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是基于对战略新范式的定位,是一种人本文化,以实现员工的最高层次需求为目标,并倡导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其次,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二是全体员工的参与。
一、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Culture)一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霍夫斯特认为,所谓文化,是某组织成员或某一划分方式下的人群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关于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以及心理结构的精神复合体。企业文化在这种意义上说不仅是指企业内部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信念、价值观及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等因素,还应包括企业的个体形象、品牌形象、对外界造成的吸引力及认同感等具体的方面。
21世纪将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总要依赖创新环境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型文化。
现代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形成的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知识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战略新范式的定位
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企业至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是基于战略新范式的定位。传统的战略竞争的范式主要注重的是市场地位的竞争,即在产业中的产品或服务的概念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关于产品的功能、成本、价格等方面为夺取市场地位的竞争;而战略的新范式除了关注市场地位的外显竞争之外,更加关注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即对未来产业变化的预见的竞争以及为使产业预见变为现实而塑造核心能力的竞争。创新型文化以这种战略范式为基础,着眼于企业和产业的未来来开展和引导创新活动,以推动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活动来逐步塑造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创新型文化的构建更需要富有挑战性但又具有前瞻性的组织愿景的引导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以及充满激情的管理队伍的带领。
(二)人本文化
创新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新知识的创造非常强调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开展建设性的冲突,因此,创新型文化的塑造注重员工在知识、专业和思维方式上的多样性;而且员工的知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默会的知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最好的知识分享和相互合作传递默会知识的效果。因此,创新型文化不仅强调组织结构、部门设置上要便于员工交流、沟通和协作;而且更加强调一种人本文化,重视每一个员工的创新价值,注重决策的民主性,尊重员工的意见,对员工充分授权;注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鼓励员工进行合作和沟通。
(三)鼓励冒险、允许失败、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灵魂
创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把高新技术发明应用在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上,从而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无疑会带来高额利润、良好的投资回报。一旦研制失败或产品没有市场价值,巨额的投资就会付诸东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巨大影响。如果缺少激励机制,开发人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承担失败的风险。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无不以“追求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形成了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根据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及对创新型文化的界定和特征分析,笔者总结了构建创新型文化的十二个要素。
1.被企业员工理解和广泛接受的富有挑战性的企业目标和愿景:必要要素
2.富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和尝试的企业家:必要要素
3.有效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管理队伍:必要要素
4.鼓励冒险、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容忍善意的失败:必要要素
5.员工允许参与决策,自由发表意见,欢迎异议:较强的必要性 6.倡导相互合作、知识分享和相互沟通:较强的必要性
7.各级管理者在支持创新、容忍失败上的表率和言行一致:较强的必要性
8.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及时的认可和奖励:必要要素
9.便于信息沟通和创新协作的组织结构和部门设置:辅助要素
10.注重员工知识结构、专业、思维方式等的多样性:辅助要素
11.树立来自一线员工的创新模范和典型:辅助要素
12.注重培养员工创新自主性和实践的主动精神,授权充分:较强的必要性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蕴涵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管理方法、制度、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历史传统等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中要确立创新、求变、追求卓越的内涵,要形成并推广以创新为重心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行为,促进创新成功。
(一)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制度的创新。
创新首先是一种观念。观念决定着企业的市场方略、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的制定,也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有利于创新制度的制定。
企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创新,如品牌、商标、服务,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人力资本运营等,形成一种有效的创新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里,与这个企业与生俱来的企业文化对于催生创新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进行观念的革新是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关键。 企业文化因素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而创新观念常常能使企业出奇制胜。企业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为企业赢得竞争实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只以一种模式是适应不了飞速变化的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生存发展,才能获得市场、巩固市场,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此,顾客满意度是很重要的,而顾客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必需靠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一般地说,新产品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顾客在使用产品中产生不满足感,需求功能更齐全、更先进的产品,企业顺应消费需求推出新一代产品;二是新产品先于消费需求而产生,企业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引导消费,让公众认可、接受新产品。在竞争时代,第二种更为重要,企业不能跟在顾客后面,而必需去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指导消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市场走势。
其次是将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外化为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建立各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政策、制度,包括创新与政策支持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
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良好的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本保证。如果企业只有创新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和落实,那么企业的创新只能停留于观念上。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等等。 美国的硅谷虽有许多企业,但宏观地看,它又是一个整体,硅谷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整体氛围,“硅谷最为崇尚的是尝试的自由、创业的快乐和对技术创新的兴趣”
①。美国《商业周刊》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硅谷文化归结为硅谷成功的四大要素之一。IBM的成功就在于“IBM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环境,这种环境由于强烈的信心和原则而与众不同。它几乎绝对影响着雇员并间接影响着顾客”
国家的政策、企业政策支持同样是很重要的,德国在1995年推出《创新促进计划》,目的就是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发明和创新的环境,意大利也是通过立法鼓励企业创新。使创新活动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二是全体员工的参与。
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是营造环境的重要一环。公共关系学中,“公共关系的动力来自最上层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公共关系实务,同样也适用于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建立。因为,创新既有人员本身素质、能力问题,也有机遇、环境问题。后二者甚至起主要作用。有了后二者,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创新欲望,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一个创新的企业确实需要在管理作风上表现出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在人员政策上鼓励有新的创造发明,在制度上面向顾客并吸收他们的创新意见,在技能上将革新观念转化为行动。”④这些都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并在企业政策层面的具体、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
创新动力的第二方面是员工。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各项制度,“但如果员工不信任企业,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自己的好主意,公司就无法获得新观念” ⑤,同时,员工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整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海尔提倡创新,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提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让每个员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员工中兴起技术革新之风,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成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育人”文化,能够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企业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不但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还要使人尽其才。
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强调人的因素。现代企业的成功,机器设备已退居次要地位,人员素质日显重要。加入WTO,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企业必须重视“会跑的资产”,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人才总是外流或者流进的人才不如流出的人才,那就不正常了。现在提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还应加上以政策留人、以环境留人。
人才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二是全体员工素质。全员素质关系到企业创新环境的建立,长虹文化中特别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并把它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根本手段,投巨资对员工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在全员素质中,特别要重视群体合作精神,也即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卡尔•佩格尔斯认为日本公司获得高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⑥,使每一个雇员对公司的事都负有责任,都负有管理的责任,“这样,每一个雇员就承担起了全部个人责任。这种个人承担全部责任的作法,使得每个雇员对团体有一种归属感,并成为很好的激励手段。结果,“个人的成就和公司的成功就结合在一起了”⑦,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是“三心”,即“高层领导的事业心、中层领导的进取心、普通员工的责任心”,形成上下的通力合作,是联想制胜的根本保证。首钢集团的创新活动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相结合,形成一种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为首钢集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3.[2] 王志强.王江.浅议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科技信息.2000.3.[3] 谢志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重要问题研究(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社,2000.[4] 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9.
第二篇: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构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作者:吴明安编辑:studa20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没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持续经营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可能逐渐枯竭,直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创新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必然的要求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最大误区就是趋同化和形式化,而缺乏个性化。如果企业文化长期停滞不前,滞后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它就会变得保守、封闭,并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科技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二、企业文化创新原则
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应该继承下来并保持下去。北京的“同仁堂”药店是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已有300年历史,信奉的是“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所以现在仍然生意兴隆。
二是要学习、吸收、融合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学习移植先进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学习,要开展研究,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要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面对跨国企业的进入并随之而来的国际企业强势文化的扩张和浸透,我们更要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并坚持不同文化的融合。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要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要将社会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中,这些文化理念突出地强调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法人,除了创造利润以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对股东和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等。
三、企业文化创新内容
1.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一是要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使企业文化的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变革同步,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既要体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性精神,又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二是要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是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三是要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树立一种开放的观念,不断推出新思维、新观念,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企业员工的个性得以有益的发展,使员工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由此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
2.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3.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我们提倡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更加强调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塑造一个形象标志,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规范层面对全体员工的价值观、精神、心理和行为进行全面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员工,始终是一个主体的人,主动的人,受尊重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
4.企业文化个性的创新。一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历程选择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品牌文化和行为规范,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个性鲜明的,因为它已经根植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过程,表现在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并且能够引领潮流。
5.营销文化的创新。营销文化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观、习俗、行为准则等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被传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并部分被物化在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以达到“以文兴商”、“以文制胜”的效果。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仅靠产品的使用价值已远远不够,还必须靠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要将企业文化寓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等环节中,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与知识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1.突出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取得竞争力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高素质的技能、高速运转的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是保持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吸引到献计献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2.“以人为本”,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3.创建学习型组织。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公司培训和个人学习才能达成。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
4.加强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领导者要使自己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2]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3]翟丽.企业知识创新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刘强,樊治平.浅析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第三篇:美国3M公司创新型企业文化
美国3M公司创新型企业文化
美国的明尼苏达采矿制造公司(3M)是一家综合经营的大公司,创建于1902年,领域涉及卫生保健、电力、运输、航空航天、通讯、建筑、教育、娱乐与商业。在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302位,销售额229亿美元。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创新——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原动力,几乎成了3M公司的代名词,享誉全世界。在3M公司中国网站上,这样写道,“3M,创新精神为本——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随时满足客户所需”。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备加赞赏3M:“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带着对于一项使命的偏执狂热去干,就准能完成,而3M公司正是提倡‘献身精神是搞好产品开发的绝对和必要条件’”。汤姆•彼德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最为推崇3M公司:“在我所了解的10亿美元的大公司中,3M最富有进取精神,也许可以说,比大多数规模只有它1/10的公司更富于进取精神。”
1、容忍失败才是鼓励创新
3M公司能够容忍失败,鼓励进行更多的试验和冒险。“失败——成功”的历史就是3M公司的历史。3M公司的创建者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发明家,而是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两位铁路行政官员和一位肉制品销售经理。这5个明尼苏达人买下一块森林茂密的土地,准备设矿采掘金刚砂,结果采掘出来的根本不是金刚砂,而是一种无甚价值的矿砂,后来发现,矿砂可以制造砂纸,从此产品创新和行业拓展之路一发而不可收。
3M公司的精神之父,前董事长兼总经理威廉•麦克纳说:“我认为在发生错误时,如果管理者独断专行,过于苛责,只会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容忍错误,才能够进行革新。”
这句话可以说是3M公司管理者的座右铭。
2、不轻易扼杀一个怪想法
3M对奇思妙想的容忍和热爱是与生俱来的。1902年,3M公司主打产品从矿砂变为砂纸后,扩大销售成了问题。发明家奥克想,为什么不把砂纸当作刮胡子刀片的替代品卖给男人们,还能避免锋利刀刃划伤的风险?这个显然怪癖的想法只能出现在3M公司,公司相信无拘无束而富有创意的设想终究会有所报偿的。结果,奥克顺着这个思路研制出耐水砂纸,被汽车制造业广泛使用,成为3M公司的第一个拳头产品。
一百年来,3M公司始终保持着它锐意创新的精神,它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多地开发出新产品,它曾气度非凡地推出一份引人注目的产品目录,从不干胶贴纸到心肺治疗仪器,竟达6万多种。尽管品种繁多,却都有一个无所不在的共同主题:这家公司是由精于覆盖与粘合技术的化学工程师们主宰的,坚持主要专业而不是随波逐流地任意扩大产品门类。据统计,公司销售额的30%左右来自近5年内开发出的新产品。
3、时间与资金的支持是创新的土壤
如果一个设想在3M各部门找不到归宿,那么一个职员可以利用自己的15%工作时间来证明设想是成立的。1983年,公司为了给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那些创造与开发新产品的项目顺利地从设想发展到实验阶段,每年发放90多项、每项5万美元的吉尼斯专款。“15%的规定”被3M公司的职员称为“干私活”,这一规定下最出色的成果是眼下无所不在、每个人办公都离不开的不干胶贴纸。这是弗莱忙里偷闲发明出来的,他开始时只是想找一个书签不再从他那本赞美诗集里掉出来的办法,结果却导致了这项发明。
4、新事业开拓组是创新的组织保证
对新事业,3M公司采用许多灵活变通的办法。例如,有人有了新点子,他可以找他的上司要求拨款资助,如果被拒绝了,3M公司的魔法就开始变化,他会找同样产品部类的另一分部,要是又被拒之门外,他还可再去找一个分部,如果这样也得不到资助的话,他就
可以到新事业开拓分部去求援,这件事总能在此得以圆满解决。这种方法避免了官僚主义。
在3M公司,创新思路经过实验后,就成立一个新事业开拓组,招来一批工程技术、生产制造、市场经营、推销等方面的专职人员。3M公司的章法是:只有专职人员,才能形成对新事业的热情和献身精神。而且,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加的。自愿原则能激发人们的义务感,更不会像新想法泼冷水。
3M公司赋予新事业开拓组高度自主权,支持它坚持到底。3M公司要求整个小组从早期开始阶段,直到投放市场,小组成员始终跟进,并从产品的增长中得到好处,只要小组达到公司的例行界限和绩效标准即可。即使没搞成,也会保证小组成员的职位和收入。
5、独特的奖酬制度保证了发明家的忠诚
参加一项新事业的个人,他的职务和薪酬的类别,会随着他发明的产品的销售额的增长而自动发生变化。从着手新产品研制时的基层工程师、产品进入市场后的产品工程师、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时的项目经理、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的部门经理、年销售额
达7500万美元时的分部经理,薪酬不断上升。对于那些不想当经理的科学家则另有奖励办法。合理的奖酬制度培育了忠诚精神,保证了管理层的稳定。
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精神,是3M公司为人类不断带来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竭活力的根本。
第四篇: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现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证明:信息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大多数企业常常是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环境中进行决策的.为了降低因信息不完全、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风险,企业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但往往成功率不高以ERP的应用为例,成功率还不到10%,究其原因与企业文化的创新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应该给企业传统文化注入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因子.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性企业文化概述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2.1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
众观国内外的创新型企业,其价值理念的趋向各有所侧重,企业文化在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的精神内核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而正是这些相似性构成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2.1.1 对人的因素的高度重视
人是创新活力的源头,人才的聚合是创新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对人的因素的高度重视成为创新型企业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决策人”的人性假设。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人的假设,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完全自主的“决策人”,他们的需要不仅只是经济的利益和交往的满足,而且需要真正平等的参与,广泛的信息获取和交流。他们的知识和创意就存在他们的大脑之中,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本。在那些高科技的创新型企业,人才的身份早已不同于普通的雇员,而是企业的股东。
2.1.2 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带有很浓厚的创新意识,保证了企业保持着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把高新技术发明应用在本企业的主导产品上,从而不断地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因此创新型企业必须建立鼓励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成功的创新型企业无不以“追求卓越”作为经营理念,形成了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2.1.3 创新活动的组织化、制度化
创新是一个市场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的学习、储备、累积、更新的过程;创新活动已成为需要多部门、多成员协作配合的,高度专业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系统工程.因此创新型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建立了一支团结合作的高效团队,以及一个很好的知识管理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一套传递制度、会议制度、讨论制度和其它形式的制度。
2.2 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2.2.1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运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达到对企业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从根本上对企业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对人的因素的高度重视”这一特征就是强调注重员工的知识、专业和思维方式多样性的同时更强调
员工的创新价值,尊重员工的意见,对员工充分授权,注意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这有利于员工在面对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上能够更自觉的去掌握新的技术,主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在面对新的知识时能够充分与其他员工进行沟通探讨,从而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的建设。
2.2.2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关键、准确的数据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运作决策提供数据.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因此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硬件齐全的基础上敢于冒险、创新,在冒险中求创新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基层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2.2.3 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保障.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只有充分地认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才能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达到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团队、管理方式的创新。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障碍分析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各企业都纷纷搞起了企业文化的构建.但是大多是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使企业文化不仅没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步伐.主要体现在:
3.1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更不用说能够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的要求。
3.2 照搬企业文化,缺乏自身个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都出现一种照搬模式的问题,模仿一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把他们的企业文化套在自己企业身上.我们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海尔,学习华为,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不要把海尔的理念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个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3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制度化隔绝开来
从国内企业来看一些国内企业的管理者接受了文化管理的思想之后,觉得应该将管理模式直接转变为文化管理,似乎实施文化管理才能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误区目前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主要停留在经验性的制度管理水平,距离文化管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仍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3.4 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在每个企业自身特定的环境下所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众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各个方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就不同,其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自然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与其他企业完全相同。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对策分析
4.1 寻求创造型的领导
所谓创造型的领导是指具备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对任何一位领导创造力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富。具有创造力的领导者积极探求新的问题,尤其是能成功地迎接新的挑战和接受新的事物.而这些挑战所需要的应对策略是无法在传统性的思想中所能找到的。他们的高瞻远瞩,往往很容易带动下层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动力,形成企业一个创新型的文化氛围。
4.2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型企业文化要与管理相结合。智能资本将导致世界财富发生大转移,企业的成功将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技术手段转向主要依靠那些拥有创新思想和智慧的人才。智能的资本就是人才资本,包括企业投入在教育、培训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资本,它具有人才资本的积累效应。企业文化创新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因此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还须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
4.3 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思想输入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毕竟是企业人员共有的文化,因此需要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新的思想转化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文化,有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赞同公司需要创新的企业文化,但却只有很少的企业拥有创新型企业文化,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制度的保障,所提供的创新压力和创新动力不够。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可以指引企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员工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创新就会沦为空洞的口号,很难会变成现实。所以制定激励员工创新甚至把创新视为员工们的责任和义务的制度,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把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思想变成真正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4.4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保持
创新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要始终保持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企业多数员工有追求卓越的情怀和创造性的心智模式。首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更换,以保证决策的创新。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正常的企业运营中,高层管理人员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思维和行为,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变得保守了,不能创新了,这个企业也就会在市场上“失权丧地”,甚至给企业带来危机。其次,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它可以是大范围的公开的沟通,如,动员大会、研讨会、集思广益会等;也可以是小范围的或者一对一的沟通。以使人清醒、明确方向,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信赖感,从而使员工更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共同未来而努力。最后,要法制式的推行公司制度。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在推行他们新政策的时候都有其国家法律做保障,以保证新的政策能够顺利执行或试行。结语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然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有企业文化与之匹配,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自身的文化能否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经过分析,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时代赋子我们的使命,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创新精髓正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文化环境。透过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对外展示中国企业的独特形象,对内使我们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不断发展,提高员工凝聚力,从而推动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创新的理念和品质与经营中的人、事、物有机融洽,为新的机遇中迎接更高的
第五篇:创新型社会
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用外国的技术,每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外国专利费。销售量越大,我们支付给外国的钱越多。我们干活,外国人赚钱。现在要求用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就必须自己创造发明,自己拥有先进技术。依靠自己的技术从事生产,就是创新型社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但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因此,建设创新型社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基础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