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

时间:2019-05-15 09: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

第一篇: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

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

【论文摘要】本文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置于高考改革视野下,重新审视其目标、任务与实施思路,提出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着眼当下,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也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对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本文建议将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融于课程目标之中,基于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架构对生涯规划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论文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而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2014年,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使以往默默无闻的生涯规划教育因其所具有的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作用,站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只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之一,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更加丰富与深刻的内涵。我们必须在当前高考改革所引导的高中教育深层变革的进程中,重新审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高考改革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超越“问题导向”

新一轮高考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增加学生选择权”,“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①是其核心要义。《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说明了高考“增加学生选择权”是如何实现的:从2017年起,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考试科目由“3+1”变为“3+3”,前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后一个“3”表示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等6门科目中任选3门。学生选择科目的“自由”是需要高校招生专业对考试科目要求的“适度从宽”来保障的。之后,2015年2月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布2017年高考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在涉及1096个专业或大类中,有655个专业不对选考科目提任何要求。[1]

这一规定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认知特长、专业志向自行选择学习科目,尤其是为选修横跨不同学习范畴的科目组合提供了保障———从理论上讲,学生的选择可能会出现至少20种学科组合。

新高考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生的选择权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原来高考升学的框架中,无论是文理分科、学习方式还是专业报考,不是学生不想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主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与学习方式,而是可选择的空间实在太小,学生基本上是被规定的一个个条条框框所“选择”的。因此,“上海方案”发布后,如何让学生“会选择”、“能选择”和“愿选择”,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真正实现把学生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成为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中校长以及广大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而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报考科目以成功应对高考,成为众人眼里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被推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生涯规划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落实学生选择权”这一紧迫问题的最“可靠”的途径。如有些校长提出,让学生“会选择”,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选择”向今后的“主动选择”转变,实现这一转变亟需补上生涯教育这一课,[2]“建议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3]“以培养学生选择能力为核心的生涯教育就成为高中学校必须提供的课程和服务。新的招生考试方案的实施,一定会推动学校尽快补上这一重要内容”。[4]不少学校反应迅速,如上海交大附中、市西中学和曹杨二中等学校表示将加大学生生涯教育所占的课时比例,“希望能够通过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使学生未来能够更适应新的人才选拔标准”,市八中学将推出6门等级考科目的“体验课”,让学生提早建立对学科的初步认识,“帮助今后的选择”。②

可见,多数学校是从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考科目,解决由高考所提出来的“落实学生选择权”的问题入手而论及生涯规划教育的。对于生涯规划教育本身的发展而言,这一思路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的色彩。当然,教会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与专业对于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的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的问题,但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导向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首先,高考所提出来的“增加学生选择权、落实学生选择权”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只要提高课程选择性并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学科就能解决的“战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推进高考引领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型、构建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大格局”的“战略性”问题;其次,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生涯发展指导,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对学生发展个性化需求的回应,是现代高中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高考改革所提出的“落实学生选择权”的问题只不过是恰恰契合了生涯规划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因此,无论是从解决当前高考所提出的落实学生选择权的角度,还是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长远发展计,我们都应当超越“问题导向”的思维,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眼光,在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综合考虑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实施方式,推动高中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一阶段学生成长的特殊性所带来的对教育的需求。

二、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任务与目标的再思考: 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着眼当前,放眼未来生涯规划教育是人们在对“职业指导”理念与实践不断进行反思与超越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当前,传统意义上的以职业生涯辅导为核心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担负着更加多元的任务:既要着眼当前,使学生顺利升入理想的大学或走向社会;也要放眼未来,为他们将来能够良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新认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曾分别被称为“职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规划指导”或“生涯发展教育”等,经历了从最初帮助受指导者“找一个好的工作”到“引导学生过一个好的人生”的转变。1909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开辟了职业指导的先河,1959年霍兰德(Holland)发表了职业指导的人格类型理论。这一阶段的职业指导理论注重人的发展与职业定向之间的“确定性”,即强调在对受指导者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等发展取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具体职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萨帕(DonaldE.Super)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了人一生之中从事的各种职业与所扮演的各种生活角色,并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的形态”。[5]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大拓展了职业指导的边界,将职业指导和人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职业生涯理念与实践均产生了重要影响。1973年吉斯伯斯(Gysbers)和摩尔(Moore)提出了终身生涯发展观,“把焦点从工作、职业扩展到了整个人以及人的生涯”,明确把“生涯发展”的视野与生涯指导的实践贯穿于人终生发展的历程。[6]

与传统的职业生涯辅导相比,现代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涉及职业生涯指导,更关心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过一种怎样的人生”,这是对传统职业指导内容的丰富与拓展,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如果说职业指导是微距镜头,那么生涯辅导就是广角镜头。生涯辅导在审视职业发展的同时对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7]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平衡人生历程中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有可能“过一种好的人生”。从生涯规划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而是在“对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二)对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任务的思考

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是由高中教育的定位所决定的。关于高中教育定位的讨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如石中英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已由传统上的“双重任务”———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演变为“五项任务”。这五项任务依照其优先性秩序排列如下: 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为成人做准备(人格教育)、为未来公民做准备(公民教育)、为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准备。[8]《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中教育要“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描述了高中教育新的战略定位,即高中教育的目标除了为高等教育输出人才、为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外,还要为全体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因此,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直面当前高考改革所提出的紧迫问题,又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学生适应将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世界做准备。基于此,本文认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应该承担两大任务:

第一,生涯规划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所面临的成长与升学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人生的初步选择。新高考改革的推进使这一任务尤为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个性、才能、兴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业发展与职业理想树立的关键期。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在谈及上海高考改革时,强调现在是一个“选择的时代”,学会选择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通过这次高考改革,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了以后,然后你学会选择就是一种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了解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为自己终生的事业,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9]在这一阶段,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如学科选择、专业选择、高校选择等———这样一种选择能力的养成是这一阶段学生最需要学会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合理地选择学科的能力,只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诸多选择能力的一种,除此之外,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一是学业规划能力,即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术兴趣与专长,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特长选择恰当的学习科目,合理规划学业发展,能够制定阶段性目标等;二是职业规划能力,包括关注、了解、收集社会职业发展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思考自己的职业志向与职业理想,能够对自身职业道路进行初步规划等;三是生涯决策能力,包括确立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目标的能力,能初步评估实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需要考虑的各类要素,制定个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决断的能力等。

第二,生涯规划教育要面向未来,在把握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变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与重要品格。这一任务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职业变化的日趋迅速,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将来顺利适应职场做准备,是所有国家与地区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根据《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他们二十五岁时,该工作可能已经消失„„全世界都在寻找,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就上海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承担着与世界经济格局对接的探索者的角色,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使上海成为一个既深具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又兼有国际化大都市气魄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伴随这一过程的一定是多元文化的交融、新业态的出现以及新兴职业的层出不穷。在这一形势下,以往以职业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功能,要认真思考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重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与职业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考虑这一问题: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社会生活与职业变化的核心能力。有学者提出生涯辅导的目标之一是要唤起个体的应变意识,促进其完善与提升生涯适应的“元胜任力”(meta-competencies)。因为“在无边界职业时代,雇员在不同岗位、专业、角色和组织之间流动的难度减小,生涯转换变得常态化”,从这个角度上讲“元胜任力”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竞争力,在其统领下,个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产生新决策,永续应变。[12]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拓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的沟通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这些是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其次,在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夯实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对家庭、社会及国家深切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所成就的是学生的“才”,那么态度与价值观所成就的则是学生的“魂”。只有二者兼具,高中生未来才有可能胜任不断出现的来自职场的新挑战。因此,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聚焦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改革的宏大背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提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涯规划教育顶层设计框架,并结合高考引领的课程改革行动,全面构建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三、对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路径的建议:

顶层设计下的“一体两翼”早在1971年,原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Marland)在全美中学协会年会上就提出了生涯教育(CareerEducation)的设想,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都将是生涯教育”。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我们的课程融于简单有力的中等教育系统中,使学生在生涯课程引导下,作有利的选择,达到人尽其才,以发挥教育的实用性”。[11]生涯规划教育虽然是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实践形态,必须有清晰的边界而不能被泛化。因此如何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必须站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规划的高度进行统筹设计。本文建议,要在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中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

生涯规划教育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并非孤立于学校课程架构之外,而是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下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目标与主题的课程而存在。最理想的状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态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融于”课程目标之中,生涯规划课程“融于”整个学校课程之中。

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开发了整合心理辅导、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等多种实施方式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形成了若干颇具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实施模式。但由于有些学校对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不够清晰,尤其是对其与学校整体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远未实现将生涯规划教育“融于”学校课程的理想状态———在不少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像一个独立于学校整体课程之外的“拼盘”。

本文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与科研部门应充分利用高考带来的课程改革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生涯规划教育与课程实施融为一体的实施模式。

首先是在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中对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如前所述,我们要深入研究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以及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重要品格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形成分年级的目标序列;其次是结合高中课程改革,探索如何根据区域与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各类载体,在学校课程实施的框架下形成各年级纵向衔接、各类课程横向贯通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本文的建议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可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区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通过市级、区级与学校三个层面合作的紧密互动,充分借鉴、吸收已有的学校先进经验,形成一套可以在高中学校推广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框架体系。

(二)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一体两翼”

所谓“一体两翼”,即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以生涯导向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制度为两翼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1.“一体”:以各学科课程实施为主体

理论上讲,每一门学科、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从现代生涯规划教育的视角,“传统上被看作为进入大学作准备的语言、数学、科学课程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却包含了职业准备和国际竞争的长远含义。当然,这绝不是向传统教学内容的简单回归,而是针对新的要求所承担的新使命,顺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12]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之中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科教学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尤其是如何将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化为”课程标准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操作范式可参照。

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浪潮为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提供了契机。正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指出的,“高考模式是课程调整设置的导向”,“这根指挥棒的信号,决定了高中校长必须关注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而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前移。”[13]高考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的改变,更是课程哲学的深层变革。可想而知,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在接下来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将获得课程和教学上更大的自主权,会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特点设置分类分层课程,如实施小班化和“走班制”教学等。因此,当务之急需要开展的研究是:将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分阶段体现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之中,结合基础型、研究型和拓展型三类课程的不同特点,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清晰地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谱系之中;并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挖掘蕴藏在各个学习领域和学科教材中丰富的生涯教育素材,真正让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融为一体。

2.第一翼:开设专门的生涯导向课程

所谓专门的生涯导向课程是在整个课程架构中以学生生涯辅导为主题的专门课程,其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认识社会与职业变化特点,掌握了解、收集现代职业等相关信息发展等相关信息的方法,帮助他们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如前所述,有许多学校如上海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天山中学等校已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各校独立开发的课程在主题与内容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如在内容安排上,基本于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依次开设以“认识自我、规划学习”、“认识社会、体验职场”、“认识职业、规划未来”为主题的课程。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上,一般以拓展课的形式,一周或两周安排一次。

本文建议,由市级或区域层面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统一开发生涯导向课程,并鼓励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在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香港教育统筹局2001年提出在现有考试科目以外,在高中引入职业导向课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探究和了解个人终身学习及职业的取向,为未来的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在2003-2005两个学年,香港教育局的试点活动举办了两届,课程增加到32个科目分别来自132所学校。香港学术评审局就高中的职业导向课程进行了评审,以确保课程内容、师资和素质符合标准。经过评审的职业导向课程将获得资历确认,成为香港统一的课程架构中的一部分。从2005-2006年学年开始,香港政府拨出专门的资金来进行高中职业导向课程的推广。

由政府主导统一开发课程的优势是可以整合利用全市资源,并保障课程的开发质量。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由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做课程研发,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给学校使用。这样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质量,避免各校由于课程开发、师资水平差异较大而导致的生涯规划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涯导向课程。

3.第二翼:全体教师参与的生涯发展指导制度

如果说生涯导向课程是面向学生全体的话,那么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二翼旨在面向学生个体,希望通过建立全体教师参与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个别化。对学生进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行生涯发展指导,需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尊重他们未来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

不过从目前的学校实践来看,依然存在几个误区:其一,多数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与广泛作用认识不足,依然以“职业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其二,在指导方法上“科学化倾向”突出,如不少学校引入职业心理测评量表,并基于测评结果给出学生职业选择建议,这一做法违背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认识———人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就预先设计其职业发展路向,是不利于他们自身潜能的充分发展的;第三,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由班主任或心理辅导教师兼任,广大学科教师还没有投入到生涯指导教师的队伍中来。当然,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也总是不乏具有创新精神的“先锋者”,不少学校已经成功地实验“导师制”,如上海的七宝中学已全面引入由任课老师兼任的学生成长导师,导师的作用就是全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做学生的知心人,为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想信念、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4]

全体教师参与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既是适应高考的需求,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必要举措。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表示,上海接下来会做出制度安排,要求所有的高中必须要配备固定的职业专业的辅导老师,同时要求所有高中的老师,都要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导师,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赋予一定的责任指导若干名学生,去了解,指导他怎么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培育他的兴趣,帮助他,指导他怎么去选择。[15]因此,必须注重培养每一个教师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目前以提升教师生涯规划指导能力为目标的培训还没有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之中,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合格导师将成为今后高中教师培训的新主题。比如,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方法才能胜任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学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等问题,都是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关的重要课题。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增强普通高中教育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为部分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开辟学习发展的新途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将承担其应有的新使命与新任务。相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将步入正规,逐渐从局部的个别学校的革新性实践演变为所有高中学校教育的常态化实践。

【参考文献】

[1]董少校.上海高考,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N].中国教育报,2015-02-04.[2]汪明.增加学生选择权亟须高中配套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9-26.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3]王品芝.网友关注高考不分文理期待高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N].中国青年报,2014-10-09.[4]霍益萍.理性看待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N].文汇报,2014-09-20.[5]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6][美]吉斯伯斯,赫谱纳,约翰斯顿.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M].侯志谨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7]曾维希.生涯发展的混沌特征与生涯辅导的范式整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68.[8]石中英.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6-12.[9]沪学校推行走班制:新高考倡导学生学会选择[N].新闻晨报,2014-11-11.[10]郭志文.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就业能力:一种新的心理契约[J].心理科学,2006,29(2):485-486.[11]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816.[12]阎凤桥.高中教育定位有哪些准则[N].中国教育报,2012-4-20.[13]彭薇,彭德倩.“指挥棒”调整倒逼基础教育改革[N].解放日报,2014-09-22.[14]徐斌忠.七宝中学学生有了137名成长导师[N].新闻晨报,2014-09-26.[15]沪学校推行走班制:新高考倡导学生学会选择[N].新闻晨报,2014-11-11.

第二篇:2018新高考实施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近期,一则针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调查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查对象主要是已经实施新高考的上海市高中和高中学生,现在将这组数据一起发给大家看看,看看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第一、在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具体部门是哪里。69.4%的高中是放在政教处,28.8%的高中是放在心理中心,21.9%的高中是放在学生发展中心,21.5%的是放在教导处,2.3%的是放在科研室,1.4%的高中没有开展。

第二、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组成是哪些。77%的高中是由班主任进行生涯规划教育,75.2%的高中是由心理老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69%的高中是由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进行生涯规划教育,30.1%的高中是由专职生涯规划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教育,14.6%的高中是由学科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教育,15.5%的高中是由外聘人员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第三、高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哪些。82.2%的高中开展的形式为社会实践体验,64%的为生涯辅导专题,43.6%的为研究与探究,31.6%的为班队会活动,30.7%为专业选择辅导,16.9%的为学科渗透,15.1%为导师个别辅导。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第四、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生涯辅导服务有哪些。有49.6%希望提供职业信息,有43.1%的希望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有35.1%的希望提供职业面试技巧,有20.5%的希望提供专业老师或学者的讲座,有13.8%的希望毕业前专题培训,有17.3%的希望提供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服务,有19.4%的希望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有10.2%的希望有相关的主题班会,有7.2%的希望有专门的职业辅导周,有9.1%的希望有校友交流会。

第五、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有哪些。有31.6%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家长无法提供帮助,有49.7%的学生在做决策的时候赶到为难,有11.3%的学生认为父母在强行干预自己的生涯规划,有38.7%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比较重没有时间思考生涯规划,有15.3%的学生认为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33.1%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1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有5.9%的学生认为身边的人都觉得生涯规划没有意义。

第六、学校开展生涯规划课的效果如何。有42.6%的学生认为很好受益匪浅,有46.2%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有6.6%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什么效果,4.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效果。

第三篇: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数学高考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数学高考

编者按:编者按:自上海、浙江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以来,包括吉林省在内,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公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按照《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安排,2018年秋季入学的吉林省高一学生将实行新方案。那么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于高考命题、高中教学与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邀请了省内教育专家和学者从各自学科的专业角度,对当前大家关心的问题发表了本人的观点。选材有的着眼于宏观发展,有的立足于微观渗透。总之,是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就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国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号召。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就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搞好高考改革。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新高考所要建立的考试招生模式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强调的是选择性、综合性和过程性。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科学选材。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方案》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上次高考改革后大部分考试科目设置了选考内容,而这次学生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考试次数(英语有两次机会),可以选择考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选3科)。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由于不分文理科,所以数学不再有理科数学与文科数学的区别,考试也统一为一张卷。

有关“中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高中数学的难度在所选的10个国家中位于中等水平。实践也表明,我国高中数学的内容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压力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应对高考时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仍然搞题海战术,经常出一些难题、偏题,人为地改变了课程难度,使多数人为少数尖子生陪榜。这又提醒我们:课程改革要与考试评价改革相结合。目前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重点突破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研究学生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另一个是把评价、考试纳入课程标准,使教学、学习、评价、考试、教师专业发展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1.课程标准支配考试

目前的情况是高考有《学科考试大纲》和《学科考试说明》,虽然考纲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但是它与平时指导高中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毕竟不是一回事,有的地方甚至相互脱节。

实施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之后,高中课程标准将支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解决高中课程标准与高中各类考试互相脱节的矛盾。以后不再出版《高考考试大纲》,高中数学各类考试以课程标准为标准。对于高考,要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我省数学科目的高考将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而且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将使用这套卷子。

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1课程和选修2课程。必修课程的主要功能是:(1)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2)为学业质量检测提供内容要求;(3)为获取高中毕业提供依据。选修l课程的主要功能是:(1)为学生发展提供基础;(2)为普通高中考试提供内容要求。选修2课程的主要功能是:(1)为学生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引导;(2)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3)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4)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依据。

新高考应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较好地体现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的命题导向。减少直接考查纯记忆的陈述性知识,立足课程标准、教材和核心素养,在知识的应用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助于考查考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

新高考将注重考查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强调核心素养和核心概念,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命题依然会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以便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同时新高考既要体现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又要体现考生实际水平,既能积极推进,又能稳妥实施。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公平竞争。

2.以核心素养立意命题

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就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何把这个要求在数学教育中落实下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实施下去?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行动,转化为数学育人的具体措施。从教育部的顶层设计看,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目标,首先体现在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上。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提出了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和十个核心概念等;高中数学课标修订初步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力求对它们的内涵、学科价值、教育价值、以及表现方面和水平层次(高中毕业、高考和拓展三个水平层次)进行了准确表述,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要求、质量标准、考试命题等均对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贯穿高中数学教育的始终。

20世纪60年代,在数学大纲中提出了运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三大基本能力;本世纪初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发展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目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法应该是之前数学基本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数学建模和直观想象是新增的或是有改变的。数学建模一直以来是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一块短板,短板应当补齐。数学建模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用数学思想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用数学知识得到模型,最后验证由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实际问题的相符程度。这样一个过程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还有一个变化较大的提法是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比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更为抽象,但它主要还是指借助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借助几何图形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数形结合,加深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认知。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具体措施,要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在考试命题方面,实施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标后,新高考将由“以能力立意命题”逐渐过渡到“以核心素养立意命题”。

3.数学高考不分文理科

高考不分文理科,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必将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只有秉持理性、务实的价值取向,才能使不分文理科后的数学课程和教材、教学和学习、考试和评价、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合国情,达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从目前的高考来看,数学试卷比较重视文科、理科考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必考题部分文科、理科完全相同的试题仅有几道,且位置编排顺序有所区别。文科试卷具有起点低、人手容易的特点,知识的难度和区分度与理科试卷有明显的区别,贴近高中数学文理科教材、教学和学生的实际。

不分文理科后,学生总体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差异较大,对于现在的理科数学教材文科倾向的学生会感到理解困难,缺乏人文气息;对于现在的文科数学教材理科倾向的学生会感到直白浅显,思维深度不够。所以不分文理科后,数学教材的编写既要兼顾理科倾向的学生也要兼顾文科倾向的学生,修订后的课标和教材将会更有弹性,例题、习题、作业与教材内容相匹配,题量应适当增加,并且要有较好的层次性,以此配合深层次的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

还有,要根据学生的总体数学水平,调整试卷难度,数学学科整体难度应在文理之间。

4.正在探索的问题

数学学科的新高考除了以上变化外,还有一些措施正在探索中。

(1)选修内容与大学接轨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尚志教授指出,应该减少必修课程内容,给学生充分的自修与钻研时间,让学有余力者先修大学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简称CAP)是中国教育学会针对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衔接存在断层,高中优秀人才缺乏多样有效培养和选拔机制的现状,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高中及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该项目已列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

从选拔创新人才的角度考虑,2015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取消“校荐”与“联考”,并且把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之后进行。自招方案改革可能会使学生申请量大幅增加,高校初审压力大、考核时间紧,各大高校急需学生提供具有可比性的成绩单和综合素质报告书。清华、北大等多所著名高校表示高度关注CAP项目。若CAP项目试点成功,时机成熟后将会把CAP成绩纳入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若CAP课程成绩能够纳入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体系,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学有余力的高中学生选修CAP课程,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2)延长考试时间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考数学试卷答题时间不够。对于数学考试题目,学生答题必须达到“机械化”程度,“一看就会,一做就对”,根本没有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而且选择题的比重较大,部分学生猜答案。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建议:在不增加题量的前提下,数学高考考试时间由12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适当调整题型,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比例,增加应用题、探究题、开放题的比例,提高试卷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招生要求。高考命题要适应新修订后的课标教材从“窄而深”到“宽而浅”的转变。

数学高考要延长考试时间,或者减少题量。高考试卷要着眼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改变现行高考考查“题型+技巧”的模式,让平时拼命做题、反复复习、机械操练的考生占不了便宜。高考试题应有弹性,命制一些应用题、背景题和探究题等,为了真正培养好学生,增加一些阅卷成本,也是值得的。课程标准修订组向教育部和有关省市考试院提出的上述意见和建议,已得到认可。

第四篇:重新审视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改革识字写字教学

重新审视识字写字教学理念,改革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因此,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会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反思我国近代以来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照搬外**语教学理论多于对我国传统识字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正因如此,识字教学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必须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认真的审视,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

一、识字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

人们一直在努力使识字教学从低谷中走出来,一直到今天还在做着各种探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识字教学思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延续了几十年的思路还发挥着作用,从现在的一些语文教材随处可见其现象与痕迹。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以及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证明,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际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应该高于学生的语言实际,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识字不能仅仅为了识字,识字应该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必须为积累语言材料、文章样式等奠定基础。

二、发挥 “分进合击”的优势,规避“齐头并进”的弊端

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只能是先解决认字问题,尽可能地快一些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够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根据这样的现实需要,开始阶段以认为主,在讲、写、用方面的速度放慢。这样做解决了主要矛盾,随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讲、用、写也会及时跟上。例如对一个字字义的理解会在多种语言环境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而试图通过一次学习就完全解决理解字义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另外学生读得多了,自然有表达的要求,去写去用。与此相反,每学一个字都要达到认、写、讲、用,其结果必然是相互牵掣,互扯后腿,只能是一齐放慢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认识和总结齐头并进识字思路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传统语文教育中分进合击识字思路的局限。一方面看到了有利于学生尽早读书的优势,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严重问题,即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认一定量的字,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很难摆脱死记硬背的干系,不理解当然难免枯燥、无兴趣。为了解决和规避这个问题,既不能照搬“

三、百、千”,也不能直接套用外国的理论,人们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尤其是最近二十来年,在这方面进行的各种尝试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取认、写、讲、用分进合击的理念,但是,不是认、写、讲、用各自为政,更不是单独追求单一汉字的字义理解,而应该在保证互不牵掣、干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促进四者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认字的过程,把字所在语言环境作为对象,能够大致感知、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一句话、一段话的意思,而很难理解其中的某一个字的字义。随着在不同语言环境的反复出现,学生逐渐会加深、拓展字义的理解。

三、加强写字教学意味着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入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写字教学不仅体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如果再加上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自然会引发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写字教学?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愈显重要的背景下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概括起来说,现实的需要和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变化是引发写字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最近几年,写字教学状况令人堪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计算机迅速地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写字教学正在逐渐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一些人对写字教学目的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似乎已经不是像原来一样重要,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内容比手写更能够体现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现在中小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成果,就充分地展示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原来教室墙上或橱窗里的学习成果都是手写的,现在大多是打印的,中学比小学多,发达地区的学校比落后地区的学校多,有的学校小学低年级展示出来的内容也都是打印的。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学校、教师不重视写字教学,一些学生和家长更是如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认认真真地写字相对而言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且不象其它的学习能很快取得显著成效。另外,人们把学生沉重负担也归罪于写字教学。社会和家长批评小学教育的焦点就是学生回家没完没了地写作业,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写生字和生词,甚至把学生眼睛近视等问题也一并迁怒于写字上,一些家长由此认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关键,字写得怎么样无关紧要,把字写得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因此,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呼吁加强写字教学也就成为必然。

第五篇:无私奉献重新审视英语的高考复习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重新审视英语的高考复习

全文构架:

一、英语高考复习改革的必要性

二、分析传统的和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提出“语篇复习法”的概念

四、实施“语篇复习法”的几个核心问题

从一九九六年开始,英语高考命题的原则从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转变为了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今年高考命题中又新增听力测试,标志着中学的英语高考命题真正开始走向科学化、走向成熟了。高考命题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高考复习方式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复习方式是“做题的模式,铺天盖地的习题自始至终地惯穿了整个复习阶段。那么,在新的高考形势下,我们的英语高考复习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本文从语言学科的特点、语言工具的本质及其习得方式等角度出发,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和笔者高考复习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对了分析,提出“语篇复习法”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指出了复习方式的几个误区。希望本文能对“高考复习”这个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本质上讲,高三英语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对旧知识的复习,而应该是对学生在整体能力、水平的继续提高。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把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放在了首位。而我们的学生在能力的现状和高考要求的能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学校高三应当做的和实际已经做的,实际上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虽然“生源”素质方面的原因,但在更大程度上却是由于教学方式不当造成的。事实表明,传统的高考复习方式已经显示出其对于高考的滞后性,那种“题海战术”的复习方法已经较为严重地桎梏了学生能力在高三阶段的继续提高,因此,单纯的“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本校在最近几年高考中的英语成绩,年级平均水平也只有及格水平。命题难度自然是个重要因素,但

1作为拥有较好生源的重点中学,高考是这种结果,不能不说是与教学思想与方法与高考变化还有差距。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得到根本的纠正。因为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的特点是运用规则进行逻辑‘三段论’的推导,而此种推导对语境判断和语篇分析造成极大的干扰。

而语篇定位是当今英语教学的主导趋势,也是现行英语新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以语篇为中心,其内涵有四:1)教学训练及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篇;2)知识系统应按语篇要求进行全面调整;3)四项基本技能的运作应当落实在语篇上;4)增补有关语篇的基础知识。

据此,高三复习的最佳方式应该就是:以语篇为单位,把语基的夯实、四能的培养等各种教学内容融入各种语篇中。这种方式符合语言教学‘滚雪球’的原则,能够确保有效的、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量。语言学习本为一种熏陶和修养,没有足够的‘量’,学生就缺乏语言学习上的修养。如果教师继续以语法分析为中心进行解释、甚至翻译为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势必阻碍了有效信息的输入(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影响了‘量’的达标,使学生没有时间增加语言经验,从而失去了进行言语体验的机会。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来看,这种‘语篇复习法’在战略上显得非常积极主动,它并没有让学生的学习徘徊不前,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信息输入过程中,不断更新充实他们所学到的东西,正所谓‘最好的防守就是不断进攻’。根据这种观点,笔者在2001级的高考复习中,给学生的试题仅十套左右(不包括月考、诊断性考试中完成的套题),其余的时间仍然以语篇为单位,在教学中兼顾复习与新知识的学习同步,力求做到了“拳头向两头伸”。

在实施‘语篇复习法’时,应该注意并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一)注重学生词汇上的质与量。英语中的语法主体上是‘微语法’,即由各个词汇呈散射状所引起的“语法”。词汇学习应当包括词汇的词性、搭配、不规则的读音、释义等,在‘释义’问题上,应该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教学。我们抓语法往往注重‘大语法’,如从句、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几个大板块,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小语法’,导致学生到高三时还弄不清常用词汇的词性或一个常用词应当在句中作什么成分。可见,即使学生把‘大语法’学得再好,如果没有‘小语法’的支持,那也只会是空中楼阁。最近几年,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已经有“倒退”的现象,书面表达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的学生。这是由于教材注重听

说能力,导致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下降所致。如果在教学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好,就会出现现在那种“很少有学生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句子”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应该力求把这些“小语法”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解决好。

(二)应当着重提高学生对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有效把握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篇宏观语境(即篇外各种因素)的推断力和想象力、其中包括对动机、事因、态度、篇外关系等因素的准确把握。回顾我们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少讲解语言知识以外的东西,例如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段落大意的概括,情节发展的逻辑推断等等。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就自然成了“英语知识”的学习,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自然不用说了。这种教学在现有的形势下,明显已经不适应高考要求了,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应重视提高学生对种种信息符号的解悟能力。语言符号在实际运作中是与其它符号(图画、图表、排列格式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语言能力本身就应当包括对社会信息符号的解悟。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在解悟能力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进行‘语篇复习法’时,应当保证取材的多样性,以确保学生对各种信息符号的解悟能力。笔者的作法就是为学生订阅英文报刊和提供各种阅读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符号”。

(四)‘语篇复习法’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取材原则,是要保证语文上的‘地道’或‘原汁原味’,即要保证是‘原著材料’。只有‘原著材料’,才能使学生适应英美人士的组词造句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五)强调“过程性”训练,在能力培养上实行“分步到位”。听力技能、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是综合技能,它们都是由多种微技能组合、整合而成的。而高三的技能训练普遍存在着‘一步到位’的倾向,不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不允许学生有过程性的足够体验,这对于低分的考生是十分有害的。强调‘过程性’,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从‘小’做起。在听力方面,不应到了最后几个月来突击,而应该深入到日常教学的中每节课来进行,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在作文方面,不必‘一步到位’地直接让学生写作文;我们不妨首先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基本听说能力,不必墨守‘高三不进语音室’的陈规。学生有了

一定的听说能力后,就意味着大脑有了基本的组词造句的能力;此时,只要有一定词汇基础,书面表达就自然不成问题了。显然,语言习得的‘四能’(即听、说、读、写)的统一性就在于,它们都能使大脑生成对语言的加工处理能力。

(六)注意阅读训练过程中的一个误区。在阅读问题上,一般地做法就是猛做阅读题。但如果仅仅这样,效果不一定会理想的。究其原因,虽是看到了‘阅读很重要’这点,而缺乏对阅读问题的正确理解。现在高三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至19岁之间,其语言能力已与成年人相当。因此,总的说来,不会在阅读上存在多大的‘理解力差’的问题。所谓‘学生阅读差’,应该主要是指学生的缺乏语言文字上的修养,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入量严重不足。那么,我们不妨把每篇短文作为课文来学习,把手里的每篇文章都看作信息有效输入的来源,而不能仅仅给学生“对答案”。因此,在复习上应着重在继续让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更多的熏陶。只要学生的语言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其阅读理解力自然提高,这种现象,可谓‘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不管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成绩如何,在当今的形势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高考复习,我们不得不在教学和复习方式上作出相应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变化就意味着‘超越自我’。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下载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育理念,更加灵活的学业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评价标......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设计幸福人生 ——记2015年全国首届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讨会 时间:2015-12-29 08:19:1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2015年12月25日......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高中英语对学生的学习、考试与成长、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高中英......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频繁,作为全球交际用语的英语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对人们的英语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作为学生学习......

    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

    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在高中教育中得到越来越深入的贯彻实施,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丰富。以往在文理分科的高考考试格局下,政治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精选]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间:2006-5-18 来源: 文:申杰 浏览:702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打 印摘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的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