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时间:2019-05-12 11: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第一篇: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研究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罗章学性别:男年龄:13岁

(二)个案来源

1.接案原因:案主是东方市第二中学七年级(16)班的一名学生,中考前两个星期,案主出现频繁的旷课现象,有5天时间没来上课。据家长反映,案主一直待在家里不肯上学,家长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家长说不去上课就不要吃饭,案主就3天没和家人吃过饭,只偶尔吃点零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看书,不看电视,也不和家长有任何交流,事情发生一周后,家长把情况反映给我,希望我给予一些帮助。

2.接案途径:家长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或重要的事件:案主所在的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被学校列为差班,案主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其他老师眼中,他是个差生。据案主与家长反映,案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每天下午放学后经常和别的班朋友出去玩,最近玩的很晚才回来吃饭,家长就批评了他,说他在外面是不是结交了什么猪朋狗友,还怀疑他逃课出去玩,自此5天里,他不愿意上学。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对于案主的这种情况,家长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吓唬案主,不来上学就怎样怎样;耐心教育与劝导的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见效甚微。

3.行为表现:案主自尊心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和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顶撞。

4.人际关系:案主平时在班上对同学说话很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他也不愿与他发生冲突。

5.情绪情况:案主容易情绪化,较冲动、敏感。

6.精神病记录:无。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良好。

9.暴力倾向或虐待记录:无。

10.支持网络(能获得的资源):家庭网络、学校、朋辈等。

(四)问题分析 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比如,由于老师、家长的公开批评,使其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与对方唱“对台戏”。

又如,越是禁止读的书,他就越是要想办法找来看。案主就属于这一类型,许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案主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个人生理、心理原因

案主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小被宠着,使其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初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当面对紧张的学业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时,他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少年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从被动转向主动,他们自我体验逐渐深刻,自我评价变得越来越实际,他们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2.家庭原因

案主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沟通很少,较少的交流多是提出要求,并且用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粗暴命令式的,当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关心孩子的物质状况和学习成绩,但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对其百依百顺,从不斥责孩子。父母在孩子教育方式上基本不一致,而这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案主认为并没有做什么错事,而家长的却是用怀疑的方式质问案主,使得案主产生委屈的负面情绪。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的结果。案主产生的反应是收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父母在案主的行为发生后,应问清情况,少些抱怨和责骂,以便减少案主的心理负担。

3.学校原因

案主的班级在学校中属于差班,案主也被贴上了“差生”标签。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在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多次错误后,逐渐变的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当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常批评该生时,会逐渐产生轻视甚至嘲笑该生的举动。

标签理论认为,如果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的家长随意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加上坏的标签,如笨蛋、问题学生及不良学生等,这会导致学生用偏差行为来防卫、攻击及适应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过失行为引起的问题。

(五)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1.短期目标:案主能够和父母、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并回校正常上课。

2.长期目标:减少案主的叛逆心理,促使案主能够理解父母和尊重他人,避免情绪激动产生过激的叛逆行为。

(六)服务记录

1.时间:2012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18日

2.具体介入过程

(1)接案:了解案主情况及父母期望。

(2)建立信任关系:对待案主,我们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促进案主交友:利用案主的优点——绘画,组织案主和班里同学进行黑板报设计;课后组织有同伴的游戏等。

(4)经常进行谈话、心理辅导:我们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案主谈谈心。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而是多表示一些理解,并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案主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与家长沟通协调: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方式,首先对案主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但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等。

(6)确认案主情况是否得到改善:通过询问家长案主在家中和案主的在校的表现确认案主的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7)结案:肯定及巩固案主和家长的努力,结束个案工作。

(七)过程评估

1.个案发展的最初阶段:案主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还是爱理不理,并且做出与家长老师所说的话相反的行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让案主对社工逐渐消除戒备心理。

2.个案发展的中期阶段:案主的行为时好时坏。社工通过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后,案主在校的表现转好,如不再顶撞老师,与同学关系也有所好转,但是案主在家表现还是情绪波动较大,如父母的误解他时,案主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一整天都不和家人讲话。在这一阶段,社工要经常和案主谈话,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与家长沟通协调,对家长的教育方式给予一些建议。

3.个案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案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很好的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也对父母的苦心有所理解,并懂得尊重家长和他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巩固案主的成功经验。

(八)结案

目前案主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案主能够正常回校上课,理解和尊重他人,在班里有了自己的伙伴,在家里能够很好和父母沟通,对父母和老师的的话不会背道而驰,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案主也能够学会及时和父母、老师沟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篇: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分析

引言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

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 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事后,我询问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学生,发现在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上课经常顾自己玩,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等到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不但错误连篇而且字迹不清。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在班级中的影响非常不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案例4:小丽女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塌实,成绩也比较突出,自律能力较强。由于是毕业班,每天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几乎每天完成作业都到晚上十点以后。一天,由于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多,小丽做到很晚也没有做完。为了尽快完成作业,小丽加快了速度,于是作业写的比较潦草。当老师的爸爸看到小丽的作业后,恨恨的批评了一翻,还撕掉了作业让小丽重写。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的划下几道痕迹。从此以后,小丽很少和父亲说话,成绩也很快下滑。

二、案例分析

在案例1中,对“王老师班中部分男生的逆反心理”分析一,错误的舆论氛围。初中生已经从现实世间中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因此把多干一点活认为是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就很正常了。如果王老师在平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心理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早已理解并接受了王老师的思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逆反心理;二,如果王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看到学生的发泄式行为加以指责或惩罚,那么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或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三,王

老师忽略了初中生已经是“小大人”的心理特征。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符合这一年龄特征的方法,教育效果一定会大相径庭。

案例2的分析:“爷爷管教比较严厉,有时斥责和打骂,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是造成周涛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案例3的分析:在公开课上面对老师的鼓励而不买帐的学生,他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造成的。针对经常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如果老师既往不咎、公平对待、多加鼓励,用爱心去感化他,逆反心理会逐渐消除。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和方法问题。在案例4中,“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地划下几道痕迹。”小丽这深深地一划,使我们每个施教者都值得思考。小丽为什么会这样?

从小丽自身来说:一是小丽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如果小丽静心对待这件事,作业不会做成这样。即使爸爸撕了作业,也会从自身上去找毛病,不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抗情绪。二是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小丽当时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就会平心静气的重新做好作业。从外因来说:一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当爸爸撕掉作业的那一刻,小丽即恨爸爸又恨老师,还恨该死的做不完的作业。二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当。如果当时爸爸讲清道理,耐心说服小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主动的去改正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逆反心理。三 当小丽的逆反心理产生以后,作为教师的小丽爸爸却没有即时意识到小丽的心理变化,更没有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抚慰小丽受伤的心,以至使小丽的逆反心理影响了学习且伤害了父女感情。

三、成因归纳

从以上4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一)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

中小学生时期由于生理的发育较快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同时心理上又产生断乳,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但是自己又

不能很好的驾驭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和困难又不认真的分析,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认知的事物和现 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客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1、错误的舆论氛围;

2、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3、施教者工作中的方法不当,主要有: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4、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建议或策略

(一)积极预防和干预的效果分析

根据对部分案例逆反心理成因的分析,针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本研究配合学校政教处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了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研讨,并在各班进行了逆反心理的预防教育。同时,对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个别学生进行重点疏导,同时作好疏导观察记录。结果显示: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效果。

案例1中,为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老师多次开展了以“奉献”为主题的班会,并通过大量的事实教学资料,让学生明白了互帮互助的意义。后来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班集体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案例2中,针对周涛同学的情况,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案例3中,经过观察,研究者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他,研究者告诉被试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研究者写了封信,随后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研究者便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研究者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案例4中,当小丽的爸爸发现小丽的心理变化后,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后决定:一,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调整小丽的作业数量和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布置她感兴趣的作业;二,爸爸经常抽空与小丽谈心,加强父女之间的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丽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二)建议

因此,本研究认为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主观上的努力

(1)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2)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帮助。教育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的有些做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

2.客观保障

(1)强化素质教育, 逐步形成良好而宽松的教书育人环境;

(2)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 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3)老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第三篇: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分析

引言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

案例1: 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 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事后,我询问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学生,发现在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上课经常顾自己玩,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等到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不但错误连篇而且字迹不清。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在班级中的影响非常不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案例4:小丽 女 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塌实,成绩也比较突出,自律能力较强。由于是毕业班,每天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几乎每天完成作业都到晚上十点以后。一天,由于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多,小丽做到很晚也没有做完。为了尽快完成作业,小丽加快了速度,于是作业写的比较潦草。当老师的爸爸看到小丽的作业后,恨恨的批评了一翻,还撕掉了作业让小丽重写。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的划下几道痕迹。从此以后,小丽很少和父亲说话,成绩也很快下滑。

二、案例分析

在案例1中,对“王老师班中部分男生的逆反心理”分析一,错误的舆论氛围。初中生已经从现实世间中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因此把多干一点活认为是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就很正常了。如果王老师在平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心理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早已理解并接受了王老师的思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逆反心理;二,如果王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看到学生的发泄式行为加以指责或惩罚,那么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或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三,王老师忽略了初中生已经是“小大人”的心理特征。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符合这一年龄特征的方法,教育效果一定会大相径庭。

案例2的分析:“爷爷管教比较严厉,有时斥责和打骂,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是造成周涛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案例3的分析:在公开课上面对老师的鼓励而不买帐的学生,他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造成的。针对经常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如果老师既往不咎、公平对待、多加鼓励,用爱心去感化他,逆反心理会逐渐消除。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和方法问题。

在案例4中,“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地划下几道痕迹。”小丽这深深地一划,使我们每个施教者都值得思考。小丽为什么会这样?

从小丽自身来说:一是小丽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如果小丽静心对待这件事,作业不会做成这样。即使爸爸撕了作业,也会从自身上去找毛病,不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抗情绪。二是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小丽当时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就会平心静气的重新做好作业。从外因来说:一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当爸爸撕掉作业的那一刻,小丽即恨爸爸又恨老师,还恨该死的做不完的作业。二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当。如果当时爸爸讲清道理,耐心说服小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主动的去改正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逆反心理。三 当小丽的逆反心理产生以后,作为教师的小丽爸爸却没有即时意识到小丽的心理变化,更没有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抚慰小丽受伤的心,以至使小丽的逆反心理影响了学习且伤害了父女感情。

三、成因归纳

从以上4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一)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

中小学生时期由于生理的发育较快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同时心理上又产生断乳,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但是自己又不能很好的驾驭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和困难又不认真的分析,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认知的事物和现 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客观因素可以归纳为:

1、错误的舆论氛围;

2、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3、施教者工作中的方法不当,主要有: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4、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建议或策略

(一)积极预防和干预的效果分析

根据对部分案例逆反心理成因的分析,针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本研究配合学校政教处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了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研讨,并在各班进行了逆反心理的预防教育。同时,对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个别学生进行重点疏导,同时作好疏导观察记录。结果显示: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效果。

案例1中,为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老师多次开展了以“奉献”为主题的班会,并通过大量的事实教学资料,让学生明白了互帮互助的意义。后来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班集体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案例2中,针对周涛同学的情况,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案例3中,经过观察,研究者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他,研究者告诉被试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研究者写了封信,随后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研究者便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稍后,研究者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案例4中,当小丽的爸爸发现小丽的心理变化后,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后决定:一,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调整小丽的作业数量和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布置她感兴趣的作业;二,爸爸经常抽空与小丽谈心,加强父女之间的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丽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二)建议

因此,本研究认为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主观上的努力

(1)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2)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帮助。教育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的有些做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2.客观保障

(1)强化素质教育, 逐步形成良好而宽松的教书育人环境;

(2)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 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3)老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第四篇: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前言:

当听说班主任要主讲的那一刻起,我诚惶诚恐,因为我属于那种比较低调的人;当听了李老师发言后的那一刻起,我寝食难安,因为我既没有他的帅气和人气,也没有他的才气。但是又不能不讲,只好硬着头皮了。

说到班主任工作,这是一项渺小而又伟大的职业。“渺小”是因为他虽有“主任”之名,却无“主任”之权,统领的只是一群孩子;有时还会成为一块可怜的“三夹板”却无处倾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不想做并非意愿,全凭组织安排;“伟大”在于“班主任”可以说是各项职业中的“全能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是全权负责班级事物的总管、是收取饭钱报费的财务、是聆听开导学生心灵的朋友。。有时甚至还要参与到处理学生家庭纠纷的“柏万青”。所以做班主任很累,做好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的班主任很累很累很累,做市东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累上加累。

相比较高中部而言,学生都是经过一定选拔的“绩优股”或者“潜力股”,但初中部的大部分学生连“ST股”都不如。高中生的心智、能力、思想都比较成熟和稳定,老师一点即会。初中生呢,包括班干部,很多的事情必须老师手把手教你,甚至是“脚碰脚”的教你还不一定会。并且初中部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平凉街道”,这一块之前都是棚户区,很多家庭是“上外”组合,或者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老生老育”,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请家长到校交流沟通,要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要么不惑之年的男性家长不顾尊严的吐露在家庭中的地位之卑。。因此问题学生也比较多,尤其多的是“厌学”的学生。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关于“厌学”的案例。其实之前也带过很多“厌学”的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今天交流的“个案”是现在进行时,他是我现在班上的学生。所以跟大家分享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探讨。

个案情况:

X,性别,男。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不回答;要么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作业要么抄袭、拖拉,要么干脆不做,当然也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有时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口爆粗话,甚至公然顶撞老师,自暴自弃。脾气倔得可以和犀牛媲美。文体方面有特长。事件过程:

第一次和X接触是在他们初一的结业式,那一年的6月30号。他个子很高,长得也蛮帅的,就是前面一撮刘海特别长,我知道了他。因为3号楼要拆迁,所以那天结业式结束后,每个班级的同学要把自己教室的桌椅搬到5号楼的某一地方。那天很热,我谁也不认识,只有一张有期末考成绩的名单。我的一声令下以后,大部分同学非常老实本分地搬动着桌和椅。可是一轮下来还有部分桌椅在教室,显然有同学混水摸鱼,可是我怎么知道是谁呢?后来,一部分同学搬好自己的桌椅后又回来了,我好感动,其中就有X,我又记住了他。为了犒赏他们,我请他们喝饮料。

X的学习情况,数学成绩在初一时还不错,80分以上,只是英语是不及格的。家访是他爸爸接待的,看上去还和顺,好像也蛮将道理,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听上去也非常配合老师。不过,X在一旁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当时也没在意,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

初二的一个月之后X开始作业少做漏做,来上学眼睛总是红红的,上课睡觉也屡屡出现,而且还和某学科的老师发生严厉的冲突,甚至是出口脏话,顶嘴,满脸的不服气,“我不做,怎么样”。找他谈,沉默是金。只好找来他的妈妈,原来他 “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因为他爸爸在他手机的短信上发现女孩子的暧昧短信,X坚决不承认早恋,他爸爸一气之下把他赶出去了,现在住在宝山的阿姨家。鉴于X平时的要么沉默和要么反应强烈,我找他谈的时候没有直截了当,而是旁敲侧击。他听明白了我的意思,但是还是一口否认早恋。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既然你这么坚决,我相信你没有这样的事。”提出不许再和老师顶嘴,他答应了。同时提

出希望他回家住时,拒绝了,我也不好勉强,只是嘱咐他来回的路上小心。之后为了X作业的事,我又特意找他的妈妈和阿姨商量事宜,事情就暂告一个段落。

没几天,X的妈妈来电话,询问他是否来校,他昨天一晚没回阿姨家。我连忙到教室一看,他在上课。据他自己说是补课后下雨在KFC逗留很晚才回家,阿姨责骂了他,三更半夜把他送回了自己的家。所以他住到了同学家,至于哪个同学,怎么也不肯说。这次,X的妈妈告诉我,X逃夜已经不止一次了,初一时就有。为什么不阻止,他母亲一脸的无奈。我告诉了她逃夜的后果,他的母亲只是苦笑了一下。我突然发现X的堕落和他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走了之后我问X:“那你接下来的打算呢?”他没有回答我。再和他的妈妈取得联系后得到的消息是,X怎么也不肯回家住,他的妈妈帮他在外租房子。后果想过吗?他的妈妈说他都知道。家长决定的事情,作为老师也只好尊重。

还没等我找X的父亲,收到了他父亲的短信,终于明白了X被赶出去的真正原因,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X出口辱骂了他的父亲——那个白发苍苍的父亲,实在难以容忍自己一手养大寄予厚望的儿子的辱骂,所以„X的母亲和儿子站在同一战线,也离家出走了。天哪,不会吧?这是家务事,我怎么处理?只是,我现在清楚地意识到X的母亲包庇X,还有就是X是否真的辱骂过他的父亲?事实上,确有此事。于是,我跟X分析,不管怎样,辱骂长辈,尤其是父亲就是不对。X反驳道:“他算什么父亲!他根本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不是打我就是骂我,我妈就是被他打跑的!”说着,X流下了眼泪,事情没那么简单。曾经也听初一的班主任说过X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看来,得找他的父亲了解情况了。

再次接触X的父亲。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这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似乎好像也意识到了问题,态度还是很诚恳,也承认自己曾经的脾气非常暴躁而导致今天的后果,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是X必须跟他道歉。我终于慢慢清楚了为什么X如此的反感自己的父亲,而且和他的父亲一样,脾气倔得像头牛。再加上他妈妈的包庇,X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临走时,他父亲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了“老师,全靠你了,否则我压不下这口气”,我只好说“我尽量试试看”。

果然,X怎么也不肯向他的父亲道歉。X的父亲不依不饶,发来恐吓短信,如果不道歉,就在学校门口等X,收拾他;甚至以死相逼。更何况X的母亲出走之后又换了手机,他父亲找不到,就闹到他母亲的单位,并把他的母亲打的眼睛也肿了。我知道X的父亲应该只是说说而已,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也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我一方面跟X分析事情的利弊,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还要安抚X和他父亲的情绪。在N次的开导后,X终于写下了给父亲的道歉书。

这件事总算暂告一段落,但X的自暴自弃在初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成绩也跌倒了他历史的低谷。来校上课,眼睛总是布满血丝,不是我的课,就像一堆烂泥趴在桌上睡觉。在我的课上,不敢公然趴桌上,一不留神就发现他在闭目养神。不做小动作,但是也不记笔记,即使你在旁边督促、指出也不理睬你,眼神涣散,目光呆滞的看着你,真气得你咬牙切齿的。作业几乎都是空白,问他,很茫然的回答,“我忘了”,眼白还飘忽不到,这个时候你的肠子也会气绿的。跟母亲住在一起,母亲对他的作用是“0”,甚至有时还是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40岁刚出头的中年妇女,明显看去要苍老和憔悴很多,来校后,不是一把鼻涕,就是一把眼泪,我还要安慰几句,再赔上几张餐巾纸。对儿子的最低要求是“不要学坏”、“能毕业就好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觉得非常可惜。本着教师的职业精神,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教育。终于,在一学年的努力后,这学期较之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跟老师顶撞没有了,作业也能做些了,只要在学校的背诵默写都能OK。上语文课,只要感觉到我的视线,他便自觉记笔记了。如果他答应今天的古诗文的背诵,第二天一定会默出来。尤其是听到英文老师说,曾经他的抄的是屎,现在抄的是字。只是,明年6月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毕业,作为班主任,我还得继续努力,也要看他自身的努力了,也希望各位有经验的主任们出谋划策了。总结经验:

在处理这一事件中,我发现要转变一个厌学问题学生的心理,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

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有过这样的总结:“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于诊断和认识的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在每一次谈话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真诚的心态与他沟通交流分析问题。以诚相待,与学生交心,做到感情真,态度好,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以爱育人,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开启教育的大门。

2、冷静。

初二一学年,X的确给我惹了很多的麻烦,也给我增添了很多的困扰。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倔,吃软不吃硬,硬碰硬只能是两败俱伤。只知道拿生气、发脾气的方式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会有多少效果?微乎其微!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的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冷静、心平气和反而事半功倍。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聪明的、听话的学生,还是愚蠢的、犯错的学生,都是可爱的和可以教育好的。冷静对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是上上策。

3、宽容。

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要只看见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差生也有优点。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的时候,宽容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我所说的宽容就是在学生发生问题后,不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避轻就重。X在和老师发生顶嘴后,我跟他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许再顶撞老师,如果有不满的情绪,找杨老师发泄,克制自己。我压根儿就不提作业的问题、不提和他父亲的问题,他做到了。对他的要求越少,他越容易做到。今年暑假家访,提出的要求是:作业能做一点是一点,不允许空白或不交;要背点古诗文、英语单词和化学等,不能不背;上课不许趴在桌上睡觉。应该说他还是很给我面子,这几点基本做到了。如果你跟他提出要求,作业全部做好,以他现在的基础,根本做不到,所以提也白提。当然,慢慢的还是要引导他做得更好,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程啊!

4、尊重。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还写道:“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在他对父亲反感、积怨较深的那段时间,在他犯各种错误的时候,我尽量避免提及他的父亲或以叫他父亲到校为威胁的手段。在X的母亲“出走”后,他的父亲屡次提及要和他碰面,我也总是征求X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有他的底线,你一旦触及了他的底线。尊重学生,你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5、表扬。

曾经听过这样一首《育儿歌》: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X的成绩每况愈下,但他的体育成绩非常不错,而且歌也唱得很棒。所以在运动会上、在合唱比赛中他就是“优等生”,我毫不吝惜给予表扬。平日里,虽然作业不做是家常便饭,但偶尔做了或者做得不错,我也会及时肯定,一味的批评换来的只能是反感。

6、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改变一个学生,是一场“持久战”,那么坚持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偶尔教育一下学生很容易,难就难在他故伎重演,屡教屡犯,往往会挫伤老师的积极性,这个时候见看你是否能坚持对该生的管教,从而才能啃下那块“硬骨头”。自初一接班必须要家访外,在初二的寒假家访中有他,我下午一点左右到他和母亲租借的房子,把他从被窝里拉出来。而初二暑假开学前“三顾”他家“小阁楼”,他正坐在饭桌前补作业。我的坚持让原本漠然的他有所打动。恒心可以让我们挑战一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应多与他们交谈,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每个学生都

需要尊重与鼓励,就看你能不能化作冬天里的一把火,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朵花都开放,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使命。

第五篇: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心理测试题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习吗?

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

1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蔑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

20、对你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一旦决定了干一件事,不管别人指出这件事多么地成问题,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

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

26、当你被别人说的火冒三丈时,你就故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29、对伤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让他感到你不好惹的?)()()()()()()()()()()()()()()()()()()()()()()()())))))))))))))))))))))))

((((((((((((((((((((((((评分规则:

第1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这使你只干并且只喜欢干该干的,不去干不该干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否定倾向,激动时你可能丧失理智,意气用事,有时会做一些不该做的傻事。

21----30分:你有相当严重的逆反心理。你所做和所干的总是与众不同,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努力加以克服,你只能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问题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冷漠、偏执、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消沉,学习被动等,甚至还会引起犯罪,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下载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

    如何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中学生的父母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自从上中学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听父母的话了。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撵鸡。这就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中学生管理个案分析及策略

    中学生管理个案分析及策略 李店初级中学 陈怀书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中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日异月新的变化,原有的学生管理理念方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5篇)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内蒙古宁城县职教中心蔡云飞摘要: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最终版]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 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 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九年二班史建强 内容提要: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精选5篇)

    心 理 辅 导 个 案 分 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

    “沙盘游戏”与中学生个案分析

    “沙盘游戏”与中学生个案分析 “沙盘游戏”在校园中应用的魅力之处在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儿童、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伴侣,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发自己的思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