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13、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4、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涨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15、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16、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B.负
C.零D.任意值
1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C.-1
D.2
18、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
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20、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23、按照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划分,其主要形式有()
A、长期需求 B、企业需求 C、行业需求 D、市场需求 E、短期需求
24、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25、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2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7、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28、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29、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30、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三、判断说明
3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32、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33、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34、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5、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3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37、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8、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9、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40、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会改变。
四、简答
41、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
4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4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44、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五、论述
45、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46、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D
8、C
9、B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C 20、B
二、多选
21、ABCE
22、ABCD
23、BCD
24、ABD
25、ACDE
26、ABCDE
27、ACE
28、ABC
29、ABCD 30、ACDE
三、判断说明
31、错。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消耗者。
32、错。既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
33、错。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
34、对。
35、错。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
36、错。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37、错。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38、错。除了经济因素,还有非经济因素。
39、对。
40、错。实际工资会下降。
四、简答
41.(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
4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43、(1)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供求均衡。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44、(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五、论述
45、(1)宏观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状况。第二,社会经济政策。第三,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第四,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差距。第五,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第一,性别。第二,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第三,工资水平。第四,个人非劳动收入。第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46、(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第三,社会劳动生产率。第四,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五,政府政策的调节。第六,物价变动。第七,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劳动力配置。第三,工资分配形式。第四,劳动差别。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劳动经济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消费者
2、最低生活保障
3、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
4、增加的那些工人
5、越大
6、参量工资变化
7、共同偏好模型
8、非货币成本
9、信号功能
10、最低收入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的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劳动经济学的核心命题是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它研究处于市场活动中的劳动或工作的人,将人作为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来研究。
2、答: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独立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A价格的变化,数量的增加对生产要素B的价格及数量没有任何影响,这两种生产要素就被称为独立的生产要素。
3、答:普通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 1
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分享收益。
4、答:计件工资制,以完成工作数量或产品件数为计算报酬标准的一种制度。
优点:能使员工感觉公平,易于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减少监督人员等。
缺点: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团队精神不易形成,对机器设备的过度使用等。
作用:接受激励性的计件工资计划的员工比根据工时支付工资的同类员工所获得的工资要高,激励作用要大。
计时工资制度的优点:计时工资数额确定,计算简便;预算容易,员工收入稳定;员工可专心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是一种过程管理,监督成本太大,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不足。
解决办法: 强化对工作的考核,实行成就工资制度,激励性工资制度等,并辅之于多种多样的奖励制度,包括集体激励制度,以解决个人激励不足的问题。
5、答:摩擦性失业的特征: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围的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整个经济而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企业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必要的。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
►失业时间相对较长。
►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
►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周期性失业的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个经济的范围。
减少结构失业的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答: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社会制度安排。
2、答: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有: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异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3、答: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7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量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是80—9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不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对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试验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结合等为主要特征。
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
4、答: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
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答:我国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
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户籍障碍
信息障碍
成本障碍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
►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
►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推动劳动者的流动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2、答: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具体措施如下:
►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
►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
►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
►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
第三篇: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2、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3、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4、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改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5、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6、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7、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9、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10、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为()
A.0
B.1
C.正无穷
D.不确定
11、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A.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12、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13、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14、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A、上涨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15、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16、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B.负
C.零D.任意值
1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C.-1
D.2
18、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
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
20、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23、按照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划分,其主要形式有()
A、长期需求 B、企业需求 C、行业需求 D、市场需求 E、短期需求
24、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25、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2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7、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28、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29、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30、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三、判断说明
3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32、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33、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34、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5、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3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37、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38、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39、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40、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会改变。
四、简答
41、人力资本的特征有哪些?
4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4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44、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45.就业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6劳动力供给的三大假设分别是?
47.工作搜寻收益的变动规律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48.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有哪些? 49.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非均衡市场?
五、论述
50、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51、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52、(1)阐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时间变动的影响。(2)画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并说明成因。
(3)分析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
53、作图分析发散型蛛网动态均衡原理以及与现实状况的对比。
六、名词解释 54.摩擦性失业: 55.收入效应: 56. 劳动力需求: 57.规模效应: 58.实际工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A
5、C
6、D
7、D
8、C
9、B10、C
11、B
12、A
13、B
14、D
15、D
16、A
17、B
18、D
19、C 20、B
二、多选
21、ABCE
22、ABCD
23、BCD
24、ABD
25、ACDE
26、ABCDE
27、ACE
28、ABC
29、ABCD 30、ACDE
三、判断说明
31、错。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消耗者。
32、错。既包括数量,还包括质量。
33、错。资源约束条件是给定的。
34、对。
35、错。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
36、错。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37、错。不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38、错。除了经济因素,还有非经济因素。
39、对。
40、错。实际工资会下降。
四、简答
41.(1)对人身和物质资本的依附性;(2)时效性;(3)再生性和价值的递增性;(4)不可计量性。
4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雇主需要多少劳动力,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43、(1)供大于求。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供小于求。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供求均衡。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衡。
44、(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45、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从事合法社会劳动;获取报酬 46、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市场环境是完全竞争的;
3、劳动力质量具有同质性。
47、边际收益递减。原因:
1、工作搜寻总是从最有希望的机会开始的;
2、随着搜寻过程中得到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3、工作搜寻的时间越长,搜寻者在剩下的生命周期中享用高工资的时间越短 48、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2、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3、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5、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9、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供给量受劳动供给主体主客观条件限制;信息不足;过度选择;制度和政策因素
五、论述
50、(1)宏观因素。第一,宏观经济状况。第二,社会经济政策。第三,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第四,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差距。第五,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第一,性别。第二,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第三,工资水平。第四,个人非劳动收入。第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51、(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第三,社会劳动生产率。第四,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五,政府政策的调节。第六,物价变动。第七,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劳动力配置。第三,工资分配形式。第四,劳动差别。
52、(1)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通常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闲暇时间增加,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替代效应:在总效用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的增加使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导致对闲暇的需求减少,从而提高工作动机,增加劳动力供给。(2)
当w 当w>w。时,工资率较高且收入也高,由于工资率提高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3)工资率变化所导致的收入效应一般而言小于替代效应。这是因为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会在任何人身上发生作用,而收入效应只能在某些人身上发生作用。对于人均收入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的人而言,只要工资率提高,就会增加劳动力供给。 工资率的提高可能会使一部分人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而减少劳动力供给,但同时又会吸引本来不在该劳动力市场的人进入这一市场,从而使劳动力供给总量最终呈增加趋势 53、假设: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形成时间在本期,劳动力决策的执行时间在下期,两期之间已经形成的劳动供给决策不变;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本期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发散型蛛网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说明工资率的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大于对需求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工资率的波动导致对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力的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达到均衡状态。现实情况:劳动力的供给者对工资率存在某种预期,如果现实工资率大于均衡工资率,他们的工资预期会下降,所以不会再根据本期的工资率来决定下期的供给量,因此,现实中很少出现发散型蛛网现象。 六、54、(由于劳动力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岗位之间存在时间或空间差而形成的一种失业现象) 55、(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56、(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57、(工资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企业生产规模缩小,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现象) 58、(经过价格指数修正后的货币工资,是工资所表现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是劳动者实际所得的工资) 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分为四种类型:即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和消费者负外部性 交易费用: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诺思:“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 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描述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的术语。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任何时候有国家总比无国家(即无政府状态)好。因为,有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公正和安全。而要确保秩序、公正和安全,人们又必须把确定和保护“所有权”的垄断权交给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但是,国家有了垄断权力以后又可能成为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一旦国家接管了产权保护职能并成为惟一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索取高于其提供服务所需的租金,更有甚者还可能干脆剥夺私人产权。市场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制度效率:新制度经济学家是从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制度成本包括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制度收益则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何谓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其保障机制有哪些 人力资本交易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转让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的分解和转让。在现实的人力资本交易中,人力资本载体交易的只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部分权利,即使用权,支配权等,而不会将所有权进行交易,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被他人完全控制。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保障机制 :契约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 制度功能有哪些? 1.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人们创立各种制度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和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2.提供有效信息。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或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就能够降低交易费用。许多制度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形成的。3.降低不确定性。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4.降低交易成本。科斯早就论证了企业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5.外部性内部化。对于正外部性,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无法将外部性内部化,这时就需要专利制度、财政补贴等制度来实现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不完全契约及其原因是什么? 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在签约时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预测到,要准确地描述每种状态也是很困难的;即使描述了,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当实际状态出现时,当事人也可能为什么是实际状态争论不休;即使当事人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法院也不可能证实;即使法院能证实,执行起来也可能成本太高。这样,契约中总留有未被指派的权利和未被列明的事项,这样的契约就是不完全契约。1.有限理性。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人们不能在事前把与契约相关的全部信息写入到契约的条款中,也无法预测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偶然事件。2.交易费用。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部分契约可能因交易费用过高而无法达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长期契约可以避免一系 短期契约带来的附加费用。3.非对称信息。因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对不可观察的行为与无法验证的信息可以设计较好的契约来减少信息的非对称性,但是要完全消除信息的非对称性是不可能的。4语言使用的模糊性。语言只能对事件、状况大致地描述,而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精确地描述。这就意味着语言对任何复杂事件的陈述都可能是模糊的。5.什么是制度供给过剩?其原因是什么? 制度供给过剩是指相对于社会对制度的需求而言有些制度是多余的,或者是故意供给或维持一些过时的、低效的制度。制度供给过剩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一般商品出现长期供给过剩常与政府的价格控制有关。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与政府的干预、管制也有密切的关系。政府过多的干预、管制会导致寻租与设租活动。这就难以避免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原因 首先,一些行业或部门的企业的寻租活动会导致过多的政府管制,进而导致过多的低效制度的长期供给。其次,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还与政府官员的设租行为有关。在存在设租活动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增加一些低效的制度或者使一些本来合理的制度变形变质,造成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2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科斯定理有何意义? 1、理论意义 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生影响,这就使制度安排这一在传统经济学中被当作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践意义 科斯定理的提出为解决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措施。科斯定理的提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可资借鉴之处。科斯定理指出,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往中的交易费用,达到最优经济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它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改革者进一步认识产权明晰化的重要性,使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法律上对产权的规定,而重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明确产权边界;二是启发人们在探讨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的产权配置时,必须考虑交易费用。 3、方法论意义 进行经济学研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4.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具体方法 1反设事实,即是设想或思维实验,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 2经验和案例研究。阿尔斯通: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现有成果,案例研究方法常常是推动我们积累关于制度变革理论知识的惟一方法。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2、技术进步 3、市场规模 4、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 5、偏好的变化 6、偶然事件如何理解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试举例说明。1.诺思之前的经济增长决定论。2.诺思之前经济增长决定论的不足。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4.诺思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的提出。如何理解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试举例说明。 1、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由人力资本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人力资本产权是由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支配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利构成的一个权利束。 2、人力资本产权的功能 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产权制度的一种类型,其最主要的功能也是给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以激励。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产权能够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激励人力资本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它还能减少人力资本使用和供给中的外部性,激励人力资本主体提高人力资本效率。 3、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外部性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因此除国家加大投资外,还需明确产权。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即人力资本的实际供给量。导致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产权激励。 4、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客观依据 人力资本的企业所有权是人力资本产权的必然结果。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契约加入企业后,也在企业中投入了人力资本这一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财产,自然也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企业剩余不仅来源于非人力资本,而且也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性质是影响其企业所有权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也具有专用性、团队生产、信号显示机制(知识、绩效)和抵押性等。人力资本企业所有权的实现形式(1)企业所有权的共同分享 企业所有权的共同分享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由过去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转变为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等多个产权主体共享。共同分享采取的典型形式是利润分享制和收益分享制。目前,企业所有权共享制度创新的重点是企业家、高科技人员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其中主要是年薪制和股票期权。(2)企业所有权的共同治理随着知识和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企业治理结构将发生边际调整。由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共同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另一方面,治理手段也发生转变。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2.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威廉姆森通过对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即他所谓交易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不同的维度与交易成本有关,三者中,资产专用性最重要最独特。3.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交易的市场环境是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交易开始时有大量的供应商参加竞标的条件,并不意味着此后这种条件还会存在。事后竞争是否充分,依赖于所涉及的货物或者服务是否受到专用性人力或物质资产投资的支持。1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2.政府失灵·3.市场失灵4.个人主义 2: 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2.自然垄断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 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4.平均主义4: 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2.布坎南3.尼斯坎南·4.唐斯 5: 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3.自然垄断4.科技垄断 6: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2.平均主义分配3.按需分配4.按阶级分配 7: 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8: 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 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2.瑞典·3.美国4.挪威 10: 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1.摩擦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1: 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2.进入障碍3.供给意愿不足4.资源短缺 2: 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3.瑞典·4.英国 3: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1.稳健性政策·2.积极性政策3.紧缩性政策4.中性政策 4: 不属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是()。1.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资源配置2.有限而又积极的政府调节3.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4.高效的产业政策 5: 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 成的失业类型属于()。1.摩擦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为()。 1.市场参与主体更多2.产品更加丰富 ·3.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4.经济运行更平稳 7: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价值体现是()。 1.自由2.民主·3.平等4.发展 8: 一般而言,现代政府支出规模主要呈现为()趋势。 ·1.增长2.削减 3.保持稳定4.无法考察 9: 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4.平均主义10:我国当前新医改方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1.市场主导·2.政府主导3.尊重个人意愿 4.公立医院产权化改革 二、多选题 1: 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往往出现经济低效率问题,它主要表现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生产不足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竞争不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过度消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消费不足 答案为:1 4 2: 以下属于政府经济学创始人斯蒂格利茨所认为的该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生产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为谁生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政府行为原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如何做出生产决策 答案为:1 2 4 3: 以下属于货币政策的近中介指标的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货币供应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基础货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存款准备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汇率 答案为:2 3 4: 属于现代市场经济基本模式的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德国模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东欧模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日本模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莫斯科模式 答案为:1 3 5: 尼斯坎南所界定的官僚行为特征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服务于政治家而非选民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追求预算最大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关注公共物品需求信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答案为:1 2 6: 以下属于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方式的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公私合同承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消费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政府间签约合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政府购买答案为:1 2 3 47: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主要背景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经济大危机的发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国家干预的失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政府管制理论的兴起答案为:2 3 8: 按照是否参与经营活动所划分的国有资产类型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资源性国有资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经营性国有资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固定资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答案为:1 2 4 9: 政府宏观管理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稳定物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促进就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实现国际贸易顺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为:1 2 4 10: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原则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资产与收益相匹配原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合理确定积累与消费比例原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市场机制与政府管理相结合原则 答案为:1 3 1: 政府失灵的表现包括()。 1.政府扩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寻租行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环境污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低效率 答案为:1 2 4 2: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政策主张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实行有效的产业政策 答案为:1 3 3: 以下具有俱乐部产品性质的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剧场音乐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公共草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保龄球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河流 答案为:1 3 4: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垄断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非竞争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排他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非排他性 答案为:2 4 5: 按照是否参与经营活动所划分的国有资产类型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资源性国有资产 2.经营性国有资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固定资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答案为:1 2 4 6: 以下属于政府经济学创始人斯蒂格利茨所认为的该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生产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为谁生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政府行为原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如何做出生产决策 答案为:1 2 4 7: 政府宏观管理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稳定物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促进就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实现国际贸易顺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为:1 2 4 8: 我国现代公共决策体制优化的基本目标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民主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高效化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科学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规则化 答案为:1 3 9: 以下属于可以有效纠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的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合理界定政府作用边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约束政府的税收和支出 3.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进行宪政改革答案为:1 2 3 4 10:在对政府主体行为特征进行界定时,“经济人”模型引发了较大影响,它 所界定的人的行为特征包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完备的信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完美的计算能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偏好的权变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追求社会公平价值 答案为:1 2 1: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的为()。 1.垄断 2.外部性 3.宏观性失灵 4.信息不对称 答案为:1 2 3 4 2:关于政府起源的主要理论包括()。 1.阶级论 2.神创论 3.自然论 4.契约论 答案为:1 2 3 4 3:政府失灵的表现包括()。 1.政府扩张 2.寻租行为 3.环境污染 4.低效率 答案为:1 2 4 4:在我国国有资产的运营原则中有一项“三权分离”原则,其中的三权包括()。 1.监督权 2.所有权 3.经济管理权 4.企业经营权 答案为:2 3 45:以下属于政府经济学创始人斯蒂格利茨所认为的该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是()。 1.生产什么 2.为谁生产 3.政府行为原则 4.如何做出生产决策 答案为:1 2 4 6:以下属于可以有效纠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的为()。 1.合理界定政府作用边界 2.约束政府的税收和支出 3.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4.进行宪政改革 答案为:1 2 3 4 7:我国现代公共决策体制优化的基本目标是()。 1.民主化 2.高效化 3.科学化 4.规则化 答案为:1 3 8: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现状表现为()。 1.政府负担过重 2.小型化 3.均等化 4.分散化 答案为:2 4 9: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为()。 1.自愿 2.竞争 3.供求 4.价格 答案为:2 3 4 10:政府宏观管理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为()。 1.稳定物价 2.促进就业 3.实现国际贸易顺差 4.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为:1 2 4政府经济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什么不同?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有: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 2、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3、政策手段有区别。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信用控制等。它们在其特性、运 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4、政策时滞不同。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任何政策都存在着时滞问题,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作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而要变更财政政策手段如公共支出、税收等则需要通过冗长的立法程序。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相对来说,财政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利率来间接地影响微观组织的经济活动;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采取缩减财政支出,提高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给量作为外生变量不变,货币供求结构的改变导致利率下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采取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高再贴现率等手段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相反,当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财政政策往往导致利率上升,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却倾向于降低利率。可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利率变化方向有不同的影响,这个差异表明可将两个政策搭配使用,以实现一些本来相互冲突的目标;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一国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市场缺陷理论;二是后起国家赶超理论。“市场缺陷理论”认为,尽管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但由于市场存在缺陷,价格机制并不能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状态,因此,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安排来弥补市场缺陷是必要的。后起国家赶超理论认为,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一种后发优势,后起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国家低,同时落后国家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优势,因此落后国家可能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培育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获得迅速赶超先进国家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便是采用了第二种理论,国家借助合理而有效的产业政策实现其赶超愿望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是: (一)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就是将各种资源分配于不同的使用方向,从而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市场经济中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应当包括: (1)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 (4)合理运用财政收支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投资方向。(5)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二)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进行收入分配的逻辑前提之一是首先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原则界限。(1)主要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社会公平。 (2)国家作为全民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应遵循市场原则,依据财产权力,以股息、红利、利息、上缴利润等形式取得所有权收人 (3)规范工资制度。 (4)保证因无劳动能力和其他要素而无收入或收入甚少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 (三)经济稳定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财政实现该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运用各种收支手段,逆经济风向调节,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2)运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发挥“自动” 稳定的作用。(3)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收支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4)财政应切实保证那些非生产性的社 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科斯定理 是什么? 答:(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2)“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3)“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定理是说如果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则在有外部效应的市场上,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达到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而这与最初的产权划归哪一方没有关系。 什么是外部效应? 答: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第四篇: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
第五篇: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