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小学课外阅读探究
山区小学课外阅读探究
白鹤滩镇巧家营小学 潘龙翠
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新科技的印刷物以空前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尤其是山区孩子课外阅读量更少之又少,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目前,山区孩子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点现状:
一、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山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
二、课外阅读空间小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
为了较大改变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校根据课改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引导。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片段。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开展活动。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人的文章,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 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童话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成果展示。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师做好图书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能育人: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中流行口袋书、漫画书。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
2、有创新: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有趣味:小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从:与教学内容相关、与年龄特点相近、与习作内容相连等方面来向学生推荐书籍,如: 一年级 :
《成语故事》、《格林童话》、《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三字经》 二年级: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论语》(节选)三年级:
《格林童话》、《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十万个为什么》 四年级 :
《骑鹅旅行记》、《秦文君校园系列小说》、《杨红樱校园系列小说》、《王尔德童话》王尔德、《昆虫记》、《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歇后妙语》、《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樱桃小丸子》 五、六年级 : 《爱的教育》、《雷锋的故事》、《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鲁滨孙漂流记》、、《孙子兵法》、、《中国儿童阅读文库》一套、《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十万个为什么》、《郑渊洁童话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呐喊》、《水浒传》、《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外名人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朱自清散文》、《冰心诗选》、《泰戈尔诗选》、《新的跨越》、《写板报稿》
除了几点,教师还可以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新闻、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 内容。如神州飞船上太空、北斗系统投入使用,振奋人心,小日本抢中国钓鱼岛,让人忧心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四、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小组检查、交流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小组互动:每周专门用一节课作课外阅读小组交流,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张表格,让小组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学生姓名:▁▁▁▁▁ 班级:▁▁▁▁▁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读物名称:▁▁▁▁▁ 字数:▁▁▁▁▁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世界名著 □历史地理 □科幻小说 □卡通故事 □自然科学 □学习辅导材料 □其他
2、交流阅读收获。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每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2013年2月21日
第二篇:慰问山区小学简报
春节送温暖
真情暖人间
XX年2月10日,时值春节临近,伴随着冬季的阵阵寒潮,XX的XX名党员志愿者来到卫辉市柳树岭小学,为孩子们送上精美的慰问品和诚挚的节日问候,让他们在寒冬中也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上午9:30党员志愿者们带着书包、笔、棉衣等礼品来到了XX小学进行慰问。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把礼品发给了学生,并为孩子们穿上了棉衣,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志愿者们仔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希望孩子们能战胜困难,在逆境中磨练自己,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把爱心传递下去,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学校的老师也深受感动,一再表示,感谢社会爱人人士的关心帮助,他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教育学生,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早日回报学校和社会。今后,志愿者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活动,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幸福、快乐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山区小学家访总结
护送学生家访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师生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我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纲领,只有确实确保师生安全,才能正常有序的开展其它教学工作。2014年4月25日通海县的学生溺水事件给我们敲响了学生安全的警钟,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严防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我校结合乡中心小学的相关要求,于2014年5月9日周五由教师护送学生回家,除了调查学生沿途存在的安全隐患外,更主要的是深入学生家中,对家长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再培训,提高学生家长及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二、活动过程
2014年5月9日周五由我护送XX村的学生回家,到家后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1、巡查沿途安全隐患。护送学生回家途中,认真观察沿途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路边的水库、水坝、抗旱池、水窖,爬坡、下坡及悬崖边的危险路段,指导学生安全行走,并对沿途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认真记录。
2、召开家长座谈会。达学生家住村寨后,组织学生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宣传好向子女重点安全教育内容。
①防溺水教育,教育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游泳。教育孩子上学、放学回家不靠近沿途的水库、水坝、水窖,更不能到水边玩或下水游泳。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援救,立即寻找成人帮助。
②防火教育,教育孩子严禁携带火种,严禁在野外生火,注意在家用火用电及用煤气安全,用电要随手拉闸开关,用气要随手关闸门。
③交通安全教育,原则上在家长接送的情况下,学生不也许乘坐机动车,实行徒步上学和放学回家。若有的家长自行用摩托车接送,只能接送自己的孩子,且安全责任全部自己负责。要求家长严格遵守不让孩子乘坐农用车、拖拉机、无证驾驶车、超载车等不安全车辆或违规违法驾驶的车辆。
④防毒教育,本季节是各种野果、水果成熟的旺盛阶段,也是百姓使用农药的频繁时期,同时即将进入野生食用菌的盛产期,教育孩子不乱摘吃不知名的野果,不摘吃地边埂子上的野果,不吃不干净的水果,不吃不知名的野生菌等的教育。
三、基本情况
XX村,距离学校17公里, 国土面积1.99平方公里,海拔1960.00米,该村有12名学生在我校就读,高年级的有4人,中低年级有8人,其中2人是学前班的。主要有两条路通往学校,一条车路,一条小路,学生往返家校主要走小路。从家到学校学生差不多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山路,破路占了全程的一半多,若遇上雨天,崎岖的山路不仅陡,而且滑,尤其在快到北山,矿洞上边的上路非常难走,路面只有半米不到的宽度,一侧靠山,另一侧就是陡坡,铺面不平,路上的石子容易滑动,即使是晴天行走也比较困难,建议绕过此路段,多走一点,从另一条路岔下去。沿途可见的水窖、水池大大小小有13个,大多数水窖没有盖子,如果学生在水窖边玩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要教育好学生不能在水窖在逗留打闹,不去水窖水池洗脸洗手,绕道而行。尤其在进村子处有个出水口,学生经常到地里的水塘喝水、洗手,路队指导老师要重点交待,杜绝到水塘喝水。
四、取得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学生往返家校途中的情况有了具体全面的了解,既了解了存在的隐患,更体会到了学生的艰苦。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的开展,再次提高了家长学生的安全意识,意识的提高是学生安全最大的保障。
五、具体措施
1、雷雨天气应弃小路而走大路,防雷击和路滑。上下坡时要抓好抓牢在行走,不能盲目的跑冲。在难行路段高年级的学生要及时对低年级的学生搀扶。
2、绕开水池水窖。不在水池边逗留打闹,更不允许去水池喝水、洗手。
3、对于没有盖子的水窖应及时设置盖子改善,对于较大的,不能盖盖子的水池应设置防护栏,防止学生滑入跌入。
4、严格执行家长接送制度,并加以落实。接送子女不允许骑乘摩托车、农用车、拖拉机及其它无证无牌危险车辆,如家长有骑车来接送的不允许子女乘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5、在往返途中遵守路队制,听家长的招呼,严禁散跑、乱跑。
2014年5月9日
第四篇: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探究
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探究
对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山区原有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特别是“五小”车辆的发展,给山区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文章对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山区警力不足、管理的道路线长面广等特点,以今年公安部开展“大讨论”和出台30条便民措施为契机,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要求,根据山区农村实际,探索一条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新路子,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交通管理山区社会化探究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山区农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辈子耕田劳作,更多的是走出山门,借助于道路交通发展农村经济。但他们对现代化交通认识不足,对于交通法规比较陌生,甚至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交通安全常识了解甚少,往往是有路只管开,唯“钱”是“途”,见车只顾上,自己图个方便,根本不管什么无证驾车、横穿、超载,早已将“安全”二字远远地甩在脑后。特别是当前农村“五小”车辆的大量发展,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新的难题:农村群众违章乘车出行率大幅度提高,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因农村地域广、驾驶员、机动车越来越分散不易集中管理,农村道路条件相对滞后与机动车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剧,山区警力严重不足导致管理上的不到位、常常造成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等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困扰着当前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2003年7月23日至27日,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杨人沂副总队长在三明地(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区调研时,提出了当前山区交警部门应树立“大交通管理”的新理念。笔者针对这一新理念,试就当前山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推行社会化管理进行探讨,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同仁们商榷。
一、当前山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1、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差,缺乏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近年来,由于山区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出行率大幅度提高,出行半径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民从田间走向了城市,现代化的交通已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但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跟不上,交通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如农村的“司机们”对《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如何安全行车一知半解,甚至遇交警查车时,有的车主还责问交警“车是我自己买的,还查什么驾驶证?”。还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干脆就不要牌照,天高皇帝远,交警管不着,因此,他们也把事故隐患带到路上,带进城里。许多车辆不挂牌,无保险,一旦出了事故,不仅给个人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如发生交通死人事故当地老百姓常常引发群体性闹事、或堵塞交通等),成了危及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公害。近年来,山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影响到社会安定、经济的发展。
2、山区的道路条件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之间矛盾加剧。近几年,农村“要致富,先修路,修大路,致大富”的口号叫得很响,公路建设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路的延伸点不断辐射到乡村。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所限,山区乡村道路等级低,沿溪路多,盘山路多,弯道多,道路条件仍然处于混合交通的状况,而当前山区机动车辆发展的速度成上千个百分点增长,导致“车”与“路”的矛盾加剧。以清流县为例,1989年清流县道路里程621公里,机动车658辆,2002年清流县道路里程达907公里,机动车达15098辆(均指有上牌注册登记的机动车,实际上全县机动车还要超过这个数,因为,农村摩托车未上牌的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3年来道路里程仅增长46,机动车却增长了2195,加之现有的车流量密度增大,通行车辆的违章行车多,致使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许多人带着致富梦却踏上不归路。特别是农村“五小”车辆的发展,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大多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事故。如2002年5月30日,在清流县东华乡大横溪路段,一辆拖拉机违章搭载6人翻入公路左边的大河中,造成5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3、管理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缺少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大多立足城市,对城市交通抓得紧抓得好,而对农村顾及较少,很少对农村的道路交通进行调查研究,缺少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交通安全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依法行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客观上山区交警大队警力不足,加之农村实行的个体分散经济,给宣传教育也带来不便。二是对五小车辆的管理不力,安全隐患大。由于五小车辆基本上分布在偏远的乡镇
和农村,每逢墟日主要负责运送赶集的村民,常常是严重超载,而山区交警大队因警力少,无法对此类违章给予有效打击。三是对乡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章处理缺少处罚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违章者和肇事者的违章意识。按现行的《条例》规定,有的乡村道路不属于道路交通管理的范畴,因而对此类交通事故,公安交通事故处理机关一般只作调解处理,而事实上
造成事故原因绝大多数都是车辆或行人违背了现行《条例》所规定的通行准则,如果对此类事故不作处罚,这在客观上放纵了违章,对受害者和整个社会都很不公平。退而言之,就是由交警处理,也很难对肇事者进行处罚,能把双方调解清楚,当事人不上访已经算是“工作做到佳”了,根本谈不上对当事人无证驾车等违章进行处罚。对交通违章处理也一样,因有些老百姓文化素质低,常常有意阻碍执勤民警,无证驾车被查能主动当场交缴纳培训费就算很配合交警工作了,根本谈不上对他的违章进行怎么处理。
4、马路市场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国道、省道的交通安全畅通。农村普遍存在集贸市场和各种违章棚亭摊点,业主为了招揽生意,大多分布在公路两侧或交叉路口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畅通,遇到交警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整顿时就暂时避一避,等执法人员离开后又很快恢复原状,常常造成一些国道、省道交通堵塞。
5、驾驶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整体素质跟不上。以清流县为例,1989年清流县机动车驾驶员仅953人,2002年已达18632人,13年来机动车驾驶员增长了1855。但整个驾驶员队伍的基本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驾驶技术不精,职业道德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肇事率高。农村的驾驶员则因为其交通行为受到的管理和约束较少,更是独往独来,违章行车现象非常严重。
二、山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
1、执法环境差,人为阻力大。当前,交警执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很多阻力,特别是在开展创“人民满意交警队”活动和民、主行风评议活动以来,使原本可以更好地促进交警工作,却变成了束缚交警的管理力度。路面执勤纠正违章如果查得严一点,就会有人说交警办事太过分;对违章者依法进行处罚,有人就会误解是交警受利益驱动;如果摩的车载客,有人就会说你是不顾群众利益。尤其是在农村集中查处无牌无证车辆时,经常遇到村民围攻执勤民警的现象。如2003年5月15日,在清流县嵩口镇围埔村路段,违章当事人魏文根纠集人员对协管员毕龙海进行殴打,并强行要求执勤民警黄种瑞将暂扣在派出所的摩托车送还到他家中。
2、农村交通管理工作面广量大,职能部门的管理手段跟不上。就清流县而言,现有人口14余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余万人,有城乡道路907公里,其中省道88公里,城区道路5公里,县道121公里,乡村道路693公里。而交警大队全部民警仅13人,又无交警中队,民警平均每人要管理69.77公里道路、1161辆机动车、1273个驾驶员,年纠正1080起的交通违章,还有大量的驾驶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部分民警都是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从而使一些边远支线道路几乎处于失控状态。面对农村道路交通愈来愈多的问题,交警部门因警力不足,装备落后,只能爱莫能助、鞭长莫及。首先,因警力少无法安排警力对边远乡镇的交通违章进行查处;其次,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也只能是短期行为,因农村道路线长面广,违章普遍,现有的警力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在处置支线交通肇事逃逸案上,由于处警时间相对较长,布控困难,往往是鞭长莫及或失去良好时机而给破获带来困难。
3、道路交通法制建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条例》自198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5年。15年来,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条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交通情况发展的要求。一是法制地位偏低。权威性和强制力不够,与交通管理艰巨任务和所承担的责任不相称;二是部分内容与新出台的其它法制法规互相抵触;三是执法主体不明确,公安机关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地位、职权和义务已经越来越模糊,从而导致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执法者执法随意,不利于道路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应该说,交通管理本身就是国家行政管理范畴,搞好交通管理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行“社会化管理”的这个社会范围到底有多大?整个社会对交通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如何?别的不说,单说党委政府一年中有几次会议是研究交通管理工作的?我想这主要还是公安交通部门没有真正从理论上弄清楚“社会化管理”的含义,没有真正把交通管理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交通管理变成了公安机关的部门行为,以致经常出现交警唱“独角戏”的局面。
三、山区道路交通推行社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村的道路交通管理在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不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失控的状况,干线和城市交通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必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山区推行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势在必行。
1、实现山区交通管理社会化,要树立大交通管理的观念,努力形成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参与的综合治理交通的良好格局,改变交警唱“独角戏”的现状。公安交警部门要发挥管理交通主力军作用,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如三明地区可根据三明市政府(明政[2001]2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议把山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年初有研究有部署,建立健全县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四长”责任制,实行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发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交通、公路、城监、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农机等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机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管理”。
2、实现山区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要建立警务延伸管理网络,以基层组织(如公安派出所、村治保会等)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交通管理。农村地域广、公路里程长、交通违章分散,仅靠交警孤军奋战只会出现顾此失彼局面,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建成以交警大队车管站为龙头、以乡镇派出所为依托、以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治保会)为阵地的警务延伸三级管理网络,抓住公安部今年将陆续实行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大好机遇,将摩托车驾驶员年审、摩托车年检、挂牌办证等业务下放,由各村治保主任负责对本村的摩托车驾驶员、摩托车年检等业务进行跟踪督促催办,乡镇公安派出所组织日常安全教育学习等具体工作,交警大队车管站负责把关,让农民享受到摸得着看得到的实惠。这不仅极大方面了群众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的交通安全宣传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既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履行人民警察神圣职责的需要。如清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各乡镇派出所设立了“农村摩托车挂牌办证临时代办处”,充分利用派出所民警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与农民有一定的亲和力,发挥公安派出所和农村治保会参与交通管理更加直接、方便、快速、有效优势,将部分车管业务下放到乡镇。他们不仅能当好我们的宣传员、加强对农民的交通法规知识、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又能当好我们的信息员、监督员和管理员,及时这我们提供交通安全信息,监督民警执法中存在的不足,劝导农村中存在的显见性违章,从而营造“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因此,在目前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面广量大的情况下,依靠公安派出所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农村交通是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有效途径。
3、要实行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一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学交规,从而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要接受在校教育,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使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启蒙阶段就开始产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议教育部门将交通安全常识列入教学大纲计划,使学生从小学时代就懂得如何走路、乘车,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出校门后能迅速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学习交通法规,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从而起到小手拉大手的传导作用。公安交警部门要通过近年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村”等形式,使少年儿童更加深入了解交通法规,从掌握交通安全常识逐步发展到体验管理、正确运用交通法规,从而加深对注重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群众听得懂、弄得通,规范自己的言行,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整个社会宣传媒体应有责任感,要象宣传计划生育工作一样做到家喻户晓,加大公益性宣传的力度和密度,提高覆盖面,使所有的人认识到违反交通违章的危害性和遵章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道路交通,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真正认识到现代交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语文1)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探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内阅读从质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如今社会发展繁荣,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影视、网络、各种球类活动充斥了学生的课外时间。随着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很多中学生也不愿把精力放在阅读上,而是迷恋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或是迷恋于卡通漫画,这让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荒废了学业。再者,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上不注重方法,学生出错就布置“死作业”即机械的重复照抄,这也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另外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经济差异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生的阅读。故语文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所有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没有良好的母语理解能力,就无法进行良好的社会交际、无法深入地研究其他学科,更别谈有创造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当然非一日之功,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但能静心读几本名著、几篇精粹文章的又有几人?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对初2008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学生阅读量有限:若以一本教科书为20万字计算,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仅为150万以下,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为150万—200万,仅有12%的学生超过了200万。而其中语文书的阅读量就约占了200万(不包括其他教科书)。所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迫在眉睫。
语文界对语文阅读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方法、阅读史、阅读模式、阅读行为、阅读教学、阅读类别等研究较多,很多已形成了理论,这都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方面也已有一些研究,对培养学生自觉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自己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还需要完全的课外自能阅读能力。因此,提出此课题。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人们藉阅读探索未知,创造自我,完成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因此,阅读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乃至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阅读,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是眼前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最佳方法;而自觉课外阅读的培养,更能突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这好习惯将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将在学生的将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并提供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这又是目前教育的终级目标。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
2、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语文教学论等为理论基础。
3、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概述
1.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阅读(诵经)传统
中国是一个典籍大国,从孔子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经典教育体系,经过历代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一直沿袭、演化到近代,直到清末民初效法日、美的分科现代教育逐渐形成,这种通过阅读以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方式才日见式微,而当前继承和发扬中国本土教育的优良读书传统,是我们母语教学发展创新的有益借鉴。
2.我国现代教育家一再倡导阅读
我国现代仍不乏倡导“阅读”教学的教育家。如叶圣陶、朱自清等人一再撰文呼吁“教中学生生读成本的书”,并由他们亲自编著出版了《略读指导举隅》,选择七本书逐一进行书目、书名、作者、序目、序言和跋、重点章节、版本版期等相关内容的阅读指导。
3.当代教育改革家的实践
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辽宁鞍山市十五中欧阳黛娜等语文教育界名师长期坚持教中学生读成本的书,取得了国内公认的教育业绩,被人们称为当代教育家或教育改革家。1990年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每学期阅读的数量乃至具体推荐的书目;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阅读名著当作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明文规定中学生必读的30多部文学名著。近年来,各省许多中学相继开起了名著导读的选修课,并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吉林松花江中学的“名著阅读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国外类似教育的有益借鉴
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也比较深入。例如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规定学生必读的书籍一共达119本,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探讨并实际领导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吕叔湘先生曾经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介绍,“外国那些大学里头,特别是当研究生的,老师给你讲那么一次以后,开一个很长的书单子给你,三十本、五十本要你看。一门课是这样,两门课加倍,三门课三倍,你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头,把大量的需要读的书都读了。这就得有一个本事,这个本事要训练。”《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书的作者高钢介绍:在美国,一个10岁的孩子,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常去图书馆,不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而完成的作业是一本20多页,分出了章节,列出了参考书目的小册子。可见,阅读教学在国外不乏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对完成本项目现有条件的分析
该课题是一个区域性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研究条件:
1、本项目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参加研究人中员有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学校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长等,他们全都是中高教师,也有全国优秀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多年管理研究基础,有稳定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证。
2、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本课题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人员的调配、经费的筹措、有关政策的调控、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等。
3、研究人员水平高、分工明确。本课题由中学一级教师何飞同志任课题组长。他过去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意识教强。他负责课题的宏观设计、管理、经费的筹集、人员的整体分配。其他几位主研人员有甘彩霞、胡云兰、冯琼莲、任丽芳都是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年青且精力足,改革意识教强,科研究水平较高,参与课题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具体控制课题组人员安排、选点、布点、部分成果的总结、撰写。课题组其它参研人员中有中学一级教师5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有刚参加工作、拥有新思想、新理念及熟练电脑操作技术的年轻教师3名,都承担了具体的研究任务。
5、研究手段现代化,研究方法科学化。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组提供了微机1,供课题组检索和储存资料、数据统计、打印材料和课题管理。本课题的研究拟采用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提
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使我们的研究课题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取得圆满成功。
五、研究对象:姚伏中学全体学生
六、探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问卷法d、实践反思法
e、竞赛法f、交流法
七、探究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笔记、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
2、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
3、分析调查结果,进行思考;
4、根据上述数据结果,研究相应的有效措施(立足于学校、家庭、语文教师角度分析)。其中学校与家庭提供阅读硬件(书),教师提供软件(阅读方法、阅读评价),调动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开发、利用阅读园地。
5、根据所研究的措施指导学生实践并检测学生实验成绩,对实验成绩作出分析。
6、根据分析结果寻找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并上升为理论
八、探究的步骤
1、初步研究过程(2008年10月—2006年7月)
a课题思考
b课题确立
c设计问卷、调查、统计
e分析数据,撰文
f研究有效的措施(形成理论)
2、实验与实践过程(2006年8月—2007年7月)
a将措施付诸实践,指导学生自能阅读和交流阅读心得;
b整理学生优秀的阅读心得,进行归类与分析;
c检测实验进展,保留并记录数据。
3、成果阶段(2007年7月—2008年6月)
a;
b实验成绩质量分析;
c结题,撰写论文。
九、预期研究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十、最终成果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每年阅读中外名著100万字,时文40篇,完成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每位教师撰写相关论文1篇;2、探索出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搞好语文阅读和其他学科阅读的迁移和衔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特分析思维;、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性,认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提高其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8、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9、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10、初步形成具有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