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 :孙君小传(本站推荐)
孙君小传 [清]秦湘业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
孙君年少的时候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后诗的源流无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那时吴江人赵艮甫迁居到无锡,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的朋友。
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一生凭着诗歌辞赋获得声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
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
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
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
最初,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慨然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
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
孙文靖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很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
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脩脯入手辄尽,贫如故。
后来游历汴、燕等地(河南河北地区),凭着秘书的身份做地方大员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
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不久他就告别离开,我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
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
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房屋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
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
同治五年春,我暂时代理浙江盐运使之职,乘机让孙君到杭州来。见他形体容貌枯槁黄瘦,气概衰减,志向丧失,诗歌之气也渐渐萎靡不振,不再有旧时的精到之功。
高三语文答案
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
这年秋天,我为死去的母亲守丧,辞掉了官职。孙君不想投靠其他人,也返回了无锡。从此不再出来做事,更加处境艰难,无所依赖。过了五年,孙君亡故,年纪六十八岁。娶妻(妻室有)王氏、李氏,儿子有两个。
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我的年龄比孙君年轻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用空白的册页向他求诗,孙君为我抄写了几十首《闽游草》。
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上下,行楷也有苏体之法。我把它藏在竹箱里几十年,在(太平)天国作乱期间丢失了。
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
等到孙君去世后寻求他遗稿,无法再找到。我的朋友华翼纶是孙君的外甥,他近来才寻找到孙君的两首诗,一首叫作《余生草》,一首晚年的作品叫作《簏中草》。
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
孙君早年的诗作都不如中年之作精致,可惜(中年诗作)全被焚为灰烬,就像遭受重大大迫害的人一样。
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 然而自古以来诗人被埋没无闻有什么边界呢?孙君有外甥搜集、选取诗歌,将要交付刊印,使它们永久流传,难道不是大幸(了)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
季:排行最后 .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
耗:消息 .C.予权浙江运使
权:谋划 .D.迨君身后求遗稿
迨:等到 .C,权:暂代官职,执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
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D.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C,“颉颃”非轻慢,是抗衡的意思,可依据上下文推断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5分)
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
高三语文答案
(高才,1分;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1分;类,1分;工,1分;“弗之善”,1分)
(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分)
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兵燹,1分;亲故,1分;僦,1分;句式“僦屋城隅”1分。)
9.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脩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前后各2分)
高三语文答案
第二篇:原君文言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选自《四部备要》本《明夷待访录》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第三篇:孙晨君调查报告
关于尉犁县第二中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对学校来见,培养合格的人才的先决条件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中小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个调查的目的是:
1、了解当前尉犁第二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
2、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类型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别情况。
二、调查对象
在尉犁第二中学选小学五、六年级一各个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一个班。
三、调查方法
问卷法
四、调查步骤
1、取样:确定班级;
2、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
3、为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请被调查班级班主任主持调查,本人协助。具体步骤是:
1)到班级向学生简要说明调查目的2)发问卷:
3)先要求学生填写班级、姓名、性别、年龄。
4)读调查表上的填写说明;
5)填写完毕老师收调查表,当即检查每一张表的填写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若有漏填、多填的情况,就立即请学生重填。
4、将问卷填写情况登记
5、将登记表内最下行的人数及百分比填入统计表汇报调查材料
6、进行统计检验及分析
7、写调查报告。
五、调查结果
(一)预习情况
(1)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所学新知识的学生最多,不预习或难得预习的学生次之,1
经常坚持而自觉地预习的学生较少。把教师布置就预习和能自觉预习的两类学生合并,即基本上能预习的学生人数达78%。
(2)不预习或难得预习的学生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即学生年级越高,预习人数越多。
(3)女生经常而自觉预习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被调查的班级均如此。
(4)小学高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与预习成正比例关系,即学生的成绩好,预习做的好。
(二)预习方法
(1)学生预习的自我要求较低。近一半的学生在在预习时简单的看一遍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的大致情况。在预习中找出疑点、难点,自我查阅材料、解决疑难的学生较少,只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才能这样做。
(2)在同一年级中,男女学生的预习方法不存在差异。
(三)听课时的注意力
(1)在上课时不受各种干扰,能坚持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学生不多,仅占被调查对象的14%。
(2)造成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地的大部分因素与课堂教学本身有关,如对学习不感兴趣,听不动教师的讲课,所学内容已掌握等。
(3)由于受外界因素干扰,听课注意力涣散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这个想象说明,学生对注意力的自我控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
(4)由于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或听不懂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随年级升高二增多,到九年级达到74%,这是什么原因,需要研究。
(5)总体来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学生比例,女生比男生高。听不懂所教内容、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注意力不集中地学生比例,女均高于男;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所学内容已掌握而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数比例方面男高于女。
(四)听课方法
(1)较多学生(47%)的听课方法是“边听、边想、边记”,能“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学生很少,这说明学生在听课时的思维不甚活跃。
(2)能主动记笔记的人数比例,男低于女,能够动脑思考的人数比例,男高于女。
(3)被调查对象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边听边想,抓住重点记笔记的人数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数记笔记时抓不住重点,不懂脑筋,教师讲什么或要求记什么就记什么。
(4)在上课期间,能当堂消化掉该节内容的人中,男生显然高于女生。反应比较快的方面也是男生高于女生。
(五)复习情况
(1)总的情况是:测验、考试前夕,一般学生能对学科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但平时经常主动性的复习(包括对不测验、不考试的学科的复习)不够,有1/5的学生根本不复习。
(2)小学生平时能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比初中的学生多,这在小学阶段特别明显,到初中已不明显。
(3)经常复习与否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因素。从各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中均可以说明。
(六)复习方法
(1)学生对复习的自我要求较低,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把学过的例题做一遍”或“根据提纲复习”(采用者三类方法的学生占74%)。而学生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复习方法,如“抓重点、难点、弄懂疑点”和“单元小结”等采用较少(只26%)。
(2)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采用后两类复习方法的人数比例较多,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用前三类的复习方法的人数比例多。这在各个年级均如此。
(七)复习和作业安排
(1)中小学生不复习也不做作业的人数极少(0.5%),不复习只做作业的人数稍多(23%),有一半的学生是做了作业再复习。
(2)在复习与作业的安排上,采用“先复习后做作业”、“边做作业、边复习”的学生还不多(只占26%)。
(3)小学五年级学生主要采用只做作业不复习或作业后在复习的方式,边做作业边复习的学生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八)完成作业情况
(1)完成作业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其中因作业中的困难而不能完成的只占少数(8%),多数学生是“从课本上找方法和答案”“或弄懂道理后完成作业”(59%)。
(2)碰到困难要别人帮助后才能完成作业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从课本上找方法和答案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反映了小学生利用课本的情况差,学习上的依赖性比中学生大。
(3)用什么方法完成作业,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调查证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作业上遇到困难时,多数持“从课本上找方法和答案”“或弄懂道理后完成作业”的态度,而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作业上遇到困难是则持不完成,抄袭等态度。
六、总结
以上是这次问卷的数据分析,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学习数学需要好的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要点,才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时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尊重个体差异,我们应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论在标准要求上,语言材料还是学习活动上,我们都要注意多样化,定多层次的目标要求,比如对于一条性质或判定,要求有的学生几种不同的方法证明,对于做不到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一种方法就可以了。使用不同难度或类型的学习材料,并布置多个供选择的作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布置作业是应考虑学生对该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第四篇:李贺小传文言文
李贺小传文言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贺小传文言文,欢迎大家分享。
李贺小传文言文1阅读《李贺小传》,回答问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云。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直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率如此()②受囊出之()③欻下榻叩头()④排摈毁斥之()
2.第二段写李贺出游苦吟一事说明了什么?
3.第三段写“长吉将死时”的情景,有传奇色彩,在全文中期什么作用?
4.从末段可以看出作者对李贺短暂的一生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最喜欢李贺的哪些诗歌名句?说明理由。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噱、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后,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参考答案
1.①大概。②接过。③忽然。④摈斥。
2.说明李贺能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选材创作,刻苦执着,创作态度严谨,才能写出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篇。
3.李贺短暂的一生,家庭困窘,仕途失意,不容于世。人们惋惜英才早逝,故有此传说。对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不满与愤恨。
4.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控诉与抨击,对诗人早逝寄予感叹惋惜之情。
5.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强敌压境,城摧势危,将士英勇抗敌,誓死报国。“阵前实事,千古妙语”。②“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唐代征丁采玉,民夫身历危崖险溪,饥寒无食,身死溪水。抨击时弊,入木三分。
李贺小传文言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②欻(xū):忽然。③阿:母亲。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长吉之事尢备 备:详细
B.过亦不复省 省:察看
C.长吉竟死 竟:竟然
D.帝独重之 重:重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李长吉集叙 为刎颈之交
B.阿弥老且病 吾今且报府
C.天苍苍而高也 吾尝终日而思
D.闻行车嘒管之声 欲诛有功之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7.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4分)
译文: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6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解析】竟:最终,最后。
5.D【解析】之都是定语,的;A替/成为;B并且/姑且、暂且;C并且/地,表修饰。
6.C【解析】贪生怕死有误,原文有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应为孝顺,不忍去死。
7.(1)(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破旧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放进囊中。
【解析】恒,常常;从,使跟着;距,弱;即,立即;书,写。
(2)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凭上天的崇高,天帝的尊贵,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人世的人,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解析】苟,如果;信,的确;愈,超过;寿,长寿。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李长吉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人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他常常骑弱马,让一个小书童跟随,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立即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偶有诗作,随意丢弃,放在沈子明家的仅是所剩下的四卷罢了。
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骑着红色的有角的龙,拿着一块木片,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前去。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立即召你为楼写记。天上的差事很快乐,不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卧室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长吉的姐姐是不会编造出长吉这些事来的,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碧蓝幽深的天啊,是那样的高,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天的高远,帝的尊严,也应该有人的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噫,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27岁,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奇才,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人们反到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李贺小传文言文3李贺小传
唐代·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李贺小传文言文4李贺小传[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恒从小奚奴(2)率如此(3)少之,长吉气绝(4)苟信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6分)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20.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21.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8.(1)使……跟从(2)大多,一般(3)不久(4)确实
19.(1)(李贺)能够费尽心思创作诗歌,而且写得很快,最早被韩愈了解。
(2)等了大概有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李贺最终还是死了。
20.B
21.最后一段作者连续提出了六个问题,前三问是问天,后三问则专问李贺的遭遇,层层递进,反复呼号,与前文平和的叙述形成鲜明反差。像李贺这样“才而奇者”世所罕见,却遭到世人的排斥,作者积郁的悲愤通过连续的质问喷薄而出,将文章的情感推向高潮
第五篇:主要事迹(孙浩君)
三(4)班 孙浩君
主 要 事 迹
他,小伙伴口中一个不错的少先队员;辅导员眼中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好比一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的小雏鹰,一棵在芬芳的花园中茁壮成长的小苗苗,在他身上有着不少闪光点:
一、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踏实学习是他的最大特点之一。上课前,他会按照各科老师的预习要求,认真做好预习工作;上课时他专心,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也敢于提问,课间常与同学讨论各类问题。在学校里他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作业,也能帮助同学答疑解惑。在学习上,他有着一股钻劲儿,不轻易向难题低头,总是积极寻找解答的方法,比如翻阅书籍、自己动手做小模板、向爸爸妈妈求解等。他觉得自己语文写作不太好,为了积累素材,养了金鱼、小仓鼠,去过张充仁美术馆、城隍庙等;他觉得英语听力不太好,就专门下载了原版的电影反复看和听来学习。正是这样的坚持促使他不断提升,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的成绩正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他也很喜欢美术、自然、信息技术这些学科,在家里也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完成了不少作品。为了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他借来相关的书籍自学了ppt制作和电子板报,顺利完成了有关“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电子板报,获得了老师的认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他的座右铭。
二、兴趣广泛,有才气
他不是“书呆子”,兴趣广泛。会“速写”、“弹钢琴”、爱“游泳”。他很会跳短绳,1分钟180个,是年级里的第一名呢;他还很喜欢唱歌,他喜欢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汪峰的“春天里”等很多的歌。他也是一个iPad控,常用它来了录自己练习的钢琴曲给老师纠正,也用它下载电影、歌曲,也会玩游戏,当然都是在周末不影响自己学习、休息的前提下。现在他又喜欢上软笔书法和3D模型制作。每逢周日,都会跟着妈妈一起练习软笔书法,一练就是一个小时,也不觉得乏味,爸爸妈妈做事的时候,他就自己搭3D模型,已经搭好了尼米兹级号航母等好几个呢。
他是个“爱看书的书呆子”。爱看各种书籍,有《优秀学生科普读物丛书》、《走近大自然丛书》《福尔摩斯传》《杨红樱科学童话系列》《国际大奖小说系列》《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正是有了这些“好朋友”,他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愿意去尝试,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去学习。
三、关心集体,有爱心
他也乐于为班级做事。带来了绿色植物美化班级,并负责照看,带来了书籍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义卖品积极参加义卖活动„„
他像一株充满活力的小树,在阳光雨露的帮助下快乐成长;又像一块充满吸引力的海绵,不断吸收知识的养料„„愿这只搏击浪花的小雏鹰能鹏程万里、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