,若十年后,这个女孩再回母校见它当年的老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简要描述,不超过80字)

答:

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靠窗的位置》

1.靠窗的位置。

2.暗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行文上,它为后文中朋友舍己为人的行动作铺垫。

3.不是;它恰当地表现了朋友离开耶路撒冷,回到祖国后百看不厌的喜悦的心情。

4.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5是一个心中装满着对亲人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的人。

(二)慈母在天堂

1.教给我乐观的精神,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如何做人等。

2.母亲要明确地教育儿子辨别是非,让他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引他走向正大光明的道路。

3.因为家境太贫困,那本账簿说明家中的收入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母亲不愿意让自己为家庭增添负担。

4.如母亲去世时那段描写环境的语言,烘托当时的气氛,表现“我”“最心痛”的情感。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游子吟》等;母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个亲吻,一个巴掌,其实都是来自母亲的爱。

(三)礼物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礼物,却不被母亲接受(理解),雕像破碎,女儿伤心难过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礼物给母亲,不被母亲理解,最后雕像破碎。)

2、(1)表现了女儿既渴望上学,又担心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2)a.1万元来之不易,b.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3)因为母亲认为女儿浪费钱买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女儿非常的失望。(a.嫌女儿浪费钱,b.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

3、感激

委屈

4、母亲不理解女儿,认为女儿送的礼物不健康,责怪女儿浪费钱,而女儿却是一片好心想报答母亲而已。(母亲对女儿不理解;女儿伤心失望。)

(四)剥 豆

1、①怜爱孩子,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2、(勇于)竞争,(做事)认真。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但答“自信”不给分。

3、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4、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或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或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或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言之有理即可。

(五)父 亲

1、C、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3、“我”没有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7、回忆父亲的往事。“我”孝与不孝的表现。

(六)爱的礼物

1、①幼稚、笨拙。②灰心失望。

2、示例:①往事又浮现在眼前。②回忆的门打开了……(过渡自然、恰当则给满分)。

3、“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得意(地)”。“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因老师喜欢她的礼物(或:理解她的感情)而高兴、兴奋。

4、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有所图的(或:有个人目的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纯洁无暇(或:纯真等)。

6、说明这种爱十分热烈。

7、议论。①揭示中心。②照应前文(开头)。

8、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给满分)。

(七)能给予就不贫穷1.因为这件礼物是在硬纸板上画的、周边很粗糙、图形很不规则、花花绿绿的一双皮鞋。本题3分。答出“硬纸板做出(画)的皮鞋”即可得满分。只答“一双鞋”不得分,答“用硬纸做成的礼物”的1分。2.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女孩子的心灵纯洁和对事物的观察、判断很单纯、很纯真。本题3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视语言表达分别给3分、2分、1分、0分。3.二题选一。(1)老师这样做意在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贫穷和富有,特别是能让女孩确认自己不贫穷。本题2分。前后2个要点各占1分。(2)关注学生成长,工作细致,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重教育方法。本题2分4.示例:《特别的礼物》、《鞋》、《一双纸皮鞋》、《教师节的礼物》、《贫穷与富有》等。本题2分。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5.示例:“老师,您好!”他抬起头,只见一位穿着端庄朴素、满脸洋溢幸福笑容的姑娘占在他面前。她恭恭敬敬地递上一只礼盒,真诚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这是我当年想送而没有能力送的一双皮鞋,请收下吧。”本题4分。

下载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象征类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训练第三周 写景类抒情性散文大全

    高考作文训练第三周 写景类抒情性散文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景物,抒发美的情感。 2.用散文化的表现形式,抒发感受,表达观点。 1.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

    象征类文章的读与写

    “象征”类文章的读与写 ——《白杨礼赞》教学笔记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一篇现代文,现代散文,在文句(内容)理解上几乎已不存在障碍,具体到《白杨礼赞》一文则更是如此。因此,学生阅......

    叙事类散文

    叙事类散文阅读 【学习目标】 1.明确叙事散文的特点。 2.掌握叙事散文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 1.高考真题剖析。 2.掌握叙事散文的阅读方法、解题方法。 【学法指导】链接高......

    情感类散文

    思念拖着腮相思成疾,思念的情绪蔓延。思念不断,心中的情感舒展。略带点甜,心欢跳着,脑海全是你的笑脸,不停的讲着大道理,像似在讲故事,动听入耳。你的声音不断的在耳边回响。轻柔悦......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韩愈散文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 韩愈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五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1.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 1.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

    《不设防》阅读训练及答案

    不设防 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