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9: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篇: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用怎样的的方式来上一节音乐课,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关键。一节课的好与坏,课前要准备充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教学兴趣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音乐使人放松,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游戏使人愉快,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而二者的结合所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1+1=2。

音乐是人们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自编音乐舞蹈、歌舞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景。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无论是音乐的欣赏、表演或创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都不可能胡编乱造、胡思乱想。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使孩子和音乐沟通起来呢?音乐游戏恰恰能够做到。在音乐游戏中,融合了音乐与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游戏中让低年级学生直接地、亲身的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浅显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并且尽量让他们认识简单乐谱,做到寓教于乐。

小学阶段处在人生发展初期,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成果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非常爱玩,所以要把孩子爱玩的天性与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还可以提高教学成果。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实践证明,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爱动。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让他们在40分钟的音乐课堂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游戏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它也是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对人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音乐是一门培养人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传统小学教育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成果不够显著,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专业知识要相当深厚,还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游戏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游戏能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

视唱歌谱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无趣的。看似简单的音符,学生掌握起来却似乎很困难。如何能让枯燥的视谱变的生动有趣呢?我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将写着音符的头饰戴在一些小朋友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 的好朋友,但必须准确的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这样的几个回合,学生们已经能够很准确的唱出那些音符,再回到课本上完整的乐谱,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音乐不再成为负担。这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一些个别不喜欢音乐的学生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如何运用音乐游戏呢?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音乐游戏进行有效教学。小学生多动、爱玩,所以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把音乐与游戏合二为一,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悟。音乐是游戏的灵魂,游戏是学习的手段,想象与自由创造是音乐和游戏的共同本性。游戏是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小学生活,能带给学生快乐,而且还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游戏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就像每天需要吃喝拉撒一样,孩子每天都需要游戏,游戏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吃饱了、穿暖了、睡好了、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唯恐自己照料不周,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些都是针对孩子在成长发育中生理上需求和变化。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以及社会交往、尊重认可、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游戏是儿童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像天天都需要食物一样,儿童离不开游戏,只有满足了他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促使他心理健康地发展。

(四)游戏有利于调整儿童的消极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儿童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游戏是儿童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弗洛伊德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提出:“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老师、警察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事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爸爸”、“妈妈”,去“开汽车”、“开飞机”„„他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这对缓解儿童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儿童的心理产生紧张和受到压抑,而游戏则是松驰儿童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正如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簦代克所说:“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够解决儿童心理矛盾的一种活动,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得到解放。”例如,儿童在玩“构筑游戏——搭积木”时,有时会把搭成的物体用力推倒;在玩“造型游戏——捏 橡皮泥”时,会使劲地捏、搓、揉,这些都是儿童进行宣泄的表现,之后,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

儿童的各种情感,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调整消极的情感。

(五)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感行为习惯 儿童离开家庭投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在各方面都在学着自理、自我服务,会有许多不适应。此外,他们也缺乏对是与非的正确判断能力,这些都制约着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如果当自己按照规则玩下来了,或是取得了胜利,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

游戏不仅能让儿童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使儿童及时得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做做玩玩”游戏中,是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在“医院”、“美容院”等角色游戏中,是否尊敬他人的劳动,有责任心。

可见,游戏一方面可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六)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谓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举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学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正确对待发生的争吵和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例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是由四个小朋友共同完成的。一人有节奏地敲出能振奋人心的鼓声,另外三人必须随着鼓点,一齐用力往前划。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游戏还可使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可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诸如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理解和尊重的。这对幼儿日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七)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能给人带来欢乐、自由、满足及内心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他认为,一个能自动地下决心,并能痛快地坚持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有决心的人,会成为一个能为自己和别人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通过游戏,可有意识地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医生、门卫、解放军战士、交警等),让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以逐渐控制原有冲动,培养其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中去做客,让他们和该区的幼儿交朋友;带他们去“商店”当顾客,购买商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带他们去“歌舞厅”唱歌,克服害羞的心理。还可让他们参加如“小剧场”等表演性的游戏,或在角色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交往能力。游戏中,幼儿表现了自己影响和掌握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结束会的评价中,幼儿通过自我评价和听别人评价,可以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自信。

二 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一)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

(二)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趣味性,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三)音乐游戏还应具有创造性,在听音乐的同时,根据歌词的旋律、歌词的意境能动地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更好地诠释音乐。

三 音乐游戏的应用及效果

在小学音乐中开展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还要落实到课后练习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知识点开展音乐游戏教学。

(一)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

音乐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意识,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小学音乐中的游戏教学主要是音乐游戏,学生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学习音乐知识,课堂氛围比较好,且具有相当强的趣味性。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薄弱,所以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唱游”的形式。“唱游”从字面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学生边唱边做律动的活动。

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表演优美动作。它可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在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师,此时他们的兴趣很容易激发出来,在教学中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律动,比如各种动物的走路方式、叫声,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在一唱一动中,既学习了知识又玩了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收获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天真爱玩的天性也得到发挥。可以说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是促进音乐教学效果一个最为重要的措施。比如《打枣》这一选曲,歌曲的主要内容为爷爷与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场景,属于唢呐独奏。学生对唢呐这种器材可能 不大了解,于是我就为学生展示这一种乐器,同时根据学生的要求吹奏,比如小狗的叫声、小驴的叫声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也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尝试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教学法,主要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把学生本来爱玩好动的天性引上学习轨道,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在课下活动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孩子的天性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下活动中开展游戏教学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等,以此为根据编排音乐游戏。这不仅可以扩展音乐教学的手段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生活,获得更多更直观的生活体验。讲解完课之后,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为学生编写简单的歌谣,并改进学生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演唱歌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并且可以对歌曲的节奏有了更深地了解。

(三)做好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保证。伴随着音乐教学的改进,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倾听的教育形式得到非常大的改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要做好师生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情感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森林的故事——不得了》是一个音乐情景剧,在乐曲1~20小节的末尾拍上都使用了八分休止符,整体比较欢快活泼,如何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点。可以为学生编排舞蹈,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另外一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当然教师也有角色,就是“森林的组织者”,小动物们要在组织者的指挥下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最后还要由组织者进行评判,选出最优秀的小动物。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趋势。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孩子的天性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讲解《小雨沙沙》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对万物复苏的直观体会,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春季万物生长的视频,并简要解释雨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随后,为学生编制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扮演雨滴、小动物和小植物,伴随着音乐开展肢体活动,这样学生对小雨有了更为直观地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游戏不仅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良好个性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

健康心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游戏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总之,音乐游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程》(3)《中国音乐教育》(4)《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摘要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教学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有趣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特征。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深入地剖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合理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并指出了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游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音乐;音乐教学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音乐感受力游戏 4.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2.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2.1角色游戏 2.2听觉游戏

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积极利用儿童的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意境,可以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实践表明,音乐游戏已成为儿童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本文立足幼儿音乐教育,针对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既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素质化、质量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将理论问题具体化,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一、音乐游戏的相关理论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根据音乐游戏的功能,我们可以它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儿童的节奏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节奏训练类游戏就是在教学中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

2、音准训练类游戏。

将活泼的游戏融入枯燥的音准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练习音准的训练中加入“问好”,老师唱着向同学们问好,学生反过来向老师唱着问好,既可以训练音准,又增添了课堂趣味。

3、音乐感受力游戏。

即是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的游戏。比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带有休止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自由行走,当听到休止的时候立刻停住。反复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乐句的特点和规律。

4、音乐协调类游戏。

声势是音乐协调类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老师可以根据教授的乐曲的音乐特点设计声势,让学生在边听边唱的同时训练身体协调性。

5、识谱类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识谱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来设计训练游戏,例如可以让他们扮音符做“小音符找家”游戏,也可以在地上画出五线谱让他们“眺谱”或进行读谱比赛。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从现实来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赞同和推崇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讲,顺应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迎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让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无疑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游戏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心,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他们能以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为例,其中游戏歌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游戏歌谣所表现的内容也大都是孩子们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另外,争强好胜也是儿童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而音乐游戏中的竞赛性因素,恰恰能让他们在优劣胜败中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听歌取名”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幼儿根据听到的乐曲,给乐曲取名,并积极说出取名的理由,然后再讨论谁的名字最贴切。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竞赛的有趣,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说,游戏与幼儿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游戏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在孩子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感觉器官得到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及思考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认识。其次,游戏抓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音乐素养的发展。音乐游戏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容易地引起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对音乐的认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积累起较多的感性认识,为音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儿童尤其如此。由于发育特征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还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简单的声像和情景的设置很难让其产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情景,才能将更多的感性认识植入到幼儿们的大脑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遐想空间。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儿童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音乐课堂中缺少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音乐教师比较看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发声练习、范唱歌曲、唱歌谱、读歌词、学歌曲,过于死板单一的教学程序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视谱、听聋练耳、节奏训练等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往往使幼儿感到厌倦,并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课堂形式,其通过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自由体验中发现知识、培养兴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文诉求。可以说,音乐游戏是儿童学习音乐知识的一座桥梁,它不仅符合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意识倾向,而且创造性地将音乐教 学与儿童的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让其在游戏中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不仅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分析和观察来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详细的解说来分析这些问题,并通过亲身的示范来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不断更正错误,提升音乐水平。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出判断,让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学过程偏重于师徒传承,教学的单一性容易让儿童学到的音乐知识比较单一。其次,教师解说示范、儿童演唱模仿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将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师的教授而不是儿童的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的出现是对传统建构式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它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人,成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种融合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全面促进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的策略

从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来讲,在教学方法上,范唱教学、情境教学、动画教学及音乐游戏教学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但是从进行程度上来看范唱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其不容易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往往只是为了唱歌而唱歌,孩子们从中也体验不到音乐的美妙,学习不到歌词以外的其它东西。其它教学方法而言,虽然都优于范唱教学,但是受传统幼教理念的影响,一是开展频率较低,二是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完全。就本文着重探讨的幼儿音乐游戏而言,许多幼儿教师并不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不注重从音乐中挖掘题材来设计游戏,有些音乐游戏过于陈旧而且方式单一,还有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对音乐游戏的组织,往往使幼儿只沉浸在游戏本身的活动中,迷失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策略。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策略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必须要明确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音乐游戏只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但是其却不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进行音乐游戏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为了形式的生动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否则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在游戏前应该要先把游戏内容精熟并且详细的解说课程内容给幼儿听。要避免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观念,还没有完成学习就急着去玩游戏,否则,这样的音乐课堂将失去教学质量。比如在教授《蛐蛐和蝈蝈》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伴着具有京剧风格的歌曲伴奏讲一个“蛐蛐和蝈蝈”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但是要及时将他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切不可让小朋友们在故事中想象的太深太久,影响音乐课的正常进行。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富于想象是儿童一种普遍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也是游戏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灵活设计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音乐游戏,变传统的抽象教学法为具体生动的实例演示,不仅可以避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单调,而且可以让幼儿音乐课堂呈现出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在音乐游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类游戏。其一是角色类游戏。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幼儿音乐教材之中,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歌曲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比较有趣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情绪和形象。实践证明,角色类游戏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新鲜好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其二是舞蹈类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儿童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使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母鸡抢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幼儿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而且能更深刻地感悟歌曲的意境。(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中的音乐和歌曲一般都按照既定的教材来进行。如何将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合理设计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化,需要音乐教师树立起一种强烈的游戏教学理念。虽然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教学内容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其实每一个音乐和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些情绪和情境进行模拟和再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不管游戏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例如,在教授《龟兔赛跑》这首曲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说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营造某种环境,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形体动作来展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中的乌龟和兔子。在让他们聆听曲目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其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上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的变化来用动作和表情来反映故事情节的变化,不仅会让他们觉得曲目本身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这首曲目意境与旋律的理解。

2、从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如前所诉,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心理基础,培养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不断创新音乐游戏的方式。《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必须要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为前提。要通过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导入设计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然后再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提高音乐素质。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在教授《火车开啦》这一曲目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用强、弱的对比,伴着咔嚓咔嚓,轰隆轰隆的象声词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使的声音。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来扮演火车司机和乘客。从家乡出发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山河。一路上,师生与歌曲《火车开啦》的音乐相伴相随。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还应注重游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游戏方式。音乐幼师应尽量进行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设计工作,然后再课堂上让学生来参实施,每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功用。例如在教授《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时,针对合唱乐段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替进行听音游戏、节奏游戏及识谱游戏,这样才会让学生不觉的乏味单调。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可以视具体活动的需求来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具来设计一系列活动,不要浪费了制作好的教具,让它重复的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裁剪出一些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戴在头上,或贴在教师中,让学生在静谧的乐曲中感受氛围,快速融入到音乐角色中去。2.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2.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策略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幼儿园的课堂组织有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在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做好充分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进行游戏是否需要特别的道具,是否要求幼儿离位进行等等。同时还要安排好游戏进行的时间,是在教授新课之前作为导入,还是在讲解当中作为新授,或是放在后面作为巩固复习。这都要与音乐课程的总体安排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声源寻找》这一个课时,在经过层层铺垫后,幼儿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首先要事先讲明游戏规则:第一不允许用语言来表达情景的意境;第二应尽量利用更多的器具来表达丰富的声音;第三表现的内容必须丰富且形象,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分别指导。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毕马龙效应”表明教师的热爱和期望,能让幼儿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其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游戏虽然具有竞争性,但是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积极参与,对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的了解和认知才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教师在对音乐游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所在,要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每个亮点,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点进步。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如果音乐教师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能有效激起其参加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参考文献

[1]丁丽霞.分步走,让幼儿爱上音乐游戏[J].新课程(下),2012年12期 [2]李志鸿、王娟.在音乐教学中游戏,在游戏中教学[J].音乐天地,2011年 06期 [3]徐玲.音乐活动角的创设与指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12期

[4]朱静.浅谈幼儿的音乐活动教学—以《小孔雀》的生成为例[J].生活教育,2012年16期

[5]黄毅凤.音乐游戏“匹诺曹变真人”的三次改进[J].福建教育, 2013年15期 [6]魏旭芹.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J].校园歌声,2010年01期 [7]魏莉莉.幼儿音乐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第三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被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将舞蹈,语言,动作和体态律动,即兴表演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在玩乐中学习,学习中玩乐,刚好适合学龄前的儿童。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音乐教育,幼儿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被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将舞蹈,语言,动作和体态律动,即兴表演等艺术形式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在玩乐中学习,学习中玩乐,刚好适合学龄前的儿童。而我国的音乐教育仍在长期使用以歌唱,教授乐理知识的传统模式。长期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不仅使我国的音乐教育难以进步,成效甚微,更重要的是会使幼儿失去应有的创造力,扼杀幼儿的天性,拘束他们的思维。所以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在学前音乐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理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在接受教育前并没有接触过乐理知识,枯燥的知识讲解对于学前儿童没有一点吸引力,久而久之,音乐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难以继续进行。幼儿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收获的知识也是死板硬套,自然对音乐也就没有什么浓厚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一改传统的讲述式教学,将游戏融入到课堂中,使得幼儿能有在对音乐有兴趣的前提下,渗透了乐理视唱基础的理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拉近教师和幼儿的距离,使深奥晦涩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2)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时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衡量音乐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奥尔夫音乐法中注重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摒弃了教师领唱的单一方式,选择合唱,独唱,伴唱,边做动作边唱等形式。在歌曲种类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化,比如进行曲,轻音乐,流行乐等,这些代替了单一的儿歌演唱。有助于培养幼儿歌唱的兴趣,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提升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天赋。(3)乐器教学的应用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人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让幼儿‘动’起来”这又是一个奥尔夫教育中重要的原则之一,于是奥尔夫发明了一套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名叫“奥尔夫乐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碰铃,铁沙铃,排钟,三角铁,棒铃等富有特色的打击乐器进行观察和使用,从而在听觉,触觉,视觉上产生新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性,从而不自觉的对音乐旋律进行探索研究。三.奥尔夫教育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独特的音乐教学理念,再具体进行学前音乐教育中要做到以下以下几点:(1)幼儿是音乐教育学习中的主体

进行音乐教育的课程学习中,要以幼儿为主,关注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有些幼儿因为天生嗓音问题对歌唱活动比较敏感害羞,却对打击乐有很大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不要一味要求幼儿歌唱能力的提高,要多鼓励他们进行打击乐,体态律动等节奏性的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2)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特教学法,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多鼓励幼儿自由随性的思考,多进行自我即兴的创作,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思考的结果。例如给予幼儿一段音乐,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方式来体现该段音乐的含义。如几人一组开展音乐剧,或是一个人进行肢体表演,还可以借助乐器工具等来体现。

(3)拓宽幼儿的音乐视野,注重实践学习

在幼儿园中可以开展各民族音乐展示,乐器讲解课等活动来拓宽幼儿的关注音乐的视野,让幼儿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及世界性。鼓励幼儿多进行社会实践,关注社会中潜在的音乐性。(4)注重审美欣赏,多元化的欣赏音乐

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引导幼儿音乐欣赏的时候多方面的鉴赏,从韵律,节奏,蕴含的情感等等,多开发其他的方式,不要局限幼儿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元化的欣赏音乐。体会音乐各个方面的美。这样既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又能使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四.总结

幼儿是各个阶段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学前儿童音乐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他提倡幼儿为学前音乐教育的主体,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激励幼儿对学前音乐教育的兴趣与好奇,着重提升幼儿的创造性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还有幼儿独有的个性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归纳为即兴性,参与性,综合性以及人本的回归。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融合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质量明显的提升起到了显著地效果。参考文献:

【1】贺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信阳市游河乡中心小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5,{09 【2】钟健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实践价值研究【J】.黄河之声,2014,{21} 【3】邹爱民.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4】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高师艺术专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与时空.2004 【6】李旦娜.修书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第四篇: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心理学慢慢受到关注。在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释,以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1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结合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在学科的构建中建立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和独立性。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方法和原则上的理论依据,也为受教育者做出正确的心理分析。

1.2 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非主考课程,音乐教育教学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性的教育,我国部分学校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宗旨,只是将音乐课堂作为一门娱乐性的课堂,这大大偏离了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

2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 1 页

2.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对音乐感兴趣了,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当中去。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不能很好的转换和应用,时间一久,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低,甚至出现厌恶情绪。此时,音乐教育心理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从心里教育方面,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表现特点,将音乐教学以做游戏的方式呈现,先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好奇心,慢慢的将其兴趣提高。

2.2 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里学实验表明人的注意力并不能达到持久状态。尤其对于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课方式等。古语有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作为学生,只有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在音乐教育心理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注意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综合教学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3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第 2 页 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的教学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本身,还应使他们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一定的鉴赏力,使记忆和感受能相互协调,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有效的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欣赏力,还可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律感。

3音乐教育心里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3.1 运用音乐节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音乐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当中美妙起伏的旋律和鲜明生动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肢体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入手,将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形成具有音乐节奏的体态动作,集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注意力,将节奏与记忆结合,学习音乐当中的流动美。

3.2 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自然反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音

第 3 页 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告诉他们音乐表达的东西。倾听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培养他们自己的音乐乐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伤情感的乐曲时,学生会出现睡着或者伤心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再通过讲解和表扬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

3.3 创造科学教学法,突出教学效果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慢慢降低。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些具有创造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很是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提倡。根据心理学原则,一些音乐学家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创造出了许多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日本铃木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和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等。

第 4 页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新颁布的《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恰恰与新《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本文就奥尔夫教育理念如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了论述。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让孩子们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张玲巍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刘云磊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

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 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

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

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 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 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

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

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

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

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

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 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 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

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

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

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 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

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 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 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

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

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

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

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

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 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 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下载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黄巧 摘 要: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对课本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应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前提,紧跟时代步伐,和上......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质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应用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研究......

    论文: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锦州市古塔区钟屯乡中心小学 何志剑 数学游戏教学同其他学科游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要将数学游戏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科学学院 艺术教育(音乐) 2007级 刘静 指导老师 程娟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

    论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论文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论文导师: 论文作者:李文盛作者学号:2009563137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95班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体育教育专业,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