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作用
浅谈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作用
公主岭市站前小学 卫艳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给予我们力量;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需要书,需要阅读书。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是洗礼、更是享受。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得到“黄金屋”也不是为了见识“颜如玉”,而是因读书可以让我知书达理,让我体验快乐之余还可以和作者共鸣。一本《红楼梦》演绎出了中国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本《三国演义》道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一本《水浒传》诠释了108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无奈„„
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在书中,我随孔子周游列国,我与李白喝酒谈诗,我和陈子昂同登幽州台,也陪范仲淹共上岳阳楼,一起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书中,我触摸到了百草园中光滑的石井栏,我闻到了清华园中荷塘的花香;在书中,我跟随著名学者余秋雨游巴特农神庙和金字塔,在红高粱地里聆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讲述透明的红萝卜的故事„„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激情智慧的言语,超脱豪放的情怀,都会让我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豁达。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如今我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所要阅读的书就需要更好、更多、更专业,才能继续我的阅读人生。记得,美国诗人惠特曼有这样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渐渐地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我带领着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激发起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以滋养生命的活力。
高尔基说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读书是何等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重视学生的读书问题,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从书籍中吸收营养,接受文学的熏陶,成为一个文明的、向上的、健康的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当今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学生更热衷于读图,更热衷于动漫,更热衷于电视节目和上网聊天。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进行课外阅读,可又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把课本知识学好就够了,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偶有时间,家长也要求孩子做各科作业,绝不允许他们把时间花到所谓的课外阅读上。在家长看来,搞好学习是重中之重,其余一切都得靠边站。多数教师和家长简单地把课外阅读看作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认为学好课本是最重要的。对于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外,例如情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等方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家长和部分教师的想法实在是过于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虽然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文也都是些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但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的限制,课内所教授的知识只是一个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的课文只是“例子”,要想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仅仅靠几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补充和扩展课内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就应该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课外书。更多的知识还需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产生更新,并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说课内学习不能替代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和扩展。那种担忧课外阅读影响学生成绩的说法是没有必要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为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些年我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求知,并产生积极的情感。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也曾说过: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是挺难的。学生爱的是动画片,爱的是魔幻小说,对文学名著之类的课外阅读并无多大兴趣,甚至根本没有兴趣。我有意识的指导他们,注重课内外知识的延伸。仅仅靠课堂上的引导还是不够的。我在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新课标要求的书目)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着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学生从童话、小说等故事性强的书籍读起,让他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在感受人物悲欢离合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从而对作品产生一见倾心,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看些著名作家的散文,新诗,提高自己对语言的品析感受能力。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基础,阅读面可以相对较宽一些,对各种书籍从内容到主题的理解都会更深刻一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主观上来自自己,客观上来源于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育他们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后与人分享的习惯、用眼卫生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培根的《谈读书》说得很好,有的书籍需要精读,如经典书籍,精彩内容,这样的书籍无论从哪个点上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有的书籍要泛读,也就是要有选择地读,跳跃性地读,大量地读,以便了解更多的信息,如报刊杂志之类的快餐文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更多地关注趣味性.缺乏认识的深度,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层次,而很少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观照及其技巧。结果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这种阅读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意阅读作品中刻画真实生活及其社会背景的内容,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强调得最多的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班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摘抄本,对课外阅读中好的语句必须摘抄下来,并且进行赏析。对好的作品必须要写读后感,包括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分析和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和提高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10、浅谈“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浅谈“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四个一”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按照约1:1:1:1的关系划分为有机联系的四个阶段,每阶段大约10分钟。第一阶段为学生新课程预习阶段;第二阶段为教师精讲点拨阶段;第三阶段为师生互动探究阶段;第四阶段为学生练习巩固阶段。“四个一”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四个一”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作为活动程序,“四个一”教学模式则突出教学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笔者通过三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和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素养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许多时候,语文教学可以发挥学校图书馆藏书的效用。教师在实行“四个一”课堂教学时,可以把预习新课阶段在课前完成,引导学生从图书馆借阅与文本有关的原著,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章主要内容、人物性格特点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如笔者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前,要求学生阅读《名人传——安徒生》《名人传——居里夫人》;在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临死前的严监生》 时,要求学生课前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名著;笔者甚至把《<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上成了名著的交流赏析课。当然,这些教学活动历时长,需要教师早作筹划,甚至要更改课本原先篇目的编排顺序,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的读书节,安全教育活动,科普活动,相关教育部门的读书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洞察力和概括力 精讲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同时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等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如笔者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由于篇幅比较长,如何理解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呢?有的学生说李大钊是个慈爱的父亲,有的学生说李大钊是个坚贞不屈的革命者,也有的学生说李大钊是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但都不够全面。笔者点拨学生抓住文章的对比描写,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敌人的凶残、“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冷静形成对比。通过这些对比描写,突出李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品质,一个丰满真实的革命者形象呼之欲出。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笔者则通过引领学生分析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廉颇和蔺相如“和—不和—和”的前因后果,理清了文章脉络。在教学《灯光》一文时,笔者则指导学生抓住“多好啊”这句话,理解说这句话的人物、情景、对象,并根据课文内容仿说,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自己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点播讲解,更是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技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三年 “润物细无声” 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班级绝大许多学生对核心问题的洞察力,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概括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三、“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探究阶段,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 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师生在信息传递中相互影响,在交流合作相互成长。如笔者课题组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将心比心》一文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说说谁的语言最让你感动。学生先独立读文,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分别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经过热烈而短暂的小组交流,学生的汇报令人耳目一新。有的同学说妈妈的话最让人感动,从妈妈鼓励护士的话中感受到了妈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有的同学说护士的话最让人感动,从护士的话中看出了护士懂礼貌、懂事„„在这个朴素而真实的小学农村课堂上,同学们所展现出来的研读文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令听课老师叹为观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四个一”教学模式课堂下的小组合作,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更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 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
如笔者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安排了“根据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短文”进行练习巩固。经过了教师的精讲点拨和师生的互动探究,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深刻的领悟,并被词所描绘的江南农村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充满了对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表达的欲望喷薄而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三个儿子的穿着、白发翁媪的食物、相互逗乐的话语、甚至饲养的家禽家畜都作了描写,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更加绚丽、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江南田园生活图。
小学语文“四个一”课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了小学生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不断地探究与推广。
第三篇:小学生课外文学常识30条
小学生课外文学常识30条
1.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2.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5.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6.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 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7.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8.《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10.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俄国--克里姆林宫 中国--故宫
11.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1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3.《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5.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期颐(一百)17.“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18.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苏轼对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画,评价极高。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士。是稀有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不精妙。开创豪放词派。
19.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20.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 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21.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22.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其它人物还有冬妮亚、朱赫来、丽达等。
23.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4.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三国演义》元?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25.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才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著。事业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让我们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吧!司马迁《史记》15年 班固《汉书》25年 王充《论衡》31年 许慎《说文解字》2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沈括《梦溪笔谈》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34年
宋应星《开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26.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丹麦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德国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27.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尾联(七、八句)。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2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9.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鱼)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杨玉环(闭月)贵妃醉酒、貂蝉(羞花)貂蝉拜月。
30.古称“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金郝庄镇中心小学 康素芝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在校期间,我建议孩子们多读好书,以便闲时阅读,因为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名人对话,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可见,喜欢读书的人一定是聪慧的。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和乐趣。可以增加广阔的知识,还可以写作文的时候用到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段落等等。
1、多看课外书可以增加知识,懂得越多,视野也越开阔,同时也能从小就培养一种很好的习惯。
2、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可见,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
1、多鼓励学生。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2、正确利用好课外拓展。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了课文《草原》,可让学生读读老舍的文学作品话剧《茶馆》,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学了《小草和大树》可让学生读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 2
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6、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三、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办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四、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多彩的活动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教师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例如: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指导并帮助学生在年级内或学校范围内展览好的读书笔记,供学生观摩、参考。组织征文活动,对学校重点推荐的优秀图书,开展“读书一得”征文,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组织读书演讲,把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结合起来。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竞赛,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著作或文章的作者、书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播放对话录音辨认作品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等形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此外,还有速读竞赛、人物评说、交流心得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还能促进其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坚持不懈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生活,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五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读书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读书、读报
习惯的研究》
课题进展情况报告
庚子
一、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研训1、2008年6月,在学校校长杨玉贵、教导主任王树林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并提出了进行此课题研究的设想。
2、6月12日,我们完成了对课题的论证,初步拟定了课题方案。3、9月10日,对中心校2------6年级的2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214份,回收214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掌握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表附后页)
通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我们深感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绝大部分处于“自流”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更加强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紧迫感。
4、9月25日,召开了全校1------6年级的家长会,发放了《告家长书》(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向各位家长宣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实施策略及过程,倡导“亲子共读”。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这可以让孩子多读书,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让他们少玩、少看电视。表示要积极支持:回家后就着手购买图书,建家庭书架,减少娱乐应酬,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
5、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了解了目前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对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了实验前调查工作:学校现有藏书1900册,每周二、四下午4:50------6:00为师生借阅时间。
6、2008年8月初,在获悉我们申报的课题得到省教科所的公示后,全组成员兴奋不已。学校领导、课题负责人当即表态:学校将尽全力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为此,确定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候为学生开放。9月5日下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杨玉贵负责课题组的全面工作;唐志荣、卓玛、吕树林负责课题实施的具体工作;王树林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研究进展情况1、2008年9月6日,学校制定了《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图书借还登记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图书书目登记表》、《图书借还登记表》,并发动学生投入到书籍的整理及管理中。
2、在课题组成员的集思广益下,师生齐动手,对走廊、教室墙壁、黑板、窗台进行了精心打造,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气息,使学生置身于书香弥漫的氛围中。家长们看到布置一新的教室都说: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真的是太好了;孩子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笑容。
3、我们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指导学生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给学生印发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及第一期共读篇目及阅读材料,着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4、9月25日,我们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交流会。使学生的课外阅
读知识得到了初步展示,激发了孩子们对社会的感激之情,家长对此赞不绝口。
5、为了让学生有效地选择课外读物,掌握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各班班主任教师分别在每个班上了课外读物推荐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就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常用方法:浏览法、选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对学生一一进行了切实指导。
6、9--10月份,跟踪了解了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对个别班级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查。我们发现:30%左右的学生能每天在家至少读书半小时以上,并通过节假日晨读、平时中午读、睡前读等多种形式保质保量的按要求完成。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没能天天坚持,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明显比过去增加。有近10%的学生课外阅读仍处于“自流”状态。我们感到:怎样维持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是个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尽快摸索一系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设计了统一的阅读成果展示册,要求学生每周写读书心得不低于3次,并每周纳入家庭作业的检查范畴,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对这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课题组写出了阶段研究实施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待强化。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并天天坚持下来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农村家长农活繁忙,文化低,对孩子家庭读书不能很好地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
如何以各种形式的评价贯穿学生的阅读过程,维持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品味,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探索学生课外阅读激励性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建构课外阅读体系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繁重,教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尽快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乐于学习的问题。如何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促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自悟新知,提高阅读能力。怎样创设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急需我们努力研讨。
3、如何上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也需要我们加紧摸索与研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亲子共读”的督促与指导。利用家访、电话、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等方式随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阅读情况,保证学生家庭阅读的时间与实效。
2、分期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制定有效的检查方法,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保质保量完成。
3、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研讨与实践。争取州教科所、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不断汲取新的理论及其它学校、地区这方面研究的经验,不断总结、反思、提高,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00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