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计划
铁峪九年制学校 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2013.3----2013.7)
一、课题名称: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SJHYBKT2012026-05
二、研究目的
以《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达到以教育科研推动教学质量提高之目的。
三、研究的内容
本学期进入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3年2月——2013年8月)。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如何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研究。
2、研究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和任务。
3、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及有效途径。
4、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邀请市县教育专家来我校做学术报告。6课例研究。
①、语文综合性学习观摩课。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计划方案。③、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④、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件。⑤、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⑥、课堂实录,拍照,视频录像。⑦、召开课题组会议,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展开讨论
7、撰写阶段计划和总结。
四、研究目标
1、完成以下四篇论文:
①、研究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和任务。②、如何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研究。③、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及有效途径。
④、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完成以下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⑤、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计划方案、教案及课件。⑥、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课例。⑦、课堂实录及视频资料。
3、成果表现形式:
论文、课件、教案、课例、资料汇编、照片、视频光盘等。
五、人员分工
张小安: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及有效途径”论文一篇,并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一次,准备活动计划,教案,课件,视频资料,学生习作汇编等。
曹小利:完成“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和任务”论文一篇。
张自录:完成“如何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研究”。论文一篇。
陈国宏:完成“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论文一篇,并组织课题研究,召开会议,资料汇总归档及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
罗长江: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张晓峰:负责课题研究全盘工作。
六、研究步骤
1、三月份
①、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总结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③、部署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
2、四月份
①、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本学期课题研究内容。②、学习朱则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讲座。3五月份
①、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观摩课活动准备工作、并撰写活动方案、教案、课件及课例。
②、邀请市县教育专家来我校做学术报告。③、撰写论文。
4、六月份
①、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观摩课,完成相关计划、教案、课件及课例,并录像。
②、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课例研讨。③、完成课题研究论文
5、七月份
①、做好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归档工作。②、撰写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
二零一三年三月
第二篇:英语口语课题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英语口语课题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本阶段是课题组研究总结巩固阶段,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
总结阶段研究目标:
1.归类、整理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措施:
一、是根据我校前两阶段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汇总。
二、做好课题资料检查。
结题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终结性的重要工作,它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前提,没有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是不能结题的。因此,结题前必须对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基本要求是,以研究计划、方案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是否全部达到;
二是课题研究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面落实;
三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三、分析相关课题资料
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判断,从而对结题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检查的不同结果做出不同的处理。上述四个方面都已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即具备了结题条件,可以适时地转入结题阶段。如某一或某几方面未达到或未完全达到预定要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结题条件,就要补充、改进措施:某些调研活动流于形式的,要重新组织调研;研究资料缺乏某些方面的,要进一步收集整理;数据统计有误的,要及时纠正;研究文稿一般化的,要认真讨论、修改等等。结题条件的检查分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为能否进行结题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为结题工作做好思想准备,打下初步基础,必须认真做好,决不能匆忙、草率结题。
四、整理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形成的各种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的反映,是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有关研究材料,就无法进行课题总结;同样,仅有一堆粗糙的、杂乱的材料,也无法进行总结。所以,结题工作往往是从整理材料开始的。整理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
总之,要根据结题需要,将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根据其内容、形式,归入不同的类别。
活动安排: 4月:进行课题相关资料的检查,对于做的还不够好的进行适当的调整。
5月:分析相关课题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6月:撰写研究报告
7月:做好课题总结的相关工作。
第三篇:课题第三阶段计划
《基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发研究》
第三阶段计划(2015年3月至2015年7月)
常州市北岗街道中心幼儿园
陈慧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14年12月31日,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课题中期评估,省教科所的专家们认真的听取了我们课题的汇报,翻阅了我们的各种资料,对我们的课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我们的课题由原来的《基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幼儿数学活动案例的开发》变更为《基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开发研究》。
二、制定新的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能力,提高老师们的数学教学能力,积极开发新的适合幼儿学习的课题数学游戏活动。
2.收集整理各种含有数学元素的文学作品,开发其中的适合的数学游戏活动,针对这些案例开展数学活动。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游戏活动。4.运用数学区域活动,提升孩子们的数学游戏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
1.继续加强理论的学习,加强教师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力,定期进行研究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们的科研能力。
2.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数学教育元素,开展创意性教学活动。
3.积极开展课题沙龙、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们的研究能力。
4.总结优化教学方法,尝试把文学作品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数学学习和运用的能力。
5.运用同课异构、集体观摩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升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
6.继续完善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规范活动记录的真实有效,加强活动影像资料的收集,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案例。
7.继续完善课题网站,丰富研究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在研究中的支撑和辐射作用。8.在全园推广课题案例,验证现有成果的可行性,不断调整和充实现有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9.积累资料,完善数学活动案例集,为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趣。
四、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法、个案记录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具体实施计划:
1.2015年3月:开展课题组全体教师会议,进一步探讨更改课题题目后的研究方向。沙龙活动《教师怎样进行研究
(二)》,提升教师们的研究能力。了解课题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2015年4月:大班幼儿开展课题组活动,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展示孩子们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况。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整改建议。
3.2015年5月:中班幼儿开展课题组活动,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并能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学习数学。交流自主开展的课题活动。相互学习数学游戏。4.2015年6月:小班幼儿开展课题组活动,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5.2015年7月:课题组教师沙龙活动:交流一学期中的得失,探讨怎样开展下学期的课题研究。学习撰写课题论文的方法。
第四篇: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科学、艺术使用现代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更完善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需努力的方向。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语文课题组教师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课题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众多老师的齐心协助下,总结出以下几条: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古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针对学生的特点可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模拟再现生动的生活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受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因为阅读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生活场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受到感染。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岳阳楼记》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岳阳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岳阳楼的磅礴气势,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要求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描写岳阳楼的诗句,然后在画面背景下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在音与像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默读课文,充分感知文章的优美意境。在此基础上,上课教师又让学生齐读文章中写景的三段话。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产生了有如亲临其境之中的感受,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感染学生
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并且承担了课件制作任务。在试教时,因为准备不充分,只将老羚羊牺牲自己让年轻羚羊跳过山崖的情景用动画表现出来,学生在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虽然有所震动,但是并未能引发他们更大的共鸣,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并未理解,还在保护动物等“外围”的问题上打转转。试教结束后,我们课题组提出课件修改意见,截取了一段适合其情景的悲壮音乐,并且将动画的速度调到与音乐和谐。在正式上课时,音乐的加入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学生看着令人震惊的景象,听着悲壮的音乐,情感为之而陶醉,从感性上体会到了课文的深层含义,心有所悟,妙语连珠。上课效果很好。羚羊这样跳跃山崖的情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的,人们也并不愿看到这一幕,更不会为了上课去创设这样的真实情景,并拍摄下来。但是学生的感性思维胜于理性,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文字中情感的感知力并不强,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这么一个虚拟的情景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在这里正是用武之地:它将当时的情景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辅之以适合情景的悲壮音乐,再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两个强烈的冲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它们开始感到课文的重点不是保护动物的问题,而是“爱”。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因此体会到了课文情感,以情动情,加深理解。这堂课的精彩尽显其中。
3、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变难为易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刚开始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用投影出示了这些事物,是静止的画面,学生看后没什么反应?这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认为这样的画面符合课文内容吗?如不符合,该怎样具体设计呢?”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来描述他们心中的小石潭,他们各抒己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设计画面,老师综合后,投影出带有动画的小石潭的课件,学生激情高涨,心情舒畅,尽情地领略小石潭的优美风景。由此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它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审美情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1、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看电影《王子复仇记》,哪怕有百万个观众,也只是一个奥立弗。现在影视作品都时兴“新”,比如四大名著的重拍,新科技或许会令我们眼花缭乱,但新演员却很难代替一些形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比如黄日华的“郭靖”形象、周润发的“许文强”形象??同样,电脑毕竟是机器,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一框框内,一如水在重力作用下只能向低处流一样,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别无选择,好比一颗果树还没有开花微已经结了果。能写出“我的笔在我的白纸上蹭痒”文字的学生毕竟是少而又少了,而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他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2、容易造成师生“感情冷漠”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往往会割裂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进行多媒体教学变成了进行多媒体演示。没有了奔泻的激情、思辩的火花、迸发的灵感,岂不悲哉?!我自己有时候在用多媒体教学后课堂是静如“死水”,鼠标点击的声音响得自己直发毛,回去总结一下,其实那堂课不用课件会比用的效果好。
3、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是做课件的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像我有时候特意在课件里穿插一些动画,如一只小鸟在屏幕下角不停地拍着翅膀,一个问题答对了,不但给予一阵掌声,还给来一个摇头换脑,眉开眼笑的小人头??这些固然有其好的一面,但结果往往是使得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音乐和动画上面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把握。
三、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创作原则
从目前课件制作的实际来看,有些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创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学习是建构性的。因为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对新信息进行精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不能有一点一滴的知识性错误。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2、实用性原则
学习是累积性的。因为在建构主义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以决定学什么、学多少、怎样学的方式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以教学目标的范围和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为设计依据,还要从教学对象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创作课件,使课件有实用价值。因为实用性强的课件有省时、快捷、方便高效的功能。
3、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处理。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这就是说制作课件时,首先应该做到课件的内容检索方便。可以运用超链接等手段使多媒体课件应用时简单明了。其次是控制速度,分步提示。即要求你制作的课件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速度可快可慢,内容可分解也可连续播放,按照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分步提示,引导并指导学生的学习。
同时交互性还表现为试卷与答案的连接。这就要求制作课件时给学生布置的思考题、试卷等,能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让学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增加学习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老师、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4、艺术性原则
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和获得所希望的成果时才能是成功的。这就要求你制作的课件不仅内容正确、实用,而且还要构图清晰匀称、色彩逼真、排列适当、手法上不单纯的模仿而是有所创新,具有艺术性。因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课件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争取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是我们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五篇: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总结(3)
一年多以来,本课题组全体成员继续积极投入“转变教学观念,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突破了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优化教学艺术、关注课堂高效”的语文课题研究系统模式。
课题研究在本阶段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加强语文教与学课题研究力度
以课题研究促进自身的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要让学生的语文水平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对课题组老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课题组教师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念,适应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当作服务的对象,才能针对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2、课题组教师要有机敏的课堂调控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既动脑又动手,有个人的行为也有群体合作,处理不好往往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或者冷场的尴尬。恰当的时候运用恰当的方式,让课堂活而有序,有发展又有高潮,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达到高效的目的。
二、开展校内汇报课活动。
四、五月份,课题组教师全面参与了课题研究汇报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一课多案的精彩,使课题研究成果充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张盼盼老师被选到县里参加了金烛杯预选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三、撰写修改论文。论文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我们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员在在本学期已写好了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并上送参赛。
四、整理课题材料。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所付出的劳动可以通过我们的课题材料来洞察。尽管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素质,还提高了教学教育理论水平,以实际行动改变了学生怕上语文课的坏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今后,我们还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在课题结题后,还要继续探讨语文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教 学生涯写下辉煌的一页。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带着心中的一团火,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收尾工作,争取课题按时圆满高水平地通过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