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间:2019-05-15 09: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考试序列号 132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课程名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07级 网络工程 4班 学 号 3107007078 姓 名 陈景贤 联系方式 *** 任课教师 陈国鼎

2010年 4月15日

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摘要:本文讲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发展方向,与其带来的影响,并且如何促进其发展等话题,下面将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进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信息技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进步是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科技进步通过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与设备,通过增加劳动对象的数量及提高其质量,使劳动者在单位时问里创造出大量新价值,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促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信息知识化是发展方向

科技成就未来,创新改变世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就是证明,从开始的电子工业到后来一分为二(邮电产业和电子产业),再到后来的一分为三(邮电产业、电子产业和广电产业)。这三个产业曾经都由国家部委管理,后来产业本身发展的“三网合一”和国家部委的调整,又使他们合并起来。现在主管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家部委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这种结果恰恰说明了电子信息科技在近30年的发展是迅速的。

如今,信息无所不在,信息无时不在,人们已经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过去家里有电话就是有身份的象征,打长途电话需要到专门的地方排队,排到了却拨不通,线路太少。现在家里的固定电话在减少,移动电话在增加,飞机上反复提示要关闭移动通信设备,火车上有给手机充电的设备,汽车上经历了寻呼机的喧闹之后,现在是“自言自语”的多了(其实是在打电话)。人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此时我们需要信息知识化,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或者说有价值的数据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等同于知识,信息只有被分类加工后,才能变成知识,反过来,知识是用于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信息,即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就是知识化的方向。

二.那么,信息技术的进步,可想而知,会给我们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出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高速的数据通讯技术,使全世界人们无跑肤色、种族、地域、语言的差异都能通过电子网络打破时间、空间相互连接在一起。由于彼此之间距离的拉近,人们交换信息的总量大大增加,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和成本大大降低。

1.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疆域和空间格局 信息技术首先消除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网络世界上,没有男女、老幼、肤色、国籍、职业 地位他之分、只有爱好、兴趣与需求之制。这里是一个虚拟的天地.你所查问或获取的图书,也许足你以前要花费半年薪水才买得到的精装版;你正热烈交谈的网友也许是隔壁刚吵完架的邻居。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每个人只能同自己身边的少数人进行沟通。电话发明以后,人们才可以同远处的亲人朋友联系。而在网络时代,人们却能够与不知在哪里的任何人共同探讨所关心的任何问题。无怪乎有人说,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看到了“地球村”的真正模样。

2.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观念 信息传播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便于人们沟通感情、交换意见和看法,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然需要信息传播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信息传播的受众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首先,人们正在改变获得新闻和阅读信息的习惯,接受数字媒体和网络信息。某些特殊的历史事件或专业性很强的突发新闻,往往

最先上网,或许也只有在网上才能读到和进行深入探讨。信息技术革命还对我们的社会教育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尝试利用互联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远程教育。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实现网上实时远程授谭(而且还是双向的图像、语音同时交互传送)的日子已经不太遥远了。

3.数字化经济,未来社会联系的基本纽带 数字化经济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用0和l的简单数字解决经济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一面则是,由于使用了基于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提高信息、商品、物资,金融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显著的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和周转率,从而降低经济的堵行成奉,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推荐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所谓“黄金发展期”,就是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加速、全球化趋势加强,我国未来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需求的拉动将形成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这个时间,如果发展思路对头,战略谋划得当,政策措施有力,我们就能趁势而上,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向更高水平迈进;“矛盾凸现期”,指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以及经济和社会快速变动。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带来了一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政府的管理活动也在这个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从一个纯技术的角度对政府行为的变革注入了活力,这一外来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人们追求的科学决策也在这一推动下逐步实现。科学决策也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摧变传统政府决策模式的直接产物。这是人类社会治理活动中的一次重大进步。

政府决策作为政府管理活动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步骤,直接决定着政府整个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在今天这个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中,任何一项公共事务的实施,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及效应异常明显。所以,如今的政府管理活动往往影响深远,任何决策都必须保持足够的谨慎,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项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会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影响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活动。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更是对全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一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政府的管理活动也在这个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从一个纯技术的角度对政府行为的变革注人了活力,这一外来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人们追求的科学决策也在这一推动下逐步实现。科学决策也就成为了信息技术催变传统政府决策模式的直接产物。这是人类社会治理活动中的一次重大进步!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我们的世界就是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已成为时代的“运筹者”。不容置疑,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同时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文明和进步。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计算机技术也不例外。计算机通过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背离应有的精神价值,从而产生误导。因此,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的发展有所规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文明的程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的发展在促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基于计算机具有速度快、有记忆特性和逻辑判断力、存储容量大、精度高、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可资源共享的特点和优点,因而在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话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应用,给人类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便利,大大促进了人类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进步.宜宾市科技信息中心 起止页码:8-9 【2】蒋迎伟.信息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起止页码:24-25 【3】朱之鑫.趋势报告

【4】韩 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第二卷 7期 【5】车杨.计算机应用与社会发展 径路技术协作信息 975期 【6】高纲领.浅议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 科技咨询2009 NO.14

第二篇:与人相处类题

与人相处类题

一、有些领导就像“武大郎开饭馆”一样,不满意比他强的下属,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将如何去处理?

我相信在我所报考的单位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会这样做:首先,反思自己。确定是否因自己和领导沟通不利,或在平常的工作中不够谦虚谨慎,过分张扬才导致领导的误解和反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合适的机会跟领导沟通,真诚地就以往的过失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跟领导的沟通,同时更加低调更加谨慎,我想领导一定是具有广阔的胸怀的,必定会消除对我的不良印象;其次,如果问题确实不在我自己身上,我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不存在问题,我也会合理看待这种现象,领导对比他强的下属不满,说明领导具有忧患意识和上进心,这种意识本身是没有错的,只要能够正确引导,会对领导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时候,我会在平常的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跟领导沟通接触,交流工作技巧,加深彼此感情,并更加虚心地多向领导请教和学习,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领导一定会消除对我的成见,更加愉快地投入工作中。再次,如果领导因我比他强而不满是有其他原因,我也会努力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通过积极的方法和诚恳的沟通,及时化解我和领导之间的尴尬,不至于影响领导的心情和工作的开展。

总之我相信,人都是感情动物,只要真诚地交流,没有化解不了的隔阂,一时的狭隘一定能够在真诚中消散。

二、如果你拟定了一个方案,你的处长不满意,但是你的副局长却非常满意,你将如何办?对于这个问题,我认识我的两位领导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工作更好地开展,是不存在根本分歧的。我会立足工作,尽力地处理好这件事。

首先,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案,结合处长的意见,全面慎重地重新修正。两位领导都是工作经验丰富,处长既然不满意,很可能就是我的方案中还存在漏洞,这种情况下,我会跟处长进行沟通,请他给予指导,带着他的指导意见去重新修正自己的方案。我相信,经过了经验丰富的处长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改进,我的方案一定会更完善,处长和副局长都会非常满意。其次,如果我的方案本身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处长和副局长却对我的方案存在比较明显的分歧,我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请处长和副局长都到场,从工作大局出发,开诚布公地就我的方案进行讨论,我相信,两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一定能够找出分歧所在并和我一起拿出最佳的方案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从工作大局出发,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去讨论方案,最终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三、你制定的工作方案出了很大漏洞,但是已经浪费了很多人力财力,你怎么办?

(1)立即终止方案的执行工作,如实上报领导,勇于承担主要责任,决不回避退缩,并作出深刻检查,等候领导批示。

(2)广泛征求领导、同事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研究工作方案的内容和方案执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查找漏洞存在的根源,制定应急方案和补救措施,尽力降低损失。

(3)把修正的方案报呈领导,同领导、同事共同探讨修正后的方案可执行度,如果领导同意施行修正的方案,我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方案的圆满执行。如果不可行,我也不会灰心丧气,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4)总结经验教训,正确面对这次工作的失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5)作为一名公务员,当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单位和集体造成损失的时候,要敢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同时不能气馁,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把工作完成的更加出色。我认为,对待工作要严谨、细致,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严防重大错误的发生,对于公务员的工作尤其如此,这是做好工作的最大前提,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准备这样去补救:

首先,我会保持冷静,立刻中止正在执行的方案,防止单位财力物力的进一步损失;

其次,与相关领导、同事和其他工作负责人沟通,就原有的工作方案和执行中的各种问题,迅速找出错误的实质所在,对症下药,争取尽量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

再次,重新论证以往的工作,看修正之后继续执行是否合理,如果依然可行,就在严格修正不足之后继续执行,坚决规避以往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可行,就果断废止此方案,重新定夺新的方案。

最后,我会深刻吸取此次工作中的重大教训,向领导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和处罚,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争取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你帮助工会开展活动,领导说你不务正业,你怎么办?

(1)面对领导不务正业的评价,我会虚心接受并充分尊重领导的意见。

(2)进行深刻反思,查找不足之处。我帮助工会开展活动,是否忘记了向领导报告,是否对本部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否耽误了我的本职工作,是否会导致领导之间产生误会等,如果是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领导对我的不满,我会写出深刻检查,向领导承认错误。

(3)如果不是上述几方面的原因,而是领导的误解,我会寻找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向领导说明我的想法,让领导消除对我的误解。

(4)作为一名公务员,善于听取领导的批评和指导,坚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五、你安排下属去完成任务,而他完成后直接越级上报,请问你怎么处理?

首先,我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这一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能因为下属的错误行为影响工作情绪,也不能对下属心怀成见,应坦诚布公的做人做事。

其次,分析下属这样行为做事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刚进单位,权责意识尚不明确,不清楚行为做事的程序和原则,那么我会宽容地包容新人,以说服教育为主,按照相关规定从轻追究责任或不予追求责任。从指导工作的角度帮助他学习和明确权责意识和工作原则。如果,该同志工作态度不端正,政绩意识重、权责意识差,常违规越级上报,我将坚持原则,在批评教育同时按照部门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并责令其自我反省,写出书面检查,直到其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总之,对于下属应该宽容与严厉相结合,处理问题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六、你新进一个单位,工作非常出色,领导赞扬你,但不久听到同事们议论,说你对他们构成威胁,你怎么处理?

(1)领导赞扬我,是对我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加倍努力,决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2)同事们之间产生议论,是非常正常的,我应该正确面对。首先从自身找因素,开展自我批评:这个问题的出现,也许是由于我在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们的沟通交流没有做到位,从而导致同事

们对我的人品性格不了解而产生了误会,也可能是因为我在工作中不够谦虚谨慎,引起了同事们对我的反感和排斥。这些都是我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疏忽,对此我应该谦虚诚恳的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

(3)面对同事们认为我对他们构成威胁的误解,我应该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采取适当的方式真诚地向同事们道歉,虚心接受同事的批评。同时进一步说明我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对我的无私帮助和支持,衷心希望同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事,争得大家对我的了解、认可和支持。

(4)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正确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众人捡柴火焰才高,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树立和谐的团队意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和协作,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七、领导安排你和部门一个老同志一起完成某项工作,老同志不和你沟通工作情况,导致你的工作没有完成好,受到领导批评,你怎么办?

首先,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工作是第一位的,我没有把工作完成好,是不应该的,我会虚心接收领导批评。领导批评我,是在提醒我以后要引以为戒,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我要感谢领导的及时批评与指正,不会由此而产生任何不满的情绪。

其次,我要深刻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不当,而导致这位老同志不愿意与我沟通。我平时在工作中确实爱独立思考问题,虽然也常向老同志请教,但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就会去采用,是不是给老同志造成清高的印象,而导致我们交流不够,以至于工作没做好。从工作结果来看,我确实在实践能力和经验方面都比不上老同志,因此,我会主动去找这位老同志,先主动检讨自己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之处,然后请他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想,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一定会和我积极讨论这次工作中的失误,并会积极找出改正的方法,我们俩一定会成为工作中的好同事,好朋友。

最后,我今后要积极主动的向老同志靠拢,尊敬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方面积极的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我也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例如电脑方法的知识)教给他们,我相信,我会与他们会成为最好的工作伙伴和生活中的好朋友,我也会积极的向其他同事学习,团结就是力量,我会和同事们一起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八、都说同事关系很难相处?你如何看待?如你被录用你如何和同事相处?

首先要认识到他家同在一间办公室里工作,和睦相处形成一个和谐一致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科室的正常工作可能都要受到干扰,作为公务员要有和同事和睦相处的能力

其次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可塑性的,是可以被说服的。因此和同事友好相处是王权可以做到的.第三和任何人相处都要尊重对方,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在科室中应真诚的对待他人,有分歧时要多做沟通,不在背后传播谣言.第四要谦虚谨慎,自己刚进科室比较年轻,资历浅工作经验少,要本着请教学习的态度和同事交流,不恃才傲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苛求别人.第五同事和同事又有不同的地方,有的工作性质和你不沾边,有的工作性质完全相同。对待后一种同事,除了正常相处之外还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有成绩不要

自我夸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忍让精神等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能够与同事友好相处.共同促进科室工作的工作效率

九、你手头上有许多重要的工作,你的领导又交给你一件任务,而你没有多余的时间,你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1)、应该相信这是领导一时疏忽,忘记了有许多重要的工作,或者是人手实在少,没办法才交给我的,正确看待,不心存怨言,觉得市领导在给我穿小鞋。

(2)、如果可能的话,在给领导处理新任务的时候,首先调整手头上的工作,加快工作进度,看看是否可以挤出时间完成,如果加班可以解决的话,就加加班。

(3)、实在不行的话,向领导说明情况,将手头工作的重要性向领导提示,如果手头的工作不急,能第二天做最好。如果不行问领导,这件任务是否急着要办,如是,而且由我来做最合适,那就请领导协调,将我手头上的许多重要工作交由其他人承办。如不是,告诉领导,我要等这些重要工作做完才能着手去做。

十、“同行是冤家”在同一部门工作难找到知心朋友,你认为如何与同事相处?

1、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认识和看法,现在应该提倡的是友好竞争的良性竞争工作模式,大家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而不是互相排挤的恶性竞争。同行是冤家的敌对态度对工作没有好处对部门的利益也没有好处。

2、应该提倡同行是同事的观念,大家一起工作共事,应该有个融洽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互相学习,一起合理竞争。自己将报着学习和谦虚的态度和同事相处,相信自己和同事会相处愉快。

十一、一次你的朋友病了,你买了礼物去看他,在楼道里碰见你单位领导的爱人,她以为你是来她家的,顺手接过礼物,并说谢谢,问你如何说明你的真实来意并不使对方尴尬?

我会说:“你也是刚看完他才回来的吗?那你带我再上去坐坐!我买的这些礼品和你买的一样吗?对他的病有帮助吗?领导近来好吗?明天我也得去看看他!

或:你应该马上说;”不,我应该谢谢你,这楼梯的太多了,提了这袋东西,实在很累啊,谢谢你。" 我想这样就可以马上接过自己的东西了。

十二、有人认为工作环境和待遇是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结合你自己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

这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能让人身心愉悦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但我觉得这应该不能成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既在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在实现其自身价值。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你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这样你的人生价值也就越高。而一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程度,取决于他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的专业。就象我,虽然吃了十几年的银行饭,但一直感觉工作的热情没有激发到最高,故成绩平平、成就一般,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与银行分马牛不相干。记得有人说过,如果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专业对口,便可以做到最好。因此,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应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学的专业。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号:2012418603 专业:财务管理姓名:高鸣

摘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一、21 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

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

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

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第四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题目: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生姓名:李潇 学

号: 20100702295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业:工业工程 摘 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21 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 2 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未来社会里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伦理等要受到科技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科技将日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全球科技格局的“一超多强”是政治、经济“一超多强”格局的重要基础。

而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 ①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 4 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崭新的21世纪,科技将在各个领域全面加速地发展,并将在若干前沿领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这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同时,科技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危机的警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科技活动理性认识的新发展。由此在环境革命以及绿色革命中,环境化学和绿色技术将是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新的100年里,我们期待并努力使得科学技术不但为人类创造更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人类创造美好祥和的精神家园。

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工业经济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知识经济时代“资源” ②③

③②安吉拉·门克尔 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即有实物资源,也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资源、甚至是主体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信息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3] 安吉拉·门克尔.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 [4]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路甬祥.科学技术的百年回顾与展望.学会月刊, 1999 [6] 庞维荣.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7]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7.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9] 李质勇.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商业现代化,2007.3 6

第五篇: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蓝雄现

论文摘要:本文略述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全文分三部分: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二、生态环境系统是生产力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力体系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的问题。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需求日益增加,生产力突飞猛进,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因为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是要在一定生态环境中进行。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当的结果。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人类或生物集团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共同构成的生物——环境复合体的总称。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对象,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矿藏等。同时,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条件,如经过地球大气层选择和吸收的阳光、特定质量的空气和水源,作为旅游资源的名山大川,作为天然基因库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等。可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系统,称为生态环境系统。它是由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简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冲击的条件下,它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维持自身的正常运动。当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冲击,违反生态规律,旧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新的平衡又建立不起来,那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内部结构的平衡、各生态群落之间的平衡和生态群落与它的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结构和能量输出输入之间的平衡。生态系统长期受到破坏,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人类出现以后,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打乱了自然界原有的秩序,纯自然的过程就变成了自然——社会过程。自然——社会过程的产物,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这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或“人工自然”。生态系统的性质也由此发生了变化,由自然生态系统变成自然——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人类改造自然,利用一部分自然物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必然对其他的自然物及其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后果与生产者的利益关联不太直接,因而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掩盖而不被人们注意。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终要达到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理论上我们很明确,生态环境一定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社会经济,又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认真做到人与自然统一,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其基础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和谐的,那么,他(她)无论身居何处,干何种事业,就会自我平衡,心态平和,安居乐业,从而他(她)与周围的人们就会和睦相处,与社会人群之间的关系也就会谦和融洽,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氛围,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出现崭新的和谐的精神风貌,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系统是生产力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为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实现的。而人类利用自然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经济再生产的统一。自然生产过程形成自然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自然力、自然资源、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等等),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形成 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科学管理等等)。所以,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集合体。生态生产力是生产力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马思全集第23卷第201页),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马思全集第23卷第662页)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在整个生产力体系中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界的自然生产力也是同时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对生产力这个范畴就有新的认识。所谓生产力这个体系,是人与自然在物质变换过程中自然生态再生产与社会经济再生产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生态再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再生产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社会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与自然生态生产力的总和。我们对生产力的这样认识既把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纳入整个自然生态再生产的过程,又不把自然生态的再生产看成是纯粹的自然过程,从而把自然生态再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视为同一的过程,把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融为一体,是完全符合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实际情况的。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的劳动能力(脑力、体力、科学技术等)及其组合构成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力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生产力是纯粹的自然力(如瀑布、河流等),广义的自然生产力则不仅包括自然力,而且还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生产所必备的自然条件等等。我们这里讲的自然生产力指的是广义的自然生产力。自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自然生产力作用制约着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指出:“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倒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运的河流、森森、金属、煤炭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60页)。这就是说,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既包括作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包括作为“劳动资科的自然富源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自然生产力通过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影响“人本身的自然”。劳动者是构成社会生产 力的首要因素,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及所需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于自然界。人类如果不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则任何社会生产力就无从谈起。而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生存资料多寡和质量优劣,则取决于自然界再生产能力的强弱。自然再生产能力愈强,人类所获得的生存资料愈丰富,人本身的自然(人的脑力体力)等就愈发达:反之,自然再生产能力愈弱,人类所获得的生存资料就愈贫乏,质量愈差,则人本身的自然也就愈羼弱。如果自然生态系统被严重污染和破坏,则人类所取得的生存资料会危害人的健康,人类就必然会丧失生产能力。

第二,自然生产力通过自然再生产为人类的经济再生产创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马克思指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 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资本论第2卷第398—399页)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如农业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社会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进化就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二是通过自然再生产为经济再生产创造自然前提。人类的社会经济再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而这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是通过自然再生产而不断得到补充的。如果自然再生产能力被破坏,经济再生产的自然条件就会恶化。经济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甚至会枯竭,经济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第三,自然生产力直接影响劳动对象的数量和品质。社会经济再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对象。在自然再生产能力比较旺盛的区域,它就能为经济再生产提供的劳动对象就比较充裕。自然再生产就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就能为经济再生产提供品质较为优良的劳动对象。反之,在一个严重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然再生产的能力被抑制和破坏,自然再生产过程所能提供的劳动对象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其品质也会大大降低,社会生产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其次,社会生产力也作用和制约着自然生产力。这种作用和制约关系是这样的:一是社会生产力使自然生产力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无论有多大,如果离开了人类劳动的参与,自然生产力只能是自然物,是潜在的生产力,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二是社会生产力可以极大地改变自然生产力。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以改变自然物的面貌,改善或破坏生物的生境,启动或消灭生物群落,从而给自然再生产以极大的影响。人的社会性愈是得到充分的展现,人们对自然再生产的影响也愈是巨大。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看,在农业文明的初级生态农业条件下,自然生态较少受到破坏,人与自然处于低水平的平衡之中。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以机械化、化肥为主要标志的农业生产,是依赖投入高能量获得高产量,虽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然而也提高了农业成本,造成能源紧张,而且由于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物质,从而使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降低。高毒残留农药还污染了生态环境,使有益昆虫、青蛙、鸟类等数量急剧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生态平衡。造成自然生态功能萎缩或复异。

现代工业生产所带来的物质文明,是一种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模式,本质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无控制地排放废弃物的一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因而是一种破坏生产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人类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改变这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态家园,维护生产力体系的功能和完善。

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不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且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如前所说,自然生产力之所以成为现实生产力,就在于有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即社会生产力渗透其中。同样,社会生产力能持续稳定发展,也在于自然生产力旺盛,使经济再生产过程始终如一地有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伴随。这就是社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再生产相互渗透、相互交织,构成了生产力体系发展的全部过程。《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强调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生态环境就必然破坏生产力。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任何时候都要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结合起来,才会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一)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确立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来源于人们对以往社会经济活动违反生态规律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影响的反省。现在终于认识到,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所致。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必须自觉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绝不能妄自称大,胡作非为。必须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进。我们这一代人要为以后的世世代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把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交给他们,决不能做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真诚的朋友和伙伴。要在感情上真切感到大自然是人类之母。生命之源,衣食之库,人的聪明智慧都是来自于大自然。要从整个人类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出发,来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并不是彼此分离、相互隔绝的各个实体,而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包括在地球命运共同体之中的,人类要摆正自己在大自然界中的位置。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2、在社会生产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要设计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产业技术系统。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输入生产系统的物质在第一次使用生产第一种产品后,它的剩余物是第二次使用成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接着第二种产品的剩余物是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如此类推,直到整个生产过程所有的剩余物全部都用完,最后才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形式排放。这就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的思维。上个世纪末,国家环保总局在我区贵港市开展了国内第一个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的建设,启动了全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的试点。我国“十一五”规划正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设计。

3、在消费领域崇尚简朴,摈弃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人类应追求与自然同在,过简朴生活,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为自然生态环境负重减压。

4、在科学技术上,不但重视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使用,更重视科学技术 发展向生态化转变。使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始终沿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有力支撑。

5、在人口问题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既重视控制人口的数量,更重视提高人口的素质。在人口政策上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把人口数量增长的控制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 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要立足于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三章标题是:“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本章的引言强调指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这段文字表明我国今后对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思路,可说是对人工万能的规劝,是对我们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这里仅就桂林漓江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治理略提个人的看法。发源于兴安猫儿山的桂林漓江,是一条小江,江虽小而名气大。由于高差大和石炭岩层的作用,使江水清澈如镜,蜿蜒南流,两岸奇峰夹江林立。倒影江中如画似锦,随波逐流,宛如水上画卷,素称“漓江百里画廊”。加上韓愈的丰富想象。南望“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漓江山水组合的生态景观美;后来王正功又作了高度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使桂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特别之美好,为世人羡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桂林旅游业火爆之后,国内外旅游者,慕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名,纷至踏来。到桂林必游览漓江;如到桂林不游览漓江,似有未到桂林之憾。漓江水上游是响噹噹的旅游品牌。然而,近三十多年以来,漓江水上游遇到两个紧密相连突出问题:那就是漓江的枯水期越来越长,致使漓江游览在时间和空间上越来越短;漓江的山水风景景观大为逊色,昔日能看到的“群山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如神”,“分明看见青山顶,船有青山顶上行”的动人景象难于见到了。关键是漓江水问题,在于水流量不足,影响了漓江水上游览的效果。历届桂林市政府领导都极力做“水”文章,或叫做给漓江补水的文章。关于桂林漓江补水这篇文章,有两种意见:一个叫做人工补水,另一个叫做生态补水。

先说人工补水。所谓人工补水,其办法是将漓江分段筑坝壅水,逐级抬高漓江水位,以满足大型豪华旅游船只通航。专家认为这样做会使自然流畅的漓江变成漓湖、漓塘,破坏了漓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不可取。于是,人工补水又改为在漓江上游修水库蓄水。说当漓江上游发大水时,就把所有的水蓄存到水库里去。枯水季节打开水库的闸门放水,使漓江水的深度保持在能满足大型游船顺利航行的需要。这个想法都有了规划。其名叫做“生态补水”。笔者认为,设计部门是用错了词。不论是筑坝壅水,还是修水库蓄水来给漓江补水,都是属于人工补水,不是生态补水,这里先规范这个用词。不能把生态这词滥用了、乱用了。免得真正讲生态补水反而使人弄不明白。

关于生态补水问题,说的是把漓江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治理。漓江是一条江,上游、中游、下游、紧密相连。漓江补水应该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从发源于猫儿山的漓江,首当其冲的是保护好猫儿山(包括海洋山和青狮潭)的森林植被,而且一定要保持森林群落结构合理,这样就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特别是猫儿山顶上有一块叫八角田的地方是要绝对保护好,这样才能使漓江水源头长年川流不息,水流量保持稳定。漓江补水应当从源头抓好,而漓江的中游、下游,包括整个漓江流域两岸天然植被 也要保持绿荫护岸,更不要人为开挖河床,采石挖沙,河道不要截弯取直,而是任其自然,弯弯曲曲,自然天就的漓江。漓江游览应该按照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桂林时提出的因水择船,用小木船游览并非不好。竹筏漂流漓江也是很有趣的游览方式,难道只有乘座豪华游船才算游览漓江吗?笔者赞成生态补水的办法解决漓江补水。这实际上是桂林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也是桂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之路。

下载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专业班级:金融101班学号:7044110001 姓名:曾宪根 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浅谈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浅谈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作为工具和物质手段改变了人类的生产......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为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当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i义市场经济之路。这将是一个异常艰难和复杂的制度创新过程。然而,辉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以某种内在的机制对现代市场经济......

    2009-12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类笔试

    建总信息技术类笔试 今年银行笔试面试严重扎堆出现,本来就没offer了,今天居然农行省行、交行、建行总行笔试都在上午撞车了,郁闷,考虑再三,决定去笔建行。 早上六点就起床,做地铁......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 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

    岁月与人

    岁月与人岁月,如同一只充满力量的手,将万丈高山打磨成开阔平原,将满城春风换化成皑皑白雪,将幼嫩肌肤摧残成千沟万壑。岁月的手,无情又不可抗拒,岁月的手,来去的无影无踪。 岁月,岁......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

    信息技术类电子商务项目单项选择题

    信息技术类电子商务项目单项选择题 1. 在欧美国家中,()一般仅是指销售物流。 A.sale logistics B.logistics C.physical distribution D.sale distribution 2. 关于商流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