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禅与心理救治
禅与心理救治 ——访达照法师
刊于《佛教观察》总第二期,2009年1月。
佛教观察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buddhaeye09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本刊出处
“我最初出家的十年,内心经历了很多孤独。想到个人在浩渺的宇宙显得如此微小,就会哭。我想哭对人有帮助。”(笑)。
初冬的早晨,达照法师、妙华法师和一众道友,坐满了萧泾寺的这间小屋。伴着煮开水的滋滋声响和热气,开始了这次采访。
弘扬永嘉禅
常说“大唐国内无禅师,不是无禅,而是无师。”禅法难修,禅师难求。此次达照法师前来指导在家弟子修行禅法,是难得的契机。说起弘扬永嘉禅的缘起,达照法师谈到,汉传佛教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前四派理论体系非常完善,侧重教理,后四宗注重修行。其中,禅宗不重教理,重理之宗又不重参禅。又或者,净土宗较少学教理,重教理的人念佛也不得力。究其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佛法是一味的佛法。从民国年间开始,各地办了很多佛学院,有金陵刻经处的支那内学院,谛闲、太虚等大师所办的佛学院。此后,便提倡各宗派融合,在将近100年历史当中,虽观念上相互融合,彼此认为正统,但真正能在修行上结合起来的,却不多见。
永嘉大师的修学经历特别。他早年修天台宗,先学教理的体系,并能按照教理来实践。后到六祖大师那里听南宗顿悟的禅法印心开悟,因此他早就把教禅完美地结合,以《证道歌》表现出来,身份比较独特。宋朝以后民国以前,很多人认为《证道歌》纯属禅宗著作,天台宗也较少纳入,一般是把《永嘉禅宗集》的天台止观放进去的。但是,这就把一个人的思想分成两部分,割裂开来。事实上,《证道歌》蕴含着依教理印证的内涵。现在,我们通过修学和观察发现,佛教界和社会上都非常需要依照教理来指导自身的禅修。特别是禅修有所印证时,需要有教理作为依据。这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注重有理论、有根据的方法,秉持客观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修行。达照法师认为,永嘉大师依教悟宗,宗不离教,教不离宗,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现代人则常常停留在这样的误区中:修行的人不懂教理,懂得教理的人又不想修行,永嘉大师的禅法恰是指导大家走出误区,契合现代人的方法,这也是整个社会和佛教的发展趋势和需要。
达照法师的修学路线也与永嘉大师相似。法师出家时的寺庙是天台宗,后来学了净土后,出现一些不能理解的情况,便又出去学习了禅宗,解决了问题。禅宗的修行体会是与天台教理息息相关的。达照法师说,我既是天台的子孙,又从禅宗受益,永嘉大师走过的这条路,正好也是我走的这条路。当我从普陀山回到温州后,我住持的妙果寺正是永嘉大师的寺庙,后山净光塔正是永嘉大师的舍利塔。温州市政府很重视文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恢复永嘉大师的舍利塔。修建舍利塔前挖地基时,在地宫里面发掘出永嘉大师的舍利,至今还供奉在妙果寺中。
南怀瑾老师曾说温州历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永嘉大师。不但我们要弘扬光大,还有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等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弘扬。曾有日本人来到温州,当时永嘉大师的舍利塔还没完成,他们就把点燃的香插在墙上,跪在那里哭泣。哭的是这样伟大的祖师,却无处纪念。有这样的国际影响,亦是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的机缘。
“打退心中贼”
现代人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如何对治?达照法师谈到,禅修实际上有个名词可以代替,就是情绪管理。人很多痛苦的产生是因为情绪不稳定。禅修的作用是先管理好自心,让心柔软、听话,再用智慧指导自己,这样受伤的机会较小。若心刚硬,那么即使想要自己如何,心很难改变,痛苦就会出现。
谈到汶川大地震给人带来的长期心理疾病的对治,达照法师说,这首先是自然灾害,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依报世界在运转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正常现象。对我们个人来说,要认识到这是尽我所能,提高自我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现代社会中,很多企业家、精英骨干,甚至学生,都有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用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从六楼摔下来无疑会丧命,如果二楼位置上有个太阳棚挡一下,就会救他一命。这个太阳棚,就相当于信仰。有信仰的人,即使有压力,也会把压力转换给佛菩萨,这是一个期待的过程,是有希望的状态,这样便缓解了直接面对的碰撞力,释放了部分压力。即便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如碰到了太阳棚,结果还是掉在地上,但经过缓冲后果会减轻。但现代人的问题恰恰是信仰缺位。禅修是很重要的方法,可以使心灵得到安顿。
人不是完全独立的,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一个人心态好了,能够影响到身边人。但最难的是“打退心中贼”,我们明了这套理论,可是到自己身上往往做不到。这里有一个过程,《大智度论》中讲“智目行足”。如果连理论都不知,怎么打贼都不知,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打这个贼。知道了如何打后,可能你开始运用方法不习惯,但你有了这个方法后,总有一天会打退这贼。
《大智度论》中还有跛者和盲人的比喻:着火的时候,跛者看见门却跑不了,盲人呢只会乱跑,最好的办法是把两个人结合起来,盲人背着跛者,在他的指导下逃跑。有智无行,是跛者;有行无智,是盲人。所以学佛的人有两种:信行和法行。信行的人对师父有信心,按照师父的指导做,虽不懂理论,但做时能受益。法行的人要先学教理,理论学通了,再去禅修训练。认识到了心贼难防,想要防了才有可能防。做起来有距离是正常的。正如初果罗汉,见地已经与四果罗汉相同,看到了无我,但碰到事情时,贪嗔痴都来了。但通过四禅八定之后见道,经过二果、三果,到了第四果,理论和行为结合在一起了。
达摩祖师来中国后,说这里有大乘气象。大乘和小乘最基本的区别是:小乘人在获得涅槃解脱后,不再生死轮回利益众生,或成就更庄严的身心世界;大乘人是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非但不舍,还要庄严,但前提是有这样一个菩提心愿,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汉文化有着优秀的儒道传统基础:儒家孔孟之道讲求处世为人之道,“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重要的是先把活着的状态调节好;老庄哲学讲虚无、逍遥这些超脱世间的想法,让我们可以从世俗的态度中超脱出来。但儒家偏有,道家偏空,二者都是从世间的角度,没有真正破掉我执。佛教初传东土的300到400年间,佛教精神没有真正传播开来,直到东晋鸠摩罗什翻译了般若类经典之后,中国人才知道佛教讲的般若、空,并非道家讲的虚无;佛教讲的有、缘起,也非儒家讲的道德。而中国人一旦理解了“有”“空”不二,就明白了般若思想。中国本土有这样优秀的文化,与大乘佛教有相应的地方。
其实佛法的次第就是生命开发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有天总能够真正明白真相。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命,有高远的志向,在行为上一步步朝前走,生命便有归宿感。现代人的症结——孤独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很多,不仅仅是压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独。因内在情绪的不同,孤独可以分成很多种。有的孤独源于自私,有的源于性格,有的源于无事,还有的源于孤傲,这是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孤独。还有一种是圣贤的孤独,如李白说的“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虚云老和尚讲的,“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一个人修道到了很高的境界,觉得他的生命就是为利益众生,而很多人反而会质疑:你都已经解脱,还在贪求什么呢?这样的误会确实让人有孤独感。圣贤也会有孤独,但圣人的孤独绝对不会有任何负作用,那是生命中一种强而有力的原始力量,经过圣人的善加利用,变成一种悲壮的力量,非常伟大而又壮观。
从孤独的使用来说,是心情的空档,如开车一样,既不是前进档也不是倒车档,孤独实际是选择人生进退的关口。孤独可以很可怕,如得不到理解的人会寻求发泄,难免造成严重后果。如在孤独时静静地体会孤独,则能调整人生方向。达照法师说,我也是凡夫,也生活在世间,内心也有很多和大家一样的感受。我那篇写“孤独”的文章最后有一段话:“月光静静地洒落在我的身旁,海风吹拂了我的梦幻,波涛音乐般美妙,回旋在我的耳边,内心宁静而又明亮!如果你害怕或者逃避,真的是好不冤枉;如果你真诚接受,那就是生命的乐章!此时此刻,天地悠悠,山河梦醒,人生如寄,岁月茫茫。过去、现在、未来„„!我一身的清凉,偎依在波澜壮阔的海岸!”要说我有没有达到我所写的境界,可能写的时候达到了吧。(笑)写的东西,有的时候是自己做到的,有的时候是自己看到的。想要不被影响,要加强自己能量。否则肯定会受到影响。我最初出家的十年,内心经历了很多孤独。个人在浩渺的宇宙显得微小,想到这里就会哭。我想哭对人有帮助(笑)。拜佛的时候有的时候哭半个小时,蒲团都湿掉了。大概
一、两个月哭一次,但不能经常哭,否则会着悲魔。(笑)
寄语禅学会
“志当存高远,心不外平常。”这是一个很好的对现代知识分子做引导的社团,通过佛法改变生活、身心的状态,方向很正确。一方面,各位会员事业有成、胸怀大志,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基础上,愿意承担比家庭事业更大的责任,改善社会,做更多的好事。另一方面,从修行来说,大家首先学习教理,再到实修,我是非常赞叹的。这两天,大家通过紧张的禅修训练,在实修佛法上有所体验。具体有没有受用呢,这个要问自己。
“我最初出家的十年,内心经历了很多孤独。想到个人在浩渺的宇宙显得如此微小,就会哭。我想哭对人有帮助。”(笑)。
初冬的早晨,达照法师、妙华法师和一众道友,坐满了萧泾寺的这间小屋。伴着煮开水的滋滋声响和热气,开始了这次采访。
弘扬永嘉禅
常说“大唐国内无禅师,不是无禅,而是无师。”禅法难修,禅师难求。此次达照法师前来指导在家弟子修行禅法,是难得的契机。说起弘扬永嘉禅的缘起,达照法师谈到,汉传佛教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前四派理论体系非常完善,侧重教理,后四宗注重修行。其中,禅宗不重教理,重理之宗又不重参禅。又或者,净土宗较少学教理,重教理的人念佛也不得力。究其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佛法是一味的佛法。从民国年间开始,各地办了很多佛学院,有金陵刻经处的支那内学院,谛闲、太虚等大师所办的佛学院。此后,便提倡各宗派融合,在将近100年历史当中,虽观念上相互融合,彼此认为正统,但真正能在修行上结合起来的,却不多见。
永嘉大师的修学经历特别。他早年修天台宗,先学教理的体系,并能按照教理来实践。后到六祖大师那里听南宗顿悟的禅法印心开悟,因此他早就把教禅完美地结合,以《证道歌》表现出来,身份比较独特。宋朝以后民国以前,很多人认为《证道歌》纯属禅宗著作,天台宗也较少纳入,一般是把《永嘉禅宗集》的天台止观放进去的。但是,这就把一个人的思想分成两部分,割裂开来。事实上,《证道歌》蕴含着依教理印证的内涵。现在,我们通过修学和观察发现,佛教界和社会上都非常需要依照教理来指导自身的禅修。特别是禅修有所印证时,需要有教理作为依据。这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注重有理论、有根据的方法,秉持客观或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修行。达照法师认为,永嘉大师依教悟宗,宗不离教,教不离宗,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现代人则常常停留在这样的误区中:修行的人不懂教理,懂得教理的人又不想修行,永嘉大师的禅法恰是指导大家走出误区,契合现代人的方法,这也是整个社会和佛教的发展趋势和需要。
达照法师的修学路线也与永嘉大师相似。法师出家时的寺庙是天台宗,后来学了净土后,出现一些不能理解的情况,便又出去学习了禅宗,解决了问题。禅宗的修行体会是与天台教理息息相关的。达照法师说,我既是天台的子孙,又从禅宗受益,永嘉大师走过的这条路,正好也是我走的这条路。当我从普陀山回到温州后,我住持的妙果寺正是永嘉大师的寺庙,后山净光塔正是永嘉大师的舍利塔。温州市政府很重视文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恢复永嘉大师的舍利塔。修建舍利塔前挖地基时,在地宫里面发掘出永嘉大师的舍利,至今还供奉在妙果寺中。
南怀瑾老师曾说温州历史上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就是永嘉大师。不但我们要弘扬光大,还有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等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弘扬。曾有日本人来到温州,当时永嘉大师的舍利塔还没完成,他们就把点燃的香插在墙上,跪在那里哭泣。哭的是这样伟大的祖师,却无处纪念。有这样的国际影响,亦是弘扬我们中国的文化的机缘。
“打退心中贼”
现代人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如何对治?达照法师谈到,禅修实际上有个名词可以代替,就是情绪管理。人很多痛苦的产生是因为情绪不稳定。禅修的作用是先管理好自心,让心柔软、听话,再用智慧指导自己,这样受伤的机会较小。若心刚硬,那么即使想要自己如何,心很难改变,痛苦就会出现。
谈到汶川大地震给人带来的长期心理疾病的对治,达照法师说,这首先是自然灾害,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依报世界在运转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正常现象。对我们个人来说,要认识到这是尽我所能,提高自我和社会环境的机会。
现代社会中,很多企业家、精英骨干,甚至学生,都有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用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从六楼摔下来无疑会丧命,如果二楼位置上有个太阳棚挡一下,就会救他一命。这个太阳棚,就相当于信仰。有信仰的人,即使有压力,也会把压力转换给佛菩萨,这是一个期待的过程,是有希望的状态,这样便缓解了直接面对的碰撞力,释放了部分压力。即便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如碰到了太阳棚,结果还是掉在地上,但经过缓冲后果会减轻。但现代人的问题恰恰是信仰缺位。禅修是很重要的方法,可以使心灵得到安顿。
人不是完全独立的,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一个人心态好了,能够影响到身边人。但最难的是“打退心中贼”,我们明了这套理论,可是到自己身上往往做不到。这里有一个过程,《大智度论》中讲“智目行足”。如果连理论都不知,怎么打贼都不知,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打这个贼。知道了如何打后,可能你开始运用方法不习惯,但你有了这个方法后,总有一天会打退这贼。
《大智度论》中还有跛者和盲人的比喻:着火的时候,跛者看见门却跑不了,盲人呢只会乱跑,最好的办法是把两个人结合起来,盲人背着跛者,在他的指导下逃跑。有智无行,是跛者;有行无智,是盲人。所以学佛的人有两种:信行和法行。信行的人对师父有信心,按照师父的指导做,虽不懂理论,但做时能受益。法行的人要先学教理,理论学通了,再去禅修训练。认识到了心贼难防,想要防了才有可能防。做起来有距离是正常的。正如初果罗汉,见地已经与四果罗汉相同,看到了无我,但碰到事情时,贪嗔痴都来了。但通过四禅八定之后见道,经过二果、三果,到了第四果,理论和行为结合在一起了。
达摩祖师来中国后,说这里有大乘气象。大乘和小乘最基本的区别是:小乘人在获得涅槃解脱后,不再生死轮回利益众生,或成就更庄严的身心世界;大乘人是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的,非但不舍,还要庄严,但前提是有这样一个菩提心愿,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汉文化有着优秀的儒道传统基础:儒家孔孟之道讲求处世为人之道,“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重要的是先把活着的状态调节好;老庄哲学讲虚无、逍遥这些超脱世间的想法,让我们可以从世俗的态度中超脱出来。但儒家偏有,道家偏空,二者都是从世间的角度,没有真正破掉我执。佛教初传东土的300到400年间,佛教精神没有真正传播开来,直到东晋鸠摩罗什翻译了般若类经典之后,中国人才知道佛教讲的般若、空,并非道家讲的虚无;佛教讲的有、缘起,也非儒家讲的道德。而中国人一旦理解了“有”“空”不二,就明白了般若思想。中国本土有这样优秀的文化,与大乘佛教有相应的地方。
其实佛法的次第就是生命开发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有天总能够真正明白真相。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命,有高远的志向,在行为上一步步朝前走,生命便有归宿感。
现代人的症结——孤独
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很多,不仅仅是压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孤独。因内在情绪的不同,孤独可以分成很多种。有的孤独源于自私,有的源于性格,有的源于无事,还有的源于孤傲,这是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孤独。还有一种是圣贤的孤独,如李白说的“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虚云老和尚讲的,“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一个人修道到了很高的境界,觉得他的生命就是为利益众生,而很多人反而会质疑:你都已经解脱,还在贪求什么呢?这样的误会确实让人有孤独感。圣贤也会有孤独,但圣人的孤独绝对不会有任何负作用,那是生命中一种强而有力的原始力量,经过圣人的善加利用,变成一种悲壮的力量,非常伟大而又壮观。
从孤独的使用来说,是心情的空档,如开车一样,既不是前进档也不是倒车档,孤独实际是选择人生进退的关口。孤独可以很可怕,如得不到理解的人会寻求发泄,难免造成严重后果。如在孤独时静静地体会孤独,则能调整人生方向。达照法师说,我也是凡夫,也生活在世间,内心也有很多和大家一样的感受。我那篇写“孤独”的文章最后有一段话:“月光静静地洒落在我的身旁,海风吹拂了我的梦幻,波涛音乐般美妙,回旋在我的耳边,内心宁静而又明亮!如果你害怕或者逃避,真的是好不冤枉;如果你真诚接受,那就是生命的乐章!此时此刻,天地悠悠,山河梦醒,人生如寄,岁月茫茫。过去、现在、未来„„!我一身的清凉,偎依在波澜壮阔的海岸!”要说我有没有达到我所写的境界,可能写的时候达到了吧。(笑)写的东西,有的时候是自己做到的,有的时候是自己看到的。想要不被影响,要加强自己能量。否则肯定会受到影响。我最初出家的十年,内心经历了很多孤独。个人在浩渺的宇宙显得微小,想到这里就会哭。我想哭对人有帮助(笑)。拜佛的时候有的时候哭半个小时,蒲团都湿掉了。大概
一、两个月哭一次,但不能经常哭,否则会着悲魔。(笑)
寄语禅学会 “志当存高远,心不外平常。”这是一个很好的对现代知识分子做引导的社团,通过佛法改变生活、身心的状态,方向很正确。一方面,各位会员事业有成、胸怀大志,在做好自己事业的基础上,愿意承担比家庭事业更大的责任,改善社会,做更多的好事。另一方面,从修行来说,大家首先学习教理,再到实修,我是非常赞叹的。这两天,大家通过紧张的禅修训练,在实修佛法上有所体验。具体有没有受用呢,这个要问自己。
第二篇:禅道与企业管理
禅道与企业管理
什么是禅?拿一个故事来比方,有一个皇帝请一位著名的禅师来讲禅,所有的大臣都聚到皇宫来听,正当大家鸦雀无声、屏气凝神之际,只见那禅师静静走向前,对每个人看了看,就要走了。皇帝满头疑惑,问道:“你怎么还没讲就要走了?”禅师说:“我已经讲完了”。这是甚么意思呢?因为禅本身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也不立语言的。现在坊间有很多谈禅的书,是文字禅。事实上,文字禅只是方便易法门,堤的禅是要靠自己体会,努力去做的,而做要有做的方法。身体的、精神心灵的和生命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全方位的修练方法就是禅。六祖惠能曾:“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佛法,犹如觅兔角”,世间的一切,充满禅机、禅意。我们学到的禅理,也要把它用在生活上。平常心
正如禅意所言: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等。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的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躁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
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对赚钱的执着。
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在商业竞争中,管理者要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忘记在此过程中的利益得失,用一平常心去对待。管理者只有自己处变不惊才能稳定并鼓舞团队士气。
因为,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达到静观其变,看清事物的过程本质,才有助于下一步的决策。人身难得
生命有二个目的,第一个是学习,人人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二是奉献,把学习到的奉献出来,为他人及众生创造利益。不仅个人可以奉献,企业也可以奉献,例如企业尽其社会责任,照顾员工、厂商,提供顾客产品和服务,帮助经济发展,就是一种奉献。每个人在企业中努力工作奉献,就可以使企业对社会的使命得到莫大的发展,就可以种善因得善果。因此,个人在生活中,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奉献。
仅仅坐禅能成佛吗?――如何因势利导使下属心服
南岳和尚听说马祖日以继夜的坐禅,便亲自来到马祖坐禅的地方,问马祖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马祖回答道:“我在这里坐禅啊!”
南岳和尚:“哦,是这样的,那你坐禅的目的是什么呢?” 马祖挺起胸膛回答道:“当然是想成佛。”
南岳和尚听后默不作声,立刻从后院捡来一片瓦,开始用磨刀石磨。马祖看了,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师父,磨瓦做什么用?” 南岳和尚泰然回答说:“磨成镜子。”
马祖觉得好笑,用微笑的口吻对师父说:“师父,瓦片是磨不成镜子的。” 于是,南岳和尚便教导说:“马祖啊,不能以为你坐禅就能成佛的。”
众所周知,坐禅的目的是想要成佛。而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静坐默念,即坐禅。由于全心坐禅,能使自己认清世界和自我,得到觉悟而成佛。前文马祖选择坐禅也是基于这种思想。但是,坐禅和成佛有什么关系呢?
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途径,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一味地想要成佛而拘泥于这种表面化现象,这样就会偏离禅的本质。
形成一个人的观念很容易,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却非易事。而通过禅意智慧地以譬喻可使固执己见的对方心服。前文南岳和尚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用瓦磨镜”说服了马祖。因此,在现代管理中,对于下属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通过譬喻表达出来,比起简单的斥责、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和谐沟通和效果,即起到激励而不伤害下属自尊心的双重效果。企业需要包容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讲的一句:“包容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做企业领导人得学会照顾员工,能够吃亏,做领导不能一心只想自己,有利益就上,有责任就推,那样的领导得不到大家的拥护。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就是这个阶段,即企业公众化阶段。但现在做企业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企业社会化阶段,即不仅要注重投资者、客户和员工,也要关注整个社会、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注重相关者利益关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企业中进一步具体化。“企业是人”是说企业和人一样是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经济组织,今天做企业环境十分复杂,做领导带队伍要赢得起,也要能比较淡定地面对困难、甚至失败,但所有失败不应该出在责任心和事业心上,不能出在干部心不在焉和不在状态上。越能放下自我,越能实现更好自我
一个管理者,由于能干,有时还由于自己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就很容易突出自己,甚至希望“一切都是老子说了算”。但是,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功”。管理者过于强势,必然会挫败团队积极性的发挥;管理者过于突出自我,必然会引起团队的离心离德,甚至反对和反叛。其世界怎能不越走越窄呢?
如有时说工作压力大,便忍不住说“我烦死了!”这时,我便一念返照,问:“说‘烦死了’的是谁?”有时与人处理不好关系,忍不住要说:“我气死了!”就立即反问:“那个气死了的‘我’是谁?”这样一来,不仅工作中的烦恼越来越少,人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管理团队也越来越顺利了。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恰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比较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为什么说有希望呢?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改变了,你遇到的人改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要有忧患意识”,即要有“危机意识”。一个企业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台,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然遭到不可测的横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里受到的冲击就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以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找到出路。
机遇无处不在,调整好宁静的心态,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并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好危机中的机遇,前面就是一面蔚蓝的天空。
第三篇:禅诗
明师一指.自性本然
◎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得其中意,便是西方祖。(吕祖)
◎一子入佛门,九祖超上品,十殿皆拱手,永不坠轮回。
◎一子得道,九玄七祖皆沾光;一子成道,九玄七祖尽超生。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坛经)
◎一年又过一年忙,忙来忙去无下场,仙佛指开生死路,免受轮回乐洋洋。
◎一贯真传自古稀,有缘方得遇三期,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与性相依。
◎一点灵光道上来,只因迷惘坠尘埃,君今欲得还乡道,悟得心经道眼开。(观世音菩萨)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剔起眉毛观自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人不求人一般大,水不流时一样平。
◎人间一佛堂,天上一叶莲。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三际求心心不见,两眼看前眼不见;画波寻宝宝不见,风花雪月却常见。
◎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唐?寒山)
◎大道分明在心头,有作有为尽下流,识得当前真净土,万部丹经一笔勾。
◎大道传天下,千愁一指开,欢颜无尔我,个个面如来。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山重重又水重重,透出重重重见功;重重妙义重重意,不管东西南北风。
◎不知到底一归何,是以神光拜达摩;立雪少林为何事,只求一指躲阎罗。
◎心外求经路便差,水中月影镜中花,真空妙义君知否,七宝庄严总欠佳。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文章有皮有骨髓,欲鬼此语如鬼禅;我从诸老得印可,妙处可悟不可得。
◎月色松声总见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巴似君。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心保国家。
◎半亩方塘一槛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句中有眼悟方知,悟处还同病着锥;一个机关无两用,鸟巢拈起布毛吹。(于湖居士)
◎巨海茫茫性海清,何分江渠与沟坑;归来一滴曹溪水,洒向云厨味自珍。
◎本来面目无一物,万物难然本来真,火不能烧真空体,水不能淹真人身。(银山祖师邓云峰)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
◎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眼蒙眬又是谁?(顺治皇帝)
◎任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是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先天口诀世间无,不在经文不在书,踏破铁鞋寻不出,得来全不费工夫。
◎名医化导有来因,疾病伤寒见忌瞋;脉理深微能率性,良方精细度迷津。
◎自结玄关自活埋,自吾闭也自吾开;一拳打破玄关窍,放出从前者汉来。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尔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释迦牟尼佛)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此处菩提座。
◎佛讲经典三千卷,正法眼藏未明言,末世有缘得此法,便是西方不老仙。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释迦文佛在灵山会
上拈花示众)
◎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
◎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真是一番齐着力,桃花三月看飞红。
◎我心自有佛,我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坛经)
◎求道求得是路程,西方大路少人行,求生不求天堂路,临终大路黑沉沉。
◎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坏身。(司马光解禅偈,雨霖杂记)
◎身生未知生,知生身已老;身知不相逢,人生几度老;身知若相逢,即可成佛道。
◎奇巧奇巧真奇巧,真的跟着假的跑,真的不吃饭,假的日三饱,真的走了看不到,假的走了伴
花草。(德慧菩萨)
◎念佛有个自性佛,念经有卷无字经,诵之念之常不忘,保尔平步上天堂。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明?呆庵普庄)
◎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行。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唐.古灵禅师)
◎舍内分明有个人,无端答应内无人;扣门借宿非他也,你我原来都是人。
◎ 金佛难渡炉,木佛难渡火,玉佛难渡摔,泥佛难渡水。
◎ 青山碧树年年在,沧海狂涛日日流,此身好种无生果,看破尘缘道急修。一旦无常归去世,田园楼阁后人收,只有一点灵性在,上清下浊两分开。
◎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枯木禅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金碧峰禅师)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 神光原来好讲经,智能聪明广传人,今朝不遇达摩渡,难超三界了死生。
◎纸上传来说得亲,翻腔易调转尖新;世人爱听人言语,言语从来赚杀人。
◎从来菩萨不离身,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从征万里走风沙,南北东西总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莲花。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最是平常最神奇,说出悬空人不知;好笑纷纷学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
◎浑身似口挂虚空,不问东西南北风;一等为他谈般若,滴丁冬丁滴丁冬。(风铃偈)
◎无影山前一盏灯,照彻大地放光明,有人识得此灯者,便是长生不老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
◎菩萨从来不离身,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发脚寻师为参禅,孤云高卧枕石眠;白月无风光自净,青松有雨响声寒。
◎当年孔子师七位,后遇老子得道玄,论语注载朝闻道,夕死可笑人难参。(三天主考圣训)
◎ 万丈洪崖奇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似疾风。(兜率从悦禅师)
◎ 圣贤仙佛只此心,何需泥塑与装金,世间点烛烧香者,笑倒慈悲观世音。
◎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妙根,唯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醮干洞庭湖。(达摩祖师)
◎ 达摩原来天外天,不讲佛法也成仙,万卷经书都不用,单提生死一毫端。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宋?张无尽)
◎应化非真包古今,随缘应世本无心;灵机一脉威音外,无口先生昼夜吟。
◎讲道不离身,说法不离性,离身讲道即邪道,离性说法即邪法。(韩老前人)
◎丽日昊天照寒空,风自西兮云自东;好把绳头牢稳住,莫随流水任漂蓬。◎觉树枯荣几度更,灵山寂寂待重兴;此来不用伤迟暮,佛法弘扬本在僧。(致虚禅师)
◎读破金钢经,念彻大悲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不受明师指,永在轮回受。(俗语)
◎ 灵丹本是古根基,藏在葫芦那得知,放出冲开诸世界,收来纳在古须弥。(八仙故事)
◎ 观音不在普陀山,只在人心方寸间,修道至诚求真理,西方大道可登攀。
◎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翠绿竹尽是法身。道体教用.万法归一
◎人爵那有天爵贵,功名焉有道名高。(**恩师)
◎大道本无形,造化育万情,传递为密宝,修持圣贤成。
◎弓长出世几人知,渡尽万教齐归一,走马点玄时年至,渡脱皇胎早出期。(龙华经)
◎天运迭转末三秋,三灾八难遍地流,九九劫难谁能脱,救世唯凭一贯舟。
◎母定三阳渡原人,复始羲皇降道源,临初太公阐圣王,泰来天真办收圆。(山西省大同府有阳
市孝义庄马营村七佛寺七圣宫碑文)
◎白藕绿叶红莲花,三教原来是一家,三大圣人发圣处,得了窍妙回老家。
◎有道无德,道难成;有德无道,必遭魔。
◎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吾本来兹土,传法渡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孤峰千仞立江心,八面洪涛愁煞人;奈是根深自坚固,几回经古又逢今。(莲池禅师)
◎昔日赵州少嫌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佛印禅师)
◎修真悟道守黄庭,打破迷团脉胳经,龟鹤养神常立定,人无欲念自通灵。
◎修得大道出迷途,纔算人间大丈夫,日月同明永不朽,乾坤并老壮玄都。
◎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修慧不修福,慧中亦胡涂。(师母)
◎几年鏖战历沙场,汗马功高孰可量;四海狼烟今已息,踏花归去马蹄香。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宋?苏东坡)
◎万法归宗,一心向上,白莲结子,掬水闻香。(净土宗,莲社)
◎斋罢堂前锡杖闲,静装炉香自焚檀;残经读了无余事,聊塑圆容合掌看。
◎释迦从此绝宗风,儒门得法至道通,日后三期开普渡,正心诚意合中庸。
三、修心修念.道不离身
◎ 一日修来一日功,一日无修一日空,功上加功功有德,道中参道道无穷。(真珠师傅)
◎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 一念动即是轮回种,一念静乃成金刚身。
◎一把无明火,能烧万里功德林。
◎ 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人从巧计夸伶俐,大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
◎上有不可欺的天理,中有不可瞒的耳目,内有不可骗的良心。
◎千里修书只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张英)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海之水可饮尽,刹那心念可数知;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
◎大道修来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功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小林寂寞少人知,结草为门便是机,佛法平等无高下,骄傲逞强莫进来。(四十二品因果录)◎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不怕虎生三个口,只怕人怀两样心;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勿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菜根谭)
◎ 心不明,点什么灯;意不平,诵什么经!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
所以慎独。
◎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争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月白风清凉夜何,静中思动意差讹;云山巢顶芦穿膝,铁杵成针石上磨。
◎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
◎有人打老拙,老拙先倒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嘻嘻笑;涎吐我脸上,任他自干了;我亦省力气,他亦免烦恼。(弥勒祖师)
◎身不动而心自安,心不动而神自宁,一念动时即是火,万缘寂处性自清。(李铁拐大仙)
◎身在营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刀刀亲见弥陀佛,箭箭射中白莲花。
◎身披精进铠甲,手指智能宝剑,统领六度大军,杀出烦恼贼寇。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坛经)
◎ 何必眉不开,烦恼无尽时,一切命安排,开心最悠哉。
◎ 初发心不变,成佛有余。
◎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变邪,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变正。(德慧菩萨)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
◎性定伏魔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尽断真福田。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骤宽。(日?梦窗疏石)
◎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远离生死苦,信能长养诸善根,信为菩提作基础。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是妙香;心中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均提童子)
◎ 修行之道重在心,返本归原寻理真,名利本是身外物,埋没多少英雄汉。
◎ 修道不离身,打铁不离砧。
◎修道修心,修复明明之心;办道尽心,尽其至诚之心。
◎修道有四心:无信心难入道,无诚心难行道,无坚心难成道,无愿心难了道。
◎修道有四信:信道真,信天命真,信劫真,信愿真。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鸟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修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涵养怒中气,谨防顺口言;留心忙里错,爱惜有时钱。
◎终朝逐物放心猿,谁肯回头认故园,欲学修心无别法,能知心放即还元。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顺境不忘形,逆境不灰心,万难不变心,至死不退道。◎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传习录)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罪莫大于不知己过,过莫大于言人之非,错莫大于逞己之欲。
◎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 烦恼由来本自寻,何须惹得苦于心,不如看破凡尘事,学道修身渡世人。
◎叹修道虚度时光,无真心落个凄凉,图表面敷衍了事,难应付灾劫无常。(师尊)
◎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
◎ 忧则天下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白水老人)
◎ 坟地好不如心地好。|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胡涂须到底,聪明莫过头。
◎诸佛菩萨只此心,无论彩画与装金,世间燃烛烧香者,愿礼慈悲观世音。
◎汉武为帝欲作仙,石崇巨富叹无钱,嫦娥照镜嫌貌丑,彭祖焚香求寿年。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
◎禅心须在尘中定,佛道还得世上成,打破空门形象事,无尘何必着僧衣。
◎禅心须在尘中净,佛道还得世上成,莫要剃头不剃欲,但求染衣不染心。
◎ 聪明本是阴德助,阴德引入聪明路,不行阴德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 对长辈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恭是和善,对晚辈谦恭是高贵,对所有人谦恭是安全。
四、缘起缘灭.因果轮回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问枯桩旧处寻。(雪窦禅师)
◎三点如星布,横 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他。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六道轮回说不完,畜生饿鬼哭千般,劝君勿妄起贪念,一失人身万劫难。
◎天堂地狱两界连,任君脚踏那边船,成仙成畜由人作,差之毫厘谬万千。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生死骨如山,因果复循环;欲消冤孽债,还当德为先。
◎生死轮回永不停,迷人不醒醉梦中,今遇明师得大道,务必早炼早超生。
◎生来死去最悲哀,六道轮回辗转来,白骨堆积如山满,去了胞胎又投胎。
◎因果是事前的防范,法律是事后的制裁。
◎回想当初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妄念一生神即迁,神迁六贼乱心田,心田一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自古道行有真因,因时因地更因人,人间无不忠孝圣,天上无无功德神。
◎ 佛家一文钱,大似须弥山,欺心无实报,披毛戴角还。
◎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坛经)
◎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
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顺治皇帝)
◎命由己做,福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古经)
◎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华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醒作云雷。
◎ 苦海无边为啥来,只因六欲扫无开,不知真理良心昧,生死轮回永徘徊。
◎ 杀他命,还他命,此理一定;欠人债,还人钱,此理最明。◎ 堂上打鼓打公皮,锅内煎煮是姑姨,三世祖妈娶为妇,我今不笑等何时。
◎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扫得开,突然便去;放不下,依旧再来。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莫谓人小无冤愆,岂知前世之冤缘,关某虽然法力大,但能伏魔不伏冤。(关圣帝君)
◎ 与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长灵禅师〡慧忠国
师)
◎ 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宋?龙门清远)
◎ 虽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五、立愿了愿.受苦了苦
◎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炼不值钱,人不修不成佛。
◎人来谤我我何当?且忍三分也无妨,却为儿孙榜样计,只从柔处不从刚。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作,只怕凡人心不坚。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常留青白在人间。(清.于谦.石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直饶热得人流汗,荷池莲蕊也芬芳。
◎世人说我、笑我、骂我、欺我、轻贱我,事出突然,我将何以处之?祇是宽他、怕他、容他、让他、不惹他,再过几年,看是有他无他!(寒山)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担当;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碗和气泻肝汤。(明?憨山德清)
◎有道有德圣佛仙,有道无德难上天,无愿不成佛与仙,速速了愿上理天。
◎ 求不得苦心如痴,心不在焉神若失,并非上天不作美,心中所愿命中无。
◎ 但行不学,十有九到;但学不行,十无一到;学行两全,十行十到。
◎ 直心即是道场,烦恼即是菩提。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份度时光。(憨山大师)
◎重圣轻凡初发心,效法前贤之精神,圣事人人皆有份,袖手旁观是愚人。
◎风霜之威,天之杀物,正以成物;考验之来,天之挫人,正以成人。
◎修行如驾上滩舟,暂歇篙时便下流;若不从兹勤努力,几时撑得到滩头。
◎修道入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当先。心发则众生可渡,愿立则佛道堪成。
◎修道不考不磨炼,满天匝地尽佛仙。
◎修道但怕意不真,坚心立志便成神,古来证佛成仙品,俱是凡夫腾紫云。
◎修道修德修尔性,魔考魔难磨尔心,有志向前绝不退,将来道果自然欣。(南海古佛)
◎真道真考古难移,有情无情试根基,美玉经琢方成器,坚心方能步云梯。(关圣帝君)
◎ 舍身办道菩萨愿,上天取得尔心田,为道顶起诸魔难,为众舍己芳名传。
◎ 欲作天外客,须立冲天志。
◎欲想了你前生债,凭你功德能勾消。
◎众生无边誓愿渡,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坛经)
◎ 善似青松恶似花,乍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明?刘伯温)
◎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开荒下种志冲天,仙佛随时在身边,助尔早日了宏愿,天人共建大功端。
◎开设佛堂孝为先,接引佛子认娘颜,早晚亦可表奉敬,逢凶化吉妙无边。
◎ 学道之人,心无慧剑,情缘难斩。修道之客,性无智灯,玄理不明。
◎ 学海无边,唯勤是岸;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六、持斋受戒.清口茹素
◎十字街头人吃人,乱葬坑内犬吃人,诸君不解其中意,仔细思量人吃人。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南海古佛)
◎天地之大德曰好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生命是世间最贵重的东西,杀生是世间最悲惨的事情。
(**恩师)
◎ 心无烦恼菜根香,火气冰消意自凉,淡食修身延性命,远离酒色体康强。
◎ 日后世界将更新,尽留吃素持斋人。(关圣帝君)
◎肉字本是两个人,迷人不识大口吞,吃他半斤还八两,算来还是人吃人。(修真录.南海古佛)
◎我肉众生肉,形殊理不殊;休令阎君断,自问应如何。(吕祖)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
◎奉劝世人早吃斋,人性物性一处来,忍心杀食同胞肉,将心比心实可哀。(南海古佛)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草生草死根还在,因何人死不回来,杀生广拉冤孽债,自将肠腹当棺材。
◎酒色财气四堵墙,多少迷人在中央,若能跳出此墙者,便是人间不死方。
◎酒是乱性之根源,伤智失体易招愆,面红耳赤眼神变,好象魔鬼在人间。(关圣帝君)
◎清口茹素发慈悲,从今六畜冤断绝,佛盘首先把名列,心广体胖劈万邪。
◎慈悲誓愿如山重,业识尘劳似海深;十字街头卖鱼去,护生心是杀生心。
◎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来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讨债。
七、因时处顺.道法自然
◎一天风月流空界,隔岭钟角应海潮;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大千一粟未为宽,打破娘生赤肉团;万法本闲人自闹,更从何处觅心安。(八指头陀老禅师)
◎山也空来水也空,随缘变现体无穷;青山绿水依然在,为人疑嫉难兼容。
◎凡事若得从人愿,山作黄金海作田,劝人不必超欲望,一日清闲一日仙。
◎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 天虽高,不敢不低头;地虽厚,不敢不循走。
◎天地销归何处去,微尘幻现奈他何;见深见浅由他见,水是水兮波是波。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来不敢长伸足,唯恐踏破海底天。(明?朱元璋)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龙牙禅师)
◎由来直道世难行,枉道求容我不能;万里滔滔大江水,纵教百折也东倾。(莲池大师)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 成住坏空是宇宙循环之常序,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命之过程,明增暗减是人类之寿数,人亏天补
是布施之果报。
◎佛地人多心甚闲,日看飞禽自往还;有求莫如无求好,进步那有退步高。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巢禅师)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一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唐?无门禅师)
◎ 思无邪何处非南海,志于道吾家即西方。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禅宗公案)◎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
◎理事圆融泯自他,白云飞去了无遮;海纳百川流不尽,空容万象是吾家。
◎眼里尘沙耳里土,千峰万峰不肯住;落花流水太茫茫,剔起眉毛何处去。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王安石)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不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明?恕中无愠)
◎万事无如退步修,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
◎道理奥妙实难言,心领神悟乐自然,清心寡欲常清静,除却是非性自圆。
◎忆着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孚上座)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
八、万般皆空.无常迅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一息不来,乃属后世;一念若错,便坠轮回。
◎人生一世如幻梦,莫贪眼前虚华景,不认真理误自身,枉得来去一场空。
◎人生于世似梦景,光阴如箭不停留,昔日年轻今日老,瞬息之间换白头。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东坡)
◎ 不醒沉沦苦海中,忙忙世事走西东,金钱情爱迷真性,往往来来一世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
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朝走
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功名盖世徒何用,转眼成空罪难当。
◎少年莫笑老人频,老年不夺少年春;此老老人不将去,此老还留与后人。
◎世上为人如蜜蜂,飞向西来又向东,采得百花成蜜后,被人取去一场空。
◎世事纷纷不用争,心田免税应勤耕,长江后浪推前浪,转眼又闻落叶声。
◎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那有工夫论是非。
◎功名利禄水上沤,无常一到万事休;千载难逢好机缘,好向灵山塔下修。(**恩师)
◎功名半幅纸,富贵一场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去年贫未是贫,尚有立锥之地;今年贫方是贫,立锥之地也无。(香岩禅师)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千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休教六贼日相攻,色色形形总是空,悟得本来无一物,灵台只在此心中。
◎百年荣华风前烛,三世富贵转眼无。
◎快适须臾意已闲,暗中愁里老苍颜;不须更待黄粱熟,方悟劳生一梦间。
◎我本不欲生,忽而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庄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穷毕竟穷,捡到黄金也变铜。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到,好高争名利,转眼伴荒郊。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唐.李白)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唐.元稹)
◎昔日田为「富」字足,今日田为「累」字头;拖下脚来为「甲」首,伸出头来不自「由」。田
在心上「思」常苦,田在心中「虑」不休;当时只谓田是「福」,谁望田多「累」累愁。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看来世事皆如梦,何必贪求日日忙,世间美景无长久,一气不来万事休。
◎富贵花间露,功名草上霜(水上沤)。
◎ 富贵贫贱要看淡,从无穿食莫怨天,眼前就是大劫到,富贵贫贱是一般。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
◎感叹人生甚短暂,世事种种何计较;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世休。
◎万般变化总由心,至诚行道贯古今,百年光阴如流水,一世浮华似行云。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却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电光雷火千年一瞬,一心念佛广种善因,千年之后白莲结子,你身我身共成佛道。(慧远大师)
◎梦里堆藏总是金,一场富贵喜难禁;枕头扑落忽惊起,四壁清风无处寻。
◎荣华富贵总有尽,青山绿水永长存,大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睡到二三更,什么功名都成幻影;想一百年后,无论老少皆为古人。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唐?白居易)
◎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布袋和尚)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唐?龙牙)
◎举世皆为名利醉,唯吾来向道中醒,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韩湘子大仙)忏悔感恩.修己善群
◎ 人生四大乐: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天恩师德报不完,无地自容愧般般,前人成全费心田,粉身碎骨表自虔。
◎天道明白说,只是一个「无我」;王道明白说,只是一个「爱人」。
◎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为善如春天之草,不见其
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则相当。(坛经)
◎多些关怀,世间那来残障;教养得宜,天无枉生之才。(郑武俊校长)
◎自我的觉悟,胜过他人的规劝;良心的谴责,重于任何的惩罚。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解脱自在逍遥,随方贱卖风流,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志公禅师)
◎ 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须要早时医,倘若忌医终讳病,无常临头悔追迟。
◎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 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乍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找人家好处,就是寻着了天堂路;认自己不是,就是关闭了地狱门。
◎事不三思终有悔,幸能一忍永无虑;诸事随时皆流水,此怀无日不春风。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诗)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施财犹如井中水,一边吊打一边生,三日五日不打水,何曾淹到井槛边。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南海古佛)
◎财如水来法如船,助道办道两兼全,各有能力尽表现,寸功不昧注天盘。
◎堂上有佛二尊,懊恨世人不识,不是金彩装成,亦非梅檀雕刻,即今现在父母,就是释迦弥陀。
(弥勒祖师)◎眼睛要长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放在心上,评论自己。事事肯放过别人,则德日宏;时时
不放过自己,则学日益。(济公**)
◎现在之福,譬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譬如添油,愈添愈光。
◎慈悲喜舍入圣门,功德多少莫计分,回报之心不必有,乐善自然天堂存。
◎感恩就是福,了愿就是慧。
◎ 圣人过多,贤人过少,凡夫无过。
◎ 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命由天。
◎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己,为爱无庐夏木阴。(明.莲池大师)
天时道运.把握良机
◎了悟犹如月明灯,无窗暗室忽开明,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时渡此生?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千年铁树开花易,错过普渡再遇难,奉劝善信三期子,趁机速修上天庭。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渡无缘之人。
◎今世不修后世难,佳期错过实堪叹,得成道诀无贵贱,一体同登极乐班。
◎打铁趁热莫误机,少年修道正当时。
◎ 世间美景非长久,沉迷不觉实堪愁,急早寻个安身法,一失人身想修无。
◎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春夏秋凉又严冬,朝出暮归不停休,堪叹人生寿几秋,速登觉路把道修。
◎待有余而后济人,永无济人之时;待有暇而后修道,终无修道之日。
◎修道如登百尺竿,下来容易再上难。
◎莫因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都装少年人。(良芥禅师)
◎闭住你的双眼,细想人生多久,何不趁早修行,了脱人间因果。(南海古佛)
◎万劫千生得此身,须知先世种来因,此生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时渡此身。
◎万贯家财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王,劝君及早寻门路,光景无多易散场。
◎ 智者利用时间行功德,巧者争取时间求名利,懒者等待时间候机会,愚者浪费时间造罪业。
◎ 智者握机而行,愚者失机而悔。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船开不等后来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万金空奠思亲酒,一滴何曾到九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
十条大愿
诚意正心性自如 心主万化有归无 抱定宗旨蕴灵启 守道行功私欲除
实行大德以服人 心当敬重聆圣音 忏法修持天降福 悔过能除希贤真
虚怀若谷希圣明 心生魔生理无穷 假中求真真何在 意含迁善播仁风
退步即坠陷阱中 缩念莫忘自心情 不与世俗争好歹 前程速奔有光明 欺人欺己难欺天 师传妙道须持坚 灭却三心飞四相 祖显佛法共收圆
藐念心存岂英贤 视之弗见理妙玄 前车之鉴当自警 人体天心自然安
不明天时枉用功 遵守真性道能行 佛法无边济善信 规章判定上天评
泄出天机天命传 露显分明办收圆 天意应时仁风挽 机会难逢非偶然
匿而不明怎参玄 道统万善兼四端 不以良心存中正 现在现报实可怜
不守真道终坠渊 量解真情体妙玄 力能进行速英勇 为道终久有光沾
六条大愿
重圣轻凡初发心 效法前贤之精神 圣事人人皆有份 袖手旁观是愚人
财如水来法如船 助道办道两兼全 各有能力尽表现 寸功不昧注天盘
清口茹素发慈悲 从此六畜冤断绝 佛盘首先把名列 心广体胖劈万邪
舍身办道菩萨愿 上天取得尔心田 为道顶起诸魔难 为众舍己芳名传
开设佛堂孝为先 接引佛子认娘颜 早晚亦可表奉敬 逢凶化吉妙无边
开荒下种志冲天 仙佛随时在身边 助尔早日了宏愿 天人共建大功端
鉴班院长十愿叹
一叹修道不诚心 糊胡涂涂混光阴 洪誓大愿随口立 试问谁人照愿行
空口立愿不去了 欺人欺天欺鬼神 望诸弟 自问心 难道不怕罪担身
莫谓现下未遭报 应劫之时自判分 不信考查历古事 天网恢恢饶何人
二叹修道不忏悔 妆饰遮掩自相欺 自己有过不肯改 开言尽谈人是非
常言来说是非者 其人定然好是非 望诸弟 要责己 过勿惮改圣贤希
放下屠刀成佛体 匹夫立志参天地 善恶到头终有报 天理昭彰饶过谁
三叹修道不实践 虚心假意欺上天 阳奉阴违用假面 口是心非弄巧言
沽名钓誉图体面 真功实善却不谈 望诸弟 胡不参 君子慎独为那般
暗室亏心神目电 人间私语如雷般 何况神道佛仙鉴 难道不怕遭天谴
四叹修道志不恒 始勤终怠决无成 见逆则退顺则进 忽作忽辍岂贤英
学如逆水行舟进 不进则退理难更 望诸弟 志立恒 百折不弯乃英雄
西天大路虽然远 走了一程近一程 始终如一志立定 半途而废打残灵
五叹修道不学谦 欺师灭祖胆包天 从来明师岂易见 千里访求入深山
踏破铁鞋无觅处 苦死无成实可怜 望诸弟 天良现 尊师重道乃顺天
一指之师终北面 一世师生万万年 任尔功高无边量 忘师性命难保全
六叹修道理未精 藐视前人罪非轻 知恩不报非君子 饮水思源乃真情
草木无根何能长 人无引进路难行 望诸弟 要识清 合心共胆办末程
当思前人引进你 洪誓大愿立坛庭 穴中蝼蚁尚报义 何况人为万物灵
七叹修道失正规 佛规不守任胡为 修道不将佛规守 凭何修养登天梯
佛规乃是天戒律 不遵焉能故家归 望诸弟 参仔细 谨守佛规前途追
车若无轨必遭险 船若无桨行必危 修道如不戒律守 难脱生死与轮回
八叹修道不慎言 天机密宝随便谈 自古明师难得遇 无字真经谁敢言
三教圣人尚严守 何况俗子凡夫间 望诸弟 莫欺天 泄漏天机罪难担
若非逢此良辰日 此宝岂能轻降凡 谨言慎行直前办 愿了自然理天返
九叹修道无慈心 匿道不现误原人 天本无言赖人劝 人若不劝道何闻
回想自己求道日 岂非前人渡迷津 望诸弟 须三省 善与人同圣贤云
从来成佛因渡世 己立立人道同闻 何况今时开普渡 九二原人齐归根
十叹修道心多亏 谁肯前进量力为 情枷爱锁看不破 视财如命奇货居
良辰佳景赴流水 苟安怠惰误时机 望诸弟 休自欺 良辰错过难再遇
趁此佳期尚未尽 舍财舍法舍无畏 十条大愿依此尽 了愿归根返瑶西 三天主考慈训
手提考试卷 一篇又一篇 礼节诚敬献 火候炼周全 或是势利眼 慢上罪欺天 若逞己能办 有钱反遭愆
先把品格验 再把功德添
若有瞋意念
即坠入魔圈
修道凭金线 启后承上焉
犯者速检点 否则勾出盘
第四篇:茶道修持与生活禅随笔
茶道修持与生活禅随笔
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佛教发展不谋而合。隋唐时期,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开始在我国确立,至晚唐时,全国约八成以上寺院皆为禅寺,出现了无寺不禅、无僧不禅的鼎盛局面。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以至于“人自怀挟,到处煮饮。”禅门茶风兴盛一时。这些古代高僧大德们饮茶的真正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饮茶,而是为了参禅悟道。禅门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因此饮茶便成为当时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它以佛所说教义为理论依据,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禅乃至全部的佛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命的存在与解脱问题。存在即是生活,解脱即是觉悟。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从上古德,有闻歌声悟道者,有聆鸟鸣悟道者,有见桃花悟道者,有击土悟道者,有临流水悟道者,有汲水搬柴悟道者,不胜枚举。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觉悟的例子。我们要求得解脱,要证悟到禅的境地,就要在生活中体味,在生活中落实。在生活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是生活禅所追求的目标。
茶人对于茶道的修证,称作茶道修持。茶道修持和生活禅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实证。生活禅的要旨就是要将禅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茶道修持也是如此。
茶道修持是茶人顿悟茶道的入门基础,茶道修持和一般的饮茶不同,一般的饮茶仅仅是啜茶味、品茶香而已,茶道修持则是藉茶悟道,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茶人在进行茶道修持时,内心是安详宁静的,此时已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茶事中来,不散乱,不浮躁,因为散乱、浮躁的心境是冲泡不好一碗茶的。
因此,茶道修持可理解为落实“生活禅”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茶道修持,将我们对禅悦的体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落实到汲水搬柴的日常茶事中来,落实到一碗茶汤中来,落实到茶炉、茶釜、茶瓯、茶盏中来。禅意与茶事密不可分,禅味即是茶味,茶味即是禅味,这是真正的“茶禅一味”。正如净慧法师在《生活禅语》中所开示的那样:“作为禅者的生活,它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学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那么,作为茶人的生活,也应该在茶事过程中领悟到禅机,实证到禅的境界。
日本著名茶文化学者、哲学家久松真一先生曾将禅分为寺院禅和在家禅两种,寺院禅即禅宗,在家禅即茶道,不无道理。茶道修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禅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茶事中来,茶禅一味,禅茶互参,在茶事中体悟禅悦,在禅悦中完成茶事。所以我个人以为,作为生活禅的一个重要途径,茶道修持应该更适合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生活禅的殊胜途径。
第五篇:《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
原创: 中原小伙
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禅怎么与摩托车维修放在了一起?其实这是一本哲学书,禅代表的是感性,唯心,摩托车维修代表的是理性,唯物。千百年来,唯心和唯物都是对立的二元存在,而本书的作者,却尝试将二者连接起来。作者通过一次摩托旅行来逐步展开论述,并以摩托车维修的大量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读完之后收获很大。
1.摩旅
看了此书之后,对摩旅会有更多的了解。至少,作者和孩子一起长途摩旅的经历对我有较大的影响,我在看了此书之后,带着女儿们开始去更远的地方“探险”。这本书写于四十多年前,现在的摩托车和旅行用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摩旅的意义,仍然相同。
2.教育
作者就是在当老师的时候发现了难题:修辞学的好坏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些公式化的具体规则去衡量判断,按照总结出来的那些理论,是写不出来伟大的著作的。既然如此,教授这些修辞技巧的意义何在?方法是否合适?为此,作者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创新(不给评分),并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诸多思考和评论。
作者认为,我们现在接受的教育,都是在通过理性来分析我们的世界,但实际上,这个世界并不完全是理性的。既然世界不是完全理性的,那我们只通过理性的方式来认知就有问题。
因为作者是教授修辞学的哲学家,书中有很多优美且富含哲理的句子,比如:
如果你对事情完全有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
任何想要以及为荣的目标,结局都非常悲惨。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他,而想去做别的事。
这是天底下最难拍的了。你需要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广角镜头,你看着这样一片风景,然后看看地上的草,一切都妙不可言。但是一旦你用框子框住,美感就不见了。(我在旅行时经常有这种感觉)
其实现代人未必比以前的人聪明,人的智商并没有多大改变,那些印第安人和中古世纪的人跟我们差不多,但是彼此所处的环境不同;在以前的环境中,他们认为鬼魂是存在的,就像现代人认为原子、质子、光子和量子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相信有鬼。
比如说,物理定律、逻辑学…….数的系统……几何代数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鬼魂,因为我们太相信了,所以他们看起来就像是真的。
地心引力定理只存在于人的心里,这也是一种鬼魂!对于别人所相信的鬼魂,我们很容易无知而且自负地就进行攻击,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心中的鬼魂,我们却非常无知而且盲目地信仰着。
那么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相信地心引力的确是存在的呢?
大家被催眠了,用比较正统的说法是,大家受了教育。
如果科学家认为鬼也只存在于人的心里,我不会反对这种说法。其中‘只’是一个关键词,科学只存在于你的心里,这种说法并没有错,鬼也是一样。
自然的法则是人类发明的,就像鬼的存在一样。逻辑学、数学也都是如此,所有值得赞美的事,也都是人类的发明。这个世界也是人类所想象出来的,整体来说也就是一种灵界的存在。
(我第一看到对鬼的这种论述,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理性教会要求的并非能力,而是无能。一个无能的人才容易受教。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总会带给别人威胁感。
真理的陷阱和二元论有关。人类目前所有的知识,都是根据传统的二元论的逻辑和科学方法建立起来的。
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同样的。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也就会变得很自然。
几何学的公理不过是化妆过的定义。一个几何学不可能比另一个更正确;它只可能是更方便。几何学不是真实的,它只是更先进的。……测量这些实体时,没有任何一种方式会比其它方式更真实;通常被采纳者只是更方便的。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也只是定义,是在它们处理事实的方便性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
我们高等复杂的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上,我们发明了许多事物,包括天、地、树、石头、海洋、神明、音乐、艺术、语言、哲学、工程、文化和科学,我们称这些为模拟实体。而他们的确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就说服孩子相信它们是真实的。然后把不接受这套理论的人丢进疯人院里。
像学校、教会、政府和政治组织这种机构,()都是想用某种特定的目标而非真理来引导别人的思考,以使他们的机构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以控制别人来继续为这些机构服务。
如果下一个世纪科学研究的速度是现在的十倍,那么任何科学研究成果的寿命,很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我们观察周遭成千上万的事物……但是你并没有全部注意到他们……我们几乎不可能全部意识到这些东西……那样一来,我们的心里就会充满了太多无用的细枝末节,从而无法思考。从这些观察当中,我们必须加以选择,而我们所选择的和所观察到的,永远不一样,因为经由选择而产生了变化。我们从所观察到的事物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称这把沙子为世界。
……
本来我想在读后感中把这些句子都摘抄出来,但太多了,还是看书吧。
3.良质
作者认为,感性和理性这二元之间是通过良质相连的。什么是良质呢,作者认为无法对其进行具体的定义。下面是对良质的一些描述:
在你看到一棵树之后,你才意识到你看到了一棵树。在你看到的那一刹那以及意识到的那一刹那之间,有一小段时间。……“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来”则存在于我们的计划之中,而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的真实。你理智上所意识到的那棵树,由于这一小段时间的关系,便属于过去,因而对你来说并不真实。任何经由思想所意识到的总是存在于过去,因而都不真实。所以真实总是存在于你所看到的那一刹那,且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之前。这种在意识之前的真实,就是斐德洛所谓的良质。
他认为知识分子最难了解这种良质,因为他们反应过快,立刻将一切化成思考的形式。而最容易看见良质的是儿童以及未受过教育的人,还有丧失文化的人。他们很少受到文化的影响,因而较少接受正规的训练,没有让文化渗透他们的心灵。
良质无形、无状,也无法形容,看得到形状和形式就是由理性去认知。良质是超越形状和形式之上的,我们给良质的名字、形状和形式只有部分基于良质自身,另一部分则基于我们由经验中得出的印象。我们经常在良质中寻找与我们过去经验相似的东西。如果我们找不到就无法行动。人们对于良质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因为良质本身有差异,而是每一个人的经验背景不同。……良质是非常简单、迅捷而直接的感应。
根据我有限的理解,我觉得作者所说的良质,非常像我们通常所谈的直觉。
一篇好文章、一副好画,我们看了会觉得真好,虽然我们可能说不清楚具体好在哪里。这就是良质,这就是直觉。
4.卓越
读这本书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对“卓越”这个词的认识。
从去年开始,当我想表达这样的一种优秀时:这种优秀来自于自我的不断努力,来自于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这时我用的词就是卓越。而书中,也用了这个词。
“是什么使希腊的战士表现的这样神勇?”季多提出这样的疑问。“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责任感—对别人的责任感,而是对自己的责任感。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被我们翻译成伦理道德。然而,希腊原文却是指卓越……”
卓越,就是良质。
看来我对卓越一词的理解,与希腊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
阅读本书还有很多其它的收获,比如维修摩托车的方法,工具,我是看了此书才知道冲击螺丝刀这种工具的,还有露营的一些知识,摩旅的一些知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哲学思想,对世界的思考,对古典和浪漫的思考,对教育的思考等等,因为我的哲学知识比较匮乏,对我而言甘之如饴。尤其是书中对鬼的论述,对我们认知世界的论述,对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只不过是一把沙子的比喻,都让我耳目一新。
不论你是否喜欢摩托车维修,这本书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