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5篇]

时间:2019-05-15 09:3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

第一篇: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

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

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

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

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

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

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

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

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

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

十四、其他:

(一)

某 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 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 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 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 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 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 子含义的解答:

这 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 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 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 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 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 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 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 意的归纳

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 式:(时间+地点)+人+事。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 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 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描写(miǎoxiě)

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作文中,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景物描写有着渲染当时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肖像描写

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因此,优秀作家都极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形,至关重要的是描写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人物的内心秘密。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他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她的眼睛是“顺着”看人;两个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虽“顺着眼”看人,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当她知道周围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时,她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将吃人的封建礼教逐步强加在她身上的苦难,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来。

肖像描写首先遇到的是视角问题。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一是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究竟选择哪个角度写,这要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来确定。

一、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便于作者抒发爱憎感情,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一肖像描写:“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作者对她那种老来俏打扮,是厌恶的,并给以辛辣讽刺。

二、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便于将肖像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鲁迅的《高老夫子》是这样写的:“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功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枝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现在虽然格外 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女学生发见,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作者通过高老夫子顾影自怜的描写,将其假道学的面目与自我怨愤的情绪巧妙地融合起来了。

三、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易于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初交见到贾宝玉时,她以少女的敏感与细心,观察了贾宝玉全身的打扮以及容貌、神情:“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真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通过黛玉的视觉给宝玉绘制的一幅肖像画。这幅肖像画自然溶进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复点染,逐渐充实;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燕尾服而逐步完成。肖像描写的技法,可以是工笔描写,也可以是简笔勾勒,还可以是漫画笔法。可以采用静态描写,也可以采用动态描写。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奥勃洛摩夫的肖像描写是为工笔描写。李朝威写则属于简笔勾勒。契诃夫在《套中人》中对别里科夫外貌的描绘就是漫画式的。一般说来,西方作家比较擅长工笔细描,而中国作家则更喜爱简笔勾勒;中国作家常用动态描写法,即更多地描写行动中的人物肖像,而西方作家却更多采用静态描写法,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像阿•托尔斯泰就反对用几十页篇幅对主人公肖像作静态描绘,主张“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人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为显现出来。”(《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在肖像描写技法中,还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张等手段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总之,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切忌犯脸谱化、套子化、程式化的毛病。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描写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 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 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有哪些呢?“今日读者的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 些活动都影响到现代写作,也改变了描写的性质? ”今日 读者要求动作快,甚至在描写中 也是一样。……你可以注意到现代描写的如下特点:

1、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

2、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

3、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 述的一切……。

4、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 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二、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 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 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 》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 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 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模路鹨恢徊杂フ? 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 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 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 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 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5 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 的 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 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 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 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 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 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 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 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 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 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 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 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 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 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 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胄愿竦闹苯颖硐帧T?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 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 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 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 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6 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 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 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 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

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二、人物的行动 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

三、要注意 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 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 种方法进行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 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 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 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 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 反映和应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 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 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 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 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 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 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 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 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雌鹄词蔷醯梅浅?匮劢纾黾又兜摹?“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 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 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 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 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 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 的社会环境与《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 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而当代的作 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 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 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例如鲁迅《**》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 风俗画。

五、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 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 体描写,也称为”状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 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摹形“呢?就是要逼真地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为了使被描 摹的物体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必须在”摹形“时注意抓住物体的特征,既抓住物 体的整体特征也要抓住物体的局部特征和细节特征。为此就要认真细心地观察物体、弄清该 物体与其它物体的区别,并 8 且区分出该物体各个部分的不同之处。根据前人的经验? 摹形 ”要准确、生动,应注意运用数量词和方位词,进行比较,使用比喻,还可以用动态词语描 写静物。

什么是“传神”呢?就是要描写物体内在的神态,使描摹的物体具有感染力,从而引 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或联想,或启迪。“传神”要与“形似”结合起来,切忌外加。最好是 在“摹形”过程中“传神”,当然也可以在描写的同时兼用议论,只是要适当,不可过多。

描写物体--状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其顺序与观察顺序有关,与物体本身构造有关,也 与主题表达的需要有关。

按观察顺序状物,通常是依据人们的观察习惯,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或是 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按物体的构造状物,其顺序可以是由上到下、由前而后,从左 至右,或由主要部分到次要部分,或由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按主题表达需要状物,它的顺 序必须与物体的主要内容相呼应,以体现物体内蕴的意义。

状物应注意艺术性,尽量写得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引人人胜。

关于物体的性质、功用、成因、制作过程及其用法的介绍,是另一种表达方法--说 明的内容,不属于状物的范围。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第二篇:诗歌的描写角度

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是古诗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中各种鉴赏题型里对描写手段的考查频率比较高。当我们面对试题中“怎样描写(描绘、描摹、刻画等)”这类问题时,我们将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意象组合(名词组合或者列锦的修辞手法)之外,“多角度描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思考方向。

“多角度描写”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感觉,描写景物的色彩光线、味道、声音、状态、冷暖等,多方面表现景物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例如:

例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例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例3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例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二、变换视角,或远观、近看,或仰视、俯视、平视、环视,或由外到内,或描写景物的晨、午、昏、夜不同时刻的特征,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或定点换景,多角度、多方位表现事物、景物、人物,使之更加真切、丰满。例如:

例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例7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例8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欧阳修《梦中作》

例9社坛烟淡散林鸦……壤歌亭外山如画。——王恽《平湖乐 尧庙秋社》

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声音描写一般是动景)人物、景物、事物的状态无非动静两种,描写的目的要么是以表现宁静为主——动景成了反衬,要么是表现动静——静景成了蓄势、反衬,要么是二者兼顾、相互衬托,从而展示描写对象的全貌。例如:

例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例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例12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例1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分析描写句时,注意描写对象和其他人物、事物、景物之间的衬托和被衬托关系。如果是着力描写描写对象,则为正面描写;如果是着力描写衬托物,则为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使形象更加客观真实、生动丰满。例如:

例14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例15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例16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例1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例18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陈与义《雨》

五、从对面写来(从对方着笔),修辞里又叫示现,即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情景说得如闻如见。这种写法借助想象和联想,延长了表现时间,拓展了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内涵,深化了诗歌主旨,强化了诗歌情感。例如: 例1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例2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例2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例22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六、虚实结合。诗人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如果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则为实;如果是想象、回忆、梦境、幻觉,则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扩大诗歌的表现范围,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主旨,强化情感。例如:

例2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例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例2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例2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2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例28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黄庭坚《望江东》

以上所列尚不全面,只是多角度描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其他还有点面结合、具体抽象相结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有些描写类语句所用手法不止一种,在答题时不妨综合考虑,一一列举。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既用了视觉描写(江山丽)、嗅觉描写(香)相结合的手法,又用了动(飞燕子)静(睡鸳鸯)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点(燕子鸳鸯)面(江山)相结合的手法,还用了远景描写(江山)、近景描写(燕子、鸳鸯)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还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运用上述术语对描写语段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步骤:先点明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并指明运用此手法的效果(一般须和语句内容、主旨联系起来)。

第三篇: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

如何赏析描写景物的角度

写景抒情诗更是常见“大餐”,所以,在教学中,关于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就成为重要内容。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觉得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更有效果。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 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第四篇:[高三语文]现代文设题角度归类

高考现代文阅读可能考查的角度

以下归纳包括现代文阅读的散文、小说、戏剧、新闻、传记等体裁。其中,散文包括: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哲理散文;小说包括:中外中长篇小说节选、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从近年高考题和相关模拟题来看,现代文阅读有可能考查的角度如下:

一、在文中的含义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 [例]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2.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例]20.‚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4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3.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例]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07北京 湿湿的想念)

4.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例]20.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6.需要辨别微妙区别的词语

[例]20.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6分)(07天津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7.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 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分)(06 北京)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

8.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例]18.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

9.联系某段文字,谈谈对某个词的理解 [例]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10.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例]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07江苏 麦天 雷抒雁)

11.运用了修辞的词语 ①比喻义

[例]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6分)①童话:

18.(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②象征义

③反语义(褒贬义)④双关义 [例]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4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16.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12.体现文章线索的词语

[例]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13.与其他句子相呼应的词语

[例]20.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4分)(05江西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14.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例]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①动词 ②形容词 ③数词 ④拟声词 ⑤叠词

二、在文中的作用

1.赏析某词语的使用特点及效果

[例]16.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06广东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2.使用某词语的原因

[例]19.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06年 浙江)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3.某词语在文中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例]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06广东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4.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例]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例]17.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

5.可否用另外的词替换,为什么

一、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1.启人心智的哲理句

[例]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2.回味隽永的描写句

[例]17.文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06广东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的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5分)

(2)“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

3.饱含深情的抒情句

[例]18.……‚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例]18.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想望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来来的坚定信念。

4.意在言外的含蓄句 [例]16.‚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05全国卷II春天的梦 苏叔阳)

[例]16.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答对‚故都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意思对即可。

5.形象生动的文采句 [例]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6.运用技巧的精彩句

[例]20.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1)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7.含义丰富的指代句

[例]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臵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8.表露态度的观点句

[例]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05江苏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答: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放任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体现中心的主旨句

[例]18.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4分)(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例]19.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6分)(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10.与词语相呼应的句子

[例]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05四川 张家界 卞毓方)(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

11.意义变化的情境句

[例]20.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4分)(06天津 造心 毕淑敏)

12.看似矛盾的相关句

[例]18.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07告别三峡 赵本夫)

13.耐人寻味的修辞句 ①比喻

[例]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06福建 泪与笑 粱遇春)

②排比 ③反语

④双关 ⑤对偶 ⑥夸张

[例]19.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4分)(06天津)

19.(4分)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⑦拟人

[例]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⑧设问、反问 ⑨对比

[例]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18.(6分)(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2)好处:深化主题。⑩反复 [例]15.‚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二、在文中的作用

1.在内容上具有提示性或导引性

[例]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06 四川)

14.(4分)‚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2.在表达上深化文章内涵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16.(1)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3.使用某句话的意图 [例]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06福建)

4.体现文章脉络层次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6.(2)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5.寄托思想情感

[例]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 5 分析。(7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6.结构文章的关键句 ①中心句 [例]12.第④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2分)(2004上海)②总结句 ③过渡句 ④支撑句 ⑤深化句 ⑥点睛句 ⑦段首句 ⑧段尾句 [例]19.‚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不超过40个字)(4分)(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

三、内容上的关联

1.找出和某句呼应、照应的句子

[例]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15.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2.找出某个句子表达意义的依据

[例]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07浙江 泰山之恩 蔡家园)

3.写某内容,为什么要从另一内容写起

[例]14.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6分)(05全国卷II春天的梦 苏叔阳)

一、开头段的理解和赏析 1.深层理解开头的关键语句

[例]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06年重庆卷,说村落)

2.探讨如此开头的好处

[例]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3.探讨开头与正文的关系

[例]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06年上海卷 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4.对全文结构安排的作用

[例]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二、结尾段的理解和赏析 1.解释结尾关键语句的含义

[例]20.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例]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2.探讨如此结尾的好处

[例]21.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05北京 合欢树)

3.探讨结尾和正文的关系

[例]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05年江西卷,给匆忙走路的人)

4.通过结尾分析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16.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4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

答: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5.结尾段的作用

[例]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三、某段的写作特色和作用

1.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及如此运用好处

[例]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5广东 壶口的黄河 肖铁)

2.运用了什么材料(事例、典故、神话、传说等)及如此运用的好处(意图、用意、作用、目的)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3.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及如此采用的好处 [例]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4.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例]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06年北京)

5.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16.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6.将某段删去好不好

[例]22.如果将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05辽宁 切梦刀 李健吾)

写作技巧

一、表现手法

1.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例]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07湖南 忆刘半农君)(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对比

[例]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8分)(07全国卷II海南杂忆 矛盾)

②类比 ③象征

[例]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④联想 [例]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⑤想象 ⑥托物言志 ⑦铺垫 ⑧衬托

[例]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05四川 张家界 卞毓方)17.(8分)(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⑨欲扬先抑 ⑩欲抑先扬 1○1侧面烘托 1○2渲染

1○3白描

[例]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19.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②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①顺叙 ②倒叙 ③插叙 ④分叙

2.描写 ①肖像描写

[例]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例]19.回答下列问题。(6分)(2004年 辽宁)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②心理描写 ③语言描写

[例]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④动作描写

⑤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例]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例]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⑥细节描写 ⑦以动衬静 ⑧化静为动 ⑨动静结合

[例]18.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6分)(05山东 溯源)

[例]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

第二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举例。⑩虚实结合 1○1点面结合 1○2明暗结合 1○3正面描写 1○4侧面描写

[例]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1○5正侧结合 1○6声色结合 1○7粗笔勾勒 1○8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1○9景物描写

[例]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07广东 泥泞 迟子建)

[例]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3.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06浙江)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例]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06江苏)③情景交融

[例]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④以乐写哀 ⑤以哀写乐

4.议论 ①例证法

[例]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05江苏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答: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⑵举例说明的方法。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②引证法 ③对比法 ④喻证法

⑤归谬法

5.说明 ①举例子 ②列数据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作诠释 ⑥分类别 ⑦作比较 ⑧摹状貌 ⑨画图表 ⑩引资料

三、修辞手法

[例]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07湖南 忆刘半农君)(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①比喻

[例]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3分)②比拟

[例]18.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什么?。(4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对偶 ⑥反复 ⑦设问 ⑧反问 ⑨反复

四、语言特点

1.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例] 19.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06北京卷)[例]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①含蓄 ②直露 ③幽默 ④豪放 ⑤恬淡 ⑥质朴

⑦华丽 ⑧沉郁

⑨带地域色彩

2.语言的情感

[例]20.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共6分)(2004浙江卷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20.(6分)含义: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表达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例]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喜 ②怒 ③哀 ④忧 ⑤惆怅 ⑥怀旧 ⑦向往 ⑧赞叹 ⑨复杂

3.使用某种语言形式 ①人物对话

[例]18.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这样说的原因。(2分)(06浙江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②内心独白 ③人与物对语

[例]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人称使用

[例]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05湖北 土地 韩少功)(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例]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06辽宁 杨柳 丰子恺)

1.第一人称 2.第二人称 3.第三人称 4.人称转换

六、文体特征

1.新闻的体裁特征

[例]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07山东 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

[例]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07山东 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

[例]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07广东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2.戏剧的体裁特征 3.传记的体裁特征 4.小说的体裁特征 5.散文的体裁特征

主旨和内容

一、标题的特点、含义及作用 1.解释标题的含义

[例] 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05年江西卷,《给匆忙走路的人》)[例] 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05年湖北卷,《土地》)

2.思考设标题的原因 [例] 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06年湖南卷,《在山阴道上》)

3.探讨标题与正文的关系

[例] 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05年全国卷Ⅱ,《春天的梦》)

二、主旨及主旨的表现

[例]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06江西 秋光里的黄金树)

三、概括相关内容 1.概括人物身世

[例]19.根据本文第四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4分)(2004年重庆卷)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2.概括人物性格

[例]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3.概括人物言行或心理

[例]16.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 13 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07宁夏 叶圣陶在四川)

4.概括人物语言特色

[例]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

5.概括人物观点

[例]20.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5分)(07广东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6.概括人物思想

[例]14.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06安徽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7.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例]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07宁夏 林冲见差拨)

[例]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

8.概括景物形象

[例]14.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07全国卷Ⅰ 总想为你唱支歌)

9.概括不同特点

[例]20.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6分)(2004大地山河 茅盾)

10.概括所写景物

[例]15.本文具体描写了夕照中的许多事物,请按空间位臵分类列出。(4分)(06广东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11. 概括描写画面

[例]14.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6分)(07安徽 乡村的风 许俊文)

12.概括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例]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06安徽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13.概括景物特征

[例]15.作者感受到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6分)(05全国卷II春天的梦 苏叔阳)

[例]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14.概括文章内容

[例]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5分)(07年上海)

15.概括文章线索

[例]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16.概括文章思路 [例]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分)(2004全国卷II 大地山河 茅盾)

17.概括艺术风格

[例]20.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06浙江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18.概括共同之处

[例]8.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3分)(07年上海)

19.概括写法特点

[例]18.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06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20.概括内容要点 [例]19.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4分)(05山东 溯源)

[例]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05江苏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21.概括相关感受

[例]19.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受到的影响和启迪。(8分)(05 天津 看 树 高林瑜)

春天看树: 夏天看树: 秋天看树: 冬天看树:

22.概括事物特征

[例]3.根据第(4)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

(3)作品主要特点:、23.概括注意事项

[例]23.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 15 问题?(99年全国)

24.概括相关依据

[例]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07浙江 泰山之恩 蔡家园)

25.概括重要语段

[例]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18.(1)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

26.概括段落大意

[例]18.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6分)(06天津 造心 毕淑敏)

第三段: 第四段:

27.概括描写角度

[例]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例]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5.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来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8.概括文章主旨

[例]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例]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例]18.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9.概括标题含义

[例]17.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4分)(06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四、概括原因

1.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

[例]11.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07上海)

[例]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2.产生某种感情的原因 [例]16.‚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4分)(2005全国卷Ⅰ 一日的春光 冰心)

[例]15.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6分)(06全国卷II绵绵土 牛汉)

3.使用某些词语的原因

[例]20.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05浙江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4.着力描写某事物的原因

[例]18.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例]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07宁夏)

5.描写不同事物的原因

[例]15.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07安徽 乡村的风 许俊文)

五、概括过程 1.概括发展阶段

[例]19.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4分)(04湖北 白鹤翔集的记忆 刘长春)

2.概括认识过程

[例]18.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2004辽宁 ‚认识自我‛ 纪伯伦)

3.概括变化情况 [例]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07江苏 麦天 雷抒雁)

4.概括发展趋势 [例]19.‚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4分)(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情感和态度

一、情感和态度的特点

(从作者的角度)

1.从某语句中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2)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07福建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2.作者对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态度

[例]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

[例]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从作品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例]21.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05辽宁 切梦刀 李健吾)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

[例]18.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07湖南 忆刘半农君)

二、情感和态度的种类

(从作者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作者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16.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07安徽 乡村的风 许俊文)

2.作者对某人物(景物、事件)的情感态度的种类

[例]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05北京 合欢树)

[例]18.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2004全国卷Ⅲ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从作品的角度)

1.某语句反映了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06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2.人物形象本身具有多少种情感态度

[例]20、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6分)(2004老家 孙犁)

三、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从作者的角度)

1.作者对某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例]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07宁夏 叶圣陶在四川)

2.作者对某景物(事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例]18.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3分)(07辽宁 炉火 臧克家)

[例]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07告别三峡 赵本夫)

(从作品的角度)

1.人物形象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原因 [例]19.‚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05湖南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19.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结构

一、结构划分 1.划分文章结构

[例]1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 ;该部分的大意是:(4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2.划分某部分层次

[例]18.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四段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6分)(06天津 造心 毕淑敏)

第三段: 第四段:

二、谋篇布局

1.材料安排的特点

[例]16.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16.(6分)(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2.材料安排的作用

[例]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例]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 19 什么作用?(5分)(06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3.层次安排的好处

[例]20.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6分)

3.详略安排的好处

[例]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06北京 给‚书虫‛当夫人)

4.如何展开思路

[例]16.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4分)(06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5.不同叙述方式(插叙、倒叙、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 6.某语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1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07福建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例]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07江苏 麦天 雷抒雁)

16.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7.删去某语句(段)好不好

[例]20.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4分)(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8.顺序调整的结果

9.如何逐层表现主旨

[例]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5分)(04福建 书 朱湘)10.谋篇布局的技巧 [例]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06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①开门见山 ②卒章显志 ③画龙点睛 ④过渡照应 ⑤以小见大 ⑥托物言志 ⑦借景抒情

⑧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例]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07湖北 日月行色 杨闻宇)

⑨虚实结合 ⑩巧设伏笔 11设置悬念 ○12起承转合 ○13先总后分 ○14先分后总 ○15详略得当 ○[例]19.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6分)(05江西 给匆忙走路的人 严文井)

16层层深入 ○17情节起伏 ○

探究

一、比较型

同与异(内容或写作技巧)

[例]2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2004 青海卷)

二、矛盾型

[例]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07广东 泥泞 迟子建)

[例]15 .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焰火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6 分)(07四川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三、赏析型

[例]20.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2004年辽宁卷)[例]15.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6分)15.(6分)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例]21.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2004年福建)

四、关系型

[例]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06北京 给‚书虫‛当夫人)

五、疑难型

[例]16.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21(6分)(06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

六、评价型

[例]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06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

[例]21.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分)(05重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例]19.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6分)(06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七、举例型

[例]22.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4分)(2004北京卷)

[例]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4分)(2004上海卷)

八、续写型

[例]12.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100字左右)(6分)(07上海)

七、感悟型

[例]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07山东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例]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07山东 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

九、应用型

[例]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05上海 民间剪纸)

十、拓展型

[例]21.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07广东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第五篇:现代文细节描写以及作用

什么是细节描写?

一、细节描写概念与作用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可以说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一处细节是:竺可桢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把那支放在铜套子里的钢笔式温度计,拿到院子里放好,然后做早操。做完早操又把温度计拿到屋里,记录当天的气温。这支温度计,他经常插在外衣右边的小口袋里,长久的插来插去,小口袋盖布总是先磨破了。这样,做衣服时,他爱人就请成衣工人多做一块小口袋盖布,留着拆换。

这不起眼的一小块口袋盖布却反映出这位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勤奋的可贵精神。又如,周立波的《分马》之中,作者对老孙头的刻画也有这么一个细节描写:

他狠很地抡起木棒,棒子落到半空,却仍在地上。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细节,刻画出老孙头对马又爱又恨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性格真实而鲜明。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谁能忘记阿Q临刑前画圈的细节;谁不记得朱自清的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至于《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道具”——军大衣的动作,相信谁都会记忆犹新。这些细节描写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刻画人物离不开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常规的手法,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有细致入微的细节,就会使作品锦上添花,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更典型。

二、展示故事情节。(包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话剧《陈毅市长》中,一开始介绍齐仰之的家时,特别提到了墙上那醒目的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本室主人敬白。这个细节的出现为下文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开始陈毅市长好不容易“破门”,又受到“三分钟”的限制,而后陈毅市长采用激将法迫使齐仰之“破例”,有“三分钟”而到后来的“秉烛夜谈,三天三夜”。正是这个小小的字条而使剧情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围绕这小小的字条而得到展示。人物性格也在矛盾中得到了展示。

三、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还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二、细节描写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我们作文时又该如何去选择细节呢?

首先,要真。细节的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视为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古今中外的许多的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列夫.托尔斯太曾指出高尔基的作品中关于火炉摆法的错误。

其次,是细。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

三是要精。细节在精而不在多,杜鹏程说:“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细节描写贵在传神。

回首许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记忆最深的也无非是一两处的细节描写,可见好的细节描写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平时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在作文时以小写大,见微而知著,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

三、典型例子剖析

1.社会和自然场景的描写。例如:(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简单、真实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作用:(2)和(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穿着打扮的描写。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作用: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作用: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语言的描写。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这是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把她虚伪、吝啬的心理和性格暴露无遗。

4.动作细节描写。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作用: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

(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作用:“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分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用: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5.心理细节描写。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作用: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激到了极点。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作用: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下载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命题与阅卷角度看现代文考查(大全五篇)

    从命题与阅卷角度看现代文考查 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试卷的一个重要板块。处于高三备考阶段的广大师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总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稍许了解高......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8讲:描写手法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8讲:描写 【考点概说】 描写手法种类甚多,涉及范围很广,既可相对独立,亦可互相包容,还可同时交织,运用频率高,综合性强,它们直接作用于人事物景。有了这些认识,了解......

    中考现代文

    中考现代文:概括类题型答题指导 一、全文概括 : 题目表述: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填空等。记叙文的概括方法 (1)找出记叙的要素:......

    现代文阅读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三环六步”模式漫谈 主讲人:黄先平之所以叫做“漫谈”,一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有太多的专家学者谈过,我的观点、看法很肤浅,这里只是表达一下我的理解;二是我谈......

    拓展现代文

    废墟的召唤 一,作者:宗璞pú,当代作家。原名冯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红豆》、《三......

    现代文应用

    现代文应用 1. 条据 (1) 借条 范例 借条 今借到x x厂财务处人民币捌仟元整,借期为六个月。 此据。 借款人:x x x(签名或盖章) 2011年x年x日 (2) 收条 范例 收条 今收到x x x 、x x x......

    高考现代文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

    现代文读书笔记

    现代文学史读书笔记汉语言文学 邝云梅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第一节 概述 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