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

时间:2019-05-15 09: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

第一篇: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

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

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

我写《唐诗百话》 初唐诗话

1、王绩:野望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杨炯:从军行

4、五七言绝句四首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6、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8、杂言歌行三首

9、陈子昂:感遇诗(上)

10、陈子昂:感遇诗(中)

11、陈子昂:感遇诗(下)

12、王梵志诗

13、初唐诗馀话 盛唐诗话

14、王维:五言律诗三首

15、王维:五言律诗二首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

17、孟浩然:五言律诗又三首

18、高适:燕歌行

19、岑参:七言歌行二首 20、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

21、王湾:五言律诗二首

22、边塞绝句四首

23、五言绝句四首

2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王昌龄:七言绝句四首

26、李颀:渔父歌

27、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28、黄鹤楼与凤皇台

29、李白:古风三首 30、李白:蜀道难

31、李白:战城南

32、李白:将进酒

33、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4、李白:五言律诗三首

35、杜甫:哀江头

36、杜甫:新安吏

37、杜甫:无家别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

39、杜甫:七言律诗二首 40、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

41、杜甫:五言律诗二首

42、盛唐诗馀话 中唐诗话

43、张志和:渔歌五首

44、李冶:寄校书七兄

45、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

46、韦应物:自叙诗二首

47、韦应物:五言古律三首

48、钱起:湘灵鼓瑟

49、韩翃:七言绝句三首 50、韩翃:送中兄典邵州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

52、戴叔伦:七言歌行二首

53、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4、王建:乐府歌行二首

55、王建:宫词八首

56、张籍:节妇吟

57、韩愈:山石

58、韩愈:落齿

59、韩愈:华山女 60、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61、刘禹锡:绝句二首 62、柳宗元:五言古诗四首 63、孟郊:诗三首 64、贾岛:诗六首 65、张继:枫桥夜泊 66、严维:酬刘员外见寄 67、白居易讽谕诗:两朱阁 68、白居易感伤诗:霓裳羽衣歌 69、白居易:闲适诗十一首 70、元稹艳诗:会真诗 71、李贺:诗三首 72、沈亚之:诗二首 73、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 74、张祜:诗十首 75、姚合:诗十首 76、寒山子:诗十一首 77、中唐诗馀话 晚唐诗话

78、李商隐:锦瑟

79、李商隐:七言绝句四首 80、温庭筠:五七言诗四首 81、温庭筠:菩萨蛮 82、杜牧:七言绝句十一首 83、许浑:金陵怀古 84、郑鹧鸪诗 85、曹唐:游仙诗 86、章碣:诗三首 87、李群玉:黄陵庙诗 88、刘驾:诗八首 89、秦韬玉:贫女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 91、三家咏史诗十首

92、韩偓:香奁诗、长短句六首 93、韦庄:秦妇吟 94、晚唐诗馀语 其 他 95、唐女诗人 96、六言诗 97、联句诗 98、唐人诗论鸟瞰 99、唐诗绝句杂说 100、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第二篇:施蛰存唐诗百话045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

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至德中,自监察御史出为转运使判官。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告犯赃罪,系姑苏狱久之。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东)尉。因有人为之辩白,量移睦州司马。官终于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故其诗文集名为《刘随州集》。

刘长卿进士及第,比王维仅迟了三年,他应当属于盛唐诗人。但他的诗名著闻于上元、宝应年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其实在中唐诗人中,他是前辈了。他的诗也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为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

现在选讲他的三首五言诗:两首五言四韵律诗,一首五言十韵律诗,即元明时人所谓排律。

馀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馀干是江西省的一个县。他住在馀干旅馆中作此诗。起联说明时候是暮秋傍晚。天空非常幽远,秋风摇落,青枫树上经霜的树叶已很稀少。第二联写眼前景色。水滨的孤城已闭了城门,孤独的鸟正在背人飞去。孤城、独鸟,从写景中透露自己的孤独。第三联仍是写景。此时,渡头已升起了明月,旅舍旁边渔家的人,还在捕鱼,没有归来。尾联点出主题:在这秋暮孤独的情景中,怀乡之情正要达到极度;然而非但没有什么东西来安慰此心,反而听到不知什么地方有捣洗衣服的砧杵声,使我的乡心更加沉重。这一联结句写得非常凝炼。我们必须补充许多话,才能解释清楚。而这些补充的话,都是从“正欲”二字中体会得来的。

这首诗似乎很平淡,可是音调和修辞都很工稳,为当对传诵之作。我们看张籍的一首诗,即可知受刘长卿的影响:

宿江上馆

楚泽南渡口,夜深来客稀。

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

旅望今已远,此行殊未归。

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征衣。

这首诗是次刘长卿韵而作,但题下未标明“次韵”。全诗的用意,修词、结构,简直逐句摹仿刘长卿,我们不能不说张籍偷窃了刘长卿的诗。同时也可以想到皎然《诗式》有三偷之说。皎然以为偷语、偷意,罪无可逭;偷势则不妨任其漏网。张籍此诗,三偷具全,可为盛名之玷。而宋元以来,竟无人议及。大约此一窃案,还是我首先发觉。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穆陵关在今湖北省麻城县北。渔阳即今河北省的蓟县。桑乾水即今之永定河。蓟县在永定河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安禄山从渔阳起兵,攻入关中。败退后渔阳人民都离乡背井地逃难,现在回老家去。刘长卿在穆陵关北遇到一个回渔阳去的人,便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不是赠行送别的诗,故没有送行的语气。这个人也不是刘长卿的朋友,故没有表达与此人有交情的语气。它只是描写一个乱后回家的人的观感。

第一联用直叙法点明题目。在穆陵关路上,碰到你单身匹马回渔阳去。第二联上句照应第一联上句。这里是古代楚国,现在惟有青苍的山还是古物。你去的地方是古代幽州之地,淡白无光的太阳也很寒冷。第三联写从穆陵关到幽州,一路上的城池都已因屡次战争而残破了。耆老大户,不知还有几家留存。尾联上句结束第三联的二句,下句结束题意。到处都是蓬蒿野草,你这个乱后归乡的人,恐怕只得擦着眼泪一路看去。

以上刘长卿五言律行旅诗二首,中间二联全是平列的写景。诗的内容,未免贫弱。当时还不以为病,中、晚唐以后,诗人渐渐考究到律诗中二联的情景虚实。到宋人作律诗,便以这种句法为一种缺点了。

负谴后登于越亭作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

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生涯投岭徼,世业陷胡尘。

江入千峰暮,花连百越春。

秦台怜白首,楚水怨青萍。

草色迷征路,莺声傍逐臣。

独醒翻取笑,直道不容身。

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牢落机心尽,空怜鸥鸟亲。

这首诗是刘长卿得罪降官以后,游于越亭,有些感伤,乃作此诗。于越亭是馀干城外一处名胜。刘长卿另有一诗,题云:《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还有一首《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于越亭赠郑校书》。这三首诗可能是同时所作。从此可以揣测,他得到贬官的处分以后,就回到鄱阳,旅居于馀干。此时朝中有人为他辨冤,才得恩许量移。量移是唐宋二代的政治名词。意思是酌量移至较近处。这是对谪降官的从轻处置。刘长卿降为南巴尉,到南巴后不久,即奉勅到苏州去重新推问他的罪案。问题弄清楚后,量移为睦州司马。

诗的第一、二联点明题目,兼写自己如落日中的独归之鸟,在此地孤舟旅泊,不知要到怎样一个荒远的地方去。以下四联,一联抒情,一联写景。最后四联,正面吐露自己的感伤。篇法极为整齐。

登上亭子,看见柳条新绿,正是春二三月的时候。亭在山上,远望天南,是自己即将赴任的南巴,不免忧愁至极。看到在落日中孤飞的归林之鸟,不禁想起我这个孤舟南去的人,将到一个什么地方。我今后的生活,即将投身岭外;回顾老家的产业,此刻还沦陷在胡虏的战尘中。接下去说:江水流入千山万山的暮色中,花一路盛开,与南越的春色相连。如今对镜自照,可怜已有星星白发;感怀遭遇,却象屈原一样,无罪被放,行吟泽畔,怨青萍白芷之香消叶萎。再遥望南方,草色青青,将迷失我的旅路;听听树上莺啼宛转,却不是对一个有闲情逸志的人在歌唱,而是在一个被放逐的小臣身旁歌唱。因而它们的啼声,只能使人悲哀。到此为止,一共四联八句,都是上联抒情,下联写景。写景也不用纯客观手法,每句都有一二字表达作者的心情。

律诗的中间二联,一般作者都用一联写景,一联抒情的方法,这就是宋元诗家所谓虚实相生法。写景是实句,抒情是虚句。但南宋时,有一个诗人周伯弼,编了一部《三体唐诗》,选录七绝、七律、五律三种诗体的唐诗,以发挥他的虚实论。对于绝句,他分为虚起实接和实起虚接两种格式。对于五、七言律诗,他分为四虚、四实、前虚后实、前实后虚四种格式。所谓四虚、四实,指的是律诗的中间二联四句。他以为一首律诗,以四实为上,四虚为中,虚实各半为下。这部书是针对当时江湖诗人的空虚浮滑而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到后世则颇有异议。刘长卿的《馀干旅舍》,就是符合于他的四实论的。他认为这种创作方法,是唐律之上品,但近代诗家却以虚实各半为上。

在四句中间分虚实,专为四韵八句的律诗而言。作长篇律诗就不适用了。长篇律诗,唐人以韵数标题。八韵、十韵,十二韵、二十韵、四十韵。甚至百韵以上。高棅编《唐诗品汇》,给这一类的长篇律诗题了一个总名,称为排律。以便于分类。这个名称,至今沿用。排律仍然要注意四句一绝的规格,无论写景或抒情,都必须以四句为一个段落。排律四句,等于四韵律诗的一联二句。试看杜甫的排律,无论转韵或转意,总是四句一转,没有二句一转的。刘长卿此诗是排律,却以二句为一个段落。一联实,一联虚,而且还重迭一次,这种句法,也是极少见的。

最后四联八句,叙述负谴后的感伤,照应题目的前半。他的被贬谪,是由于被人诬告。被人诬告,是由于得罪了贵人。他说:在人世间,我自以为是个众醉独醒的人,谁知却反而被人诽笑;我凭直道做人,却不能容身于官僚群中。因而得罪,受尽风霜之苫。幸而还能保全生命,不能不感谢天地的仁慈。现在,对此青山,不禁下泪,感念身世,正如大海中一条无路可走的鱼。平时待人接物,用尽心机,结果还是一个不谐于世的失败者,只有鸥鸟对我还有些亲近的感情。这里的“机心”二字,不是贬义字面,不过是说平时小心翼翼地接待人物。另有一首《送路少府》诗的结句云:“谁念沧洲吏,忘机鸥鸟前。”又韩翃有一句“机尽独亲沙上鸟”(《寄雍丘窦明府》)诗意皆同。

这首诗字句都很明显,容易了解。惟有“天地仁”是比喻用法,指的是皇帝的仁心。“秦台怜白首”一句,因“秦台”词语的意义不定,故有不同的理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讲这两句诗云:“昔尝以御史居秦台,尚悲登庸之晚;今以逐臣趋楚泽,能不采萍而怨乎?”这是把“秦台”讲作朝廷的御史台。“登庸”即登用,这个名词,出于《尚书》。官做到宰相执政,才可称为登庸。刘长卿做过监察御史,是谏议官,非执政官。谏议官的公署称为台,分东台、西台。执政官的公署称为省。在宣政殿东廊的是门下省,西廊的是中书省。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在中书省。唐汝询以为刘长卿作监察御史时年岁已老,故诗云:秦台悲白首。”吴山民在《唐诗正声评醳》中也在此句下注云:“长卿曾为御史。”他们都以“秦台”为御史的代词。唐、吴二人都是我的同乡先贤,都是明朝人,但不知谁早些。到了清初,又有一位同乡吴昌祺,作《删订唐诗解》。他对唐氏的讲法有怀疑,在书眉上批了一句:“秦台句疑文房必有老亲。唐解参。”他把“秦台”解作长安,把“白首”解作指老亲。他以为此句是作者悲念在长安的老亲。但他还不敢肯定自己的讲法,故在前面加一个“疑”字,而在后面再表示不推翻唐氏的讲法,可以备参考。“台”字可以指朝廷所在之地。曹魏以邺郡为京都,当时称为邺台。北宋以汴梁(今开封)为京都,当时称为汴台。唐都长安,在秦中,故可以称为“秦台”。

以上两种解释,都有可疑之处。刘长卿作监察御史,估计不会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他至多不会过四十岁,似乎还不会“悲白首”。再说,全诗都是抒写目前的情绪,中间忽然插一句回想做监察御史时“悲登庸之晚”,从思想过程上推考,也是不很可能的。同样,全诗对老家的忆念,只用“世业陷胡尘”一句。如果还怀念到老亲,一定会把“老亲”和“世业”并为一联,而决不会隔了一段写景,忽然又想起了老亲。这里“秦台”,“楚泽”二句,显然是叙述自身的事,可知“白首”必然是指自已,而不是指老亲。

关键还是在于“秦台”二字,到底应当作何解释?刘长卿另有一首诗,是在至德三年(公元七五八年)摄海盐县令时《寄上浙西节度使李侍郎中丞行营》的诗。也是一首五言长律。李侍郎大约是提拔刘长卿的人。全诗上半叙述安史之乱,后半叙述自己的遭遇,其中有一段云:

昔忝登龙首,能伤困骥鸣。

艰难悲伏剑,提握喜悬衡。

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

遂令辞短褐,仍欲请长缨。

久客田园废,初官印绶轻。

榛芜上国路,苔藓北山楹。

大意说:成进士后,仍然是一个困骥,没有得志。后来幸喜得到你的提拔。我的那些下里巴人的诗歌,无人赏识,只有你对我很有感情。因此,你使我得以释褐入仕。可是,刚才做官,却逢到安禄山作乱,于是去请缨参军。离家多年,只做了一个江南小官。遥望长安,已是一路榛芜,自己的家屋,也已长满了苔藓。

这一节诗中,也用“秦台”,显然是指浙西节度使李中丞的。中丞即御史中丞,正是台官。根据这一用法,似乎可以肯定“秦台怜白首”这一句是说朝廷中有执法御史哀怜我年老。但是杜甫有一首诗,题目是《赠裴南部》,题下自注云:“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这是一首五言六韵律诗,其中有二句道:“粱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显然也是与官吏下狱之事有关。此处的“秦台”之下加了一个“镜”字,当然是指铜镜了。铜镜创始于秦代,散文学中常称秦镜。古人用铜镜都放在一个镜架上,称为镜台。故“秦台镜”也可以说就是秦镜。这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猜测。梁昭明太子萧统有一篇《锦带书》。其中有一句云:“萍叶飘风,影乱秦台之镜。”这里的“秦台”,绝无御史台的含义。“秦台之镜”,干脆就是一个“镜”字的繁文。但是,诗文中用“秦镜”,通常也比喻“明察秋毫”的意思。杜甫诗“秦台镜欲临”,并不是说有一面镜子要来临,而是说御史台中派一位公正清明的官员来审问案情了。这样讲,可见杜甫是把御史台和镜台两个意义混合用了。这又和萧统的“秦台之镜”取义不同。刘长卿诗中的两个“秦台”,一个是指御史台(“秦台自有情”),一个是指镜台,也就是镜子。“秦台怜白首”,应解作对镜自照,可怜已是头发白了。刘长卿有一首《峡石遇雨》诗,其中二句云:“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也以秦楚为对偶。上句意思是说自己心地清白;方寸是心的代词。另有一首《赴南巴书情寄友人》诗,有句云:“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这二句又见于《罪所留系寄张十四》。可见这一诗意,刘长卿曾屡次写到。“秦台怜白首”就是“愁容镜亦怜”。

对于刘长卿这首诗,历代的好评都集中在“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一联。因为上文既叙述了负谴后的冤屈情绪,又自己说明了得罪是由于“独醒”和“直道”,但在饱历风霜之苦的时候,还感激宽仁的“天地”,保全了他的生命。“天地”显然是指皇帝,“天地仁”实即“君恩”的代用词。他虽然因冤狱而受风霜之苦,还不敢抱怨皇帝,可以说是很忠诚的了。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论刘长卿,就举出他这两句诗,评云:“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方虚谷在《瀛奎律髓》中说这两句是全诗中“尤佳”者。吴山民在《唐诗正声评醳》中评云:“语意温厚。”又说:“诗多凄怆之旨,毕竟心灵冲逸,归宿安闲,怨悱不乱,小雅之伦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二句云:“归美君恩,风人之旨。”这些论点,都是根据于儒家的诗教理论,读古典诗歌,不可不熟悉“诗教”的意义。

孔子曾说过: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礼记·经解》)

这是孔子论六经的教育作用。到一个地方,看到这地方人民的思想行为的各种表现,就可以知道他们受了那一部经典的教育影响。但这种教育作用,也有缺点,如果人们能避免这种缺点,那才是真正接受了这部经典著作的影响。一部《诗经》,是六经中的文学书。“诗教”就是文学教育。这个地方的人民性格温柔敦厚,就可知他们受到良好的诗教。但温柔敦厚的人往往有一个缺点:愚。因为一味温柔敦厚的人,容易成为不辨是非的老好人,这就是愚笨了。既温柔敦厚而又并不愚笨,这就可知他们是深于诗教了。

为什么《诗经》这部书能教育人民,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温柔敦厚呢?因为《国风》里的诗都是“好色而不淫”。《小雅》里的诗都是“怨悱而不乱”。《国风》是各地人民的抒情诗。其中有歌咏男女爱情的,但没有淫诗。《小雅》是士大夫作的讽谕诗,有指摘政治得失废兴的诗,但并不流于**。不淫不乱,就是温柔敦厚的基本条件。男女关系,可“自由恋爱,但不许越礼私奔。越礼就是淫。对于政治,可以诉怨,可以诽议,但矛头只能对准宰相大臣以下的官吏,不能对准皇帝。对准了皇帝,就是鼓动造反,就是乱。儒家把淫与乱作为两个极限,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礼法与政权。所以把温柔敦厚作为文艺的教育目标。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符合温柔敦厚这个标准的,就受到赞扬。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批判。许多人对刘长卿这两句诗的评价,都是继承了这个传统而肯定它们体现了温柔敦厚的态度。在封建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所能写出来的最进步的文学作品,仅仅是暴露政治、社会的黑暗面的作品。例如白居易的《秦中吟》之类,要求他们写鼓动革命的作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教的压力十分强大。倒是在民间文学中,有时还出现过一些大胆的歌谣或小说。但是,象《水浒传》那样的公然叫出“替天行道”的革命口号,明目张胆地要夺取政权的,也还是不多。而且,即使是《水浒传》,最后还得把宋江写成一个接受招安的投降派,可见小说的作者还不能不顾到诗教的压力。

孔子虽然以温柔敦厚为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但他并不反对革命。他知道无原则的温柔敦厚会导致愚忠愚孝,所以他立即提出一个“愚”字。对暴君苛政也温柔敦厚,驯如绵羊的人民,他认为是愚民。孟子说:“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由此可知儒家并不以诗教来反对革命。革命非但不违背诗教,反而是“深于诗”者。这是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的儒家观点,到了宋代,以程、朱为代表的儒家,就绝口不提孔子的这个“愚”字。从此以后,温柔敦厚的诗教遂成为对付革命思想的麻醉剂。

刘长卿是被诬为贪污而降官的。事情弄清楚之后,仍得起用。他写诗感谢“天地仁”,也在情理之中。他和皇帝没有矛盾,怨悱的对象不是皇帝,本来不会得“乱”,而明清以来这些诗评家都用温柔敦厚来阐发他这两句诗,我以为全不适合,全是废话。

刘长卿诗的风格,近于韦应物,仍是王、孟一派。语文功夫显清淡、工稳,篇章结构是自然流利。但是思想内容,却与韦应物不同。第一是诗意没有韦应物的丰富多变。高仲武评刘长卿云:“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这是指出他常常把同一个观念,重复地用在诗中,而在结句中尤多。刘长卿有诗九卷,三百多首,果然有许多诗意近似的句子。诗的结句,也往往意境相同。不过他的这一缺点,我以为并不是由于“思锐才窄”,而是恰恰相反,由于诗思不能多方变化,与其说是“思锐”,还不如说是“思俭”。不过说他“十首已上,语意稍同”,未免夸张,刘长卿的诗恩还不至于如此贫乏。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我们也应当看到,人的思想活动,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人的意识,也各人都有一个区域,到了一定的年龄,这个方法和区域会得固定下来。作诗太多的诗人,往往会有许多雷同或类似的辞句,这就表明他不能超越自己的意识区域,也不能改变他自己的思想方法。高仲武偶然从刘长卿的诗中发现了这一情况,但这个情况并非单独存在于刘长卿的诗中。如果仔细阅读每一位诗人的全部作品,同样的情况肯定也可以发现,差别仅在于多些或少些。陆放翁的诗有一万多首,我曾摘出他许多重复的诗句,全句相同的就有几十句,意同而文字稍有改换者有一百多处。在一万多首诗中,有这些情况,似乎不能说放翁“思锐才窄”或“思俭”。因此,我以为语意稍同,不能算是刘长卿诗的缺点。

刘长卿与韦应物诗的思想内容,其第二点不同之处是二人性格不同的表现。韦应物自从改任文官之后,表现在诗里的是一个闲静淡泊的人。他的世界观比较消极。刘长卿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他的世界观非常积极。他的政治生活,屡经蹉跌,但他始终明辨是非,直道而行。被诬蔑,被降谪,虽然不免牢骚满腹,怨气冲天,但他并不后悔,并不变节。他的传记资料很简单,生平不甚可知。高仲武说:“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可见他是个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上司的人。现有的传记资料中,只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他的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南巴尉。吴仲孺是郭子仪的女婿,是个极有权势的人,这就可知刘长卿的刚了。这件事大约是第二次迁谪。其第一次迁谪的情况,无可查考。刘长卿诗中,充分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和权贵的“怨悱”,颇有自比于屈原的情绪,这也是韦应物诗中所没有的。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唐诗目录

【第一卷: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秋歌 李白:长干行 孟郊:列女操 孟郊:游子吟 【第三卷:七言古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寄韩谏议 杜甫:古柏行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山石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石鼓歌 柳宗元:渔翁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韩碑 高适:燕歌行·并序 【第四卷:七言乐府】

李颀:古从军行 王维:洛阳女儿行 王维:老将行 王维:桃源行 李白:蜀道难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二 李白:行路难 李白:将进酒 杜甫:兵车行 杜甫:丽人行 杜甫:哀江头 杜甫:哀王孙 【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沈期:杂诗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王湾:次北固山下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送友人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春望 杜甫:月夜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终南山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终南别业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留别王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新年作 钱起:送僧归日本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脊虚:阙题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蜀先主庙 张藉:没蕃故人 白居易:草 杜牧:旅宿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早秋 李商隐:蝉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凉思 李商隐:北青萝 温庭筠:送人东游 马戴:灞上秋居 马戴:楚江怀古 张乔:书边事 崔涂:除夜有怀 崔涂:孤雁 杜荀鹤:春宫怨 韦庄:章台夜思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第六卷:七言律诗】

崔颢:登黄鹤楼 崔颢:行经华阴 祖咏:望蓟门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赠郭给事 杜甫:蜀相 杜甫:客至 杜甫:野望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登高 杜甫:登楼 杜甫:宿府 杜甫:阁夜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韩翃: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春思 卢纶:晚次鄂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元稹:遣悲怀·其一 元稹:遣悲怀·其二 元稹:遣悲怀·其三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温庭筠:利州南渡 温庭筠:苏武庙

薛逢:宫词 秦韬玉:贫女 【第七卷:七言乐府】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第八卷:五言绝句】

王维:鹿柴 王维:竹里馆 王维:送别 王维:相思 王维:杂诗 裴迪:送崔九 祖咏:终南望余雪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春晓 李白:夜思 李白:怨情 杜甫:八阵图 王之涣:登鹳雀楼 刘长卿:送灵澈 刘长卿:弹琴 刘长卿:送上人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李端:听筝 王建:新嫁娘 权德舆:玉台体 柳宗元:江雪 元稹:行宫 白居易:问刘十九 张祜:何满子 李商隐:登乐游原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李频:渡汉江 金昌绪:春怨 西鄙人:哥舒歌 【第九卷:五言乐府】

崔颢:长干行·其一 崔颢:长干行·其二 李白:玉阶怨 卢纶:塞下曲·其一 卢纶:塞下曲·其二 卢纶:塞下曲·其三 卢纶:塞下曲·其四 李益:江南曲 【第十卷:七言绝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旭: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春宫曲 王翰:凉州词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早发白帝城 岑参:逢入京使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张继:枫桥夜泊 韩翎:寒食 刘方平:春怨 柳中庸:征人怨 顾况:宫词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春词 白居易:后宫词 张祜:集灵台·其一 张祜:集灵台·其二 张祜:题金陵渡 朱庆余:宫词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遣怀 杜牧:秋夕 杜牧:赠别·其一 杜牧:赠别·其二 杜牧:金谷园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瑶池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贾生 温庭筠:瑶瑟怨 郑畋:马嵬坡

韩翎:已凉 韦庄:金陵图 陈陶:陇西行 张泌:寄人 无名氏:杂诗 【第十一卷:七言乐府】

王维:渭城曲 王维:秋夜曲 王昌龄:长信怨 王昌龄:出塞 李白:清平调·其一 李白:清平调·其二 李白:清平调·其三 王之涣:出塞 杜秋娘:金缕衣

第四篇:百本书目录

百本书目录

哲学史类:

《周易》,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孙武《孙子兵法》,毛泽东《实践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宗白华《美学散步》,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柏拉图《理想国》,亚士里多德《形而上学》,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达尔文〈物种起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霍金〈时间简史》。

史学类:

左丘明〈左传〉,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光〈资治通鉴〉,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柏杨〈中国人史纲〉,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莫尔〈乌托邦〉,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汤比因〈历史研究〉,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经济类:

马寅初〈新人口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孙治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张五常〈卖橘者言〉,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克思〈资本论〉,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萨缪尔森〈经济学〉,刘易斯〈二元经济论〉,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奥肯〈平等与效率〉,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管理类:

冯梦龙〈智囊〉,曾仕强〈中国式管理〉,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成君忆〈水煮三国〉,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巴纳德〈经理的职能〉,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孔茨《管理学》,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盖茨《未来之路》,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坎菲尔《心灵鸡汤:关于工作》,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

政法类:

商鞅《商君书》,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梅因〈古代法〉,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罗尔斯〈正义论〉,考特〈法和经济学〉。

文学类:

萧统〈文选〉,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野草〉,沈从文〈边城〉,巴金〈家〉,曹禺〈雷雨〉,钱钟书〈围城〉,陈忠实〈白鹿原》,司汤达〈红与黑〉,雨果〈悲惨世界〉,勃朗特〈简-爱〉,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泰戈尔〈泰戈尔抒情诗选〉,海明威〈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昆德拉〈生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五篇:浅谈海派作家施蛰存

浅谈海派作家施蛰存

作者生平简介: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抗日战争爆发後,他曾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光华大学。1952年以後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施蛰存因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施蛰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施先生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蛰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知识分子。他1930年代与鲁迅论战,20世纪50年代拒绝在教学中援引马列文论,晚年对社会也很关注,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

主要著述

短篇小说集

《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散文集

《灯下集》—《待旦录》

编译作品

《荣誉》—《轭下》—《征服者贝莱》—《劫後英雄》—《妇心三部曲》—《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外国文人日记抄》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北山集古录》—《水经注碑录》

他的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其中大部分小说都是用怀旧情绪来表达男女初恋的诗意和小市民生活,出版后获得好评。1932年主编《现代》,以写作《鸠摩罗什》

为契机,之后有意的运用精神分析学来来创作心理分析小说,遂同穆时英的新感觉派部分合流。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30年代堪称独步。历史题材故事新编在前,如《将军的头》、《石秀》、《李师师》等,用精神分析来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梅雨之夕》、《狮子座流雨》、《春阳》这些篇什,心理分析更从尘封的故纸堆之深入到现在都市,深入到女性的世界中去。应当说,在现代环境下的男女发生地矛盾,是更适于窥视人性的经久不息的涌动层面的。有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表现男女情爱,就这样成了施蛰存小说的母题。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收入《梅雨之夕》集、《善品女人行品》集。这种文学主要推行到市民群中去,势必要以新奇的趣味来取胜,所以,她的小说又不断改变手法,尝试新技巧,显得十分的不安分。他写潜意识,写出了《夜叉》,写出了《魔道》受爱伦坡的影响写了《凶灾》,类似一种心理探秘,自己也跌进了“魔道”吃了一惊,很快开始转向。她的《小珍集》里的一些优秀之作,就显示了某种回归写实、探索心里现实的新路径。

作为一个海派都市小说家,施蛰存还有一点,即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倾向。他栖身于上海,但松江有老屋存焉,这是他的文学“后院”。她的早期小说有赖于对江南小镇的回溯,已经显出她与穆时英、刘呐鸥的相异。后来的心理分析小说脱去模仿的痕迹,成熟的代表作一律是乡镇进入城市的那种文化碰撞结构。《春阳》写旧式婚姻牺牲了青春的中年乡镇富婆,在春天的阳光和商业大都会气息的诱发下,萌动的一次注定要失败的性爱心理。一个弗洛伊德心理小说的框架,却把社会变迁隐约地包含在人物心理变迁之内,其他如《雾》、《鸥》等,也是同样的结构。到他写集外的《黄心大师》等作品,乡村的和民间的影响,便再一次的浮现出来。可以说,施蛰存的城乡统有的“情结”,贯穿了他的文学的全程,并保证她的创作拥有一贯的气息。踏实最早认识到现代派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作家,并付之实践。他自己评价自己给中国小说带来什么新的东西时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这是公允的说法。

20世纪前叶的中国新文学中存在着一股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的小说创作流脉。对于多以行为情节来写人物的中国小说传统而言,这种专注于人物深层心理分析的作品,无疑代表着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侧面。因此可以说,弗氏对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的透视,为小说的创作开辟了另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精神病理学家的弗洛伊德,从分析人的内心深层的情感欲望,尤其是性本能的欲望着手,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提出人的潜意识的概念。认为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梦就是潜意识在人睡眠时乘理智控制的疏怠而自行溜号活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它的人格构成理论,即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构成。本我是人的欲望和本能,主要由性本能即“力比多”(1ibido)驱使。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一味追求本能的欲望满足;超我相当于社会的检察机关,它按社会文明规范的法律和道德原则来行事,对不合社会文明规范的本我冲动实施压抑;自我相当于社会的行政执行机关,它按“现实原则”行事,在外部世界、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节作用,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本我的欲望和要求,又要用超我的理性和意志时时压抑和提醒本我要遵守社会文明规范,不能任意蛮干。当外部环境的强大力量使自我感到无法调节现实与本我的冲突时,它就会产生有关外部世界的现实性焦虑;当实际行动中违反了超我的“至善原则”,超我就以强烈的自卑感和内疚感来处罚自我,使它产生道德性焦虑;本我的强烈的欲望和本能无法实现,也会迫使自我产生神经性焦虑。此外,从性本能的观点出发,弗洛伊德还提出男孩有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女孩有恋父情结,即“爱列屈拉情结”(Electracomplex)。认为人的受社会文明压抑的本能欲望可以转向社会所允许的活动中得到变相的满足,从而使本能欲望得到升华。艺术创造就是一种性本能的升华。弗氏的这一套理论,对个人的本能欲望与社会文明规范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化和科学化的分析和解说。这不但对心理学领域,甚至对整个思想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很快超越了最初治疗精神病变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界限而冲击到文学、艺术、宗教、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在中国,虽然早在新文化运动前就有人在文章中提及弗洛伊德的理论,但真正产生影响却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之后。因为弗氏理论对性心理的高度重视,其本身就是对于传统的以理灭欲、忌言性色的封建礼教规矩的一种大胆的挑战。所以它的引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叛性,存在着某种精神的契合。1921年朱光潜在《东方杂志》发表《福鲁德的隐意识与心理分析》①一文,正式译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郭沫若最早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1921年,他写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作者的性格》一文,从弗氏的艺术创造是性本能的升华的观点立论,推断王实甫是一个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导致性变态的人。他还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创作了一批小说。比较典型的是《叶罗提之墓》和《残春》。前者通过一个七岁的孩子与表嫂的恋情表现儿童的性欲心理,后者则通过描写主人公与看护妇的婚外情被愤怒的妻子砍杀两个孩子的血腥现实所震慑的梦境,来阐释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成理论。鲁迅也早在1922年写《补天》时就尝试用“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②小说含蓄地写了女娲的性苦闷。此外,在郁达夫、叶灵凤等许多现代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与精神分析学说的暗合之处或说都能找到弗氏理论的踪影。不过,鲁迅应用弗氏理论的创作只不过是浅尝辄止;郭沫若在创作中对弗氏理论的套用则显得生硬,很多情节令人觉得突兀,难合情理;而郁达夫等人则更是在描写人物的性爱心理时对弗氏理论的顺手拈来,而不是刻意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对作品和人物进行通盘的设计和构思。弗洛伊德小说取得真正的实绩,是它与文学流派的结合。20世纪30年代由十里洋场的海派风气催生出来的所谓“新感觉派”作家,借弗氏理论来打开文学创新的新视野,这种艺术选择,实际上带有地域文化在中西文化撞击中的必然性。施蛰存是“新感觉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而被认为所谓“后期浪漫派”的徐,实际走的是现代都市心理分析小说的另一条路径。施与徐是真正从立意、构思到描写都能娴熟地运用弗氏理论,使中国的现代都市心理分析小说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下载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施蜇存 唐诗百话 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施蛰存与《春阳》

    施蛰存与《春阳》 新感觉派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期在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

    施工用表目录

    统一表格目录 施工单位用表 安全生产管理用表 安记1 安全检查记录 安记2 班组班前安全活动记录 安记3 施工起重机械运行记录 安记4 电工巡检维修记录 安记5 施工现场临......

    施蛰存先生自传(共5篇)

    施蛰存先生自传 一九0五年冬,生于杭州,随父母旅食苏州。辛亥革命后,又迁居松江,一住三十年,遂为松江人。出一九二二年夏,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松江二中)毕业。秋,入杭州之江大学。参......

    施蛰存:唐女诗人范文大全

    诗出于歌,歌起于民间。民歌的开始,很可能属于妇女的劳动歌谣。从独唱而至于互唱,由互唱而至于对唱,再由对唱而至于问答,于是男女诗人都有了。《诗经》中如《王风·伯兮》,《郑风》......

    隧道施工用表目录

    (六)、隧道工程 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A-7 工程开工申请单 附件:A-3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 A-4 施工放样报验单 A-5 材料报验单 A-6 进场设备报验单 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A、洞......

    广东市政施工用表A表目录

    承包人用表(A)目录 1.施工组织设计报批表………………………………………………………A—00 2.施工方案报批表……………………………………………………………A—01 3.施工方案......

    存 在 问 题 及 整 改 措 施

    存 在 问 题 及 整 改 措 施 一、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欠缺对学习认识的高度。由于平时较多的工作加以延误,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

    六五普法档案必存资料目录

    一组织领导: 1、调整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的有关文件。 2、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会议的有关资料。包括:会议纪要、简报等。 3、“六五”普法启动动员大会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