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班级 姓名
一、默写题(共25分)1.寒风夕吹易水波。2.,松柏有本性。3.长空澹澹孤鸟没。4.不见谪仙人。5.,雁行初过客登楼。6.多情只有春庭月。7.人怜巧语情虽重。8.流血涂野草。9.雨过潮平江海碧。10.出门忘山泽。11.,等闲离别易消魂。12.满目山河空念远。13.深秋幕帘千家雨。14.况属高风晚。15.,归客千里至。16.,纵死犹闻侠骨香。17.丹阳郭里送行舟。18.秦王殿上开地图。19.白云海色曙。20.,眼前万里江山。21.霜后芙蓉落远洲。22.,斯文一脉微如线。23.平生塞北江南。24.,见不善如探汤。25.,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选择题(12分)
1.以下和宋濂处于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袁枚 B.郑燮 C.刘基 D.姚鼐
2.以下选项中和荀子无关的一项是()
A.儒家代表人物 B.“性恶论” C.非攻 D.《劝学》
3.《放鹤亭记》写于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以下写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是()A.《饮湖上初晴雨后》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永遇乐·明月如霜》 D.《记承天寺夜游》
4.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东风”意思相同的是()(可多选)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下列四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 西汉 戴圣 B.《客斋随笔》 宋 洪迈
C.《齐东野语》 宋 周密 D.《开元天宝遗事》 唐 元结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春秋五霸()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襄公
7.下面四个选项中“所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B.吾所以来此者,忆旧也 C.师者所以传道也 D.谷者,所以食也
8.下列选项中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反取病焉 B.不复出焉
C.就有道而正焉 D.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9.下列各句中“以”的含义和“后以老病致仕”中的“以”相同的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马耸耳以听 D.其家以铁絙羁之圉中
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凡几涉手,而入仓廪 B.温察而异之
C.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D.悉资俸禄而食耳 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缙而能不易其志者 C.其两膝相比者 D.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12.对“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片时春梦”比喻人世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B.“十年往事,一点诗愁”的意思是过去的十年充满诗意的愁绪。C.“一点诗愁”中的“愁”指的是因往事不可挽留而产生的惆怅。D.此句意思是往事就像春梦一样很快消逝,只在心中留下诗情。
13.对于诗句“白云海色署,明月天门秋”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可多选。A.此句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云爽风清,月明秋空之景 B.此句写景之中也衬托了李白胸怀坦荡和开朗的性情 C.此句写景气势壮阔,为整首诗营造了高远的意境 D.此句用大气神奇的笔法表现出对诗仙的神往之情
三、填空题.(41分)1.《颜氏家训》是我国 时期文学家 的传世代表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2.“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是、、。3.“三玄”指的是、、。
4.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是,“天下第一行书”指作品。5.《诗经》中的诗歌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 ”。6.袁宏道,湖北公安人,代文学家,与其兄弟、袁中道并称“ ”。7.“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三言”指、、和《醒世恒言》,它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戏曲家。“两拍”指的是、,作者是。
8.《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指的是,“厌”的意思是。
9.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贤相,后世以“ ”来形容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张九龄也是一位诗人,他的《望月怀远》中“,”一句由景入情,气象阔大。
10.以知音喻知己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和(姓名)的故事,后世人们也习惯以故事中的“ ”的典故来比喻知己。11.韩愈《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的“食”念“ ”,意 为。
12.“三坟”是指、、的书。
13.“数烛邹罪已毕”中的“数”读,意为“一一斥责”。“追者数人皆疲”中的“数”读shù,可释为“ ”。“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读,意为“ ”。
14.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竹马之交”“总角之交”指幼年时的朋友;“ ”指普通百姓相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 ”指看上去很平谈,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15.“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此句中的“知”解释为。
四、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12分)扪虱而谈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选自《普书》)1.解释文中加点词: 若()讨()然()酬()
2.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猛被褐而诣之 B.温察而异之 C.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 D温默然无以酬之 3翻译: 猛被褐而诣之。
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4.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王猛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0分)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根据语境解释“巢”字的意思。越鸟巢干后: 越鸟巢南枝: 3.“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一个“深”字,写出居处 的特点。一个“ ”字,点明诗人观景的视角。
3.根据诗意,用现代汉语描述诗人眼中的“晚晴”之景。4对颔联中“怜”和“重”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怜”意为怜惜,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幽草”以柔弱的形象特点 B.诗人对“幽草”的关注和体贴,流露出感怀身世、同病相怜的意味 C.“重”意为珍重,写出人们因晚晴带来的生机而生出欣慰愉悦的情绪 D.上句“怜幽草”写感受,下句“重晚晴”摹景物,同是情景交融之语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答案 一 默写
1、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 明 何景明《易水行》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 《赠从弟》
3、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杜牧 《登乐游原》
4、不见谪仙人,但见三山青。张以宁 《峨眉亭》
5、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明)高启 《秋 望》
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寄人》
7、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鹦鹉》
8、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9、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海楼晚景》 10.出门忘山泽,回头心复迷。唐 元结 《系乐府·贫妇词》。11.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晏殊《浣溪沙》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13.深秋幕帘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1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5.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16.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7.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18.秦王殿上开地图,舞阳色沮哪敢呼。何景明(明)《易水行》 19.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明 王世贞《登太白楼》
20.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1.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明)高启 《秋 望》
22.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元 薛昂夫《【正宫】塞鸿秋》 23.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二 选择题 1.C 2.C 3.C 4.ABCD 5.D 6.D 7.B 8.D 9.A 10.C 11.D 12.AD 13.ABCD 三 填空题
1.南北朝 颜之推 2.班彪 班超 班固
3.《老子》《庄子》《周易》 4.王羲之 《兰亭序》 5.兴
6.清代 袁宗道 公安三袁
7.《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明代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8.上等好米 满足
9.九龄风度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10.钟子期 高山流水 11.si 喂养 饲养
12.伏羲 神龙 黄帝(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尧 舜)13.sh;几(几个);shuò;屡次 14.布衣之交;刎颈之交;君子之交 15.熟识的、相亲近的
四、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12分)《扪虱而谈》
1好像;讨伐;)„„的样子;应对 2.B(异”,意动用法)
3.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见他。
百姓没有见到你真心的缘故,因此不来投附(你)。4. 谈吐不凡,态度从容,无所畏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0分)《晚晴》
1名词,鸟窝;动词,筑巢 2.幽僻、清静;俯
3.春去夏来,天气晴朗;小草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得以饱受雨水的滋润: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4.D(“怜幽草”是写景,“重晚晴”是感悟)
5.诗人写景,着字“清”“迥”“明”“轻”,写情着字“怜”“重”,写出了喜悦、轻松的心情,心胸也变得开周高远。
第二篇: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当代学生杂志社
后援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
大赛评委:(按姓氏笔画)
于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步根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梦龙(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彭卫国(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活动形式
1.大赛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2.参赛对象:预初至高三学生,中专、职校学生。
3.分组情况:预初至高三按年级分组;中专、职校单独设中职组;共分8个组别。
4.大赛程序:
初赛——2009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以《当代学生·2009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七届大赛的决赛卷为参考试卷。中学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区复赛,中职系统按在校人数1.5%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复赛。
复赛——2009年10月底,各区及中职系统分别举行。试题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按复
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全市决赛。
决赛——2009年11月底,全市统一举行决赛。
团体决赛——2009年12月举行。
5.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一等奖40~64名(每组5~8名)
二等奖80~120名(每组10~15名)
三等奖120~200名(每组15~25名)
优胜奖200~280名(每组25~35名)
团体奖:(以各学校个人决赛成绩为统计数据计算各校积分,以积分高低为顺序排列,选拔出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各组别前6名进入最后的团体决赛,七至十二名为团体优胜奖)
团体金奖3名(每组1名)
团体银奖6名(每组2名)
团体铜奖9名(每组3名)
团体优胜奖18名(每组6名)
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6.大颁颁奖:2010年1月。
▲特别声明:本项赛事不收任何报名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当代学生杂志社
2009年3月
关于复赛试卷和复赛内容的说明
1.分卷情况:
预初卷、初一初二合卷(分别评奖)、初三卷、高一高二合卷(分别评奖)、高三卷、中职卷。
2.考试内容:
预初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80%;小学三、四、五年级课本中的部分古诗和古文(篇名待定),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20%。试题题型:默写、选择、填空、简答。
初一初二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7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1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初三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和★★★号的古文和古诗,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6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2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高一高二卷——增刊高中部分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5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3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高三年级卷——增刊高中部分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4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4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中专职校卷——初三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和★★★号的古文和古诗,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6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2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关于复赛阅卷和进入决赛资格的说明
1.复赛人数:
各区县和中职校由学校按照学生数2%的比例选拔复赛参赛者,复赛由各区县和中职系统分别组织。
2.复赛阅卷:
预初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初一初二——按照评分标注统一阅卷,然后分年级按得分高低排列,各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初三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高一高二——按照评分标注统一阅卷,然后分年级按得分高低排列,各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高三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中专职校——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3.决赛资格:
在2008年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进入决赛的资格,不占各区县名额。
直接进入决赛学生的名单由各区县上报,主办单位审核后发放决赛参赛证。
第三篇: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范文)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当代学生杂志社
后援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
大赛评委:(按姓氏笔画)
于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步根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梦龙(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彭卫国(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活动形式
1.大赛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2.参赛对象:预初至高三学生,中专、职校学生。
3.分组情况:预初至高三按年级分组;中专、职校单独设中职组;共分8个组别。
4.大赛程序:
初赛——2009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以《当代学生·2009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七届大赛的决赛卷为参考试卷。中学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区复赛,中职系统按在校人数1.5%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复赛。
复赛——2009年10月底,各区及中职系统分别举行。试题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按复
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全市决赛。
决赛——2009年11月底,全市统一举行决赛。
团体决赛——2009年12月举行。
5.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一等奖40~64名(每组5~8名)
二等奖80~120名(每组10~15名)
三等奖120~200名(每组15~25名)
优胜奖200~280名(每组25~35名)
团体奖:(以各学校个人决赛成绩为统计数据计算各校积分,以积分高低为顺序排列,选拔出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各组别前6名进入最后的团体决赛,七至十二名为团体优胜奖)
团体金奖3名(每组1名)
团体银奖6名(每组2名)
团体铜奖9名(每组3名)
团体优胜奖18名(每组6名)
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6.大颁颁奖:2010年1月。
▲特别声明:本项赛事不收任何报名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当代学生杂志社
2009年3月
第四篇: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A组)
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
作者:未知资料来源:转发点击数:123更新时间:2010-2-12文章录入:1997011
31.下列诗句是杜甫写的是:()
A.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下列诗句不是李白写的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B.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下列诗句吟咏的对象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A.雪 B.瀑布 C.暴雨 D.高山
4.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5.下列诗词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句是:()
A.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征人”是指:()
A.行路的人 B.流浪的人 C.戍边的人 D.思乡的人
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些小”指的是:()
A.这些小人 B.官职卑微 C.这一些 D.一部分官员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唐朝李广 B.楚国项羽 C.汉朝李广 D.三国项羽
9.下列句子不是宋代词人所写的是:()
A.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下列诗句中暗含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B.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C.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历史人物的是哪一句?()
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B.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C.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D.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2.“两岸猿声啼不___,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横线上应填上的一个词是:()A.断 B.住 C.去 D.尽
13.“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
A.百般红紫斗芳菲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孤帆一片日边来 D.唯见长江天际流
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的意思是:()
A.钟情 B.聚集 C.显现 D.如同钟的形状
15.选出下列诗句中“野”的意思不一样的一句:()
A.野渡无人舟自横。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下列哪句诗写的都是鹳雀楼?()
A.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D.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7.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中的“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写谁到了梁州?()
A.白居易 B.李十一 C.元九 D.白居易和李十一
18.“学无常师”中的“常师”意思是:()
A.经常的老师 B.固定的老师 C.常常拜师 D.经常做老师
19.“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____之,朋友___之,少者___之’。”依序填入的词应是:()
A.怀 安 信 B.信 安 怀 C.安 信 怀
20.“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与下列哪一句子中的“期”的意思不同?()A.不期而遇 B.期有所得 C.期三月而还 D.期日中而行
21.选出下列句中“至”的意义与其他三句“至”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刘氏卒,遂至京师任职 B.期日中,过中不至
C.献县一令,待吏役至有恩 D.强呼数人至,皆狰狞相向
22.下列著名人物哪一个不是汉朝人?()
A.张良 B.霍去病 C.王粲 D.苏秦
23.下列名句中哪一句是霍去病说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D.家祭无忘告乃翁
24.“说客”指“游说之士”。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他们在各诸侯国之间兜售自己的主张,希望受到重用。下列故事中,哪一个是写“说客”的?()
A.路人献雉 B.陈元方答客 C.唐俭止太宗逞能 D.张仪受笞
25.“为人大须学问”一句的正确翻译是:()
A.做人要学习大学问。B.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C.做人必须有学问。D.做人越年长越有学问。
26.偏义复词古今都有,是指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其实际含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下边三句话中加点的词哪一个不是偏义复词?()
A.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B.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7.下列句子中“穷”不是“困窘”“处于困境”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A.图穷匕首见 B.穷则独善其身 C.穷则思变 D.以子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28.下列诗句中同写一个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的一组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9.通常所说的四书是:()
A.《大学》《史记》《中庸》《论语》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论语》《中庸》《汉书》 D.《易》《书》《诗》《春秋》
30.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范仲淹 B.柳永 C.辛疾弃 D.陆游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31.“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作者是赵嘏,诗题是《 》。
3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作者是。
33.“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中化用了陶渊明《 》中的故事。
34.“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中的“嫦娥”是指。
35.“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了作者在 城所见的景物。
36.“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中的“河流”是指。
37.“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中的“流水”实指。
38.“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指。
39.“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词中所写的花应是。40.与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相提并论的是汉朝人 的“头悬梁”的故事。
41.劝导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人是。
42.我国古代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还有一个专用代词。
43.乐府,原指 朝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官署。
44.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45.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创始人是。
4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的诗句,诗题是《 》。
47.范成大《横塘》“细雨垂杨 画船”中应填的一个词是(系、映、对)。
48.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中应填的一个词是(集、聚、皱)。
49.刘攽《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运用的修辞手法是。50.“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方好”的意思是。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1.文中有三个“度”字,用作动词的句子是
52.文中“反”同“ ”。
53.翻译“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
54.“至之市而忘操之”,后面一个“之”指代
55.听了买履的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后,请你设想一下问话的人(即问“何不试之以足”的人)可能会有怎样的面部表情,并用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来描写: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每小题2分)
唐太宗得鹞(yào),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徵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其尽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56.“绝俊异”中“绝”的意思是。
57.翻译“私自臂之”。
58.唐太宗“欲尽其言”的原因是。
59.有人说,听了魏徵的话,唐太宗一定会改掉贪图享乐的思想与行为的。如果你同意,请从文中找出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也要说明理由。
理由:。
60.因政治清明,国势日隆,太宗朝被后人美称为(四个字):“ ”;至玄宗朝则被誉为“开元盛世”。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有医人工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61.解释词语(4分,每题1分):
(1)撮:(2)贻误:(3)羁延:(4)方:
62.翻译(4分,每题2分):
(1)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译文:
(2)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译文:
6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名医与他们的著作共两例(2分,每题1分)
(1)人名: 著作:
(2)人名: 著作:
六、写作题(10分)
物各有长短
甘戊(wù)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lù)(ěr)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不如斤斧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
①甘戊:人名。②船人:船夫。③间:缝隙。此指河面很窄。④谨愿敦厚:恭谨而又忠厚老实。⑤骐骥:骐骥、,各为骏马名称。⑥狸:野猫。此指猫。⑦干将:古代名剑名称。⑧斤斧:斧头。“斤”即斧。⑨千乘、万乘:指小国、大国。
64.阅读上文,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七、鉴赏题(10分)
蜀中九日登高
(唐)王 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春夜闻笛
(唐)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5.阅读上面两首诗,以“鸿雁知否诗人心”为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八、附加题(10分)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定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921年10月24日
66.根据《天上的街市》的内容,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第五篇: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空白
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初
二、初三组)
(比赛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朝代的诗人是()。
A.李白
B.李清照
C.李贺
D.李商隐 2.下列各项中的作家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杜牧、杜甫
B.柳永、柳宗元 C.李煜、李益
D.王维、王安石 3.“仲秋”特指()。
A.公历8月
B.农历八月
C.公历7月
D.农历七月 4.下列和“推敲”的典故有关的是()。
A.唐代诗人岑参
B.唐代诗人贾岛 C.东晋诗人陶渊明
D.宋代诗人苏轼 5.“运斤成风”中的“斤”应该是()。
A.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B.斧子一类的工具 C.特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
D.中国市制质量单位
6.如果老师对班里学习不主动不努力的同学引用古人的话进行批评教育,可以用()。A.心有灵犀一点通
B.玉不琢,不成器 C.化腐朽为神奇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苏武牧羊》中的“单于”中的“单”读音是()。
A.chán
B.dān
C.shàn
D.chăn 8.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为()。
A.夺情
B.归宁
C.出殡
D.丁忧 9.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格的是()。
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下列名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左传》②《汉书》③《吕氏春秋》④《孟子》⑤《史记》
A.①③⑤④②
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④⑤②
初二初三 1 1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属于边塞诗 B.韦应物《滁州西涧》属于山水田园诗 C.张九龄《望月怀远》属于咏物诗 D.王维《送别》属于抒发别离之情的诗作 12.下列对诗句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B.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张九龄)C.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白居易)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欧阳修)
1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出自战国时著名思想家()的著作。A.墨翟
B.庄周C.荀况
D.商鞅 14.与“黄耳传书”这个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陆云
B.陆机
C.王璨
D.阮籍 15.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A.滕王阁
B.黄鹤楼
C.岳阳楼
D.鹳雀楼 16.杨万里的“绿池落尽红蕖却”中,“却”的意思是()。
A.推辞、拒绝
B.还、再
C.完、尽
D.停止 17.下列句中的“以”与“断鳌足以立四极”的“以”用法相同的是()。A.君以告扁鹊
B.问焉以求一得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8.下列选项中的“素”与“此人肃清”中的“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蟫灰丝
B.红装素裹
C.可以调素琴
D.素不相识 19.下列诗句中“浮云”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下列加点词与“终南山”无关的一项是()。
A.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B.太乙近天都,连天接海隅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2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汝既不田”的“田”相同的是()。A.一狼洞其中
B.古人贵朝闻夕死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读《易》至韦编三绝 ..
初二初三 2 22.《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它的体例是()。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23.以下选项中包含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
B.斗折蛇行
C.空乏其身
D.不耻下问 24.“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曲”读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qū(弯曲,曲折)
B.qū(弯曲的地方)
C.qǔ(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
D.qǔ(歌的乐调)25.“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应解释为()。
A.亮,与“暗”相对
B.能够看清事物
C.清楚
D.使......明亮,照亮 26.以下选项中不含有第二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予尔百金
B.若渔者也
C.彼与彼年相若也
D.家祭无忘告乃翁 27.下列诗句并非抒发“乡愁”的一项是()。
A.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D.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8.下列诗句中,借“飞花”“飞絮”寄托思念的一项是()。
A.白话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B.杨花独得春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C.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D.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29.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贤之所难也
B.夫以汲、郑之贤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30.下列成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A.望梅止渴(曹操)
B.卧薪尝胆(勾践)
C.破釜沉舟(刘邦)
D.韦编三绝(孔子)31.孔子曾因笛子的英年早逝而发出了“天丧予”的悲鸣,这位弟子是()。A.子路
B.子贡
C.颜回
D.冉求 32.欧阳修“画地学书”中,“书”应解释为()。
A.书法
B.字
C.《尚书》
D.书信
33.下列诗句中,与“独怜幽草涧边生”的“幽”所包含的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A.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B.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C.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4.“危樯独夜舟”中,“危”的意思是()。
A.危险
B.高
C.损害
D.偏侧 35.“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中,“其”所表示的语气是()。
初二初三 3 A.反诘
B.祈使
C.推测
D.疑问 3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3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遂于.驴上吟哦
B.青出于.蓝
C.于.驴上得句
D.吏揭榜于.市 38.公输盘所说的“吾义固不杀人”中的“义”指的是()。
A.拒绝墨子的“千金”
B.不愿被人利用
C.有爱人之心
D.不看重酬金 39.刘禹锡享受“无丝竹之乱耳”的生活,下列不属于“丝竹”的一项是()。A.鼓
B.琴
C.箫
D.笛 40.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A.王勃
B.张九龄
C.王之涣
D.王昌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用“√”或“×”表示对或错)
41.“古诗十九首”指的是东汉末年文人学习民歌所写的抒情诗。()42.《庄子》和《吕氏春秋》都属于诸子百家的名著。()
43.《史记》《三国演义》《左传》和《战国策》都是历史典籍。()45.贾岛和孟郊都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有“郊寒岛瘦”之称。()45.贾岛和孟郊都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有“郊寒岛瘦”之称。()
4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遭贬后,因其侄孙韩湘来送行有感而作。(47.“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公输》一文主要体现“非攻”思想。(48.词是一种文学样式,别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诗余等。()
49.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讲究平仄、对仗等格律,但用韵较自由。(50.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诚斋体”。(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写错别字不得分)51.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54.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长江一帆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独上江楼思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亲相近水中鸥。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60.风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若问闲情都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子黄时雨。初二初三 4))))
62.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失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体史书,该体例最早的中国史是《________________》。
65.“失之东隅,________________”,语出《后汉书•冯异传》,“东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的《塞上听吹曲》,其中“梅花”一语双关,一指梅花,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从题材内容来看,曹操的《龟虽寿》属____________________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在诗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田登为郡守》一文中有一句俗语:“只许州官放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上元灯节”的“上元”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节。
69.《楚人贻笑》中的“楚人居贫”的“贫”应当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说的“穷”应当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元曲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朴和郑光祖四位文学家。71.古代诗人有很多并称,如“李杜”指李白杜甫,“温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2—72题。(7分)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72.从散曲的内容来看,该曲应属()题材。(1分)
A.咏物
B.咏史
C.山水
D.归隐
73.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接近的是()。(可多选)(4分)A.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B.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C.半纸虚名,十载功夫。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 D.小阑干,又添新住两三竿。倒持手版支颐看,容我偷闲。74.下列对散曲内容理解有误的是()。(2分)
A.“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表达了历代王朝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初二初三 5 B.吴宫、楚庙的萧条与茅舍的安逸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的嘲讽。C.“藏书”“酿酒”“煎茶”,作者以诗酒自娱,体现了他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D.“藏书万卷”暗示作者虽居住于山林中,但仍抱有以所学之才报效天下的心愿。
(二)阅读下文,完成75—76题。(5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75.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王之蔽甚矣”的是()。(可多选)(2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E.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7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可多选)(3分)A.第一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规劝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三两段写齐王纳谏后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C.齐王的那一个“善”字,充分表明他纳谏的决心之大 D.加点“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邹忌内心的惊讶 E.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在于邹忌敢于直面进谏
(三)阅读下文,完成77—80题。(8分)
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选自宋•朱弁)77.文中的“海外诗”是指东坡在()时所作的诗歌。(1分)
A.密州
B.黄州
C.惠州
D.儋州
初二初三 6 78.“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中,“气索”和“不韵”的意思分别是()。(1分)
A.气短;不押韵
B.气短;不风雅
C.索然无味;不押韵
D.索然无味;不风雅 79.下列对画线句中的“叹”理解正确的是()。(可多选)(2分)
A.为自己不再为世人所称道而遗憾
B.为东坡诗文的磅礴才气而赞叹 C.为自己儿子成不了大器而惋惜
D.为东坡超越自己而感叹后生可畏 80.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可多选)(4分)
A.欧阳修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但不为世人称道 B.选文从正、侧两方面,表现了东坡诗文的不凡成就 C.欧阳修对东坡赏识,体现了他开阔的胸襟和远见 D.东坡诗文超越欧阳修,印证了“江山代有才人出”
五、鉴赏题(共20分)
(一)阅读以下诗歌,完成81题。(10分)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81.有人用“语淡而意浑”来评价李白的这首诗歌,请作简易阐释。(不少于200字)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2题。(10分)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82.请就上文的艺术表现特色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0字)
初二初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