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

时间:2019-05-13 09:0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

第一篇: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

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武器材料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武器的材料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败,但是在战争中,他还有一个作用——决定着战争的伤亡比。

武器材料由最开始的石木武器,到青铜武器,再到铁武器,之后的热武器等等。武器材料的发展速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名族的发展,但往往也决定着一个名族的兴衰和灭亡。

在我们华夏名族,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中期,石斧、石刀、石锄、石锛、石镰、石镞、骨耜、穿孔斧和多孔石斧等工具出现了。到了夏朝,青铜器出现了,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于铁器,最开始是商朝出现,是用天外陨铁打造而成的,中国大约在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世纪已经出现人造的铁器;到春秋末战国初,早期铁器已有一定的发展;并被推广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兵器制造业等部门中;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都设有冶铁基地,委任官员管理,由工师、冶尹等官员主持冶炼和制造事宜,保证了兵器制造业的发展;秦汉时期的钢铁冶炼和铸造技术又有进一步的提高,淬火技术、退火技术、铸铁脱碳钢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钢铁兵器的制造技术和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在之后数千年中,铁器一直是作为武器的主要材料,只不过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铁器的品质越来越好,武器也随之越来越好。

相比较于中国而言,在元朝以前,西方的武器材料的发展是慢于中国的,在蒙古骑兵横扫欧亚的时期,蒙古人劫掠了不少西域的工匠铁匠为他们打造武器,就是凭借着这些武器,蒙古铁骑横扫了整个欧洲。但是在那之后,欧洲的武器在材料上的发展却远超中国,尤其是在火器的发展上,但也正是由于武器材料的发展加速,使得战争的伤亡加大,阿兹特克文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小时的。

在世界璀璨的历史中,有无数的文明消失,但作为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文明古国,中国所经历的战争比其他文明更为惨烈,但是华夏名族仍然没有消失,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武器材料的发展上。中国的武器整体来说是发展较慢的,华夏名族经历的几次最大危机都是在武器的材料比较原始的时期,如战国末期七国乱战,之后的暴秦,这个时期的武器仍然以青铜器为主,之后则是在五胡乱华时期,汉人被杀至只剩400万人少了一半以上,这个时期虽然是铁器时期,可这个时期的铁器却是由于锻造技术的原因以生铁为主,在之后中国人口减少较多的是隋朝,由于隋炀帝的胡乱征伐高丽,仅仅3次征伐就死伤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和民夫,之后的隋末诸侯乱战死伤也是十分惨重,但同样,这个时期的铁器仍然不是十分先进,即使是到唐朝初期,华夏名族都还没有成熟的打造较好铁质武器的技术和方法。在之后相对比较大的危机就是近代的抗日战争了,中国死伤达到了3千多万,若是放在古代任何时期,华夏就已经被灭族了,但是有人口的暴涨,在当时4亿的人口基础上,这个伤亡虽然惨重,却没可能是中国覆灭。

相比于中国,欧美的一些国家在武器材料的发展上过快,使之材料的发展速度与人口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由于材料的先进,战场上的伤亡就会增加,武器材料越先进,死伤的比率就会越大,而国家的人口跟不上战争的损失,国家就会出现青壮不足的情形,一旦不足兵力上就会出现缺失,国家的劳动力也同样会缺乏,国家的实力不进反退,如果这个时候这个国家企图通过征伐其他国家来掠夺资源人口,这样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要打仗就得有先进的武器,武器好了,人口跟不上,人口跟不上就继续战争抢夺,终有一天这个循环会出问题,一旦这个循环某一环出一点小问题,这个绷紧的国家就会崩溃,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再看看近代吧,近代战争,热武器逐渐代替了冷兵器,但是往往一场战役下来,就是数以十万计的死伤,但是即便如此,各个国家仍没有出现像古代那样灭亡的文明的情形,这就是由于人口问题,热武器的出现是战争的死伤变得是原来冷兵器时期的数倍甚至数十上百倍,但是基于庞大的人口,以及快速的人口繁衍速度,战争中的人口损失往往在十几几十年就恢复了,所以在近代各个大国都不会出现完全被灭亡的情况。

当然也不是绝对,二战时期的日本就是个很好的反例,所谓的穷兵黩武就是形容当时的日本,为了战争,国家的青壮死伤比例之巨大,使这个战败国差点崩溃,在后期,日本无论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的绷紧的,日本的投降可以说是保留住了这个名族的最后的生机,也就是因为这个,日本国现在是鼓励生育的,为的是什么,就是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有足够预备兵源可以供其对外开战而不再出现二战后期的兵源不足的情况。随着武器材料的发展,战争的惨烈程度将超乎我们的想像,石制武器打击敌人往往都是相当于钝器砸伤,即使是尖刺刺中对手,其损伤也没那么大;青铜武器一剑刺中敌人,但由于武器材料的问题,这名敌军的伤势可能不会太严重仍有很大几率存活;铁制武器这比较严重,由于冶炼的技术不够先进,铁制武器十分容易出现铁锈,这样的武器一旦上到人,这个人一般不会死于被伤,而回死于伤口的感染,所以往往在古代铁制武器击伤的人8成以上都会由于破伤风而死。至于火器就更不用说了,杀伤是冷兵器的无数倍。所以武器材料决定的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负,它还可能掌控一个国家的生死。

第二篇:战争不是靠先进的武器

战争不是靠先进的武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科技已是并不稀奇的东西了,国防军事也要靠高科技来支持,许多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开始大规模的列装部队,许多士兵就开始认为打仗就要靠先进的武器,交战双方谁的武器装备先进,谁就会取胜,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只有靠先进的武器才能打赢战争的思想,而中国近230万的军队,想要完全得到最新的装备那是不可能,这不仅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武器装备还需打量资金和精力来维护,并且还可能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心,引来国际社会的舆论,产生军备竞赛。

先进的武器装备的确重要,但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合格的政治思想,过硬的军事技术和心理素质才有资格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就讲到作战的战术和心理素质这个问题了。

先进的武器未必能在战斗发挥作用,这在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打的第一场战争,此战打起来就显的有些匆忙,新中国刚经历解放战争,全国上下都处于重建家园的状态下,可谁知朝鲜半岛竟会打成这样,中国人名志愿军拿着万国牌武器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奔赴战场,但毕竟志愿军是身经百战的钢铁战士,面对联合国军强大而又密集的攻势,他们丝毫没有畏惧,联合国军你们有空中优势,我们就发挥地面战优势,在前期的空袭中志愿军尽量以躲在坑道中以保存实力为主,在后期的几场战役中,志愿军则是发挥游击战麻雀战等非正规战术,完全打乱了联合国军的正规战术,让他的飞机大炮无用武之地,让时间来削落先进武器的能力。最终志愿军依着多年打非常规战的经验将联合国军足步的赶回三八线以南的南朝鲜,直到最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完全胜利,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志愿军用自己的生命与智慧挡住了先进武器挡住了联合国军的攻势,为半岛人民争取到了和平。

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因为解放军战士有实战经验与当代部队性质不同,那么西沙海战可以说是解放军史上第一次与外军的海战了,西沙海战中中越双方的实力可以说是好无可比性的,我方4艘参战舰只的总吨位还不及越方的一艘驱逐舰,无论是机动性能还是火力,我方都处于下风,但海军战士们充分发挥我方舰炮的高射速和越方舰炮无法对近距离目标实施有效攻击的特点,在海上玩起了刺刀战,一度逼到越方舰只跟前,进行高速猛火力攻击,甚至将“陈庆瑜”号的军旗打落,要知道军旗可是一个军队士气的象征啊。我方将士是越战越勇,战到最后连手雷,反坦克火箭筒也用上了,竟还给敌人造成了使用导弹的假象,更是对敌人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越方的坚船利炮是无所用处,连吓唬人的本领都没使出来就让人民海军打得落花流水了。再回看一百余年前的甲午海战,清政府的北洋海师当时是号称亚洲第一,但面对比他实力要弱得多日本,铁架战舰竟发挥不了他重火力的作用,而日本却凭着快炮盯着北洋水师死命的打,虽然北洋水师的将士作战英勇,但由于战术失利,未能将本有的舰只性能发挥出来,最终导致了海战的失败,签下了屈辱的。由此可见光有着先进的武器而没有英勇的战士和英明的指挥官那是没有用的。如果士兵应练好了自己专业的技能,将军有着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那么这支部队即使拿着与对手相差几十年的武器也照样能打胜仗。

这样的例子不仅在我国有在国外也,美军与伊拉克叛军的交战中,用报废弹药制成的简易爆炸装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些被称为路边炸弹的简易爆炸

装置制作简单,并不属于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但从造成的破坏来看,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美军对路边炸弹也是望而生畏,不得不花大把的资金来研制更为先进的装甲车和排爆机器人,由此看来先进武器面对简易武器,不得不变的更先进才行啊!以更先进来制服简易,这显然很不划算,但为了士兵的生命还能怎么办。

从这些战例来看先进的武器未必能真正的有用,战争打到最后还是得要人来解决,这是军事机器人等智能化的装备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应该以练好军事技能为主,熟练掌握手头的各种武器,以打赢现代化战争为目标,不要总是认为武器的好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百慕大三角之谜的猜想

海深达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沟,深7000米以上,最深达9218米

并且在海中,其洞口宽度可以达到很大,那么在这个深洞上方就可以达到

足够大的吸力,无论是飞机还是其他飞行器经过时都会被吸入,但在这时

就又出现了一个海水的问题了,如果把海水当成无法流动的东西,那么就

是把这个深洞给填平了,这个吸力也就不会存在,但恰恰这海水是一个流

体和这个空气一样会流动,但海水的密度比空气要大很多

第三篇: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浅谈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

——观《逃离克隆岛》有感

初教院 小教114 竺丽雯

就影片中展现的场景来说,由于背景是2019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未来,未来的高科技造就了高尚、舒适却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在我们感慨、羡慕以后便利惬意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反思人类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类影片的确发人深省。

总所周知,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诉求,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要要求,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物化的当今社会,科学转变为是实践技术的同时(即科学到科技的这个过程中),由于科学家或是机构正在“异化”。我们对自然怀有一种敌意、不敬,由此产生了一种分裂和对抗的情绪。人类心灵深处从前不曾被激发的趋利性、盲目性,在一些世界范围内的实例中完全地展现出来。

从人性上,我们几乎迷失自我、抛却人伦道德,用一种病态的理念、态度妄想支配超越本身能力的东西——为了什么?欲望、财富?!我甚至可以说:人类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了完全的相互信任,因为这是一种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生物。而这种对高深莫测的科学都毫不敬畏的态度,比什么都可怕。

曾有科学家这样预言:“人类如毁灭,应归咎于自身。” 那么,“人类会自我灭亡”,真的只是一种大胆夸张吗?我不这样认为。

显然,科学技术现在已经人类进步的动力,然而,深藏再这种表象下的,是深深的隐患——科技给人类造成一种不安全感。表面上,我们的生产生活因其而愈加轻松灵便,以便于我们尽早脱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而寻求高端享受。但是,当这个速度过快、欲望过强时,这种基本、善意的保障就转变为某些智者的担忧,“超人文”的社会科学造成了人类的“快餐式”生活、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能源枯竭、增加了人性迷障„„如果睁大双眼我们就会发现:潜在的危险正在一次次以危机乃至灾难的形式上演„„上类无限度的探索、破坏、发展,最终以自然的形式报应在我们身上。

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①,但显然,实现它还任重道远。具体来说,我们能够做的有以下几大点:

1、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对传统高耗产业进行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

3、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4、尽力保护环境,消除污染。

5、提高人类科技素质,实现人与科技同调的现代化。

另外,在影片中,男主角的个性鲜明,属于思维大胆奔放(很契合他被克隆的对象的性格)、敢想敢为的个性。而事实上,在其他机器人或是生化人(克隆人)的类似灾难片中,主角都是独具新意,勇于冲破悲剧命运的勇士。这让我们不得不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怀疑、批判精神是人类最具颠覆性的力量,能够揭开科学和生命的庞大骗局,当然,这首先需要勇气和实力。外国人相较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有一颗敢于冲破世俗、不畏艰险困苦的心吧。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思考,衍生出大胆创新的民族性格。这一点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每个人都有惰性,总喜欢习以为常,安于现状,遵从习惯的力量。原来是怎样的就怎样,昨天怎么做的,今天照本宣科地做,这样轻车熟路,不用太多思考,也不费什么劲,更不会有什么困难、风险。但这样也难以有创新和巨大的进步发展。惰性也可以称为惯性,这是事物的劣根性。习惯于常规,不求开拓创新,这是许多人之所以一辈子平庸的原因。

开拓创新是前进、发展的动力,只有开拓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做一个时时自新的我。但创新有度,不能太出格,太没有原则。(如凤姐,那就是哗众取丑了!)创新,首先需要认识本我,洞察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要明确发展目标,方向明才能决心大,有动力;再次要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尽可能收获知识技能,积累能量以待时变;最后就是勇于实践,常常自省总结,锲而不舍,不耻下问。

不平等的问题不仅凸显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在科学的庞大领域内,我们需要时时谨慎、处处提防,因为后果人还无法承担。

所谓的科学本无止境,甚至我们至今还无法人为地明确划分出不同科学种类之间的界限。所以,面对未知的未来,谁敢肯定的说:

诺亚方舟只是个传说?空中楼阁只是个幻想?机器人永远不会产生思维?克隆者一定会臣服于(人类为他们制定的)既定命运?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一旦机器人(或生化人)有思维了,就可以创造自己,创造出比人类更有劳动力的奴隶,自然也不需要人类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机器人又有了感情那就不一定了!„„可是,要有感情比要有思维难多少?!

也许又有人反驳,人类制造的东西,怎么可能超越自身存在呢?那么我只能说你太自信了。放眼世界,人类能掌控的部分远远小于未知的部分。未知技术是否能超越人类极限,科学家都无法下论断。人工智能②的未来,远远比人类的未来更莫测。因为他是人类人工智能的扩展和延伸。

备注:

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定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

主要成果有: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工程、知识工程等等。

第四篇:2013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品生命周期

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2.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3.沙漠化 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4.自然环境 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为环境。

5.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用水量最大的依次是 A

A .工业、农业、生活用水 B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

C .生活、工业、农业用水 D .农业、生活、工业用水 2.使用下列哪种燃料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A .汽油 B .液化气 C .氢燃料 D .煤炭

3.在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绝大部分来自于燃烧 D A .石油 B .天然气 C .核燃料 D .煤炭

4.一次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可再生能源还远未得到开发利用。世界各地都可以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是 C

A .地热能 B .风能 C .太阳能 D .潮汐能 5.使用下列哪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D

A .小轿车 B .摩托车 C .公共汽车 D .自行车 6.下列哪项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B

A .可持续发展 B .环境保护 C .科教兴国 D .希望工程

7.垃圾填埋是废物处置的一种方法。但是,垃圾填埋也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D

A .占用大量土地 B .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C .可能污染土壤 D . A、B、C 都对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8.为了身体健康,要注意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科学搭配。与生产植物性食物相比,生产动物性食物需要: D A.更多的土地 B.更多的水 C.更多的能源 D.A、B、C 都对 9.水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D

A.农业径流 B.工业废水 C.生活污水 D.A、B、C 都对

10.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不改变基本形态的能源;二次能源是一 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新的形态的能源。电能属于 B A.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不可再生能源

三、判断题:

1.用水量的持续增加、水资源短缺,完全是由人口的增长引起的。(×).太阳能是对环境最安全的能源之一。(√)3.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是生产电能的重要方式。火力发电会对大气产生污染,水力发电则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4 .高空的臭氧层对人和其他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近地空气中臭氧浓度过高则会诱发“光化学烟雾”,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所以空气质量报告中才将臭氧列为主要污染物。(√)5.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造成的。因为个人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小,危害程度轻。(×)6.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讲,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不变的,因此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水是取之不尽的。(×)7.地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得以补充,因此尽管人们不断地开采地下水,但地下水的供应量总是保持不变。(×)8 .有些节能措施或设备,如节能灯,虽然购买时价格较高,但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核算,是物有所值的。(√)9.人人都讨厌噪声,但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而制造噪声时,可以暂时不考虑他人的利益。(×)10.循环利用废物可以节能。因为一般来说,再生一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比从原材料开始制造这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要少。(√)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清洁生产强调的三个重点是什么?(1)清洁能源(2分)。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1分)

(2)清洁生产过程(2分)。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1分)(3)清洁产品(2分)。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2分)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答: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2分)

大气中有害物质是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的:(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1分)

(2)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1分)(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1分)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一下四种:(1分)(1)引起急、慢性中毒;(1分)

(2)部位及呼吸系统急慢性炎症增加;(1分)(3)污染对人群免疫功能的影响;(1分)(4)污染的致癌作用。(1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2分)

(1)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3分)

(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3分)

(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3分)

(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2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2.沙漠化 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3.产品生命周期 简称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环境监测

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二、选择题:

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年12月26日 B.1986年12月26日 C.1989年9月1日 D.1986年9月1日

2.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A.昼问55分贝夜问45分贝 B.昼问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问60分贝夜间的分贝 D.昼问70分贝夜间55分贝 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5.联合国于 A 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A.1972 B.1973 C.1974 D.1975 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 D 度最好。

A.17-20度 B.18-20度 C.20-25度 D.26-28度

7.工业三废是指 C。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D.废气、废料、废渣 8.酸雨是指pH值小于 A 的降水。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A.5.6 B.5.8 C.4.3 D.4.6 9.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A)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1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1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13.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外泄造成严后果的。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热 1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D____。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1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A____。A.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1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A.重力分离 B.过滤法 C.离心分离法 D.混凝

17.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C 的历史文件。A.动物 B.植物 C.大气臭氧层 D.水

1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_B____。

A.TSP B.飘尘 C.降尘 D.烟尘

1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D____。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2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6月5日 B.4月22日 C.9月16日 D.11月15日

三、问答题:(共40分)

1.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采用的技术。(10分)答:废水处理分为一、二、三级处理 :(2分)

一级处理是指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浮油。经常采用中和、沉降、浮选、除油等方法。(2分)

二级处理主要除去可以分解和氧化的有机物及部分悬浮固体。目前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2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三级处理是除去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处理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法等。(2分)

用途:通常城市污水处理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三级处理很少使用。(2分)

2.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哪几类?(10分)答:颗粒污染物按颗粒粒径可分为:

①降尘:粒径大于10μm,尘粒、粉尘;(3分)

②飘尘: 粒径小于10μm,粉尘、烟尘;(3分)

③液滴:由蒸汽凝结、液体喷雾、雾化以及化学反应形成,粒径小于100μm,如水雾、酸碱雾、油雾。(4分)

3.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谈谈综合防治对策。(20分)答:防治对策: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2分)

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2分)。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1分);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2分);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1分)。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鼓励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设备标准化和监控自动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垃圾减量:

①限制过度包装,建立消费品包装物回收体系,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

②通过改变城市燃料结构,提高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率,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

③ 鼓励净菜上市,减少厨房残余垃圾产生量。垃圾综合利用:

① 积极发展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开展对废

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② 鼓励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的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利用等。

③ 在垃圾回收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避免和控制二次污染。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3.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4.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5.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土壤环境中,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使土壤污染物的积累过程逐渐占居优势,土壤的生态平衡受破坏,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水体或大气发生次生污染),最终将危及人体健康,以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之为土壤污染。

二、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外泄造成严后果的。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热 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D____。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A___。A.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A.重力分离 B.过滤法 C.离心分离法 D.混凝

7.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C 的历史文件。A.动物 B.植物 C.大气臭氧层 D.水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_B____。

A.TSP B.飘尘 C.降尘 D.烟尘

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D____。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6月5日 B.4月22日 C.9月16日 D.11月15日 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年12月26日 B.1986年12月26日 C.1989年9月1日 D.1986年9月1日

12.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A.昼问55分贝夜问45分贝 B.昼问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问60分贝夜间的分贝 D.昼问70分贝夜间55分贝 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15.联合国于 A 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A.1972 B.1973 C.1974 D.1975 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 D 度最好。

A.17-20度 B.18-20度 C.20-25度 C D.26-28度

17.工业三废是指 A。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D.废气、废料、废渣 18.酸雨是指pH值小于 A 的降水。

A.5.6 B.5.8 C.4.3 D.4.6 19.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A)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大气的臭氧层对人体是有益的因为它能。

A.吸收紫外线 B.吸收红外线 C.阻挡微波辐射 D.防止酸雨

三、问答题:(共40分)

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防治对策是什么?(10分)答:(1)就地保护(2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伐区、禁猎区、国有森林、自然主物区等,通过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途径来保护野生动植物。(3分)(2)迁地保护(2分):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3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答: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 2.你认为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15分)

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3分)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2分)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 其不会耗竭;(2分)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 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2分)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 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3分)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3分)

3.从我国水污染和水资源现状,请你谈谈可行的改善措施。答:对于污水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1分)

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政府的支持是后盾;污染治理需要法制。(2分)(2)工程保障措施(1分)

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 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2分)

(3)市政管理措施(1分)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2分)(4)水资源调控措施(1分)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2分)(5)公众参与措施(1分)

让公众参与河道环境管理 ;搞好大众教育。(2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破坏 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2.可持续发展

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3.环境规划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温室效应 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5.清洁生产

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二、选择题:

1.节水措施有哪两大类? D

A.减少用水量,减少水污染 B .减少用水量、重复用水

C.减少水污染、减少废物排放 D . A、B、C 都对 2.我国的煤炭储藏量居世界 C

A .

多样性的含义? B

A .地球上动植物的分类 B .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C .地球上已灭绝的生物物种数量 D .人类已知的生物种类 8.饮用水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D

A.地下水 B.江河 C.湖泊 D.A、B、C 都对

9.“温室效应”可导致地球变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污染物是 B

A .氮氧化物、臭氧 B .二氧化碳、甲烷

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 .氯氟烃、臭氧 10.为了减少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 D

A .节约能源 B .使用清洁能源C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D . A、B、C 都对

三、判断题:

1.被污染的地表水比被污染的地下水更难以净化。(×)

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全球变暖,使用地热能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3.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的有效方法。(√)

4.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不能回收利用的物品,尽可能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这样能为减少资源浪费和保护环境作贡献。(√)

5.保护环境的行动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人人都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6.一般来说,非点源(面源)造成的水污染要比点源更难控制。(√)7.燃烧天然气引起的空气污染比燃烧煤更严重。(×)8.被污染的水看起来一定很脏。(×)

9.森林和野生动物具有再生性,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无论如何是不会枯竭的。(×)10.在我国,只要控制人口增长就能降低煤炭、石油等的消耗量,从而也就能够控制空气污染。(×)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 答: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2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2分)。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2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2分)。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2分)。

2.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2分)(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3)海平面上升;(2分)(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2分)(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2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2分)

(1)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3分)

(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3分)

(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3分)

(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2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分)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试题

第五篇:论金属材料与人类发展

论金属材料与人类发展

沈凤

摘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突出介绍了合金钢及其发展,又着重介绍属于合金钢的新型金属材料目前的战略性研究,不同分类属性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参考文献:材料科学概论

材料与人类文明

合金钢的现状与未来

新型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思维方式的演变

我国低合金钢及微合金钢的发展、问题和方向

众所周知,材料既是运用于人类社会,能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实体物质。材料的范围非常广阔,其中包括:钢铁,土石,陶瓷,纤维,橡胶等众多千变万化的物质。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材料的不同属性也被不断创新地结合起来形成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先进复合材料。

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用材料为文明进步铺垫的历史,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已有7个时代,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才得以发展。我们可从中得知:是哪些或哪类材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最能满足技术和经济的需要;而从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千变万化的材料的世界,金属材料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始终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从金属材料的定义来看,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历史上来看公元1000年以后,技术领域才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原料的开采和加工技 术经历了重要的繁荣阶段,当时以水力为驱动能代替以往动物和人的力量。利用水力驱动的鼓风机使冶炼达到的温度,可将铁化为液体,铁在炉火中被加工成可锻铁,从而发明了精炼法。此法直到18世纪末才被其它方法淘汰,直到这时才可以大量生产质量较高的铁。因此,可以说正式炼铁技术的大力发展催动了西方伟大的工业革命,从此,西方世界整整强大起来。

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 合金钢仍然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材料。新型合金钢 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钢铁生产、加工、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提出的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为此, 合金钢将向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概述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超高强度钢、不锈耐蚀钢、耐热钢、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等合金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钢铁材料以其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易于加工、性能多样、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和便于回收等特征成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材料。

合金钢的开发现状可以描述为高性能化和多品种化。由于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检测技术如精料、高洁净度冶炼、连铸、高精度轧制、控轧控冷、可控气氛热处理、在线检测和精整等, 合金钢的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化度和尺寸精度等得到了提高。合金

钢的洁净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 不但原有性能大幅度改善, 而且还能赋予合金钢新的特性,例如轴承钢的氧含量降低后,轴承寿命的提高幅度超过一个数量级,磷含量降低到3×10的-6次方后奥氏体不锈钢则对应力腐蚀免疫,通过控制齿轮钢中的元素含量, 可将淬透性带波动控制在4HRC范围内, 从而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寿命,大型模具钢需要三向力学性能 相当, 特别是三向塑性基本相当。组织的超细化可以在提高强度的同时改善韧性。

合金钢除了种类繁多之外, 在规格上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除了板、管、丝、带、棒和异型材之外, 还有复合材、表面合金化材、表面处理材、静锻材、精密铸件、粉末冶金制品。进人21世纪后, 高层建筑、深层地下和海洋设施、大跨度重载桥梁、轻型节能汽车、石油开采和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大型储存容器、工程机械、精密仪器、大型民 用船舶、军用舰艇、航空航天器、高速铁路设施、能源设施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需 要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的新型合金钢, 新型合金钢必须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钢 铁生产、加工、使用和回收等环节提出的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低合金钢及微合金钢的科研、生产和应用领域在国家“九五”攻关期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国钢产量突破1 亿t, 新型的低合金钢开发在我国已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微合金钢门类。形成了一批微合金钢开发和生产的基地。它们从合金设计抓起,着力于装备的改造和工艺优化, 取得了各有侧重的成就,但是我国的低合金钢和微合金钢的生产和质量还远落后于各工业发达国家, 我国低合金钢的研究和生产有3 个明显的缺陷: ① 处于模仿开发阶段, 自主创新少;② 控轧控冷技术受制于现有的装备;③ 合金设计理论指导与生产水平的脱节, 宏观的合金设计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而微观层次上的合金设计过于超前。因此未来的发展, 将致力突出的缺点来寻求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其次,进入新世纪,新型技术材料的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新型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它们都属合金。从宏观上可以分为:金属基梯度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金属功能材料,金属环境材料。梯度复合材料是指沿着某一方向其物理、化学、生物、力学等单一或复合性能发生连续变化,以适应不同环境,实现某种特殊功能的先进材料。构成梯度复合材料的组成及显微组织(陶瓷、金属或合金、有机物、纤维等)不仅是连续分布,适应环境,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具有普通金属基复合材料没有的性能特点,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国民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金属间化合物是指金属与金属,金属与类金属间形成的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可以具有特定的组成成分,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形成以化合物为基体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是长程有序的,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与能带结构。在新型金属材料中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的比强度、耐高温、抗腐蚀、抗氧化、耐磨损等优点,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机械等许多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属功能材料在能量与信息的显示、转换、传输、存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这些特殊功能是以它们所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等物理性能为基础的。金属功能材料往往在能量与信息的功能方面,具有导电性、磁性、导热性、热膨胀特性、弹性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能,如形状记忆特性、储氢特性等,成为一类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金属环境材料指从生产到使用及回收的整个过程中,性能优良、功能良好、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的材料。用金属环境材料制造的产品具有以下基本特性:一是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环境无害或对环境危害甚小;用户在使用环境材料产品时不产生环境污染或只有微小的污染; 报废产品在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很少。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资源,即产品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特别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能好[6]。三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即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所消耗能源应最少。

现今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有: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其研发历史虽仅有三十几年,但一些发达国家已把

这种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开发应用研究作为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铝基复合材料,比重小,比刚度、比强度高,耐磨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一些公司已将铝基复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活塞、连杆、缸套等内燃机零部件及传动轴、刹车制动盘等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上,不仅减轻了这些构件的重量、延长了寿命,而且还提高了内燃机、汽车的整体性能。二.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的功能金属材料,用这种合金做成的金属丝,即使将它揉成一团,但只要达到某个温度,它便能在瞬间恢复原来的形状。形状记忆合金能具有这种不可思议的“记忆力”目前的解释是因这类合金具有马氏体相变。凡是具有马氏体相变的合金,将它加热到相变温度时,就能从马氏体结构转变为奥氏体结构,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具有特殊的形状记忆功能,所以被广泛地用于卫星、航空、生物工程、医药、能源和自动化等方面。

三.其他重要的战略研究还有:高温合金,贮氢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等。其中贮氢合金 氢是21世纪要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氢能源的优点是发热值高、没有污染和资源丰富。贮氢合金是利用金属或合金与氢形成氢化物而把氢贮存起来。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氢能源终将代替汽油、柴油驱动汽车,并一劳永逸消除燃烧汽油、柴油产生的污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金属材料在工程中一直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对金属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已有的金属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质量,挖掘它的潜力,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二是开拓金属材料新的功能,以适应更高的使用要求。

当今世界,我们正面临着又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有人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是以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为前沿的。科技界权威人士认为,这场工业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和创造的社会财富,将远远超过历次工业革命。如何才能在这次革命中占有先机呢?我们发现在所有国家,有效开发和利用原料,尤其是国内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在其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里,各种原料供应也很紧张。发达国家的原料出口,1955年约为94%,1960年约为90%,而1966年已下降到88 %。各国都将材料的研究探索置于国家的首要地位。走在材料科学的最前沿,特别是对新型金属材料的探索研究将对社会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环境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性意义。

在对材料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能再将目光短浅地放在不同类别的材料上,金属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与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不同材料的合理结合,材料科学家们将开创一个合作研究的新局面,即在“系统论”的新时代,要求梭此分割的各专门学 科结合起来,要求被隔绝于各专门学科的科学工作者们认识到所肩负的共同使命,协同工作,高效地创造价廉、优质和低消耗的新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 料和复合材料的界线将逐渐模糊,四类材料的统一性将会逐渐增加,包容这四类材料理论的“材料科学”将成为名副其实。

金属材料的新发展发展就是不断探索新材料,何为“新材料”?它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使其在性能上获得重大突破的材料;二是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合成,开发出具有各种拥有不同金属材料亦或是非金属材料特性优点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新材料与新工艺、新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新工艺与新技术的使用不断地扩展了人类的技术手段,从而使人类更加充分地开发传统材料中的各种新的性能或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工艺与技术,使人类获得种类更多、性能更佳的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新型工艺,新型技术需要一个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熟练运用,去掌握材料科学发展的进程,使原有各理论相互结合的艰难创新的过程。

下载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器材料发展与人类战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来战争武器作文600字(共五篇)

    作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随着社会的更新,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总想让自己的地盘大一点,生活富有点。所以第三次世纪大战拉开的序幕。......

    战争与材料

    中化新网讯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伪装与仿真工程系教授吕绪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直到现在的核武器、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各类材料尤其是先进材料起了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二......

    《战争,人类的灾难》教学反思

    《战争,人类的灾难》教学反思 《战争,人类的灾难》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和平,我们共同的心愿》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初步明确战争给人类......

    《7 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范文

    《7 战争,人类的灾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发生的重大战争。 2、探索现代战争中的生化武器、核武器等技术的运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 3、......

    浅析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五篇

    浅析新概念武器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 摘 要: 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军事变革。在信息化战争中,高新技术与武器装备发挥了巨大的军事效能,成为战斗力的......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问答题答案

    问答题 如何理解人类环境概念?环境有那些基本特此? 1、人类环境指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基本特......

    关于建国以来武器发展的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建国以来中国武器发展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 院文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届 别2013级 学 号 201351010218 姓 名 _ 姜悦 关于建国以来中国武器发展状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