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为人生的价值
何为人生的价值?
德鲁克说:价值不能从自身寻找,而应存在于外部。就像一个企业组织,它的价值衡量应看它给社会多少的贡献,它给顾客的需求满足带来了什么价值。于价值而言,自身给不出任何正确的答案。
……
你说呢,何为人生?何为人生的价值?
这两个看似简单且好像有点滑稽的问题,其实是极其严肃的。如果你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你的人生轨迹很可能就会成为放牛娃“放牛→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牛”的另一个拷贝版本了。
其实,不管面对多少复杂的问题,只要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也很快就能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检视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
1、我要/我能为社会,企业和组织团队创造些什么?
2、我要/我能为父母,妻子,孩子,家庭创造些什么?
3、我要/我能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创造些什么?
你能为他人创造的愈多,你的价值愈大,这是广义的,不仅仅指金钱和物质,还包括你的思想、理念、知识、技能、关心、关怀、关爱等等。所有有形的无形的,只要有补益,有建设性,都是有价值的。
改变自己,你就会改变世界。打开心智的屏障,你就会发现一片充满阳光朝气的新天地
做事之前先做人,千真万确,一点不假,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加减算术题就明白了:你的一辈子我就算你80岁,已经高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了,你该满意了吧,我可没有折你阳寿啊,在这80年中每时每刻你都在做人,这一点没有异议,没有不同意见的吧,一旦不用做人了,也就意味生命的终结;做事可不一样,算你20岁出来工作做事,到60岁退休,工作40年,每天上班8小时,再减去双休日、五
一、国庆、春节,请请病假事假什么的,真正工作做事的时间我看也就是八九年这样,就算十年吧,做人与做事的时间比就是80:10,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先会做人,再会做事。
不管做人在先,还是做事在后,有一点可以确认的就是,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首先应当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调性,选择自己的生命哲学和人生态度,我认为包括以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赚钱。
两个基本点:
同理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任心:人生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价值。
对于一个中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赚钱。在这里我要重申就是:做人做事要诚实诚信,就是这么简单!
又懒又傻的美国人
一个中国记者在美国采访期间,在超市花5美元购得一袋大虾,觉得很值,告诉他的同事,而同事曰:你真是**,我只需5美分.原来,他将盐的条形码撕下贴在大虾上.在只认条形码不认货的机器收款机上,用5美分的盐价即可以买5美元的大虾.“美国人不会查吗?”记者迷惑问道.“怎么会,美国人又懒又傻!他们才不会想到哩!”同事颇有些洋洋得意……
老教授的一声叹息
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前,常常需要找一位教授先写一封推荐信.20世纪80年代,我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方学校就会认可;90年代早期,签名之外,还要盖上自己的印章;90年代后期,推荐书上的内容更加丰富了,除了签名,盖章外,还要求盖系,院或大学的骑缝章,人家才买帐;到了21世纪,这些都不算了,外国大学在收到推荐信之后,通常还会发一封函给推荐教授,以确认教授是否真的推荐了此人!
唉,我们常常抱怨外国人办事复杂,其实很多麻烦是咱们自己惹出来的.怪不得别人啊!
诸如此类的例子,无论是报纸上,还是你我现实生活中,俯首可拾比比皆是。许多理论界的学者,对目前的道德沦丧,表现出忧心忡忡,物以稀为贵,也许正因为世风日下,诚实诚信就表现为更难能可贵了,从而更彰显价值。有一次听现任美国太阳微系统副总裁的拉杜尔讲了一个这样的亲身经历:我的第一位上司(那时我16岁,做剧院看门人),教给我工作的基本道理:要诚实;她聘用看门人的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5美分,但第一次发工资时,她总是按每小时50美分发放,如果你告诉她“发错了”,她就会继续聘用,而且以后的薪水仍会按每小时50美分发,如果你隐而不报,就会失去这份工作。
不诚实的人经常在生活中自己欺骗自己,我一直都在偏激而固执的认为那些习惯性的不诚实不诚信的人是不会成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阅人无数,更加证明和坚定了我的看法,可悲的是:这种人似乎还很多,对自己不诚实,对他人不诚信,把生活当成傻瓜,这些人首先不会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虚幻中的路其实是没有路,欺骗思想的导向就是指给你一条不可行或不存在的路,这注定是失败的;有欺骗思想的人,就像玻璃屋中的老鼠,看似前途光明,其实是走投无路。
对于两个基本点的同理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你想人家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他人,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可能不太好理解,通俗的打一个粗俗的比方:你不想别人泡你的老婆,那么你就不要去泡人家的老婆,话虽然说得有点难听,但道理就是这么直白明了简单。
第二个基本点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人生在世为人处事最基本最本质的底线要求,因为人生在世短短的几十年,需要经历和充担许多不同的角色:为人孩童,为人兄妹,为人学生,为人同学,为人配偶,为人父母,为人员工,为人下属,为人同事,为人伙伴,为人上司,为人祖辈等等,显而易见,一个角色就意味一份责任,每一个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人生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价值,做好每一个角色的标准其实就是完成该角色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对父母负责,对兄妹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同学负责,对配偶负责,对孩子负责,对公司负责,对上司负责,对同事负责,对伙伴负责,对下属负责,对儿孙负责。责任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就像现在面对在座的三千多人听众,我拿了公司的出场费培训费,我不好好讲认真讲,我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是不负责任的!你呢,坐在这里公司还给你记考勤,公司还在给你发工资,你不好好听认真听,也是不负责任的!从那么好的现场氛围秩序和大家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看出,我们是有责任心的,我们是负责任的!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这个角色必需的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否则就是霸着茅坑不拉屎的窝囊废。
我在为新入职的销售人员做培训时,就会着重强调这一点,强化每一个人的责任心。因为销售人员一般要两三个月才回公司做一次述职报告,平时都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他们灌输和确立强烈的责任心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会说,过几天,你们就要出差了,只要你们够胆,完全可以拿着公司的工资,拿着公司的外勤差旅补贴,整天在宾馆睡觉,不要紧,我一点也不在乎,因为三个月你也只不过花了公司一万多块钱,相当于有时偶尔我吃狠一点的一顿饭钱,公司还是花得起这点小钱的;但是,对你来说完全不一样,你这样干,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份工作,你可能会说,失去这份工作不要紧,东家不打打西家,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你养成一个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习惯,今天你可以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公司的这份工作,明天你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态度面对其它公司的工作,这才是最致命的,我损失陪上的只不过是区区一万块钱和一个局部市场三个月时间,而你呢,可能会陪上你的一生!要知道要明白,在漫漫人生路上,公司上司也罢,父母朋友也罢,别人的作用就像一张被子,要温暖被窝,一定是要依靠自己的体温!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人生是操之在我的;自助之人,天助之。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为人处事原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赚钱;同理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任心:人生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价值;不是说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人人讲天天讲月月讲就能够办得到的,必须在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导入人性光辉的亮点,那就是自律!
上帝会看得见的!
公元前460年,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phidias)为雅典当局完成了著名作品《雅典娜》,头戴战盔,肩披铠甲,手托胜利女神,挺身伫立,气宇轩昂.可是雅典市的会计官却拒绝了对他的支薪.拒绝理由是他把雕像的后面雕刻得和正面一样美丽,“没有人能看到这雕像的背面!”
菲迪亚斯当时反驳说:“你错了,上帝会看见的”
不够规格的虾
周末,我随一位在奥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附近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华人总是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我迷惑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若无其事地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我道:“这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啊.”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非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上帝会看见的”,言简意骇;
“不是什么都非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令人深思。
创立300多年的北京同仁堂大门口上有一副对联写道――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正所谓的头上三尺有神明,悬在我们头上的神明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高度自律。
首先,不管何时何地都必须坚持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不容许任何让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是包不住火的,用纸去包火,就是玩火,而大家都知道,玩火者必自焚!其次,在愈黑暗的地方,做愈光明的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掀起一股引进外资进行合资热潮,察看财务报表,进行商务谈判这些都是必备项目,据说每一个来谈判的外商成员都肩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秘密使命,而且这项工作是没有列入议事日程的,也没有办法列入议事日程,因为那项工作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认为无聊透顶,觉得可笑,也可能会大吃一惊,那就是考察中方企业的厕所!也许你会认为厕所有什么好看的,厕所有什么好考察的,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过亿美金的商业项目和厕所有哪门子关系,真是莫名其妙。存在就是合理,人家这么做也就肯定事出有因了,因为他们认为人们只有在最隐秘的地方人才会彻底退却伪装的面纱,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细致想一想,这种说法也是不无道理的,所以我就会要求我的员工不仅在公司上完洗手间要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卫生,而且在外面酒家饭店酒吧大排档用完人家的厕所也要如此,推而广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用过的杜雷斯不要推窗而出顺手丢弃,应当为它找到一个适当的归属等等,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千万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只有自我不断正面强化执行,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长期坚持不懈,让习惯才会成自然,成了自然才能融入生命,融入生命才能成为精神道德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一个人如何打造自身诚实诚信的品格呢?只要遵循以下原则,你就可以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1).对自己的诚实
不管何时何地,面对多大的诱惑,都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拿自己该拿的钱,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恪守诚实诚信的原则,会吃些眼前的亏,但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人品才是永恒的通行证。
(2).对他人的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管面对谁,永远都不作不可兑From EMKT.com.cn现的承诺,如果事后只有百般的解释,其实,狡辩永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任何建设性的,创造不了任何的价值,带来的也许只是暂时的心里自慰和对他人永久的伤害,结下的是永远都解不开的梁子!御物任术,物终不亲,因为百术不如一诚。
(3).对企业的忠诚
诚然,许多企业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都存在一种男人情节——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但这并不能妨碍你对企业的忠诚: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恪守你对组织的承诺,达成组织对你的期许,有些人面对组织心存侥幸,企图瞒天过海,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因为纸绝不可能包得住火,而玩火者必自焚。
(4).有一颗坚强的心,抵御各种诱惑
问题不在诱惑的大小,而在你心的定数和定力,永远不要超越和践踏自己为人处事的底线和原则。
南京市白下区宁中里105岁老人钱道康身体硬朗,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是远近闻名的健康老寿星,尽管经济并不宽裕,可面对价码不断攀升的保健品厂家请他做广告,从不心动,说:“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还有,我有一位做机械进口的朋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谈成了一笔价值四十多万美金的生意,但在刚签订合同后,发现另一家的设备更适合于客户,而且价格更低,性价比极高,于是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了客户,并建议客户购买另一家的产品,客户非常感动,结果,他少拿了上万元的提成,还受到了公司的责难.但后来的一年时间里,仅通过该客户介绍的业务就超过一百万美金,而且在行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后来自行创业,生意也红红火火.无论何时何地,诚实诚信,心安理得最重要。诚实诚信看起来有时好像会吃亏,但是好多时候吃亏是福,要知道人生绝对是一场秋后算帐的游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我对大家面对财色的底线要求就是:公司的金钱不要动,公司的女人不要碰;扩大一点可以说:不是自己的金钱不要动,不是自己的女人不要碰。
第二篇:何为大学
何为是大学?
大学,何为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心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不能人云亦云,条条框框,没有自己想法也是不行的。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看法,现在就来跟大家探讨对于大学我们的看法。
一所大学,应该从两方面来评价,硬件跟软件,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首先是硬件方面,一所大学,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谈论大学的同时,往往是太重视一些精神层的东西,或者说是比较笼统的概念,往往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与精神层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一所真正的大学,能够为现实的社会输送多少所谓的真正的人才,如果说没有科研设备作为依托,再多的理论知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再高的成绩,再优异的成绩,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培养,毕竟是理论而已,那不算是是很正的人才培养。所以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说是科研设备为依托。
虽然说大学里物质的东西不容忽视,但最为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所大学,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都听说过可口可乐的故事,其企业若在一夜之间垮掉,但是第二天,就能东山再起,为什么,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灵魂所在。大学也是如此。就拿我们沈阳化工大学来说,60多年前至今,一辈一辈的教师队伍,所传承给我们的思想,凝练成了8个字,“强学力行,喻理求真”。“强学力行”说的是我们化大人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加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喻理求真”告诫我们为要追求真理,唯有真理才能永恒于世。这些都是我们沈阳化工大学的传统点点体现,既是文化所在。现在的学术性的大学,已经脱离了其本质的东西,大学本来就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天堂。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那么,大师的标志又是什么呢?大师的标志不仅仅是他的学问,更是他的精神,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那种风骨气韵。这种精神,这种生活方式、风骨气韵凝聚成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分明能感受得到、呼吸得到的气场,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它不是那些可见的摆设,不是簇新的大楼,不是宽阔的柏油马路或高级轿车,也不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比这些所谓“硬件”更能体现大学的品位。它像自然表情一样挂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脸上。在他们的每个步态、每个笑容、四肢的每次自然摆动中,都能体会得到、捕捉得到。
大学是让思想自由游戏的地方,不能过多考虑各种现实的利害得失。在真正的大学,你总会看到有很多人躺在树荫下“发呆”,其实他们不是真的在发呆,而是在思考一些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驱除杂念,进入类似参禅的心境。毋庸讳言,在当今中国的一些大学,你会感受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场:一种权力的霸道和金钱的嚣张,一种暴发户的浅保你会看到来往穿梭的高级轿车在炫耀着金钱的诱惑,看到高楼大厦在炫耀着和学术无关的“政绩”,看到教师和学生步履匆匆地赶路,好像在追逐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你会看到喧嚣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不仅赶跑了鸟儿,也赶跑了真正的思想和学术
哈佛铜像”的启示——别轻信任何权威
无论是求学者,还是旅游者,到了哈佛大学,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瞻仰一下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前矗立着的哈佛本人的铜像,并对这个哈佛大学的创办者表现出深深的景仰和思慕。哈佛的铜像上悬美国国旗,塑造得非常英俊有气势,在铜像的底部镌刻着三行字:“John Harvard(约翰?哈佛),Founder(创始人),1638。”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被这个著名的铜像给误导了,因为在这个铜像上存在着三个错误,被戏称为“谎言铜像”。
首先,这个铜像并不是根据哈佛本人的样子所塑的。因为在哈佛大学决定要塑一尊哈佛的铜像之时,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哈佛本人的相貌已不可考了,也没有任何画像或者照片留下来,无计可施之下,人们只好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帅哥冒名顶替,按照他的样子塑了哈佛的铜像,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其次,哈佛也不是学校的创办者。只是在学校成立的初年,哈佛捐赠了一笔在当时看来为数不少的钱财。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学院来说,这笔捐赠无异于雪中送炭。
第三,哈佛学院的创办时间是1636年,而并非如铜像上所刻的1638年。
也就是说,这尊著名的哈佛铜像,无论是外形还是文字,没有一处是真实的。在以“求是崇真”为最基本精神的哈佛大学,“真理”与“谎言”竟然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校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以真理为基准来培养自己的精英,却允许这样的谎言存在,究竟是何道理呢?
对于这个疑点,哈佛校方的解释是这样的:
怀疑的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哈佛人一向秉持的原则,这座“谎言塑像”不断地提醒哈佛人,不要轻信传说中的权威偶像,努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用一种唯美的观点来欣赏这座塑像,通过三个谎言,将真实的事实牢牢地记住。
第三篇:何为大学
曾经一直困扰我的那些事
D-23刘欢
题记: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真正左右心情的,是你如何看待所于种种。
一.大学为何物?
单纯可爱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告知“将来一定要上大学,上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这个“道理”,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就很早。懵懂幼小,清澈见底的心灵在导师们的惴惴教诲下,渐渐蒙上了一层彩色。“上大学”就这样被深深地烙印在思想的基石上,根深蒂固,至于什么是“大学”,作为一个孩子,未曾问津过,似乎不用思考,也懂得“上大学”就是个人的终极目标,至于更远的事,恐怕都没考虑过,至少对于睁着一对对圆圆大眼睛的孩子们,确实是这样。
“大学”是每个学生求学的最终目标(似乎若得偿所愿,便万事大吉),同样也是莘莘学子门孜孜不倦的最强动力。求学期间,抛开最终目标不讲,课本、老师、课堂、张开着宽厚的身躯,等来了学生们,等来了学生们的热情汲取。好啊,霎时间热闹非常,呵呵,不管用什么教育方法,采用何种方式孩子们在认真地获取知识,汲取力量的行程中茁壮成长着。经常听爷爷说上学本身就不容易,求学之路十分辛苦(额,现在每次听到,都觉得头痛)。听下,记住,懂得!其实思考人生才发现,做什么事又会是容易的呢。惊涛骇浪吗?不用那么凶险:披荆斩棘吗?无需那么辛苦。事无大小,把它做好,即便不是伟大,也很成功,不是吗?任何一件事,贵在坚持。就这样,父母们同孩子们坚持了12年,为了“大学梦”!
迎来了大学生活,更是在其中度过了三年。现在的我再回想起从前,不禁唏嘘啊!
达到目标的“大学生”们,欣喜之余,展示更多的不是青春活力,而是不知“活水来”的手足无措。现在再来提出那个问题:大学为何物,答案即便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或许同样是不清不楚吧。要知道,单纯凭借着自我臆想,大学好像也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美好”,至于这种“美好”,刚开始并不具有实质性。“过来人”教条般的告诫让我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大学生活,但并未告诉“新生儿们”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或许“过来人”至今仍不知道,又或许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怕是难以启齿,不认为讲出来会是明智的。然而,“新生儿们”却十分享受这种未知感,不是说明其喜欢冒险,而是一直相信着等在前方的就是一直憧憬的“美好”。
大学里的新鲜事物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一切他们认为的美好。大学是人生的又一个欢乐的“童年”。周围的一切事物、人都在诉说着这个不知正确与否,但十分坚固的定理,而且不断地为其添砖加瓦,越发让其坚不可摧(真想知道那个始作俑者)。所以,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相当坦然的享受着这个“童年”的欢乐时光!大学生活本该如此,他们也变得跟那些“过来人”一样理直气壮地坚信着。大学生活结束了,有想过怎么办吗?四年的大学生活本就恍惚之间,如此迫在眉睫的忧患意识不可丢呐,可怕可怕。。。
每个大学生又会有自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就像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是啊,当新鲜不在,生活便渐渐归于“平静”,大学生活从此变得有规可循,习惯了这样那样的生活,总之也便开始了“今天重复昨天”的习惯。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同样也不会是单一的存在。作为大三学生的我,不出意外的看到了大学里的这抹色彩,有好的,也有坏的,有时候又让人分不出好坏的也在,这就如同八卦里的太极生两仪,事物的存在必然存在阴阳两面。大学里的有阴阳不重要,重要的是阳盛阴衰,还是阴多阳少。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会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才是我们的现实。而不是用一些不知来源的的数据来帮我们一叶障目。
在这里,我想从我个人的“阴阳”来深入。之前提到的“回想过往,不胜唏嘘”,确实诚然。记得刚入大学那会儿,那时真是抱负满志,斗志昂扬,身上像是被装上了无穷的动力,好像什么事,在自己的手上都是小菜一碟,自信那个是相当满满。学校里的各种新奇,无疑助长了这种“嚣张气焰”(当然,现在也就无所谓新奇了),像火烧的热情下,本人参与了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了一箩筐,但从未考虑过为何要做这些事情,别人做我就做,做了老师还夸你,傻子啊,不做!久而久之,时间退去了激情的外衣,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风风火火渐渐消逝去。课堂上听老师的口若悬河,课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漫天飞舞的作业,课余参加各种活动,只是比刚开始少了很多。大学生活应该是真个样子吗?不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么?那又是什么样子?我的生活:时而忙碌的不可开交,时而时而“闲庭信步”显得心慌慌又惶惶。。老师照样夸着你,我知道当时我并没有十分开心!
大三的日子,就那么一下子。还未思忖,又是一眨眼,大三只剩下几天了的时光了。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貌似这一年又做了许多事。之前未曾察觉的压力现在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来气了。毕业了,有何去何从?那什么去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可以做啥?以后工作能够开心的吗?以后的日子又会怎样过着?尽管这时的未知比刚上大学的时候多得多,但我感受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恐惧,由心底生出的畏惧。老师课堂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夸着你,此刻我心声的不再是欣喜若狂,而是由衷的厌恶了,感觉被大大的欺骗了。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你能够让爱你的亲人们满意吗?种种疑问,就像汹涌的巨浪一波连着一波冲接着你的脑部神经,不考虑脑袋的承受度几何。这种袭击,本来就等于“沉痛打击”,然而你的无言以对只会让它变得摧枯拉朽。
灰暗的天空下,我习惯了冥想。
看似忙碌的时光,似乎并没有助长面对那些疑问的自信,相反只觉得更没底气了。上课,考试,作业,参加活动,原本那么的意义非常此刻为何变得如此索然无味,形同虚设了?如此这般,如何不让人心生苦恼,痛心疾首。突生疑问,疑问一:为什么甘心花上十二年之久,就为了上大学?疑问二:上大学要做些什么,如何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最后俨然“索然无味”。近来,在校园里不断地看到一群群学长们从外面醉醺醺的踱回宿舍,我知道明年我和我的朋友们将会新装上演这个不曾改变过的老剧本。觥筹交错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痛啊,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说过,“大学是个年轻但尚未成熟的社会,可以自我历练”,“大学里的知识完全靠自学”,“大学里可以学到的专业知识少得可怜,四年的积累,不过企业的四个月,或许还会更少”,“大学里不可缺少的是一场恋爱”,“大学里混个四年,那个毕业证就够了,想那么多干吗”。。。还有人不知是在批自己,还是表达对大学的不满,说:“大学就是一个让人心生堕落,并不断沉沦下去的丑陋机构”。在社会上,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平常百姓,对大学生的感情绝非友好,至于有的对我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也存在,尽管或许他的孩子也正在上大学。离开过校园,出入社会的些许日子,我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学生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备受欺凌!然而,校园里的花朵仍以“时代的未来’自居,岂非可笑之极!
不用去责怪别人的眼光,正视自己,是他们教会了我。反观自己,专业技能不足以胜任相关工作,公务员,选调生又是有些不切实际,考研没信心,谈谈特长,本身的优势啥的,半天说不上来,也许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唯一家产:那些可有可无的证书。想想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为了上大学,花了12年时间和心血,再加上大学里的4年不知所以然,整整16年之久,被冠上徒劳无功,一场空,任谁也会心生不甘。再想到亲人们在自己身上注入多少关怀之泪,无可报答,怎能不痛心!老师在最后,可能忘记了夸你,告诉你,“大学里更要学,专业知识,社会技能很重要。大学生还是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老师最后用一句忠告,完成了他的使命。而你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大学为何物?专业回答是学大学问的地方,尽管好多大学生最后并没有获得大学问。对于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大学观。我所认识的大学不是孩提时代的“大学梦”,不是求学生涯的“终极目标”,她是一个储蓄力量的过程,脚下的路延伸着,同时也为前方的路做着准备。
最后我选择了坚持专业,迎向未知的“可怕”。
第四篇:何为大学
交设1502 姚春醒
何谓大学,大学为何
一、何谓大学?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校长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完美地诠释了何谓大学。不仅如此,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等备受尊崇的校长们,都在开学典礼上阐述何为大学。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解释何为大学有二:一是研究学术,二是要造就人才。南开著名校长张伯苓以“公能”二字为目的,希望培养出“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有才之士。词句虽简,却切中“大学”的要义。
大学,如果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学术的自由;如果依附于政治,没有自治,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大学也很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温总理在跟几位教育专家进行谈话时说道,我在拜访钱学森老先生是,曾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大师?”专家沉默了。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为什么偏偏就是培养不了大师呢?大师,大学的象征,没有大师的大学充其量只能培养出一群应试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大师的摇篮。一所大学失去了大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学院自治这些灵魂后,被市场所驱动,整个大学被市侩的气息所笼罩,试问,这样的大学拿什么培养大师?。“没有一个天才在教师里长大,却有很多天才在教师里死亡。”说的便是如此。
交设1502 姚春醒
二、大学为何?
我觉得大学得为这四件事下功夫。
第一件就合理的学习方式,来大学学什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学。当经济社会知识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北京读大学也好,在上海读大学,在纽约读大学,其实都是一样的。四年你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很多同学很努力,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读了一本所谓教科书,最后考90几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一本书的学习,出来的结果基本上达到书本的要求,这是一种培训的过程。我们步入社会以后,社会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不会给你半个月,一个月让你重新学习一个专业、项目。反而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真正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和竞争对手赛跑时候,短跑就起到了最重要的效果,怎么样变成短跑,就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方法
第二就是掌握一门语言,当今这个社会金钱掌握不了人们的魅力,比如在美国,奥巴马居然当上美国的总统,凭着外表吗?有背景吗?一个非洲移民怎么当上总统,凭借的应该是他的语言魅力,他的演讲总是慷慨激昂,给听众带来希望、梦想,这就是奥巴马,美国需要梦想,那么这个民族就希望成就梦想。奥巴马的演讲给美国带来了梦想,所以成就了奥巴马。语言力量超乎想象,因此,大学四年一定要学会一门语言,至少是中文。
第三件事是建立一个社交圈,未来的社会一定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社会,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个社会一定需要一种这种具有广泛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支撑一个人,支撑一个团体,这中力
交设1502 姚春醒
量需要你来学会运作,学会把握资源。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选择你的资源。大学可以创造一个就业,社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无比良好的社会氛围,我相信学校里一定有一百个值得保持联系的人,另外一百个学校之外的经常跟你保持联系的人,不单只是你认识他,我们有社会资源,如果不维护好,这些资源是没有用的。大学要学会维护这些资源,同时学会运用这些资源。大学里有丰富的社会活动,我们是否参加一些社团,应该,这本身是建立所谓资源的这么一种方式,所以一定要不断的来做。大学四年时间不长,如果我们真的把握好这样的机遇,才有可能进入到未来的社会当中,成熟的运用这些社会资源。当你用到资源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你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工作。
第四件事便是培养一个好的性格,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如果没有信心,没有勇气改变你的性格的话,成功会变得遥不可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性格决定了命运,所以我们要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如果大学四年周围没有朋友、同学,什么三好学生、团干部什么也轮不到你,或许我会说我不在乎,其实你在乎也没用。等到我有一天你想去做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自私、狭隘、孤僻等等所有的性格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觉得周围有人喜欢你吗?不可能的。为了成功,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好好利用大学四年时光,给自己带一个好的性格
何谓大学,大学为何?每一个准大学生与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见解,为了这个独特的,适合自我的见解,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执行自己的计划,不要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时光!
第五篇:何为师德
何为师德
——参加呼秀珍同志师德报告会有感
2014年12月4日,我县组织全县教育工作者参加呼秀珍同志师德报告会。大会期间,呼老师点点滴滴的人生事迹,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让我醍醐灌顶,困惑我十多年的问题豁然开朗。
2003年9月,我开始了人生的教书育人生涯。众多光环笼罩下的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绝不允许我有一丝懈怠。然而,每当有人问我“何为师德?”自以为参透了教育这一本行的我总是显得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呼老师的师德报告会,字字句句的话语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师德就是:
一、爱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胡老师告诫我们说:“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同时她又要求我们做到:1不应对一节课
2、不马虎一件事
3、不潦草写一个字。多么伟大、多么可敬的人啊!至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胡老师靠拢!
二、爱学生,一个也不放弃。
报告会上,胡老师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比如:
1、对待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的长远。
2、对待中等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
3、对待学习差的学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
4、对待特殊学生,处处体谅,细心关怀。可见,一位优秀教师的胸怀是多么的开阔啊!“宽容有时比严重惩罚更有力量!”“希望老师们管住你们的手(不打学生),关注你们的口(不准乱骂)!”听到这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这让一向秉承简单粗鲁管理学生的我不由得脸红耳赤,无地自容。
三、爱班主任工作,探究教育艺术。
从教十二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以经十年的我,灵魂上稍有安息。因为,呼老师说过“爱岗=爱党=爱国”,“爱班主任工作就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参加完这次报会,我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呼老师的谆谆教导为导航,开辟教育事业新天地!
华县铁中 王 随 新 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