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作文(精选篇)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作文(精选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辛辛苦苦种了树,挖坑浇水,手都磨破了,本想着树大了,繁了,茂了,能够享受一下荫凉,吃上一两个树结下的果子。前人栽树的时候一定有所期待,所以再苦再累还是种下了树。
树长大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坐在树下摇着蒲扇吃着果子的不是前人,而是后人。
在“忘却的救主就要降临”之前我怀着哀痛和悲凉写下这些意义微渺的字眼,心里一直感念那些不幸被大灾难夺去了生命的人们。
我曾在一篇作品上读到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一个惊人的不为人知的事实,作者和作品名字都忘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唐山人都不愿意再去提那次触目惊心的伤痛。谁愿意撕开已经愈合的伤口啊!“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可是历史的教训又怎么能够重蹈覆辙,历史的事实又怎么能够人为轻易抹杀——唐山大地震事前确确实实是被预测出来了!因为预测人员人微言轻没有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所以我们死了那么多的人。因为个别人的疏忽职守,心不在焉造成数十万人的伤亡,数十亿元的财产损失,也许诸君可以去翻看余华的小说《夏季台风》,小说背景便是唐山大地震。
这就像一个雷,瞬间炸蒙了处于雷区的所有人。对于没有经历大灾难的人来说是无法体味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伤痛的。面对自然,人是多么地渺小无力,生命如此脆弱不堪。天崩地裂的那一刻,哭喊、嚎叫,发自内心的哀痛和祈祷,愿死难者安息,愿劫后余生的同胞坚强!然而灾难过后,我们因为过度地去关注灾难本身带给我们的伤痛,却忽略了对于灾难反思和追责。当我们从沉痛中醒来应当追问:为什么没有人通告说会有大地震呢?为什么没有人做好应急措施呢?为什么那些豆腐渣工程是如此不堪一击呢?为什么同样是大地震,我们死那么多的人,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却不用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遑论天灾人祸其实都是能够防患于未然,我们脆弱的生命应该受到保护,应该避免受到伤害。但是谁来赋予人民予安全,谁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散文阅读:)
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还是死了那么多的人,依然付出了惨烈、惨痛、惨不忍睹的代价。当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看见那些抱着自己亲人:孩子,妻子,丈夫,父亲,母亲无助地嚎叫哭喊的人们,心都要碎了;当我们看见那些英勇地同灾难抗争的人:官兵,医疗人员,志愿者,新闻工作者以及纷纷捐款捐物伸出援手的人们,憋着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儿。
但是关于大地震的全部事实,我们了解多少?媒体公开了我们应该知道的事实,但是还有多少事实是不为人知的呢?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必须呼吁政府公开真相,民众必须了解真相。
天灾面前,人力的确如风中落叶,渺小无力。人力不能左右天灾,可是能够提前做好防护,比如说修建不会垮塌的房屋,不会倾倒的校舍;比如说富丽堂皇的办公大楼的一捆钢筋和几袋水泥,就足够一个农民修建一间更为稳固的民房;比如说一有风吹草动,一有灾难征兆就有人提醒民众做好防范措施,就有“相关人员”、“相关机构”做好应急策略以防万一。
天灾难防,天意难测。还是有推诿的理由,可是人祸呢?
在我的笔还未触及到那些血淋淋为之下泪的画面我已经在心底里双手合十,愿去往天国的不幸的人安息。他们是所有尚且活着同胞的恩人。
刘兴雨的杂文《很遗憾,我只能牺牲一回》:“如果牺牲了生命,能够换得丑恶绝迹、坏制度废除,或多数人免遭苦难,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当然很好,如果人能毫发无损,就让不合理的现状或制度改变,岂不更好。怕是如落叶飘转,了无声息。” 寥寥不到百字,可是这段话却是如此深刻地写画出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公民的悲哀。我想到“戊戌六君子”,想到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那是一百多年前的旧事了,那是一百多年以前的爱国壮举。难不成刘兴雨先生在一百多年后还是不得不选择效法先烈,“流血而成”乎?
神州大地从来血雨腥风,铺满了不幸的牺牲者无辜的累累的白骨。无论是战争,还是冤狱;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变革图新都要有鲜活的生命变为冰冷的尸骨,都要以生命作为代价换取一些真正利于人民的微风。五千年了,还像原始社会时期为了祭奠山神祈求云雨就生杀一个活人作为贡品,为了幸福“千万人”,牺牲了多少“我一个”。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我们一直奉行——“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即使有些牺牲是不必要的,可以避免的。
小民贱命,死不足惜,请看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河南饥馑,灾民3000万蒋委员长说不救就是不救。现在是新社会了,全国人民奔小康,毕竟进步了,饿死人少。但是保暖之余,还是有危险时时如暗雷就要夺去人民无辜而脆弱的生命。
谁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遭受损失,谁是应该质疑的对象?
一切破坏人民安定团结、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分子都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和严厉的制裁,同时难道不应该也质询一下我们的政府是否尽了最大努力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的威胁和损失降到最小?暴徒伏法,正义得到伸张,可是人民的“公仆”们勾心斗角,吹拉弹唱之余,是否殚精竭虑全心全意竭尽所能为人民办事,保障人民安家乐业?某一“特大事故”发生后全国人民聚焦于CCTV,于是总能听到这样的处理结果——某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理;某矿难已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某动车事故多名相关人员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此等等。这样的答复让人不由得生出这样的疑虑:难道我们的政府只会收拾残局、安抚妇孺,处理几个“相关人员”吗?难道我们只能在废墟上建好家园,等待下一次天灾人祸?人死不能复生,难道死难者的家属因为处理几个“相关人员”就能得到安慰,感激涕零!政府善后处理工作无疑要做好,做实,做到一丝不苟顺应民心,更应该亡羊补牢,做好防范工作,未雨绸缪。
“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过去五天了,五天以来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跟进后续报道。此案不法分子已经被击毙,逮捕。尽管一开始案情模糊不清,即使是官方报道也是模棱两可——“有匪徒十余人”。几天过去了,真相大白于天下,原来有持刀匪徒八人,当场抓获一人击毙四人事后逮捕三人。接着就是领导人的最高指示,政府的善后处理,抚慰死伤者家属,报告事件经过以及原因,包括某些“专家”的分析指出以及“热心网友”的善意提醒。应急措施呢?安保策略呢?受难人员具体名单呢?如果“东突分子”再次发动袭击,我们依旧只能接受“29人遇难143人受伤”的惨痛代价?
而在“昆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两天,即2月27日发生“贵阳公交车自燃事件”造成5人死亡35人受伤。不久之前,即XX年11月22日发生“黄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造成62人死亡或失踪,百余人受伤。近年来频发的“校园袭击事件”也至少造成百余人的无辜伤亡,包括老师和学生。看着这些沉重的数字,每一个数字后面可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臧克家纪念鲁迅生的诗歌《有的人》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那些被不幸夺去了生命的人们,却只能活在他们劫后余生的亲人灰蒙蒙的记忆里。他们活下来了,然而在清明祭扫,烧纸上香的时候却是一把辛酸一把泪,谁能体会他们失去亲人的伤痛和煎熬?我不知道这些无辜的人除了被他们的亲人深深悼念,是否还有人记住他们的名字?就像“南京大屠杀”无辜受难的同胞,可曾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应该被载入历史的,他们血的教训必须被后人铭记,以此为诫,避免后来人受灾受难。
火灾,矿难,动车事故,校园袭击案,输油管爆炸,公交自燃,恐怖袭击。像演戏一般一出接着一出,是的,当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发生一次全国震惊、举国哀痛的人祸,在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上行下效的春秋大梦里,尚且活着的人都应该感谢上帝,我们只能将我们的生命交给一个就连我们自己也不信仰的虚构对象了。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不幸死难的同胞们,以他们的生命作为代价,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一个和谐安定的美好家园,并且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的心情却是如此沉痛不已,我们哪里知道还有多少人会被天灾人祸夺去生命,才能在天灾人祸夺去生命之前时时处在国家以及政府保护之下,不再承受丧失生命的脆弱无力。
鲁迅先生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在不幸的同胞血色依旧鲜红,依旧让人心有余悸之时,我们渴望看见希望,因此也期待奋然前行的猛士。
我们相信政府已经开始行动。劫后余生,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更多热门文章:
第二篇:佛卡护身大难不死杂文随笔
罗佛恩居士,成都人,39岁,二一年九月,离乡背井,远渡重洋,只身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打工。
离家时,信佛的母亲给了他一张「阿弥陀佛」的小佛卡,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出门时一定随身携带佛卡,回来时再恭敬地摆放桌上。
这样老人家每天念佛时,无论孩子身在天涯海角,都会有所感应,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庇佑……
就为了慈母的爱心,从不信佛的罗佛恩居士把佛卡放进随身携带的皮夹子,每晚回来则把皮夹张开立着,放在睡觉时头顶的木箱上;皮夹里面除了佛卡,还有家人的照片。
每当他打开皮夹,都会对着照片向母亲说:「娘,我一定会努力,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也总是依母亲所教对着佛像恭恭敬敬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
那年的十二月廿五日,适逢耶诞假期,大伙起哄要去游览。
罗居士心想总不能将来回乡时说起非洲,居然什么地方都没去过,也就跟着去了。
于是,一部八人座的面包车,硬生生地挤进十五个人,在高速路上飞驰。
南非的高速路既宽又平,排名在世界前三名。
然而,就在一个大下坡路段,正听着前座兴奋的喊着车速公里数「170、180…200、205…」剎那间,乐极生悲的事发生了!
失控的车子像个铁桶往前死命翻滚了两三百公尺……,全车十五个人,除了罗居士奇迹般逃过一劫,其余十四个人无一生还。事后回忆当时的状况:「一切发生得太快,就像小时候用棉线绑着石头在头顶上呼呼的转,一圈又一圈,愈转愈快,突然间线断了,石头飞得不知去向,脑子里跟着变得空白一片…… 只记得车祸发生意识到危险的瞬间,彷佛喊了一声『妈呀!』,这时候,一道金光出现,自己完全被这金光所包住,人彷佛没有任何重量,也就没有任何的恐惧……」。
论当时车祸的严重性,理应全部罹难,无一幸免,何以罗居士独免死难,且身无重伤?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是他身上所带的阿弥陀佛佛光摄护,也是他对母有孝,对佛有敬。
一时间,好多在南非的华人都在找佛卡,想借着身上带的佛卡,以蒙佛护佑,保出入平安。
现在笃信佛教的罗居士,有空总会到南非中国佛寺去当义工,帮忙厨房或者打扫卫生。
每次见到华人,总是双手递上一张佛卡,不断重复着他亲身经历「蒙佛护身,大难不死」的故事…
第三篇:明世宗大难不死的历史故事
公元1522 年,朱厚熜即位当了明朝的第十二代皇帝,历史上称明世宗,年号为嘉靖,人称嘉靖皇帝。
这人初当上皇帝时,还做些好事,渐渐儿就荒唐起来。他最喜欢神仙老道之术,对修炼升天这一类玩艺非常相信,一时间搞得乌烟瘴气。从此中国道教盛行,佛教衰灭,人们开玩笑说这是菩萨低眉,让太上老君独出了风头。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 年),江西龙虎山来了一位张天师。明世宗与他很谈得来,就封他为正一嗣教真人。以后又有个叫陶仲文的,也时时来装神弄鬼,什么黄白之术,什么金丹之药,总之只要是得道成仙、念咒驱鬼这一些方术,明世宗最感兴趣。
且说这天夜里,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婢,因事走过长廊,隐隐然听见远处有“笃笃笃”的声音。她心想,眼下的庙宇多有被毁的,如西宫太后住的慈庆宫和慈宁宫就是拆了庙改建的,哪来的木鱼声?她素来胆子很大,就摸着黑循声去找。照理找到并不难,但她约莫找了有一顿饭功夫,这才听得真切,好像声音来自石阶之下。走近了细听,又杳无声息了,离开几步,恰又传出声音来。她灵机一动,就捡了一粒小石子放在这石阶上,然后蹑手蹑脚地离开了。离开时口头望望,淡淡的月光下,似乎有一缕黑烟冉冉丹起。
回到后宫,王妃问她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她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说了。
宫中除了几个太监,只有皇上一个是男人,女人们本来就胆小,听说有鬼,如何不怕?当夜就将张金莲的所见所闻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宫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吓得连觉都睡不踏实。
明世宗既然相信可以成仙,也就自然相信有鬼。第二天他听说这事,也不问一声这是不是宫婢耳昏眼花所致还是别有原因,立即召来了这个陶仲文。
陶仲文即日来到宫中驱鬼。他为了扩大影响,自然要大张其事。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坛场就十分有气势。上下共有5 层:下一层按照五方位置,四下里竖了红黄蓝皂白五色旗;第二层全是苍松翠柏扎成的亭台曲槛;第三层由81 名小太监各穿法衣,手执氏幡,按方位排立;第四层陈列些钟鼓鼎这一类的东两;第五层才是正坛,上供三清神像,边上列着青狮白象的塑像。于是香烟袅绕,清馨悠扬。陶仲文头戴御赐金冠,腰系玉带,身着道服,手执拂尘,虔诚祈祷。
只见他又是烧符咒,又是念念有词地念咒,一直搞了3 天3 夜。这才面奏世宗,请求掘地三尺除妖。
当时就召来不少民工,在当夜宫婢张金莲放小石子的地方,移开石阶,通力深掘,一直掘了4 天,这才好歹掘出一段烂木头来。
陶仲文一口咬定说正是这个木鱼精在作祟,于是丢入烈火之中。烂木头在地底下腐烂多年烧起来浓烟阵阵,恶臭难闻。
陶仲文趁势道:“这妖精已被消灭,从此宫内平安,诸位放心就是了!”
对陶仲文的装模作样,明世宗竟十分相信,说他法力无边,灵效异常,重重奖了他一笔。
宫中端妃手下有个恃婢,名叫杨金英,本来对张金莲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已很看不惯,现在见陶仲文一口咬定将一截烂木头说成是木鱼,心里很不以为然,说了句:“我看这明明是截烂木头,哪里是什么木鱼精?偏让这个破道士骗去了许多财帛去!”
这话明里在说道士骗人,实质上是说皇上迷信荒谬。
不知哪个多嘴的宫女,将这话传到了明世宗的耳朵里。明世宗大怒,要将杨金英拖出去用乱棒打死。
幸而当时端妃正得宠于明世宗,百般为她说情,好话讲了一大箩,这才饶了她的命,但是一顿毒打是在所难免的了。
杨金英为了轻轻一句话,几乎丧命,一直养了3 个月伤才痊愈;加上平日里皇上还因几件小事说她恃奉欠周处分过她,直叫她时这个皇帝恨得牙痒痒的。
换了别人,皇帝虽可恨,也只好恨在心头,可是杨金英是个刚烈女子,却付诸行动了。
再说这天供雷神的雷坛造好了,明世宗兴致很高,亲自前去祭祷,回宫时已是天黑,就直接来到西宫中,与端妃一起喝了几杯酒,不由瞌睡上来。
他脑中昏昏沉沉,一阵昏眩,顿时觉得周身绵软,动弹不得,由端妃搀扶着滚倒在床,马上呼噜呼噜进入了梦乡。
端妃替皇上盖好被子,放下罗帐,深恐惊醒了他,蹑手蹑脚地带上门,自己到侧厢去了。
杨金英原在边上侍候,所有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这时不下手更待何时?就悄没声儿挨近寝室门口,侧耳细听,只听见帐内明世宗鼾声如雷,睡得正香。
她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杀心陡起,放着胆子,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根丝带,作了一个套结,揭开御帐,将结轻轻套入明世宗的脖子,用力一收。
正在生死关头,只听见门外脚步声响。她毕竟是个年轻姑娘,没经历过大场面,顿时慌了手脚,丢下带子,拔腿就逃。
明世宗在梦中被人一勒,手脚乱颤,眼看要送命,现在她一松手,便缓过气来,只是头昏目眩,兀自晕死了过去。
回头来说,门外走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宫婢张金莲,这天她正路过此地,远远看见杨金英手拿丝带,神情鬼祟,一时不知道她去干什么,待掩过来偷偷往房里一张,不禁吓得个手酸脚麻。
第四篇:作文篇
作文篇
一:什么是作文?作文 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六要素
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
A,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
修辞方法。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这类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②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③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摹状貌、引言论等。
(三)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交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的分类:
1、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论文。②评论。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④读后感。
2、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②驳论文。
学生对作文的误区:
现在的中小学生认为 作文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
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如是而已。
这种对于作文的理解,会使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大大减小,甚至听到看到作文就心生厌恶,至于原因,是学生没有从中找到乐趣所在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有的甚至为了凑够字数写些和作文题目意向不相关的话语。
第五篇:作文篇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我唱起这首熟悉的歌,就会想起雷锋那高大朴实的身影,令我思绪万千。
雷锋,一个默默奉献的人,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部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这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它如同一缕阳光,使我们温暖,如同绵绵细雨,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时刻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那是去年寒假里的一天,那天天气特别寒冷,我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采购了许多年货,走出超市才发现外面已经飘起了晶莹剔透的雪花,我们赶紧上车,慢慢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我坐在温暖的汽车里,看着窗外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心里美滋滋的……走着走着,妈妈慢慢地停下了车,我好奇地问:“妈妈,怎么停车了?”妈妈微微一笑对我说:“看,前面有一些行人要过马路,我们先让他们过去再走吧。”我顿时恍然大悟,顺着妈妈的眼神向前看去,路上的行人们裹紧身上的棉衣,边向我们点头示意边快步向马路对面走去。这时前面不远处来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年龄较大的阿姨,也许是因为下雪路滑,也许是因为着急过马路,只听“哐”的一声,阿姨和车子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地,我和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了一大跳,瞬间那位阿姨倒在地上,腿上还压着那辆车轮朝上且快速旋转的自行车,一时没有站起来,我不由地着急起来,正想下车去帮助阿姨,而后面的汽车却不耐烦地摁了摁喇叭,突然,只见一位大哥哥快速地跑了过去,先慢慢地扶起阿姨,又扶起倒在旁边的自行车……我虽然听不清他们说了些什么,但是看着大哥哥那关切的眼神和阿姨那一脸感激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暖意,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然而,有多少时候,看见路边的垃圾,我们却视而不见;有多少时候,看着乞丐伸出干枯的双手,我们却舔着冰激棱侧目而过;有多少时候,面对一张悲伤的面孔,我们竟不说一句温暖的话语!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乐于助人,让雷锋精神向阳光一样洒满人间,伴我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