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时间:2019-05-15 09: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第一篇: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如“包袱”。(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以荷花个体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以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年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①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句①是比喻中的借喻,“园丁”指的是老师。可以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而②是借代,“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是部分代整体,就不能改为比喻。

三、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反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3.比拟的作用

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应注意: 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休,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 体必须出现。

例如:①古老的神州是一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例句①是比喻,把“神州”喻为“睡狮”,相似点是力量大而沉睡。例句②则是比拟,此处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 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家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3.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严式对偶五项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六、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五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构大致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强调突出,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方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应该注意的是,在特定情况下,上面所说的一般原则可能不适用。比如一个人闯了红灯,差一点出了事故,司机说了一句:“你不要命啦?”司机绝不是对这个人“要命”产生疑问,也不是以否定形式表达“你要命”。只是一种责备罢了。所以,不可拘泥。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第二篇:常见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中考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非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列举)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2、拟人:

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

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举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

是根据表达需要,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接连反复: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

7、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三、辨析: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如: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C、他象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辨析:A、D是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B句只是一种事物的前后比较,C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

2、比喻与拟人 如: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辨析:A比喻B拟人,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中不出现。

3、设问与反问

辨析:相同点—无疑而故问,结论是明确的。

不同点—反问是只问不答,寓答于问,设问是又问又答。

4、对偶与排比

辨析:对偶是两句字数相等的分句,排比最少必须是三句以上。

5、排比与反复

辨析:排比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几个短语或句子,反复是同一内容的词或句连续出现或间隔出现。

基础练习篇

1、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谓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2、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3、依照下面句子,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个句子。①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②承诺如同珍珠,它是莹润的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造句:承诺不是

。造句:承诺如同。

4、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C、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6、“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有四句是下联,但其中只有一句最好,应当是()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沁园

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8、请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初中生活,如一条奔腾的小溪,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仿句:初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10.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B.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C.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12.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3.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②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③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④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

A.①拟人 ②设问 ③夸张 ④比喻

B.①拟人 ②反问 ③对比 ④比喻C.①拟人 ②反问 ③比喻 ④夸张

D.①拟人 ②反问 ③夸张 ④比喻 14.下面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是

()A.(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

D.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15.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16.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②难道你就不想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我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④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A.①夸张 ②反问 ③设问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反问 ③设问 ④拟人 C.①夸张 ②设问 ③反问 ④比喻

D.①比喻 ②设问 ③反问 ④拟人 17.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C.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D.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18.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19.指出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20对于下面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

A.拟人

夸张

比喻

对偶

B.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夸张

拟人

比喻

(2)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3)①(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A.①排比 ②拟人 B.①比喻 ②拟人 C.①夸张 ②拟人 D.①比喻 ②夸张(4)①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②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③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A.设问

拟人

比喻

对偶

B.反问

拟人

比喻

对比

C.设问

拟人

夸张

对偶

D.反问

拟人

比喻

对偶 2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有错误的是(1)()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2)()

A.“我好象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不是比喻句。

B.“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是拟人句。

C.“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是反复句。

D.“人间遍种**”中的“**”是借喻。

(3)()

A.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排比)

B.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比喻)C.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夸张)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拟人)2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烈。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步。

2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

B.我已经对天发过誓了,难道我可以让我的灵魂背上毁誓的罪名?()

C.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又无页码的大书,什么时候,才能读通呢?()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E.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F.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G.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典型例题

1.从修辞角度看,和所给句子同类的一项是()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2.选出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4.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的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

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已。

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 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救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5.下面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井冈山的翠竹啊!……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蔑后气愤的程度。)C.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D.你别说,你长得还真像你的妈妈。(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你”长相上的特点。)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

,___

_

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冬天;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愧了。

9.(1)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3)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______________

_,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10.对下面这个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运用对偶、比喻、借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B.运用借代、比喻、拟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运用借代、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11.下列只用了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每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致。B.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C.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衔接恰当、比喻贴切的一项是()石间细流脉脉,__________;林中碧波闪闪,_______________。A.如线如缕 如锦如缎

B.如火如荼 如线如缕

C.如锦如缎 如烟如鳞

D.如烟如鳞 如火如荼

1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夸张)

B.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反问)C.孩子们像盛开的花朵。(比喻)

D.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14.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B.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稀松极其平常的事儿。C.“满招损,谦受益”是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16.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一样的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怀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1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18、“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19、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20、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1、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

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

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2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27、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不少于50字)

28、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9、“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读上面一段话,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画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本体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比喻意在突出()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的颜色。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

D.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年。

第三篇: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

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类题型需要认清描写的景物,需要找准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从将景物人格化的词语中揣摩作者要表现的景物的特点,揣摩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状态和语言。

一般答题方法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XX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XX景物的XX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它的XX之情。公式:拟人修辞表达效果=拟人+景物+特点+情感

【举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思考: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练一练】清晨,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儿。

第四篇: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

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

黄土小学余子文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能辨别修辞手法的类型,掌握其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其次是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该辞格所表达的内容与表达作用。

关于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简要列述如下:

1.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的常见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形象化;②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③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比拟: 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一种修辞格。拟人又分拟人和拟物。比拟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②可以增加叙述的讽刺意味,抒发强烈的感情;③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④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

3.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格。借代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②可以使文笔简练;③可以使叙述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

4.夸张:是特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夸张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便于揭示主观的感受,增加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可以把感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④可以启发读者的想像力,加深印象。

5.双关:是让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的一种修辞格。双关又分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对象双关。双关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②可以使表达生动而又深刻。

6.反语:是用相反的话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格。反语的表达作用主要有:①可以用来揭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②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

7.对偶: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或词组)连接一起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的一种辞格。对偶的表达作用主要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8.排比:是用三个(或更多)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加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可用以抒发强烈的感情。

9.反复:是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格。反复又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强调、突出重点;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例性和生动性;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

10.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一种修辞格。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1.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的一种辞格。它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反问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突出其无可辩驳的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1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13.通感: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辞格。通感的表达作用主要在于丰富形象,深化意境,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

常用题型: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一考点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型,一般是针对文本整体的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或是某一局部段落的特定修辞格运用来设置选项,从辞格类别的辨识和辞格表达作用的分析等方面作出解说,让考生判断正误。涉及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的选项多与涉及其他考点的选项组合,构成六选二式的选择题,常见的题干表述方式是“对文章分析(或理解)正确的两项是()”。填空题型,常见的设问格式是“某段某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是”或“某段主要运用了手法,其作用是 “”。简答题型,常见的设问格式是“请简析某句(或某段)的表达效果”。

第五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10、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11、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2、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13、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14、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15、反衬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朱自清春】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诗】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16、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

17、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18、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9、通感

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20、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2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2、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众所周知,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最重要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更使作品艺术感染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么,什么是比、兴呢?所谓“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鼠》用“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奴隶主;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以引导读者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兴,据朱熹解释:“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池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也就是打比方,“或喻干声.成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它可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兴,是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歌咏之事.有它可使诗歌曲折委婉,不给人.突兀感,起到联想、象征、洪托等作用.有助于对形象的刻划,加强诗歌的生动性、鲜明性:诗歌如果不采用比兴手法,就毫无诗味,味同嚼蜡 运用比兴手法是先秦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飞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下载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种修辞方法和十种写作手法法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

    修辞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

    【修辞要点】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简介(共5则范文)

    【修辞要点】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简介: (一)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甲物喻乙物。 1、比喻的特点: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课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向 反问) 1.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 中学生学习修辞方法,要掌握修辞方法的特点、作用及分类诸问题,同时也要掌握修辞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有助于全面掌握修辞规律,避免混淆、误......

    小学语文-比喻句-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小学语文-比喻句-表达效果-答题方法 一 、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①、把……比作……。 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③、表达了作者……感情。 二、例题: 我家门前的紫......

    八种常见的防盗链方法总结[五篇范文]

    方法1:判断引用地址 这个方法是最早及最常见的方法。所谓判断引用地址,就是判断浏览器请求时HTTP头的Referer字段的值,这个值在asp.net里面可以用 Request.UrlReferrer属性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