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战争

时间:2019-05-15 00: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与战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与战争》。

第一篇:数学与战争

大数据与未来战争

战场信息传递

摘要: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由最初的人力物力较量转变为科技实力的比拼,转变为信息战。信息战打的就是信息流的战争,从整个信息流的转换来看,谁控制了最真实的信息流,谁就控制了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取得制空权、制海权,信息是未来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而大数据在未来这场信息战的大潮中便是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缺少了这座桥梁,海量的信息快速传输就无法进行,未来信息战便是难以开展。大数据的发展越来越收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 传递 未来战争 引言: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足以说明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战争作为国与国之间最高的斗争形势,谁能更快的传递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谁就占据优势,大数据的问世解决了海量数据快速分析传输的问题。大数据在军事领域的高效开发和全面运用,将使战争步入大数据时代。正文:

什么是大数据?一般而言,它是指一种规模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远远超过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集合。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王伟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大数据的“大”,理所当然,首先指的是数据体量空前巨大,远远超出传统计算机处理数据量的级别。据估计,全球每年由各类设备产生的数据达到约1.2ZB(1ZB=12亿TB)。若用1粒沙代表1B数据,1PB(相当于1000T)相当于1英里长、100码宽的沙滩,而1.2ZB的数据就如同一片浩瀚的沙漠。大数据这一概念便是针对信息化社会数据“爆炸式”增长,体量巨大而提出的。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对信息化战争必然催生信息化主战武器的改良换代,信息化武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并融入信息网络系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如C4ISR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各种高技术作战平台等。它们都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战争工具,因而具备传统战争工具无法比拟的性能、功能、作战能力和效果。它们作战效能的高低和发挥程度,直接受到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输送能力的制约。信息化条件下,能不能打胜仗,关键看数据传输。

现代信息化战场,数据量巨大的特征体现的尤为明显。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为打击一小股恐怖分子,其部署在太空、空中和地面的全方位情报侦察监视系统,24小时内产生的数据就有53T。如此巨大的数据,会使得指挥员和部队陷入数据的海洋中无所适从。伊拉克战争爆发当日,美军驻卡塔尔和科威特前进指挥所由于无法处理保障机构提供的海量数据,不得不关闭设备,从而造成指挥所与部分突击方向的通信联系几乎中断。

传统信息战在处理数据信息方面遭遇到了各种挑战。信息通道有限,无法一次获取大量信息。数据形式大幅增加,包括战场感知数据、影像、视频情报等各种类型,仅仅依靠现有信息技术,不能及时高效地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满足海量数据的迅速传输,具备“大海捞针”的本领,能够在数据存储和管理过程中,挖掘出有关经济发展、政局走向、社会动态、军事行动、科技动向等重要的情报信息,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在未来战场上,具备大数据优势的一方,才能有效掌控数据这一关键战略资源,从而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毫无疑问,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即时准确的处理传递数据已成为军队必备的能力,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比起现有的其他技术而言,大数据的“廉价、迅速、优化”这三方面的综合成本是最优的,大数据的使用将使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正进入“大数据战”时代信息化军队是指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信息时代的军队。其一体化程度将空前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更强大,强调作战能力的优化组合,各军种都只是联合作战力量的一部分。同时,兵力规模将趋于小型化,编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指挥体制也将从垂直树状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络结构。即从上下级多层指挥关系改为横向沟通、上下一体的指挥关系,减少层级,把尽可能多的作战单元纳入同一个信息层次,实现信息共享,缩短信息流程,以满足实时化指挥决策的要求,确保各作战平台的系统融合和无缝链接,战场信息的实时快速流转,缩短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时间差,实现“发现即打击”“发现即摧毁”的作战目标。

大数据的使用在多军兵种的不同作战平台间,构建海、地、空、天、潜立体交叉式的信息传输网络,以建立紧密的战术链接关系,使诸军兵种的各级指战员能在第一时间共享各种战术信息,为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大数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侦察手段,成为军队高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结束语:

大数据的应用日益深入到各个领域,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军事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今军事领域也离不开大数据,未来战争的实质是信息化战争,大数据是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因素,决定未来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是大数据能否得到有效应用。

第二篇:数学与战争论文

数学与战争

——数学的重要性

简述: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数学与战争的关系,借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得出数学的重要性,并且同时简介了几个简单的战争中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数学与战争、密码破译、军事边缘参数、兰彻斯特作战模型。正文:

提起数学与军事,人们可能更多地想到数学可以用来帮助设计新式武器,比如阿基米德的传闻故事:阿基米德所住的 Syracuse 王国遭到罗马人的攻击,国王 Heron 请其好友阿基米德帮忙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弩炮、军用器械,利用抛物镜面聚太阳光线,焚毁敌人船舰等。当然,这样的军事应用并没有用到较高层次的数学。其实,古时数学用于军事只到这种层次。《五曹算经》中的兵曹,其所含的计算,仅止于乘除;再进一步,也不过是测量与航海。

一直到二十世纪,科学发展促使武器进步,数学才真的可能与战事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数学的研究工作可能与空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弹道学、雷达及声纳、原子弹、密码与情报、空照地图、气象学、计算器等等有关,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武器或战术。

历史上有太多运用数学作战胜利的例子。例如著名的中途岛之战,由于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码,使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被炸沉,330架飞机被击落;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机务人员阵亡。而美国只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又如1943年3月2日至3日的俾斯麦海海战,为了阻止日本联合舰队运送第51师团增援莱城,盟军西南太平洋航空兵在乔治·丘吉尔·肯尼的指挥下,以110架轰炸机,50艘战斗机对在俾斯麦海对木村昌福指挥的日本运输船队进行水平跳弹攻击,美军只付出了6艘飞机的代价,就击沉了日本全部8艘运输船,8艘护航驱逐舰中的四艘,7000日军中只有800人赤裸裸的游泳到莱城,3000人淹死,其余3000人被救起返回。这次海空战是日本在新几内亚战争的转折点,日军大本营称之为俾斯麦海峡的悲剧。

可见数学在战争必要性。军事和数学的关系很密切,任何一个时代的军事家基本上都有着十分睿智的数学大脑。你可以从电影《美丽心灵》里面看出来。阿基米德就曾经使用数学方法打败过罗马军队。

早在1935年,英国数学家图灵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去了美国的普林斯顿,他为设计理想的通用计算机提供了理论基础。1939年图灵回到英国,立即受聘于外交部通讯处。当时德国法西斯用于绝密通讯的电报机叫“Enigma”,图灵把拍电报的过程看成在一张纸带上穿孔,运用图灵的可计算理论,英国设计了一架破译机“Ultra”专门对付“Enigma”,破译了大批德军密码。1941年5月21日,英国情报机关终于截获并破译了希特勒给海军上将雷德尔的一份密电。从而使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一艘巨型战列舰,希特勒的“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在首次出航中即葬身鱼腹。

所以数学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而数学模型又是其中的关键。

就如著名的兰彻斯特数学作战模型,因兰彻斯特所创,故有其名。1914年,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首次从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战斗和近代运用枪炮进行战斗的不同特点出发,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深刻地揭示了交战过程中双方战斗单位数(亦称兵力)变化的数量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军事运筹学工作者根据实际作战的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兰彻斯特方程进行了研究与扩展,使兰彻斯特型方程成为军事运筹学的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有些学者也将兰彻斯特型方程称为兰彻斯特战斗理论或战斗动态理论。兰彻斯特型方程与计算机作战模拟结合以后所构成的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作战模型,在军事决策的各有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然还有许多数学在战争上的运用,如:军事边缘参数,它是军事信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概率论、统计学和模拟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地形、天侯、波浪、水文等自然情况和作战双方兵力兵器的测试计算,在一般人都认为无法克服、甚至容易处于劣势的险恶环境中,发现实际上可以通过计算运筹,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基本战术参数的最高极限或最低极限,如通过计算 山地的坡度、河水的深度、雨雪风暴等来驾驭战争险象,提供战争胜利的一种科学依据。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数学家可顶

10个师”,而美国在十九世纪40年代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41至1945年,政府提供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全国同类经费总额的比重骤增至86%。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局”于1940年成立了“国家防卫科学委员会”,为军方提供科学服务。1942年,NDRC又成立了“应用数学组”,它的任务是帮助解决战争中日益增多的数学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也不能落后啊!我们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当然,作为军校学员也得加油,努力学习军事知识与数学基础,为明日祖国的国防事业献一份力。

第三篇:石油与战争

石油与战争

191101 阿生明 20101004309 计算机学院

这学期能有幸选到这门课程学习,由衷的高兴。这句话听着有点做作,却是我发自内心的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学石油是我初衷,也是我来这所大学的目的,可是因为成绩的原因,我的专业被调剂了,又因为成绩的原因,我没有转成功,于是,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一节课,对我而言,特别珍贵。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石油的知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在完成老师作业之前,我想废点笔墨给您讲讲我的想法。

从老师刚开始给我们上课说的那句英语开始,我就知道,您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您一定不会是像中国大多数老师那样的枯燥授课,后来您的介绍证明了我的猜测,您曾经接受过国外的教育,并不是在说中国的教育不好,只是模式真的不如我在杂志和网络上了解的那般优越,这也是我现在给您说这些的原因之一。

有个经济学家说现在国际上有三大贸易,军火、毒品还有就是石油,可见石油在经济中的分量。石油是现代战争的导火索,石油的产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石油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的中国其实还是很落后的,或者说发展是畸形的,大家关注的只是那些光芒,却不曾了解到那些光芒背后太多的黑暗。太多的东西由于牵扯到了政治,所以很多东西的真实性就值得商榷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谈中国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教育,钱学森先生临终前的担忧却也成了各个媒体炒作的调料,之后就看不到明显改变的措施,我给您说这些,就是想您可能也没意识到这些,因为在一个思想体系下的长期熏陶下,思维模式很容易定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大,却迟迟出不了一个中国的诺贝尔奖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像您每次安排上课前上去给我们讲课件的同学,说实话,您别生气,收效甚微,您的初衷可能是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锻炼同学的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可是在我看来,上去讲的同学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尤其那个讲开采石油要有创新思维的同学,在PPT中竟然会有王进喜同志在大庆的那张图片,王进喜是石油界的楷模,这一点我无可否认,我从小也知道他的事迹,可是,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种精神,却不是用来给大家讲怎么开采石油的例子,尤其讲创新的时候。什么是创新,我觉得那个同学不用PPT的形式给我们讲,就是创新,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所以有很多这样的说法,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跟自己的专业大多都不吻合,这是自己的悲哀,是教育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作,还会有什么突破性的东西出来,这是很难的,大家都在为口饭而机械的工作,效率和发展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石油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突破极限,中国地质大学在中国的石油这个方向上应该是比较权威的石油人才培养机构,怎样才能培养出新型的石油人才,怎样才能在石油开采中找到全球最新的技术给中国的石油开采带来福音,这些应该是老师们注意的方向和重点。给您说这样些,您现在肯定会觉得我这人比较没有礼貌而且自大,但是这些都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觉得我应该告诉您,只有您有这个平台去引导以后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我想对学生们是有益无害的。

有人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国的总统交接时必然要交接三句话:一是控制了粮食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各国的命门;二是控制了石油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三是控制了货币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经济。也就是如此,这些世界大鳄们“和平、合法”地聚集和掠夺了世界的诸多资源和财富。

我在《读者》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假如没有石油》,笔者采用想象的方式依次描述了石油消失1天、5天、30天,5个月、1年、10年、40年后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令人咂舌。最后结尾有段话是这样写的:石油促使各地经济蓬勃发展,让世界人口在短短的150年之内翻了几番。石油让粮食产量暴增,世界贸易范围扩大。石油消失之后,我们的城市、天空和道路交通变得截然不同。世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石油成为使用汽油内燃机等新兴军用武器如飞机、坦克、舰艇的能源,而且炸药的原料甲苯也由提炼自煤改为同时提炼自石油。于是,对石油供应线的攻击成为交战双方的军事目标。1917年初,德国发挥潜艇的优势,击沉了盟军大量的油轮,导致英国海军部石油只剩不足三个月的存量,只得依靠美国石油的支援。但德国更为不妙,海上石油运输受到盟军的封锁,陆上所唯一仰赖的罗马尼亚油田又被英军破坏,1918年转而通过盟友土耳其谋取俄国的产油地巴库,却已鞭长莫及,10月德军储油已近耗尽,不得不在这一年的11月宣布投降。

以德国为主的轴心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仍然是不滿于英国在战略原材料上的垄断地位。1941年6月德国以闪电战突然进袭苏联,其中一个战略意图就是夺取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则有着为掠取东印度石油资源而保护其侧翼的考虑。

1973年世界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打后,由于埃及、叙利亚军队在同以色列军队的作战中形势不利,阿拉伯国家纷纷以石油逐月减产和禁运为武器助战,结果仅在两三个月内世界油价就翻了好几番, 由每桶2.41美元上涨四倍至每桶10.95美元,并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生产出现了负增长。

1978~1979年世界又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政局发生激烈动荡,巴列维国王的政府被推翻,石油停止出口,世界供油市场格局陡变,以致石油价格在这次危机中每桶由13美元飚升至34美元,严重地冲击了西方经济。

一项对1914~1918年“一战”主要战场的研究表明,确保石油供应已经成为军事计划的核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石油为现代战争的惊人机动性开启了大门。在冯·麦肯森元帅的率领下,德国出征罗马尼亚,主要考虑就是要把以前分属于英国、荷兰、法国和罗马尼亚的炼油、生产和管道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联合企业。在战争中,唯一能够保证德国空军、坦克部队和U型舰队石油供应的就是罗马尼亚。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就是为了确保俄国巴库的石油能够供给英法用于战争,此役在加里波里遭到惨败。奥斯曼皇帝下达了禁运令,俄国石油难以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运出。

截至1918年,位于里海巴库的俄罗斯富油区一直就是德国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英国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一部分。英国先发制人,于1918年8月至为关键的几周时间里,先行占领了这一地区,断绝了德军总参谋部关键的石油供应。巴库断油,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几周之后就缴械求和。仅在数月前,德国似乎已经击败了协约国。这无疑证明了石油在地缘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鉴于石油这种新燃料对未来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所发挥的重大战略性作用,所有大国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战争结束时,很多的英国海军舰队是用石油作燃料。战争开始时的1914年,法国军队只有110辆卡车、60辆牵引车和132架飞机。到四年之后的1918年,已经增加到了70000辆卡车和12000架飞机。同一时期,英国投入到战争中的装备包括105000辆卡车和4000多架飞机,这一数字包括了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美国的投入。英、法、美在最后的西线进攻中每天消耗的石油达到了出乎人们想像的12000桶。

11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据英国的情报官员透露,以色列最早会在今年的圣诞节或者是明年年初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以色列和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中国石油大学的一位教授,近期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此分析说,自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伊核问题的报告发布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一旦伊核危机持续升温并触及战事,势必推高国际油价,这将令原本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伊朗作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3、世界第4的石油生产国,地位重要,其局势的动荡将对国际石油市场预期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联想起每次中东战争都引起油价上涨,尤其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禁运,人们对石油供应短缺,以及期货引导的国际油价飙升的担忧愈加浓烈。回顾石油战争史,历次中东战争都是短期内油价飙升的引爆点。但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加和国际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以及世人对战争引发社会保障体系崩溃的风险预防能力的加强,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打响的时候,虽然国际油价随着开战的炮声猛然飙升,但由于战事并未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人们提前做了风险应对准备,石油价格上涨和短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危害十分有限。伊朗的石油产量和储量基本在世界第3至第5位波动,与当年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和储量接近。如果以此推断伊朗核危机也会出现类似的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从石油供需角度看,伊朗的石油供应占世界的十分之一,占世界总储量的12%,主要贸易对象在欧洲和亚洲,其中,伊朗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也占了中国进口石油的十分之一。虽然中国在伊签署了诸多石油合作项目,但一般是风险服务类的勘探项目,项目的收益一般是按照生产石油的收益比例来确定,战争只会延长收益期,对整体收益影响不大。另外,时下欧洲经济衰退的延续使得人们看淡未来,加上国际社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石油需求正在减少。即使伊核危机升级,它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也远不会如前几次中东战争那么可怕确实,在战争没有结束前,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为石油而战”。何况,此前在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的油田通过开放式的商业竞标确定开发者,而非由发动战争的美国独占。因此,有观点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西方发动的战争是为了石油而不是人权。事实上,“西方在中东为了石油而发动战争”这一观点具有全球普遍性,即使格林斯潘都认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因此,否认这一观点也很困难。

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中东与西方最深刻的关系来自历史与宗教冲突,尤其是以色列国的建立将这种冲突继承下来,但石油最终将西方与阿拉伯世界这对冤家拉近至无法分割。率先工业化的美国与欧洲严重依赖石油能源,而中东石油储量占全球近7成,因此,西方经济的运行严重依赖中东的石油供给。由于巴勒斯坦问题及宗教的原因,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世界第一次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使用了石油禁运的武器,这结束了西方二战以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陷入危机。基辛格曾威胁沙特国王,“如果无限期禁运,美国将被迫出兵”。西方经济的稳定与全球化的推行,需要有稳定的石油供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直以来,美国与第一产油大国沙特建立起“石油换安全”的特殊关系:美国维护沙特的君主制,而沙特以合理价格为美国提供稳定的石油。在1990年海湾危机之后,美军开始常驻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

石油是黑金,是魔咒,更是政治。石油储量造就了一些原本荒芜的产油国战略地位,石油价格的波动也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1980年代的全球油价暴跌在前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10年的价格暴涨又让俄罗斯重新崛起。在那些产油国家,石油价格越高,国王或政府就可以用丰厚的石油收入收买人心,缓解社会要求改革的压力。因此,一个享有石油财富的国家会削弱民主化,并且会放慢经济改革步伐,产生去工业化的效应,这就是“资源的诅咒”。而过去十年的油价暴涨,也让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拥有了对抗美国的资本,并希望建立天然气组织制约美国。石油也是大国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过去10年,“9·11”、俄罗斯重新崛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三件大事都与石油政治有密切联系。因“9·11”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改变了全球石油供给,俄罗斯则得益于油价暴涨重新崛起,中国的繁荣导致对外石油依赖超过了50%,迫使中国卷入世界石油政治。中国需要更多的“阳谋”来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为了石油”并非仅仅依靠道义。

如今石油的战争仍在继续,只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惨烈程度不亚于能看得见的战争。可以说只要有石油的地方就会存在着战争,这将是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期待,赤裸裸的不寒而栗!。

第四篇:战争与材料

中化新网讯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伪装与仿真工程系教授吕绪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直到现在的核武器、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各类材料尤其是先进材料起了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在某种程度上是钢铁之战。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够发动战争,就因为有了年产800万吨钢铁的资本。进入21世纪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无不是当代高科技以及新材料的大展示。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均配备了新型头盔。这种头盔有6~8层泡沫材料衬垫防震系统,带在头上几分钟后,头盔里的衬垫就会变得松软,最后将完全适合士兵的头形,增强了头盔的防撞击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各国一直把材料、能源和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进入当今时代,高科技材料更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量。

在军事领域,高性能纤维是火箭、导弹、战斗机、作战装甲、海军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的重要基础材料。如战略导弹飞行中温度极高,只有碳/碳复合材料才能满足需要。战略导弹的弹头重量每减1千克,射程便可大大增加。所以,各国都高度重视高科技材料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如碳纤维、芳纶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都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很多的强度和模量,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及难燃性和突出的化学稳定性。

芳纶纤维是当今极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它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重量轻、耐酸耐碱等优异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且绝缘性能良好,抗老化,有很长的使用周期。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目前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防弹衣均采用了芳纶材质。芳纶防弹衣和头盔的轻型化,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战斗力和防护能力。目前,对位芳纶是全球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高科技纤维。可喜的是,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工程化技术,标志我们已有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并为产业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总参某部博士生导师厉新光:近年随着对纳米材料的开发,其特殊性能很快就引起了军事上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纳米技术尚不成熟,但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军事潜力,极大地刺激着人们寻求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继制定了军用纳米技术开发计划。美国开发纳米技术的经费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国防部系统;日本也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长远潜力,建成了第一个分子装配器;欧洲有关纳米技术的一项军事研究计划已在法国一个实验室开始起步。

采用纳米技术,可使现有雷达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其信息获取能力却极大提高;能够把超高分辨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安放在卫星上,进行高精度对地侦察。纳米技术还可以使武器表面变得更灵巧。利用纳米材料作武器的蒙皮,可以察觉细微的外界刺激。用纳米材料制造潜艇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节约能源;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提前察觉来袭的敌方鱼雷,使潜艇及时规避。用纳米材料做军用机器人的“皮肤”,可以使之具有比真人的皮肤还要灵敏的触感,从而能更有效地完成军事任务。

中国化学会某会员:目前战机对雷达隐身的主要方法是机体材料和涂料。根据能掌握的权威资料,中国在军用航空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应用上,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例如,国产歼-11BS多通途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其机体就大量应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新型复合材料。其中,两个高大的垂尾有近五分之四的体积使用了复合材料,而全动平尾则全是复合材料。同时还在主翼、边条、进气口和尾翼以及前缘机动襟翼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在一种战斗机上如此大比例的使用复合材料,这在目前已知的国产战斗机中是极其罕见的。同时喷涂有国产新型雷达吸波涂料。这证明中国在战斗机大规模复合材料运用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从歼-11BS身上,我们可以在某方面管窥到歼-20的部分技术。

歼-20机身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很可能会达到40%~50%。这其中主要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其他部分主要是钛合金和传统铝合金。复合材料主要是做机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肉”,而金属材料则充当“骨架”。从目前的高清照片看,歼-20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多余的突起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机体外表工艺非常好,铆钉等都处理得非常好,而且吸波材料涂层很厚,覆盖了铆钉等物件。二是运用了大面积复合材料外蒙皮一体化整体成型、组装技术。就是首先依照骨架外形,用复合材料制造一整张大面积整体蒙皮,然后整体一次性覆盖、安装在骨架上。其优点就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表面接缝等,可以极大地提高隐身能力。但该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今天的战斗场所已经从露天战场转为城市战争,需要装甲来防护更致命的弹药,抵抗多发子弹的打击。从狙击手射击到劣质简易爆炸设备的危险已经在传统的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装甲领域促进了装甲系统的快速发展。材料一定是优化了重量、弹道防御能力和成本的活动目标。

纤维化学领域的创新同时影响了软、硬装甲的发展,尽管每种装甲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是不同的。软装甲通常是柔软、坚固和轻质的,具有高弹性模量,可以在尽可能大的装甲面积上分散冲击能量。硬装甲通常是坚硬且更厚的,可能含有以层压或纤维形式与钢或陶瓷复合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软、硬复合材料装甲在单一产品中的应用实例是一种坚固柔软的防弹背心,它带有一个或多个硬板形式的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较大的复合材料板用作军用盾牌、车辆装甲和基础设施的爆炸防护。芳纶纤维

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生命防护小组的全球技术经理Bruce Burkholder表示,现在的Kevlar 对位芳纶纤维至少比31年前所测试的防弹背心中的纤维坚固50%。聚对苯甲酰胺中的高定向长链具有牢固的链间化学键,使得Kevlar的强度比钢高5倍。

他补充说,Kevlar Comfort XLT是杜邦最新的以Kevlar为基础的弹道产品,与全芳纶防弹背心相比,它将防弹背心的重量减少了25%,同时也减少了背面的层压层数且降低了变形的可能。

Burkholder说,Kevlar Comfort XLT通过将纤维和织物结合接近了单向结构的性能,因此可以在经纬两个方向充分利用纤维强度。这就使所有纱线交叉点分担的载荷达到了最大,同时又以更轻的重量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弹道性能。

Burkholder所描述的“近来全世界对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Kevlar经过了几次扩产,自2000年以来,已达9300万欧元(12000万美元)之多。他说:“杜邦正与美国国防部紧密合作,以满足市场对Kevlar防弹衣、头盔和车辆上层装甲的巨大需求。”

杜邦2006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报告显示,其安全和防护部门的税前运营收入较2005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0%,达24200万欧元(3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Kevlar装甲产品。

在今天的战争地区,最知名的一种车辆是坚固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或Humvee)。这种2.4吨多用途卡车制造商AM General公司的公共关系总监Craig MacNab确定,杜邦Kevlar和钢质装甲正被用于这种自1985年开始大量生产的轻型装甲Humvee。继第一辆型号为M1114的 “上部装甲的”Humvee推出之后,该公司已经生产出M1116、M1151、M1152和M1165几种型号。这些车使用了多种材料,包括增强复合材料。

荷兰Arhem市的Teijin Twaron公司向全球供应Twaron对位芳纶纤维和纱,通过几次扩产,也已经在弹道制品和安全产品市场取得了发展。Teijin报导说,与全钢材装甲相比,商业化车辆装甲中Twaron复合材料和钢材的复合所导致的重量减轻,只将车辆的最高速度降低了5 km/h。该公司新一代的Twaron纤维Twaron CT含有50%以上的微丝,使得防弹背心具有了较高的弹性模量,而且重量比以前的Twaron纤维低23%。在德国军用头盔中,Twaron CT比钢质头盔的弹道性能提高了100%。

美国装甲兵的Interceptor防弹背心目前是最先进的多功能个人装甲。杜邦的Kevlar、Teijin的Twaron和DSM的Dyneema纤维都已被选定用于其增强型侧面防弹插板(ESBI)载体以及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和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ESAPI)组件中。Spectra纤维

霍尼韦尔(Honeywell)国际公司的特殊材料集团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Colonial Heights,该公司使用凝胶自旋拉丝工艺生产Spectr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并在弹道复合材料中使用Spectra防护板(SpectraShield)技术。Spectra比钢坚固10倍,比大多数芳纶纤维轻,在软硬装甲中都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用Spectra纤维增强的是标准Spectra Shield、Spectra Shield Plus和Spectra Shield II材料;用芳纶纤维增强的是Gold Flex和Gold Shield材料。

Spectra Shield产品适用于Humvee装甲、美国海军的Sea Knight直升机、防弹背心、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和增强型侧面防弹插片板和美国马萨诸塞州Pittsfield市Protech公司装甲控股子公司(Amor Holdings)的防爆织物。占霍尼韦尔整个公司销售额15%的特殊材料部门今年计划增加93600万欧元(12亿美元)的销售额,部门收益将近42800万欧元(55000万美元)。

过去十年,只有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德克萨斯装甲公司(Texas Armoring)一直对私人车辆(从豪华轿车到SUV)进行装甲。该公司CEO Trent Kimball指出了大量增强纤维在公司装甲产品中的应用,包括Spectra和Spectra Shield、DSM的Dyneema、玻璃纤维和硬化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从重量方面促进了整个装甲行业的进步。用复合材料装甲的车辆减少了磨损和破环,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两到三年。”

Kimball估计,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辆装甲系统的重量大约为136千克(300磅),而一个复合材料/钢系统的全部重量为680千克(1500磅)。

Dyneema纤维

另一种先进的高模量、高性能聚乙烯(HPPE)是来自DSM的Dyneema纤维,该纤维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的Greenville市和荷兰的Heeren市生产。

去年12月,DSM进行了四年之内的第五次扩产,将全球产能翻倍。Dyneema系列最新的弹道材料包括硬装甲用HB25和HB26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它们可以比其它传统编织物更快、更有效地沿着纤维传输冲击能量。使用HB26制备装甲的制造商将处理时间减少了一半,加快了生产速度。丹麦装甲兵测试了车辆装甲中的HB26复合材料,发现它们是有效的 ;HB25复合材料在中型战术车辆驾驶室装甲中应用效果良好。

DSM还复合了Dyneema HPPE纤维和钢丝材料用于防弹背心的刺伤防护,该防弹衣符合英国HG1A/KR1标准。英国国防部将很快把Dyneema单向纤维混合在新型Osprey防弹衣的陶瓷板背面。DSM还创造了一种Dyneema HPPE纤维和Dyneema单向纤维带制成的混合层压片材,该材料可以抵抗弹药、刀子和针状物的攻击。

DSM Dyneema LLC生命防护(美国)公司高级副总裁Jan Grimberg告诉《增强塑料》,弹道市场开发轻质材料是必然的。他说:“Dyneema HPPE中的碳-碳键创造了世界上最坚固的轻质纤维——与钢材相比表面密度最高可降低75%。现在我们仅仅使用了Dyneema纤维强度的20%,因此它在弹道产品中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军事终端用户对HB26的认可来自于对它的期望。Grimberg说:“我们期待DSM公司在年底前公布更多关于HPPE纤维的创新,降低硬装甲的重量,提高其强度。”

该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的财政报告表明,高性能材料部门的运营收益(包括Dyneema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

最近,加利福尼亚州Del Mar市装甲制造商Homeland Security国际集团和美国维吉尼亚州Dulles市的Protective Enterprises公司都成功制成了混合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SAPI板。

将Dyneema和Spectra纤维混合在SAPI板中,复合材料部件重量平均可降低到1.5千克,而其它复合材料板则为2.6千克。位于以色列Herzliya市的Rabintex 工业公司使用几种芳纶纤维增强材料生产Knightex弹道板。该公司报导说,一块5毫米厚的复合材料防弹背心SAPI板重量仅为4.2 kg/m2。

玻璃纤维

尽管玻璃纤维被认为是最重的弹道增强纤维,但其仍然在复合材料装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乔治亚州Aiken市的AGY公司是全球唯一的S-2(商标)玻璃纤维生产商。其新业务发展经理David Fecko认为,他们的纤维平衡了拉伸强度、压缩性能、硬度和疲劳性能,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既具有弹道性能,也具有结构性能。

该公司的HJ1硬装甲板材使用S-2玻纤增强的酚醛树脂基织物制成,用于Humvee M1114和CAV-100 European维和车辆的装甲。AGY公司现在拥有23个HJ1系统的许可证。

科罗拉多州Montrose市Polystrand公司的ThermoBallistic-H装甲板使用公司牌号为X-Ply的E和S玻纤/聚丙烯混合片材。这种复合材料板材由0/90°层压板与打击面的E玻纤和背面的S玻纤制成。

Polystrand公司总裁Ed Pipel说:“玻璃纤维可能比芳纶纤维和碳纤维更重,但它更便宜,应用也更广泛。”他指出,X-Ply不需要特殊的储藏条件,保存期没有限制,层压板形式比其它弹道学复合材料成本更低。另外,与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弹道板材相比,Polystrand材料可以将挤压时间缩短40%~60%,去除了除气过程,并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新型玻璃纤维和纳米防护材料

复合材料装甲的新型增强纤维正快速发展着。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Richmond市的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和Magellan系统国际公司发现了一种适用于M5的弹道纤维,这是一种复杂的聚亚苯基纤维化学品,Magella将其描述为“一种坚硬的棒状聚合物,具有双向氢键,可以产生三维蜂窝网络结构”。

弹道市场的另一种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是增强聚丙烯基材的高度抗拉伸的聚丙烯带纱,这是美国南卡莱罗纳州Spartanburg市美立肯纤维公司模压织物技术(MFT)的一部分。该公司已经实现了车辆装甲的商业化,而且正在开发用于头盔和个人装甲的MFT技术。

美立肯公司的一名利润增长战略专家Todd Kleman说:“热塑性材料逐渐在装甲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这一市场的买家是不愿承担风险的,因此任何新材料都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才能被鉴定为合格。”

Delaware大学复合材料中心和美国军事研究实验室武器材料研究会的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进展,制成了剪切稠化液体(STF):一种独特的“液体装甲”。STF在正常条件下处于一种类似液体的弹性状态,但在冲击作用下会变硬,以便在几毫秒之内阻止穿透。Armor控股公司是今年唯一取得STF技术许可的公司。

香港科技大学的纳米技术研发是关于复合材料形式的多壁碳纤维管增强UHMWPE薄膜的研究。研究发现,仅仅增加1%的纳米管,就可以大大提高薄膜强度和模量。这种混合作用似乎还可以减少纺纱纤维中纳米管形成的结所导致的UHMWPE纤维损失。高平教授说,装甲制造商对这项研究显示了相当大的兴趣,该大学和DSM公司正在商讨进行合作的可能。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New Bern市Lifetek Armor公司目前正在其产品中使用聚合物增强复合材料,公司总裁Terry Nelson认为电子武器可能是下一代的战争威胁。他说:“纳米材料可以为这种武器提供装甲解决方案。”

可以确定,在战火下的生死对决中,未来的装甲材料将包括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对于各种危险环境中的生命保护来讲是很重要的。

第五篇:战争与征服

战争与征服——古代两河流域艺术

一、教学目的: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二、教学要求:

思考两河流域艺术特点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其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两河流域艺术特色的形成具有那些美学上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两河流域艺术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2、古埃及艺术与其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五、教学过程:

人类的文明史出入意料地会在两个不同地区同时发展起来,当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创造了他们古老的文明时.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地区也兴起了另一种伟大的文明。今伊克共和国境内的两条注入波斯湾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是古代文明的又一发源地。远古时代.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明.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这儿定居耕种.生息繁衍.两河流域自古以来没有天然的屏障;这片肥沃的土地便成为各个民族长期争夺的地方.苏美尔人、巴比伦人、迦勒底人、赫梯人等都先后在此称雄.战争连绵不断,国家或王朝不断更迭。这种不断的冲突也带来了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使这儿的艺术发展呈现出不同于古埃及稳定封闭的程式化面貌.表现出较为活泼多样的风格,由于两河流域缺少石料,这儿也未留下象埃及那样巨大永恒的石建筑和数目繁多的雕刻品。

两河流域下游的文明发展最早.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朴这里建立起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以后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下游.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两河流域上游的亚述于公元前8世纪征服了众多的民族、建立起亚述帝国.发展了文明。至公元前6世纪这儿被波斯帝国征服。美术史上,我们选用五个时期的艺术作为两河流域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加以介绍,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叙述。因为两河流的历史太复杂,遗留下来的文物较埃及少,从古至今这儿的战火不断,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一个不稳定的冲突热点地区.考古发掘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所以仅择其耍加以简要介绍。

一.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的艺术(公元前3500年——2000年)

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从波斯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至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形成了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械和乌鲁克械辞小城市国家。他们的社会并不象埃及那样.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围绕种庙形成有机的社会结构,他们崇拜各种自然神,如雷电神、风暴神、植物神、水神替.修建了许多神庙。国王不过是神的旨的执行者.他领导人民为神服务。这个社会的中心是神庙,神庙被用来指挥劳动.举行祭祀活动,发展公共事业,集中分配劳动产品。神庙建筑就成为苏美尔人最重

要的建筑艺术。

因为缺少石料.苏荚尔人便用粘土做成泥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防水,他们又在墙面上镶嵌陶钉.类似马塞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是塔庙.又叫做吉库拉塔”(Ziggurat),是一座用泥砖修筑成的巨大人造土山,其面积可以与金宇塔相比.高度由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高高耸立在平原上,十分显眼。这些塔庙是城市的灵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物质文化交流的中心。塔庙上建有神庙、贮藏室、工作房.甚至有交易市场。最早的塔庙迹于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乌鲁克城.今天已几乎荡然无存。圣经中记载的巴比伦塔可能就是这些未保存下来的塔庙中的一个。最著名也最高大的是公元前2500年前边于两河流域南9Q的乌尔城塔庙。它由三层梯形平台组成.顶上两层今天已差不多不复存在,底层高的约17米多.每层都有倾斜的梯道和回旋向上的斜道通向高处。塔庙的墒面有规则的凹凸不平的起伏,它在坦荡的两河流域平原上显得十分雄伟。为什么塔庙总是修得如此高大呢?可能苏美尔人认为神应当住在高山顶而不是平原上.因此他们才不遗余力地总是修筑这些人造土山.然后将神庙建在其上。

苏美尔入的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这些作品大多出于宗教目的而雕刻。“苏美尔女神像•’是一件高25厘米的石雕.眼和眉原嵌有彩色石块和金属等材料,她的眼眶很大.表悄严肃,大约作于公元前3500年一前3000年。另一个圆雕“植物神像”非常有趣.它是一件全身像,高约90厘米,身体和四肢都被处理成圆柱形,双手交叠胸前,身着半截羊毛围裙,头上留着长须长发,大眼眶里嵌着彩色石块,显得既贤明又睿智。这一时期还遗留下来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切青木板上嵌有贝壳和彩色石头的“乌尔军旗”,描绘苏美尔人庆祝战争胜利的场面,“公山羊和树丛”是用黄金、贝壳和绿石制作而成的,山羊站立在树丛后向外窥视,显得生动有趣。这些工艺晶中最有名的,要数一件名叫“金牛头竖琴’’的作品。金牛头竖琴

件古老的竖琴有金牛头作装饰,牛选用金、宝石和贝壳制成。竖琴板上用贝壳、天青石等物镶嵌的一组精彩的动物图案最叫人称奇。图案共分四层,最上面一层是传说中的勇士吉尔加美什两只人面牛身怪搏斗,第二层是雄狮和狼正携壶端菜,第三层绘有毛驴弹奏竖琴、熊在舞蹈。最下一层是山羊同半人半蝎的怪物站在一起。所有这些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动物的拟人化,它们都被刻划得维妙维肖,记载了苏美尔人古老神奇的传说,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动物的作品,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以后我们在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中不难看到类似的动物描写。其中毛驴弹奏竖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西方艺术中一种不变的形态。’这件作品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那正是埃及的大金字塔时代,比中国的夏朝还要早五六百年呢。.

当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定居后不久,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这儿又移居来了一个新的民族,即阿卡德人。经过漫长的岁月阿卡德逐渐强大起来,于公元前2500年后取代了苏美尔人成为两河流域南部的统治者,他们继承了苏美尔人高度发展的文明,同苏美尔民族逐步混合为一体,所以在美术史上我们把两个民族文化统称为苏美尔一阿卡德艺术。

阿卡德人统治时期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萨尔

贡一世的头像和纳拉姆辛石碑。

萨尔贡一世头像

阿卡德王朝的奠基人萨尔贡一世头像是一件青铜雕刻作品,形象逼真,面部处理精细,编织的头发和卷曲的胡须刻如入微,有一种威武严厉的气质。从雕铸的技巧来看,当时(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准。’

纳拉姆辛是萨尔贡一 师德孙子,石碑上刻绘着纳拉姆辛国王率军翻山越岭同敌人战斗的场面。

二.巴比伦时期的艺术(约公元前1790年一前1600年。)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地区发生**,直到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征服其他民族,统一了两河流域下游地区,建立起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巴比伦王国。统治者汉莫拉比相当尊重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和传统。不过这段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极少,最有名的就是汉莫拉比石碑。

汉漠拉比石碑

是一块镌刻着汉莫拉比国王制定的法典全文的闪绿岩石碑,碑上端有国王和太阳神的浮雕像。国王身着长袍,袒露右臂正站在太阳神前,他举起右手向神报告。右边的太阳神端坐在宝座上,头戴海螺形的高帽,身穿层层条纹的长袍,正把权杖一样的东西授予汉莫拉比。如果你细心观看两人侧面的头像,会下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眼睛都被雕刻为具有透视特点的形状,有一定的空间深度。这对于生活在公元前

浑、古朴;较苏美尔的石雕更为成熟。

汉莫拉比去世后,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被其他民族吞并。此后两河流域处于文化的底潮。

亚述帝国时期的艺术(约公元前1000年一前612年)

亚述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两河流域北部的一千国家,它发展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逐步强大起来。这些亚述人骁勇善战,不断向外扩张.征服了许多地区和国家,最终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统一了两河流域。亚述的全盛期约从公元前1000年一前612年,历史上称这时为亚述帝国时期。在此主要介绍亚述帝国时期的术。

19世纪中叶以来发掘了大量的亚述宫殿遗址,这些建筑同古代苏美尔人的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取述入的文化艺术主要依赖于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艺术而成长。亚述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遗迹颇为丰富,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宫殿建筑和雕刻。亚述人不像埃及人那样看重死后的生活,也不修建巨大的陵墓,最看重的是现实的享受,用大量的钱财修筑宏伟豪华的宫殿,国王死后也多葬于宫殿之下。亚述宫殿都建在人工台基上。萨尔贡世的宫殿在亚述王宫中首屈一指,它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建在方形台上,宫中有房间二百多间,宫殿四周有高大的围墙。最动人的还是守护宫门的带翼神兽雕刻,这种半人半兽的形象是亚述最独特的艺术遗迹,它有一个人头,有牛的身躯和腿,背上长着鹰的翅膀。奇怪的是它有五条腿,从正面看它立地不动,从侧面看正在迈步走动,构思颇为新奇。

不过亚述最负盛名的要数浮雕板雕刻。公元前9世纪一前?世纪是亚述雕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保存下来的浮雕大多属于这一时期。当时1700多年前的雕刻家来说,实属难能可贵。这块石碑也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整个雕刻手法圆的亚述人用大量浮雕板来装饰王宫,每座王宫中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记载历代亚述王的战功、狩猎以及各种历史大事。这些浮雕既有历史意义,又可作为墙面装饰。很可能,亚述国王们常常面对一幅幅浮雕,追忆他们或他们的祖辈建树的丰功伟绩。这些浮雕板中最令人难忘的有“猎狮图”、“受伤的母狮”等作品。、猎狮图这块浮雕板发现干公元前9世纪的阿苏尔纳西尔帕二世宫殿遗址。浮雕描绘了战车上手持弓箭向雄狮射击的勇敢国王和身中数箭但仍旧扑向战车的凶猛的狮子,表现手法大胆、概括,轮廊清晰,具有装饰性,整个画面充满力量和生气。它反映了热衷于领土扩水和进行激烈狩猎活动的亚述帝王们的生活。

受伤的母狮.

这件浮雕感人致深,它描绘一只垂死的狮身中数箭,血流如注,两条后腿已瘫软,但前肢却竭尽全力支撑着身躯,昂首怒吼,这真是生命最后一刻的悲鸣。雕刻手法相当简洁,没有任何背景的刻划,狮头、狮爪刻得富于起伏变化。这件作品是在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宫殿里发殿里发现的,约制作于公元前650年。

亚述的浮雕大多为国王歌功颂德,保持了较多的世俗性,也体现了亚述人的尚武精神。

三、新巴比伦时期的艺术(公元前626年一前539年。)

公元前7世纪末,随着亚述帝国的衰落,一支迦勒底人逐渐壮大,约在分元前626年占领了巴比伦城,建立起国家。称为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联合其他国家于公元612年攻陷了亚述首都尼尼微,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及叙利亚等地。

新巴比伦的艺术集中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筑上。新巴比伦城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伟大的城市,由当时最强大的统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年一前562年)所建,它是一座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规模宏大的京城,也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新巴比伦城有宽厚高大的双层城墙,城墙上设有塔楼,城内宫殿的墙垣均用五彩琉璃砖砌成,十分华丽。全城有二十四座城门,都以巴比伦神祗命名,其中最负盛名的主门称为伊斯塔尔门。伊斯塔尔门

这座城门以新巴比伦的丰产和战争女神之名命名。它有深蓝色的琉璃砖墙面装饰,墙上还饰有黄、褐或黑色的动物形象,色彩艳丽华美,表面光滑明净。这些琉璃板动物装饰同亚述人首飞牛怪兽相对,更显出它优雅华丽的独特效果。自苏美尔人以来动物形象始终是两河流域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

新巴比伦减中还修建了大神殿和献给朝霞女神的高达90米的高塔,有7层螺旋形阶梯,相传这就是圣经中提到的巴比伦塔。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取悦他的王后,在宫中还建造了一座高达25米的梯形高台,底边长120米,共分7层,每层都铺上泥土,种上各种奇花异草。远远望去,花草树木仿佛长在宫中,在乎坦的两河流域非常引入注目,因此人们将它称作“空中花园”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惜在公元前3世纪因地震而毁掉了。

四、古代波斯艺术

古代波斯位于两河流域东部,北至里海,南达波斯湾,在多山的伊朗高原上。这儿很早就有了人类文化。这些早期游牧民族给我们留下的艺术晶主要是随葬品中的小型工艺制品和陶器。其中波斯史前陶杯非常有名。史前陶杯

是考古学家在伊朗西部的苏兹(suas)山区发现的史前陶杯,约为公元前5000年一前4000年的作品。它高约28.5厘米,上面有富于想象力的半抽象动物形态作为装饰。杯子正中是一只精美的野山羊,它的身体已简化成几道曲线构成的三角形,双角变为两道大圆圈,身体反而成了角的附属品。野山羊的上部是简化成近乎干一条水干线的狗,它们组成了一圈图案。如果你细心观看杯口,会发现那儿的竖直线实际上是长颂鸟的脖子组成的,构思可谓巧妙奇特。由此看到,原始人类善于描绘十分写实的对象,发展到金石并用的时代或进入文明时代,人类又从写实步入了概括抽象的艺术领域。波斯人约在公元前6世纪强大起来,居鲁士兴兵于公元前550年灭掉其他国家,建立波斯王国。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居鲁士占领了新巴比伦,征服了整个西亚地区。他的儿子在公元前525年又征服埃及。至大流士一世(前552年一前485年),波斯帝国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古代波斯艺术最有成就的是大流士一世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和雕刻。

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人对被征服领域的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形成多样化的面貌。此外,由于波斯人信奉拜火教,保持了露天燃烧奉祭的传统,因此他们没有宗教性的室内建筑。波斯帝王的宫殿都是世俗性的,极豪华和奢侈。大流士一世时代的宫殿筑最有代表性。

波赛波里斯宫及其雕塑

波赛波里斯宫是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8年修建的王宫,它是一大片建在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其风格显然受到亚i叁建筑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埃及、小亚细亚等民族的风格。这座宫殿最有特色的是迎宾厅,它由36根圆柱支撑,柱头和柱基的装饰花纹是埃及式的,柱子表面的凹槽来自爱奥尼亚式的建筑柱式,天花板横与柱子之间的支撑是波斯本民族的传统——牛型柱头装饰。这种装饰是在莲花型柱头上跪着一对背对着背、两头一体的公牛,显得庄重、结实而大方。

波斯雕塑多以属于建筑,迎宾大厅外两道石阶的墙面上,刻满了各种浮雕,们全是一些礼拜、朝贡、典礼的场面,以人物为主,也有不少动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侧面的造型,他们大多有大胡须,卷曲的头发,动作比较单一。不过这些侧面像同埃及的雕像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头是侧面,身体也是侧面的,不象埃及雕刻那样头侧身正。这些雕刻仍然给人以威严呆板的感觉,它们当初是帝王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今天看来,它们是波斯民族气质和历史的体现。

波斯艺术还十分重视装饰性,建筑普遍采用琉璃砖装饰墙面。不过这些装饰发展变化较少,大流士一世时期形成的风格,一直流传到前330年帝国灭亡也无什么变化。波斯的小型艺术品、尤其是金银器的制作十分精美,其金属制品和丝织品的装饰风格一直影响到后世。

思考作业:

1、两河流域艺术形态的形成原因

2、两河流域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期。

3、两河流域艺术与中国原始艺术相比,具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参考书目:

《外国美术史纲要》 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美术史》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毛君炎等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西方艺术史》贡布里希(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

萨拉•柯耐尔著欧阳英樊小明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译

下载数学与战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与战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战争与医学

    现代化军事医学 ----------战争与医学 【引言】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技术装备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与现代化战争,但在同时,高科技战争给军事后备带来了新的问题。在高科技武器......

    战争与文化交流

    三、正文 战争与文化交流 (课题编号:081701 课题组长:程霞 成员:赵海峰 郭晓佳 史文俊 杨强 指导:刘荣争 ) 一、前言 走过硝烟弥漫,趟过血雨腥风。闯出枪林弹雨,踏过荆棘满地。历史......

    爱国主义精神与战争报道

    爱国主义精神与战争报道 苏薇 徐州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为配合战争爱国主义宣传,交战国对新闻及其传......

    《和平与战争》演讲稿

    《和平、战争、责任》 ——《战争与和平》演讲稿和平,我们渴望,我们渴望和平鸽在没有炮火的、湛蓝的、清澈的蓝天展翅飞舞。战争,我们需要“不仅为自己的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

    “战争”

    “战争” 自从我家的电脑上了网,爸爸,妈妈就成了网虫,一个忙着斗地主,一个忙着聊天,为此,他们发生了多少战争呀。 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赶紧回家写作业。打开家门,我......

    战争

    战争: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 主......

    战争

    战争,人性的救赎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把人性的美丑憎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揭露出来,在战争的疯狂年代,有些人种将不被看为是人,甚至连牲口也不如,他们可以无条件无反......

    读《货币与战争》有感

    读《货币与战争》有感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其中的部分烦琐的文字我采取的跳过的方式,尤其是在描述到美国与金融家们后期的货币战争阶段,还有作者论述一些金融学理论的地方我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