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的优点

时间:2019-05-15 09: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科课程的优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科课程的优点》。

第一篇:学科课程的优点

学科课程的优点(简答)

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学科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学科课程的缺点(简答)

1.现代学校的不少学科中的不少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需求缺乏联系,容易导致死记硬背2.强调每一门学科课程的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逻辑系统,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学科课程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优点(是简答)

1.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2.主张把人类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主张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与科学知识相互作用3.强调课程与儿童现实生活的结合 经验课程的局限,缺点(简答)

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2.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3.活动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艺术,教师很难适应

综合课程的优缺点(简答)

优点1.体现了文化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作用2.有利于学生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整合起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3.综合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许多潜在的机会,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兴趣 缺点1.知识琐碎化的问题2.教师的问题3.评估的问题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简答)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中学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简答)

1.选编教材要科学合理2.图文并茂,结构新颖3.内容组织内外有序4.排列形式疏密有致5.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课程改革的理念(简答)1.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趋势(简答,论述)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中学教学任务(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即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等b技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c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称“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a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b创造力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科学世界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4.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a体力是人体的活动能力。发展体力是指保护健康,增强体质和促进发育b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指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简答)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论述重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其职责决定b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c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3.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二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论述重点)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无知必无能”,没有知识,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没有分析思考问题的依据

2.发展智力是深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发展注意力,观察力,有效的感知,记忆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力

3.强调知识与智力的统一,并不排斥两者的差异。知识属于经验系统,反映客观实在的结果:智力属于心理发展系统,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 4.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力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维,即把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

5.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我们反对教学中只抓知识教育,忽视智力发展的做法,同时也不主张脱离教材,另搞一套去发展智力,我们强调将知识与教育智力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简答)

1.引起学习动机2.感知课程内容3.理解课程内容4.巩固知识和技能5.应用知识和技能6.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中学教学原则提出的其他依据(简答,多选)

1.教学实践的经验。例如我国古代的一些教学原则以及西方夸美纽斯,第斯多惠等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布鲁纳的教学原则2.教育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的制定受到中学教育教学目的的制约3.现代科学理论。包括哲学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 我国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5巩固性原则6.循序渐进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选择和运用中学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简答)

1.教学的目的任务2.中学课程的性质及特点3.中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校的设备条件5.教学的时限6.教师自身的条件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简答,论述)

1.把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的统一起来。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要系统,全面,富于逻辑性,体现教学的科学性2,要经常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3.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讲授时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富有感染力。4.可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具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简答)

1,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2.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3.在教学内容和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用脑卫生 班级授课制特点(简答,多选)

1.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2.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3.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4.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授课制的结构(简答)

1.组织教学。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2.检查复习。巩固和加深己学的知识技能,了解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3.学习新教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课程内容4.巩固新教材。加强学生对当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5.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应该怎样备课(简答)

1.备教材a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b突出重点,解决难点c领会插图,认真准备插图,挂图和板画d钻研习题e备提问 2.备学生3.备教法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论述上好一堂课(简答,论述)

1。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一要具体恰当二要全面2.教学内容正确。内容要紧凑,有重有轻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得好5.师生互动得好6.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国中学的德育内容(简答)1.爱过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简答)

1.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论述)

1.学生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构成的。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如爱好,愉快,同情,自豪,热爱等。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学的坚持不解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2.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3.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顺序进行。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4.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到达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简答)

1.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育者2.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3.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工作中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任务(简答,论述)

1.创造性的设计班级建设目标a班级建设目标的意义b班级建设目标的设计与实施2.合理为班级成员进行角色定位a班级成员角色定位的意义b班级成员角色定位的原则与方法3.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a班级活动的含义与价值b班级活动组织和设计的基本原则4.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a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b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班级活动组织和设计的基本原则(简答)

1.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当具有系统性和目的性2.班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形式的多样化3.组织班级活动过程中,要处理好教育者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简答)

1,精心创建班级物质环境2,营造良好的人际底稿环境3.培育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培育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简答)

1.要关注班级核心价值观念建设2.要重视班级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实施3.要关注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性4.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班级发育的三个重要阶段(简答)

1.孤立探索阶段2.群体分化阶段3.组织整合阶段 班级行为契约制定的五个步骤(简答)

1.明确目标行为2.规定目标行为的测量方法及其出现的客观依据3.明确契约生效的起止时间4.规定契约达成的奖励方式以及契约未达成的惩罚措施5.确定实施奖励或惩罚的负责人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表现出以下一些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讲述处于一种图像和文字组成的静态画面上,而过程则靠教师讲授,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完全靠自己的想象,而且由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对同一现象的描述,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若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则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我们引入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到,以往的讲法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的想象再建立概念。若使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会看到电路中的电子不断地从电源的负极出来,移向正极与正极上的正电荷中和,灯泡发光,用红色大箭头指示出电流的方向,这样由看不见到“看见”,电流的概念就具体形象了。此外,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显示波动的产生、干涉的过程,演示布朗运动和电子衍射实验等,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它是教师必要的演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可以

演示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的、甚至无法做的一些实验。如一些不可为实验(原子爆炸、天体运动),危害性实验(放射性衰变、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性实验(电容器充电、放电时极板上电量的变化),原理性实验(示波器内粒子的轨迹)和需要进行微观放大和宏观缩微的实验(电流的形成、日食的形成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运动等)。这些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成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演示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一些实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而且形象直观、可视性好,具有独特的演示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密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紧凑,向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的板书、绘图要占去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若是复习课或习题课则花费的时间更多。如果在讲课前用信息技术把要讲的内容制成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在讲解时只要“按鼠标”就可以把要讲的内容显示出来,节省了书写和作图的时间;讲解时运用一些影片和动画等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描述,也会节省教师的课堂时间,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空出一些时间传授知识、加强辅导和安排练习等其它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密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读过文字后,可以记住内容的10%,听过语音可记住20%的内容,通过看图像可记住3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可记住50%的内容,而人们可记住所做过事情的90%。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力图通过的优势来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调动眼睛、耳朵、嘴、手和大脑多种器官,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双手,给他们提供多信息渠道的时空条件,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变换组合,相互切换,突出显示,促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学习变成有选择性、积极主动、有反馈的主动学习。它所唤起的“情绪和激发的兴趣”,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正如美国电脑科学家捷拉尔德埃斯特林所说:“电脑能使一个青年在几个月内达到如果没有电脑就永远也不能达到的水平。”

(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有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这是因为它具有融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于一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艳丽媚人的色泽,优美生动的画面,学生情绪兴奋,各个感官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气氛很活跃。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中,用鸡鸣、狗叫、虎啸和车鸣等声音画面引入新课,而后又以动画、漫画的形式显示出声音的发生过程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再以动画的形式观察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的声波反射现象,整个课堂上学生们时而嬉笑,时而凝神观察,倾听思考,课堂教学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希望大家能够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把教室内的电子白板真正的利用起来,把身边的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努力做好教育教学的电子课件,争做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先头兵。

2013年11月22日

第三篇:学科专题研讨课程论文

学科专题前沿技术讲座

课程论文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学

院:物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路与系统 学

号:XXXXX 姓

名:XXX 导

师:XXX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XXX

(XXXXX 物理学院 XX XX 130000)摘 要:卫星导航发展已进入百花齐放、群星争艳的时代。主要评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用、贡献及面临的挑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兼容与互操作框架下在频率、坐标系统、时间系统方面的兼容与互操作实现概况;描述北斗导航系统在冗余度概念下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北斗导航验证系统的重要应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展;挑战

Abstract: Satellite navigation has stepped into the era of a hundred flowers in bloom.The progress, application, contribution and challenges of Compass/Beidou satellite system is reviewed and analyzed.Firstly,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steps are introduced.Secondly, the general realizations of signal frequency and the coordinate system as well as the time system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frame of compatibility and interoperability are described.Thirdly, in the concept of redundancy,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Beidou system are analyzed.At last,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main challenges of Beidou system are reviewed.

Key words:Compass/Beidou;development;challenges 引 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IONASS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促进了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的变革,也促进丁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自主性、安全性、完好性,中国和欧盟先后启动了Compass/北斗和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之后,日本启动了伪天顶卫星系统QZSS(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1],印度也启动了IRNSS导航系统[2]。

中国正在运行和正在建设的Compass系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世纪80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对众多卫星导航信息资源时,一方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导航信息,极大地提高卫星导航用户的可用性、精确性、完好性和町靠性,但是也不得不面对随即出现的频率资源的竞争、卫星导航市场的竞争、时间频率主导权的竞争以及兼容与互操作的争论,也包括针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与干扰的争论。

为此,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北斗(Compass)导航卫星系统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评述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与贡献;此外基于作者个人认识,也简单分析我国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系统建设原则与进展步骤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在多篇文献中已有介绍[3-4]。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5]。

开放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用户免费提供高质量的开放服务,并且欢迎全球用户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就卫星导航有关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GNSS及其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自主性:中国将独立自主地发展和运行Compass系统。北斗系统能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尤其是为亚太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兼容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频段,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存在频谱重叠。我国愿意在国际电联有关规则、建议的指导下通过频率协调,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

渐进性:北斗系统将依据中网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建设。通过改进系统性能,确保系统建设平稳过渡,为用户提供长期连续的服务。北斗系统的发展分为三步:验证系统、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5]。

1.第一步:验证系统。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3颗GEO卫星,初步建成北斗一星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基本的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验汪系统的服务区域为东经70°~140°,北纬5°~55°,定位精度优于20 m[6]。北斗试验验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首次定位速度快。北斗验证系统的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可在几秒内完成,而GPS首次定位一般需要1~3 min。二是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GPS和GLONASS系统只解决了用户在何时、在何地的授时和定位问题,北斗验证系统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处”的相关问题,实现了位置报告、态势共享。三是授时精度高。GPS的精密定位服务(PPS)授时精度为200 ns,北斗验证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达100 ns,双向定时精度达到20 ns,远远高于GPS的授时精度。四是可实现分类保障。即町划分使用等级范围,授权用户与公开用户分开,公开用户也可随时进行定位保障等级的调整、优先权调配和能力集成[5]。

2.第二步:扩展的区域导航系统。在验证系统的基础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进行区域导航能力拓展。即由12颗卫星组成扩展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与无源相结合体制,兼容北斗验证系统的全部功能。2011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东经55°至180°[5]。

3.第三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扩展区域导航系统12颗卫星基础上,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设计性能优于俄罗斯的GLONASS,与第三代GPS性能相当。将在2020年左右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2007年4月1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MEO(Compass-M1)卫星成功发射,轨道高度约为21550 km[7]。2009年4月15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GEO卫星(Compass-G2)也成功发射。最近几年,将发射10余颗卫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1 兼容与互操作的一般描述

兼容与互操作是多导航卫星系统资源利用与共享的蓖要内容。2007年印度班加罗尔(Bangalore)举行的第一次卫星导航供应商论坛会议初步提出了兼容与互操作原理及定义,2008年在美国加州举行的第三次供应商论坛会议对兼容与互操作定义进行了更新。3.1.1兼容性描述

兼容性是指分别或综合使用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区域增强系统,不会引起不叮接受的干扰,也小会伤害其他单一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供无线电频率兼容讨论框架,频率兼容应涉及全部细节因素,包括接收机噪声水平的影响,以及干扰与信号之间的互相关问题;

2.兼容性应关注每个卫星系统的授权与公开服务信号的频潜分离,尽管某些信号重叠是不可避免,但卫星导航供应商之间应进行讨论,以便构建双方町接受的方案;

3.鼓励任何其他改进兼容性的决策。

实际上,兼容性不仅包括无线电频率的兼容还应包括坐标系统兼容,时间系统兼容,发射功率兼容等。3.1.2互操作性描述

互操作是指综合利用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应服务,能够在用户层面比单独使用一种服务获得更好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同时处理小同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并不显著增加接收机的成本和复杂性;

2.多卫星星座播发公用互操作信号将改善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所有地点用户的定位精度,减少卫星信号受遮挡的范围,提高卫星的可视性;

3.坐标框架的实现及时间系统应极大限度地固联于国际现已存在的统一标准;

4.鼓励任何其他改善互操作的决策。

显然,互操作的实现必须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

基于互操作概念,用户在PNT(定位、导航、定时)方面所获得的效益应大于付出的代价;用户可望获得更可靠、更丰富的PNT服务;而且这些互操作不应显著增加接收机的研发负担;多卫星系统所发射信号的最大接收功率应该相近;系统供应商应该相互播发包括坐标系统和系统时间偏差在内的互操作信息;频率多样性是可行的,而且有益于提高抗干扰能力。

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 3.2.1北斗导航系统的频率兼容与互操作

卫星导航系统的频率资源十分紧缺,不同卫星导航系统间的频谱重叠不可避免。关于频谱重叠和频谱分离是目前兼容与互操作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不同系统服务信号间共享频谱是可行的。对许多应用来说,开放信号的频谱重叠对实现互操作是有益的。

我国已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报,北斗导航系统将发射4个频率的信号:1561 MHz、1589 MHz、1268 MHz及1207 MHz(E5b)[7],已经发射的3频信号为:1561.098 MHz和l589.742 MHz,码速率均为2.046 cps、带宽为4.092 MHz的B1(I)和B1-2(I)公开服务信号;以及中心频点为1207.14 MHz,码速率为2.046 cps,带宽为24 MHz的B2(I)信号,还有授权用户信号:1268.52。此外还将发射中心频点分别为1575.42 MHz和1191.795 MHz,码速率分别为1.023 cps、10.23 cps两种公开服务信争引。

3.2.2北斗时问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时(BDT)溯源到协调世界时UTC(NT-SC),与UTC的时间偏差小于100 ns。BDT的起算历元时间是2006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UTC)[5]。在设计北斗时间系统时,已经考虑到BDT与GPS时(GPST)、Galileo时(GST)和GLoNASST的互操作问题,并将监测和发播BDT与GPST、GST、GLONASST及GST的时差。北斗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与其他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关系见图l。图1北斗导航时间系统与其他时间之间的关系

3.2.3北斗坐标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应的坐标系统为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CGCS 2000)。CGCS 2000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一致。CGCS2000的实现称为CTRF 2000[9-12]。CTRF 2000参考于ITRF 97,历元为2000.0。CTRF 2000由三个层次框架点组成。第一层次:连续运行参考站(28个点),形成CGCS 2000基本骨架,精度约为3 mm;第二层次:“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 500多点),精度约为3 cm级;第三层次:全国天文大地网(约50000个点),大地经纬度精度约为0.3 m,大地高精度优于0.5 m。

显然,CTRF2000的第一、第二层次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一致性约为几个厘米,对于大多数卫星导航用户来说,可以不考虑CTRF2000与ITRF的坐标转换。

理沦上,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统,应包含坐标框架的变化速率,但在目前情况下,暂不能提供高精度的CTRF的点位速度信息,也暂不能提供点位坐标更新信息。北斗导航系统对互操作的贡献(PNT)

在群星璀璨的星空,未来将有100余颗用于导航的卫星(包括GPS、GLONASS、Galileo、Compass等);有星罗棋布的观测网(包括全球GNSS服务系统及IGS观测网、各国的CORS网,以及围内的地壳运动跟踪网和各省、各地区的CORS系统等)。现代化的GPS、恢复元气的GLONASS、正在发展的Compass和正在建设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将极大改善冗余度,改善定位精度,提高导航定位的灵活度,改善导航质量[13]。

下面仅从冗余度方面分析北斗导航系统的贡献,如图2。

图2导航冗余信息的贡献

分析图2可以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棚应的地面跟踪站建设,对全球导航用户的贡献应该是显著的,町归纳如下:

1.由于卫星星座的不同,有利于改善DOP值;

2.由于信号频谱的不同,有利于削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并有利于抵制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3.由于北斗自身的多频体制,有利于削弱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从而有利于弱化基准站距离的限制,有利于固定载波相位模糊度,有利于缩短首次定位时问;

4.由于冗余观测的大量增加,有利于减弱局部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显然有利于削弱偶然误差影响;

5.由于观测几何结构改善,有利于异常误差诊断,提高导航及授时结果的抗差性(或稳健性);

6.由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现丫与其他卫星系统的兼容,于是有利于减弱信号有色噪声和系统误差影响;

7.由于星座体系不同,可视卫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可用性;

8.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守时钟组不同,有利于发现单一系统的时间系统误差,有利于改善UTC的精度;

9.由于卫星体系不同,有利于卫星轨道精度的校核,发现轨道系统误差,进而改善卫星轨道精度;

10.由于各卫星导航系统地面跟踪站的分布及观测不同,有利于改善全球坐标系统的精度。重要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5.1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通信、水利、减灾、海事、海洋渔业、交通、勘探、森林防火等等。其应用的显著特点是集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及用户监测于一体。

例如在森林防火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与温湿探测设备及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使森林防火系统具备火情报警、火场定位、火情分析、救火指挥、救火最佳路径设计、分队与指挥部的通信、分队之间的通信、救火分队自身救援申请、火灾损害评估等功能。解决森林中通信难、定位难、指挥难、救援难等问题。该系统已经在我国森林防火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洋渔业应用系统中,北斗导航系统不仪为渔民提供定位、导航和通信功能,而且也为渔民提供海洋天气、规避风险等信息服务。

自从北斗验证系统开通以来,北斗系统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用广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北斗注册用户快速增长。5.2 北斗导航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国际国内卫星导航市场已基本被GPS和GLONASS占领,许多与卫星导航有关的先进设备进口相对困难,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5.2.1 国际竞争

首先,北斗面临无线电频率资源的竞争,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首先面临频率资源短缺问题;其次,北斗坐标系统的最佳实现应该全球均匀建站,但是目前情况下很难实现;第三,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GPS导航定位用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国内测绘、导航领域也占据主导地位,GPS时间系统也已在国内电力、通信、交通、金融、空间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要从现有GPS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困难。

5.2.2政策问题

北斗导航系统尚无健全的国家政策和标准。为了掌握卫星导航的主导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方面需要构建独立自主的导航定位与时间系统,又要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所以需要尽快制定较完备的卫星导航发展政策。

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除要满足国防建设急需外,还应该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若要实现北斗导航系统的良性发展,又必须鼓励国际竞争,反对垄断。没有竞争,北斗的整体技术就很难进步。任何的市场垄断都可能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进步,都有可能葬送北斗导航事业。

与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相关的管理政策也急需明确,多层次管理或不顺畅的管理都会影响北斗用户的拓展。5.2.3服务观念问题

中国的导航体制要求有主动服务观念。任何的被动服务或消极服务都会影响北斗应用范围的拓展,目前北斗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特别需要北斗导航服务管理部门增强主动服务观念,加大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宦传,加快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步伐,提高北斗导航用户接收机的性能,减小体积,降低价格,从而迅速扩大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群体。5.2.4技术问题

北斗一卫星导航也面临激烈的技术竞争。卫星系统性能与稳定性需要提高;原子钟技术、接收机技术、信号调制与捕获技术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北斗导航系统相关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还有改进的余地;北斗地面跟踪站相对偏少,几何结构不够合理;数据服务中心(类似于IGS)几乎处于空白,相应的服务产品不够丰富。结 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际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用户监测、短报文通信于一体,技术体制上有创新。北斗导航验证系统建成以来,已得到各类不同用户的广泛使用,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于不同用户尤其是集团用户的应用,在我国国防建设、森林防火、抗震救灾、海洋渔业、交通、水利等行业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扩展区域导航系统和全球导航系统预计分别在2011年和2020年左右建成,北斗伞球卫星导航系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包括频率资源、有效载荷、用户系统、市场占有率等。此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是可以预期,经过我国广大卫星导航科技工作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北斗导航体系和应用技术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将注重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无论是频率、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都将尽量与同际现有技术标准一致,于是北斗导航系统一定足未来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参考文献] [1] FENG Y,LI B.A Benefit of Multiple Carrier GNSS Signals:Regional Scale Netwo-rk-based RTK with Doubled Inter-station Distances[J].Spatial Science.2008,53(2)l135-147.

[2] FENG Y.RIZOS C.HIGGINS M,et a1.Developing Regional 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s Us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GNSS Receivers[c]//Proceedings of Spatial SCiences Institute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delaide:Is.n.],2009.

[3] TAN Shusen.Engineering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Position[M].Beijing:The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Press.2007.(谭述森.卫星导航定位工程[M].北京:国防T业出版社.2007.)[4] DANG Yamin,BI Jinzhong.CHENG Yingyan.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Globle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M].Beijing: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2007.(党亚民,秘金钟,成英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5]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Project Center.Compass/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Development[R].Beijing:CSNPC.2009.[6] TAN Shusen.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RDSS Position and Report[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09,38(1):1-5.(谭述森.广义卫星无线电定位报告原理及应用[J].测绘学报.2009,38(1):1-5.)[7] GRELIER T,DANTEPAL J,DELATOUR A,et a1.Initial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f Compass MEO Satellite Signals[J].Inside GNSS,2007(5/7):39-43.[8] FENG Y.GNSS Three Carrier Ambiguity Resolution Using Ionosphere-reduced Virtual Signals[J].Journal of Geodesy,2008,82(12):847-862.[9] CHEN Junyong.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or A Geocentric 3D Coordinate System Employed in China[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2003,32(4)283—288.(陈俊勇.关于中国采用地心3维坐标系统的探泔[J].测绘学报,2003,32(4)283—288.)[10] WEI Ziqing.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To Next Generation[J].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2003,28(2):138-143.(魏子卿.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换代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版,2003,28(2);138—143.)[11] YANG Y.Chinese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54:2714—2721.[12] YANG Y,TANG Y,CHEN C,et a1.Integrated Adjustment of Chinese 2000’GPS Control Network[J].Survey Review,2009,41(313):226-237.[13] LIMS,RIZOS 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rveyBased GNSS Operations[J].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2008,7(2):35—42.

第四篇:学科课程论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是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实际英语教学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并向学生介绍当前最新的学科教学理念与教育动态。

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授课、穿插英语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录像观摩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期终成绩由期末笔试(占40%)与平时教学基本技能测试及教学观摩评价(占60%)构成。

《学科课程论(含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课程教学要求是:

1.理论知识方面:将教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整理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法流派”、“英语知识(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备课与教案”、“教学评价”、“提问的技巧”、“纠错的技巧”、“简笔画教学”、“英语测试与评价”、“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情感教学与英语教学”等十几个理论专题授课;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课文书写教案,能根据所给文章进行提问,能运用正确合适的方式步骤讲授所给的语音、词汇、语法或文章等,能够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但使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要求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所感受、而且使学生能理论结合实际,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基本功训练方面:注重学生的艺术基本功及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中英文板书、简笔画、歌曲教学、英文课本剧、教学游戏、英文童谣、绕口令、故事讲演、即兴演讲、幽默教学、非语言交际手段、道具的制作与使用等等,并同时在精神状态、教学姿势、服饰仪表、笔迹、面部表情、手势动作、音质语调、沉默与幽默、体味以及态度等交际能力方面有所进步。通过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唱40首以上的英文儿歌及流行歌曲,能用简笔画呈现实物,能够根据所教内容编写童谣,能够针对某一问题(如新老师的开场白、期末总结等)即兴演讲等等,并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观摩活动方面:按照扶着走——带着走——自己走这三步培养计划,从一开始听课评课等学习过程到自己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始说课讲课,再到独立走上讲台,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当中可以经历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学生择业与就业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教学内容概要体现为:1 概论:语言与学习,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3教师角色的转变,4学习方式的转变,5外语教学流派概览,6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元智能理论),7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教学),8教学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9英语情感教学,10学习策略概述,11语言知识教学(语音、词汇教学),12英语语法教学,14听、说的技能教学,15阅读教学,16写作教学,17英语歌曲与英语教学,18 文化意识与文化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该课程2学分,于第3学期开课,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三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与革新,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技能训练主要针对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的儿歌童谣、板书、硬笔书写、简笔画、即兴演讲等方面。教学实践主要以见习与课堂微格模拟教学为主,重要培养学生英语教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其中,采取课堂测试的方式对教学技能与教学技巧进行测评。课堂微格模拟教学则安排每一位学生就给定的课文内容上一堂小课,要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要求其余学生记录听课笔记,并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自评与互评,通过大量实践与交流,达到培养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标。

第四部分: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课程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分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课堂测评与教学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1.平时成绩包括:英文书写(硬笔与板书)、儿歌童谣、简笔画、教育见习及见习总结(或小论文)、课堂微格模拟教学。2.期考方法与范围:采用开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重在检测学生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方式及相关问题的理解,检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处理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定义、方式、方法等;

2)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就相关问题论述自身观点或提出创新意见;

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就给定的课文内容设计兼顾合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案。

3.期考试题结构和题型:

1)简答题30分:测试学生对教育教学理念、定义等的掌握情况; 2)论述题30分: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技能10分:测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技能的能力; 4)教学设计30分:测试学生就给定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的能力。

第五部分 关于教材和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黄远振著,刘道义审,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8月)学习参考书:

1.《英语教学法》(胡春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袁昌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3.《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趣味活动五分钟》(Penny Ur Andrew Wright著,黄小婷、董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4.《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口语测评药方》(Nic Underhill著,刘新华、刘玉珍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5.《剑桥英语教师宝典——会话高手速成》(Friederike Klippel著,刘金娟、顾毅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6.《剑桥英语教师宝典——课堂图片显身手》(Andrew Wright著,张淑琴、柴学茹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7.《剑桥英语教师宝典——听力制胜要略》(Penny Ur著,李家荣、郭凤岐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除了规定的教材和推荐的学习书目外,教师还将推荐优秀的英文网站、优秀的教学光盘等,以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

第五篇: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构建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语文教育冲击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但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还要探讨作为语文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价值、背景、开课模式等层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构建体系

一、价值阐释:

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对传统语文教育格局的冲击,丰富了语文教育的资源,拓展了语文教育的空间。重视挖掘教育资源并发挥其教育功能,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开辟语文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的有效实践形式。因此,语文第二课堂应避步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任选课教学体系,能够在落实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活动余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吸纳相关知识多途径地获得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其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体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特长的发展,又能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积极实践

语文校本课程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使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限的语文知识,是每个中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掌握的。但学生仅仅掌握本中有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仅限期于课堂学习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局限,语文校本课程的优势显著。

首先,语文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

作为学习,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较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往往越好。学生在校本课程越少感到学习的强制,更多的是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同时,校本课程的丰富多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校本课程冲破了教室时空的限制,使学生有了实践和应用语言的更多场合和时机,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语文能力,体现了学校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次,语文校本课程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余地。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因材施教,而校本课程可以让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活动,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发挥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都得到发展。

再次,语文校本课程有利于发挥社区、家庭的教育效益。

学生学习语言,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在社会、家庭里学习。语文校本课程能沟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走出课堂狭小的天地,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场所,语文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同时,校本课程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教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和多参加校本课程。

二、背景阐释: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新课程匹配的支持系统。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合理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切。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满眼皆汉字,满耳皆汉语;二是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语文课程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及新课程方案的逐步推广,人们在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考与反复实践中发现,如何认识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从教师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客观条件出发,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将新课程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具体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最终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无疑是当前基础教育如何真正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亟待理清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 “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作为一种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被提了出来,作为对这一理念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活动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实践和实验的比重,必然要求课程的设置要有必修课、活动课、任选课等课程形式;新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不同学科教育的不同期待,必然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必然要求语文课程的结构应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的特点;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要求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出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同时要使学生能够从现代观念的角度出发,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去感受和思考传统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是以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主要着眼点的,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它必然要求课程的设置要与之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与要求相适应。然而,反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却仍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单一化和机械化的局限;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旧编还是新编,都未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来展示教育内容。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素材;呼唤一种生命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能够突现个体成长、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在前言部分特别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语文的新要求新需要,应该调整好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华、探寻适合个性发展方向的大舞台。为此,改变原有的只由国家设置课程、决定课程内容的状况,转而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开发语文校本任意选修课程,使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这将是推动新课改的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构建思路

(一)围绕普通高中语文的学科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立一整套全新的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与这一强调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新教材的编写是以能力点为依据的,但是如何落实这些能力的培养,却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使用新教材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新课程标准在阐释语文能力比原有的教学大纲相关内容来得详细,但由于它是以三年为总目标的,在落实时难免会有遗漏。在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过程中,片面追求哪一点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但新教材在编著时 “有意淡化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改变了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标)从这点上看,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基础上,似乎也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知识点的传授,知识点的落实在常规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架空基础知识大谈语文能力或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异于舍本逐末,再完美的目标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有鉴于此,参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把能力目标细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可以使教与学都做到循序渐进、梯级进行,较好地实现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双重目标。比如,高一新教材在阅读方面的内容编排上以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⑤在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中,可将新大纲规定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全部分解到具体的课文中,以保证知识点的落实;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则根据新教材的编排内容,按照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到分析评价、鉴赏吸收的过程,将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具体的单元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确定落实教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能对教材内容起到拓宽加深的选修科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可开设以下内容的选修课:《常用语文工具书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训诂学入门》、《汉语的演变》、《文言文语法示例》、《先秦散文选讲》、《中国古代散文史》、《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骈文概论》、《现代散文名家代表作赏析》、《现代散文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简介》、《鲁迅与国民性批判》、《杂文大家名篇赏析》、《当代女性作家散文》、《闽籍作家的成名作》等。这样,通过建立一整套与新教材相配套的任选课教学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加深,能够在落实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校教育中那些企图通过必修课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训练已经不再可行,也难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有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 “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新课标)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一味增加知识量的做法,转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具有 “生产性”的、适应信息时代学习需要的知识,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根据知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知识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整合现有课程、参照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动创造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开设诸如《生活中的逻辑思维》、《农村实用文体写作》、《网络时代的写作》、《修辞例谈》、《美学入门》、《中外文学比较》、《西方文学纵横谈》、《影视欣赏》、《三国谋略》、《泉州文化名人》、《泉州地方戏剧》等任选课目。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特长的发展,又能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三)确立适应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观,加强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正如一位未来学家所说的: “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确立,必然要求人们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学习快速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是飞速的,而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基础教育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能注意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善于主动更新知识、紧跟时代脉搏的研究型人才,必须是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让学生“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在这个目标中,高中语文对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则基础教育应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目光,高中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如此。所以高中语文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课程优势,在落实好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任选课对必修课内容的拓展深化作用。以生动的、开放的、丰富的、创造的、实践的、发展的、科学的任选课内容,帮助学生确立面向 “学习社会”的学习观,变适应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注重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以开设诸如《如何有效获取网上信息》、《网络时代的语文学习》、《现代文阅读指要》、《语文学习心理探索》、《文学创作入门》、《演讲与辩论》、《写作中的创新思维》、《语言表达》、《广告写作》、《武侠世界中的情与义》、《儒、释、道与中国古代文人》、《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等任选课。通过开设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任选课,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活动余地,能够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吸纳相关知识多途径地获得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促进其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体系对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四)我校高中语文老师构建校本课程的实践。

我校高中四位高中语文老师分别开设了:

《中外名著名片赏析及表演》(内容为:赏析名著名片,并自导自演其中精彩片段,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心,诗意地栖居,哪怕片刻,这是本课程的目标。)

诗歌诵读与创作(内容为:鉴赏诗歌力作,提升文化品位,培养高雅气质,尝试创作创作。)

文言经典选读(内容为:选取古代文言名篇《四书五经》等,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中的名篇等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小说和戏剧(内容为阅读和欣赏中外著名小说和戏剧)

从课程内容的开设来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是这样规定的:

诗歌与散文

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小说与戏剧

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 “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新闻与传记

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语言文字应用

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化论著研读

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凋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我尝试过两门校本课程,一为新闻赏析与写作,二是中外名著名片赏析与表演。上前者这门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最基础的新闻知识和技能,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京城主流报刊,从阅读时间中体会消息、通讯等各种新闻问题的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把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每隔两周左右的时间采写校园内新闻或做人物专访。一个学期下来,经过我辅导的学生已经能较好地完成学校校刊和校广播站、电视台的新闻撰写采访工作。并有部分同学向校外新闻媒体投稿,得以发表。

我现在开始的这门《中外名著名片赏析及表演》,一周两节课,大概能上十五周左右的课。一部名著电影用一至两周的时间播放完,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名著的人物、主题、艺术魅力等,小组发言完后,接着进行另两个小组的电影片段表演。一个学期大概能欣赏六部左右的名著电影,所放内容一是根据我所拥有的影碟资料,一是根据学生的喜爱调查,一般播放的是《飘》、《简爱》、《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双城记》、《茶花女》《傲慢与偏见》等。学期末的考评方式为写名著欣赏论文,再结合平时的发言和戏剧表演来打分。从两个学期开学初的报名情况来看,这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两学期报名人数均达到 50多名,为保证上课质量,我不得不控制在不超过40人。

实际上,在几年前,为了开设这门校本课程,我已经在教材上做好了准备,和他人合作编写了一本长达 50万字的专著:《文学名著导读》,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完成了其中二十篇,每篇都是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介绍,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小说主要人物、小说梗概、精彩段落、艺术价值评述等。现在我就是用这本书作为本课程的教材的。所以我以为:老师们可以平时有意识地多从事这方面的写作和素材积累,成论文,甚或成专著,这都是自己教学的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所写的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举行朗诵表演等具体成果来看,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明显提高。在阅读名著时间,能拓展想像和联想,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批判质疑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等。

在这几年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我感觉到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育人工程里,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构建设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时,应充分利用老师,社区、学校、社会等已有的教育资源,紧扣新课标理念,给老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老师(出书、写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学校(学校得到更快更大发展)的三赢。

下载学科课程的优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科课程的优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教学法课程总结

    学科教学法课程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要到了《微格教学》这门课程的最后阶段了。回顾一下过去,同学们在课堂上说课讲课的身影还历历在目,蓦然回首,感想颇多。下面就让我来......

    学科课程评价方案

    学科课程评价方案本方案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像,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格、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科总结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科总结 学科教师 张泽民 (四川南充经济专修学院 12级建筑专业) 土木工程是工程分科之一,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掌握各类土......

    学位课程与主干学科

    经济学专业(房地产方向)专业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学位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企业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企业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因为转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这篇导论论文似乎来的有点迟。我并没有做到一开始就很好的认识会计学,再学习会计学。而是像认识一个陌生人一样,在认识相识......

    《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会计学科导论》课程论文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简报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简报 答疑教师:燕晖 助教:张萍 2010-11-29 卷首语 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地理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

    星转斗移,转眼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