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0.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1.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2分)12.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4分)
答案: 10.A
11.作者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几类人作为例证。(1分)这样写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阐明“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人。(1分)
12.(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2分)
第二篇:不完满的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树立完美的人生价值
生活就像是一块洋葱,一瓣瓣拨开,总有一片会让你流泪!
——题记
种子冲破泥土的禁锢,才能迎向光明,鹰冲破了风雨的阻遏,才能冲上云霄。人生路上不可能凡事都能一帆风顺,历经千辛万苦不仅磨练你的意志,而且能教会你乐观的面对生活。可怕的不是历经坎坷,而是面对失败,在人生失意之时一蹶不振。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挑战,就算是不完满的人生,也要树立一个完美的人生价值。
他初露锋芒,文惊四座,翘首远瞻在中华文坛史上,踯躅向前,然而中年坎坷,远谪异地,他未曾放弃自己,不向现实折腰,坦然面对人生大起大落,这一切的繁华和辛酸,都凝聚成为五千年一个词坛巨人的名字——苏轼!
一个才智兼备的青年,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他失意之时,他把所有精力著在文学史上,终于他把腐朽化为神奇,创造了一段平凡而不平庸的佳话。乐观的面对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陷入人生低谷时也能坦然面对,而不是一味逃避,只有靠双手去创造富裕,只有靠自己顽强不屈的毅力才能创造奇迹,始终相信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
近来网络上,报纸上都在报道一个真实经历。一个平凡的女人许月华,一岁丧父,十二岁丧母,自小被铁轨截断双腿。上天一次又一次与这个可怜的女人开玩笑,可他却没有意志消沉,离弃自己,虽然仅靠板凳走路,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都有点困难,可她却照顾了一百多个幼童。
她的人生不算完美,甚至充满坎坷荆棘,可她没有放弃自己,非但没有如此,还帮助别人,让她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不得不惊诧于她的果敢毅坚,乐观向上。在面对挫折时,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怨天尤人,愤懑不平。在失意的时候站起来,坦然面对是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积极向上人生态度。我们要知道泥土被蚌的常年挤压,才能变成圆润玉华的珍珠,就算是不完满的人生,也要衬托出完美的人生价值,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独 美
世间万物皆拥有自身独立的美。不因为谁比谁外表光鲜耀人,谁比谁生命持久永恒。美的瞬间永远让人回味,美的事物永远使人怀念。
有时无情之物却是美。诗人王勃站在漫山秋瑟的山脚,迎风吟诵“况夏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马曙却在秋雨阴绵的街道感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而我们的余秋雨先生却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黄叶本身也是美”。好一个黄叶本身也是美。黄叶看上去虽不比绿叶,也被赋予悲情的化身,可若没有她,绿叶怎会这般的明艳?自古人们便爱“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之景,而我说,黄叶之美更朴实,更动人,更伟大。她的美是那么的澄净,她的姿态是那么的坦然,更不用说了,她的灵魂并不无情,也并不卑微,她一直秉持着“化作春泥更护花”般的高贵使命。黄叶的芬芳,是由内而发的。故凋零的黄叶何尝不是一种美?
有时失意之情也是美。自古道:“成王败寇”。但不可否认的是,项羽,这个悲情英雄一直是深深屹立在我们心中的英雄,即使他最终失败了。失意之时,他也同时留给了我们那最后的勇猛与骄傲,义气与柔情,让我们深深地崇拜。当项羽被困垓下时,他困惑惊叹,难道天注定要亡他?身经百战,不曾败过的英雄此时却饮歌哭泣了,他的虞姬怎么办?死前最后一刻,项王笑对敌人,快言快语并最终乌江自刎。这是为什么,一个失意的人的内心竟可以是这么的柔软,可以是那么的不畏生死。也许失意并不值得我们悲叹,大义凛然地面对,为自己勇敢地做出抉择,才对的起自己。失意又何尝不为一种美?
彩虹的美惊人却短暂,所以她竭尽全力绽放;小桥的美朴实而永久,因此她在历史中慢慢沉淀;梅花的美冷艳而高尚,故她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伤残的人们,没有健全的肢体,却也依然可以笑傲生活中的各个竞技场,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与辉煌。
在我看来,美没有定义,没有界限,只要各能活出各的逍遥与精彩就能是美。人生漫漫,各有各的理想与价值,各能在各的领域闪烁发光。我们可以去欣赏徐霞客的“人生如旅”之美,可以去欣赏特丽莎嬷嬷的“独立的善意”之美,更可以去欣赏我国登山世界最高峰,横跨两极的登山女强人王雷的“抉择人生价值”之美。
你有没有觉得,其实自己也是这茫茫人生花海中最独立的一种美呢?
追逐高尚的灵魂
在我看来,拥有高尚人格的人最美丽。
被阴湿所盖的豆最终长成豆芽菜,亦不过庸俗地成为了人们盘中之餐,失去自身美好价值的小人物,乃至墙头的小草;而被阳光大地滋养过的豆芽,最终那么勇敢地开花结果,成为了顶天立地的男儿,去追求灵魂中真正属于自己的高尚价值与内涵。
高尚的人们即使受尽煎熬折磨,也会坚持到底。葛兰西在一次狱中昏迷后对牧师说:“你是灵魂的监护人,不是吗?人有两种生命:一种是灵魂,一种是肉体,赦免会拯救我的肉体,但会毁了我的灵魂啊。”葛兰西,一个那么病弱的男子,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却是列宁逝世后最深湛和最多产的马克思思想家之一。危险的形势使他被捕。在狱中,它不受外界的劝告而卑微承认安在他身上的罪状,即使这样可以让给他出狱。他没有必要认错,他为什么要认错?生死对他来说早已是过眼云烟,高尚不去的灵魂却是他永恒的存在方式,他不要做一个跪着的灵魂,而要灵魂直至死也站立着。可怜却那么高大的葛兰西,于是日日在狱中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辉煌的著作——《狱中札记》。他坚持下来了,她的生命却嘎然止步了,于是他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直至化作了20世纪的一座丰碑。
高尚的人始终坚持自己,成为自己。一个拥有哈佛文凭,事业上拥有大好前景的娇弱的中国女人,她叫王雷。几年前,她放弃了薪酬极佳的工作转身投入世界登山者俱乐部。这几年,她花了一百多万的钱奔波于她的登山梦想,这些钱对于她来说,却可以足足买下北京五环以外的一套房。多少人希望自己可以有钱买房有个温暖的家,而王雷却比其他人都懂的什么叫自己的人生,要成为自己,不想留下遗憾。王雷动人地说道:“要是老到不得不躺在床上时,能对孙子说的只有当年的梦想而非实践,就太让人心酸了。孙子一定会问,那为什么不去实现呢?”。几年下来,她登顶了无数的山峰,并到达了世界最高峰;她横跨了南北两极。甚至在南极时要到达南纬89度地区还有好几百公里。王雷硬是拉着雪橇自不要命地自己到达了,而别人却是坐飞机抵达的。对自己的坚持,对自己的自信,给予了她无限的勇气,教会了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她得到的生命价值早已超过一般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体会。
凡人们啊,整日度日如年的慵懒早已让你们的灵魂发了霉,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你们对于人生的矜持与追求。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为什么有的人不甘落后,激流勇进,有的人却甘于庸俗浑噩地过完一生呢?为什么不出去闯闯,晒晒生命里被真实赋予生命的阳光,用青春,乃至生命的最后去谱写属于自己的灵魂之歌呢?
一个人若失去了高尚的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努力,没有追逐拼搏过,怎么能知道自己曾经活过?怎么能知道自己不能够成为英雄?又怎么能够不成为历史以及人们心中的永恒?愿我们都能做那顶天立地的豆荚,迎接生活所赋予的种种阳光。
第三篇:季羡林《寻梦》练习及答案
【季羡林《寻梦》原文】
①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②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③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④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⑤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⑥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⑦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⑧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⑨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练习】
15.通读全文,描述作者梦中的情境。(4分)
16.根据文意,为第⑨段划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
我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仰望②眺望③怅望)
17.制作读书卡片:文中多处描写了环境,请将你喜欢的语句摘抄出来并说明其作用(3分)
18.读第⑧段,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标点并说明理由。(2分)
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
19.比较阅读:读一读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谈一谈两文在篇末写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
【参考答案】
15.①母亲带着“像笑,又像哭”的表情,从云堆里向我走来。②母亲推开门,在橘黄色的灯光下,走近我哥廷根的屋中。③哥廷根古旧的城墙,教堂古怪的尖塔套上故乡的大苇坑,母亲在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④童年的我在夏天的早晨,从苇坑的水里摸出鸭蛋,抬头总能看见对岸的大杨树——母亲长眠的地方。⑤母亲手捧白色的灯笼似的小花来看我。
16.(选怅望)理由:怅望的意思是:因绝望或失望而望向远方。体现了“我”因永远不能与母亲相见,而非梦中见到母亲依然是不清晰的面影而感到万分失望和悲伤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17.示例一摘句:
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作用:作者通过描写梦中哥廷根的“城墙、教堂、尖塔、晴空”分别用“古旧、斑驳陆离、灰黑色、古怪”等无限想象空间的词语修饰,表现力竟无法的灰暗,突出了作者在异乡思念母亲的凄苦心情。
示例二摘句: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
作用:“大杨树顶上淡红的朝阳”是“我”童年在母亲身边快乐生活的见证。而今物是人非,母亲已不在世。更烘托出“我”痛苦的心情。
18.(填冒号)理由:提示下文,细化前边内容。
19.相同:结尾都写到“泪光中”看到亲人的样子,抒发了对亲人的爱。不同:《背影》由父亲的信引起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寻梦》则由梦引起作者的心理描写。
第四篇:高中高考优秀作文:不完满才是人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东方学家及翻译家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个题目是材料作文,要求根据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联系现实,选择一个角度去发表见解,写一篇议论文。对“不完满才是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一般可理解为: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拼搏,不懈努力,尽量把不完满的人生搞得完满一些。
【例文】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正如季老所说的“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你觉得怎么样呢?一直在追求完满人生的你,是觉得无溪之谈,还是觉得恍然大悟呢?
如果你觉得是前者的话,我想告诉你,苏东坡曾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方岳也曾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等等,这些话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而是耳熟能祥;我们并不是是不懂,而是我们不愿意相信人生可以是不完满的。
不只有你、我、她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人人都想要。但是,是不是人人都想要的就是正确的。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我们无法避免一个不完满的人生,那么就让我们开心的接受它,接受人生的不完满。由此可见,你不必再去幻想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完美,也不必想象人生会是怎样的完满。正如每一天都有白天与黑夜,不可能整天都是阳光灿烂的白天,那么你会说只拥有白天的一天是完满的吗?一年当中有四个季节,不可能每一季都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那么你会说没有其他季节的一年是完满的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与其每天都活在追求那子莫须有的完满中,倒不如从那“完满”中逃脱出来,把握好每天每分每秒,珍惜我们这短短的人生。
人生应该是完满的、是怎样怎样的„„”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应该与不该,我们的人生属于自己,我们的一切不可能都在掌握当中,这却不是不完满。其实个人认为,未知的未来是完满的,因为我们无法获知,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需要我们创造,那些所谓的完美与不完满,我们都可以改变,令不完满变成我们心中的完美。我们甚至可以大声对那些仍在追求完美的可怜人儿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请你在为自己的过错而懊恼不已、痛不欲生的时候,记起这句话“不完满才是人生”。因为一次的失误或过错并不代表着什么,只要你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成功并不是不可能。我们的成功是有一次次的失败组成的,我们的人生需要不完满。
不完满才是人生(作者: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论点)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引证)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并列式:从皇帝,大臣,百姓,知识分子等角度分析论证:“不完美”无一例外)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总结)
不完满才是人生
近日从《人生》杂志读到一篇媒体记者对大师级学者季羡林的一篇专访。季老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整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季老的话给了我很大震憾。季老一生以“不养生”为养生,信仰“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居然年近百岁还如此矫健,他的高寿不正是源于这种乐观豁达心态吗?
月亮是美丽的,但它绝大多数时间是不完满的,它总是在努力,一点一点填充残缺的部分,好不容易填满了,圆了,很快又一点一点失去,根本无法维持圆满的状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们的人生恰恰宛如弯月,从懂事起就一直梦想着完满,希望每一时都快快乐乐,每一天都健健康康,每一事都顺顺利利,功课门门百
分,交友个个真诚,爱情美满,事业成功„„愿望都是好的,却往往难以达到。身体总有生病的时候,生活总有苦恼的时候,做事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成绩总有不佳的时候,交友总有不慎的时候,爱情总有失意的时候,事业总有受挫的时候,等等。于是,你埋怨命运的不公,常常唉声叹气,常常苦恼不已,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觉得自己是不幸福的人。其实,快乐幸福就躲在你背后,关键是你感觉不到它,因为你忘记了一个“平凡的真理”——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们历来推崇“一寸光阴一寸金”,拼命把人生的分分秒秒填满,生怕一天的“空白”会浪费宝贵时间,拖累了事业。这种人的人生像极了一个被塞满东西又被扎紧了口的袋子,又像极了一间四面都是墙而被有安装门窗的房子,尽管密实,找不到一点缺口,但毫无生机。请抬头看看窗外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吧,它再繁茂,枝叶间也留有空白,让风穿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我们的人生注定是不会完满的,何不放宽心胸退后一步,经人生适当留下一些空白呢?这样,也给自己留下了回转余地,在曲折人生路上潇洒自如。生命的本质是残缺的,人生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活着,不必强求什么,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留一些空白,反而会在这种空白里体味到一份知足常乐的幸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而这,恰恰是智者的人生。
给人生留一些空白,但这空白也要留得适度。如果一个人一生中的空白太多,那就成了苍白,失去了生命意义的本真。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去填充,在不可能完满的情况下尽量接近自己满意的程度。这叫人生的加法;如果一个人一生中的空白留得太少,就会失去自由发展空间,加重负累,会活得不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舍弃,舍弃一些多余的东西,这叫人生的减法。人生幸福的分值,正是不断加减的结果。倘若让我对幸福做一个合适的评分,我认为八十分是最好的,余下二十分是适度的空白。高了达不到,会徒增烦恼,低了说明失意太多,也是不幸。随便举个例子,就说赚钱吧,我们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但也不能穷得成天为吃饭犯愁。金钱买不来幸福,没有钱也不会幸福。你只要努力在赚,也不要和别人去攀比谁赚得多谁赚得少,收敛欲望,懂得适度,这样你才会感到轻松快乐。
不完满才是人生,请记住这句话,记住这个“平凡的真理”。
月圆为满,月缺亦美
我们爱圆月,我们也爱缺月,因为圆月缺月本是同一个月亮。人生之墙,即使剥落了一些琉璃,坍圮了几段瓦砾,亦是明净如月。——题记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与阴影构成的。”其实,光明与阴影不是根本对立的,且看残月弯弯,那光明与阴影的共生共逝,共依共存,不是如此的美丽吗?
看那阴阳轮转,庄子心中有一轮残月。你饱读诗书,你逍遥于天地之外,心中怀藏济世的豪情,昂歌长啸,临泉赋诗。国君次你车马、黄金,你都婉言谢绝,为何?他们不接:庄子空怀满腹经纶,为何不入朝为官?他们不知,这是你的残月,逍遥为阳,入仕为阴,甚至我听到你心中泠然的声音:或许世间纷繁芜杂,我只要这自然地雨腻云香;或许入仕平步青云,我只要蝶舞徜徉姿态,或许才能包容万物,我只要这残缺静美如初。
好一种生命的姿态,好一种高洁的独奏。
水初静,风过,吹皱一池春水;花本艳,雨下,零落成泥碾作尘。期待,期待一切曾期待过的;赞扬,赞扬一切赞美过的。风本无心,雨本无形,却为生命带来了残缺,带来了阴影之美。
难道“留得残荷听雨声”不美吗?难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粼粼细浪”不令人感叹吗?我想人生本无完满,残缺是美。正如季羡林说的:“每个人都期望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生是完满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是啊,不完满才是人生。正如沈从文在信中写道:“这儿的荷花真好„„你若能来„„”
可他却处于劳改中,不卑不亢,带着不完满的人生上路。于是先生信中有了一个近乎完满的湘西世界。
月圆为满,月缺亦美,那个缺月,想必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的潇湘妃子吧?惹人爱怜,才气满身,却在悲苦中香消玉殒。那缺月,想必是在地坛中苦苦思索的史铁生吧?在最狂妄的年纪却失去了双脚,然而却又用笔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那缺月,必是一脉悠悠的岁月,必是一份缕缕的年华,必是一段诗意盎然的旅程,平平仄仄不断。
我爱那轮月,在寂静中踽踽独行,月光燃起片片希望的绿叶,燃起跃动的灵魂,我听到了来自苍穹如黄钟大吕般的声音:人生多姿,月圆为满,月缺亦美!
人生如月
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渐渐地,它大起来了,亮起来了,在天空驻足的时间长起来了。这时的月便是一把镰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阴历的十五,这月便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盘、一面明镜了。再后来,月由盈而亏,由亏而残如一块土豆、一块顽石了。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天上的月却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岁岁如斯。人生虽不尽是这般规律,但盈亏明暗却是如影相随,避不开,躲不开,无法拒绝的。
有时候,人逢吉时好运一帆风顺,谋官则升迁,想钱便发财,真是心想事成万般如意,原来平淡人生这时真如望月中天,亮丽圆满了。此时,升官的不免满面春风,发财的不免财大气粗,即使评个职称、当个先进或晋一级工资也会沾沾自喜,觉得优人一等。然而,花开自有花谢时,月圆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开之后便是谢,月圆之后即为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识事物消长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处顺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为人本色,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官者不必因权柄在手而颐指气使、八面威风,有钱人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便无骄横之气、霸道之态,不至于蜕变为隐形之盗贼,衣冠之禽兽,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大益。
有时候,人遭恶时厄运,常是坏事连连,处处不顺,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来,如月牙一现,如云遮残月。身处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或忧心如焚、白发搔短,或牢骚满腹、怨无天佑。其实,人若于月亏之日想到月圆之时,识得世事易变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气不馁、态不失,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此面对困厄,必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必不会奴颜婢膝玷污人格,必不会见利忘义为虎作伥。
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我们大可不必颜随势改,气逐时移,得志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我以为,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的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
第五篇:不完满的人生美文
元宵节夜,多年未见的同学S君突然冒雨来访。一开口,他便大倒苦水,直为婚姻不幸而悔恨,直叹自己命运多舛倒霉至极。笔者只好耐心宽慰开导他,并给他讲了一则发生在欧洲的真实故事。
70年前的匈牙利,有一位青年矿工马上要与心爱的姑娘成亲了,婚礼前最后一次下井时。坑道竟突然塌方,这名准新郎不幸遇难了。新娘子不相信她的爱人会就此离她而去,苦苦等待,一等竟等了70载,如今已成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久前,该地重新整修废弃的矿井,在坑道深处一汪积水处发现一具尸体——正是70年前被埋在井下的那位准新郎!因为这里没有空气,水中又饱含矿物质,所以他居然完好如初,仍像70年前一样年轻。老太太发疯般扑在爱人身上失声痛哭,然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与爱人一起完成他们贻误了70载的婚礼。
那一幕太感人了:88岁的新娘子身着婚纱,头发与婚纱一样洁白如雪。她的爱人依然那么英俊,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撒满玫瑰花的马车上。在《致爱丽丝》的乐曲中,婚礼与葬礼同时举行,来宾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
s君有点动容了,我趁热打铁。又讲了文坛泰斗季羡林先生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恋情,这是我从季老写于1991年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读到的。上世纪30年代,20来岁的季羡林在德国哥廷根留学,与同住一街的迈耶先生一家相交融洽。这对夫妇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叫伊姆加德,比季羡林小几岁,长得金发碧眼活泼可爱。当时,季羡林正在写博士论文。他用德文写成的论文,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文稿。可他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伊姆加德很乐意帮季羡林打字。这样一来,季羡林就要经常在晚上到她家去。美丽的伊姆加德对季羡林一见钟情,两个异同青年终于擦出爱情的火花。但是,季羡林一回到寓所,内心便充满矛盾和痛苦。他已是一个有妻室的人,妻子远在山东老家,尽管那是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而且妻子比他还大四岁,伊姆加德比起老家那个乡下女人条件肖然好多了。但是,考虑再三,他认为这场跨国恋情终究难有结果,他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也要对得起这两个女子。最后,季羡林终于决定不伤害或少伤害别人,自己咽下这个苦果。就这样,不顾伊姆加德和她家人的苦苦挽留,季羡林毅然割断了这份难以割舍的情缘。
这个故事令S君更为感慨,他一边擦拭湿润的眼角,一边轻声打听最后的结局。我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60多年过去了,季羡林已由当年的风华少年变成耄耋老者,但这个故事并未结束:七八年前,有位热心读者读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后,被这段悱恻的爱情传奇深深感染,趁出国的机会专程到德国哥廷根寻访伊姆加德的下落——竟然还真的找到了她!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伊姆加德竟然终生未嫁,独身至今。谈起60多年前的往事,伊姆加德感慨万千、难以言表,让来者给季羡林捎回她的一张近照。相片中,其身后的桌上仍摆着当年那台打字机,但美丽的少女已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妪!捧着自万里外捎回的伊姆加德的照片,年屑90的季羡林扼腕长叹:“而今这世上能想到她的,恐怕没有几人了!”
讲完季老的故事,s君的眸子已挂满泪滴,眉宇间却添了几分敬重与坚毅。我继续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环顾四周,真正十全十美的婚姻又有几个?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生总有遗憾甚至凄美,不完美者居多,所谓“不如意处常八九”,正如苏东坡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活就是如此,有情人未必都能成眷属,凄美的爱情却更令人震撼。去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罗映珍。丈夫被毒贩伤成“植物人”,她不弃不悔,几年如一日在病房精心护理,每天都给他写信念信,终于使昏睡的丈夫略微有了知觉,令人想起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在于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空间。”
总之,世事纷繁,山高路遥,人生平淡才是真,人生凄美方为真。认识到此,我们既要追求相对完美的人生,使梦想成真;一旦遇挫,也不必怨天尤人,正视现实求得心理和谐,才是做人的硬道理。S君点头默认,我指着窗外腾空而起五颜六色的焰火说道:“这景色确实很美,但这不是真实的人生,人生是充满风雨冰霜的。季老对人生早已参透,可谓大彻大悟,所以他写有一篇随笔,题目叫《不完满才是人生》,很值得一读……”S君频频点头,说:“那就烦你帮我找出这篇文章,我要带回去好好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