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综合课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9: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综合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综合课程》。

第一篇:什么是综合课程

什么是综合课程:它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和价值关联的学科群;它运用整体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承认、尊重人类价值观的多样性,将每一节课都上成综合科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怎么样将家乡资源变为教育资源,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小学生研究课题范围

卫生健康,饮食习惯,食品卫生

校园安全活动,水火电安全知识,拨打特殊电话该注意什么? 花草小动物养护,棋类,健康上网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悦纳自我

要求:

1、教师提供常识

2、发动学生搜集案例(正面的和反面的)引发思考

3、探讨实践活动引发对应对和反省(可以通过任何方式)

4、具体过程分组上交材料(时间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材料可以是任何形式)教师要求: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并给与学生所有帮助和定期公布每小组的成果。

课堂教学改革:在预习以及展示等各环节精心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进而实现集中的、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获得知识的深层建构。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导学案需要变更,以前的教学三维目标感觉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课堂学习目标流程:

1、生活中的问题及本节课价值

2、探索方法与过程

3、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探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基础知识,方法,和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包括:难点的突破方法),方法与过程,练习与巩固(可以从网上、资料上、家长、老师等那里获得但一定要起到对本节课有意义的练习)等完成以后教师将学生成果公示,并找代表根据探索得到的内容讲解。

目的是:让学生全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大脑,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功感来自自身)让学生亲身亲历,老师刻意给学生制造一些机会(考试容易点,提的要求简单点等)

培养学生自信:自信不是指相信自己做某事一定能做成,而是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一定会去做,即使知道自己的力量做不到也会想方设法去做,于是,勤快,勇敢,献身等意识都体现了出来。

教师要赏识学生,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点,好的助学者应该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表扬。然而,很多人认为鼓励和表扬是相一致的,它们所起到的教育作用也相同。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把鼓励和表扬混为一谈。其实不然,鼓励和表扬都是对学生言行的肯定,其实它们之间却有很大区别。

二、鼓励与表扬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被鼓励的学生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然也包括那些学困生;而被表扬的则往往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所以当一些学困生有了一点进步,就抓住这一小点进行表扬,这样的表扬比表扬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有效果,也更使学生激动。

三、鼓励和表扬的目的不同。

鼓励者往往是站在被鼓励者的角度,从促进其自身的进步出发,其做法是对学生的言行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以促其继续进步。而表扬者往往是站在表扬者自己的角度,不但对学生言行的本身做出评价,而且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以便让学生按照表扬者所示意的“标准”与“好恶”去行动。

四、鼓励和表扬的实施方法不同。表扬一般总是在事实完成后进行,它只是对优秀或进步的行为进行表彰赞美。而鼓励可以是一开始,也可以是活动的进行中,甚至在活动失败时。无论何时,鼓励意味着尽管学生犯了一些低级的失误,但是你还是面带微笑支持他;尽管学生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造成了伤害,但是你还是很宽容的原谅他……这些对学生无疑都是一种鼓励。如六年级有位同学的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我鼓励的话往往是:“考得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而如果我要表扬他,则会说:"考得好,向你祝贺,大家向他学习!

五、鼓励和表扬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

表扬是评判式的,是由教师操纵学生对自己的感知,教师成了评判的权威,从而使学生的自我观念无法很好的形成。学生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因为我完成了这件事情,老师才会喜欢我,才会肯定我。老师肯定我完全是因为我完成了这件事情。于是以老师的肯定为自己行为的依据。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按照别人的意见来调整自己。别人告诉他做得好,他就感觉好,别人批评了他,他就感觉不好,更会因为没有人欣赏他,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于是总是被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牵着鼻子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过于简单、低水平的表扬对有些要求完美的学生,非但没有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相反让学生觉得你是在看不起他,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表扬更注重的是结果以及与他人的比较。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常常让一些学生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失去努力向上冲的动力。而鼓励跟表扬不同,它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接纳自我、引发他们自身内在的动力。鼓励着重于告诉学生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在学生行动后他们所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当你鼓励学生去完成某件事情时,学生在接受鼓励之后,就会干的更好。因为他们从内心感觉:这件事情完成了,真的是太好了,有一种满足感。自己发现自己一直在进步,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感觉到老师肯定我,不是因为我今天完成了这件事情,而是我完成了这件事情,我是在进步了。因此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树立自信心上,鼓励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是表扬所远远不能及的。

事实证明,无论是表扬还是鼓励,在运用它们进行教育时,都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和火候,任何不合适宜的鼓励,不恰当的鼓励,同样也可能如那些低水平的表扬那样,起到不良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我们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确定表扬和鼓励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适合他们不同的鼓励的话语和方式。第二,给予学生高期望值。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树立信心,自我激励,不断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采取适当鼓励方式,多鼓励少表扬。表扬是针对他过去做的不错,鼓励是为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注入前进的动力。人人都喜欢被表扬,而且在得到表扬后心情舒畅,发挥超常。在教学中只要善于诚恳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当然也需要批评,但一定不能老批评,老批评就变成情感虐待了,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孩子大了容易抑郁。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孩子,最后批评会变成孩子内心中的一个“小人”,即便父母不批评,这个“小人”也会自己批评自己,老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变得特别自卑。所以我觉得批评要特别讲究。

表扬滥用就会让孩子不去注意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是从别人的表扬中去寻找满足。

表扬注重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果和取得的成绩,而鼓励则注重的是事情的过程和细节,注重的是孩子的感受。表扬在教育孩子的局限性就十分突出了,它只能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用,而且在感受性上也比鼓励少了一些支持和尊重。鼓励则是无论孩子遇到顺境和逆境都可以用到的,能给孩子带来更多正性力量。

那么怎样做到鼓励孩子呢?1.描述你看到的过程、情景或细节;2.描述你对这件事,不是对这个人的感受;3.用一句话或加上肢体语言肯定。这个鼓励三部曲能在任何时候更好对孩子起到激励、理解和支持的作用!鼓励的三点注意事项:1.适当的年龄运用适当的语气和词语,避免言过其实和浮夸;2.避免在鼓励时翻旧账,挫败积极性;3.避免和他人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意识:

1,、即使培养人才看,勇气、毅力、勤奋、善于向别人学习等非智力因素的加入,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必要因素。否则,虽有很好的智力,只要毅力不够,便可能半途而废。

2、勇气、毅力、勤奋、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修正自己等,这些都是基本的生存能力,是一般人都可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如果缺乏上面的能力,智力很好的“书生”最终也是百无一用的。对于任何学生,培养生存能力,注重学以致用,都是最基本而重要的。

第二篇: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它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改变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综合性课程。

特性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5、综合性。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学生认识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多门学科知识的杂烩,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尊重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从内容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自我关系等基本问题;无论什么主题,其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热情;要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再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英岛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初步的创新精神。

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调查和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其中社会实践还包括学校传统活动如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社区服务包括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境保护、主题宣传、科普活动、定向服务以及维持交通秩序、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其他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属于同一个课程领域,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及组织方式等又不尽相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对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与规划,还可以有效地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内容,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开发出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篇: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http://7777hh.com学习地理建设祖国

高二(3)班赵金凤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教育可分三个步骤:认识祖国——“知国”;热爱祖国——“爱国”;保卫和建设祖国——“报国”。知国是爱国土义教育基础,是国情教育浅层次目的,爱国和报国是爱国教育最终目标,也是国情教育的深层次目的。从知国——爱国——报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层层推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催人奋进。

把地理与做过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我们会发现学好地理会令国家在经济和环境的开发更进一步,许多环境问题其实都可以从地理生态学上得到解决,例如面对资源紧缺的状况,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这便是从地理生态学上得到的有关结论。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伟大工程,开始显现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洪水,一直是长江中下游人民的“心腹大患”。兴建“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工程,首要出发点就是为了根治长江水患,推进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有效减轻洪水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等这些都是从地质学角度出发,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地理观念来解决三峡附近的民生问题以及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深圳经济特区的开发也是从地理角度解决的,把经济特区建在沿海城市市交通更为便利,利于与别国的进行经济交流和物质流通,更进一步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是中国加快了进军经济强国的步伐

由此可见,学好地理是建设祖国的基础也是是祖国快速发展的动力,只有学好地理,了解祖国的地质才能给好的找到应对措施,使祖国环境越来越好、使民生问题得以保证、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第四篇:综合课程教案

纸文化之旅

活动名称:纸文化之旅

活动适合年级:五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活动理念和理论支持:

在用语文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在这其间,学生无论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语文素养的高低,都能在实际的语文阅读中有所收获。活动中需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需要记录活动的情况,需要交流活动所得,无疑促进了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切很好地体现了在用语文中学语文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灵活性相对比较小,无论学生的主体意愿如何,都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学生都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包括达成这种目标的方式,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自主精神得到培养,语文素养也在这过程中得到提高。

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语文综合活动正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综合活动中学生获得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体验,以及美的熏陶和享受,都将沉淀在学生的生命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构成完整的素质结构。

活动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化。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4、综合表达: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纸及其文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活动评价:

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在这次语文综合活动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语言文字作为思维和文化的载体,被学生阅读,进而又在交流表达是运用。活动其间学生在用语文的同时,感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对纸文化的了解和感知,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

知识性和实践性共存

综合活动中的知识的呈现形式完全不同于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形成性,大多是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形成的。本次综合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和阅读,既吸收了既成的知识,诸如中国的造纸术,现代造纸工艺的发展和现状等,又在实践操作中体验了再生纸的制作流程;在收集活动中了解了现实生活中纸的繁多品种,广泛用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发挥了创造性,接受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小组合作活动中体验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并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性和探究性齐显

该学习活动的设计开放了时间和空间,体现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特点。活动的主体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在研究体验纸文化的活动宗旨背景下,学生自主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相对于简化的课堂知识学习,深化学习过程。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为学生的探究体验提供条件和舞台,例如,提供参观造纸厂的条件,组织制作再生纸,提供接触纸艺的机会等,始终保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权利,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方面也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不作绝对评价,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的个性的体验。把关注

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样;体会到了什么,程度怎样;具体学到了什么,通过自主活动,他们是否获得满足,拥有了一份自信,等等。这其中必定包括了学生品德与人格的完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升华,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即使学生的探究实践最终失败,但从上述意义上讲,也是成功的,因为他们在走向失败的过程中同样获得了许多体验,也有许多感受产生,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成果。

科学性和审美性同存

该活动涉及的学科较多,既有自然学科的内容——纸的再生技术,纸的使用情况统计,又有社会学科的内容——纸的使用状况分析,还有艺术学科内容——纸艺欣赏和学习,科学性和审美性得到统一。

第五篇:小班综合课程

小班综合课程《皱纸变变变》

设计思路: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帮助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大多处于3-4岁,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都是有所局限的,如果使活动中带来一定趣味性和综合性那么孩子是一定很有兴趣的!

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绘画,纸工,阅读所需要的材料都和纸有关,所以孩子对于纸一点也不陌生。纸的种类很多,有白纸、报纸、皱纸、牛皮纸等,它们的颜色、亮度,摸上去的软硬、厚薄、牢度都不一样。由于皱纸色彩丰富、质地柔软、可塑性强等特点,我设计了本次小班综合活动《皱纸变变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将艺术(包括音乐、手工)、语言与科学的内容有机整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设计了“舞一舞”--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与皱纸舞蹈、“小宝瓶秘密”--让幼儿知道皱纸易溶于水的特性、“说一说”--启发幼儿想象皱纸在生活中的各种抽象造型、“ 搓一搓”--教会幼儿双手揉团的技能技巧等特点环节,让小班的孩子能够开开心心的在玩中学,玩中学并且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皱纸的特性,并区分红、绿两种颜色。2.掌握粘贴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在搓搓玩玩的过程中,体会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红色与绿色。难点:引导幼儿分清红色与绿色。

活动准备:

1、红、绿色皱纸、透明色矿泉水瓶、操作画。

2、欢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皱纸

教师:小朋友,你们好!认识我吗? 教师:“我”的名字叫皱纸,见到你们真开心。今天“我”还带来了其他小伙伴呢,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区分红、绿两种颜色

教师:这里都有一些什么颜色的皱纸宝宝呢?

引导幼儿说出红色和绿色。

三、玩一玩

1、舞一舞

教师:皱纸宝宝不仅颜色漂亮,它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拉长皱纸)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也来动手变一变吧!

教师:哇!一下子变出这么多的彩带宝宝,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它跳个舞吧!(跟着欢快的音乐后一起跳舞)

2、说一说

长长的彩带像什么?(像面条、头发、虫子、蛇、桥……)

3、搓一搓:引导幼儿将长条搓成球。

4、游戏:小宝瓶的秘密 教师:皱纸宝宝玩的真开心,不过它还想变魔术呢!(念口诀:阿里吧吧阿里吧吧,变变变!)教师:将皱纸宝宝放入瓶中,摇一摇,会很神奇哦!你变出了什么颜色?请红(绿)颜色的瓶宝宝一起来抱一抱!

教师:为什么会变出颜色来呢?(原来,皱纸放在水里,水还会变出漂亮的颜色哦!)活动延伸:

手工:皱纸粘贴画

下载什么是综合课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综合课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3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根据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的通知》教育局相关文件要......

    综合实践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刘 石 岗 中 心 学 校 (小学部)2011年3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

    综合课程学习日志

    此次网络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我们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综合课程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了4部分的视频信息:G11 项目解读与学习指南;G21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热点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

    三年级综合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在本学期里我担任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

    综合实践课程简报

    综合实践学科简报 第5期 奥鹏 综合实践 学科组 本期导读      专家简介问题答疑拓展延伸信息技术技巧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 专家简介 梁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