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

时间:2019-05-15 09: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

第一篇: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2012年-2013年第1学期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

目:浅析《变形记》中的荒诞艺术

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10级

名:

号:

22101208

任课老师:

期:

2013-1-浅析《变形记》中的荒诞艺术

摘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情节、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对现代社会以及人类整体生存方式的思考和批判。

关键词:变形记

荒诞 结构 语言 真实

《变形记》叙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把一件本应令人十分惊诧的怪事,写得平淡无奇。无论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作家本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不露半点惊奇之感。人变甲虫本来就够荒诞,而人们对这种悲剧性的变化竟无动于衷,这就更说明世界的荒诞,让人体验到孤独与荒凉。但优秀的小说往往具有预言的性质,这看似完全脱离经验世界的作品原是来自经验世界并指向经验世界的。小说看似荒诞无稽,实则写尽了一个卑微地挣扎在尘世间的灵魂的辛酸,更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沦落与异化的真实演绎,有着不争的真实性,形象地表现了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是如何压迫着人的精神与肉体,是如何贬低了人作为人的价值,夺走了人的自由和支配自己的权利。

细读全文,从顶梁柱般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荒唐的事件本身及格里高尔的家人对待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的种种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隐藏于卡夫卡高明的荒诞艺术背后的许多被资本主义西方“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刻薄微凉的关系,以及《变形记》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某种痛苦无奈。

一、情节的荒诞

“当格里高尔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文章的开头这么写到。

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工业文明轰隆隆的到来,不容考虑的渗透到了每一个西方人的生活之中。在看似繁华的城市文明背后,“人”开始悄悄异化。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卡夫卡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勤劳、善良的格里高尔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也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却在不自觉中被现实吞噬着。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当一个人的生命不再为自己主宰,而是因为现实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一再妥协,直至完全丧失自我时,那么这个人就必将被现实所异化。格里高尔从人变虫是一种虚妄的荒诞,但正是这种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现实主义所写不出的味道。这就是荒诞的魅力。用于讽刺的荒诞,在心酸之余则更添了几分荒凉。格里高尔三番四次的想“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然而这个希望是“极渺茫的”。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得出,残酷的现实社会不正是束缚格里高尔的那张床么?现实的将人绑在“床”上,让人成为“床”的奴隶不得动弹。并且这种捆绑具有着潜在性与普遍性。《变形记》之荒诞的变形直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人的本质,尖锐而犀利。

二、语言的荒诞

荒诞的语言是荒诞派小说最有力的武器,《变形记》便是如此。人被异化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际关系的异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存在在一个看似平静的生活中被掩盖。卡夫卡用许多精妙而荒诞的语言来表现这种异化后的人际关系,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这种薄凉的人际关系痛心疾首,将批评和讽刺掩藏于看似荒诞的语言,从而令读者产生反思。

“他还没有进入房间,门立刻就关上了,还上了门闩,锁上了。背后这一系列的动作吓了他一跳,吓得他的那些小腿往里紧缩。这样迅速关门的人正是妹妹。”知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甚至还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时,生活的面纱被掀开,一切的自私与丑陋都被暴露了出来。就像是一把锁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所有的罪恶都扑面而来。当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家中生活困窘,不得不租房出去。当妹妹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家人对房客的尊重之意时,而房客们居然“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表现出极不耐烦;而格里高尔听到演奏,“觉得自己一直渴望着某种营养了”。对艺术的痴迷,对人的正常生活的眷恋,正反衬出房客的无礼和人性的残酷。“旅行推销员几乎长年不在办公室,他们自然很容易成为闲话,怪罪和飞短流长的目标”。格里高尔所处的外部世界的人际关系竟如此凉薄!可怜的格里高尔最终是绝望而死的,绝望于这个凉薄的世界,绝望于亲人之间冷淡的感情,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腐蚀了人善良的心灵。一切都被异化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不正常到以不正常为正常。

三、真实的荒诞

(一)、内容的荒诞透视着人类的生存状况

《变形记》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的故事。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紧张激烈的竞争,许多人精神畸变,乃至崩溃。而《变形记》中最精彩的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挣钱养家,当格里高尔能挣钱养家糊口时,受到父母的夸奖,妹妹的尊敬。一旦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之后,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家人的态度也每况愈下。父亲对他恶狠狠的,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格里高尔的悲惨命运,再次证明恩格斯的观点,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中,“维护家庭正常的并不是家庭的爱,而隐藏在财产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金钱与物质的作用,可以使人异化、使亲情异化、使社会异化。人变虫描写的本身就是对异化的一种极度夸张的荒诞表现。表面看好像作品内容与客观世界愈来愈脱离,但实际上只要认真品味研读,就会感受作品的真实滋味。透过这种迷惑才能让人看到生活的真实,卡夫卡揭示的是一种普通的人类生存状况。观察我们的现实世界,尤其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动荡的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已经导致西方社会的混乱颠倒,畸形变异。也就是说,本来很自然的现象,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也会发生扭曲变形。格里高尔就是典型一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不能自食其力,就犹如甲虫,遭人厌弃。马克思把这种现象归结成“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

(二)、情节的荒诞更能够揭示社会的本质

荒诞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理与理性的情况。表现主义主要通过主观幻觉、梦境、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表现生活,使他们的作品从整体上既无完整的情节,也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卡夫卡的世界里,真实和幻象同样混杂在一起,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并无惊恐之感,他还想象平常一样去上班赶火车,这让读者看来已经很荒诞,后来他又与家人发生冲突,更让人觉得荒诞可笑。然而我们说,虚构的荒诞情节,既推动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又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

格里高尔变形前是一个工作认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公司小职员。但他恨自己的工作,他说:“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他长年累月奔波在外,饮食不定时,没有知心朋友,内心烦恼,时刻充满着恐惧感和灾难感,他讨厌老板的居高临下和秘书主任的无事生非,他说:“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格里高尔的内心是矛盾和烦恼无奈的。第一次大战后,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拼命工作赚钱,犹如机器一样,感到压抑愤恨不平,但又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摆脱,生活在痛苦之中。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文明的操纵驱使下,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私冷漠,人的异化,亲情的异化。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在家里沦落到非人的地步更让寒心与不可思议。最初是父亲对他动怒,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母亲曾被他吓得晕倒几次,也求父亲别伤害自己的儿子;妹妹开始还照顾这个哥哥,不久也开始厌恶他。父亲、母亲、妹妹是格里高尔最亲的亲人,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种亲情早已淡漠、异化,人们之间有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细细品味,这种荒诞的情节隐藏着人世间的多少辛酸,多少真实。我们说,作品中的荒诞和真实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人变成甲虫本是荒诞的,但经过作者的高超处理后,好像是必然的,那么真实可信。正如评论所说,“对实在世界忠实准确的描绘与将实在世界加以梦般的,魔幻的分解糅合在一个框架之内”是卡夫卡在艺术领域内的一个新的突破。这种创作,使荒诞的内容在读者心中具有了真实性和可信度,更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社会的本质。

卡夫卡的创作与众不同,语言平淡透着冷漠,朴实中蕴含深意。荒诞中含有真实,真实中又透着荒诞。做到了荒谬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这也构成了卡夫卡的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阅读卡夫卡的作品,需要细细品味,咀嚼,思考,而且需要一读再读,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中的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超出一般人的技艺。因而有人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他的确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叶廷芳.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何仲生、项晓敏.欧美现代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读卡夫卡《变形记》有感

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在本书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最后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表面上亲密,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他的变形折射了西方人当时真实的生存状态,这种生理上的变形也折射了心理上的变形;家人情感态度的变形;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形等。阅读《变形记》,有一种思维的乐趣,有一种睿智的感觉,思想上的所得显然多于心灵的收获,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本书比较完整地代表了卡夫卡的思想深度与创造特点,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第三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外国文学

卡夫卡《变形记》

——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关键词: 离奇、疑惑、出乎意料、无奈,反思

前言

读这篇小说首先我感受到的是离奇,是怪异。一个好端端的人竟然变成了一只恶心的甲虫,我很疑惑卡夫卡是怎么想的呢?我觉得我真的很佩服他,也许也只有他能写出这么荒诞的小说,真的很有想法。这篇小说的前半部分我读了三遍,因为我觉得我看不懂,我理解不了,所以这篇小说我是带着疑惑去读的,这篇读后感我也是在我阅读时哪里有疑惑我就研究哪里。

是的,小说的开头很绝望,不过我想大部分故事的开头都会写得很奇特,很纠结,这样会很有表现力,所以没有什么好悲哀的,结局会很尽人意的。

我觉得发生在主人公格里高尔身上的不幸就像一场梦魇似的,他也不愿相信这发生的一切是真的,因为我有时候也会梦魇,我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可怕,那是一种很绝望,很无能为力的感觉。不过,虽然每次的过程真的很痛苦,但是最后我都能从梦魇中挣扎的逃脱出来,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预感,就是到股市的结局的时候格里高尔一定会再变回人。我想故事一定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所以我一直怀着一种美好的期待读这篇小说。。

一 主人公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甲虫?生存压力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既有工作中人们的不满 也有对人情味淡薄的失望。”

我觉得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变成甲虫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失望,这是一个变形甲虫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或者说是一类人的悲剧。看完《变形记》,人处境的悲哀,人情的虚拟都尽在不言之中。对于生活的逼迫,对于现实无能为力的把握,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困惑,对于自己困境的无助……正是这种生存压力让一个人变成了一只甲虫。

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那真是无比美好的时刻,这样美好的时刻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至少没有这般风光地出现过,虽然格里高尔后来挣钱很多,他有能力承担并且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罢,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嘛,人们感激地接过这钱,他乐意交付这钱,可是一种特殊的温暖感却怎么也生不出来了。”这是格里高尔心里想的一句话,其实真的,生活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格里高尔那么讨厌自己的那份工作,可是为了家人他不得不牺牲自己,这样的一个有责任感有着坚韧精神的年轻人,上帝没有偏爱他,而是让更多的倒霉的事降临到他的头上。人活着很不容易,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悲剧我们不应去批判去声讨这个社会怎么怎么不好,是的,这个社会造就了这样的我们,同时不要忘了是我们造就的这个社会。

二.文中除了格尔高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妹妹-除了对格里高尔的描写,小说中描写最多的就是他的17岁妹妹,那小说为什么要着重写他的妹妹呢?

在他患病之初妹妹对他的态度和最后他死后妹妹所表现的喜悦的释然。我们总能感觉到一些东西,一种失望或是一种无奈。

虽然格里高尔从内心和精神上讲你还是一个健全的人,除了外形的变化,其余一点都没有变化。但尽管他内心依旧那样诚实、善良,那样充满了对生活勤勤恳恳的渴望,依然想承担起原有的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可最后还是被亲人,被社会所抛弃。

是的,这的确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但是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既不想变成这样,可又没办法逾越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作者更多的是想表达人类的某种本质的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

读完之后我就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了甲虫或是其它的动物,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变成一个与格里高尔所变的甲虫有着相同性质的人,假如有一天我们成了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了!但我们的大脑还很健康 只是我们没有劳动能力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戚朋友会怎么样,我这样觉得在开始的时候父母和我们的亲人会很伤心,会很照顾我们,但是时间长了即使是父母他们也会厌烦,不是父母不爱我们了 这是一种内心的不由自主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人们所能控制的,就像我们喜欢谁不喜欢谁,有的时候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感情。这种东西我们只能接受,虽然很残酷。

我们现在都不愿相信也不愿承认遇到特殊的情况我们有些父母会抛弃我们,在精神上的抛弃,我所说的精神上的抛弃,就是说我们的父母可能不会因为我们的无能驱逐出家门,但是他们会在心理上产生厌恶的情绪。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情况,我们想想文革的时候,有很多父母与孩子都反目为仇了,并不是想挑拨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只是想说有些关系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牢靠,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在生存与利益面前,有些东西不堪一击。我们现在能保持住某段感情也许只是我们所面临的打击所面临的诱惑还不够大罢了。当然我们还是要相信大部分父母还是我们的好爸爸好妈妈。

我觉得现在人们的这种亲情关系可能要比那时更亲近些,我不了解卡夫卡当时生活的环境,他当时写的时候肯定是想运用这种夸张和离奇手法去表现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和谐的因素,我们没有必要去探讨那些对我们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东西。

”在一个清晨“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也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这是小说结尾的,在文中的开头我预测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所以这样的结局让我有一点出乎意料,同时也有一点点的失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格里高尔并不想死,他有活下去的愿望,当他看到他曾经深爱的家人都对他绝望了,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再对他如从前了,他彻底的绝望了,最后“怀着温柔和爱意地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这里也许是一个对比吧,他的家人对他莫不关心了,可是直到最后格里高尔还是怀着对家人的爱意离开了,他最后的选择不单单是为自己的解脱,有很大程度上他是为了不连累家人才做出的这痛苦的决定。

读完这篇小说其实感想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没有小说中要表现的那么残酷,当然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我有这种想法这主要是由于卡夫卡本身是一个内心比较封闭的人,性格比较孤独忧郁。“害羞、胆怯、懦弱而善良”是卡夫卡相知最深的女友密伦娜对他的描述,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所以小说中一部分不安与恐惧是来自于作者心灵深处的积淀。当然,从中我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的确人活着不容易,有些东西不会随着我们的意愿,我们无法改变。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更强大,同时也要为自己解解压,把某些东西看淡一点吧!

第四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异化的躯壳

读《变形记》有感

当卡夫卡的文字,忧伤地掠过我心底那片毫无遮掩的脆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说卡夫卡是孤独的。从格里高尔那陌生而又矛盾的甲虫躯壳里,我隐约窥见到卡夫卡那种歇斯底里的寂寞,这是一种几乎接近于恐惧的寂寞。即使仅仅是隐约,却足以在我心底涂抹上一片广阔的忧郁。

《变形记》是一个关于隔阂与伤害的故事。卡夫卡大概想把他巨大的悲伤通过各种交错的矛盾冲突潜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来。荒诞与不合理是《变形记》故事主线里面最突出的特点,但在细节上的描写却又真实得甚至让人感到触手可及。如果把《变形记》中荒诞与不合理仅仅当作卡夫卡写作的手段,那么就会遗憾地错过《变形记》的主旨和精髓。卡夫卡眼中的世界就是荒诞而不合理的,这不仅是卡夫卡的世界,而是现代人共同的困惑。我个人猜测,在卡夫卡的内心,这种荒诞与不合理的源头来自于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存在本身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并且卡夫卡个人默认了这种异化,也许因为他的脆弱,他毫无反抗地接受了这种毫无原因存在的异化。善良的卡夫卡无法解释这一切,但他极力要将这种摧残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卡夫卡作品的主旨,也是他所要传达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

所以,在小说开始的时候,毫无原因存在的这种异化就成了故事发展的主要原因。“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就是全部冲突的起因,而这个起因来得莫名其妙。卡夫卡把这个怪异的变化作为故事的戏剧冲突和开始,而对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原因和过程只字不提,我想他想传达这个世界的异化本身就是不可理解的,而不必要去理解。重要的是这个不合理的现代世界的各种异化对人类精神的摧残,而摧残却来自于毫无原因存在的异化。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摧残,使得卡夫卡的内心异常孤独,愤懑。由于他对这种毫无原因的异化的不理解,即使每天时时刻刻地接触,他也对这个异化的世界产保持着一种奇怪的陌生感,并且在精神上对人类世界保持着一定的排斥与距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卡夫卡要选择甲虫作为格里高尔变化的对象,甲虫是本身就是一种和人类生活的社会关系甚微的昆虫,甲虫的外壳使得格里高尔的外在模样上远离了人类社会,这样的处理含蓄又准确地说明了卡夫卡本人的处境,同时也隐喻了现代社会的各种异化的现象。

对现象的错位的描写是表现主义里面惯用的手法,现象的错位对应的是精神世界的错位。这种错位,既是异化,是格里高尔与周围隔阂的缘由。

因此理解《变形记》可以从两条线索进行对比。其一是主角格里高尔自己心理活动的变化,第二是周围人行为反应上的各种变化。在同一件事中,我们往往发现格里高尔心里所想的与他父母,妹妹,公司里的上司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变成了甲虫,无法与人做哪怕最基本的沟通,他的各种善良而纯真的想法,都遭到了周围人的曲解,哪怕自己最亲的家人。虽然他的想法依然真挚而又单纯,像他没变成甲虫以前那样。可家里人的态度反应却全变了,他们对待格里高尔不是对自己的亲人,而是对一个怪物。就连他最关心爱护的妹妹,最后也要把他赶走。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他所关心的事并不是自己身体的巨大变化,却是他工作迟到,从而会连累到家里人。可见他是一个以家庭,工作为重的负责的人。由人到虫的变化对格里高尔的冲击却不如上班迟到的后果。他甚至还以为他变成甲虫是因为他工作过于劳累,看着床边时钟就要到火车出发的时间,他挪动着棕色的大肚子和六条细腿,吃力地想要下床去。格里高尔身体的巨大变化似乎都影响不了他工作上班养家糊口的决心,他极力摆脱着甲虫身体对自己的影响而去完成他该完成的,哪怕是最简单的起床和开门。就连公司的秘书主任找上门来,他也力图向上司解释,丝毫不在意他甲虫的身体。可是周围的人的反应呢,当秘书主任看见格里高尔变成了可怕的大甲虫,他一个影子没留地逃出他家。当他靠近他母亲时,她害怕地后退,撞翻了咖啡壶也不知道。而他的父亲,拿着手杖赶他回去,嘴里还发出“嘘嘘”的声响,就像赶走一个肮脏的令人作呕的怪物,人人都要远离的怪物,而不是他亲生的儿子。

格里高尔的变化使得家人对他的看法也变了,他们像对待一个真正的怪物一样去对待格里高尔,格里高尔被关进了他的卧室里,和家人隔绝开来。平常和睦的亲人们人性中所不为人知的方面,由此已经渐渐地显露了出来。卡夫卡是这样描写的,家人对待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小心翼翼,甚至极其不愿意进他呆着的屋,甚至妹妹进去给他送饭的时候,第一件事是打开窗户,仿佛他的存在使房间里的空气污秽不堪,她每次放下食物,不做任何停留就匆匆地离开。另一方面,孤独的格里高尔在屋子里静静地听着家里人的谈话,即使家里人根本不愿与他沟通接触,他心里仍然关心着家里的一切,包括父亲的债务,送妹妹去音乐学院的承诺。可悲的是,他细腻的关心,家里人根本就体会不到。

有一次妹妹想要搬出格里高尔屋里的家具,好让他像真正的甲虫那样有一个大的空间四处活动。卡夫卡用家具象征了格里高尔做人时候的回忆,而搬出家具则是对自己“人的身份”的否定。通过妹妹搬家具这件事,做人和做虫的选择象征了正常的人和异化的人,这种矛盾第一次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正是在这件事中,格里高尔不小心吓晕了年老的母亲,而他只是停在一幅画上,防止妹妹把画搬走而已。当父亲回来,以为他做了什么凶恶的事,对他进行了无情地攻击。在格里高尔异化的外表下,他的善良无能为力。

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在他尚未熟悉他昆虫的身体时,便已经拖着一副受伤的躯壳,他的双颚,细细的腿都因为伤害而行动不便。此时的格里高尔仍然一厢情愿地希望自己能够恢复过来为家里工作。一方面是格里高尔的内心真挚的善良,另一方面是家人的歧视与远离,由于格里高尔不能为家里工作,所以在家境江河日下的状况下,这种歧视加深了。特别是为了生计而把屋子组给了三个房客以后,家人把他视为真正的累赘,不但不再照顾他的饮食,还将各种杂物堆在幽禁他本就令人窒息的屋子里,使得他更加肮脏,更加孤独。他彻底成了全家人抛弃的对象。

当他高兴地听见妹妹在演奏小提琴的时候,他竟然情不自禁地爬出自己黑暗而肮脏的屋子,倾听妹妹的演奏是他最美好的愿望,作为她的哥哥,这是他最真挚的愿望,也是他最后的愿望。他的出现使得父亲在房客面前难堪,父亲粗鲁地劝房客们回屋惹恼了他们,愤怒的房客以退房相威胁,妹妹把这一切怪罪在格里高尔头上,把他赶回房间并且锁上了门。在那片他熟悉的黑暗中,他终于明白他人格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已经被他深爱的家人全部抛弃,“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要强烈呢……”

拖着这副饱受摧残的异样的身躯,格里高尔静静地死去了。

即使被孤独,歧视,陌生所包围的面目全非的格里高尔,一次次地受到本不应该的伤害,在周围的一切都不可挽回地渐渐腐烂时,他仍然保持内心里纯洁的真挚,这种可贵的真挚使每个读者内心不禁隐隐作痛。异化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那个黑暗的世界。

隐藏在卡夫卡晦涩的描写下面,是交织着忿恨与失望的被毁坏的纯真,它犹如一朵病态的花,盛开在卡夫卡脆弱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里。卡夫卡有一双孤独的眼眸,他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美丽。《变形记》是物质发达而精神空虚的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写照,是卡夫卡对各种丑恶现象的有力控诉。

第五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世界的精神孤独

——读卡夫卡《变形记》有感

西方文坛推崇“卡夫卡是本世纪最佳作家之一”,并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会想到的名字”。尽管这些赞词未免有过甚其词之嫌,但以《变形记》为代表的卡夫卡的作品,的确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和讨论其作品的“卡夫卡学”。

下载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色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1 这天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觉得心中的压抑感像巨石一样压在我的身上。拘束,压抑,扭曲,种种感觉把我捆住了,周身动探不得,仿佛变成甲......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5篇)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性观 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33~1924)是20世纪德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现......

    卡夫卡和他的《变形记》

    卡夫卡与《变形记》 ——对人的生存的深邃透视摘要: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

    卡夫卡的变形记论文

    论《变形记》中的变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08级三班 刘莹 1044408106摘要:变形,英语单词为deformation,指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卡夫卡的《变形记》讲......

    卡夫卡变形记经典语录大全

    卡夫卡变形记经典语录 篇一: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关于卡夫卡的《变形记》这篇小说,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在我们的书本上就有学习到这篇课文,那时候对这......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1 《变形记》,一个篇幅很短但是致郁效果极强的故事。简单写了一点读后感留念。首先,《变形记》当中的社会关系是十分脆弱且淡薄的,......

    卡夫卡与《变形记》(共五则)

    卡夫卡与《变形记》 摘要: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