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采访周星驰

时间:2019-05-15 09: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柴静采访周星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柴静采访周星驰》。

第一篇:柴静采访周星驰

央视网消息:这一个多月来,香港喜剧演员、导演周星驰几乎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一月份,周星驰被推荐为政协委员,但因为在广东省人大开幕式上迟到、早退,受到媒体的批评。在正月初一,他执导的电影《西游降魔》在内地公映,引起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三十年来,他的电影几乎陪伴着内地的几代青年人成长,应该怎样去认识和了解这位喜剧之星,今天我们采访周星驰。

1.政协委员周星驰

【电影镜头】

司令: 阿漆,国家有任务要派给你。

阿漆:真的吗?终于该我上场了吧。

今年1月14日,周星驰的名字出现在广东省政协委员名单中,当时他正埋头在电影《西游降魔篇》的后期制作,对一个20多年来只出演喜剧电影的演员来说,这个严肃的任务对他来说有点突然。

柴静:在你接到这个通知之前,你自己内心有这种参政议政的愿望吗?

周星驰:没有没有。

柴静:在你当时的理解当中,这个政协委员是要干嘛吗?

周星驰:政协委员应该就是在把我的一些经验可以跟大家沟通一下,看看可以帮电影文化这一方面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情。

柴静:但是另外一些人有一些想法,觉得这个政协开会并不是一个电影团的一个会议,是有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责任,他会说那你是不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周星驰:对对对,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因为这个时间方面是配合得不是很好。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从来没参加过政治事务的人,周星驰对政协的概念并不清楚。十天之后的1月25日,广东省人大开幕会议上,周星驰迟到整四十分钟。下午,他又缺席了小组讨论。这场会议媒体云集,很快以“政协委员周星驰迟到早退打酱油”为标题刊登了此事,引起热议。周星驰谈起说,他也很懊恼:

周星驰现场接受采访同期:司机走错路,塞车,迟到了,真的很失礼。

周星驰:要避免这种情况你就早一天,应该就在那边了,住酒店,就不会出现司机走错路这种情况,就是没经验。

柴静: 为什么下午没有参加分组讨论?

周星驰:因为下午也要离开香港。

柴静:是你之前的安排?

周星驰:对。

柴静:你当时有没有一个顾虑,说下午你再不参加分组讨论就离开的话,可能**会比较大。

周星驰:我没有这种考虑过。

柴静:人们会期待你不只是一个明星,而且是一个政协委员,能够履行人们期待你的职责?

周星驰:这个我越来越理解,越来越理解。很多事情你都是没有经验,当然你也会犯错,也会出现问题,你就学到,哦,原来是这样子。

柴静:我看一些评论当中写,周星驰为什么没拒绝这个身份,是不是因为这个身份代表了一种金光闪闪的,一种标志,一个帽子?

周:我个人就不觉得它,就是真的那么金光闪闪,但是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拍电影的,所以大家比较关注而已。

柴静:你打算再承担下去吗,这个角色?

周星驰:对,尽力而为。

柴静:这是一个政治上的承诺?

周星驰: 给点时间吧。其实我是不是政协还是怎么样,我都是在做推广电影这个工作。但是假如他们认为我这个身份是可以更有效果的去推动,这个我是非常非常愿意,非常乐意。

周星驰坦诚自己不懂政治,只是受到能够促进电影发展的热忱驱使,考虑不周。他说自己平时不好吃喝,无心时事,也很少旅行,全部的生活都专注于电影,这些年他受到的赞誉与争论也几乎全部出之于此。近十年来,周星驰不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除了平均三到四年一次的电影宣传外,平时多是一些他人评价拼凑成的形象。

【视频】众人评价

陈嘉上:周星驰,一个天才。

罗家英:天才跟那白痴,那个分隔是一线之间。

元华:就很多人说他经常都很大脾气。

黄一飞:他对价钱看得很重。

林子聪:就不停要求更高更高,更好更好。

王晶:就是主宰所有人。

可以听到,认识他的人对这位喜剧人物的评价反差很大,有人称他为天才,有人称他暴君,一方面他不断发掘新的电影,新的合作者,另一方面曾经合作的签约艺人连续解约,昔日搭档不再合作,也有生意伙伴对簿公堂。

柴静: 这几个人当中有一推共同的描述,是说觉得你有一些自我?

周星驰:自我啊?当然我是一个在工作的时候很认真的人,但是有时候你知道,你认真的时候呢,就会有人不高兴。

柴静:认真为什么会引起不高兴呢?

周星驰:譬如说你拍戏,你一个镜头你就NG了一百次,这个你看有没有人不高兴啊,当然会有人不高兴啊,是吧?就是说你干嘛,你这有问题啊,你那么麻烦哪

在电影拍摄时,周星驰碰到他认为不合适的地方,都会直接干预,曾经有几位导演与他情谊决裂,都是因为他在现场与导演想法不同,会当众改戏,直至翻脸。在他自己执导的电影中,从筹划、剧本创作、美术、特效、武术指导,到后期制作、混录,事无巨细,他都会介入。尽管 新片的3D特效评价不一,但他在当前国内特技制作水平之下,为了“片中出现的猩猩捶打胸部的声音不够像动物”这样的细节也会去花费了大量功夫。他的助理形容他“连一根牙签掉到地上也会管”。

柴静:你为什么要在意这一点?

周星驰:有吗?这是谁说的?乱说的。

柴静:他本意是夸你,夸你认真。

周星驰:夸我很认真是吗?那就好,对,我就是那么认真的嘛。我们做事一定要认真才有希望嘛,是不是。

在外界争议当中,金钱一直被认为是周星驰与合作者决裂的另外一个元素。演员黄一山曾经批评他说,周星驰对钱看得重,爱钱胜过爱朋友。不肯分利于人。而跟随他工作的混音师却告诉我们,周星驰出行的时候常坐出租车,却把自己收藏的一辆古董法拉利让混音师拿去随便开。

柴静: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会给我们一些迷惑,怎样是真实的?

周星驰:这个,也很难说。每一个人都会有对你有不同的看法,可能这些都是真实的。

柴静:你对金钱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周星驰:因为这个金钱当然是,希望可以赚多一点钱。你知道小时候穷,就是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就期望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多赚一点钱这个是绝对的,是真的。有时候赚钱这回已经不止是我要赚钱,我要吃什么的,我要住什么样的,我要坐什么车,人有时候你要不断去达到一些目标。

柴静:如果以这个为标准的话,那可就没有尽头。

周星驰:不需要有尽头的。其实你就是不断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嘛。

但是呢,我还是相信要把事情做好,这个是核心的事情,这个然后赚钱是配套的。

譬如在《西游》这个电影里面,我为什么不演呢?赚钱啊,有什么比赚钱更重要,我那么爱钱。

在当年红极一时的《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演的孙悟空形象被视为经典,但在今年这部《除魔》系列剧里,他最终还是违背众意,由黄渤出演孙悟空,而自己并不饰演任何角色,这让身边人和制片方都很不理解,他说希望全力以赴做好一个导演的角色。两部《西游》系列剧,题材很接近,在外界看来是一场冒险。

周星驰:好像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这样说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子,每一天都是面对这个,这种江郎才尽的,就是没办法想到东西的状态。

柴静:你是这么评价自己吗?

周星驰:对呀,很早就已经是这样子了。想东西越来越困难。

柴静:困难在哪儿呢?

周星驰:好像一开始你想到“爱你一万年”,好厉害呀,很好啊,但是现在你再去,观众说你不是以前想过了么。

他内心的恐惧始终存在,他曾经通过电影把它说了出来。

【电影《家有喜事》】

父亲:“你已经做了两次了,在重复自己”

儿子:“是吗?我不觉得”

父亲:“不觉得才危险呢”

柴静:这算是你对自己一个提醒吗?

周星驰:对对对。电影的最主要就是创意,创意的意思其实就是要新鲜,是新的东西。

在拍摄《西游降魔》时,联合导演郭子健曾对周星驰在电影上的性格有过一个理解,他说“周先生在拍电影上,是一个大孩子,孩子想玩什么,就去拿什么,因为孩子太爱这样东西。”

3.电影是自我英雄实现

在还没有电影,家里也没有电视的童年,周星驰和离异的母亲及三个姐弟生活在香港九龙穷人区,一家人挤在狭窄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架子床,他最喜欢趴在窗边,看对面楼里每户“草根”阶层的市井生活。旁观到的一切,日后很多都在他的电影里出现,而他最早的英雄崇拜是从这儿开始的。

周星驰:我们有一个游戏也是打蟑螂。有一个邻居,他还可以不用拖鞋,他就是用手就这样,就打,我还非得用拖鞋才能做得出。那时候我就觉得他是很英雄我的偶像这样子。跟着他每一天晚上打蟑螂。很好玩的。

柴静:打蟑螂你也得跟在别人后面,所以应该算不上一个领头的孩子吧?

周星驰:不算,绝对不算的当然。是跟着在后面。

柴静:也是跑龙套的?

周星驰:对对对,跑龙套的。

9岁的时候,他有了真正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李小龙电影风靡,跟母亲一起看《唐山大兄》,他哭了。为了成为功夫英雄,练习武功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他有自己特殊的训练方式。

周星驰:一开始我是集中在铁砂掌上面的。

柴静: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也是练铁砂掌的。他先拿了一锅绿豆,然后把手插进去。

周星驰:对对对。

柴静:你也是?

周星驰:对。

柴静:然后他把这个绿豆炒热了。

周星驰:对对对。但是我是只练右手,因为我怕有什么意外的话,还有一个手可以保住。

他说自己的手练到像老人一样比较粗糙的时候,被他妈喝住了,但他又想到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想法。他找到了学校的校长,提出可以不可以在学校开班收徒,教授武功。

柴静:你怎么会想到去收徒弟?

周星驰:因为我想我的武功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我有什么可以贡献?因为我的读书也读的不好,那么校长也常常都有点就是不喜欢跟我说话的那种,因为你知道不好的学生他们都觉得这种,也看不起,但是我也有我的这个强项,我告诉他,其实我的强项是武功。

柴静:你当时认为你的武功到哪个境界了?

周星驰:一个很高的境界。我曾经有一段日子,认为我是同年纪的,全世界武功最好的。

柴静:你提出这个想法校长他说什么?

周星驰:校长他看着我,看了很久。

柴静:什么样的眼神呢?

周星驰: 就是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的眼神。

柴静:然后呢?

周星驰:然后就叫我出去。

中学毕业后,他干过茶楼跑堂和电子厂工人,鼓励通过姐姐认识的朋友梁朝伟和他一起报考无线艺员十一期训练班。最终,梁朝伟被录取,而他连续考了两年之后,才进入训练班的夜间部。之后梁朝伟开始迅速走红,成为TVB无线五虎之一,而周星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跑龙套生涯。

【电影《喜剧之王》】尹天仇:“精神点,临时演员也是演员!”

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情节是虚构的,但其中的感受是真实的。

【电影《喜剧之王》】“努力!奋斗!”

《喜剧之王》中演员尹天仇因执着被人嘲笑,没人给他机会。

柴静:你那时候被嘲笑过吗?

周星驰:也没有。

柴静:连嘲笑都没有?

周星驰:连嘲笑都没有,对。其实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比别人好的。

在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周星驰饰演一名士兵,有一场戏中,被献给梅超风一掌打死。演出前,他主动跟副导演商量,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九阴白骨爪,第二掌再死。导演责骂他占用时间太长,但被拍死的一瞬间,他还想琢磨不一样的死法。

周星驰:你看起来是没有,没有对白动作,但是其实它有的嘛.没看见我也做了一个反应吗?就是,啊,这样。

柴静:那这个几乎不到一秒钟的一个画面?

周星驰:嗯,但是你还是会有那种想法,你还是会(把自己)放进去啊,那时候。

柴静:你跟导演商量过吗?

周星驰:没有,没有,他们没时间,因为很忙的那个时候。

【电影《喜剧之王》】导演对尹天仇说:“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不想死,浪费了多少秒,多少格底片,多少钱,和多少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心机啊!你干什么吃的?!”

六年里,他说他惟一的正经角色是儿童节目里叼着棒糖的黑僵尸。他常常离开剧本,给自己加戏,被导演骂完也不在意。和传统记者不同,他从不刻意取悦小朋友,会凭心情反应,有时还会直接黑脸冲小朋友发脾气,也因此遭到过投诉。不过也有人因此喜欢他的真实。6年时间里,他倒是看了不少国外的电影,学习故事的创作。

柴静:你确实看过《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吗?

周星驰:看过一点点。

柴静:我因为你还买了那套书呢,看了三十页没看下去。

周星驰:我差不多也是看了三十页。

他说这六年,让他倒是理解了创作就是“乱搞”,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要自由地发挥,他自己没有拍电影的机会,只能旁观别人,但看着别人演,屏幕上那些“高大全”的偶像形象,倒让他看出了滋味。

柴静:你当时会有这个念头吗?好吧,哥们,我得按另外一个方式把你再演一遍,会吗?

周星驰:那种很传统的,很英雄的那种,那种概念呢,我个人会觉得很好笑的 柴静:什么好笑?

周星驰:就是很不真实,反而有点假的那种,就是变成很有喜感。

柴静:所以你自己拍的时候,会有一种把什么东西戳破的一种乐趣是不是?

周星驰:我做的时候就会把这种再发挥一下,让它更有喜感。

柴静:把它推到极端是吗?

周星驰:对对对。

在他后来的电影中,主角多半是模仿偶像的滑稽可笑的小人物,这也是他典型的无厘头方式,不断地嘲弄、漫画、解构人们已经形成对英雄概念的模式和成见。他的很多经典电影中,设计的都是小人物成为英雄的故事。

周星驰:我小时候就是想要练武功,希望锄强扶弱,都是这样子。

柴静:什么是强,什么是弱?

周星驰:就是欺负人的就是坏人。

柴静:你属于被欺负的还是属于欺负人的那种?

周星驰:我希望我是欺负人,实际上当然是被欺负的。

柴静:这算不算,比如小的时候你自己是一个想当英雄而做不到的孩子,然后你想通过电影实现一下?

周星驰:对对对,当然,我觉得都是这样子。

4.情感

在新电影中,唐僧也是一个受人欺负和嘲弄的角色,手无缚鸡之力,拿着一本《儿歌三百首》却要降妖除魔,被认为是一个笑话,但有另外一位驱魔人段姑娘,义无反顾地爱上他。陈玄奘不断地拒绝段小姐的示爱,他的理由是自己心怀大爱要拯救天下。直到段小姐为了救他舍却自身性命,他才说出“我爱你”三个字。这样的桥段,让人想起当年的《大话西游》,而《大话西游》中的女主角紫霞,个性刚强,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牺牲一切,会与众不同地的爱上貌似悲惨的人物,哪怕最后付出自己的性命。

柴静:但为什么会比较多的来表现这样一个模式?

周星驰:有吗?

柴静:你看《喜剧之王》也算吧?《大话西游》也算吧?

周星驰:说起来好像也是,对啊。对啊,为什么呢?

柴静:为什么。

周星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隔了25天,他约我们做第二次采访,这次采访时他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这部电影中的段小姐,还是十几年前的紫霞仙子,或者《喜剧之王》中的柳飘飘,都是从他母亲身上得来的女性印象,也是他比较喜爱的女性形象。

周星驰:我妈妈其实跟段小姐一样,她也是武功很高强的,我都打不过她,我都是被她打,那很惨。心也很善良,她的美貌也很段小姐很贴近。她不是外表温柔里面很强,她是外面跟里面都是很强的。

柴静:其实这些女性表面看上去都不是很女人的那种。

周星驰:但是她很真,就别看太多表面的东西。通常你表面跟里面的,有非常可能是不一样的。

【电影《西游除魔》】段小姐对唐僧说:被我抓到了,你看你那么紧张我,你还说你不承认你爱我。

不少人觉得周星驰电影里爱情发生毫无理由,但他觉得这里有很深的人生体会。

周星驰:就是那么漂亮的一个女人,武功又高强,她还三番四次地救了你的命,是吗?那你自己也不见得是什么“生鲜萝卜皮”。

柴静:好吧。

周星驰:但是女的为什么会喜欢男的啊,因为他完全一点能力都没有,他就是有这个心,他就去打了,他真的去打,不是说的哦。所以段小姐她也是不是省油的灯,她是独具慧眼,她看得出来,其实这个才是真正大勇之人,是吧。

在他成名之后,有过几段外界盛传的感情,但至今没有成立家庭。采访时他还是用帽子遮住白发,说到这个年纪,懒得染了,但也不愿意让人看见。在与马云对谈中,提到最多的词是“时间不多了”。在公众面前她也没有回避对家庭的想法。

【现场】主持人:什么时候结婚?

周:我看应该没机会(结婚)了吧,我现在这个年纪。

周星驰:我现在这样子你看,还有机会吗?

柴静:为什么这么问呢?

周星驰:年龄也越来越大了。

柴静:你才多大。

周星驰:你都知道了,我都害怕说出来了现在,我自己的年龄。

十八年前,周星驰正是人生黄金年纪,盛名之下,拍摄《大话西游》时,他扮演孙悟空,与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有一段恋情,但他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直至为了大义放弃情感,最终失去。他再拍西游,剧情主题已经完全不同,他却没有按录音师的建议,重写新的主题曲,而是仍然沿用十八年前《大话西游》中片尾曲《一生所爱》的歌词。只是添加了一句“从前直到现在,爱还在”。

柴静:你为什么要用这首老歌?

周星驰:主要就是我个人喜欢这首歌。

柴静:他们在背后议论过你说,是不是他上点年纪。

周星驰:这个也是原因。

柴静:为什么你改动了这个,你把它歌词改了?

周星驰:那里太过绝望也不好,就是有一点点希望,就绝望当中有一点点希望是吧?

柴静:你知道你本来是一个可以,很轻而易举得到你所想要得到东西的人,在人们看来是这样的。

周星驰:不一定,怎么会呢?我都运气不好。

柴静:不是吧,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你面前,你没有珍惜而已。

周星驰:嗯,我觉得是运气不好。我觉得我,在我这个最忙,这个时间呢,假如我可以再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

柴静:你要把时间留下来干吗呢?

周星驰:干我喜欢干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只有工作。但是其实突然间你到现在,最后发现,我现在这个,这个已经是五十岁了,有很多事情我好像还没有好好地做过啊。

【电影《大话西游》】至尊宝:“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却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急。”

18年前的电影中,他这段台词几乎家喻户晓。18年后,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柴静:我看过吴孟达后来反思自己,他说他自己曾经有几年的时间,因为片子特别红,什么东西都来找他,他就迷失了自己,他说他有一点感觉,觉得你前几年有一段时间也是,就是因为被神话的比较厉害,所以也比较自我,但他觉得这几年你有,又比较暴露的一些变化,你觉得他这个观察真实吗?

周星驰:人总是会有变化,就随着你的,你的经历也好,所有东西。

柴静: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周星驰:因为一万年确实太久了,所以就别等那么久了。

在采访中,周星驰说明知会被人说抄袭自己,但他不在意了,他要让唐僧说出十九年前孙悟空那段台词。

【电影《西游除魔》】

唐僧:我第一次看到你就爱上你了。

段小姐:爱多久

唐僧:一千年,一万年。

柴静:那为什么要用多年前的这几句话?

周星驰:就可能我对这几句话有情意结。

柴静:我可不可以理解说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对对对,你有这样感觉吗?

柴静:对。

周星驰:谢谢你,谢谢你。

这个片子中我们分两次采访了周星驰,那是因为第一次采访结束之后,过了二十天,周星驰联系我们说希望能够补一次采访,见面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对第一次的自我表现不满意,希望我能够原封不动的再问一遍当时的问题,让他再回答一次,他说二十天来,他一直在努力的每天练习普通话,认为自己会表现得更好一些,这就是周星驰。他个性如此,会在某些事上极为投入力求完善,也往往会不按常理行事,有出人意表之举。这样的个性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褒贬自由人评说,得失,他也自有承当。

第二篇:浅析柴静的采访特色

浅析柴静的采访特色 一 柴静简介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11年起担任《看见》周末版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个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最畅销书籍。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2016年1月22日,柴静入选2015当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二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一)真实准确客观的语言能力

记者型主持人在语言上体现真实、准确,这应是电视调查类新闻节目首先要恪守的原则。这就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在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时,逐步向观众揭示出事实的真相,体现出“事实背后的新闻”特色。在这其中并没有过多地加入记者的主观评价和个人对事件的理解,而是在努力引导观众在不断呈现的事实真相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记者型主持人对新闻语言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新闻语言表现事物特征的能力,柴静在主持《新闻调查》之《村官的价格》一集,她极具亲和力的外表和驾轻就熟的表达能力让她成为内外兼修的记者型主持人。

(二)新闻敏感和理性的分析能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灵感思维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体现,它表现为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迅速、综合的反映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例如在《新闻调查》一期名为《心灵的成长》节目中,柴静和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聊天,孩子的内心封闭,能接受采访已经不易。柴静不论是在采访还是在访前聊天中都在认真的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反映,不断设计和调整自己的问题。所以采访前的动机,材料的收集,理性的思考对于一个职业记者来说就是职业素养。

(三)角色定位要体现人文精神

记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就要尽量贴近百姓,就要时刻考虑百姓需运送什么,在“人文主义”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好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面对被采访者,不论地位尊卑,态度都应当平等,尊重和礼貌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在追究真相的过程中,态度会决定采访的成败。03年“非典”报道后的第一个节目是对双城镇的几个孩子自杀事件的调查,当时在采访其中的一个被救的孩子时,坐在柴静对面的她始终没有抬头,说话声音也非常小,后来甚至哭了起来,而此时柴静什么也没说,起身蹲在了孩子的面前,为他擦拭眼泪。这个动作引起了看法,决定记者应该是理性客观的,她怎能去为孩子擦泪呢?其实记者的情感的尺度是非常不好把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人的本性是第一位的,之后才是她的职业要求,因为“人性化、人格化”原本就是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特色。

(四)把握平衡意识能力

在柴静看来,平衡对记者来说是一种道德和责任。在实际的节目录制中,平衡体现在方方面面。《新闻调查》要做的,也是它的记者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的本身,一步一步获取真相。而越想贴近事实的真相,就必须给每个人以充分说话的机会,尽力展现事情的方方面面,尽力做到平衡,对于记者来说,平衡意识也是重要的且难把握的。毕竟记者也是人,也有自己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取向。三 采访的特色

(一)采访中情感的表达与传递,要用心去倾听

人,是新闻的中心。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的监督人,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也是普通人,他必须包容并表达公众的情感。被采访者是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又一大行为主体,是具有重要新闻价值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新闻信息中,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记者还需关注新闻情感信息。新闻的报道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需要犹雪中送炭般,给人送上心灵上的温暖。柴静曾经说过一句话,记者最伟大的权利就是当别人的心灵向你打开的时候,她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只有这样她才对自己的职业感觉到敬畏。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认识、了解和沟通都离不开语言交流。尽管交流的方式很多,诸如写信、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等,然而,最直观的交流方式则是面对面地对话。既然是面对面的交流,就少不了说和听;因此,倾听,是对话的重要环节。因而,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记者采访走向成功的基石。

柴静总是说:采访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倾听姿态。倾听,我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新闻的背后是心灵。《看见》的访谈中,柴静的倾听式采访是节目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看见》一期沉默在尖叫的节目中,柴静说:“我想感觉到人,哪怕是血肉模糊。”她在“东方时空”时,看到过一份法学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这是在她心里几年没放下的事。

小豆用铁棍把丈夫打死了,被判死刑,已服刑八年,但她始终不相信他死了。小豆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说:“他不会死的。”柴静:“什么?”小豆说:“他还没有把我杀死。我死了他才能死。我没死他怎么能死呢?所以我不相信他会死的,她不允许我和任何男人说话,和女的也不行,我自己家人都不允许,老担心别人挑唆我不跟他过,他就会对我动手。”“用什么打?”“皮带,鞋底子。不听话就把你绑起来,拿皮带‘溜’。”

柴静听她们生活中的事情,看似提问,实质是讲出自己并不愿意陈述的内心世界,小豆的讲述,让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为之一颠,为这个女人感到心痛。

第三篇:柴静经典语录

柴静经典语录

1、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2、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3、可见似锦繁华的夜,处处有寂寞的信徒。

4、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

5、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6、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7、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8、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9、关键不是别人能给什么,而是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10、从尘土里来的人,能理解开怀大笑背后的酸楚,也知道幽默是面对不完美人生的最好办法。

11、我仍固执地在寻找着那份触电的感觉,在渴望那份女人终生企求的爱情,我无法放低这个最低的要求。朋友说:你的要求其实很高,两情相悦如今已经不多了,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已是奢望。但我仍然带着我的热情跟向往在等待那个风雨夜归的人。

12、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非常同意,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善良与罪恶,人性与兽欲不断交织不断干戈的过程。

13、我渴望呆在最静寂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

14、人生奇诡,处处与旧日生活撞在一起。

15、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16、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17、一刹那觉得,就这样停留下来吧。在这如同流沙幻影的世界上,夜深如海时,为了那些悲欢翻卷的心,让我来守着这一点点恒定不变的东西吧。

18、我跟每个普通人一样都有弱点,有冷酷、有自私、有虚荣心,道德只不过让我看清这些弱点,然后去抑制它,或者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优点。一个人的思想跟他的职业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能我做记者的时候是一个样,现实生活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19、在我的人生里,当我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远离家乡,我选择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节目和自己的 爱情。我以为这就是自由。可是,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轻松,就像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人,永远离不开方寸之地。

20、电台里正放 王菲的老歌《誓言》,“如果你能给我一个真诚的绝对,无所谓,我什么都无所谓”,那是多久前的誓言?此时满世界正炒作她是如何被背叛的。爱情是女人的信仰,只是教主太脆弱。

21、但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它告诉你,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世界图式。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和呈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认为一个概念就可以彻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智力上的懒惰。

22、窗口正对着老榆树,倦了便望望它,春绿冬白,永远永远。

23、一个记者首先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人,只有你的内心先对别人袒露,才会得到别人的心灵,我希望自己永远都可以这样。

24、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25、一年一年,风吹一阵,雨落几场,等草木从裂缝里长出来,盖满了群山,你就长大了。

26、我愿有信仰,凭借狂热的祁祷与纯洁的献身精神得到依托。这样在人世中我不必毫无依恃。在最哀恸时可以匍匐于神足下,可以将我与最爱的人们的幸福托付给宗教,我们将得到庇护。

27、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28、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9、一刹那觉得,就这样停留下来吧。在这如同流沙幻影的世界上,夜深如海时,为了那些悲欢翻卷的心,让我来守着这一点点恒定不变的东西吧。

30、我就像是动物世界里的豹子要改变身上的花纹,注定让自己全身血淋淋。

31、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得到别人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

32、采访是一种抵达。

33、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

34、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满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35、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那么幸福。

36、想起当年胡适留美,执教北大,终身倡导的就是梭罗式的思想。后来提倡“好政府主义”也是这样思想的延续。

37、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8、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

39、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40、小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41、忽然想起有人当初说过的 一句话 “记者就是记着”。

42、没有人会忘记,没有人会被忘记。

43、只要还能思考,恐惧就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人

44、博客属于大家,也包括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包括漫骂和人身攻击的人,如果这样的评论让你看上去不舒服,那这是我们为了表达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我的底线是不要猥亵。

45、但是,不要猥亵。它会贬低人作为人应有的尊严。(韩寒)

46、一个具体的生命在宏大的国家面前是微小的,即使在做父亲的人看来也是一样。

47、陈逸飞当年说自己一生做事只问三个问题:第一,你喜欢吗﹖第二,有没有条件做﹖第三对社会有没有益处﹖

48、中国式的学术研究包含了比西方多得多的目的,可是往往唯独缺少了一项:兴趣。那种孩子式的,在旧仓库里翻找的乐趣。尽管中国历史的这个仓库,也许打扫得过分干净了。

49、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50、在说人民之前,先来说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吧。

第四篇:课前演讲——柴静

柴静

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柴静因其飘逸而明慧的气质,敏锐得让人惊诧,坚定得让人心疼。柴静,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的出镜记者。在她之前,中央电视台所有的出镜记者都没这么辛苦,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柴静不再是一个只拿着话筒的记者,她不但需要参与到前后期的编辑,还可以在节目中让摄像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她主导着节奏,是新闻的参与者、解说者、体现者、挖掘者。改掉原有的“编导中心制”,从她开始确定起的“记者中心制”,如今成为《新闻调查》节目成功的诀窍。

1993年,执意要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长沙上大学的柴静回忆道,“当时走得很急,头也不回,恨不得把过去全部抛掉。”因为她从来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所以一直被世俗限定的眼光捆绑,她想要自由。柴静大学的辅导员张老师依然记得她在学校时给人的印象,“挺骄傲的,不爱说话,会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很多文章,在学校里挺有名,大家都知道她”。大学毕业时,她放弃所读的会计专业跑到电台里当主持人,独自留在读书的城。无亲无友,身只影单。生日那天,口袋里没有一分钱,顶风冒雨走去电台。雨水热烈,浇透了湿淋淋的寂寞。她在节目里一吐心声:“要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寒苦的人生。”依然是自我,心怀有梦的人。决心做一档午夜直播。游说,克服重重困难,节目定为《夜色温柔》。以后的每个周末午夜,她守着电台,如约道来:“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一直喜郑智化的歌。苍桑温暖的曲子,多少个夜晚,穿越时空和夜雾的阻隔,慰籍暗夜里那些看不见的伤和寂寞。节目成为名档,拥有了大批听众,她的声音和电波成为这座城里的周末夜宵。明明当上了综艺部的主管又跑去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进修。23岁,偶然进入央视《东方时空》,新人进摄影棚,初不顺意。第一晚通宵录完节目,大哭,擦干了泪,接着做下去。现场采访内心受到震动,明白“灾民在你肩上哭泣,才是新闻的价值。”遂从主持人转型为记者,滴水藏海,她试着将自己融进新闻,做新闻里的那个人。她说自己终于明白——对世界的认识,是要行万里路才能得来。从湖南电视台的《新青年》主持人到《东方时空——时空连线》的主持人,最后,“不安分”的她在《新闻调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记者。后来,她出了第一本书《用我一辈子去忘记》,书里的一段话,这样纪录当时的心境:“我辞职去往北京——带着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书,刚够用的金钱,面目不清的未来和22岁的年纪。”透过层层流光,彼时,这个清瘦年轻的女子,面目模糊,而眼神儿是执着的。说不清想要什么,只知道要前行。如同一个远足的人,抬头看看天,再低头赶路,天空蔚蓝。

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苍白的小汤山病房里,裹在消毒服里,一张瘦弱苍白的脸,一次次把最有力的信心带给观众。这一年里,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央视这个瘦弱勇敢的女记者。她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柴静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经过“SARS”**后,她给人的印象就是追求真相的记者,柴静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被人们所信任,柴静喜欢纪伯伦的一句诗“真正的歌者,可以听到人心底的沉默”,正是这些沉默的微弱的声音和群体,让她敏感。一个叫李燕的女孩在柴静的博客里用悄悄话留言,“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她希望柴静能帮她提交一份安乐死的议案。把生死的希望放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身上,李燕的信任从哪里来?翻看柴静的博客,你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这样汹涌的信任。

依然做新闻。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她是矜持冷静的吧,似乎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时常在现场,她坐在草坪上采访,抑或面对面看着对方。柔和的声音里,每每透着坚持的,不可退让。是的,坚持。这个清瘦的女子,内心似一片深海,铁马冰河,波澜不惊,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面对华南虎事件,面对学术造假,面对上海倒楼,她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良知和正义,剥丝去茧。待一层层伪饰的泡沫退去,冰山一角还一个真相。亦有温情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她去现场。没有对现场抢救的报道,也没有救死扶伤的呼吁。一个叫做“杨柳坪”的受灾村庄中,和灾民一起生活。《杨柳坪的七日》中,灾民说着家中的灾情,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昏暗中,她捧着一截烛头,无话,所有的力量和言语都淌在脸颊了。她以莱蒙托夫的一首诗表达当前的状态:“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依然一个人,背着大包穿着平底鞋跑现场。依然安静寂寞,读书,多年不改对文字的热爱。微博一直流传柴静至今未在北京买房、十多年一直住在出租屋里的传闻,网友更给柴静送上“央视最穷主持人”的称号。柴静在其个人博客上首度回应称,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不购房与能力和道德无关,没什么自惭或自得的。当热烈包围世界,她以冷静的姿态飞渡。内心有海量,她亦是一片海。心怀有梦,俯身为蓝,总是向着最蓝的那片海域飞翔。媒体需要敬业和良知,这年头的新闻媒体及媒体人,有多少不是讴歌太平,欺上媚下,娱乐八卦,能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媒体,关注百姓生活的,但柴静则是其中的特例。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写《野火集》的时候曾批评台湾的大学生,给他们取名为小女生型,一听到某个地方发生灾难,就说“哎呀,太可怕,我不要知道!”。柴静承认自己也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从学校里走出来在湖南主持电台节目《夜色温柔》时,柴静仍然独守着自己的世界,并不关心这个社会的公众生活,热衷用音乐与文学进行诗意的表达。做记者改变了她。当她第一次走出演播厅,派去新疆地震现场进行特别报道,她开始明白自己的责任。“我坐在演播室里,只会说灾情怎么样,死伤怎么样,赈灾怎么样,说出来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到新疆之后我脚踩的那个地方还在抖动,脚边露出的茅草其实就是别人家的屋顶,房子已经坍塌了,下面还埋着人,你就站在那个上面。你再往前走,那些老大娘抱着你,她不认识你,但她抱着你在你肩膀上哭。”新闻的真相往往比表面重要,“你意识到,实际上你在跟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发生着联系。你不能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他人,这样你才能被信任。”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柴静

选柴静的原因:她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90后去学习,要敢想敢做,有行动,让青春无悔,不过多的在乎外界的评论,坚持自己内心认为正确的想法,自信,从容,爱自由,任性,柔情,爱旅行,爱阅读,不断学习,果断,用于追求事实真相,并相信在追梦、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有时目标并不是不变的,听随自己内心的想法,考虑好之后做出决定,灵活一点,勇敢的迈出去,但每做一件事一定要全身心的付出,相信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强大起来,“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指日可待,柴静震撼调查:

雾霾真相《穹顶之下》

柴静,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2015年2月28日,柴静向网络免费奉献了她辞职后独立完成的调查片《穹顶之下》,雾霾之上,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柴静:永远清楚地活着

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在2012年年末出版了她的第二本书《看见》。在出版社的宣传栏里,首印便是50万册——这个数量,在当下出版业的寒冬里,令人瞠目结舌,是林青霞《窗里窗外》、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发行量的好几倍。她被称为新闻女侠

她是央视最受关注的主持人之一。因在非典时期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采访,以及《新闻调查》时代对真相不折不挠的追问,她被寄予“新闻女侠”的期待;她重视新闻中的人与人性,给坚硬的现实注入几分柔性的关照;她也是唯一坚持在博客中书写每期节目长篇采访手记、反省总结的央视记者。

微博上,各种真实或虚构的“柴静语录”,和“白岩松语录”一样流传甚广,几乎成了“央视牌心灵鸡汤”而她其实从不在微博发言。尽管一再强调只关注自己在新闻专业领域的“公众形象”,甚少谈及个人,但人们对她的种种想象依然不止。最近的一次,她被传言描述成“央视最穷主持人”,说她买不起房子,租房居住。柴静写博客澄清:“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个人隐私,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这事跟能力和道德都没关系,没什么可自惭的,也没什么可自得的。”澄清又引起另一种情绪反弹,有人指责造神者把她塑造成了一朵“白莲花”。

而柴静自己,最最警惕的,正是把人符号化、标签化。“世界也好,人也好,本来都是丰富多彩,参差多态的,为什么要通过标签去认识呢?” 跟自己较劲

翻看柴静的履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年少成名”、“顺风顺水”这类词语。18岁时她已因《夜色温柔》成为湖南当红电台主持,22岁就有了一档自己的电视节目《新青年》。2001年,柴静25岁,被时任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选中成为《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搭档白岩松。两年后她进《新闻调查》,迅速因“非典”报道闻名全国„„

但在好友范铭眼中,“世俗标准的“成名”不是柴静的目的,她所感兴趣的只是如何“接近自身的极限”。”柴静从小到大都是班上最普通的孩子,只喜欢在本子上抄诗词,“她不跟别人竞争,但跟自己较劲。她的从不懈怠,并非来自于外界的“期待”或“要求”,她只为自己内心的标准一日一拱卒。”

往往在外界对柴静没有期待和要求之处,她的表现反而格外耀眼。比如北京奥运会,台里给她的任务是报道例行发布会,没人要她拍运动员,而她却采访了那些令人尊敬的“失败者”,感动无数观众。

不久前一期《看见》,讲77岁台湾老人把同乡骨灰带回大陆安葬的《归去来兮》里,一句“不曾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让很多观众落泪。但其实当初因话题涉及两岸,稍有敏感,拍摄时节目组对能否播出全无把握,柴静便自费在台湾当地找摄像帮忙,想:先做出来再说。

“她身上有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头。”柴静在《新闻调查》时的同事郝俊英说,“她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意志力最强的人。一般人被困于城中,往往试着爬两下城墙,被上面扔下来的石头砸疼了就放弃了,但柴静不是,她看到一条路堵死,不会绝望,而是会继续四处摸索,往往能找到别人没留心的隐秘出口。”

长天大地,用力摔打

但柴静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刚进央视《时空连线》,此前从没做过新闻的她无所适从。她不会写评论,眼神缺少和嘉宾的交流,节目内容缺乏深度„„问题太多,不断被狠批,改都不知从哪儿改起。

在新书里她回述这段艰难转型的日子,“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散发失败者的味儿,再这样下去谁都会闻出来了”。

她不想干了。但领导一问,“今天带子能交吗?”鬼使神差的,她张口就答“能”。

她发狠,每天上午报三个选题,下午联系,晚上录演播室,凌晨剪辑送审。熬着熬着,慢慢也拿到些奖,日子过得宽松点,有了喘气的间歇。但疑问又开始滋长:“我正做的真是我喜欢干的吗?”

直到她离开《时空连线》去了《新闻调查》,这个问题才有了极其明确的答案。

柴静在书中回忆,为采访被超期羁押二十八年的人,夏天大日头下,她步行 5公里去山里的看守所;要找失踪的贩卖假古董的犯罪嫌疑人,她深冬坐车去江西,半夜车熄火了,她冻得哆哆嗦嗦在后头推车,身上都是泥点;为了找被戒毒所卖去卖淫的吸毒女阿文,她在垃圾一直淹没到小腿、皮条客出没的小巷里一家一家地问;汶川地震,她坐在村民摩托车后座上进灾区采访,采访结束回北京后,她的胸脯和胳膊完全变成棕黑色。

她觉得自己终于接了地气,参与了世界。长天大地,用力摔打,过瘾非常。

“柴小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原来有凌厉之气,如今越来越宽厚。”《看见》制片人李伦评价柴静这十年的变化时说,“过去她像把闪亮的刀子,现在更像一个温度计。”

去年2月,柴静做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调查,采访归真堂创办人邱淑花。邱一上来就哭哭啼啼说了不少带情绪的话。换成十年前在《新闻调查》,柴静可能就这么播了。但如今柴静会停下来,告诉邱,她话里的情绪会导致网民反感,问她“你愿不愿意重新梳理思路,回答问题”。

在节目中的柴静,越来越学会了宽容。

而镜头外,“其实我是个小暴脾气。”柴静说,“尤其是对亲近的人。”

范铭记得的柴静最近一次“爆发”还是在去年7月份,伦敦奥运前她们在英国做《静观英伦》系列节目时。节目组原先商量,主采访用中文,即兴采访用英文。当时柴静正为即兴采访做准备,她希望尽可能多用英文沟通,于是一边准备问题,一边向翻译求教。范铭在旁看着心疼,走过去说:即兴采访也用中文吧,不要如此辛苦每个都准备英语提问了。柴静当场发了脾气。

范铭事后理解:“她已经拉满弓弦,我的劝说反而是一股“泄劲”的力量。”

柴静在书中也写,她有时的愤怒指向的是自己,“我对自己感到愤怒,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其实原来在《新闻调查》时,有年年底开会,柴静就为自己工作中的暴躁向组里道过歉。大家笑,后来送过柴静一副对联:“勇于自省,永远任性”,横批“柴小静”。

自省和任性的循环出现让柴静慨叹,“我怎么老没法改变自己的弱点?”在中国支教的德国志愿者卢安克的话安慰了她:“如果(改变弱点)那么容易的话,还要漫长的人生干什么?”

现在的柴静把弱点当成检省自己的机会,“老老实实地面对吧。”

“是想消费别人吗?”

柴静最警惕的“错误”,是把采访变成对采访对象的消费,“这是最残暴的事”。

做药家鑫案那期节目时,节目组内部曾争论过用什么编辑方式:一种是对舆论热点一一回应,另一种则是根本不去响应热点,只陈述,不解释。她觉得,还是选择后者,老老实实地说出知道的那一点就好。

在节目中,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在楼底下带着柴静上楼,进门后,药家的陈设空间一览无遗。“我只要说这个楼建于什么年代,药庆卫工作是什么、从什么位置上退休就可以了。为什么我还要问“官二代”这种问题?观众不是都已经看见了吗?既然看到了,为什么还要拎出来问?是想消费别人吗?”说这话时,柴静音量陡然提高。

她在竭力为采访对象揭下标签的同时,自己也正被贴上各色标签。新书发布会上,白岩松、崔永元、张立宪、罗永浩等十多位男性朋友的现身力挺引来了一些调侃,“女神”、“当代林徽因”等称号漫天飞舞。

问及此,柴静脸色沉了沉,“这些词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朋友,“不过是一群因文字而相知的人,在一块儿聚会,恰好有男有女。强调性别其实是把人的本质给抹煞了,这很愚蠢。”说到“圈子”,柴静罕见地用了“讨厌”一词,“我特别讨厌所谓的俱乐部那种小圈子的感觉,就好像别人给你发个勋章你才能加入似的。”

她不愿被人消费,被娱乐化。采访中,她不谈私人生活。

她的工作与生活是高度重合的。朋友王小峰说,饭局上的柴静,说话也和《面对面》、《看见》节目录制现场一样。而柴静自己的描述是,她把记者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清楚地活着,即使在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就算附加在爱情这么美好的状态下,盲目也是个挺可怕的词”。

《穹顶之下》是一部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自费拍摄,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深度调查,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它的形成及解决出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记录和剖析。

《穹顶之下》简单来说讲的就是雾霾的严重程度,以及它正在以超出人类预期的速度和影响力在干扰你的生活,治理很困难,每个人、每个具有日常行为能力的人都身陷其中,你感受到了被影响,你就有一份责任;视频上线之后,截止3月1日上午,仅腾讯视频播放就已经超过5000万。网友追捧、明星转发的同时,随之也引发了不小的质疑、挖苦和背后利益关系的阴谋论。但显然柴静这个从个人体验出发,进而展现雾霾之重和解决之道的个人作品,彰显更多的是积极正面的意义,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保护毕竟与你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息息相关。

所谓事物反转,在我们这里往往呈现的不是真知、真相和真正的价值,而只是投机、负气和阴谋论。关于对柴静的诸多质疑,在我看来既不是对一件受关注事物的不足之处的寻找瑕疵行为,也不是关于“灰霾之重”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仅仅是一种人类身上基本可以等同于本能的“挑衅”行为。挑衅如果放在艺术创作上,那非常好,但以一己之愿去影响和干扰关乎无数人诸如健康、利益的大事,则是一种自不量力和不识时务。

从科学常识来说,柴静女儿患病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并不明显,但这不是用来质疑《穹顶之下》的出发点和作为深度调查作品质量的素材。我们既要承认柴静的主持人、公众人物的身份,同时也无法抹掉她母亲和女性的视角。不管一个人的身份有多少个,他/她一定有个人之经历和常人之体验,从自己的“受难”进而发掘和展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问切,难道不是人类发展进步中一种常见的规律吗?

《看 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 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陆步轩

一个记者首先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人,只有你的内心先对别人袒露,才会得到别人的心灵,我希望自己永远都可以这样。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柴静 《看见》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经典语录《陈虻不死》

一个记者,最怕的事情,是你在工作,卖命地工作,但你是在为你的制片人,奖金,虚荣心,甚至为你的恐惧…而工作。而丢失了最简单的东西。——它比什么都脆弱,也比什么都坚韧。我和我的节目,都走过了十年。陈虻说过“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不要因为走得太远》

第五篇:《看见》柴静范文

《看见》 柴静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1.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只是、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到了几个层面

2.戏谑风头人物,逗逗女同事,拿领导开涮

3.饭在锅里,人在床上

4.好的我就不说了,我提点意见,好的为什么不说呢?好的地方也要说,我先说。。

5.有句话叫有意瞄准,无意击发。要有这个“无意”

6.他说姑娘你可得加把油啊,领导说,扶不起来就不扶了

7.他骂人的这个劲儿,史努比说,让人轻生的心都有——因为她骂的都是对的8.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9.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期待答案吗?要是不期待,你就别问了

10.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有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11.默多克说,新闻人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但我心里知道,我就是不爱扎堆

12.爱打听,好传播

13.我的心不在腔子里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1.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2.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1.家庭是最小的社会但愿,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第八章 我只是讨厌屈服

1.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2.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下载柴静采访周星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柴静采访周星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柴静《看见》语录

    读书笔记 柴静《看见》语录 ·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散发失败者的味儿,再这样下去谁都会闻出来了—在动物界,你知道,只要你散发出那样的味儿,几乎就意味着你没有指望了,很快,很快......

    看见《柴静》读后感

    看见柴静读后感柴静说:要想“看见”,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睛。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人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看见》......

    柴静人生感悟

    先说说为什么转这篇采访吧... 因为,看到后面,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对,就是这样...当看到读库的六爷说到:“你说白岩松,他的书卖好卖坏无所谓,版税只是帮衬和点缀。但对柴静来说,版税很......

    柴静《看见》读后感

    深夜,我看着你,看见 ---读柴静《看见》有感决定写文的那一天,我看着书目发呆。的确,我只是个肤浅的喜好文字的人,喜欢看安意如写的那些诗情画意的词赏析,喜欢在那些词藻中遐想,然后......

    评柴静《看见》

    出于对柴静姑娘的莫名其妙的喜欢和亲近感,一个不太爱买书的人,当机立断买了这本《看见》。开会的时候看了一半,讲台上的声音选择性地收进耳朵里,自己跟着书里的内容一会儿陪泪,一......

    柴静《看见》读后感

    柴静《看见》读后感这是一个关于故乡、环境、经济、健康的故事。柴静讲述的是临汾,我却想到自己的家乡。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燕子窝,早上常常被鸟儿叫醒。课本上说四季变迁,鸟儿会......

    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了什么 ——读《看见》有感 10日 张雨萌知道这本书,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

    柴静《看见》读后感

    终于在网上将柴静写的《看见》看完了。舒了一口长长的气。每看完一个章节总是会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态度有所影响,总是在自问自己一直以来面对生活和工作所秉承的心态。柴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