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含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了30多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有的讲述平常小事,歌颂温馨亲情,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有的怀念读书生活,赞美恩师教诲,例如巍巍的《我的老师》;有的回忆童年趣事,呼唤快乐自由,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记叙家庭变故,讴歌父爱伟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有的回顾人生道路,歌颂慈母之爱,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有的着眼特种行业,歌颂奉献精神,例如余秋雨的《信客》;有的关注传统文化,赞美民俗风情,例如琦君的《春酒》。

这些叙事散文,事件不同,内容各异,但都以不同的生活背景,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陶冶高尚情操,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人间的关爱和温情;同时,这些课文还是很好的作文范文,可以在写作方面给孩子们以借鉴和启迪。因此,上好这些课文,意义重大。一年来,我们“名师工作室”围绕叙事散文,通过培训活动和送教活动,对叙事散文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2015年11月到老河口市送教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具体介绍如下: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让学生获得思想熏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要想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义”,必须认真朗读课文。

散文讲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抒情散文借景抒情,叙事散文因事抒情,这个“情”字,就是散文的“神”,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必须让学生认真朗读才能够体会出来。因此,讲授叙事散文,第一个环节,必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深情、认真地朗读课文。这个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

1.问题导入,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第一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课堂导入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课堂导入理所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整堂课效果的好坏。

当然,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简单易行的是问题导入。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因为讲课地点是老河口三中,我在ppt课件的第一张页面粘贴了两张图片,一幅是老河口的地标性建筑物,一幅是老河口三中的实景照片,“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愿意为她增光吗?”简单的两个问题,马上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随后,我又展示了九种动物图片,问全班学生:大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九种动物是龙的九个“儿子”,分别是:?P?粒?bìxì)、螭吻(chīwěn)、蒲牢(púláo)、狴犴(bì'àn)、饕餮(tāotiè)、趴蝮(bāxià)、睚眦(yázì)、狻猊(suānní)、椒图(jiāotú),全班学生热情高涨,虽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准确,但课堂效果达到了――宝贵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了!在孩子们求知如渴的眼神中,我拿出四本装帧精美的书举在半空,告诉他们:龙生九子,这九种动物是龙的儿子,大家想知道九子的故事,可以去看一本书:《山海经》;当然,要在课下和放假的时候研究;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这本书有关。我接着告诉孩子们:这节课,如果同学们表现好了,就把四本《山海经》奖励给班级图书馆!瞬间,全班学生满面微笑、满眼放光地看着老师,期待后面的教学。

叙事散文都有感人的故事,讲授之前,巧设问题,制造悬念,精彩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让学生迅速而热情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每一篇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2.问题导学,先问后读

安定了学习情绪,吸引了学生注意,激起了求知欲望,就进入了文本的讲授过程,这个时候,就该诵读课文了。但读课文也有讲究,不能什么问题都不问,直接让学生大声朗诵;而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最好不要让学生先看课文,要让学生先提出问题,或者老师问学生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紧接着导入阶段“龙生九子”的问题,要求同学们下课后在《山海经》这本书里探究有关知识,这个时候,“山海经”三个字已经出现在ppt课件的画面上了;我紧接着又提出问题:有一个人,就因为小时候看了《山海经》,激发了文学梦,最终成了大文豪,你们知道是谁么?同学们说“不知道”,我就告诉他们是“鲁迅”;这时候,ppt课件的画面上又出现了鲁迅的名字;我接着又说: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这个时候,ppt课件的画面上完整地出现了课题和作者,我赶紧问道:大家看到这个题目,难道没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于是老师期待的问题出现了:阿长是谁?阿长和《山海经》之间有什么故事?阿长和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这是我预设好的问题,完全由学生提出来,真是太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在ppt课件上点出这几个问题,又补充了三个预设的问题,这是学生不接触文本不能提出来的问题:

我看见《山海经》这本书以后,对阿长是什么态度?

看见《山海经》前后,我的想法和心理有什么变化?

《山海经》这本书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

然后,本环节重磅大戏终于登场:2分钟准备好问题后,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课文,6分钟读完,8分钟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共16分钟,行云流水般的完成教学任务。

3.朗读方式,多种多样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同时,朗读又是一种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于七――九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求是这样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叙事散文,往往事件真实感人,细节精彩生动,语言朴素细腻,感情真挚深刻,是朗读的好素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摇头晃脑的高声吟诵,在问题的引导下,了解事件,品味情感,领悟主旨。

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平时的教学中,时间充裕,可以让全班齐读,可以让男女生代表读;或者全体男生读,女生听;或者全体女生读,男生听;可以男女生接力读,老师和学生接力读。此外,还可以全班默读这种方式,速度快,适用于时间紧张的优质课。《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费时不多,我要求学生各自高声诵读,声音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感情,特别是要贴近角色,模仿人物的身份和腔调,像演电影一样说台词、讲故事。刚上八年级的孩子,稚嫩的童音,纯真的激情,很好的完成了老师的任务;加上课文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颇为接近,读完书以后,6个问题,不到8分钟,全部由孩子们说出了答案,教师只是在一边赞美、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带着问题品课文

导入激趣,创设情境,为阅读文本打下了基础;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明白了阿长的性格、作者的情感以及《山海经》的重要作用,这是课文“扬”的部分;但课文还有一半,在写我对阿长的“厌恶之情”,这是课文“抑”的部分;这一部分和后半部分一起,欲扬先抑,形成了一条“讨厌―敬意―怀念”的感情线索,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因此,课文前半部分的讲授非常重要,我设计了“带着问题品课文”的环节。这个环节要注意三个方面:

1.巧选角度,质疑问难

学生,理所当然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只应该起主导作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但这绝不是说教师要靠边站,有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例如课堂提问环节,既包括学生对课文、对老师质疑问难,也包括老师对学生、对课文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发散思维;可以及时获得反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提问必须掌握技巧:问题巧妙设计、精心选择;要难易适度,面向全体;要简单明了,启发性强;要抓住时机,打开思路;要积极评价,赞美赏识;巧选角度,站在知识点的各个角度去提问。

在“带着问题品课文”环节,我主要从内容、情感和词句赏析角度,“亲自下厨”,为学生预设了四个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写了阿长哪些事?

你觉得写这些事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突出阿长的性格、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

你能赏析并表演一下吗?

我要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课文前半部分,作者是“憎恶、讨厌”阿长的,因为阿长是一个颜值很低的、没有文化的、举止粗俗的、迷信可笑的、愚昧落后的农村妇女,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准备。

问题来了,不能自问自答,也不能教师马上问,学生马上答,因为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难度,必须让学生合作解决。于是,学生登场了。

2.探究小组,合作互动

教学有时候真像炒菜,教师不能把炒好的菜直接端给学生吃,最好让学生自己学会炒菜,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厨师可以准备好材料,菜得叫学生自己炒!

语文新课标在第一部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基于此,课文讲授到此时,我把全班学生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几个探究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则快乐地围着孩子们转来转去,这个组听听,那个组看看,有时候插几句嘴,发表一下意见,但绝不表态,只是帮助各个小组打开思路,找出答案。这样的课堂,完全是欢乐的“海洋”,探究的“草原”,教师完全成了快乐而享受的“导演”。

3.教师主导,点拨思路

有合作探究,一定要有精彩的展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也一定不能弱化。

在上课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一句话;这节课,你们应该像美丽的小天使,在知识的天空快乐的翱翔;而老师,只是花丛中一只路过的蝴蝶,刚好看见了你们可爱的身影。在孩子们的探究到了火候时,“蝴蝶”该登场了!我及时下达了“小组代表开始展示探究成果”的命令,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小手举得“刺破苍穹”,各种答案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这个时候,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间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点拨他们的思路,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分析作者情感,归纳人物性格。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叙事散文,关键细节,最好发挥学生的表演天分,让他们登台表演,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品析阿长“切切察察”这个细节时,我要求两名学生代表站在主席台的正中间,像阿长和别人说话一样,“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进行“场景再现”,两个孩子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时候,我伸出小拇指“表扬”他们,同学们都笑着说:“老师,手指头错了!”我马上追问:“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哪一个手指头?你能说说其中的奥妙吗?”学生们“哦”的明白了鲁迅先生遣词造句的妙处。

“带着问题品课文”环节,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让孩子们“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团结、学会做人”,从而在训练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带着问题说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对学生“说”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因此,不管什么体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叙事散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能很快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学生能说的东西有很多。

我主要把“辩论”这种活动形式带进了叙事散文的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个环节也要注意两个方面:

1.辩论的“总设计师”

新课程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有点“矫枉过正”的嫌疑:教师“不敢主导”,害怕因此冲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学校甚至强迫教师“一节课只能讲几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教给学生活动,这是不对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内容,该教师讲的一定要大胆讲,“主体”应该是“主导”引导下的“主体”,而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学生“兵教兵”,那还要老师干什么?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设计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把“辩论”引进课堂,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论题”,特别是正方和反方的观点,不仅要争锋相对,更应是“画龙点睛”,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

叙事散文可以辩论的内容有很多,课文主旨、写作方法、描写方法等都可以成为辩论素材。在《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辩论把握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第三个大环节是:“带着问题说课文”。我让学生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入手,思考:就整篇文章来看,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以喜欢为主,还是以讨厌为主。然后抛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正方――以喜欢阿长为主,反方――以讨厌阿长为主。男生和女生自由挑选正方和反方,8分钟的小辩论,唇枪舌剑,战火纷飞,精彩激烈,笑声、掌声,连续不停。

2.积极的“旁观者”

学生辩论时,教师决不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教师必须是积极的“旁观者”。

教师首先是“平等的首席”:不管正方、反方,教师都不能偏向,和每一方都是平等的关系;有困难的时候,既帮助正方,也帮助反方。

教师还应该是“指导者”:教师要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向两方学生“输送炮弹”,并且在双方辩论“哑火”的时候及时出手,“推波助澜”,让“战火”接着烧下去。

教师还应该是“管理者”:辩论的主题是不能“跑偏”的,必须围绕主题来,不准进行“人生攻击”,要讲究辩论规则,必须认真听取对方辩手的发言,一定要互相尊重,不能有其他的“肢体语言”,这样,课堂才是有序的。

在《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的辩论环节,正方学生完全被反方打败,“作者不喜欢阿长”占了绝对上风。因为作者采用的是“欲扬先抑”,学生随时、随处可以发现阿长的“讨厌之处”,当然会觉得作者不喜欢阿长,其实这正是老师期望的结果,但老师必须要帮助正方!我反复提醒正方同学思考:

难道阿长就没有一点优点?

如果阿长是一个“坏蛋”,作者为什么对她这么难忘?

作者小时候对阿长是什么态度?

作者长大后对阿长又是什么态度?

这些感情有关系吗?

“扶弱济贫”的结果是,全体学生明白了本文的抒情线索:“讨厌――敬意――怀念”阿长,然后顺理成章的明白了本文的写作方法:欲扬先抑。

为什么把“辩论”这种形式作为“说课文”的活动形式呢?因为辩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好胜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没有任何羞怯感;同时,辩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发散思维,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为青春注入正能量。

四、模仿课文写片段

语文课离不开拓展延伸,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主题;它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掌握各种语文方法;它是讲授和练习联系的纽带,是把课本知识直接转化为学习能力的纽带。

在处理叙事散文的“拓展延伸”环节,我主要采用了“片段仿写法”,这种拓展方法简单易行,通俗易懂,可以马上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

1.点拨方法

提起作文,很多语文老师都会头疼:我费了那么多的功夫,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还是写不好呢?其实写好作文关乎方方面面问题,比如学生的阅读面的深浅、知识面宽窄、语言水平的高低、思维能力的高下,以及写作数量的多寡、批改质量的好坏,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写作方法的点拨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那就是“一课一得”!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编委精心挑选的,它们对于学生写作一定都会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可以作为语文教师作文训练的圣经!

叙事散文中,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有很多:欲扬先抑、细节描写、对比、衬托、象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等等,每一种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借鉴,快速转化为写作能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模仿课文写阿长”的写作训练活动: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她们的?请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介绍这样一个人,不超过200字。这个环节我准备了8分钟,因为前30多分钟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欲扬先抑”这种方法,在课堂上没有专门的时间用笔写,学生直接举手发言,口头作文,教师在一边点评,效果很好。

2.仿写片段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拓展训练的时间很短,但短有短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写“片段”。在教师总结完本文的写作方法之后,趁热打铁,及时跟进,马上拓展,这样学生有新鲜感、兴奋感,迅速进入练兵状态,训练效果会更好。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还可以设计另外一种片段训练:

阿长和别人说话,常喜欢“切切察察……”;你身边的同学们说话时是什么一种情景?请你模仿这个细节,描写一个人物片段,要求写出人物个性,不超过200字。

再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背影》,可以这样设计片段训练:

年老、笨拙的父亲,亲自翻过铁道为我买橘子,对于父亲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突出了父爱的伟大,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也使这篇散文成为不朽的名篇。请你模仿“买橘子”这一段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感人的场面,歌颂父爱或母爱的伟大,不超过200字。

在叙事散文的拓展环节,教师要紧扣课文,结合作文方法设计训练片段。因为这种片段训练,直接把教材技法作为实战指南,着眼“局部战争”,演练“实战水平”,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手眼身法步”基本功。这样,小处着眼,细节磨练,日积月累,描写能力提高了,语言水平提高了,写作技巧娴熟了,逐渐提高到段、篇,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就是“仿写”的魅力。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语文教法,多种多样,贵在探索!语文教师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语文,可以打造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引导他们认识人生的美好;语文,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充满青春的正能量;语文,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改变孩子的一生的命运。艺无止境!让我们在语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周明波,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文是笔者在四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⑴情感性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更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究;⑵主体性原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⑶指导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巡视,及时捕捉学生探究的各种信息,并进行针对性、适度性的点拨和指导;⑷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提,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⑸创新性原则——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⑹分步完成原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中的探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继续探究”的形式分步多次完成。

二、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⑷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三、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

第三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散文写作教学探索

现代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散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收录的名篇名作竟达40%。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目录,属于散文习作的约占80%。但散文的教与学问题很多,初中生课外散文阅读质量令人担忧,散文写作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的指导下,结合散文教学实践,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综述法等对初中散文写作教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总结出散文写作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并将散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不断深化,对提高散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水平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本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写作教学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

第二部分对新课标背景下解读散文。包括新课标有关散文的写作要求,语文教材关于散文写作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当今初中散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学生问卷中反映的问题,教师问卷中反映的问题,当今初中散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初中散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因为。

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原则和针对性的策略。包括散文的写作流程介绍,散文的写作方法指导,散文的分类别训练,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散文写作动机的培养,散文心理能力的培养,创造性阅读促进写作。

第五部分对初中散文写作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内容包括寻找散文中古代与现代的链接,活跃生命景物的诗意传递,注重散文的思想性和读者意识,以随笔完成散文片断练习。

通过对散文写作教学探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反省和选择的能力,表达交流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散文写作必将影响到学生成长和精神面貌,甚至影响到本民族语言,整个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

第四篇: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临的课题。许多名优特学校,许多名师都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们变革课堂,关注生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革新模式,解放自我,为教师职业幸福铺路。

新旧世纪之交,进入全面探索期的中国教育出现了几百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展示的情势,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味道。

然而,理念和行为之间,需搭就如桥似梯一类的精神链条来连通。它将理念化解成行动纲领,为践行运筹出操作举措,从而,使理念有了着陆点,让行动进入程控化。这种承知接行的精神链条即为模式,在建构模式中寻找高效低耗的教育发展之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正如教育家乔伊斯所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不缺渡船人。各地的教改实践证明,哪里有名家高师探索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哪里的教学就上了档次,显现了高格高效,取得了高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大突破。

下面,就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名校创造的教学模式简述如下: 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校长蔡林森就开始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带领全校师生在跌入低谷的学校里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建立起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导向,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致使学校教育迅速地摆脱窘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教学模式主要有6个环节:(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制度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

继洋思中学之后,杜郎口中学又旋风般的来了个‚三三六‛教学模式大突进。前一个‚三‛为其模式的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一个‚三‛为自学的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指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指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指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和总结,对预测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验。‚六‛指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一体,则构成了杜郎口中学自学学习模式的主体。湖北省宜昌一中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其主要环节是:一为情境导入,即以多媒体画面、音响、实物、实验等手段引学生入情入境入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二为过程探索,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实验和自由讨论等途径,探究课题的起因、过程、意义和真谛,以求领悟与发现;三为整体建构,即在建构课堂知识体系后再建构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结构。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入境入情,求真求理,增知增智。

四川东辰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导学教学。

‚三环‛指‚自学→展示→提升‛层次递进的三个学习环节。‚四步‛指课堂 ‚学、交、导、练‛的四步流程。‚三环‛的‚自学‛指实现A级学习目标,感知理解、初步掌握,知识建构;‚展示‛指实现B级学习目标,对话、活学、迁移、应用、练习;‚提升‛指实现C级学习目标,拓展延伸、夯实记忆,综合应用。‚四步‛的学,指学生预习、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再按展示案完成做题;交,指同桌、组内、班上的生生互动交流;导,指老师引而不发的点拨,画龙点睛的精讲,纠偏矫正的引领,方法规律的提升;练,消化记忆,预习训练,达标检测,清理过关。

河南濮阳市还发明了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其四步环节是:(1)阅读质疑,自主探究(2)多元互动,合作探究(3)训练检测,目标探究(4)迁移应用,拓展探究。这四步探究教学法源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植于濮阳市广大教师的课堂,是濮阳市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近十年新课改成果的提升,是源于课程回归课堂的成功经验。

上述所举的教学模式无疑取得了极佳的成果,受到了国之教坛广泛的重视,得到了广大教育同仁热烈的反响。可以说,由于弄潮儿的先我着鞭,教学模式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像农民收获斑斓的秋色,总要总结春种秋收的经验,这里的教学模式何以成为了精粹的科学的模式呢?原来,贯穿模式之中的是科学的教学规律。

如果说,模式像运动的肢体所显现出来的标准样式,那么,规律则是模式的神经中枢构建起‚肢体‛的内在联系。大自然有四季更迭的变化规律,潮起潮落、月盈月亏、花开花谢——世间万物也各有其内在规律,人的成长有从少小到老大的成长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贯穿了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

这里的教学规律主要包括哪些呢?笔者经反复思考,提出如下六大核心规律:

其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又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少到多,这就要求教学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想当然出发。

其二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提升规律。中国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告诉我们,打造形真、情切、意远、理深的教学情景,能够加强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力,迅速地提高认识力。因此,课堂上创设情境,极有利于提高效率。

其三是事物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内因规律。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就说过:‚教学的侧重点摆在‘学’字上‛。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不能成为教与学的主宰,只有把课堂的时空主要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学习才能造就出一个个睿智的大脑。

其四是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其五是因材施教的规律。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精力、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心理都是各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模式去教育不尽相同的学生,正如《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教育家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前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而我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倡导并践行过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即因地、因时、因势、因事、因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表明,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的总原则,是教书育人的一条制胜的总策略。

其六是少而精的教学规律。老子的《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这个真理用到课堂上,要求老师讲解和点拨要少而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俗话说: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只有老师讲的少而精了,才能给学生学习留下了必要的时空,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去发现。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课上实行了‚10+35‛即教师的讲,不超过十分钟,而把三十五分钟留给学生。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老师很热衷于‚单出头‛式的讲,往往把简单的讲得很复杂,把复杂的讲得很糊涂,直到学生完全生厌而止。

在对教学模式及其规律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是寻找、发现、打造教学模式一定从实际出发,万万不可为模式而模式,更不得模式化,因为模式化只能使教学走向僵化。

其二要允许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即使一所学校主推某一种模式,也应该允许教师们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寻找和尝试,即使同一名教师也应该在上不同类型的课时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模式。

其三经实验业已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地在多方吸纳之中,求得改进、修补、完善和提升,使模式处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发展变化之中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这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苏教版教材特点,尝试使用了比较教学法。

本地选用的苏教版教材,在文本的编排上采用主题单元编排法,对每一主题用两至三个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主题的人文内涵,纵横联系较多。这就为我们进行比较教学提供了便利。

比较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这一特点,既可进行主题单元的横向比较,又可进行不同单元的纵向比较。授课时从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构思、技巧手法、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地把一篇或一个单元的课文与以前学过或接触过的文本进行对照比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鉴赏,概括归纳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新旧文本的理解与对新旧知识的巩固,温故知新。也可由教材文本生发出去,联系古今中外内容、形式等方面与教材相关的文本素材,进行比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在学习必修五《直面人生》这一单元时,不妨联系《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行相似主题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与考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对死生大事的感慨、对人生长短的认识则可结合苏轼《赤壁赋》、曹操《短歌行》、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作主题情感的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如何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去探寻生存的意义与个体生命的价值。

学习辛弃疾名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时,可针对其用典这一手法,联系《滕王阁序》《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进行比较,分析典故使用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这样既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典故的使用方法、诗词的表现技巧及作用,又可帮助学生及时回头巩固名篇名句。

讲到欧阳修《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向前联系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回头联系冯延巳《鹊踏枝》“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读本五中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还可拓展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这么多芊芊芳草,从战国到现在都如别情愁绪绵绵不绝。这些纵横比较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了“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蕴,加深了对课本名句的印象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可将同一文本进行多角度比较。如讲授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可与古典诗歌中诗人们的登高情结联系,比较其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登高》、王之涣《登鹳雀楼》等作品情理的异同;炼字艺术,“江涵秋影雁初飞”中“涵”字可与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护”字进行比较;写景角度的变化可与苏轼《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教学法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理解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教学中还可从文本的语言风格、水平高下等多个角度进行纵横联系、比较,以期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比较鉴赏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提倡的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实践证明,比较教学法的使用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下载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叙事散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叙事散文

    散文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的写作要求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人记事,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

    初中音乐教学叙事

    撰写教学叙事的流程(1)选取课例 学员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备选研修主题中选择一个研修主题。根据选定的研修主题,选择与之相应的讲授课例。 (2)介绍授课情况 利用这次国培中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课堂应变技巧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中知识的传播,技能的培养,都有赖于该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更起着至关重......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初中物理教学叙事 液体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对于沸腾,学生在生活中有充足的感性认识,也能说出很多现象,但由于对沸腾缺少细致的观察,所以他们的有些描述会相互矛盾。例......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 亳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蒋振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它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余角和补角》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第四中学向盛梅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各种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入,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的深刻......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学叙事 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远远没达到以上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