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也很美 盘点与数学有关的好听歌曲
素数、双曲线、反比例函数、抛物线看到这些名词,高中党们是不是觉得很头疼?其实它们也很美的,美在各种流行歌曲中。这里为高中党盘点一些经典的与数学有关的好听歌曲。
1《哥德巴赫猜想》歌手:后弦专辑:古玩
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和流行歌曲有关联吗,在这首歌中,两者之间被赋予了奇妙的联系,两个人一加一的感情复杂困惑,就算大师猜一辈子也没结果,《哥德巴赫猜》做了一次古典R;B的大胆尝试。歌曲以一段十八世纪西方古典钢琴曲为开头,随即加入浓重R;B节奏,到高潮时甚至加入ng风格,做了一次新的尝试,过门和结尾出跳出的钢琴吉他协奏,配上了戏曲腔调的吟唱,让整首歌曲充满了东西方大胆碰撞的火花。
歌词:
歌德巴赫,沉思眉头紧锁
两个素数的和,一个假设,一七四二
数学方程传说,机关算尽怎么,难以突破?
简单复杂,两个人的几何,推了又敲能有,什么结果,简单的谜
古今乐此不疲,算术大师的困惑
句句承诺,订下铁锁,信誓旦旦却又双双未果
哥德巴赫猜,猜不破情谜未来
哥德巴赫猜,三十六计走为上
哥德巴赫猜,脑袋半火一半海
哥德巴赫猜,他猜到头发已发白
多少,一加一的爱,哥德巴赫猜,有点无奈
算了,没结果也好,传说中真实的味道
2《悲伤的双曲线》歌手:王渊超
很抒情的一首歌,旋律很美,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来表明两个人的所处的情况,也表明了人生的无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歌词:
如果我是双曲线,恩~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恩~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如果我是双曲线,恩~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恩~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但愿千里共婵娟
3《我不是数学家》歌手:魏如萱专辑:优雅的刺猬
《我不是数学家》陈珊妮一手打造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歌,配上魏如萱空灵轻盈多变的声音,的确很好听。第一次听魏如萱还是她是自然卷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她那首朗朗上口的《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还有她那首略带恶搞的《女人经痛时》。不过我觉得制作最精良最好听的还是这张《优雅的刺猬》。尤其是《我不是数学家》这首歌。青春该不该偏爱忧愁,失恋该不该假装幽默。可你却牵着我的手,给了她,你的心。我加上你加上他,有没有公式让我想想办法。我加上你加上爱,等不等于你爱她无价。我恨我不是数学家。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让人引起共鸣吧。总之,是一首很出彩的歌。魏如萱在演绎这首歌时,咬字也很不一样。有种略带狡黠精灵而又满腹忧愁的感觉。歌词:
阳光下你牵着我的手,没有什麽话急着想说,被相连的影子拖走,是我的心我的心
纵使一点点风声泄漏,再温柔的谎话都别,这风景里最恼人的,是我的心我的心
我加上你加上他,有没有公式让我想想办法,我加上你加上爱,等不等於你爱他无价
我恨我不是数学家,青春该不该偏爱忧愁,失恋该不该假装幽默,可你却牵着我的手
给了他你的心,我加上你加上他,有没有公式让我想想办法,我加上你加上爱
等不等於你爱他无价,三人各有算法,我加你加上他,有没有正确答案无关惩罚
我加上你减掉爱,等不等於你正在想他,我恨我不是数学家,我恨我不是数学家,我不是数学家
4《抛物线》歌手:蔡健雅专辑:若你碰到他
继《空白格》之后,又一首速写爱情百态的经典歌曲。以拋物线原理,点出城市男女面临爱情事与愿违的不甘与无奈。简单不繁复的旋律,自我对话式的文字铺陈,Tanya以淡然呢喃的嗓音,吟唱出现代人对爱情的感慨。
为了营造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心理状态,导演郑有杰(电影《阳阳》、MV《若你碰到他》)特地精心打造一个巨大的试管,让Tanya孤独一人置身其中,藉由肢体和歌唱神情诠释《拋物线》歌曲封闭自溺的心绪转折。此支MV展现不同以往的视觉效果,除了让Tanya待在完全密封的透明试管里对着往来人群唱歌外,MV的另外一个重头戏则是力求完美的导演,希望能加重歌曲里呈现的虚幻坠落的氛围,在场景高雄爱河旁,亲自上阵拍摄跳海画面,导演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让Tanya大为赞赏,也相当满意这次创新手法的视觉呈现。
歌词:
我确实说我这样说我不在乎结果,我对你说我有把握成功例子好多
人们虚假又造作总爱得不温不火,我们用真心就不会有差错
我没想过我会难过你竟然离开我
爱沿着拋物线离幸福总降落得差一点,流着血心跳却不曾被心痛消灭真真切切
青春的拋物线把未来始于相遇的地点,至高后才了解世上月圆月缺只是错觉
我好想说我只想说我不要这后果,可是你说相对来说走开是种解脱 当初亲密的动作变成当下的闪躲,感情的过程出了什么差错
我没想过我会难过你终于离开我
爱沿着拋物线离幸福总降落得差一点,流着血心跳却不曾被心痛消灭真真切切
青春的拋物线把未来始于相遇的地点,至高后才了解世上月圆月缺只是错觉
爱沿着拋物线离幸福总降落得差一点,流着血心跳却不曾被心痛消灭真真切切
青春的拋物线把未来始于相遇的地点。至高后才了解世上月圆月缺只是错觉
至高后才了解世上月圆月缺只是错觉只是错觉
5《恋爱方程式》歌手:林嘉欣专辑:单恋物语
歌词:
恋爱加点浪漫,然后减去伤感,乘上一些孤单,再除以判断
拥抱更加温暖,能够减轻不安,趁机做试探,除非你不敢
你还在揣测答案,胡思乱想,害怕被爱等于受伤,就快要散场
爱他就应该对他讲,你难免心慌意乱,失措旁徨,爱怎么和想像不一样
所有的心烦,都被放大二次方,如果听其自然,就能轻易过关
要爱就别隐瞒,错过已太晚
第二篇:数学也诗意
数学也“诗意”
闲暇之余,我爱看一些业务书籍充实自己。前几天,发现有这样一道很有诗意的题目:
默读古诗《春》:“春水春满池,春时春草生。春花绽春蕊,春雨伴春风。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作者在这首诗中放情吟春,神采飞扬。全诗共30字,其中“春”字出现得特别多。请算一算:“春”的字数占全诗的百分之几?
暂不说这首《春》诗描绘的春光如何绮丽多姿、绚烂多彩,单就这种语文和数学的学科整合,把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诗引入数学试题之中的形式,就让人耳目一新,感慨出题者的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由此让我想到一首《秋》诗:“秋日秋阳照,秋夜秋菊香。秋风迎秋实,秋人秋收忙。”也套用《春》诗的出题构思,把它放在讲《百分数》或者《分数》的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在优美雅致的诗韵里也来计算“秋”占全诗总字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几分之几,也可以灵活变通,更换条件与问题,从这首诗中挖掘百分数或者分数的系列知识,并进行举一反三解答应用题。
无独有偶,类似的古诗还有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江秋,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让学生在领略古诗的独具魅力中,寓“算”于乐。
触类旁通,引发联想。在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也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进行口算训练。如用《无题》:“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把诗中大写的数改为阿拉伯数字,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进行认数练习,比较数的大小,任意抽出两张相加或者相减,想来学生的学习一定会兴趣高涨。
再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多角度观察后,不妨用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作总结语:“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诗的博大精深,是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资源。在学科整合的理念感召下,不妨借来一用,让我们的数学也“诗意”盎然!
第三篇:数学第八册重点盘点一
数学第八册重点盘点一 根据心理学的倒摄抑制理论,我们七八单元是新学内容,印象较深,不再作为重点复习。但大家对照要求,自检是否达到要求。
1、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作图步骤要掌握:描点、标数据、连线。能仔细地分析图,看出数据增减的变化趋势。(因为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就是方便地看出数量的增减的变化趋势)
2、数学广角:掌握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辅助解决,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会正向应用和逆向应用。(也是会根据全长和间距求棵数,也全根据棵数和间距求全长)
两端都栽:棵数比间隔数多1(逆向: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间距=全长)两端都不栽: 棵数比间隔数少1
只栽一端(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重点复习1-6单元
1、第六单元可做下题: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吨30千克+980千克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3平方米6平方分米-1平方米8平方分米
(因米以上三题涉及到单位换算和小数加减法及计算细心程度多方面的要素,因此,只要以上3题能独立正确地解答,也就说明综合知识掌握地较好)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02-3.5+0.9877+2.7+2.3+2549.62十27.17—19.62(以上三题用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但是不涉及乘除法的,因此前面要重点复习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整数乘除法简算中,乘法分配律的正向的反向应用以及灵活运用是个难点。以下题目可作为参考: 99×37+3798×45
101×9225×5+74×5+5×254300÷25÷4
第四篇:数学教学也能“讲故事”
数学教学也能“讲故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目前的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教学设计。《找规律》这一课题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于“规律”一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途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的规律,学生也在时时接触着规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抽象出来,转变成学生熟悉的小动物,让学生来玩一玩规律,这样学生在玩规律的同时,就在
认识着规律,理解着规律的特点。然后在初步感知规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找一找其中的规律。接下来的学习,通过生动活泼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环节清楚,层次分明,有张有驰,学生一直处于“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的状态中。当学生认识了规律,并积极探索规律的时候,让他们摆一摆的规律,玩一玩规律;当他们在学中感到累时,让他们舞一舞规律,感悟规律的多种形式。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愉快地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 2
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中,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第五篇:数学教学也可以很“甜”
数学教学也可以很“甜”
作 者:李 嘉、杨云霞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6-01
定 价:28.00元
在新?A书店的一次闲逛中,我邂逅了《田立莉“甜”式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及评析》一书,第一眼就被封面上那个大红色的“甜”字吸引了。当时,我心中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用“甜”来定义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怎么做到“甜”?带着这些疑问,我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认真研读这本书。书中,田立莉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从中我领略到了田立莉老师“甜”式教学的风采,知道她是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受益的。
这本书有三个精彩的地方给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教学应该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在一次新学期开学,田立莉老师像以往一样,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但学生却没有如她所想的那样“严阵以待”,而是在兴致勃勃地翻看新书。看到这一幕,田立莉老师立即改变了教学预案,从新书的讨论入手,顺着学生拿到新书那股喜悦的心情,带领学生继续阅读,然后自然地转入到授课内容中。
第二,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书中提到一节“鸡兔同笼”课,田立莉老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让学生自己上课。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前一个学生刚展示完自己的思路,后一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上台展示了。田老师的这一次“放手”,真正让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三,让学生成为小小数学家。在《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中,田立莉老师通过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小问题,将研究的态度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田老师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数学家的可能,因此她上课时很喜欢问“为什么”,通过一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点,是数学教学中很常见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必能做到。通过阅读《田立莉“甜”式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及评析》这本书,我明白一个道理:数学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感受,为学生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给予学生一种能力、一种自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正是田立莉老师“甜”式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核心。
该书将来自一线教师的问题梳理为重要问题、难点问题、关注度高问题等,然后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教改的要求,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指导教师如何研究教材、教法,解决教学科目中“教与学”的问题。(吴正宪、刘延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定价为45.00元)
该书是一位数学特级教师数十年教学经验的结晶,书中对教师如何教数学,如何给学生、给自身“减负”,如何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如何有效利用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全书既有教学案例又有教学反思。(戴曙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定价为29.80元)
该书把数学思想分为“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三大板块,具体阐述了数形结合、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极限思想、模型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林碧珍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定价为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