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 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17、(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 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19、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20、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 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
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 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 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
21、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
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2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2、、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3、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技术进步
4、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政府
5、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消费者喜爱
6、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E.奢侈品大量涌现
三、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
答: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1)进入规制(2)数量规制(3)质量规制(4)设备规制(5)价格规制(6)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
2、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
答:股票市场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同时引起股票价格的跌落,又能间接地评价出代理人的绩效。
3、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 答:(1)收入弹性基准。指选择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技术进步是造成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率先在技术进步上实现突破的产业,其生产率上升快,相应地成本也就下降得快,经济效益好,加快发展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就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
四、阐述题
1、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
答:实现差别化的有以下途径:(1)实际的差异性。如:特色、表现、设计、造型、包装等。(2)购买方式的差异性。如:店内购买、网络订购等。(3)服务的差异性。如:送货、安装、培训、维护、修理等。(4)价格差异性。如:超高价位、中价位、低价位等。(5)形象的差异性。如:象征、气氛、媒体、活动等
2、阐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
答:从结构上看
(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
(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从程度上看
(1)产业高附加值化,即产业价值中所含剩余价值比例大,具有较高的绝对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是企业技 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产业高技术化,即在产业中普遍应用高技术
(3)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4)产业高加工度化,即加工深度化,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五、案例分析题
材料:
《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问题:(1)你认为企业进行混合一体化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2)政府在混合一体化过程中,应该起到何种积极作用?(3)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答:(1)第一、主业已经拥有了稳固的行业地位.第二、原企业发展潜力不大,或者在新的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新进入的领域和主业有一定的联系,和原来的主业有协同效应。第四、有足够的资金,管理经验,技术人才等,具有协调不同业务的能力。第五、混合一体化所带来的效应足以弥补多元化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
(2)共同的战略基础。这与政府直接决定合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四个企业合并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在战略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善意的购并也不会发生。之所以做出合并决策,也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潜在协同”,归根到底是规模。显然,这只是战略的一个方面,没有明确形成一个过程或机制,让合并企业的领导就各企业以及合并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
(3)第一、战略协同式横向并购的基础。在采用企业集团式的企业联合中,必须有一个核心企业。它要有相当的规模,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核心企业中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以及明确的企业经营战略。第二、并购将以市场行为为主。对于一些涉及到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企业集团利益甚至企业高层利益的冲突,政府应当积极主动的进行协调。对于有悖于公平竞争的企业强强联合,政府也应当进行监管。第三、产业资本和经融资本需要相互渗透。这种多角化并购具有很强的优势。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 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掠夺性定价:指原有企业将价格消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管制: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5.有效竞争: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1.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2.进入壁垒: 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
3.混合并购:是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4.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活动中对产权保护的要求导致了人们对消极(守夜人)政府的需求。②对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方面(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垄断等)的克服导致了人们对积极政府的认同。
③对经济长期的稳定与发展的渴望推动了人们对政府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进一步扩大的接受。
④对理想和意识形态的追求是人们对经济中的政治化的活动进一步认可的基础。这些方面的认识为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基础。
3、答案要点(1)产业政策的基础是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2)产业政策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活力
(3)产业政策的推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当进行论述)
4、答案要点:(1)集群内企业生产成本优势;(2)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优势;(3)区域网络优势;(4)市场竞争优势;(5)区域品牌优势;(6)产业集聚的创新优势。
5、答案要点:单个企业独立创建国际品牌困难大、时间长、成功概率小。而“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和直接,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品牌效应难以持续,“区域品牌”更具有持久性,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区域品牌是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区域品牌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产物。因此,产业集聚发展初期,集聚优势效益提升显著。产业集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
6、答案要点: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1)创造性;(2)风险性;(3)连续性;(4)跳跃性;(5)规模型;(6)动态优化性;(7)效益性。(简要论述各特征)
7、答案要点:战略联盟主要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的事业 5 部门),为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如共同拥有市场、合作开发技术、共同使用资源等),通过一定的方式(股权方式、契约方式)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资源(如技术、资本、人才、信息、时间、空间等)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或组织安排。它的特征主要有:(1)联盟组织的松散性;(2)联盟内合作与竞争共存;(3)企业行为的战略性;(4)企业地位的平等性。
8、答案要点:不同的生产工艺、不同的技术水平和不同的市场需求决定的各个产业的最佳企业规模是不同的。确定企业最佳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成本法 ;(2)工程技术法 ;(3)生存技术法。成本法是比较不同规模最佳批量的平均成本。不同规模企业都有自己的最佳批量。比较产业内不同规模企业在达到最佳批量时的平均成本,就可以选出资源利用效率最佳的规模。其计算公式如下:
AC=(FC+VC)/Q 式中:AC表示最佳批量的平均成本;FC表示固定成本;VC表示可变成本;Q表示最佳批量。
工程技术法又称技术定额法。它根据基本设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来确定规模成本曲线。生存技术法 是美国学者斯蒂格勒提出来的。他认为,根据上述两种方法测定最佳经济规模,常常会由于数据资料难以获取而不可行。而用生存技术法较易解决上述问题。它的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厂商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其过程:先把一产业的厂商按规模分类,然后计算各时期各规模等级的厂商在产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如果某一等级的厂商所占的生产份额下降了,说明该规模效率低,一般来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越快。
9、答案要点:(1)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基本特征的定价行为,包括阻止进入定价行为、驱逐对手定价行为、价格协议行为、价格歧视行为等。(2)以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基本内容的非价格行为。(3)以产权关系和企业规模变动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10、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标准:国际比较法——将“标准结构”作为参照系,与某一被判断的结构进行比较。影子价格分析法——用各产业部门的影子价格与其整体影子价格平均值偏离程度来衡量。需求判断法——判断各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相应的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是否相符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答: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括:
(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
(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会增加多少额外费用。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
2.答:在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则将原有企业列为三种可能类型——一般、疯狂或弱小。无论何种类型原有企业,当进入者不进入时,原有企业收益都没有变化。当进入发生时,对于一般原有企业,会选择打击或容纳;对于疯狂原有企业,会总是打击;对于弱小原有企业,总是容纳。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包括一个原有企业和N个潜在进入者。原有企业打击进入的收益为负值,原有企业知道其具体数值,而进入者不知道。进入者n不进入的收益可正可负,但决不会和原有企业容纳进入时进入者的收益一样大。当进入者不进入时,进入者知道他的具体收益,而原有企业不知道。即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属于对手收益的双边不确定情形。博弈开始时,进入者仅知道原有企业属于何种类型的概率。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得出的结论是:潜在进入者由于不能确定原有企业的类型,故选择不进入。只要原有企业打击的概率存在,进入者就会推迟进入,直到博弈将近结束。
3.答: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和特征,我们可以把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这三种基本类型。(1)经济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市场主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2)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3.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其网络性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投资额大且回报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技术经济特征。
4.答: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5.答:对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成本弱增性存在,也同样存在自然垄断性。对多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而言,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性的是成本弱增性,而多产品的成本弱增性通常可用范围经济性来表示。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1、(一)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1)绝对集中度指标,(2)H.H.I即H指数,(3)E.I即E指数,(4)R.I亦称罗森布拉斯指数,(5)CCI通常也称为包括性集中指数。
(二)单纯使用市场份额非均等指标:(1)相对集中度指标,(2)相对熵,(3)剩余。
(三)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
(四)反映共谋潜力:(1)绝对集中度差分,(2)相对集中度差分。
2、(1)规模经济壁垒(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3)必要资本量壁垒(4)网络效应壁垒(5)产品差异化壁垒(6)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3、横向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由于横向并购对竞争存在着潜在的负作用,因而一直是反垄断法的管制重点。横向并购可能导致的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2)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
4、(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产业结构的高度化(3)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4)产业发展的效率
5、传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技术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
现代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新区位因素。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1、答案要点:首先说明什么是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简称就业增长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就业弹性基准就是选择就业弹性系数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探讨经济发展不同的阶段,就业弹性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的速度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扩大在生产方式来完成。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投入的劳动数量大,因而,就业弹性水平通常较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纵深发展,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技术进步,此时就业弹性下降。
探讨我国的实际情况,劳动力丰富,所以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
2、答案要点:
首先阐述SCP范式,结构决定行为,进而行为决定绩效。
选择某一行业来进行分析,比如电信行业,分拆以前,独家垄断的结构,导致了垄断的行为,行业获得高利润。分拆以后,引入竞争,开始采用竞争行为,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
还可以选择电视机行业、汽车行业等进行分析。
3、答案要点:论述梯度转移模式的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说明低梯度地区(西部地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期末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A)A.节省交易成本 B.便于管理 C.密切人际关系 D.提高生产力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C)A.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 B.产品无差别 C.产业集中度较高
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 6.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最低 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 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 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 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9.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
A.产业政策的调整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 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
10.重工业化是指(B)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11.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C.生态平衡目标 D.国家安全目标 12.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D)A.谢费尔 B.费特尔 C.帕兰德 D.韦伯 13.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 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
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
1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 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 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
15.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B)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16.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C)A.耐用消费品行业 B.工业品行业 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 D.中间品行业 1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A.定价是为了扩大需求量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18.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 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19.某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应该采取(D)A.前向兼并
B.后向兼并 C.混合兼并
D.横向兼并
20.交易成本的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一位经济学家最先提出的(A)A.科斯 B.张五常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21.(D)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贝恩的《产业组织》 22.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B)A.行业集中度 B.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 23.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24.古诺模型中两寡头的产量水平之和比两寡头勾结确定的产量水平之和(A),而利润()A.更高,更低 B.更低,更高 C.相等,相等 D.不确定,不确定
25.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政策可以被认为是(A)A.价格歧视 B.掠夺性定价 C.限制性定价 D.垄断 26.沉没成本是(D)A.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边际成本 D.无法回收的固定成本 27.伯特兰德模型中的寡头是以(B)作为决策变量
A.产量 B.价格 C.成本 D.利润 28.劝说性广告与产品差异的关系是(B)A.劝说性广告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 B.劝说性广告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 C.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D.劝说性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29.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 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
30.厂商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弹性为同一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B)A.非线形定价 B.三级价格歧视 C.欺行霸市 D.不正当竞争
31.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的是(B)。A.韦伯 B.杜能 C.胡佛 D.赖利 32.我国国家标准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B)个门类
A.16 B.20 C.22 D.18 33.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是指(A)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布局理论 D.产业关联理论 34.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 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35.哈佛大学的教授张伯伦和(C)同时提出垄断竞争理论
A.贝恩 B.谢勒 C.罗宾逊夫人 D.克拉克 36.(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7.沉没成本与可竞争市场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垄断 B.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高,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D.沉没成本越低,市场越接近完全可竞争 38.技术与经营支持是政府对(D)产业的调整政策
A.基础产业 B.战略产业 C.新兴产业 D.衰退产业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A)A.自然垄断产业 B.农业
C.竞争性产业 D.高技术产业 40.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1.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支柱产业是处于(C)的产业 A.成长期 B.衰退期 C.成熟期 D.形成期 42.不平衡增长理论是(B)提出的
A.罗斯托
B.赫希曼
C.植草益
D.克拉克 43.后工业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C)A.第一产业地位下降 B.信息产业增长加快 C.产业知识化 D.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44.(C)着重研究了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A.赤松要 B.钱纳里 C.霍夫曼 D.配第 45.克拉克在研究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时,使用的是(D)指标
A.产出 B.资本 C.需求 D.劳动力 46.下面(B)能够限制不同类别的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A.书籍 B.医疗服务 C.面包 D.电影票
47.电影公司推出新片时通常先收取高价,放映一段时间后再降价,这是属于(C)定价方式 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时间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48.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A)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49.熊彼特认为(D)A.创新和企业规模大小无关 B.完全竞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
C.小厂商具有更大的创新动力 D.大型企业和垄断势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50.信息性广告具有(B)作用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高进入壁垒 D.夸大产品的差异 51.下面(B)属于经验性商品
A.服装 B.电脑软件 C.家具 D.个人电脑
52.认为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是(A)学派的观点 A.新制度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53.价格协调在下面(D)情况可能发生
A.市场集中度低 B.厂商数量多
C.成本差别大 D.产品差别化程度小
54.(C)是处于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55.当产品同质时,(D)模型的均衡结果具有竞争性产业的所有特征 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豪泰林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川德模型 56.古诺模型中,当两寡头合谋时,结果是(B)A.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B.产量降低,价格提高 C.产量不变,价格上升 D.产量下降,价格不变 57.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C)A.平行于横轴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 D.垂直于横轴 58.下面(C)不是其所处行业中的主导性厂商
A.微软 B.通用电器 C.先科电器 D.柯达 59.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鼻祖是(A)A.科斯 B.威廉姆森 C.西蒙 D.阿尔钦 60.马歇尔冲突指的是(A)A.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61.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62.(D)书的出版,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B.贝恩的《产业组织》
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 63.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 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64.下列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类型中,哪种市场结构的进入壁垒最高(C)A.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B.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C.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65.下面哪项属于企业的市场协调行为(A)A.价格卡特尔 B.定价行为 C.广告行为 D.兼并行为
66.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A)A.熵指数
B.贝恩指数 C.勒纳指数
D.利润率指标 67.下列对贝恩指数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贝恩指数代表的是产业的超额利润率 B.贝恩指数区分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C.贝恩指数越高,一定是垄断因素越强 D.与勒纳指数相比,贝恩指数的数据更容易取得 68.资产的专用性与沉没成本之间的关系(B)A.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小 B.资产专用性越强,沉没成本就越大 C.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的大小无关 D.二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 69.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B)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 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 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 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 70.产业组织是指(A)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7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规模经济会形成垄断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72.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C)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
B.单个厂商对他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 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 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 7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A.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的 B.市场必须是能够统一的 C.市场必须是完全竞争的 D.市场必须是完全垄断的 74.产业结构理论是一种(A)A.中观经济理论 B.微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75.霍夫曼比例是指(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76.(C)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产业的扩散效应 A.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B.马歇尔 C.罗斯托 D.周振华 77.产业布局条件是指(B)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 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 C.物质化的硬环境 D.物质化的软环境 78.下列哪一个分析范畴不属于实证分析(C)A.“是什么” B.“为什么” C.“该怎么办” D.“怎么样” 79.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是按照(A)分类法划分的
A.战略关联分类法 B.方向关联分类法 C.用途关联分类法 D.技术关联分类法 8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C)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81.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有(A)A.产品差别化
B.静态竞争 C.产品同质
D.以上都不正确 82.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A)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83.在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中,潜在进入者通常认为在位企业的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发生变化(B)A.价格
B.产量 C.成本
D.利润
84.下列那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的(C)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
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
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以扩大市场份额 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
85.在位企业的下列那种行为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不可置信威胁(B)A.广告 B.对潜在进入者的口头警告 C.对政府的游说 D.建立新的工厂进行扩大再生产
86.工业化是指(A)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A.工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基础工业
87.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B)提出了基于国家之间生产技术相对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休谟 D.凯恩斯
8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89.将产业划分为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等是属于(C)分类方法 A.技术关联分类法 B.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生产流程分类法 90.打开“企业”这个“黑箱”是(B)学派
A.哈佛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91.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是(B)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92.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主要取决于(A)A.沉没成本 B.机会成本 C.产业内企业的数量 D.交易成本
93.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短期内企业的最优规模是由(A)原则决定的 A.MR=SMC B.P=MR C.LMC=SMC D.LAC=SAC 94.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是(D)A.《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B.《垄断竞争理论》 C.《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D.《企业的性质》
95.(A)认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A.张五常 B.科斯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96.(A)的存在,使得股东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避免代理人滥用职权带来的损失 A.股票市场 B.管理者内部市场 C.管理者外部市场 D.产品市场
97.(A)本来是经济学家用来反映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产业组织学者利用它们来反映市场集中度 A.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B.HHI指数 C.行业集中度 D.熵指数
98.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9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100.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买者为了得到下次购买时0.5元的折扣而剪下折扣券。这是企业实施的一种(A)A.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1.电信公司的一种定价方式是先按月收取月租费,然后再按用户通话时间收取电话费,这种定价方式是(D)A.时间价格歧视 B.搭配销售 C.捆绑销售 D.两部收费 102.通常认为,劝说性广告主要针对的是(A)A.经验品 B.信任品 C.搜寻品 D.工业品
103.随着(A)特征越来越明显,广告竞争开始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A.寡占型市场 B.竞争型市场 C.垄断竞争型市场 D.垄断型市场
104.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05.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对市场条件的变化更具有敏感性和预测能力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属于(C)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06.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B)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德国 107.早在17世纪,(A)就第一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A.配第 B.斯密 C.克拉克 D.马尔萨斯
108.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钢铁业的开发,这是属于(A)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09.(A)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力
A.创新 B.主导产业的选择 C.市场需求 D.资本积累 110.主导产业选择中的赫希曼基准是指(D)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11.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C)A.竞争性产业 B.垄断行业 C.自然垄断产业 D.垄断竞争产业
112.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A)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比较劳动生产率 C.平均劳动生产率 D.边际劳动生产率 113.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114.某些厂商在出售其产品时,批量越大折扣越大,这是(出题有误,BC均可)A.一级价格歧视 B.二级价格歧视 C.非线形定价 D.三级价格歧视
115.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是(A)A.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B.坚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反对政府干预 C.用潜在竞争压力代替政府管制 D.通过纵向一体化降低交易成本
116.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的是(B)A.张五常 B.威廉姆森 C.科斯 D.阿尔钦
117.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18.两个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A)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19.在某一产业市场上,由规模大,甚至占据50%——95%的市场份额的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小企业则自愿或被迫采取跟随策略是属于(A)定价模式
A.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 B.串谋领导定价模式 C.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 D.合谋定价模式 120.所谓产业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21.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道路系统建设,这是属于(B)效应 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动态效应 122.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C)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123.在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向(B)转变
A.轻工业,基础工业 B.基础工业,高加工度工业 C.轻工业,重工业 D.农业,轻工业 124.广告密度和产品差别化之间的关系是(B)A.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 B.广告密度越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
C.广告密度与产品差别化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D.广告密度无法衡量产品差别程度
125.假定双寡头各有固定成本24元,但没有可变成本,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为:厂商1的需求曲线为:Q1=18-3P1+P2 ,厂商2的需求曲线为:Q2=18-3P2+P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非串谋时,P1=P2=3.6,Q1=Q2=10.8 B.串谋时,P1=P2=3.6,Q1=Q2=10.8 C.非串谋时,P1=P2=4.5;Q1=Q2=9 D.串谋时,P1=P2=4.5;Q1=Q2=10.8 126.豪泰林模型说明的是(D)A.通过引入产品物理性质的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B.通过引入生产能力约束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C.通过串谋来获取最大利润
D.通过引入产品位置差异假设解决伯川德悖论
127.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纵向一体化安排是为了(A)A.降低交易费用 B.避免政府干预 C.提高企业利润 D.扩大市场势力 128.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29.HHI指数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0.洛伦兹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市场集中程度(A)A.越高 B.越低 C.相同 D.不变
131.当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开发或原有产品的改善时,该产业部门趋于(B)A.收缩 B.扩张 C.不变 D.无法预测 132.(A)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A.迈克尔.波特 B.大卫.休谟 C.李嘉图 D.凯恩斯
133.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B)的形成及发挥 A.比较优势 B.竞争优势 C.区位优势 D.政策优势
134.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方法,钢铁业、石油化工业属于(C)产业 A.最终需求型 B.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C.中间产品型 D.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135.限制性定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B)A.在位者 B.潜在进入者 C.供应商 D.零售商 136.斯坦克尔伯格模型反映了(A)A.先行者优势 B.后发制人 C.比较优势 D.成本优势 137.投入产出理论是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的
A.里昂惕夫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 赤松要 138.行业集中度指标的值越趋近于(A),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 A.1 B.0 C.无穷 D.-1 139.通过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等一系列概念来建立企业理论的是(B)A.科斯 B.阿尔钦 C.威廉姆森 D.张五常 140.最先把产业组织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是(A)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李嘉图 D.张伯伦 141.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A.市场结构 B.马歇尔冲突 C.市场行为 D.市场绩效 142.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43.沉没成本与退出壁垒之间的关系是(D)A.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低 B.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
C.沉没成本越小,退出壁垒就越高 D.沉没成本越大,退出壁垒就越高
144.所谓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是指(A)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
145.关于技术进步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C)A.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就会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B.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作用更大。C.技术进步不限于某个特定规模的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有所作为。D.技术创新成本巨大,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146.主导产业选择的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是(A)提出的
A.筱原三代平B.罗斯托 C.库兹涅茨 D.赫希曼 147.按照钱纳里、渡边经彦的分类,农业是属于(B)产业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148.对外投资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进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都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49.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A产业是B产业的(B)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下游产业 150.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因是(A)A.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 B.政府产业政策 C.充足的资金 D.廉价的劳动力 151.产业关联度基准是指赫希曼基准和(A)A.罗斯托基准 B.筱原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收入弹性基准 152大力发展(C)有利于提高就业弹性水平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本密集性产业
153.实践表明,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过(B)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A.6 B.5 C.7 D.4 154.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155.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56.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D)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57.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是(B)提出的 A.李嘉图 B.波特 C.俄林 D.赫希曼 158.下列(A)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理论”
A.赤松要 B.库兹涅茨 C.克拉克 D.里昂惕夫 159.X非效率是(A)提出的
A.莱宾斯坦 B.马场正雄 C.渡边经彦 D.罗斯托 160.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化的关系是(C)A.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大 B.需求交叉弹性越小,产品趋于同质 C.需求交叉弹性越大,产品差异化越小 D.没有关系
161.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62.不平衡”增长学说的创建者是(A)A.赫希曼 B.筱原三代平C.库兹涅茨 D.罗斯托 163.下面(D)构成沉没成本
A.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金融业的经营诀窍 B.运输业中的卡车
C.没有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往返于两城市间的航空飞机 D.用于研究开发、广告、员工培训的专用性支出 164.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理想状态是指(C)A.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B.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C.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D.产业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165.下列(A)属于一级价格歧视
A.根据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收取不同的价格 B.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C.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市场,对每个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D.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方式 166.规模经济壁垒是指(B)A.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竞争者 B.新进入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规模导致的成本劣势 C.在位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比新进入企业具有的优势 D.在位企业控制了专利或技术秘诀
167.以产量为决策变量、动态的寡头垄断市场博弈模型是(A): A.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古诺模型 D.豪泰林模型 168.一家房地产企业兼并生产个人电脑的企业是属于(D)A.横向兼并 B.纵向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169.所谓产业的产值结构,是指(B)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C.企业内部组织方式 D.政府组织
170.将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产业工业和其他工业是属于(B)分类法 A.生产流程分类法 B.霍夫曼分类法 C.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171.在SCP分析框架中,对(A)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A.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B.消费者剩余 C.生产者剩余 D.贝恩指数 172.(A)通过对管理者的声誉评价,使得代理人不敢过分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A.管理者市场 B.股票市场 C.要素市场 D.产品市场
173.1980年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以HHI为依据将市场结构分为(A)类 A.6 B.5 C.4 D.7 174.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C)A.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B.优化资源配置 C.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间的矛盾 D.促进技术进步
17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总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带动产业结构递进升级。这是(C)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国际投资因素 C.需求因素 D.供给因素 176.产业结构优化是指(C)A.投资结构优化 B.供给结构优化 C.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D.产业间比例协调 177.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则B产业是A产业的(A)A.前向关联产业 B.后向关联产业 C.主导产业 D.上游产业 178.筱原基准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D)A.罗斯托基准 B.产业关联度基准 C.就业弹性基准 D.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179.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业弹性水平会(C)A.上升 B.不变 C.降低 D.难以预测
180.在主导产业转换和发展的第五阶段,(B)是主导产业部门 A.汽车、石油和钢铁产业 B.信息产业 C.耐用消费品工业 D.电力、化工工业 181.衡量企业(工厂)规模经济的指标系数是(A)A.AC/MC B.MC/AC C.P-AC/AC D.P-MC/MC 182.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是(B)A.竞争促进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 C.反垄断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83.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是合理的是属于(B)判断法 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D.需求适应性基准
184.竞争促进政策主要是(B)A.限制过度竞争的政策 B.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C.鼓励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D.中小企业政策 185.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186.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直接干预是属于(C)的产业组织政策 A.控制市场结构 B.控制市场行为 C.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D.反不正当竞争 187.衡量产业素质是否协调,可以用(D)指标
A.相对劳动生产率 B.需求结构 C.供给结构 D.比较劳动生产率
188.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是(C)A.食品 B.水泥 C.纺织工业 D.汽车工业 189.产业成长的实质是(A)A. 产业的选择 B. 产业的扩大再生产 C. 产业的技术进步 D. 产品升级
190.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的手段有:(D)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191.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对一国的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这是(B)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A.国际贸易因素 B.供给因素 C.需求因素 D.国际投资因素
192.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这说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处于(C)A.低效率状态 B.理想状态 C.过度集中状态 D.高效率状态
193.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是:(B)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C.产业布局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194.在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MES与进入壁垒的关系是(B)A.MES越大,进入壁垒越低 B.MES越大,进入壁垒越高
C.MES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
D.没有相关关系
195.以下(C)不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供给因素 A.投资结构 B.资源条件 C.消费结构 D.自然条件
196.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是(C)A.幼小产业 B.夕阳产业 C.淘汰产业 D.衰退产业 197.差别化的内在来源包括(B)A.产品质量上的识别性、产品品种的可挑选性 B.企业长期建立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吸引力 C.产品的外观特征、产品的价格 D.售后服务
198.韦伯是(A)理论的创始者。
A.工业布局
B.成本—市场学派 C.点轴
D.增长极
199.罗斯托关于经济增长本质研究的角度是(B)A.从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B.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研究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 C.从均衡竞争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经济增长。D.从“次优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200.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201.以下(C)属于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
A.资本结构 B.资源条件 C.个人消费结构 D.技术进步 202.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203.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204.对产业组织概念的拓展是将(B)纳入研究范畴 A.同一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B.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205.(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206.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 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 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207.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 208.在(C)情况下,厂商攫取了消费者的全部剩余
A.二级价格歧视 B.三级价格歧视 C.一级价格歧视 D.两部收费 209.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 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
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 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
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 210.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
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211.在克拉克看来,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C)的差异 A.成本 B.价格 C.相对收入 D.绝对收入 21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21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
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 214.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了(B)A.关联方式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农轻重分类法 D.生产要素分类法 215.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B)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216.直接规制政策是属于(C)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发展政策 217.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产业布局实施了(D)战略
A.区位优势 B.平衡布局 C.生产要素优势 D.非均衡布局 218.赫希曼认为主导产业部门应当选择(A)的产业 A.后向联系系数大 B.前向联系系数大
C.收入弹性大 D.技术进步率高 219.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 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220.从狭义上讲,产业是指(C)A.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的某些企业的集合 B.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C.生产具体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集合 D.经济活动的总称
221.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运用(C)研究方法
A.S—C—P分析 B.计量经济分析 C.博弈论 D.案例分析 222.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计算量不大
C.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
D.便于收集资料
223.产业组织理论把(A)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A.市场集中度 B.企业集中度 C.行业集中度 D.买方集中度 224.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225.供给结构的变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D)A.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不变,造成需求不足
B.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滞后,造成需求滞后 C.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度,造成需求过度 D.需求结构变化,供给结构不变,造成供应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发展的内涵是指(ABD)A.是一个包含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B.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C.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D.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E.不引起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有(BCD)A.产业内厂商数量 B.附加值高低 C.产业产值 D.产业关联效应 E.竞争程度
3.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ABDE)A.形成期
B.成长期
C.萌芽期
D.衰退期 E.成熟期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BCD)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E.消费结构优化
5.可用来定量反映市场绩效的指标有(ABC)
A.利润率指标
B.勒纳指数
C.贝恩指数
D.基尼系数 E.恩格尔系数
6.产业间联系的纽带包括(ABCDE)
A.产品劳务联系
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
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7.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有(BCD)A.调整衰退产业 B.控制市场结构
C.控制市场行为 D.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E.行政干预
8.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E)A.产业组织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技术政策 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E.产业布局政策
9.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
A.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B.以轻纺工业为主导阶段阶段
C.以工业为主导的 D.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E.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10.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有(ABC)A.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B.产品同质 C.自由进入和退出 D.市场集中度高 E.信息不完全
1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的有(ACDE)A.种植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林业 E.渔业
12.贝恩指出的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A.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进入壁垒 B.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C.产品差别化因素 D.政府的政策法规 E.必要资本量
13.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市场集中度 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 D.市场需求增长率 E.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14.市场行为主要包括(ABCDE)A.竞争性行为 B.协调行为 C.企业兼并与重组 D.企业定价 E.广告
15.古诺双寡头模型对每个寡头的行为及有关条件的假定为(ABCD)A.产品同质
B.两个厂商同时作出决策 C.厂商边际成本为常数
D.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价格 16.伯特兰德模型的假设有(ABD)A.产品同质
B.两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 C.产量竞争模型 D.价格竞争模型
E.厂商的决策变量是产量
17.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的指标有(ABC)A.消费者剩余 B.生产者剩余 C.社会总剩余 D.中间商剩余 E.X效率 18.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指(ABD)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取自于自然的产业、加工取自于自然的产业、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D.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有形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E.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 20.下哪些属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ACE)A.即使市场中存在着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B.沉没成本沉没的程度主要取决所投入资本向其他市场转移的程度
C.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D.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E.主张经济自由化
21.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是(ABC)A.资产专用性 B.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 C.交易发生的频率 D.交易成本的高低 E.纵向一体化
22.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A.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B.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C.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D.对外投资也会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E.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23.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C.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E.霍夫曼比例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 2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ABD)A.国际基准 B.需求结构基准 C.供给结构基准 D.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 E.国家基准 25.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有(ACD)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先进的技术资源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E.较强的扩散效应
26.罗斯托在其著作中所阐述扩散效应的表现包括(ABC)A.回顾效应 B.旁侧效应 C.前向效应
D.结构效应 E.棘轮效应
27.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是(ABC)A.禁止限制竞争协议 B.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 C.控制企业兼并 D.直接规制政策 E.中小企业政策
28.产品差异化策略有(ABD)A.品牌差异化 B.渠道差异化 C.融资差异化 D.服务差异化 E.成本差异化
29、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包括(ACDEB)A.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B.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 C.开辟新市场 D.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E.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30.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 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 E.规模经济性
3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有包括(ABCD)A.行业集中度 B.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C.HHI指数 D.熵指数 E.勒纳指数
3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ABC)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 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 D.完备信息 E.存在替代性产品
33、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ABC)A.产业集聚化 B.产业融合化 C.产业生态化 D.产业知识化 E.产业合作化
34、影响卡特尔稳定性的因素有(AB)A.经济人理性假说 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 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 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 E.政府干预
35、判断市场是否是有效竞争的三分法标准指(ABC)A.市场结构标准 B.市场行为标准 C.市场绩效标准 D.资源配置效率 E.生产成本标准
35、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ACBD)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E.产业规制政策
36.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CD)。
A.结构 B.政策 C.行为 D.绩效 E.价格 37.下面(ABCDE)是属于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个人消费结构 D.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E.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38.工业化过程要经历如下(BCE)阶段
A.信息化 B.重工业化 C.高加工度化 D.农业工业化 E.技术集约化
39.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价格规制 E.规格规制
40.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CD)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A.进入壁垒 B.政策 C.完全可竞争市场 D.沉没成本 E.市场价格
41.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原因有(ABCD)A.利益集团目标分化 B.规模扩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C.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压力 D.成员“搭便车”动机强烈 E.技术进步 42.说明静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CD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豪泰林模型
43.制定战略产业扶植政策时,要防止(BC)A.设备加速折旧 B.战略产业选择失误 C.资源浪费 D.市场过度竞争 E.企业转产
44.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有(ABC)A.主体是企业 B.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C.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 D.决策权仍集中在中央政府 E.地区经济利益被忽视
45.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技术进步
46.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政府 47.评价市场绩效可以从(ADE)方面进行 A.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B.产业结构 C. 产业布局 D.产业技术进步 E.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8.衡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指标有(AB)A.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B.广告密度 C.AC/MC D.贝恩指数 E.勒纳指数 49.可用来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ABCDE)
A.职工人数
B.固定资产原值
C.产量
D.销售额 E.附加价值
50.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主要有以下(ABCD)市场关系 A.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B.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买卖双方的关系
D.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E.潜在进入市场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 51.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消费者喜爱
52.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E.奢侈品大量涌现
5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ABC)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E.美学 54.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有(ABC)A.马歇尔 B.张伯伦 C.罗宾逊 D.兰凯斯特 E.贝恩
55.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在1931年
C.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E.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5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 诱导手段有:(BCDE)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E.融资支持
57.下列各项中(ABD)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B.市场潜力巨大,可望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 C.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
D.同其他产业的关联系数较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E.必须处于垄断地位
58.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价格理论的两极是(AD)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E.垄断 59.说明动态竞争策略的模型有(ABE)A.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B.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C.古诺模型 D.伯特兰德模型 E.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60.企业兼并有哪些类型(ABDE)A.水平兼并 B.纵向兼并 C.联合兼并 D.混合兼并 E.垂直兼并
61.根据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AC)A.消费资料产业 B.重点产业
C.资本资料产业 D.支柱产业 E.主导产业 62.三级价格歧视就是(BE)A.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
C.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 D.根据消费者的用量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E.根据消费者的年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63.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DE)A.前工业化时期 B.工业化初期 C.工业化中期 D.工业化后期 E.后工业化时期
64.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包括(ABCE)A.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B.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 C.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 D.运输费用
E.获取市场信息需要支付的一定费用
65.下列因素中可能会对在位企业成功实施掠夺性定价产生负面效果的行为有(ABCD)A.被掠夺方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 B.潜在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专用性资产 C.消费者与被掠夺者签定了以竞争价格供货的长期合同 D.商品可以转售
E.在位企业可以获得行业或地区的交叉补贴 66.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包括(ABCD)A.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B.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C.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产和销售
D.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品开发 E.必要资本量壁垒
67.贝恩依据(AB)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 A.CR4 值 B.CR8值 C.产业规模状况 D.HHI值 E.熵指数
68.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ABCD)阶段 A.重工业化
B.高加工度化
C.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 D.高信息化 E.规模化、标准化 69.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主要有(CD)A.定价行为
B.广告行为 C.价格竞争行为
D.价格协调行为 E.兼并行为
70.下列(ABC)描述的是哈佛学派的观点?
A.高集中度导致到利润率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反对政府干预
71.在(BC)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协调越困难
A.集中度高 B.集中度低
C.产品差别化程度高 D.产品差别化程度低 E.进入壁垒高
72.一级价格歧视下,(ABCDE)A.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B.厂商对每个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C.厂商攫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D.没有扭曲效率,但影响了分配 E.是所有市场形式中最低效的 73.在寡头垄断模型中,下列(BC)是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豪泰林模型 D.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E.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74.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包括(ABCDE)A.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B.技术进步
C.消费需求 D.投资需求 E.国际贸易
75.根据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程度的差异,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ABCD)类 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E.先行产业
76.主导产业选择中的罗斯托基准是指(AB)A.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 B.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C.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 D.选择后向联系系数大的产业 E.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
77.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为先导的代理理论包括(ABC)A.团队生产 B.测度、监控、偷闲 C.剩余权利 D.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E.垂直一体化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78.度量产品差异化的方法包括(ABCDE)A.需求的交叉弹性 B.广告密度 C.广告费用 D.销售网络状况 E.顾客对服务的评分 79.横向并购的福利效果是(ABC)A.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经济
B.形成卖方集中 C.造成了垄断 D.福利影响为负 E.福利影响为正 80.下列(ABD)描述的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A.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
B.认为即使是独家垄断企业,也只能制定超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以防止潜在竞争者进入 C.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D.主张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E.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是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81.科斯的现代企业理论包括(ABCDE)A.企业和市场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 B.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C.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有成本
D.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划花费的成本要低 E.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82.资产专用性有如下(ABCD)种类型
A.场所专用性 B.物质资产专用性 C.人力资产专用性 D.专项资产 E.无形资产
83.混合并购的原因包括(CD)A.扩张市场势力 B.降低交易成本 C.资产充分利用 D.降低风险 E.获得规模经济
84.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BCDE)A.产业组织理论 B.产业结构理论 C.产业关联理论 D.产业布局理论 E.产业发展理论
85.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DE)A.生产要素 B.需求因素 C.比较优势 D.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E.企业的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 86.构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包括(ABCDE)A.物理差异 B.心理差异 C.服务差异 D.空间差异 E.品牌差异
87.配第.克拉克定律描述的是(ABC)
A.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B.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C.反映了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 D.资本品工业优先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规律 E.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
88.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包括(ABCDE)A.进入规制 B.数量规制 C质量规制 D.设备规制 E.价格规制
三、问答题
1.S-C-P三者间的关系。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7.试述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9.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0.试述兼并的主要类型及动机。
11.试论述如何综合评价某一产业市场的市场绩效。12.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
1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14.论述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15.论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6.论述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 17.论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8.论述贝恩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19.试述产品差别化的实现途径。20.论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21.简述产品差异性的度量方法。22.简述广告的类型及其特征。
23.简述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产生的原因。24.简述规模经济的三个层次。
25.分析不同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势力。
26.简述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新特点 27.阐述科斯的企业理论。
28.简述行业规模经济水平的测量指标。29.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
30.简述管理者市场是如何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的。31.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32.简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33.简述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及联系。3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35.简述勒纳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6.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37.简述贝恩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8.分析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39.简述规模经济壁垒。
40.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41.简述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4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43.简述HHI指数及其优劣势。
44.简述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45.简述纳什均衡的哲学含义。
46.简述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的形成原因。47.简述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48.简述竞争性产业的政府规制政策。
49.简述股票市场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50.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筱原基准。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期末总结
产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3.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有地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4.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5.产业融合:是指原有的产业边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被打破,以前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被视为不同的产业现在 正融合在一起,变成新的产业的过程和现象。
6.马歇尔冲突:关于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马歇尔认为:自由竞争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阻止竞争,扼杀企业活力,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社会面临一种难题:如何求得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有效、合理的均衡,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7.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8.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9.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
10.主导产业:是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11.竞争力: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12.产业安全: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竞争中,本国资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本国各个层次的经济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分配的充分,以及政府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贯彻的彻底。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产业安全。
2.产业形成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劳动分工的出现,产业一旦形成,其自身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对任何一个产业,一般都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一)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
3.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产业发展的概念及基本内涵、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即伴随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及观念意识的变化或变革。
产业发展包括的基本内涵为:1.产出增长;结构变迁;福利改善。
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产业发展是产业进化的过程。
4.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一)交易成本解释;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
解释;可剥削租金解释
5.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
(一)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阿治理;一体化治理
6.市场结构的含义与决定因素:6因素:(1)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
7.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绝对费用壁垒;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产业进入壁垒分类可分为高度、较高、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
8.市场行为的内容: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9.价格协调行为,又称价格共谋。常见,卡特尔;价格领导制;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10.不合理的排挤竞争对手策略:掠夺性的降价行为;价格压榨;排挤行为
1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资源稀缺;聚集效益;技术创新;增长所需的扩散与转移;生态环境的压力
12.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的具体体现:前瞻影响;回顾影响;旁侧影响
13.问答题
1.促使产业融合的因素:1.新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低廉的技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沟通和接受资讯,从而促进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各国政府对通信产业、传媒产业、有线电视等产业放松规制导致这些产业中的厂商可以通过兼并等方式进入新的市场。3.很多企业通过提升管理能力,使得自身能够通过购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大规模的跨产业融合活动,从而使得众多合作伙伴可以分担经营成本和风险,并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利润。
2.规模经济的作用:减少组织管理成本;规模扩大,研发力量壮大;基础设施共用,单位生产成本下降等
3.产品差别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原因:(1)产品的物理特性;买方的主观印象;销售的地理差别;销售服务的差别。特点:产品差别化的不确定性;产品差别化的迟滞性。
4.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产品差别化与市场集中度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产品差别化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差别化将影响企业价格的形成;产品差别化给企业间的价格协调带来了困难;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得非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差别化不仅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还最终影响市场绩效。
5.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一)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平衡发展模式:
1.大推进理论;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6.国际分工与产业梯度:
(一)国际分工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2.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斯蒂德曼的新李嘉图主义;克鲁格曼的产品差异贸易理论。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梯度。
(三)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演变
7.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与“标准结构”的差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是持续的发展。
8.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产值结构的高级化;资产结构的高级化;技术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
9.主导产业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能够迅速吸引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
10.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关联强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和上升率基准。
11.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
(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威廉姆斯倒U曲线;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四)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
12.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角,主导产业的特性:主导产业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具有层次性;主导产业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
13.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市场潜力;相对优势度;产业规模指标;产业关联度指标。
14.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空间集聚性;柔性专业化;社会网络化;根植性
15.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纵向集聚;横向集聚;区位指向集聚
16.国际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7.产业竞争力理论:产业业绩分析视角;产业价值链分析视角;产业对外支配程度分析视角;产业吸引力分析视角;国际竞争力动态分析视角;
18.钻石模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机会;政府行为
19.关于竞争力的概念:宏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微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中观层次竞争力的概念
论述题
库兹涅兹法则: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理论
马歇尔夫妇《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夫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梅森《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范式
谢勒《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以梅森贝恩为代表啊的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称为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斯蒂格勒 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
规制经济学
鲍莫尔、帕恩查、韦利格《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安全测度的指标体系
(一)反映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成长状态的指标:市场占有率;产品增值率;
劳动生产产率;资本利润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
(二)反映外商对国内产业控制度的指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
外资市场控制率;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
(三)反映经济体制竞争力的指标:企业产前服务状况;企业产后服务状况;政
府经济凋节状况
(四)反映政府对产业控制力的指标:反映国有经济凋节力、保障力的静态指标;
反映国有经济活力的指标
(五)反映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指标:国内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
国内产业的科技素质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期末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讲 导 论 教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政策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 论
一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二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的涵义。
2、什么是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的 “ 有效竞争理论”的内容。
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P2。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马歇尔冲突:简而言之就是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竞争活力)和导致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见书p15-p19 要点:(1)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2)芝加哥学派
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政策取向: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中,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3)可竞争市场理论
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出版,标志该理论形成。认为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竞争压力会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包括自然垄断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和效率并存。
.政策取向: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键是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4)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针对SCP范式的缺陷,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位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在市场经构和行为的关系上,重视对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随着信息博弈的引入,对市场行为的分析转向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及企业间的动态竞争关系。
政策主张,主张政府应对垄断行为进行规制,而不是垄断结构。新产业组织理论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政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反垄断重心从结构转向行为,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也开始受到反垄断当局的认真对待。
第二讲 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理论下的企业理论和古典企业的基本观点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企业理论的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异同。
教学内容:
第二讲 产业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 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 现代企业理论
三 产业组织理论下的企业理论
本章考点:、企业的内涵和性质。、简要介绍三大产业组织流派的企业观:科斯企业理论、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书p39):
1、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
2、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
3、企业对产业的发展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简要介绍三大产业组织流派的企业观
1、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企业开始研究,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它把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在收入和价格的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即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
2、现代企业理论的特点则是侧重从制度角度来研究企业问题:(1)科斯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 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 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 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 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 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织的边界,企业成长的动力就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2)威廉姆森是交易成本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对交易成本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从特定的分析对象和角度对交易成本的涵义进行了研究。他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交易成本的定义、契约人的行为假定: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威廉姆森(Williamson)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效率三个维度定义了交易费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边界确定的原则,认为企业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的纵向一体化的实体。(3)阿尔钦、德姆赛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他们认为企业理论也可以不是通过市场,而是更容易地通过企业的管理费用来确立,在其他条件不变地情况下,管理费用越低,企业内部的组织资源的优势就越大。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测度、监控、偷闲、剩余权利等一系列概念,从另一条路径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三讲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及其政策主张。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产品差别化与广告
绩效指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企业理论的企业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企业异同、“马歇尔冲突”、产品差别化与广告
教学内容:
第三讲 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 一 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形成二 市场结构 三
市场行为 四
市场绩效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p50
3、什么是市场集中度?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有哪些?p57,p64
4、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哪些。P54
5、什么是产品差别化?其形成原因是什么?p65,p66
6、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含义及形成原因。P73,p74
7、企业有哪些定价策略?价格歧视政策、两部收费制的基本含义?
价格差别(价格歧视):企业向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完全相同的产品。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企业向购买产品的每一个消费者索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实行统一定价,由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数量,对购买不同单位的同种产品,实际上起到了规定不同价格的效应。
三级价格歧视:指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出售同一产品。两段收费:指消费者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入门费),再支付使用费。如固话、打印机等。
1、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基本内容
要点:20世纪30至50年代,以梅森和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SCP框架。理论体系主要由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中,S-C-P之间存在着递进式的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2/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有两种定义:(1)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
二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认为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化程度等不构成壁垒,突出政府管制(进入控制)构成壁垒的作用
第四讲 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
教学重点:
静态和动态、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以及两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教学内容:
第七讲 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 一 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
二 限制性定价理论
三
掠夺性定价理论
四
企业并购 五
合作与串谋 六
研发与创新 本章考点:
1、什么是策略性行为。P102
2、限制性定价与掠夺性定价的区别。P109
5、企业并购这种策略性行为的产生原因。P110
6、在实践中默契合谋和明确合谋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P116-121
第五讲 规制经济理论 教学重点: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
教学难点:
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
教学内容:
第十讲 政府的规制政策
一 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
二 政府规制的类别、目标及执行机构
三 政府规制政策
本章考点:
1、政府规制涵义及其类别。Pp135
2、传统自然垄断理论所指的定价矛盾是什么?为何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p141
要点:当一家企业垄断经营时,若政府不规制,企业会按MR=MC原则将将价格定的高于MC,而P=MC时,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又因当P=MC时,企业的MC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成本递减行业,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有必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以便让一家经营,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存在定价矛盾,政府要进行规制,以在企业效益和社会资源效率之间取舍。 第六讲 产业组织政策 教学重点: 产业组织政策体系的构成反垄断政策 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教学难点: 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教学内容: 第六讲 产业组织政策 一 产业组织政策概论 二 反垄断政策 三 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 本章考点: 1、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2、什么是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和产业竞争政策?p163 第七讲 产业结构 教学重点: 三次产业分类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教学内容: 第十一讲 产业结构 一 产业及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政策 本章考点: 1、什么是产业结构?p189 2、简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基本内容。P188-p190 3、什么是主导产业?其选择标准有哪些? P211-212 简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基本内容。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1、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2、定理的意义: 该定理通过揭示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的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库兹涅茨法则 1、法则的基本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其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2、法则的意义 法则说明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发展的有序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进一步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霍夫曼定律 1、定理的基本内容 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2、定理的意义 霍夫曼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霍夫曼比例越高,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大,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小,表明工业化水平越低;反之,霍夫曼比例越低,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小,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大,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四)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 罗斯托通过长期研究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及其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罗斯托的这些理论被称为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五)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1、雁行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赤松要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其中,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2、雁行形态理论的意义 雁行形态理论认为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产业在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梯度转移和传递过程,一国产业结构如果国际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来实现。这为后进的工业国或者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能。 第八讲 产业关联 教学重点: 产业关联 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教学难点: 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教学内容: 第十二讲 产业关联 一 产业间的关联和投入产出分析 二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三 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本章考点: 1、什么是产业关联及其方式。P220-221 第九章 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 教学重点: 产业布局、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 钻石理论模型 教学难点: 钻石理论模型 教学内容: 第十三讲 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 一 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二 产业竞争力 三 产业安全 本章考点: 1、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p245-249 2、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其特征。P260 3、产业竞争力的含义。 4、简要介绍钻石理论模型。 1、产业布局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一)古典区位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09年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 (二)近代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位论。P247 (三)现代区位论p248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1.成本-市场学派理论。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利、艾萨德等。 2、行为学派 3、社会学派 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是主导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体。 4、简要介绍钻石理论模型。 产业竞争力:一个产业相比较其他产业所具有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优势最终通过该产业中企业主体能具有较强的获益能力。波特认为:是指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所反映出来的生产率,并提出国际竞争优势六要素:行业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者、政府和机遇。其中前四项是关键要素,后两项是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即所谓的钻石模型。 创意产业经济学期末论文 浅析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 【摘要】体验经济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浪潮,被称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阶段之后的人类的第四个经济生活发展阶段。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体验经济和体验消费的到来,体验营销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体验营销的特点、核心思想、主要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体验;体验经济;体验营销; 一、体验经济的到来 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本;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服务会使产品卖得更好;在服务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服务才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体验经济则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因此,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20世纪70年代初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 形态,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这个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末,当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人类“体验”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时,人们不能不佩服托夫勒的卓识远见。 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当年的《哈佛商业评论》7 / 8号期刊上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指出:经济价值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商品、货币、服务和体验。随着服务像它以前的货币一样越来越商品化,比如只有价格的长途电话服务,体验逐渐成为所谓的经济价值的下一步„„欢迎来到体验经济时代。1999年4月,他们两人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方面勾画出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商业实践与工商管理理论内涵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不无洞察力地指出体验经济的内涵与深远意义,并附上大量的事例予以解读。《体验经济》作者这样描述体验经济的理想特征:在这里,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地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 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 以商品为素材, 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 现在的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 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 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改变消费行为, 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 生产及消费行为已有了如下的变化: 以体验为基础, 开发新产品、新活动;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 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 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 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 体验式消费或者说是符号化消费的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 继服务经济之后, 体验经济已开始大行其道。 二、体验营销的概念和核心思想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为了营造企业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要从根本上实现变营销为合作, 必须将服务经济与商品经济融为一体, 企业必须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 使客户与企业建立合作, 以此促进企业达到增加产品销售量的目的。这是服务体验营销的核心内容, 也是这些厂商营销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体验营销的主要特点 关于体验式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特点: (一)关注顾客的体验 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人在遭遇、经历、或是生活过一些处境的结果。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 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 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 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 当咖啡被当成“货物”贩卖时, 一磅可卖三百元;当咖啡被包装为“商品”时, 一杯就可以卖一、二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 在咖啡店中出售, 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 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增加 产品的体验含量, 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相信大家对星巴克咖啡都不陌生, 你无论置身在任何一家星巴克咖啡馆, 你都会体验到一种的生活形态。它能在众多的文明古国风靡一时, 这就是体验营销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三)检验消费情景 营销人员不再孤立的去思考一个产品(质量、包装、功能等), 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娱乐、店面、人员等)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不仅如此, 而且还要跟随社会文化消费向量, 思考消费所表达的内在的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和生活的意义。检验消费情境使得在对营销的思考方式上, 通过综合的考虑各个方面来扩展其外延, 并在较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提升其内涵。顾客购物前、中、后的体验已成为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决定因素。 (四)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情感的。 一般的说来, 顾客在消费时经常会进行理性的选择, 但也会有对狂想、感情、欢乐的追求。企业不仅要从顾客理性的角度去开展营销活动, 也要考虑消费者情感的需要。 (五)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 也可以说: 体验式营销乃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主题, 或者其至少应设有“主题道具”(例如一些主题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区、或以主题为设计为导向的一场活动等)。并且这些“体验”和“主题”并非随意出现, 而体验式营销人员所精心设计出来的。如果是“误打误撞”形成的则不应说是一种体验式行销行为, 在这里所讲的体验式行销是要有严格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过程在里面, 而非仅是形式上的符合而已。 (六)方法和工具有多种来源。 体验是五花八门的, 体验式营销的方法和工具也是种类繁多, 并且这些和传统的营销又有很大的差异。企业要善于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法和工具, 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 四、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 体验是复杂的, 可以分成不同的形式, 且各自都有自己所固有而又独特的结构和过程。这些体验形式是经由特定的体验媒介所创造出来的, 能到达有效的营销目的。伯德第五篇:创意产业经济学期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