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何秀华
张某,男,今年13岁,初一年级学生,在学校观擦,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喝酒、上网吧,同学很怕他,平时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若同学不搭理他,他还骂别人;老师若有批评,他还不服气,双眼瞪着老师,常常抄袭作业,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偶尔还偷偷拿别人东西。
一、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张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疼爱孙女,无暇关注张某的学习。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张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爷爷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张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通过观察研究,我与任课老师协商、班委会议成立“师生组”、“同伴组”对张某进行接对帮助,从生活到学习,让他感觉到虽然他以前犯了很多过错,但老师、同学依然爱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正方法。
1、提高认识。我通过面对面谈话、作业批改一句留言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行为习惯无小事,它影响个人形象,影响人的成才与发展,增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动机和愿望;
2、循序渐进。开始帮助她矫正时,他总说改不了甚至干脆说不改了,对此我就帮助他把一种原先需要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用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他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心理阻力也就小的多。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坏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抛出窗外,但可以把它一步步赶下楼梯。”
3、持之以恒。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就是说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要难的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惯性效应”问题。我在课间总是走到她身边说:“今天表现很不错。”,“同学们说你最近很棒”,“今天你对自己很满意吗?”,“今天你哪儿做得还不够好?”,“加油,你会更棒的。”等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激发了她下大气力矫正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张某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学习上进,现在她每每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在校情况时,其父母都很吃惊,问这是我儿子吗?
三、思考和建议
1、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在矫正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协作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鼓励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表扬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交流说明对学生的关爱。
2、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所以,让好的行为同学去感染有问题的学生,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反复,教师应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用心呵护她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
2012年5月2日
第二篇: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作者:徐韵湘
课题的由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中小学生的行为并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暴露在我们的面前。中小学生的行为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及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乃至中国未来的蓬勃发展。
课题的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形成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外因及内因,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方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步骤:
1、制定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
3、进行访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把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中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对于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行为习惯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令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益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
二、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一)、社会上一直存在的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顶撞侮辱殴打老师
6、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7、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8、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9、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二)、社会进步而浮现的1、不注重个人形象,“追星”;
2、攀比家境,看不起他人;
3、公然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
4、“讲哥儿们”义气;
5、男生女生“亲亲热热”,早恋现象;
6、调戏、猥亵妇女;
7、隐匿、毁弃或者私自拆开他人信件的行为;
8、骗取他人少量财务,伪造食堂饭菜票证等侵犯他人或公共财产的行为;
9、制造玩具弹药枪,故意毁坏、移动车辆通过道路沟井坎穴的覆盖物、标志、防围等轻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0、吸烟、酗酒行为
11、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在禁火区玩火,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爆竹等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12、使用假身份证或私刻他人印章的行为;
13、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景物、名胜古迹,破坏草坪、花圃等行为。
三、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代生活,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中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敏感度也大大提高。并且时值青少年身心发展、见识剧增、知识膨胀的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阶段那单纯的接纳和模仿过程,往往不自觉的渗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的“追星一族”占学生的40%。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明星的创业精神,无可非议的,但片面的倾慕某位明星的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的心理,最终造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感到不满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心理行为。更何况,他们接触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的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的心态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如:看到同龄人谈情说爱时,会错误的觉得这些人很浪漫,为满足一种好奇心与虚荣心,而产生一种期待早恋的欲望。
(二)中小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占了11.5%。中小学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时刻憧憬、幻想美好、理想的未来。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很容易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在实际生活中受挫折机会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行为,最终促成不良行为习惯。正常人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如果一个人很想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但未能如愿。多次失败后又没有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或为获得虚荣采用不正当手段的不良行为。
(三)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9%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因而为他们树立积极榜样,以作示范,在小孩心中灌输完美的社会形象。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中小学生目不暇接。也接我们防不胜防。积极的社会现象使他们在心中证明了老师家长的教导;消极的社会现象又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这些社会信息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中小学生在这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而造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重点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没有充分了解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其后果不言而喻。
四、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 改革开放,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想、文化发生重大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有10%的学生家长为了经济发展,都出外打工,家中剩下老弱妇孺。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管教。在缺少家长管理之下,学生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更多,如果不加以引导,染上陋习就越多,变得散漫,没有目的,更有甚者,想南下打工,不愿意读书。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社会、家庭的联系。
1、教师要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
调查中发现有89%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因为家访能及时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先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学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的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以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2、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
调查中发现有95%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正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耐心诱惑、耐心说服。
3、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1、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道德准则灌输,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和训练,把理论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思想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对学校班主任、教师的调查,他们都认为要做到言行一致。第一,讲道理,明确道德准则要求。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训练道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三,教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2、积极引导、正面教育
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调动学生自觉接受的内部动力。要做到正面启发,积极善诱导;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以及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都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做到耐心,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总的来说都是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做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团结学习,互爱互助。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他们都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正确的舆论。这中班风、传统和舆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树立正气,使学生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与行为。为此,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的学生对同学的行为和班上发生的事情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教师把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要明确加以肯定,并使得其延续和发展。坏事在班上得不到支持,就会被制止,遇到侵害班集体利益和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学校就会批评。通过批评与表扬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具体实施有:第一,保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发扬积极因素。第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第三,明辨是非,给学生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第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第三篇: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前言:
当听说班主任要主讲的那一刻起,我诚惶诚恐,因为我属于那种比较低调的人;当听了李老师发言后的那一刻起,我寝食难安,因为我既没有他的帅气和人气,也没有他的才气。但是又不能不讲,只好硬着头皮了。
说到班主任工作,这是一项渺小而又伟大的职业。“渺小”是因为他虽有“主任”之名,却无“主任”之权,统领的只是一群孩子;有时还会成为一块可怜的“三夹板”却无处倾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不想做并非意愿,全凭组织安排;“伟大”在于“班主任”可以说是各项职业中的“全能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全权负责班级事物的总管、是收取饭钱报费的财务、是聆听开导学生心灵的朋友。。有时甚至还要参与到处理学生家庭纠纷的“柏万青”。所以做班主任很累,做好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累上加累。
相比较高中部而言,学生都是经过一定选拔的“绩优股”或者“潜力股”,但初中部的大部分学生连“ST股”都不如。高中生的心智、能力、思想都比较成熟和稳定,老师一点即会。初中生呢,包括班干部,很多的事情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甚至是“脚碰脚”的教你还不一定会。并且初中部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平凉街道”,这一块之前都是棚户区,很多家庭是“上外”组合,或者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老生老育”,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请家长到校交流沟通,要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要么不惑之年的男性家长不顾尊严的吐露在家庭中的地位之卑。。因此问题学生也比较多,尤其多的是“厌学”的学生。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关于“厌学”的案例。其实之前也带过很多“厌学”的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今天交流的“个案”是现在进行时,他是我现在班上的学生。所以跟大家分享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探讨。
个案情况:
X,性别,男。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不回答;要么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作业要么抄袭、拖拉,要么干脆不做,当然也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有时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口爆粗话,甚至公然顶撞老师,自暴自弃。脾气倔得可以和犀牛媲美。文体方面有特长。事件过程:
第一次和X接触是在他们初一的结业式,那一年的6月30号。他个子很高,长得也蛮帅的,就是前面一撮刘海特别长,我知道了他。因为3号楼要拆迁,所以那天结业式结束后,每个班级的同学要把自己教室的桌椅搬到5号楼的某一地方。那天很热,我谁也不认识,只有一张有期末考成绩的名单。我的一声令下以后,大部分同学非常老实本分地搬动着桌和椅。可是一轮下来还有部分桌椅在教室,显然有同学混水摸鱼,可是我怎么知道是谁呢?后来,一部分同学搬好自己的桌椅后又回来了,我好感动,其中就有X,我又记住了他。为了犒赏他们,我请他们喝饮料。
X的学习情况,数学成绩在初一时还不错,80分以上,只是英语是不及格的。家访是他爸爸接待的,看上去还和顺,好像也蛮将道理,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听上去也非常配合老师。不过,X在一旁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当时也没在意,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初二的一个月之后X开始作业少做漏做,来上学眼睛总是红红的,上课睡觉也屡屡出现,而且还和某学科的老师发生严厉的冲突,甚至是出口脏话,顶嘴,满脸的不服气,“我不做,怎么样”。找他谈,沉默是金。只好找来他的妈妈,原来他 “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因为他爸爸在他手机的短信上发现女孩子的暧昧短信,X坚决不承认早恋,他爸爸一气之下把他赶出去了,现在住在宝山的阿姨家。鉴于X平时的要么沉默和要么反应强烈,我找他谈的时候没有直截了当,而是旁敲侧击。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但是还是一口否认早恋。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既然你这么坚决,我相信你没有这样的事。”提出不许再和老师顶嘴,他答应了。同时提
出希望他回家住时,拒绝了,我也不好勉强,只是嘱咐他来回的路上小心。之后为了X作业的事,我又特意找他的妈妈和阿姨商量事宜,事情就暂告一个段落。
没几天,X的妈妈来电话,询问他是否来校,他昨天一晚没回阿姨家。我连忙到教室一看,他在上课。据他自己说是补课后下雨在KFC逗留很晚才回家,阿姨责骂了他,三更半夜把他送回了自己的家。所以他住到了同学家,至于哪个同学,怎么也不肯说。这次,X的妈妈告诉我,X逃夜已经不止一次了,初一时就有。为什么不阻止,他母亲一脸的无奈。我告诉了她逃夜的后果,他的母亲只是苦笑了一下。我突然发现X的堕落和他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走了之后我问X:“那你接下来的打算呢?”他没有回答我。再和他的妈妈取得联系后得到的消息是,X怎么也不肯回家住,他的妈妈帮他在外租房子。后果想过吗?他的妈妈说他都知道。家长决定的事情,作为老师也只好尊重。
还没等我找X的父亲,收到了他父亲的短信,终于明白了X被赶出去的真正原因,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X出口辱骂了他的父亲——那个白发苍苍的父亲,实在难以容忍自己一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儿子的辱骂,所以„X的母亲和儿子站在同一战线,也离家出走了。天哪,不会吧?这是家务事,我怎么处理?只是,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X的母亲包庇X,还有就是X是否真的辱骂过他的父亲?事实上,确有此事。于是,我跟X分析,不管怎样,辱骂长辈,尤其是父亲就是不对。X反驳道:“他算什么父亲!他根本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不是打我就是骂我,我妈就是被他打跑的!”说着,X流下了眼泪,事情没那么简单。曾经也听初一的班主任说过X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看来,得找他的父亲了解情况了。
再次接触X的父亲。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这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似乎好像也意识到了问题,态度还是很诚恳,也承认自己曾经的脾气非常暴躁而导致今天的后果,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是X必须跟他道歉。我终于慢慢清楚了为什么X如此的反感自己的父亲,而且和他的父亲一样,脾气倔得像头牛。再加上他妈妈的包庇,X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临走时,他父亲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了“老师,全靠你了,否则我压不下这口气”,我只好说“我尽量试试看”。
果然,X怎么也不肯向他的父亲道歉。X的父亲不依不饶,发来恐吓短信,如果不道歉,就在学校门口等X,收拾他;甚至以死相逼。更何况X的母亲出走之后又换了手机,他父亲找不到,就闹到他母亲的单位,并把他的母亲打的眼睛也肿了。我知道X的父亲应该只是说说而已,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也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一方面跟X分析事情的利弊,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还要安抚X和他父亲的情绪。在N次的开导后,X终于写下了给父亲的道歉书。
这件事总算暂告一段落,但X的自暴自弃在初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成绩也跌倒了他历史的低谷。来校上课,眼睛总是布满血丝,不是我的课,就像一堆烂泥趴在桌上睡觉。在我的课上,不敢公然趴桌上,一不留神就发现他在闭目养神。不做小动作,但是也不记笔记,即使你在旁边督促、指出也不理睬你,眼神涣散,目光呆滞的看着你,真气得你咬牙切齿的。作业几乎都是空白,问他,很茫然的回答,“我忘了”,眼白还飘忽不到,这个时候你的肠子也会气绿的。跟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对他的作用是“0”,甚至有时还是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40岁刚出头的中年妇女,明显看去要苍老和憔悴很多,来校后,不是一把鼻涕,就是一把眼泪,我还要安慰几句,再赔上几张餐巾纸。对儿子的最低要求是“不要学坏”、“能毕业就好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觉得非常可惜。本着教师的职业精神,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教育。终于,在一学年的努力后,这学期较之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跟老师顶撞没有了,作业也能做些了,只要在学校的背诵默写都能OK。上语文课,只要感觉到我的视线,他便自觉记笔记了。如果他答应今天的古诗文的背诵,第二天一定会默出来。尤其是听到英文老师说,曾经他的抄的是屎,现在抄的是字。只是,明年6月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毕业,作为班主任,我还得继续努力,也要看他自身的努力了,也希望各位有经验的主任们出谋划策了。总结经验:
在处理这一事件中,我发现要转变一个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
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有过这样的总结:“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于诊断和认识的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在每一次谈话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真诚的心态与他沟通交流分析问题。以诚相待,与学生交心,做到感情真,态度好,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以爱育人,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开启教育的大门。
2、冷静。
初二一学年,X的确给我惹了很多的麻烦,也给我增添了很多的困扰。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倔,吃软不吃硬,硬碰硬只能是两败俱伤。只知道拿生气、发脾气的方式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会有多少效果?微乎其微!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的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冷静、心平气和反而事半功倍。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学生,还是愚蠢的、犯错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和可以教育好的。冷静对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上上策。
3、宽容。
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要只看见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差生也有优点。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的时候,宽容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我所说的宽容就是在学生发生问题后,不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避轻就重。X在和老师发生顶嘴后,我跟他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许再顶撞老师,如果有不满的情绪,找杨老师发泄,克制自己。我压根儿就不提作业的问题、不提和他父亲的问题,他做到了。对他的要求越少,他越容易做到。今年暑假家访,提出的要求是:作业能做一点是一点,不允许空白或不交;要背点古诗文、英语单词和化学等,不能不背;上课不许趴在桌上睡觉。应该说他还是很给我面子,这几点基本做到了。如果你跟他提出要求,作业全部做好,以他现在的基础,根本做不到,所以提也白提。当然,慢慢的还是要引导他做得更好,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啊!
4、尊重。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还写道:“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在他对父亲反感、积怨较深的那段时间,在他犯各种错误的时候,我尽量避免提及他的父亲或以叫他父亲到校为威胁的手段。在X的母亲“出走”后,他的父亲屡次提及要和他碰面,我也总是征求X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有他的底线,你一旦触及了他的底线。尊重学生,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5、表扬。
曾经听过这样一首《育儿歌》: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X的成绩每况愈下,但他的体育成绩非常不错,而且歌也唱得很棒。所以在运动会上、在合唱比赛中他就是“优等生”,我毫不吝惜给予表扬。平日里,虽然作业不做是家常便饭,但偶尔做了或者做得不错,我也会及时肯定,一味的批评换来的只能是反感。
6、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一个学生,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坚持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偶尔教育一下学生很容易,难就难在他故伎重演,屡教屡犯,往往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这个时候见看你是否能坚持对该生的管教,从而才能啃下那块“硬骨头”。自初一接班必须要家访外,在初二的寒假家访中有他,我下午一点左右到他和母亲租借的房子,把他从被窝里拉出来。而初二暑假开学前“三顾”他家“小阁楼”,他正坐在饭桌前补作业。我的坚持让原本漠然的他有所打动。恒心可以让我们挑战一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应多与他们交谈,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每个学生都
需要尊重与鼓励,就看你能不能化作冬天里的一把火,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使命。
第四篇: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本人从开始教学到现在均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在身历与学生打交道的几年里,我感到如今的中学生思维太活跃,身体太好动,打架、逃课不新鲜,早恋、网恋也不少见,缺乏公共道德、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不强。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进程不断加快,有些教育问题却愈加复杂与严重,使学校教育经常遭遇尴尬困难的境界,特别一些问题已经对学校正面、正统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如何在有效地制止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对于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首先建设,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我在管理班级中的几点体会。
一、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
随着社会、媒体频频向学校施压,学校本有的一些权力慢慢地在退让,再加上孩子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可谓孩子的思想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孩子在个性化发展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对此我认为管理一个班级就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像管理自己家庭一样有条不紊,而这系统工作的核心就是制定一系列深入孩子的心,能受到孩子支持、遵守的班规。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我经常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家长中去,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洞察他们平时的爱好,缺点,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再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规»,并在班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讲解,向学生讲明若违反班规不仅给班级抹黑,而且给自己前进道路凝聚更多的绊脚石。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前年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走到班级里,我就发现纸屑到处都不得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我便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还是发现收效甚微,于是我便暗访了很多学生,班委,成绩优秀的或纪律差的同学,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不良“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我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制: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懒帐”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如果一星期学校五次评比有两次以上拿黄牌的,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五次都拿红牌的,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这办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我都能看到学生在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
二、抓“闪光点”,以“长”制“短”。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或社会环境的误导,不良行为是屡教屡犯,最后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也没有了信心,当成“废品”看待,但事情也没完,在班主任老师的“另眼相看“中,那些同学或是要表示自己的存在,说是表示对老师的抗议;或是”破罐子破摔“,变本加厉地吵课、逃课,一点都不把老师看在眼里,批评习以为常,到后来顶嘴,吹胡子瞪眼睛,让班主任老师也骑虎难下。其实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我们不如以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废品“。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校运会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课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念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贴好海报......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表扬,让他锁住这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我班的姚其雄在上学期是年段室的“常客”,吵课、逃课、打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批评、写检讨一点都不见效,一天中午我到班上发现他又在说话,我要他将功补过,当几天的午休的纪律委员,我本以为他又会顶我几句,没想到他却高兴地答应了,由于他在班级中人缘好,个头大,在这几天的午休纪律中我班都拿“A”,而且他常在下午我上班时把午休有说话同学偷偷告诉了我,使我诧异地发现原来其雄同学还是个“宝”,我及时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积极分子”的奖状,使他更积极地做事。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的纪律委员,也是年段的纪律委员,而且逃课打架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当然对这类学生的缺点并不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在私底下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三、未雨绸缪,用“心”交流。中学生违纪往往发生于一念之间,往往是防不胜防。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投火”,当消防队员。我平时也经常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会结合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特别骑摩托车)、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我便在班级里进行安全教育;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我就会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同时也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增加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他们的感情。对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苗头,我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尽量把可能发生的事件扼杀掉,与学生谈心中得知其同学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以平常的态度对思想进行引导,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看待学习等。这样不仅能制止一些同学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给学生一个楼梯下,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教师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变相体罚等,想知道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可能会把学生推向反而,逼急了狗还会跳墙,甚至反咬你一口。我也经常遇到这类事,有一次刚到年段室,发现我班有三名同学站着讲话,查明是他们听不懂某科教师的课,又讲话,被科任老师赶出课堂,这三人中有两人是经常被教师赶出来的,检讨书也写了几回,再写也没啥用,我本想大发一番脾气,臭骂他们一顿,后来想他们如果以后再犯,那不是很损自己的威望,我得找点对他们有用且能接受的事让他们做,于是便与他们订下“君子之约”,期中考地理在书本某一范围内25题选择题要求要对20题以上,否则多错一题要抄一遍地理试卷,他们都认为可以做到,便拼命地念起地理来,这情景对这三名同学来说可是个“奇迹”,期中考他们也都如愿以尝地通过我的考验,同时我借机鼓励他们更努力一点,其实他们各方面都能做得更好的,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发现给学生一个楼梯下,让他们用力所能及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行动中找回自信,这样子比被骂得垂头丧弃强几百倍。同时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有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更好的威望。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生家庭及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家庭贫困的学生自信比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家长素质不高或不明理其孩子对学校的叛逆性就比较强,只有我们全面掌握学生的资料,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控制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支持,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谈话艺术,应避免一棍子打死,使学生对学校反感,产生离心力,从而过早地接近社会,滋生不良行为习惯。少一些批评性的语言,尽量地从不同侧面去评说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奋斗目标,改进方法,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总之,老师教育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思想的进步,新问题的出现,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补充,才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我们的启迪,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使他们开出五彩绚丽的品德之花。
第五篇: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1.公德意识淡薄,冷漠麻木,不会感恩。心灵麻木,性情冷漠,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不理解老师的苦心,感受不到亲人的关爱和老师的关心。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生活上跟人攀比,任意挥霍。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肆意顶撞、谩骂甚至殴打父母和老师,有的动不动离家出走,不在乎家庭和父母。
2.厌学。厌学现象成因复杂,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因学生的厌学现象,学校教育管理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因厌学而引起的各种违纪行为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头疼!
3.不服从学校管教。部分学生蔑视老师,肆意违纪,跟老师公然做对。这些学生,虽然学校能联合学生家庭,但收效欠佳。对一些留守的孩子,由于家长没时间、没办法管教,只能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教子无方,甚至无心教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难度。
4.上网成瘾,沉迷网络。电脑、游戏和互联网,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智力,但由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加上唯利是图的游戏软件制造商和游戏厅及网吧老板的共同作祟,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孩子沉醉于其中,入迷成瘾,难以自拔。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学校的常规教育根本无能为力!
5.人穷志短,读书无用。教育产业化,毕业自主化。让很多平民子弟靠读书找出路的希望变得相对渺茫。一些目光短浅、无权无势、无经济能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读书缺乏信心。家长态度如此,孩子的信心又能有多大?由此而来,学校和老师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了!为了学生,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甚至为了生活,老师要跑到学生的家里苦苦哀求他们来读书!抓来的兵打不了胜仗!求来的学生能读成书吗?
6.暴力倾向。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政府的公信力低下,分配的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学校,有的学生砸烂公物发泄不满情绪;有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一方面受垃圾媒体的凶杀、暴力等内容所毒害,另一方面受社会闲散和不良青年的影响,组成小团体,讲哥们义气。同学间一有什么磨擦和矛盾,便动不动拉外面的狐朋狗友助阵,用拳头和刀棍解决。而这些已染上匪气中了恶魔似的学生根本就不把学校处分当回事,学校不能开除他们,况且学校开除学生是违法行为!
7、早恋交友不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青少年的早熟,个别学生有早恋和滥交友的现象。往往是高年级的男孩子与低年级的女孩子,社会上的小青年与在校女生。由于早恋和滥交友,有些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沾染了不良习性,有的甚至身心俱损。
8、盲目赶时髦,生活行为放荡。那些在学习和做正事上表现较差,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填补内心的空虚,求得心理的满足。刻意吸烟、喝酒、留长发、染发、纹身穿耳,着奇装异服,扮鬼怪异类。自身在虚无缥缈中沉沦,又影响和败坏学校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