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 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学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在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现象三: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2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字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现象之四: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 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深层次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份量之重。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 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 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五、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 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些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炭山岭镇教育辅导站阿沿沟小学卫建平王兴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当看到班上的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纪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一切所折射出来的不仅是少数的客观原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经过长时间观察与思考,就如何开展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校园氛围,培养心理健康意识
浓郁的校园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熏陶,逐渐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学校应该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及时给予指导.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因此,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呢?
(1)、团体辅导。
借新课改的东风,教师应积极转化自己的观念,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浇灌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用真心去感动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把心里的话表达出来,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在每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会通过“心理信箱”﹑“手拉手”、“红领巾信箱”等团体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除此之外,还应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阵地,做好宣传广播,办好宣传栏、1
黑板报等,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得鞭策。
(2)、个案教育。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以把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突出的学生,作为个体对象,进行心理咨询。我班有一名学生小秦,今年15岁,家中最小,父母亲年龄较大,缺少与孩子交流,过分娇宠孩子,尽一切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使他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优越性,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欺负小同学,还致使我班学生搞一些恶作剧,更为严重的是自从五年级暑假后,由于与一些经常不读书的同学外出上网聊天,从此,他的成绩急剧下降,网络在他的心中成为可以宣泄自己的工具,家长、老师便成为他心中的敌人。经过多方面的分析,主要原因表现在:其一,家长过分溺爱而造成的;其二,年龄过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其三,社会影响。带着一颗爱心,我来到了他的身边,主动和他交流,刚开始时,他还有些不适应,站在一边抓耳挠腮,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个机会,让他坐在我的身边,给他倒了杯水,慢慢地他融入了与我的交流中,从他的话语和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我充分的信任。日久生情,慢慢地,我发现他越来越喜欢和我交流,并且愿意把他的心事告诉我,通过“心理信箱”,“制订计划”等活动,他的行为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他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现在的他,已经能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
(3)、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如手拉手活动、语文课的综合实
践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春游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此同时,每周我会利用班会课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以“健康心理,和谐校园”为主体的班队活动。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通过批评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但其心里是不悦的,为此,对问题学生心里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是最明智的选择。刚接手这个班时,对他们一知半解,于是给他们“下马威”,采用我的“爱心教育”法去关心他们,设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课上我尽量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后我通过书面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给予解答,慢慢地,学生也对我有了信任,有时候,他们还会主动来找我聊天。时时处处、一点一滴来感化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风气有了好转,他们也开始注意别人的评价,关心集体荣誉了。被称为“调皮大王”的小东是令我最挠头的,谈话多次,当面表现很好,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但我发现他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于
是就适时的在班上表扬了他几次,而后找他谈话,经过几次交流,大概是我的积极评价和诚恳态度打动了他,他的行为开始有所收敛了。有一次,班上要出黑板报,同学们都推选他专门负责板块设计,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让他担任这期黑板报的主编。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这期黑板报出的别出心裁,就在班上再次表扬了他,我注意看到了他脸上的欣慰与自豪。在班上,我大力宣扬了他的“功劳”,同学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还在作文中提到他,我利用作文课的机会,及时在班上读了。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他写到:时间过得真快,在与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即将告别时,我心中有些不舍,我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是呀!只要我们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时,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乐于听从教师的指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掌握科学方法,进行自我疏导
班主任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会学生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常见的几种:
(1)、学会放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力,调节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少先队工作中的活动安排,通过开展拔河比赛、登山比赛、班级少先队队会,积极调动学生情绪,使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2)、与人谈心。一开始,我培养学生通过开展预设活动,树立有问题要学会求助的意识。在学校可以找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类节目等
等。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将永远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会用笔和自己交流,把心灵的痕迹用美丽的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去了解孩子。否则,日记本身就变成了心理负担。
(4)、听音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谐的情绪会给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高质量、高效率,因此,通过音乐对不良情绪的及时调节,对小学生保持心理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等交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我班有一名女生,口齿伶俐、能歌善舞,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小才女”,大家对她是百般喜爱。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很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上课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我看出了她的心思,主动去和她交流。刚开始,她有些被动,在我的慢慢引导下,她说出了她的烦恼。原来是她在人际关系方面出了些问题,我告诉她这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很正常的心理问题,只要学会和老师、亲人、朋友交流,及时得到调节,你就会感到很轻松。她笑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理解与信任。
总之,开展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断需要教师的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全面发展。
卫建平,男,藏族,生于1986年9月,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
王兴莲,女,汉族,生于1986年7月,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小学二级教师。
年8月年3月20042008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正常心理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
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通过阅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国培,了解到学生的自我形象,对自己的信心,对生活的兴趣,往往受到学业上成就的影响。例如在学业上长期失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产生“习得性无助”。即一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生活状态,一旦学生将学习上获得的这种无助感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整个生活失去兴趣,失去希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针对这种现状,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实际状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大量采取合理的奖赏,及时的反馈,适度竞争等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
二、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校本课程《儿童心理健康导读》为教材,每周一节,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同学们相互讨论,从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将学习动机由外部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使学生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巩固和发展其学习兴趣的关键。小学三年级是开发小学兴趣最佳时期,而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者应牢牢把握这种趋势并加以开发利用。
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让学生卸下心里上的防护设备,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让学生学会快乐的学习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其次,要学会调试情绪,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情趣;再次,教育学生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快乐的学习。
总之,我们教师要根据现代的教育理论,多借鉴采纳心理健康国培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人格,让他们培养出健康的情绪,拥有快乐的人生。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知识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正式纳入学校课堂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气氛和谐 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 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三、尽情渲泄 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随时随地地倾听他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利用家访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四、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情感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
摘要:本文通过询问的方法了解身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由此列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得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我国将来的发展尤为重要的结论。
关键字: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解决方法
引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课程即将结束,本文通过选取课程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并对此作出论述。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世界,能让我们从失落中解脱出来,以微笑面对每一天。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简述心理健康
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经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大学生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正逐步走向社会,在这一个转折期中,心理的健康与否往往决定着我们的将来的生活。或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心理健康能影响一个人的将来吗?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世界,能让我们从失落中解脱出来,以微笑面对每一天。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 的基本要求,并且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总之,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甚至有自杀倾向也存在少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身边便发生了两起大学生自杀事件。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从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像大部分男生就喜欢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就是处于过分安逸、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之中。很多人都反应,在大学里,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非期末复习备考莫属。大学和高中的生活相差太大,进大学后,由于课程相对轻松,没有老师督促,而且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日子过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平时多在玩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到期末,才开始担心考试,考前临时抱佛脚只求能过关。
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从环 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客观方面: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主观方面: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失望与失宠感的产生;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畏首畏尾。
五、大学生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 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保持心理健康,不仅要学会自我调节,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还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卸下心理包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保持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相信未来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