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

时间:2019-05-15 09:0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

第一篇: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

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

所谓高职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是指正确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揭示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目标、路径等根本性问题的观念总和。其应有内涵主要包括:人是发展的主体,技能是发展的主线,合作是发展的主流,就业是发展的主导。

人是发展的主体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从学生角度看,教育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发展的承载对象,是教育发展的对象化主体;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人,依赖于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人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性主体。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人是发展的主体这一命题,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从教育竞争角度看,真正的竞争不是外在资源的竞争,不是地广楼大园美的竞争,而是内在能力的竞争,是人的竞争。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

技能是发展的主线

这里所说的主线,是指贯穿高职教育发展始终并决定其发展走向的脉络。技能之所以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线,在于:1.技能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技能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彰显。高职教育不同于培养学术性人才、工程性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这一差异彰显了高职教育作为“另一类型”教育的本质所在。3.技能是对高职学生学业侧重的根本要求。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技能是这类人才的看家本领和突出特点。技能是高职学生谋职就业之本、安身立命之基、才略智能之长、个性发展之根。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以高技能培养作为发展主线和价值尺度,明确自身的目标取向。

合作是发展的主流

这里提出的合作,主要是指产教结合、产学合作。首先,顺应并践行合作是高职教育主流的发展观,必须打破学生培养局限在校园内的封闭办学传统模式,扩大人才培养的半径和空间,将高职人才培养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社会更广阔的领域去,扩展到实验室、工厂、车间、生产线、办公室等各种实践场所。其次,要坚决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的改革发展方向,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向纵深推进,力求面 上推开,取得实效。

就业是发展的主导

所谓主导,是主要引导或主要导向之意,是关系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落实高职教育以就业为主导的发展取向,一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帮助学生获得生存发展的真本事、真技能,为他们的当下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踏实作风、协作能力、坚毅品格的培养;三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和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研究发展的来源,回答“谁来发展”,解决依靠谁的问题;技能是发展的主线,研究发展的内涵,回答“发展什么”,解决发展目标问题;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研究发展的模式,回答“怎样发展”,解决发展的路径问题;就业是发展的主导,研究发展的归宿,回答“发展的结果”,解决发展的“出口”问题。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提出的时间背景、内容措施、实施情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

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内涵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内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责任落在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身上。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的日新月异,面对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要求。“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内在要求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发表我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三个代表”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 xx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

从国际上看,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现代科技.知识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和平和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未树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有增无减,巴以冲突升级.美伊战争爆发使世界形势动荡,天下不太平。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西化”、“分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的提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趋势中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挑战的应对方略。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但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消极影响及改革开放使国外腐朽思想乘机而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从而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后,江泽民同志分别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xx.5.14)、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座谈会(xx.6.20)、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xx.6.28)、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xx.10.11)等一系列重大会议上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准确和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上把握(1)“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面对世界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及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肩负任务的变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党必须按“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建设。(2)“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出的战略性思考。党在应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等问题上,在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问题上,在群众路线等一系列问题上严肃思考,得出了“三个代表”的结论。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当今时代背景和形势要求,着眼于党的建设,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一历史使命,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思考和建设我们党及党的事业的。

(三)从“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上把握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我们党为什么具有先进性,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是以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的,从它诞生一开始,就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奋斗的。在生产力发展迅猛的今天,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制定切实的方针政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先进文化是一面旗帜,它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前进方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前进方向”是指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致,能够成为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的那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注:此为引用他文所得)。而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工人阶级的这一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根本利益”是指全局的长远的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利益。(注:此为引用他文所得)。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要正确处理先富和后富、个人富裕和共同富裕、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永远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四)从“三个代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把握

“三个代表”三者之间辩正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动态地相适应,才能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提供物质基础,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保证。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作者:王旖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01 更新时间:2005-1-7 文章录入:husz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央电大 王旖旎(2004年09月10日)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04/9/23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和精神实质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十七大指出——

第一要义是:

是:

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

1、内涵和要求是一个科学体系

理论上,这一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实践上,这一体系完整地提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问题的具体思想、方法和措施。

2、科学发展以坚持第一要义为前提

 第一要义就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的实际要求决定的;

 坚持第一要义,不能把经济建设孤立起来,要防止唯GDP论。

3、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人为本是核心的含义:就是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都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1.是坚持和实现党的宗旨的要求; 2.是引导各级领导改变重物轻人、重经济轻民生,抛弃唯GDP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

3.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怎样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1、发展为了人民;

2、发展依靠人民;

3、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4、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实现

全面就是推进四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

协调就是处理好社会内部的各种的关系。首先,协调是全面 协调:“科学发展的协调要求现代化建设各个环 节、各个方面相 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其次, 协调需要改革。

可持续就是实现永续发展。首先,可持续的总要求是: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 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其次,可持续的任务是: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首先,要统筹好五大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次,要统筹好四大利益关系(1)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权和利)(2)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3)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4)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再次,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认真理解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科学精神和要求 首先应辨证地把握GDP指标:

 不盲目否定。我国引进GDP指标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贡献; 不盲目崇拜。GDP作为一个统计手段、统计工具,确实具有不足(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增长方式和代价、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等等);  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完善GDP指标体系。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

值。(目前山西核算出我国首个省级绿色GDP)基本公式是:

绿色GDP = 现行GDP -(自然资源损耗价值 +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 1.新的速度观: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速度;局部速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全面发展的和谐性。好和快的速度与发展方式和区域功能布局相联系。2.新的社会观:社会是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其生命力存在于社会内部各方面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和谐发展,因而,不能把GDP 孤立起来。

3.新的自然观:人不是简单征服自然,善待自然和地球就是善待自己和民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要服从“人+自然+社会”三者客观运动的规律,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4.新的民本观:强调民生和人权, 揭示了新时期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思路;5.新的执政观:从以人为核心出发,干部要有新的政绩观,政府要转变逐利型为服务型,党要依靠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推动发展,巩固执政地位;6.新的改革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党的建设等要按照新的发展观深化改革;

7.新的贡献观: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GDP,而且包括对可持续发展或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贡献;

8.新的开放观:要提高合作水平,加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政策 法规的对接,增强竞争合作能力。

总之,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开辟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境界、也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

下载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内涵[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这是使中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应付各种挑战的需要。 第二、这是科学地总结了其他执政党兴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

    一.科学发展观 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联系世界各国和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走过的路子,分析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我党提出并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再探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再探 [摘 要]科学发展观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环境学等具体科学的问题,而且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具......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

    一.科学发展观 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