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茶花诗词

时间:2019-05-15 09: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咏山茶花诗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咏山茶花诗词》。

第一篇:咏山茶花诗词

咏山茶花诗词

山茶

宋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开元寺旧无花,今岁盛开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白 山 茶

明 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

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山

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却是北人偏爱惜,数枚和雪上屏风。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清代乾隆皇帝爱新觉罗· 弘历 《咏山茶》 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下压回栏。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次看。范成大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范成大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梅花山茶

宋代 辛弃疾 《浣溪沙· 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元 马致远 《[双调· 西湖》

曲岸经霜落叶滑,谁是秋潇洒。最好西湖卖画家,黄菊绽东篱下。

自立冬,将残腊,雪片似红梅,血点般山茶。

云南著名的诗僧担当和尚《山茶花》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王十朋的《山茶》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沈周 《红山茶》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挂玉钩] 题清代 段琦 《山茶花》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郭沫若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共同的茨实,衬着浓碧的茶枝——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令早刚从熟睡里醒业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然的花气。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四朵白色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古代三篇茶花赋:

宋代黄庭坚的《白山花赋》、明代唐尧官的《山茶花赋》及清代戴孙的《茶花赋》。

第二篇:咏月诗词

咏月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轮 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蕊香引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 消息。

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 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 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

中秋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三篇:咏秋诗词

咏秋成语

如:秋高气爽、秋水伊人、秋风过耳、秋竹有节、千秋万代、平分秋色、一叶知秋、叶落知秋、春花秋实等; 咏秋诗名句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唐·白居易《司马宅》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败荷:残荷。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秋风萧瑟天气凉(三国魏·曹丕)、秋来处处割断肠(唐·柳宗元)、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秋声无不搅离心(唐·杜牧)、秋风有意染黄花(宋·渭老)、秋风秋雨愁煞人(清·陶澹人)、秋菊有佳色(晋·陶渊明)、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宵月色胜春宵(唐·戎昱)、秋收万颗子(唐·李坤)、秋水明净而如妆(宋·戴熙)、秋气堪悲未必然(宋·杨万里)等;

第四篇:咏莲诗词

咏莲诗词(汇编)

王淼琛

浣溪沙·梦游家乡荷塘

莲叶田田植碧塘,莲花秀出露瀼瀼,粼粼风举动天光。域,梦回乡曲沐馨香,飘飘忽忽驾云翔。

七绝·咏莲

池上莲花荷角尖,水晶跌落玉盘圆。白莲素淡超尘俗,美艳红莲天上仙。

七绝·和流星《小荷》

新荷小嘴露唇红,君子眼高犹动容。伫立远观毋亵玩,清馨留住碧池中。

七绝·吟白莲,和诗雨幽兰 玉质冰姿不染埃,前身应是住瑶台。更深池静风吟韵,月里嫦娥探妹来。

七绝·晨过荷塘

瑶池昨夜落人间,波沁馨香裙漾蓝。菡萏亭亭红映露,仙姬出浴欲回还。

顿释暑烦临净 七绝·步韵雪雪《青莲》

清荷淑女竞芳姿,珠露晶莹落玉池。此景只宜天上有,濂溪茂叔最相知。

注: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曾作《爱莲说》。

减字木兰花·赏莲

田田莲叶,托起亭亭花雅洁。晓雾轻烟,绰约仙姬缥缈间。风漾清香人欲醉。撩动诗怀,陌上沉吟去复来。

减字木兰花·雨荷

冰姿玉质,更闪电惊雷洗礼。焕发容光,雨过天晴沐艳阳。合唱田园新乐府。到处晶莹,莲韵荷香入好风。

减字木兰花·忆荷

旧园风物,最是新荷绽带露。池畔留连,每羡鱼游莲叶间。难断相思千万缕。宵梦瑶琼,菡萏香飘明月中。

七绝·和婉若清杨《看图题诗 雨荷》 天清雨过立瑶台,惊见池荷腼腆开。香溢珠莹颜色艳,绿裙轻摆玉人来。

七绝·枯荷

寒塘瘦水亦清澄,淡定枯荷对月明。换得泥中鲜藕壮,青春老去不伤情。

月光如水,蝉鸣蛙鼓,经年别绪,五绝藏头诗·赠如水凡心 如玉琢冰镌,水清花碧鲜。凡尘何处渡?心净结莲缘。

五绝·读妙莲《顿悟佛语》 心似冰壶净,莲花朵朵开。贪嗔痴念绝,何事挂吾怀?

五绝藏头诗·清新诗韵 清水出芙蓉,新葩带露浓。诗吟心底语,韵美得天工。

忆江南·消夏荷香里(题图)

心神旷,消夏在芳丛。习习凉风摇广袖,粼粼碧水映清琼。淑女似芙蓉。

七绝·题荷池消夏图

团扇佳人晚憩时,荷花绽放柳摇丝。蟾轮停驻嫦娥羡,玉兔彷徨欲下池。

七绝·和露露《夜荷》

月色溶溶翠叶稠,新荷绽放洞箫悠。彬彬君子毋遐想,侬约嫦娥一起游。七绝·无题,和婉若清杨

冰雪清姿蕴热肠,菩提大爱永含香。**历尽三千界,普度群生一叶航。

七绝·题张中《枯荷鸳鸯图》 寒塘坡石住鸳鸯,瘦水枯荷胜画堂。纵使潇潇霜雨冷,依然恩爱梦甜香。

第五篇:郭沫若诗词咏长沙

郭沫若诗词咏长沙

谢子元

现代文化名人郭沫若(1892-1978)是四川乐山人,但他与湖南长沙却颇有几段诗缘。

1938年2月6日,郭沫若从武汉来到长沙,此行的目的是‚躲官‛——躲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早在1926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中,郭沫若就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行营秘书长(中校军衔)一直做到了副主任、代主任(中将军衔)。此后,由于郭沫若看透了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反共反人民的面目,发表了反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随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受到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通缉,被迫亡命日本十年。在这十年里,他在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戎马书生的身份上,又增加了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等著名学者的桂冠。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再一次投笔请缨,回到祖国,投身抗战洪流。他奔走在上海抗战前线,又到广州恢复《救亡日报》,并准备下南洋募款从事救亡文化工作。这时,国民政府又准备恢复军委会政治部,委任陈诚为部长。为了拢络人心、羁縻人才,陈诚再三敦请郭沫若出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管战时宣传教育文化工作。郭沫若不愿在反动派手下做宣传工作,尤其不愿出任‚挂名厅长‛,就跑到长沙躲风头来了。

郭沫若之所以跑到长沙来,一来因为长沙与武汉比较近,二来因为田汉在长沙办《抗战日报》。田汉(1898-1968)是长沙县人,原名田寿昌。早在留学日本期间,郭沫若与田汉就结下了深厚友谊,并且互勉做中国的歌德和席勒。1920年,宗白华、郭沫若、田汉将他们三人的通信集为《三叶集》出版,在国内畅销,尤其受到青年们的喜爱。后来田汉又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一道创立了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五四时期及二、三十年代的文化运动中,郭沫若是新诗的奠基人和主将,田汉则主要从事和推动现代话剧和电影事业,两人都是备受文化界瞩目的名人,是抗战时期进步文化的中流砥柱。鲁迅先生去世后,郭沫若更被公认为当时抗战文化阵营的旗手。

郭沫若的到来,令田汉和长沙文化界十分兴奋。第一天,田汉就邀了廖沫沙(作家、报人)、张曙(音乐家)、胡萍(电影明星)等人同往长沙的百年老菜馆‚李合盛‛为郭沫若洗尘。席间,田汉要来文房四宝,即兴赋诗赠给老友:

十年城郭曾相识,千古湖南未可臣。此处尚多雄杰气,登高振臂待诗人。

诗的首句说长沙城郭郭沫若在十年前已相识,是因为北伐战争中,郭沫若曾在长沙驻扎一周。湖南战国时属楚国,当时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可见湖南自古以来就富于雄杰之气,湖南人敢于担当天下国家的重任,决不会臣服于外来侵略势力。田汉的诗用‚登高振臂‛的诗人和雄杰期待郭沫若,希望郭沫若担当起领导抗战文化的重任,可谓期许甚厚。旧谊、酒兴、诗情磅礴于胸,郭沫若当即步韵一首,挥毫写下:

洞庭落木余霜叶,楚有湘累汉逐臣。苟与吕伊同际遇,何因憔悴做诗人。

此诗首句写景,渲染沉郁苍凉气氛。此句暗引《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湘夫人》中描写的是秋风吹落叶的情景,此诗描写的是冬景,而且‚余霜叶‛更透露出超乎悲凉的坚定沉郁之意。次句‚湘累‛指屈原,古人称‚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汉逐臣‛指贾谊。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被排挤、放逐到湖南。郭沫若在国难当头之日来到屈贾放逐之地,自然而然地将这两位千古骚人引为同调。诗的最后两句,引用吕望(即姜子牙,封太公望)、伊尹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自嘲解,因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终于佐武王伐周,伊尹受商汤三聘,助汤伐桀,两人都因时际会,成就大业。这两句是对田汉诗最后两句的反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但正面意思也是明确的,即倘若能有吕望、伊尹那样的际遇,自当效命疆场,为驱除日寇、建立新中国建功立业,何必去做一个憔悴的诗人呢?含蓄地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昏庸腐朽、嫉贤妒能的不满和愤慨,也抒发了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怆恼情怀。郭沫若十多年前就是驰骋疆场的‚戎马书生‛,现在他又一次‚别妇抛雏‛,‚投笔请缨‛,却面临被羁縻于反动阵营,做一个为顽固派装潢门面的‚挂名厅长‛的命运,所以他一气之下离开武汉躲到了长沙。这两句诗确实是他斯时斯地心境的真实表达。郭沫若与田汉的这两首唱和诗在当时的长沙文化界被传为佳话,文人墨客纷纷作诗唱和,抒发为国效劳的志愿。最后一句的‚何因‛在郭沫若建国之后的手迹中作‚何须‛,比较而言,‚何须‛意思更显豁。据说当田汉、郭沫若在餐馆作诗之时,众人围观、赞叹,站在一旁的茶房也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真是了不起,拿起笔来就像我们拿扫帚扫地一样!‛郭沫若哈哈大笑,随手端起桌上斟满酒的杯子一饮而尽,趁着酒意,他立地又草一绝,有‚作书如扫地,把酒欲问天‛的句子,作品当即被茶房讨去作为墨宝。可惜今天已难睹此作完璧了。

郭沫若接下来又赋成七绝一首: 伤心最怕读怀沙,国土今成待剖瓜。不欲投书吊湘水,且将南下拜红花。

这首诗思想感情与前一首是一致的,用典也仍然不离屈原、贾谊。首句‚伤心‛二字十分沉痛,《怀沙》是屈原面对秦国大举进攻时悲痛不已写下的绝命词。2000多年过去了,但中华民族却又仿佛回到了屈原时代,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大片国土,国民政府的首都也已经沦陷。是像贾谊渡湘水时那样写一篇伤悼之作《吊屈原赋》,或者干脆像屈原那样怀石自沉?诗人的回答是明确的,‚不欲投书吊湘水‛,而是要南下广州去祭拜黄花冈(又称红花冈)七十二烈士墓,学习烈士们的革命精神。郭沫若的两首诗都是回答田汉诗中的期待的,既表达了诗人为国家民族而战斗到底的决心,也含蓄地透露了自己想下南洋为抗战筹款的计划。

郭沫若的这两首诗后来题为《长沙有感二首》,收入他的诗集《潮汐集》。

解放后,郭沫若也曾数次为长沙题赋诗词,可考查的有咏长沙高桥银峰茶诗、为湖南省湘绣厂题诗、咏长沙出土楚墓帛画《人物御龙图》词等。

高桥银峰茶产于长沙县高桥乡。这里地处玉皇峰下,周围山丘叠翠,河湖掩映,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来就是名茶之乡。《长沙县志:土产》称: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此地‚茶有宝珠、单叶、红白各种‛。民国的《湖南茶叶概况调查》也说:‚长沙锦绣镇(即高桥)的绿茶早负盛名。‛高桥银峰茶特征为:叶形匀整,条索紧细卷曲,色泽翠绿均匀,表面白毫如云,堆叠起来似银色山峰一般。冲泡后,汤色晶莹,叶底嫩匀明净。新中国成立后,高桥银峰茶被列为中国名茶和外事部门的礼茶。1964年初夏,为答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赠送高桥银峰新茶,郭沫若即兴作七律《初饮高桥银峰》一首题寄,手迹载1978年7月10日《湖南日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短钉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诗的首联点出高桥银峰产地,颔联把银峰茶与唐宋时名茶紫笋、双井相提并论,颈联盛赞其提神悦志、消食明目之神效。尾联反用屈原《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句,既颂茶醒酒之德,又说从此三闾大夫屈原从此不用再嗟叹‚众人皆醉我独醒‛了,含蓄地歌颂了新社会新时代。

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的湘绣,是一种极具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清末以后,湘绣成为饮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并从市民阶层步入上流社会,甚至成为宫廷的御用之物,在当代也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政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进一步促进湘绣的发展,湖南省湘绣厂聚集众多刺绣艺人和一大批出色的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改进和研发。1963年11月,郭沫若在该厂参观时,看到为庆祝建国15周年绣制的《韶山》大幅绣品(曾晓浒作画,李振球设计,众多绣工集体完成),诗兴大发,即席挥毫题诗一首:

果然锦上更添花,绣出韶山颂中华。学习还须再学习,犹如领袖在长沙。

诗从夸赞湘绣技艺的精美、内容的革命性,转到与湘绣工作者共勉,要像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一样,不断学习,为创造更新更美的世界而努力奋斗。四句诗起承转合非常自然,特别是末句再度扣住歌颂毛泽东这个主题,切人、切地、切情、切景,自然而不失其巧妙之处。从此诗颇能看出郭沫若建国后诗歌的特点:紧跟形势,突出政治和领袖,所到之处多有题咏,似乎真是‚遍地皆诗写不赢‛,但诗意诗味日渐寡淡,有的纯粹是口号诗、语录诗、谀颂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全中国最大的一道‚文化屏风‛的郭沫若,其才华被糟蹋了。这是郭沫若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但必须承认,这位新诗奠基人、‚球型天才‛人物的文学功底和才华终是不可否认的,即如此诗,比起现如今滥竽充数又不遵守最起码游戏规则的海量诗词垃圾来,还是胜过多多的。

这首诗的手迹至今仍印刷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大门右侧墙上,书法潇洒遒丽,极具文人书法的特色。遗憾的是,笔者查阅几部湘绣史料图书,均不见有关郭沫若题诗的记载。

郭沫若还为长沙出土文物《人物御龙图》赋《西江月》词一首,词前有描述帛画发掘过程及内容的序。1942年9月,长沙城南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出土珍贵文物《缯书》一幅,现已流入国外。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对此墓进行了再发掘与清理,又获得一件极为珍贵的帛画作品《人物御龙图》。帛画中画一男子,侧身向左而立,危冠长袍,手握长剑,立于龙舟之上。龙尾企立一鹤,龙首直下,水中有鲤鱼一匹。画的上端有华盖,龙鱼均向左,鹤独向右。龙舟向左前进,画中垂繐均因风飘向右方。此帛画出土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将照片和摹本呈送郭沫若,郭沫若于当年6月2日晚题西江月词一首,纪其所见:

仿佛三闾再世,企翘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郭沫若认为帛画中的人物装束就像对屈原的诗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的图解,所以词开头就说‚仿佛三闾再世‛。全词基本上是按照画面内容写实。此词及序均手迹刊于1973年第七期《文物》杂志。

郭沫若与长沙有关的诗词内容比较广泛,既有诗友酬唱之作,又有吟咏长沙土产、工艺品、出土文物之作,而且这些诗词大多涉及到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曾流放沅湘,最终自沉于汨罗江。郭沫是屈原研究专家,并创作过诗剧《湘累》、话剧《屈原》等文学作品。郭沫若还说:‚我虽然不曾自比过歌德,但我委实自比过屈原,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夫子自道’‛。或许可以说,屈原正是郭沫若与长沙结下诗词缘的重要媒介。

2014年6月4日

(参考文献:

王锦厚、伍加伦《郭沫若旧体诗词赏析》; 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传》; 龚济民、方仁念《郭沫若年谱》;

刘军《郭沫若曾为高桥银峰茶题诗》,载2013年4月22日《长沙晚报》;

邓一凡、张书乐《湘绣奇葩 魔术般的艺术》,载2002年8月17日香港《文汇报》;

陈慰民《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载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主办的内刊《大家书画》2013年第4期;

廖静仁《沙坪湘绣》。)

谢子元:湖南省文联文化产业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员,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通联:长沙市八一路227号,410001。电话:84582618 ***

下载咏山茶花诗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山茶花诗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爱情诗词佳句

    写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三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三 ——牡丹紫薇水仙桃花等 文/王淼琛 牡丹 七绝·洛阳锦 二乔神韵洛阳锦,粉白嫣红一朵中。 怪道东风勤着力,不教铜雀锁惊鸿。 注: 1、洛阳锦,又名二乔,牡丹名......

    古代名人咏光山诗词

    古代名人咏光山诗词 游净居寺诗(并序) (宋)苏轼 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慧思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

    历代咏菊诗词大全东晋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东晋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东晋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

    13中秋咏月诗词

    13、中 秋 咏 月 诗 词 【学习目的】 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栖鸦 宫阙 琼楼玉宇......

    诗词咏诵晚会主持词

    诗词咏诵晚会主持词 女:各位来宾 男:各位朋友: 男女:大家晚上好! 女:在这草长茑飞,万木争荣的春日里,在这春风荡漾、壮兴逸飞的春夜里。 男:我们以满腔的热情迎来了全州诗词界的盛会......

    金元明清咏牡丹诗词

    金元明清咏牡丹诗词 金元明清咏牡丹诗词【金】元好问牡丹 金空轻黏蝶翅匀,丹沙浓抹鹤翎新。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 如何借得司花......

    经典咏流传 诗词解释

    明日歌——钱福(明) 【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