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法治征文
小学生法制征文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尤其是对在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对法制不应该感到陌生,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要“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遵守社会公德: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用道德、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同学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法律知识。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这样那样的错误。
家,是青少年第一个影响最深的地方。有什么事情都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有的青少年以家庭状况发生变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包袱,觉得父母抗拒他、不接受他,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于是,借酒消愁、吸食毒品、做出一些损害自己的身体和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真令人害怕。四处游荡,经常结伴到酒吧、迪士高、网吧等地方,乐而忘返成为了逃学威龙。有的父母则位于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照顾。因此,他们胡乱结识朋友。到处留连,自甘坠落;甚至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关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抢坏事做尽如果青少年长期如此,最终会走上不归之路,把光明的前途白白的断送。
其次是在学校。小学生大多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同学之间的,冲突造成的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该严于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尊重别人,互相谦让。
我认为同学们,女生应该追求“淑女”,男生应该学做“绅士”。为何“淑女”?又为何“绅士”?“淑女”应是一个说话语言得体,不说脏话,不与同学嬉戏打闹的形象。而“绅士”则应体现出举止文明,做事说话沉稳,动作不粗鲁,尊重他人等。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校园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在家应与家长多多沟通。反应对他的爱,并适当的输入一些社会道理。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当中有许许多多形形式式的东西。有对青少年有用的、有对青少年有害的,如果青少年缺乏坚强的意志,去抵制不良的诱惑,那么就很容易会成为不法分子的扯线娃娃。
作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拥护下的自由,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生活的世界,想象一下,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共和国华丽雄伟的大厦下一座坚实、永远不变的根基——“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共和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学校里,做个好学生,家庭里,做个好子女,社会上,做个好的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的恩情。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能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依法为重。邓小平爷爷更是在1989年指出,加法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中、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第二篇:小学生法治征文
小学生法治征文
在我们国家法律不断健全的今天,还是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件在我们身边不断的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青少年,学会保护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你一个人在在外面行走时,要时刻提高警惕,当有陌生人主动上来搭话,提出给你好吃的或好玩的东西时,千万不要相信他的话,以免被拐卖和受骗。因为天下不会有白吃的午餐。有的犯罪人员以叫你带路为由,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你抓起来,然后打电话给家长,进行敲诈勒索,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加速了我们对社会上形形色色案件地了解,近段时间在多所学校发生的惨案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当在外面遇到可疑人物时,一定要绕道而行,如果犯罪人员正在对别人实施犯罪时,首先要让自己镇定下来,千万不要慌张,要立即找最近的电话拔打报警电话110,这样警察叔叔就会很快的来帮助我们。
每天上学,老师和家长都不停地在我们耳边重复着那几句相同的话:路上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发现可疑人物一定要绕道而行、放学一定要马上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以免发生危险事件,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话语,每时每刻都是在对我们进行着法制教育,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寻求法律的帮助,同学们,你记住了吗?
法治,在身边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法制的蓝天下,我们将从一只没有羽毛的小鸟逐渐变成一群展翅高飞的雄鹰。
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与我们紧紧相连,所以我们必须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只有我们懂了法律,才不会误入歧途。如果不守法,将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几年前,一个仅有七八岁的小男孩被他爸爸的两个朋友骗到了山坡上,原来那两个人早已染上了毒品,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他们想到了利用这个小男孩得到一笔金钱来吸毒,于是他们就向小男孩的家里打电话,叫家里拿钱来赎回儿子,但是,小男孩的父母还没赶到,他们就杀死了这个无辜的小生命。
虽然这两个人最后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但是他们这种恶劣的行为,却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他们所犯下的错误,警示了我们这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青少年朋友,并告诉了我们从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做一位社会的好公民。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要认真学法,改掉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被利益所驱动去尝试本来不可以做的事情。让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吧!
遵守法治,从我做起
法治,这个词,在我们的心中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法治无处不在。做一个好人,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法治,遵守规则。
而我认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是一个拥有这样的精神品质的人。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让我对老师更加的敬佩,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次,老师骑自行车回家,那个时候交通管理并不严谨,经常有人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就在这时,充满正义感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
红灯亮起了,看到前面的人都在不顾自己的安全闯红灯,心里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停下呢?大家都在闯红灯,我是不是该停下,遵守规则呢?”老师思考了一会,定下决心:应该停下,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
老师停下了车,在十字路口静静等待。这时,一个很好的现象发生了:后面的行人看到老师在等红灯,都觉得应该遵守规则,不能闯红灯,所以都纷纷停了下来。大家都以老师为榜样,遵守交通规则,没有闯红灯。
老师感到很欣慰,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不仅自己成为了一个有正义感的好人,而且还让其他人充满了正能量。
老师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遵守法治,从我们做起!
“践行”中国梦—营造法治社会,从我做起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可是,近期违法乱纪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守法则,害人害己,在我看来,中国梦便是营造一个法治的社会。
在马路上,我们总是会发现,在红灯警示人们现在不要过马路时,总有一些行人仍然无视警告,小心翼翼地在车流中穿梭,在马路上留下那惊险的一幕,有时,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堵塞,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损失,常常使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受到创伤。可见,不遵守法规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最近几个星期,十字路口上,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许多指挥交通,监督行人过马路的交警,只要有行人闯红灯、不守法,他们都会给行人开罚单,并耐心指导他们,劝说他们不要闯红灯,正因为如此,乱闯红灯、不守法的市民越来越少了,交通事故也很少见了。看来,遵守法规,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安全 得到保障,还可以使公路更加畅通,可真是利己又利众呀!
但是,在政府部门加强管制时,也发生了许多问题:有一些闯红灯的市民不仅不接受罚款,还跟交警动起了手脚。更有一些市民一看见没有交警管制的路口,就又肆无忌惮的在红灯亮时走到了马路对面„„这说明,我们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只有人人自觉,遵守法律,才能使中国更加美好。践行中国梦,营造法律社会,从我做起。只要每个人都遵法守法,中国梦其实并不遥远。
和谐社会,法治先行
开学时我们发了一本课外读物《让世界充满爱》,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它让我知道了关于民主法治的许多知识。
民主和法治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在我们身边。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创建和谐社会,就要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要用法治的方式来维护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因为民主法治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小学生也要从小学会民主,学会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用好法律。但是以前我认为,我们是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听老师的、听父母的就行了,民主不民主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现在,我知道我这想法是错误的。而且,我们不光要学习好,还要做学法守法的好学生。
第三篇:法治征文
法治在我身边
驻马店市第二十五小学 五
(三)班程鹏宇 小学组 指导老师:李杰 联系方式:*** 今天我们班开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我知道了在我们国家法律不断健全的今天,还是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件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作为弱势群体的青少年,学会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一个人在外面行走时,要时刻提高警惕。当有陌生人主动上来搭话时,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以免被拐卖和受骗。因为天下不会有白吃的午餐。有的犯罪人员以带路为由,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把你抓起来,然后打电话给你家长打电话进行敲诈勒索,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加速了我们对社会形形色色案件的了解。近段时间许多所小学发生的惨案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当在外面遇到可疑人物时,一定要绕道而行。如果犯罪人员正在对别人实施犯罪时,千万不要慌张,要立刻找最近的电话打“110”。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首要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自己,寻找法律的帮助,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2016-12-14
法律伴我成长
驻马店市第二十五小学 五
(三)班刘毓茹
小学组 指导老师:李杰 联系方式:*** 法律伴我成长,今天我们班开了“道德讲堂进班级”“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我们看了很多的有关法治的资料,这些资料使我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法治教育。
我在班会课上看到视频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
也许,你会感叹,也许,你会震惊,也许,你会说:“这不可能吧,他们还是孩子呀!”。那么,究其原因,为什么他们会犯罪呢?我想,他们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的了解法律,对法律的模糊认识,使他们犯法。
“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然而仍有些同学不以为然。但是你们知道吗?强要同学钱财、偷看他人日记、辱骂他人等也是犯罪行为。
法制就在我们身边。作为21世纪未来的主人,我们更应该知法、守法、用法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
作为一个学生,要让犯罪远离我们,要让法治接近我们。我们以后要付出的努力还将很多,很多。要与法律做朋友,与犯罪做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快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2016-12-14
第四篇:法治征文
擦亮心烛,让法制的光辉遍洒校园
河北省武安市矿山镇西石门小学 王燕丽
主题词:校园 法制 道路安全法 未成年保护法 内容摘要;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在校的小学生来说。提起法律,总给人一种神秘、神圣、庄严、遥不可及的感觉。其实法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法、懂法、守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识的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在校学生所要学习的课题。
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在校的小学生来说。提起法律,总给人一种神秘、神圣、庄严、遥不可及的感觉。其实法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法律,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法律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时时刻刻都在规范着我们的举止。正是这是有了这些规约的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变得井然有序。法治精神,亦该犹如春日的暖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播撒它的光辉。学法、懂法、守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识的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在校学生所要学习的课题。法律,犹如茫茫大海上指引前行道路的灯塔,作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更应擦亮心烛,让法律常驻心间。有 1
了法律的相伴,我们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由渴望雨露滋的稚嫩幼苗,长成一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一、熟记道路安全法,让安全常驻心间
法律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作为小学生,我们上下学首先要遵守道路安全法,自觉树立遵守交通法规的安全意识,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中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交通信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2007年10月23日,四川通州区某乡马场村村小学生郎某(女,10岁),在上学的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横穿道路时,被一辆疾驶的旅行车撞倒,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惨烈车祸令人痛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当我们徒步穿梭于川流不息的汽车遍布马路上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交通规则,看清交通指示灯,做到“绿灯行,红灯停”。不要横穿乱跑,文明礼让他人,多一份谦让和耐心。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平安上学,安全回家。
二、用未成年保护法保护自己
法律和我们的人身安全也紧密相关。例如,如果你上学 2 的路上被人强行索要零花钱,你会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还是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如果你遭受到别的同学言语威胁甚至暴力欺负时,你会怎么做?是暴力反击还是在学会用法律的利剑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纯净的校园在人们的心目中,原本该是书声琅琅的净美之所。然而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暴力案件频频见诸于网络,如奶西村暴力案件。不堪入目的谩骂侮辱、手段暴戾的撕扯打斗,本该相亲相爱的昔日同窗拳脚相向,甚至拔刀相向;本该互尊互爱的同学之间,也一改往日的脉脉温情,变得愈加尖锐和对立起来。纯净的校园净土一次次被污染时,人们不禁扼腕叹息,校园暴力欺凌案件并非偶发,而是呈现出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涉事人员低龄化等特点。这当中,也凸显出了未成年的法律观念淡薄,不知法、不懂法的普遍特点。
《中华人民国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7条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三、珍爱生命,远离火灾,学习消防法
我们应该增强法律观念,在学会用法律的利剑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做违法的事情。从小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
作者:王燕丽
联系电话:*** 邮箱:952469365@qq.com
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校园暴力案例解读》 出自《中小学校长》,作者 解立军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篇:法治征文
县域的法治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在普法工作各个环节的渗透,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用法制宣传、法治文化促进依法治市,树立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重视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树立依法办事、守法为荣的风尚,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实际行动,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县域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县域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的具体实践,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党的十七大“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措施。
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法制健全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法治社会是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法律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法治实践的普遍开展,为县域法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实施四个五年普法计划,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部门和行业,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促进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集体和自己的事情,锻炼和提高了法治实践的能力和才干,促进了各项事业规范化、法制化,为促进县域法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和实践基础。因此,加快推进以培育人民民主法治理念和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主题的县域法治化进程,全方位营造“诚信、安全、文明、有序”的县域法治环境,既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的具体实践,又是构建县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框架的内在要素,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的县域法治建设离不开社会的法治文化发展。加强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我国的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法治文化;而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先进文化,而法治文化的构建,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体现利益、价值取向等方面是根本一致的。同时,法治文化又将对先进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法律所体现的阶级性,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国家层面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执政党层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二者在群众
基础和利益落脚点上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最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在我国民主制度中不仅权利在民,而且主权在民国家的价值在于服务于和服从于公民权利的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权利作为公共权力的出发点和目的。综上所述,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才能构建符合先进文化的法治文化,提高公民素质。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推动,对县域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县域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七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县域法治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县域法治化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实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法治化,是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召唤,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由于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工作基础。现代国家的建立必须有广泛的政治文明基础,而这种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律精神的畅行和法治制度的确立。我们党从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首次提出“政治文明”概念,并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实现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是我们党总结自身治国执政实践和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党心民意作出的科学决策。推进县域法治化,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升县域法治化水平,建设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社会,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
2、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县域发展必须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是资源、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时时、事事体现按科学规律办事,按市场规范办事,这就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制的意识、法治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弘扬法治精神,这才有利于我们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不健康的消极因素,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3、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求和谐,必行法治。和谐社会并不是一团和气、没有秩序的社会,也不是没有利益和矛盾冲突的社会,而是秩序得到规范、矛盾得到化解、冲突得到弥合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而有效手段,具有引导、规范、惩戒和保障的功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性,在调整县域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县域法治化,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则,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提供合理公正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有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矛盾纠纷,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促进社会建设朝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目标迈进。
4、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我们党的执政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
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推进县域法治化进程,能够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执政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方式创新,能够有效规范公共权力的设置与运行,为推进县域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更好地利用法治的力量,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更好地为民执政、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
二、推动县域法治建设与法治文化的建设是密切分不开的。
1、坚持公正司法,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公平是县域法治建设的关键。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是社会公平的价值核心和最后一道防线。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完善诉讼制度,提高司法效率,推进司法公开;二要强化司法监督。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正当、制约有效的司法运行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三要推广法律援助活动。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设立司法救助基金,让全体人民群众平等便捷地享受到司法资源;四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惩治司法腐败。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法制宣传教育是县域法治建设的手段。我们要扩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逐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要深化全民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二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力实施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六进”工程,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理念,为县域法治建设打牢思想基础;三要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深入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改进传统宣传方式,创新载体和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实践,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3、实施法治监督,确保公共权力阳光运行。
法治监督是县域法治建设的保障。县域法治建设必须有监督机制做保证。一要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及党内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加强权力制约,确保公共权力置于监督之下;二要强化人大、政府、司法的监督职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加强行政监督,确保各级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着力健全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保障公民诉讼权利;三要完善社会监督。加强人民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已经推行10年,10年来,法治建设高速推进、法治精神渐入人心、法治理念日益完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作出了全面部署。早在2004年,中共江苏省委就作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全省开展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明确提出到2010年建成一批“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的目标,为我们法治建设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我县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走在了南通市各县市的前列。特别是这几
年,我们海安县法治建设工作围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坚持突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两个重点,自觉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与我县域法治化建设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县域法治化是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有益探索,是和谐社会法治秩序的一种新兴法治形态,是县域经济和县域政治不断向深度与广度良性发展的结果。应该说,县域法治还是个有待继续深化的命题,是个开放的命题、不断发展的命题。相信通过我们各界的努力,我县域法治化的各项工作一定能进一步得到完善,我们的法治建设工作一定能进一步得到推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进一步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