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前言:
当听说班主任要主讲的那一刻起,我诚惶诚恐,因为我属于那种比较低调的人;当听了李老师发言后的那一刻起,我寝食难安,因为我既没有他的帅气和人气,也没有他的才气。但是又不能不讲,只好硬着头皮了。
说到班主任工作,这是一项渺小而又伟大的职业。“渺小”是因为他虽有“主任”之名,却无“主任”之权,统领的只是一群孩子;有时还会成为一块可怜的“三夹板”却无处倾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不想做并非意愿,全凭组织安排;“伟大”在于“班主任”可以说是各项职业中的“全能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全权负责班级事物的总管、是收取饭钱报费的财务、是聆听开导学生心灵的朋友。。有时甚至还要参与到处理学生家庭纠纷的“柏万青”。所以做班主任很累,做好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累上加累。
相比较高中部而言,学生都是经过一定选拔的“绩优股”或者“潜力股”,但初中部的大部分学生连“ST股”都不如。高中生的心智、能力、思想都比较成熟和稳定,老师一点即会。初中生呢,包括班干部,很多的事情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甚至是“脚碰脚”的教你还不一定会。并且初中部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平凉街道”,这一块之前都是棚户区,很多家庭是“上外”组合,或者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老生老育”,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请家长到校交流沟通,要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要么不惑之年的男性家长不顾尊严的吐露在家庭中的地位之卑。。因此问题学生也比较多,尤其多的是“厌学”的学生。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关于“厌学”的案例。其实之前也带过很多“厌学”的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今天交流的“个案”是现在进行时,他是我现在班上的学生。所以跟大家分享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探讨。
个案情况:
X,性别,男。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不回答;要么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作业要么抄袭、拖拉,要么干脆不做,当然也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有时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口爆粗话,甚至公然顶撞老师,自暴自弃。脾气倔得可以和犀牛媲美。文体方面有特长。事件过程:
第一次和X接触是在他们初一的结业式,那一年的6月30号。他个子很高,长得也蛮帅的,就是前面一撮刘海特别长,我知道了他。因为3号楼要拆迁,所以那天结业式结束后,每个班级的同学要把自己教室的桌椅搬到5号楼的某一地方。那天很热,我谁也不认识,只有一张有期末考成绩的名单。我的一声令下以后,大部分同学非常老实本分地搬动着桌和椅。可是一轮下来还有部分桌椅在教室,显然有同学混水摸鱼,可是我怎么知道是谁呢?后来,一部分同学搬好自己的桌椅后又回来了,我好感动,其中就有X,我又记住了他。为了犒赏他们,我请他们喝饮料。
X的学习情况,数学成绩在初一时还不错,80分以上,只是英语是不及格的。家访是他爸爸接待的,看上去还和顺,好像也蛮将道理,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听上去也非常配合老师。不过,X在一旁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当时也没在意,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初二的一个月之后X开始作业少做漏做,来上学眼睛总是红红的,上课睡觉也屡屡出现,而且还和某学科的老师发生严厉的冲突,甚至是出口脏话,顶嘴,满脸的不服气,“我不做,怎么样”。找他谈,沉默是金。只好找来他的妈妈,原来他 “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因为他爸爸在他手机的短信上发现女孩子的暧昧短信,X坚决不承认早恋,他爸爸一气之下把他赶出去了,现在住在宝山的阿姨家。鉴于X平时的要么沉默和要么反应强烈,我找他谈的时候没有直截了当,而是旁敲侧击。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但是还是一口否认早恋。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既然你这么坚决,我相信你没有这样的事。”提出不许再和老师顶嘴,他答应了。同时提
出希望他回家住时,拒绝了,我也不好勉强,只是嘱咐他来回的路上小心。之后为了X作业的事,我又特意找他的妈妈和阿姨商量事宜,事情就暂告一个段落。
没几天,X的妈妈来电话,询问他是否来校,他昨天一晚没回阿姨家。我连忙到教室一看,他在上课。据他自己说是补课后下雨在KFC逗留很晚才回家,阿姨责骂了他,三更半夜把他送回了自己的家。所以他住到了同学家,至于哪个同学,怎么也不肯说。这次,X的妈妈告诉我,X逃夜已经不止一次了,初一时就有。为什么不阻止,他母亲一脸的无奈。我告诉了她逃夜的后果,他的母亲只是苦笑了一下。我突然发现X的堕落和他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走了之后我问X:“那你接下来的打算呢?”他没有回答我。再和他的妈妈取得联系后得到的消息是,X怎么也不肯回家住,他的妈妈帮他在外租房子。后果想过吗?他的妈妈说他都知道。家长决定的事情,作为老师也只好尊重。
还没等我找X的父亲,收到了他父亲的短信,终于明白了X被赶出去的真正原因,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X出口辱骂了他的父亲——那个白发苍苍的父亲,实在难以容忍自己一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儿子的辱骂,所以„X的母亲和儿子站在同一战线,也离家出走了。天哪,不会吧?这是家务事,我怎么处理?只是,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X的母亲包庇X,还有就是X是否真的辱骂过他的父亲?事实上,确有此事。于是,我跟X分析,不管怎样,辱骂长辈,尤其是父亲就是不对。X反驳道:“他算什么父亲!他根本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不是打我就是骂我,我妈就是被他打跑的!”说着,X流下了眼泪,事情没那么简单。曾经也听初一的班主任说过X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看来,得找他的父亲了解情况了。
再次接触X的父亲。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这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似乎好像也意识到了问题,态度还是很诚恳,也承认自己曾经的脾气非常暴躁而导致今天的后果,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是X必须跟他道歉。我终于慢慢清楚了为什么X如此的反感自己的父亲,而且和他的父亲一样,脾气倔得像头牛。再加上他妈妈的包庇,X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临走时,他父亲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了“老师,全靠你了,否则我压不下这口气”,我只好说“我尽量试试看”。
果然,X怎么也不肯向他的父亲道歉。X的父亲不依不饶,发来恐吓短信,如果不道歉,就在学校门口等X,收拾他;甚至以死相逼。更何况X的母亲出走之后又换了手机,他父亲找不到,就闹到他母亲的单位,并把他的母亲打的眼睛也肿了。我知道X的父亲应该只是说说而已,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也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一方面跟X分析事情的利弊,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还要安抚X和他父亲的情绪。在N次的开导后,X终于写下了给父亲的道歉书。
这件事总算暂告一段落,但X的自暴自弃在初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成绩也跌倒了他历史的低谷。来校上课,眼睛总是布满血丝,不是我的课,就像一堆烂泥趴在桌上睡觉。在我的课上,不敢公然趴桌上,一不留神就发现他在闭目养神。不做小动作,但是也不记笔记,即使你在旁边督促、指出也不理睬你,眼神涣散,目光呆滞的看着你,真气得你咬牙切齿的。作业几乎都是空白,问他,很茫然的回答,“我忘了”,眼白还飘忽不到,这个时候你的肠子也会气绿的。跟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对他的作用是“0”,甚至有时还是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40岁刚出头的中年妇女,明显看去要苍老和憔悴很多,来校后,不是一把鼻涕,就是一把眼泪,我还要安慰几句,再赔上几张餐巾纸。对儿子的最低要求是“不要学坏”、“能毕业就好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觉得非常可惜。本着教师的职业精神,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教育。终于,在一学年的努力后,这学期较之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跟老师顶撞没有了,作业也能做些了,只要在学校的背诵默写都能OK。上语文课,只要感觉到我的视线,他便自觉记笔记了。如果他答应今天的古诗文的背诵,第二天一定会默出来。尤其是听到英文老师说,曾经他的抄的是屎,现在抄的是字。只是,明年6月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毕业,作为班主任,我还得继续努力,也要看他自身的努力了,也希望各位有经验的主任们出谋划策了。总结经验:
在处理这一事件中,我发现要转变一个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
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有过这样的总结:“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于诊断和认识的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在每一次谈话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真诚的心态与他沟通交流分析问题。以诚相待,与学生交心,做到感情真,态度好,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以爱育人,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开启教育的大门。
2、冷静。
初二一学年,X的确给我惹了很多的麻烦,也给我增添了很多的困扰。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倔,吃软不吃硬,硬碰硬只能是两败俱伤。只知道拿生气、发脾气的方式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会有多少效果?微乎其微!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的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冷静、心平气和反而事半功倍。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学生,还是愚蠢的、犯错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和可以教育好的。冷静对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上上策。
3、宽容。
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要只看见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差生也有优点。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的时候,宽容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我所说的宽容就是在学生发生问题后,不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避轻就重。X在和老师发生顶嘴后,我跟他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许再顶撞老师,如果有不满的情绪,找杨老师发泄,克制自己。我压根儿就不提作业的问题、不提和他父亲的问题,他做到了。对他的要求越少,他越容易做到。今年暑假家访,提出的要求是:作业能做一点是一点,不允许空白或不交;要背点古诗文、英语单词和化学等,不能不背;上课不许趴在桌上睡觉。应该说他还是很给我面子,这几点基本做到了。如果你跟他提出要求,作业全部做好,以他现在的基础,根本做不到,所以提也白提。当然,慢慢的还是要引导他做得更好,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啊!
4、尊重。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还写道:“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在他对父亲反感、积怨较深的那段时间,在他犯各种错误的时候,我尽量避免提及他的父亲或以叫他父亲到校为威胁的手段。在X的母亲“出走”后,他的父亲屡次提及要和他碰面,我也总是征求X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有他的底线,你一旦触及了他的底线。尊重学生,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5、表扬。
曾经听过这样一首《育儿歌》: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X的成绩每况愈下,但他的体育成绩非常不错,而且歌也唱得很棒。所以在运动会上、在合唱比赛中他就是“优等生”,我毫不吝惜给予表扬。平日里,虽然作业不做是家常便饭,但偶尔做了或者做得不错,我也会及时肯定,一味的批评换来的只能是反感。
6、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一个学生,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坚持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偶尔教育一下学生很容易,难就难在他故伎重演,屡教屡犯,往往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这个时候见看你是否能坚持对该生的管教,从而才能啃下那块“硬骨头”。自初一接班必须要家访外,在初二的寒假家访中有他,我下午一点左右到他和母亲租借的房子,把他从被窝里拉出来。而初二暑假开学前“三顾”他家“小阁楼”,他正坐在饭桌前补作业。我的坚持让原本漠然的他有所打动。恒心可以让我们挑战一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应多与他们交谈,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每个学生都
需要尊重与鼓励,就看你能不能化作冬天里的一把火,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使命。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的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恐学症
■[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体象烦恼
■[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
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社交恐怖症
■[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抑郁症
■[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第三篇: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研究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罗章学性别:男年龄:13岁
(二)个案来源
1.接案原因:案主是东方市第二中学七年级(16)班的一名学生,中考前两个星期,案主出现频繁的旷课现象,有5天时间没来上课。据家长反映,案主一直待在家里不肯上学,家长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家长说不去上课就不要吃饭,案主就3天没和家人吃过饭,只偶尔吃点零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看书,不看电视,也不和家长有任何交流,事情发生一周后,家长把情况反映给我,希望我给予一些帮助。
2.接案途径:家长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或重要的事件:案主所在的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被学校列为差班,案主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其他老师眼中,他是个差生。据案主与家长反映,案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每天下午放学后经常和别的班朋友出去玩,最近玩的很晚才回来吃饭,家长就批评了他,说他在外面是不是结交了什么猪朋狗友,还怀疑他逃课出去玩,自此5天里,他不愿意上学。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对于案主的这种情况,家长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吓唬案主,不来上学就怎样怎样;耐心教育与劝导的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见效甚微。
3.行为表现:案主自尊心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和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顶撞。
4.人际关系:案主平时在班上对同学说话很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他也不愿与他发生冲突。
5.情绪情况:案主容易情绪化,较冲动、敏感。
6.精神病记录:无。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良好。
9.暴力倾向或虐待记录:无。
10.支持网络(能获得的资源):家庭网络、学校、朋辈等。
(四)问题分析 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比如,由于老师、家长的公开批评,使其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与对方唱“对台戏”。
又如,越是禁止读的书,他就越是要想办法找来看。案主就属于这一类型,许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案主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个人生理、心理原因
案主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小被宠着,使其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初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当面对紧张的学业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时,他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少年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从被动转向主动,他们自我体验逐渐深刻,自我评价变得越来越实际,他们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2.家庭原因
案主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沟通很少,较少的交流多是提出要求,并且用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粗暴命令式的,当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关心孩子的物质状况和学习成绩,但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对其百依百顺,从不斥责孩子。父母在孩子教育方式上基本不一致,而这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案主认为并没有做什么错事,而家长的却是用怀疑的方式质问案主,使得案主产生委屈的负面情绪。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的结果。案主产生的反应是收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父母在案主的行为发生后,应问清情况,少些抱怨和责骂,以便减少案主的心理负担。
3.学校原因
案主的班级在学校中属于差班,案主也被贴上了“差生”标签。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在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多次错误后,逐渐变的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当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常批评该生时,会逐渐产生轻视甚至嘲笑该生的举动。
标签理论认为,如果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的家长随意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加上坏的标签,如笨蛋、问题学生及不良学生等,这会导致学生用偏差行为来防卫、攻击及适应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过失行为引起的问题。
(五)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1.短期目标:案主能够和父母、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并回校正常上课。
2.长期目标:减少案主的叛逆心理,促使案主能够理解父母和尊重他人,避免情绪激动产生过激的叛逆行为。
(六)服务记录
1.时间:2012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18日
2.具体介入过程
(1)接案:了解案主情况及父母期望。
(2)建立信任关系:对待案主,我们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促进案主交友:利用案主的优点——绘画,组织案主和班里同学进行黑板报设计;课后组织有同伴的游戏等。
(4)经常进行谈话、心理辅导:我们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案主谈谈心。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而是多表示一些理解,并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案主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与家长沟通协调: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方式,首先对案主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但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等。
(6)确认案主情况是否得到改善:通过询问家长案主在家中和案主的在校的表现确认案主的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7)结案:肯定及巩固案主和家长的努力,结束个案工作。
(七)过程评估
1.个案发展的最初阶段:案主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还是爱理不理,并且做出与家长老师所说的话相反的行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让案主对社工逐渐消除戒备心理。
2.个案发展的中期阶段:案主的行为时好时坏。社工通过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后,案主在校的表现转好,如不再顶撞老师,与同学关系也有所好转,但是案主在家表现还是情绪波动较大,如父母的误解他时,案主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一整天都不和家人讲话。在这一阶段,社工要经常和案主谈话,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与家长沟通协调,对家长的教育方式给予一些建议。
3.个案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案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很好的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也对父母的苦心有所理解,并懂得尊重家长和他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巩固案主的成功经验。
(八)结案
目前案主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案主能够正常回校上课,理解和尊重他人,在班里有了自己的伙伴,在家里能够很好和父母沟通,对父母和老师的的话不会背道而驰,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案主也能够学会及时和父母、老师沟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四篇:“沙盘游戏”与中学生个案分析
“沙盘游戏”与中学生个案分析
“沙盘游戏”在校园中应用的魅力之处在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伴侣,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发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个性等等,但是学习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抑郁、焦虑、逆反、早恋、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等。以心理分析大师容格的理论解释,这些问题源于学生本人的“内在儿童”没有很好地成长,“沙盘游戏”通过心理分析老师与学生共同工作,给学生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儿童”,找回童年的快乐,在沙盘中不断地调整自我。
案例一:“老师,我想做沙盘游戏”,一位住校的同学早上7:30来到我的沙盘游戏工作室门口,要求做沙盘游戏,经过老师的安排预约了规定的时间。到了约定的时间,该同学很准时来到沙盘游戏室,老师微笑地与她共同开始沙盘游戏工作,在工作过 程中 老师指着她摆好了的沙盘中一个小瓶子问:你对这里的小瓶子有何感受?同学:那是个许愿瓶。老师: 能跟 老师说说里面装着什么愿望?
这时同学的眼睛里已经含满了泪花,边哭边说:是给妈妈许的愿,愿妈妈开心、幸福!接着讲述了一个心酸的故事„„
分析:这位来访者(学生)在没有沙盘游戏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将自己的痛苦跟心理老师讲述,“沙盘游戏”给来访者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引导来访者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缓解心理压力。
案例二:一位女生因为与同学之间出现小磨擦,上课、睡觉、做作业时状态很不好,经常想起这件事很烦恼。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分析老师观察到一个细节,她不断地在自己前面(沙盘下方)埋贝壳,说:“这边比较安静,我喜欢贝壳,我觉得很珍贵的东西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的,不可能一下子让人发现的,正如这些贝壳,就象是情感、友谊、财富、工作、机遇等等,需要我付出很多才能得到,所以我把它们埋起来。”随后她跟心理分析老师讲述沙盘中间位置的四个人,其中一个是她自己,另外三位分别代表她的同学,他们身上各有长处,跟他们在一起自己很快乐。“沙盘游戏”工作结束时,她说“现在我不去想与同学冲突的事了,我会把时间多花点在学习上。做了‘沙盘游戏’心情放松了 许多,也没有了困惑。”
分析:来访者属于同学之间关系不畅而求助,一般心理健 康教育 老师可能就会用认知疗法对学生进行辅导,但认知调整有类似说教的技巧,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沙盘游戏”让这位学生在沙盘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了对方(同学们)身上的优点,在潜意识中做了自我调整,达到了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目的。
案例三:期中考试前一位家长求助我:“我发现女儿给班上的一位男生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I love you!据老师反映,他们似乎有“早恋”倾向。作为家长的我只能以说教的方式对她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女儿反倒出现逆反心理、行为。现想请您给她做做咨询。”
当我接待这位女生的时候,心里充满着信心和爱心。这位女生全身散发着灵气,外表非常清秀,学习也很好。她进入我的工作室,开始关注沙盘和沙架上的沙具,在我的引导下很专注地做起了沙盘游戏工作。
第一次:沙盘中间出现一条大蛇,周围有一些动物:老虎、豹子、兔子、绵羊等。来访者说:气氛十分紧张,这条大蛇在中间,动物们都在四处逃跑,这只小兔子是我,它的表情很恐惧,幸好它是朝着蛇移动的反方向跑的,否则会很危险的,这样就比较安全了,不怎么容易被抓到,这时看到兔子的表情有点放松了,当然我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第二次:来访者说:沙盘气氛比较快乐,这里有个小孩在大海里玩冲浪游戏,在玩的时候虽然很刺激,但有很大的危险存在她根本没有估计到。我觉得“危险”的分量要比“刺激”的分量重的多,她应该上岸了。沉默片刻„„现在她上岸来了,上来以后又觉得有点可惜,因为不能再玩了,但是这样安全了,而且“安全”的分量要比“可惜”的分量重多了。现在我也感觉不那么紧张了,这个小孩不知道海里有多危险,莫名其妙地就下去了,因为她只知道好玩,现在好了,上来了就安全了,而且岸上还有很多人陪伴者她玩,挺开心的。
经过两次沙盘游戏工作以后,这位女生的母亲告诉我:孩子的行为、思想都改变了,不再逆反了,与那位男生也没有了“早恋”倾向关系了。
分析与点评:该女生是处于青春早期性萌动时期,出现异性相互吸引和喜欢,是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和 老师不要过分紧张,只要用良好的方法慢慢地引导,告诉他们“早恋”的危害,使他们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相信孩子们就不会出现逆反心理,也会很好地处理这些迷茫的问题。心理学家曾说:青春期是“狂风暴雨”时期,正确地引导他们安全地度过这期非常重要,否则将会给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带来许多坎坷。
上面的两次沙盘游戏工作,相必不用我解释,大家就已经悟出一些思路来了,其实这位女生根本不知道“早恋”的危害,就象下海冲浪的小孩一样不知道有多危险,只知道好玩而已,当然面临着这一切也有些害怕,就象小兔子看到大蛇一样地恐惧,通过沙盘游戏工作,使来访者在潜意识中不断了解自我、调节自我、放松自我,最后脱离“危险”。
案例四:象很多初三学生一样,这位男生由于考试前、中感到心慌而发挥不好来到了我的工作室,开始了沙盘游戏工作,总共进行了四次工作,效果明显。
第一次:学生拨开沙子后的感悟,觉得自己平时很努力,但到最后成功很少。沙盘右边觉得很不协调,看上去很不舒服。前面的房子好象是我,后面银白色的高楼是班级里成绩比我好的同学,自己想变成后面的比较困难,压力很大,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但都没有效果。当该学生讲到这里时,我指着前面的房子对他说:你觉得前面的房子有什么特点、优点?(下面以咨咨询师、求助者对话形式描述)
求:每个都很独立,不象后面的一户连着一户,地震时可以跑得快些,颜色(五颜六色)很鲜艳、很舒服,造型也很好。
咨:现在请你感受一下,再与后面高楼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求:沉默一分钟后„„现在感觉前面的房子比后面房子好多了,风格、造型、独特性、颜色等都比后面的好。
咨:好好感悟一下这里的房子,把它融入到你的心里,把它带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来。
求:觉得和谐多了,想把后面的高楼吸收过来,吸收它们(他们)的优点,吸收它们(他们)的内部结构。
咨:慢慢感受一下正在吸收后面的内部结构。
求:觉得前面更好了。
该学生第二次来的时候,说自己近一周来明显放松了,考试前、中不太紧张了,发挥好多了,成绩也提高了些,感觉挺好的,要连续做几次。经过四次沙盘游戏工作以后他的考试焦虑水平明显下降。
分析:这个案例是通过抓住沙盘中的某个点进行工作,运用了积极想象疗法,使得来访者从中感悟出自己并不差,在自己的身上有好多优点、需要充分发挥这些优点,增强自信,再吸取别人的优点,不断整合自己,这样焦虑水平就会降低。
第五篇:中学生管理个案分析及策略
中学生管理个案分析及策略
李店初级中学 陈怀书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中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日异月新的变化,原有的学生管理理念方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目前,个案工作的关系建立、会谈记录方法等都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正中适当运用,以解决各类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中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中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中学生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目前我们有的老师在学生管理中方法简单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这与素质教育的规律相违,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在中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个案工作理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中的难题,有助于协助那些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失范和社会功能失调的学生个人,增进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实现个人社会化和学校教育的目标。
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背景和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群体中疏忽家庭教育的子女增多,农村留守学生比例增多。学生不同的生活层次反差大、贫富悬殊等因素,造成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心理和行为障碍。再有网络时代部分同学沉迷网络游戏,严重侵扰着在校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一部分问题学生逐渐涌现出来。
二、我校实行的中学生管理对策及方案
为了更好的倡导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做好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年级特点,在我校施行分年级施行个案管理工作。理论概括为以规范性管理为基础,以实施开放性管理为手段,以不同年级不同管理标准,不同管理内容,不同管教方式,不同考评方法为原则,逐步实现学生自主性、自律式管理的目标。
(一)七年级学生工作大纲——适应性教育为主
1、七年级学生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时期是一个从儿童期转换为青少年时期一个过渡期。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对生活与学习诸多方面的新环境与寄宿学校就读的不适应性。
(1)对中学生活的新鲜感
经过紧张的小学毕业考试,终于步入了中学的校园,中学的环境、中学里的人和事、中学里的课堂等方面都让学生们充满了新鲜感。
(2)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性
第一,在学习方面的不适应。首先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其次是找不到适当的学习方法;此外,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加很多,这使新生一时很难适应。
第二,生活方面的不适应。中学生活要求学生更加自立,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集体生活、中学宿舍、食堂的饭菜等环境的变化都使他们一时无法适应。
2、七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针对七年级新生的特点,学生管理的管理要点主要充分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明确“基础”的重要性,即一定要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因此适当的“严”是必要的,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从“晨间—进校—上课—课间—做操—课外—自习—放学—就餐—就寝”为一日常规管理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养成习惯。
(二)八年级学生工作大纲——引导性教育为主
1、八年级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时期一般将其称为适应期,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基本适应中学生活,对中学的种种新鲜感慢慢淡去。
(2)人际交往问题凸显。这一阶段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处于青少年的一种叛逆时期、冲动好强与部分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二是正处于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初步认知阶段,缺乏人际交往策略。三部分学生处于青少年萌动期,对异性产生了好感。
(3)学业压力增强。课程逐渐增多,导致八年级学生感觉学业压力大,有的学生甚至掉队。
(4)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在他人面前总想展示自己,不原服从他人管教,与父母老师矛盾逐渐增多。
2、八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管理工作方面,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感情投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人际关系辅导,引导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此外开展工作时,加强学习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真实情况。对于一些学习成绩问题严重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帮护工作。第三,开展工作时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最后,对学生要多进行“肯定”、“激励”等正面教育方式。
(三)九年级学生工作大纲——前途理想教育为主
1、九年级学生的特点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三年级以后,都努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此时已他们对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已初步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与发展。在学习上,具有了较好的自学能力,精力集中地向高标准努力。同时感到时间过得快,感叹中学生活即将结束,学习的压力也更加明显,面临考虑步入社会与继续读书的一种矛盾。
2、九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策略
结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管理工作方面,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思想压力。在思想引领方面,立足现实土壤,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切入,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排除思想干扰,坚定自己理想,并去追求目标。在日常教育方面,首先是抓好先进带动一般,做好后进学生的补救工作,其次是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再次是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他们发展成熟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学生日常管理个案回放及分析点评
个案分析一
刚升入七年级李本玉同学,在分班时就遇到了麻烦:据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调查了解,李本玉同学在小学阶段就是教师“问题”学生,分班时这几个班主任说啥也不要。学校领导很是着急,经过研究,决定将其分到第一次当班主任的王老师班中。
为了搞清这位学生不好管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王老师走访了李本玉的小学老师。她谈到,品行不端,说话也是不干不净;打架斗殴,惹是生非,唯我独尊,霸气十足,大大咧咧,不服管教。
报到的第一天,教室里的几十位学生中,他一眼就看出了李本玉: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衣服穿得歪歪斜斜,纽扣不扣,里面衣服大,外面衣服小;站一站晃几晃,身子晃,腿晃头晃,手臂乱摆,目光是游移不定,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孩子,整个一个社会小痞子,小混混。这样的孩子偏偏分到了我们班,郁闷和烦恼再多也是与事无补,只能耐着性子,想着法儿去寻找去琢磨驯服这匹劣马的方法。
(一)他的个人背景分析
他的性格与其父亲极相似,霸气、痞气。现在其父亲常年在外,几乎不回家;母亲很辛苦,打零工挣钱,溺爱自己的儿子,起早贪黑没时间也不会教育孩子。他不太听从母亲的管教,与社会不良人员有过来往。在家缺少父爱,与母亲交流甚少。他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品德不好和有不良行为,不遵守纪律,所以挨批的事都能找到他,他对老师有敌对情绪。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使用一些污言秽语,随便拿同学东西,不拘小节,同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多数同学对他是畏而远之。对老师与同学之间的缺少沟通。
(二)措施方法
1、欣然地接纳:任何一个孩子,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从开学那天开始,王老师投给他的是信任、期待、友好、温和的目光,王老师想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王老师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当他目光游移不定,坐姿不正,衣装不整时,王老师会主动帮他整理衣装,纠正站姿,微笑着鼓励他,长大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现在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同时,抓准时机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总结评价表扬鼓励。但在入该班一月后,他大大地出乎王老师的意料,经仔细观察他的坐立行走的姿势明显有大的改观,也学会主动跟老师与同学打招呼了,同时露出了以往看不见的微笑。
2、真诚的鼓励,良好的沟通:开学初,王老师让每位同学做一个自我介绍,内容包括你的性格、爱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愿意在班级担任什么职务、初中三年的目标、人生的目标等。他的介绍是喜欢打篮球,想当政治课代表……王老师抓住这一点,赶紧找他谈心,在思想和行为习惯上引导他,学习上帮助指导他,帮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我们约定以周记的形式进行思想交流。
3、持久的信任 耐心的等待: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该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自我反省,自我提高。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衣着整齐了,语言文明了,口头语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现在,八年级的他在学习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进步了,而且被评上了学期“模范学生”。个案分析二
丽丽是一个在妈妈的单位长大的孩子,习惯了单位的员工们对她的众星捧月。在学校里,她对同学,甚至对老师都惯用指使、命令的口气。在和同学相处时稍不如意,她便口说脏话,所以同学们都对她避而远之。无论在教室还是宿舍,她总是形单影只。对于这样一个个性极强而心理又极脆弱的孩子,真是轻不得、重不得、急不得、躁不得。于是,七
(二)班主任张老师选择了等待,等待教育最佳时机的到来。
又是一个课外活动的时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地玩起了跳绳。一向独行的丽丽同学今天破天荒地也准备了一条绳子想和同学们一起跳,怯生生地她走到了几位同学的面前。但同学们看她一来,都不由自主地收起绳子,换了个地方继续玩。看到丽丽脸上失落的表情,张老师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张老师走到同学们跟前说:“我也想参与到你们的跳绳中来,行不行?”张老师特意把脸转向丽丽:“丽丽,你的绳子能借给我吗?咱俩一块儿打败她们,怎样?”“好啊!丽丽很快地答应了。于是,张老师也像其他同学一样不断跳着,认真地打着节拍跳起来。以后,每次下课,一有空,张老师就拉着丽丽加入到同学们各项快乐的课外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张老师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丽丽如何与别人平等相处,渐渐地,丽丽和同学们能和睦相处了。
案例评价
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在受教育时的一种基本的人际关系。无论将来,还是正在成长的时期,意义重大。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交往的情境,传授交往的本领和技能,使每一个孩子学会交往。不善于交往的丽丽,教师带着她和同学们一起玩,让她融入群体中,也让同学接受了她。具有“交往障碍”的学生若是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集体的接纳,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归属需要,改善交往状况,最后融入到属于他们的世界中去,就像孤雁终于飞回了雁阵一样。这对于年龄尚小、“个性极强而心理又极脆弱”的孩子,是多么重大的“生命转折”和“生活事件”啊。
个案分析
(三)2013年10月23日,值周卢老师气愤跑到八
(三)班班主任杨老师反映说:“杨老师,今日在我们值周时发现学生随意“丢”馒头现象频繁,如不如及时批评与教育将会给其它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现在的学生品质越来越差,不爱惜粮食,你们得好好管一管,不然的话我们学校提倡的光盘行动就是一句空话嘛!”然后杨老师对值周卢老师回复道:“好,我一定查清这件事,给您一个答复。”
案例评价
1、这种行为危害是损害班集体的形象和声誉,降低班集体的影响力。班集体的形象是在班级整体、合理的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接着杨老师首先召开班委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讲清“丢”馒头问题处理的意义,统一了班委会的认识;继而召开班会,讲清意义,最大限度地统一了班集体的认识。
3、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本来“丢”馒头的问题是个别学生的问题,照常理,进行个别教育也就了,但为什么杨老师要以班委会的名义代表整个班集体写检讨书呢?这是因为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一旦集体成为了教育主体,班集体建设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班集体作检讨的意义,不仅在于肯定了集体的教育作用,肯定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而且在于认同了犯错误的同学“重返”集体之路。
四、中学生管理思考与启示
对待问题学生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要欣然地接纳,要对他充满积极的期待。
1、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多一些认真听取学生的倾诉。沟通是成功的润滑剂。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摩擦。要对学生的言行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寻找沟通的话题,创设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暴露心灵,让教师在沟通中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
2、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要以发展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失误,帮助他们弥补失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其关键是找准突破口。
3、信任是发展的动力。更多地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交心的朋友。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不确定性;滴水穿石,长期持久的支持信任很重要,一旦放弃,他就可能会重蹈覆辙,自暴自弃,我们的工作也会前功尽弃。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
4、在工作积累中做好相关案例记录。要真正做好中学生管理工作有据可查,必须掌握记录的方法技术,并以案例工作记录为依据,整理和撰写案例报告,做到年终学生管理总结中有具体事实可查。
在中学管理中应让广大的教师群体心血澎湃地投入到中学生管理中来,一直以来中学生历来被视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军, 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是青年中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优秀群体。当代中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存在了不应该存在的威胁。可以说, 中学生德、智、体的全面教育, 我们将秉承在中学生管理中以爱为核心,以学生学习知识为根本,尊重学生人格为管理方针,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