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时间:2019-05-15 09: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第一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京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的家乡—京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全国各地贯彻实施,各地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78年底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宗教政策的落实,附近信佛民众就有人上庙来烧香。两年左右时间大殿便重新塑造了佛像,置办了法器,请回了佛经,80年春心月法师受聘于闽南佛学院,由弟子朗如接任住持。

朗如法师住持期间,严格按国家宗教政策严守佛规戒律,参禅打坐,上殿诵经,自耕自种,十里八乡的拜佛者天天络绎不绝前往朝拜,自此京山堂香烟缭绕,佛灯长燃,香客不断。期间数名青年上山剃度出家。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观点,首次从正面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容关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佛教工作和佛教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宗教政策的落实加之照西师父度化,京山禅院佛音远扬,僧侣及在家弟子过万人,上海、芜湖、合肥等等大中小城市居士纷至沓来。

98年在宣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照西师父发心扩建京山禅院,投资过千万,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十方居士的善举,今日的京山禅院已不同往日而语,上山道路经三次较大的修建全部为水泥路面,极大地方便进山拜佛善众。现在山上修建了2亩地的放生池、莲花塘、天王殿、缘通桥、全面重修了大佛殿、僚房、重塑并新增了大佛像、十八罗汉像。新大雄宝殿现己在设计之中,初定明春动工。

近日市政府又传来好消息,为进一步方便教众,根据党的宗教政策,政府己批准修建京山禅院下院及上山公路,现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中。

纵观京山禅院这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的30年,可以这样说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宗教政策,也就没有京山禅院的今天。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佛教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目前的佛教寺院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庄严国土”的目标,但是,在“利乐有情”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京山在别的方面的发展和改善。

京山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也大力发展,开放了闻名湖北乃至全中国的四大景点。“空山洞”“鸳鸯溪”“美人谷”“绿林寨”。这四大景点每年都对京山县吸引了很多游客,为京山县带来了一大笔收入。

京山县的桥米也在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了全国闻名的贡米,让全国各地的公民对京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京山的特产也有了很好的认识。

综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京山县的发展和改善大家有目共睹,群众对于党中央的政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大家都讨到了国家好政策的好处,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让全国各地的民众认识了京山。

京山从一个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发展到今天的拥有70万人口的县城,它的发展给这70万的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现在的京山县县城里面,每天都有各种名牌汽车在道路上面奔跑,这也让群众对于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追求。现在群众想要买东西的时候也能找到好的去处,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为了买点东西而跑到市区或者邻市那么遥远了。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国家的医疗补贴政策也让群众不再为没钱看不起病而烦恼。

改革开放30多年,我的家乡,京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的变化。改革开放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让我们生活安心了。

第二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源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胸怀,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抉择。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她背靠历史名城遵义,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她就是国酒茅台的故乡,美丽的酒都—仁怀。这里,没有上海的车水马龙,没有香港的喧嚣繁华,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对家乡的热爱。因为,我的家乡有着历史悠久的白酒文化,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还有淳朴高尚的风土人情。“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仁怀境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尤以酿酒业享誉中外。仁怀素有“国酒之乡”、“中国美酒酿造基地”等美誉,茅台镇人称“天下第一酒镇”。1995年,仁怀撤县建市。2004年7月,仁怀在全国众多酿酒城市的角逐中成功摘得“中国酒都”这一金字招牌,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酒都”。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牌子,它是仁怀人民多年的汗水浇灌和心血凝结。这块闪光的金字招牌背后,铸满了仁怀市以白酒为向标的工业经济的华美乐章。如今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尘土飞扬的泥土路不见了,平坦开阔的水泥路出现了;低矮阴暗的房子消失了,高大豁亮的大厦崛起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山城,正在逐步发展为现代化都市。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仁怀从黔西北山区的一座偏僻小城,发展成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个已动工兴建的机场的贵州省经济第一强县(市)和西部百强县(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7年的28年间,仁怀县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长期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准许私人办企业,工业所有制有国营、集体、联营等多种形式。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打破了长期单一的经济模式。在建立社会主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仁怀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在巩固发展国有工业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时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仅有12户。仁怀市立足市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产体,推动政企分开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大胆寻求国有企业改制途径,全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全市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1998年完成改革改制企业4户,累计完成改革改制企业49户。部分企业由此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到2007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发展到了43户,形成了以酿造、煤炭、建材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使全市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酿酒业是仁怀强大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实施名牌带动、集团带动、外联带动、配套带动战略,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仁怀酿酒工艺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并与时俱进地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独树一帜而又雄霸天下。仁怀是酒的天堂和酒的都会,目前全市共有酒类企业500多家,2700多个白酒品牌,酒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除国酒茅台享誉世界外,还涌现出了金士力、小糊涂仙、酒中酒、藏酒、茅台醇等知名品牌,驰名中外。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蝉联国家历次名酒评比之冠;1996年又在美国举办的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名酒评会上再次荣获特别金奖第一名。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13亿元,职工3000余人,年生产茅台酒4000多吨,创税3亿余元的国家特大型名酒企业,为贵州经济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仁怀坚持以“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企业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依托茅台,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酿酒工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后来又作出“大力发展酒业生产,振兴仁怀经济”的决定,全市上下掀起了大办酒厂的热潮。酒业的高速发展还辐射带动了房地产、商贸、餐饮、旅游、加工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仁怀按照“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

“要想富,先修路”。在我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时候仁怀这个地方,没有水路,没有铁路,更没有航空,跟外界的联系和物流货运只能靠公路来进行。而唯一的这条326国道路面窄、弯道大、级别低,十分难走,记得小时候从仁怀到遵义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去一趟省会贵阳,需要一天的时间”,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大的限制了仁怀的发展。2005年,贵州省政府作出决定:修建遵义至仁怀高速公路,这无疑是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大事。2011年,遵义至仁怀高速路建成通车,整条高速路不到70公里,只需5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让大家避开了坑洼难行的326国道。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路过的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就会离农民越远,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向外转移,这对与平衡城乡经济差异有着更重大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有助于农民走出城镇,把自己种植的粮、菜、瓜果和土特产品卖出去,购买质量更优、价格更为低廉的生产、生活用品,获得更高的利润,降低消费成本;有助于农民更及时更多的获得市场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经营项目;有助于吸引城乡居民走向农村,使农村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农村的发展,反过来又将会促进城镇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高速公路建设对就业、招商引资、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人们的生活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抓住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发展仁怀的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白酒产业的迅速崛起也为旅游业的欣欣向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酒,仁怀经济综合实力呈现强劲态势,为旅游基础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为此,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茅台高速公路景观、生界苗山人家,茅台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旅游景点;完成“美酒河”、怀阳洞等景区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国酒门温泉度假山庄、霞霏温泉旅游扩改建项目;建有1家五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宾馆、10余家经济型酒店。

白酒产业“隐形经济”也为仁怀新农村建设增添耀眼色彩,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创建“四在农家”点80多个。整洁干净的乡间小道、独具黔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楼,将仁怀农村装扮得五彩斑斓。使得许多村庄通过改建后,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娱乐文化设施不断丰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许多村民利用创建成果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城乡基础设施欠账多,城镇化水平较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还不相协调,以白酒为主导产业的一元化经济发展风险较大,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更多的龙头和领头兵,城乡差别大,小城市大农村格局依然存在,白酒及附属产业的发展在为仁怀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仁怀教育的发展,因为酒厂就业门槛低但却有优厚的待遇,导致大部分人学习科学文化的意识较为薄弱,教育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应该统筹兼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教兴国,人才强市!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辉煌奋进。仁怀市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展望未来,仁怀人民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更高的热情、更足的干劲,为把仁怀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明开放的新仁怀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历史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

我家自祖上搬至现居地已有六百余年,历经衰落的明清封建王朝,混乱的民国时代,曲折中探索的建国初期,不正常的文革浩劫,最终走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有了脱胎换骨似的进步,我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这里,主要介绍我家和家乡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改革开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家史改革开放变思考

历史上家和家乡的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在菏泽,是块平原,但土地多为盐碱地等中低类产田。菏泽古时原为一大沼泽,名雷泽。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今菏泽地区,“ 尧帝居于陶丘(今菏泽市定陶县境内),崩于城阳(今菏泽市胡集附近),葬于谷林(今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谷林苗圃)。舜帝耕于历山(今菏泽市鄄城县东南),渔于雷泽(今菏泽市鄄城东南境和菏泽东北境),陶于河滨(今菏泽市定陶县西)”据说大禹治水的中心地区就在现在的菏泽市。菏泽境内仍保留着(古籍记载中国最早的)伏羲陵和女娲陵、尧王墓、蚩尤冢。进入有字可考的商周时期以后,到近代社会之前,下列几件事值得一提:

1.周初分封的诸侯中,曹国,都城在陶。陶即是今天的菏泽市定陶县。

2.城濮,即今菏泽市鄄城县临濮镇。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五年)曾在此发生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

3.春秋时, 勾践灭吴的首功大臣、“商界鼻祖”范蠡,退隐于陶﹙今天的菏泽市定陶县﹚,“三致千金,遂号陶朱公”。

4.战国中期的齐、魏桂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次战役的古战场,经专家考证,就在菏泽市东北12里的牡丹办事处何楼一带。

5.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都在菏泽

6.瓦解唐王朝统治的黄巢起义爆发于山东冤句(今山东菏泽)。现有遗址“黄巢点将台”。

7.因《水浒传》而广为人知的北宋末期宋江起义,就爆发于菏泽地区北部。

其实我家不是土著菏泽人,据村头石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宋记朝率族人由日照县迁此建村”,我母亲娘家村头石碑说该村是在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桐县搬来的。我们村的土地比周围村子的少,据村里老人说,我们村以前没有大地主,只有几个中农,其余都是佃户。解放后,分地主土地时和邻村产生了纠纷,结果原来的佃户们只得到了一点土地,大部分都被地主所在的村给抢走了。

小时候听父亲讲,我家上溯几代都是木匠,到了父亲这一代不再当木匠了,但手艺还是传了下来。我大姐嫁妆中的家具部分就是父亲主持制作的。我父亲出生在建国后的一个月(1949/11/01),可谓与共和国同岁,经历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据父亲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是很牛的:民兵排长,唯一的共产党员,说的话比村长还顶用。只是造化弄人,现在的父亲连党员也不是了,已沦为中国大地上的普通农民。

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预示着改革开放即将到来。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即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由此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时至今日已三十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脱胎换骨似的进步,这三十年里我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经济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奔小康

改革开放初期我家没啥变化,直到1982年我们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是1982年,不是早在1978年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吗?这是因为当时党中央并没有强制实行,让地方自己做主。你怎么知道你们那儿是1982年呢?很简单,我一堂哥小名叫宋方地,原因就是他出生那年村里开始分地了(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他的出生,家里多分了一点地,故起了个小名叫“方地”,他属狗,今年26,推算一下2008-26=1982。从这以后我们村渐有起色,明显的现象就是我家晒的地瓜干明显减少了,到我出生时(1988年),家里基本上就不再晒地瓜干了。

再往后,村上解散生产大队,分割大队财产,彻底地实行“单干”,这是1995年。记得分大队东西的时候我正在街上玩耍,有幸目睹了那一“壮观”场景,那情形和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分马》描写的差不多,只是争执多了一点,“郭全海”少了一点。从这以后,村里开始了分化,第一部分人开始进城寻找前程,第二部分人开始了搞蔬菜大棚等多种方式经营土地,第三部分人一如既往的种植粮食作物。

进入新世纪以后,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政策更加利民,尤其是2006年对农业税的免除,以及后来的免费义务教育,给人民减轻了很大负担。这时,我们村的分化就明显化了:第一部分人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小康。第二部分人也拥有了贴瓷砖的砖瓦房,也算小康了。第三部分人虽不及前两部分人,但也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奔小康。

我家在村里属于第三部分,虽然改革开放没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但此已让家里人感到满足了,起码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相信我毕业后也能把我家带上小康。

2.政治上享有了更多的权利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它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1978以来先后为“文革”及以前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于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而且,基层民主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就我家而言,享有的民主权利在理论上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只是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些罢了。比如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我父母还没享有过,他们至今尚不知道选票到底长啥样。

3.文化上思想得到解放,文化生活变得丰富

改革使物质上变得充裕,文化娱乐成为现实。以前,我家只有一个收音小喇叭,算是文化生活的“先进器材”。不过,据父亲讲那个小喇叭只有一个电台、一个开关,经常情况下,它还被当作传达事情的喇叭用。现在,家里不仅有能接受n个台的收音机,还有了电视机,有空时想享受哪个就享受哪个。尤其是网络,让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引进了西方的许多思想概念,这对传统思想是一个巨大冲击。典型的表现就是父母的传统观念与我哥哥姐姐以及我的受时代影响的观念的矛盾。记得前年年底,二姐从天津打工回来时染了头发,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就被父亲强令把头发染回黑色,结果二姐不得不马上到理发店里把头发染回了黑色。

总结一句: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改革开放都给我家带来了不少好处,我代表我家支持改革开放。

对改革开放的几点思考

再过十几天,改革开放就三十周年了,眼下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活动有很多。就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言,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就改革开放的前途而讲,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一下改革开放的未来?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此时自己对改革开放的几点思考,不妥之处还望指点。

首先,我觉得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应该把工作重心向教育方面及协调发展方面倾斜。三十年改革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三十年改革开放也积压了许多问题,如腐败、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协调等。繁荣夹杂着危机,给改革开放的掌舵者们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到底还走不走,向哪儿走?改革开放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的,要坚持着走下去,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往哪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还是要

坚持的,只是我觉得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转移一下。以前我们总是关心“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资”“GDP又增长了多少”,根据我国国情,我觉得我们下一步应更多地关注教育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把“支持农民、农业、农村”的口号落到实处,切实缩小贫富差距,把高于国际上公认警戒线的基尼系数降下来,缩小东、西、南、北方的发展差距;同时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现在,世界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实体经济,这对我国已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国政府也因此拿出了4万亿人民币来挽救。我觉得这正是一个调整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钱的一部分投资在教育事业上。别再让“XX因贫辍学”“XX地方教室危房砸伤X学生”“XX地方师资缺乏”等字眼出现在人民面前。事实上做好这些事情是花不多少钱的,西部贫穷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省投资一两亿元足矣。而且,投资建设教育基础设施不仅能为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创造前提,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还能增加就业,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减小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任由现在的不协调状况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孔子曾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咱们中国人喜欢平均不害怕贫穷,就是受孔子这句话影响。改革开放过程中,已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东部一个市(如青岛)的GDP已超过西部一个省(如贵州)的GDP。这些问题其实是很严重的,弄不好,可能会引发“仇富”“地区人之间的歧视”等一系列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因此改革开放下一步一定要缩小各种不合理的差距。

其次,我觉得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在于官员。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利国利民的思想、法律等理论性的东西。古有孔孟的“王道”“仁政”“民本”法家学派的各种版本的法律;近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为啥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觉得关键在于执政官员们!他们一旦权柄在握,便可为所欲为,无论多好的建议,只要不顺他的心意,便等于什么都没说。善于中庸之道、忍性极强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一般是不愿意“多事” 的(其实普通老百姓也奈何不了他们)。因此,改革开放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得有一批甘为人民利益牺牲一切官员。

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失败都是由于所用非人。拿破仑的“滑铁卢”是如此,其他例子更多,此处不便详述,说一个我国的。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敢为变法牺牲自己利益的官员,投机倒把、借机搜刮人民的官太多。如果王安石变法时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改革可能会成功。咱们改革开放中也有忠义之士,只是太少而已。如果每位官员都向焦禄裕、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吕日周一样,咱们中国的改革开放想失败都难。关于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都要慎重,最重要的是对官员的培训。培训不要走形式,要正真的培训出个样子来。把政府官员培训的让他们真正自觉做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把检察官、法官们培训的让他们真正自觉做到公正司法、违法必究、司法必严、为民司法,把我们国家的天才们设计的祖国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而且复杂的工程,一两句话不可能说清楚,我只是写了一些个人的一点想法,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指点。

我不喜欢写作文,论文基本上没写过,这篇历史论文肯定有不少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给予指点,学生不胜感激。

2008级市场营销一班

宋广跃

学号40816046

第四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金华

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神话。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新的抉择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勇敢的抉择,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正确的抉择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抉择的解读。

我的家乡金华三面环山夹一州,盆地错落涵三江。地处浙江中部,是建设中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金华农业文明悠久,“上山遗址”发现了轰动世界的万年稻作遗存,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表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的最早起源地之一。金华具有2200年建制史,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盛誉。南宋金华学派经世致用、重农务实,提出惠民图强主张。明太祖朱元璋称金华为浙江之心。其“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战略区位,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倚重,素有“小邹鲁”之称。建国以后,金华被誉为五谷丰登的金色盆地。自汉始,金华历代名人辈出,贤臣名将,学者人才,丹青妙手,民族英雄,灿若星河。骆宾王、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黄宾虹、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艾青、严济慈、蔡希陶、施光南等都诞生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改革开放30年,金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浙中城市群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大市、平安金华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一是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一批具有鲜明特征和抱团优势的产业集群快速成长。2007年,金华的小商品、五金、木雕等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的汽摩配、小商品、五金机械、医药化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新型建筑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利润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9%和80%。特别是汽车工业势头强劲。二是市场贸易繁荣兴旺。全市拥有众多的各类市场,有超亿元市场44个,2007年商品交易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三是内外交通便捷顺畅。重点规划建设的有8条高速公路,其中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围绕“半小时交通圈”,重点建设金(华)义(乌)快速路等8条城际快速通道,城市群内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五个强市”为载体,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舒适宜人,社会生活和谐有序。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切实把 “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党委领导发动、政府主导推动、部门服务联动、农民主体行动、社会共建助动、市场龙头带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格局。金华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近,建设部把金华列为中德政府合作“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候选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62亿元,人均GDP达4199美元,财政总收入187.4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5.5亿美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855元和6971元。金华人民为此而欢欣鼓舞,为此而精神振奋!这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和煦的春风和甘甜的雨露,让金华450多万人民的热情不断迸发,让八婺大地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社会各方人才的智慧高度凝聚,切实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切实给金华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福祉,切实走出了一条全面小康之路。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回顾金华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首先在于紧跟党中央和省委的步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在全省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到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大实践活动,都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充分激发了各个方面的创新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其次,在于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金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各级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使金华从一个农业大市转变为工业大市,并努力向工业强市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入实施“提升工业化”和“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了块状经济竞争能力,形成了八大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了金华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三,在于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群战略,加快发展浙中城市群,提升金华综合竞争力。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促进浙中城市群共赢发展。浙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城市群战略是多方共赢的战略,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第四,在于坚持市场龙头带动,加快市场大市建设,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金华人民在金华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现代化商贸中心、专业批发市场、传统集贸市场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流通的市场体系。发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大型专业市场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先进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金华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快速提升浙中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第五,在于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金华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中心镇集聚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六,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序。金华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充分关注城乡差距、就业、分配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第七,在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金华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了政府服务,大幅度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服务环境。全面实行以“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政务”,提高政府权力运行透明度。同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八,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把领导人民开创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新局面与不断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有机地相结合,不断推进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创业创新精神贯彻到推进富民强市的各个环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加快实现浙中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第五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黄冈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黄冈

傅琼 101505040 金融Q1043

改革开放30年,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展中的黄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在30年改革开放这首壮丽史诗中,“民生”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在30年改革开放这曲时代华章中,“民生”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在30年改革开放这幅秀美画卷中,“民生”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30年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黄冈老区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抢前争先,实干快上,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这30年,是黄冈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30年,是波澜壮阔的30年,是璀璨夺目的30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30年。

30年来,黄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市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突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步伐;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坚持推进扶贫开发,老区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30年来,黄冈从封闭落后走向文明开放,从经济发展滞后走向又好又快,从温饱堪虞走向总体小康,全市人民过上了安康富裕的生活。武穴市取得的辉煌成就,只是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住有所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破解了一系列民生难题。

——住有所住。各级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加快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逐年加大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投入,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员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学有所教。全市城乡普遍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人人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的目标正逐步得到实现。

——劳有所得。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广辟城镇居民就业门路,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累计达到了14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

——病有所医。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开始施行,惠及我市120多万城乡居民。

——老有所养。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50万人;社保基金滚动积累近14亿元;全市先后六次调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待遇水平增长2.5倍;全市连续六年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无拖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已全面实施。当前黄冈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周边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按照“四抓”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实力黄冈、活力黄冈、魅力黄冈、文明黄冈、和谐黄冈,促进黄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继续拿起解放思想的武器,在抢抓历史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上实现新跨越;坚持开放开发的理念,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跨越;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两型社会”上实现新跨越;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当前新一轮发展上实现新的跨越。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黄冈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问计于民。我们既要从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中体会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又要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中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既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中领会科学发展的实践性,又要从各个社会群体的具体感受中洞察科学发展的艰巨性,这样,才能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大的福祉。

下载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5篇模版]

    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己成长时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家乡巨变,我......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学院:学号:姓名:摘要: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三十年对于人生来说,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漫长岁月。而对于历经千年的一座城市、一方水土来说,足以产生可以改写历史的巨变与辉煌。 三十年前的今天,贫穷......

    改革开放与家乡5篇

    聚焦家乡改革开放 --对家乡的衣食住行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 摘要: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体会也许并不深刻,然而在祖辈父辈的谈论中,再结合自......

    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

    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 “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了现在的盐城。 盐城是一块富绕的土地,是黄海奉送给盐阜儿女的一份厚礼,盐城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寄......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我来自云南,我的家乡是云南省宣威市,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