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质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09: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灾害地质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灾害地质参考答案》。

第一篇:灾害地质参考答案

1.填空题(30′)---13小题; 2.名词解释(20′)10小题; 3.问题【简答题+论述题】(50′)--------------4小题。

一、填空题(19选12)

1、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

2、灾害敏感度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密度

、建筑物密度和价值

、工程价值、资源价值、环境价值

、产值密度

等。

3、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有

灾变分级

、灾度分级

、风险分级。

4、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包括

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防治工程评价。

5、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监测

、预报

、防灾、抗灾

、灾害评估、救灾

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过程。

6、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

预防为主的原则

、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的原则

、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等原则。P33

7、地质灾害的监测内容包括

成灾条件 的监测,成灾过程

的监测以及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的反馈监测。P31

8、地质灾害管理的手段主要有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技术手段

等四种。P36

9、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灾害评估、防灾、抗灾救灾、安置与恢复、保险与援助、宣传教育与减灾立法、组织与指挥

。P27

10、地质灾害的属性生特征既有

自然属性

又有

社会经济属性

。P3

11、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 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 和

灾后总结评估

三种类型。

12、地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和延展性

,地裂缝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灾害的渐进性 和

地裂缝灾害的周期性。

13、滑坡分类按滑动面与岩土体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类型。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按斜坡岩土类型分可分为: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堆填土滑坡、堆积土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岩石滑坡六类;按滑动力学性质分可分为牵引式、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四类;还可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4、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大致可分为_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_、_ 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_及_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三类;

15、滑坡的分类;P107 按滑动面特征划分①顺层滑坡②切层滑坡

按滑动性质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③混合式滑坡

按滑坡的组成物质成分:土质滑坡(①堆积层滑坡②黄土滑坡③粘性土滑坡)和岩层滑坡 按滑体规模划分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极深层滑坡

按滑坡形成机制划分楔形体滑坡、圆弧面滑坡(演化过程坡脚蠕动变形、滑坡后缘张裂扩张、滑坡中部滑床剪短贯通三个阶段)、顺层滑动的滑坡(沿单一层面滑动的滑坡和坐落式平推滑移型滑坡)、复合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崩坍碎屑流型滑坡、岸坡或斜坡开裂变形体、倾倒变形边坡和溃屈破坏边坡。

按主滑动面成因可划分堆积面滑坡、岩层面滑坡、构造面滑坡和同生面滑坡。按滑体厚度分巨厚层滑坡、厚层滑坡、中厚层滑坡、薄层滑坡。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安滑体运动速度分缓慢性滑坡、崩塌性滑坡 按滑坡在道路上的位置分路堤滑坡和路堑滑坡等 按发生年代分为现代滑坡、老滑坡、古滑坡等

1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两大类:工程措施(排导工程、拦挡工程、综合整治工程)和生物措施(林业措施、农业措施、牧业措施)

17、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途径与措施。P34 基本途径: 1)控制灾害源、消除或减弱灾害体的活动能量,减少灾害威助。2)对受灾体采取防护或避让等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或强受实体对灾害的抗御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削弱灾害活动强度措施;2)受灾体防护措施;3)监测预报措施;4)灾害避让措施。

二、名称解释(20选9)

1、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2、灾害:自然或认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3、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

4、社会经济易损性: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5、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1900~200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6、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与一体的集成技术与方法。

7、保值效益(Z):对灾害地区现有资产的保障属于直接经济效益,Z=J-T Z为保值效益J为灾害损失价值T减灾投入资金。

8、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是指对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自然环境恶化,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估的工作。

9、海水入侵: :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

10、地甲病:是一种因环境缺碘或富碘所引起的地方病。

11、灾变分级: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分特大、大、中、小型四个等级)

12、地质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地质灾害强度下,对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等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是表征一个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

13、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

14、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是一种渐进性地质灾害。

15、膨胀土:指的是具有较大的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特性的高液限粘土。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为一种高塑性粘土。

16、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17、保产效益:指减灾资金投入后对未来经济收益的保障,主要为受益地现有规模的工农业年产值,可称为保产效益。保产效益等于灾害防治投入资金与受益地区的生产总值之比。

18、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和结构、赋存于特殊环境中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域土,如黄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冻土、红土等。

19、三废: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总称三废。

20、岩爆又称冲击地压,是指受强大地压的脆性煤、矿体或岩体,在其极限平衡状态受异破坏进向自由空间突然释放能量的动力现象,是一种采矿或隧道开挖活动诱发的地震。

三、问题(7选4)

1、矿井透水前有何征兆?

矿井透水:矿井周围含水层的水涌出,填满矿井,使矿井废掉。当采掘工作面遇到河床,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时会出现“透水”事故。答: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2)挂红;3)水叫;4)空气变冷;5)出现雾气;6)顶板淋水加大;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8)水色发深,有臭味;9)采掘工作而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自外散发出的瓦斯、CO2和H2S等有害气体;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另外,在发生透水前还能出现岩缝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现象。

2、滑坡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成因机制:(1)滑动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2)滑坡的发育阶段:①蠕动变形阶段②滑动破坏阶段③压密稳定阶段。

滑坡的形成条件:(1)地形地貌(高陡斜坡通常比低缓斜坡更容易发生滑坡)(2)地层岩性(地层岩性软弱在水和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强度降低而易形成滑动带)(3)地质构造(滑坡沿断裂破碎带成群分布及各种软弱结构面控制滑动面的空间分布)(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进入滑坡体增加滑体重量,还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抗剪强度、水位上升,静水压对滑体产生浮托力,降低有效正应力和摩擦阻力、地下水对周围岩土长期作用改变岩土体的性质和强度、地形水运动产生的动水压对滑坡的影响,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5)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

3、叙述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两者有何区别?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岩溶地面塌陷定义: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 坑。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矿山地下采空与地下工程中的开挖; 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 过量抽采地下水; 人工蓄水; 人工加载 ;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机制:

地下水潜蚀机制,形成过程大体可分如下四个阶段:(1)在抽水、排水过程中,地下水位降低,水对上覆土层的浮托力减小,水力坡度增大,水流速度加快,水的潜浊作用加强。(2)隐伏土洞在地下水持续的动水压力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作用下,土体崩落、迁移,洞体不断向上扩展,引起地面沉降。(3)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4)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了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

真空吸蚀机制:随着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岩溶空洞体积不断增大,空洞中的气体气压不断降低,从而导致岩溶空洞内形成负压。岩溶顶板覆盖层在自重及溶洞内真空负压的影响下剥落或塌落,在地表形成岩溶塌陷坑。

其他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A包括重力致塌模式、冲爆致塌模式、振动致塌模式和荷载致塌模式等其他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模式。B应当指出,岩溶地面塌陷实际上常常是在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例如洞顶的土层在受到潜蚀作用的同时.往往还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

形成条件(1):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基础:a可溶岩及发育程度;b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c地下水运动。(2)动力条件: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动力条件主要是水动力条件的急剧变化,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可使岩土体应力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4、崩塌产生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崩塌: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形成条件

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高--高度大于30M的、陡--坡度一般大于45°)、地层岩性(脆性岩石或上硬下软)岩体结构(不同块段发育着方向、规模各异的结构面--高陡裂隙)和地质构造(①断裂构造对崩塌的控制②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使崩塌的物质基础;降雨、地下水的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多崩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崩塌的力学机制:

崩塌是岩体长期蠕变和不稳定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崩塌体的大小、物质租车、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积情况、破坏情况千差万别,但崩塌的产生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孕育和发展的,按崩塌发生是受力状况的不同可分①倾倒崩塌②滑移崩塌③鼓胀崩塌④拉裂崩塌⑤错断崩塌。

5、什么是地质灾害?其如何分类分级的?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

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大致可分为两类:(1)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都划归为地质灾害。(2)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其他分类:①按空间分布状况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两个系统②按灾害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分:突发性和渐进性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分级方案:灾变分级、灾度分级、风险分级。地质灾害分级反映了地质灾害的规模、活动频次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程度。

四、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

五、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地质灾害宏观类别、结合地质、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可将中国地质灾害划分为四大区域。

1.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大区。2.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地质灾害大区3.内陆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地质灾害大4.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地质灾害大区

6、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

地面沉降: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现象。

滑坡:指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者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称为滑坡。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关联:

①都属于地质灾害,且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除了地面沉降其他三种都可能出现在山区。一般来说,地面塌陷出现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出现在平原抽采地下水地区。②水在其中起到很大得作用

滑坡、泥石流对水的敏感性很强,滑坡、泥石流爆发的高峰期与降水强度较大的夏季基本同步。单次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诱发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子。

面广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和动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会造出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振动; 地表渗水等是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 ③受重力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属斜坡地质灾害,重力是斜坡地质灾害的内在动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性、新构造活动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影响斜坡失稳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面沉降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察觉,有自重影响 ④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⑤人类工程对其影响大

7、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海水入侵: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2)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1、合理开采地下水淡水资源

2、开展人工回灌

3、阻隔水流

4、预报。

第二篇:灾害地质报告-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关于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

Krisr [选取日期]

相关内容收集于网络

关于雅安地震的相关研究

雅安地震后,我带着以下问题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作出此读书报告:

1、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2、对于雅安地震,为什么中外报道的震级数值不同?

3、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能够发挥多少的功力?

4、为什么地震不能完全准确预测?

一、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从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断裂带从震央向东北反复破碎——来看,可以预计汶川震后在西南方向可能出现一个强震。

青藏高原的推挤积攒了大量应力需要释放,汶川地震把龙门山断裂带东北端的应力进行了有效释放。但龙门山一线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力累计,一端得到释放,另一端呢?

这是08年汶川地震的余震统计图。可以发现破碎是往东北方向去的 地表破碎270km。整个破碎带非常长 而反向上基本没动。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联合发布了4.20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地震发生后,科研人员从IRIS数据中心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用于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选取其中信噪比较高并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较均匀的31个远场P波波形(震中距位于30°<△<90°范围之内)数据进行点源模型的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再利用31个远场P波波形并增加14个SH波波形资料用于震源过程反演。初始破裂点取USGS给出的震中位置。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1.54×10**19Nm,Mw=6.7。最大滑动159cm。

结果表明:芦山地震为震级Mw6.7,震源深度10.2km的逆冲断层,破裂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集中,震中区的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约为9度。主震和余震分布于龙门山断层带西南端的彭县—灌县断裂带上,位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内(单斌等,中国科学D,2009年39卷5期),且两者震源性质相近均为逆冲断裂为主,表明该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密切关系,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采用下半球投影,同时给出了点源模型的P波垂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资料(黑线)的拟合情况。图形下方给出了两组节面解(左下,λ,δ,θ,h分别表示错动倾伏角、断层倾角、断层走向、震源深度)和点源模型的震源时间函数(右下)。

二、对于雅安地震,为什么中外报道的震级数值不同?

雅安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局先速报5.9级,后改为7.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则报为6.6级。这种差异是由地震震级计算标度不同造成的,USGS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矩震级,而中国还在采用被公认过时的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4月20日雅安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局先速报5.9级,后改为7.0级,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则报为6.6级。此后几次的余震震级报道中,中美所报数值也各有高低。同次地震,震级数值为何会如此的中外有别?其实,差异是由地震震级计算标度不同造成的,USGS使用的是国际公认的矩震级,而中国还在采用被公认过时的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地震的震级标度有多种换算方法,中国一般采用面波震级标度

193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借鉴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共同提出震级划分法,用以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此标度原先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量,后来成为通用的里氏地震规模。这种地震规模度量方法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虽然里氏地震规模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但是现代精密的地震仪则经常会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加之,受当初设计里氏地震规模时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限制,近震规模(ML)若大于约6.8级或观测点距离震中超过约600千米便不适用。后来研究人员提议了一些改进,其中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最为常用。在中国,各省地震局在地震震级标度中一般都采用国家标准GB17740-1999规定的面波震级(Ms),对震源浅且距离远的地震进行测定。

面波震级存在大震震级饱和,小震振幅记录受限等问题

但是,里氏地震规模存在缺陷,主要在于它与地震发生的物物理过程没有直接联系,并且由于“地震强度频谱的比例定律”的限制,里氏地震规模存在震级饱和现象。20世纪60~70年代,有科学家在研究全球地震年频度与Ms的关系时发现,缺失Ms超过8.6级的地震。他们认为,当Ms超过8.6级后,尽管地表出现更长的破裂,显示出地震有更大的规模,但测定的Ms值却很难再增上去,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地震规模的数值却一样。

此外,传统的地震仪对于周期为20秒的面波灵敏,计算面波震级的时候就是用20秒的面波。原则上说,面波震级不适用震级小于5级的地震。这是因为震级小于6级的地震,面波震级能记录到的振幅是受到限制的,那么,由它所计算得到的震级也就比实际值小。这就导致以往报道中,震级小于6级的地震,中国地震局所报的震级往往比USGS所报的要低零点几级。例如,2008年6月18日的四川省石棉地震,USGS报的是 Mb4.6级或Mw 4.7级,而中国报的是面波震级4.2级。

21世纪初,地震学者认为传统震级标度法已经过时,公认采用矩震级

1977年,同属加州理工学院的金森博雄教授提出一种物理含义更为丰富,更能直接反应地震过程物理实质的表示方法,即矩震级(Mw)。该标度能更好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如地层错动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传统的震级标度法与之对比,只是抓住某一种地震波的最大振幅来标征地震的大小,它们与地震波能量大小的关系只是一种统计关系,而地震波能量也只是地震释放总能量的一部分。到了21世纪初,地震学者普遍认为传统的地震规模表示方法已经过时。

地震的矩震级,既可由地震波记录反演计算获得,也可从野外测量断层的平均位错、破裂长度、实验室内测量的岩石剪切模量以及从等震线的衰减或余震推断的震源深度计算出来,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适用于地震规模大于3.5级到无限制的震级标度。例如,1960年智利大地震为Mw9.5级,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Mw9.0级大地震。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USGS报的是Mw7.9级,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最早报的是Ms7.6级,之后又将其修订为Ms7.8级,最后又改为Ms8.0级。但之后的国际科学研究中则统一采用Mw7.9级,可以说,中国采用的面波震级不但不与国际接轨,还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三、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能够发挥多少的功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地震预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的配套设施。按照系统响应的顺序可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受终端。整套系统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实时监控、飞速响应,尤其是飞速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用分秒必争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

预警系统面临一个尴尬的规律: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对预警系统依赖越弱的地区,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反而越长。拿汶川地震举两个极端的例子: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映秀镇,处于预警系统的响应盲区,基本没有可能获得提前预警;而距离震中约1500公里的北京,可获得大约3分钟的提前预警,但又几乎没有意义。日本也在其预警系统的宣传手册中提到,如果您距离震中太近,预警信息和地震波可能同时到达。在2008年6月14日,日本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中,距离震中30公里的鸥州,在3.5秒后收到了预警信息,但此时破坏性的S波已经到达。在遭受严重冲击的栗原,地震预警信息只提供了0.3秒的应急时间。对应于距离震中50公里和80公里的居民,则分别获得了5秒和15秒的应急时间。

除去这些天生的缺陷,预警系统在关键技术上还没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地震参数的快速判定。作为5个部署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地区之一,日本的投入最大,性能也是最好的。然而2008年1月27日,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一则标题为“地震预警系统再次失效”的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现状。

部署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般来说,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地区,有如下特点:

1.地震发生频繁。如日本、台湾、墨西哥和美国加州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只有频繁的地震活动才需要频繁的地震预警,来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如果不能减少一定的损失,那么部署这套昂贵的系统本身就是一笔损失。

2.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地震预警系统由于整合度高,对地震台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长期不间断运作。地震预警系统的警报终端还需要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合作开发,如电视台、铁道部门、工厂、医院等等,都需要装备相应的警报终端才能发挥预警系统的功效。因此预警系统的部署成本并不算是低廉,对当地可能有一个长期的经济压力。

3.设防区域小,预警价值高。日本,台湾均为整体设防,因为他们需要防御的总面积偏小,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也是针对旧金山周边区域。同时,这些防御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人口密度大,长期预警的经济社会价值可观。

综合上述的情况,对于是否需要地震预警系统,科学界内仍未能形成一致的看法。支持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损伤;不支持的学者认为这套系统成本高昂、功能有限,前途并不光明。2004年《科学》杂志有文章标题用“打赌”来形容各个国家对于地震预警系统的态度。迄今,我们仍无法看到这个赌局的结果。不过有一件事很确定,日本等国将继续在这个赌局上不断下注。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里面只有墨西哥城的SAS系统是直接面向公众的一个地震预警系统。简单点说,就是说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只有这个系统是直接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通过电台、电视、手机等手段让民众第一时间得知。而其他的大部分预警系统主要是面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大型公众设备,水坝、核电站、高速铁路等,而从政府部门反应到发布到公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反应很容易就耽搁掉好不容易赢得的几秒救命的时间。为什么大部分的地震预警系统不直接面向公众?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地震预警系统仍然处于摇篮阶段,虽然它很有效,但是毕竟它处于还研究阶段,还需要提高它的准确性和速度。

由于对数据的分析时间太短,获得的数据不完整等等很多问题,导致误报的可能性很大。日本的EEW系统和墨西哥的SAS都证明存在误报现象。要知道,作为社会影响重大的地震,一次误报会造成巨大社会恐慌和损失;更严重的是,误报会严重伤害地震局、政府的公信力,就像小时候听过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地震局误报几次,将来即便是预报正确,民众也不相信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地震预警系统的基础是庞大而密集的地震台网,其数目越大,获得的资料越丰富,震中和震级的计算越准确,预警也越迅速。而我国的这项基础工作还有待完善,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数字台网建设不足。以强震台为例,日本的覆盖密度为1323台/万平方公里,美国为53台/万平方公里,而我国为0.3台/万平方公里。而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四、为什么地震不能完全准确预测?

从网友评论和科学网上其它有关地震的讨论文章看,大部分网友尽管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却依然一厢情愿地相信地震一定能预报,而把主张不能预报的观点当做是官方科学家们推卸责任的说法。一些所谓的非主流科学家们,特别是某些号称预报了此次地震的人,则趁此机会呼吁政府和社会重视自己的研究。而即使是那些“官方科学家”,在解释为什么不能预报的时候,也往往只是泛泛地说,我们现在对大地内部了解太少,因此现在全世界都还不能预报,似乎以后还是有希望预报的。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岩石受力。当力大到一定程度,造成岩石发生断裂。断裂是突然的,这时能量被释放出来形成地震波。这种断裂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正是由于存在这种随机性,注定了地震本身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的。地震的随机性,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在非常著名的气象上的所谓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动力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对于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微小的改变就足以使整个系统的演化完全不同(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飓风)。不过,实际上在气象上,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系统都处在这种对初始条件都很敏感的状态,在某些参数条件下系统是稳定的。例如,洛伦兹(Lorenz)当年发现蝴蝶效应时提出的 洛伦兹方程,在雷诺数较低时,存在稳定的动力学吸引子,因此这时蝴蝶扇不扇翅膀都没什么影响。只有当雷诺数较高时,才会出现奇异吸引子,这时才会出现蝴蝶效应。这也是为什么数值天气预报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能的。

不过,地震比气象更难预测,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地下的情况,而是与地震本身的特点有关。导致地震的岩石断裂其实是经常发生的,但很多时候这种断裂只导致少量能量释放,引起小地震,对我们没有影响。然而有时,一块岩石断裂造成其它岩石受到更大的力,这又导致其它岩石断裂,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放大导致大地震。地震过后,在重新取得平衡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余震。但是,最终这导致地壳能量的释放,这时地震暂时停止,地壳再次开始蓄积能量,直到蓄积的能量再次导致地震。这一动力学过程导致地震形成所谓自组织临界系统(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system), 这种系统里动力学的吸引子正在临界点上,因此它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后果。地震的次数和震级服从幂率分布(古滕堡-里克特定律),这正是自组织临界系统的特点之一。

对于自组织临界系统,也不能说完全无法预测。比如,一个沙堆可以作为自组织临界系统的例子。我们知道,如果往沙堆上不断注入沙子,沙堆坡度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生崩塌。但是,由于沙堆不是完全规则的,到底何时发生这种崩塌,是发生大崩塌还是小崩塌,这有一定随机性,只能作出概率性预测。类似的,对于地震,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和前兆,可以给出一些预测,也有些预测可能正确,但这些预测绝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这是由自组织临界系统本身的随机性决定的,无论科学家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准确预言本身是随机的事物。当然,也有可能可以得到一些概率性预测。但是,由于概率性预测无法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给出短期的、完全准确的预测,这样一来,政府就很难据此作出决策。我在上一篇博文“如果真有关于地震的预测该怎么办”里指出,在存在较多误报的情况下,政府即使收到了地震预报,恐怕都很难决定该不该实行疏散。该文自发表以来,虽然已被不少人浏览,但迄今我没看到谁提出任何可行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国在邢台地震以后,就提倡走群众路线,搞地震预测,这收到了一定成效,成功预报了一些地震,我并不想完全否定这一点。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进展并不大,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地震研究受不受重视的问题,而是由于地震本身的随机特性,注定了它难以被完全准确预测。因此,我们不应该再象过去那样,每次大震之后就大举上马地震预测研究,指望能临震预报出下次地震来--最终很可能是下次大震仍未被预报出来。应该转变思路,在地震长期预报的基础上,加强对建筑抗震能力的要求。实际上,象日本、美国等,尽管同样无法准确预报地震,但每次地震死亡的人数很少,这些经验是中国应该学习的。

第三篇:地质与地貌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为风化壳。

2.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中或岩石裂隙、溶穴中的水。

3.石灰岩:矿物组成主要为方解石,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层理或缝合线构造。

4.断层三角面山:在断层崖基础上由于暂时性流水切割,在崖面形成三角形形状的山峰。

5.洪积扇:洪流在沟口或山口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大而坡度小者称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砂岩(或粉砂岩))和(砾岩);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白云岩(或燧石条带白云岩);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1.5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沉积间断或沉积速度减缓),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干冷与温湿)的变化。(1.5分)

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中侏罗统),Jx(蓟县系), Q3(上更新统),Qb(青白口系)。(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或风蚀作用,或海蚀作用,或潜蚀作用等))、(沉积作用(或搬运作用等))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海啸)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其走向是(250或70)。(1.5分)

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四个。(1.5分)

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扇形三角洲)、(鸟爪形三角洲)、(岛屿形三角洲)、(过渡型三角洲)。(1分)

8.冲积平原是指(指在构造沉降区,在大河的中下游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1.5分)

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和(洋脊地震带)。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D)。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B);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A)

A、凸岸 B、凹岸

C、凸岸和凹岸均可 D、都不对

4.由两条平行沟谷分割的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叫(A)。

A、黄土墚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碟 1

5.岩溶(喀斯特)地貌出露在(D)。

A、碳酸盐岩地区 B、硫酸盐岩地区 C、卤化物盐类地区 D、以上岩性均可

6.(A)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A、烈度 B、震级

7.下面哪个湖属于断陷湖(B),哪个属于向斜凹陷湖, 哪个属于火山口湖(C)。

A、洞庭湖 B、滇池 C、长白山的天池

8、去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下列哪个地震带上(B)。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C、洋脊地震带

9.石灰岩是(A)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A、海相 B、陆相 C、海陆过渡相

10.柱状节理常发育在(B)中。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石英岩

11.按力学性质不同,把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下列属于张节理特征的是(ABD)。

A、产状较稳定 B、节理面平直光滑 C、产状不稳定 D、延伸较远 E、延伸不远

13.下列符合冲积物特征的是(ABD)。

A、磨圆度高 B、分选性好 C、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 D、有层理

14.地下水可按空隙介质划分,下列符合岩溶水特征的是():

A、分布不均匀性 B、分布各向异性 C、分布均匀性 D、分布各向同性

15.下列属于潜水特征的是()。

A、补给区与排泄区一致 B、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

C、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很大.D、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不大

16.下列属于黄土特征的有(BDF)。

A、以砂粒为主 B、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C、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

D、以粉砂为主 E、不含埋藏土壤 F、含埋藏土壤

17.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包括(ACDE)。

A、突发性水流 B、平缓地形 C、陡峭地形 D、人类活动 E、大量碎屑物

18.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岩石空隙类型有:(ABC)。

A、裂隙 B、溶穴 C、孔隙 D、溶洞

19.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反映在(ABCDE)等方面。

A、山势 B、河谷 C、阶地 D、夷平面和溶洞 E、水系

20.断层的基本类型有(ACD)。

A、平移断层 B、阶梯断层 C、正断层 D、逆断层 E、地垒

四、图形题(8分)

(1)该图表明:(河曲的形成发展,河流裁弯取直和牛湖)(4分)

(2)该图反映了(岩浆岩各亚类的化学成分,随着SiO2变化,其他氧化物有规律地变化)(4分)

五、问答题(共42分)

1.简述玄武岩、页岩、石灰岩的岩性特点及风化特征。(10分)

2.解释黄土。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怎样防治?(10分)

3.简述冲积平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10分)

4.潜水和承压水各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何区别?(12分)

1.玄武岩:主要矿物组成是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引进应景隐晶结构或斑状结构,常具有气孔构造。其容易吸热,很易发生化学风化,其风化产物多粘细;粘重度次于石灰岩的风化物。在湿热气候区,玄武岩风化作用强,常风化为富铁的硬壳,成为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的铁盘。玄武岩上发育成的土壤,在南方为暗棕或棕红色,含丰富的盐基和矿质元素。但在北方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玄武岩以物理风化为主,往往形成的土层薄,营养元素释放不出来,发挥不了玄武岩的优势。(3分)

页岩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页理构造,吸水膨胀,失水收缩,页理薄,硬度小,很容易发生物理风化而破碎。由于粘土矿物在地表较稳定,不易进一步发生化学风化,故页岩的风化产物多为页岩碎片,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低。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岩石碎块进一步化学风化、分解,也可形成深厚的土层,这时的风化产物粘重,矿质营养丰富,形成较肥沃的土壤。(3分)

石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强烈,主要发生溶解、碳酸化作用,风化产物多粘细,含钙质丰富,酸性较弱。在地形起伏大的石灰岩分布区,因裂隙、溶穴发育,地表水流缺乏,常常基岩裸露,土层浅薄,植被稀少;但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水分充足,风化物内含盐基丰富,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干旱气候区,降水少,岩溶地形不很发育,又因为石灰岩矿物组成单一,结构致密,故难于风化,则形成陡峭的地形。(4分)

2.解释黄土。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怎样防治?(10分)答案要点:

(1)定义:黄土指风力搬运堆积成的,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孔隙大,透水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无层理,有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的黄色土状堆积物。(2分)

(2)引起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性质,黄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节理等特点,以及地形、人为因素等。(分别简要说明)(3分)

(3)防治(5分): 在水土流失的黄土分布区,可采取造林种草、农田措施、农田水利措施等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

造林植草可使地面覆盖度增大,防止降雨对地表的直接打击、冲刷,从而达到截流保土的作用。造林的措施有:黄土塬护田林、沟谷防护林等,加强沟头、沟边、沟坡和沟底防护; 农田措施主要有坡地梯田化和土壤改良。坡地梯田化是将坡地改成阶梯状的水平梯田;土壤改良是对耕地进行平整深翻或人工培肥,使土壤增厚,以吸收较多的雨水,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农田水利措施用于保护耕地、防止沟头扩展。主要有:治理沟谷工程和治理沟间地工程,前者包括淤低坝、小水库和护岸等工程,其作用是减缓水流冲刷,防止沟谷进一步扩展;后者包括坡面截流槽和蓄水槽,主要是防止坡面水流过分集中或将坡面水引向无害地带。

3.简述冲积平原的类型及结构特点。(10分)

根据作用营力和地貌部位,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2分)

山前平原又叫冲洪积平原,位于山前地带,其沉积物为冲积物、洪积物。因河流出山进入平原,河流纵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许多冲

积扇联结而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山前平原主要是较粗颗粒的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2分)

中部平原又叫泛滥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体,其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还夹有湖积物,风积物。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速度较小,带来的物质较细。洪水时期,河水溢出河谷,大量悬浮物随着洪水一起溢出,在河谷两侧堆积成自然堤。若自然堤被洪水冲溃,则形成决口扇。洪水消退后,决口扇上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或沙地。冲积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在平原上留下许多古河道遗迹,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及其沉积物。中部平原以河流冲积物为主。河间地中常发育湖沼,湖沼沉积物在剖面中呈透镜体状。(3分)

滨海平原又叫三角洲平原,其成因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颗粒很细,湖沼面积大。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入陆地,形成海积层与冲积层相互交错的现象。在滨海平原常见到泻湖、海岸沙堤等地貌形态。滨海平原由海相和河流相共同组成。如果陆源物质增多,陆地向海方向增长,河流相沉积在海相之上;若陆源物质减少,则海水伸入陆地,海相沉积又覆盖在河流相沉积之上。(3分)

4.潜水和承压水各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何区别?(12分)

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1分)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承压水。(1分)

潜水的主要特征(5分)

(1)补给区与排泄区一致;

(2)潜水面与潜水位一致,潜水形状基本与地形起伏一致,但比地形起伏缓和得多。

(3)潜水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潜水的动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

(4)潜水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但受气候影响,且含水层厚度一般比较有限其资源常缺乏多年调节性。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5分)

(1)承压水的补给区与排泄区不一致.(2)承压水实际没有承压水面, 其水面即在隔水顶板处, 承压水位与之不一致.(3)承压水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不大,承压水动态也比较稳定。

(4)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承压水资源不容易恢复、补充,但因其厚度较大,其资源往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两者的区别可从特征中看出。

第四篇: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钻井地质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181.B182.D183.B184.C185.A186.B187.A188.A189.D190.C191.A192.B193.C194.D195.D196.A197.C198.B199.A200.C201.D202.B203.B204.D205.B206.D207.C208.A209.B210.C211.C212.A213.B214.A

二、判断题(第215题~第318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每题0.5分,满分52分。)

215.×

正确答案:地质录井过程中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地质设计、合同文本及有关技术标准,处理钻井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技术问题。

216.√217.√

218.×

正确答案: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应对现场录井收集的各种录井原始记录有重点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须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219.×

正确答案:作为一名地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整理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资料分析研究能力。

220.√221.√

222.×

正确答案:完整的井场信息服务体系应当具有井场信息综合管理和井场信息综合应用两大功能。

223.√

224.×

正确答案:基地系统通过设定的服务器对井场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发布和共享。225.×

正确答案:常规地质录井资料是判断储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建立解释图版时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收集常规地质资料。

226.√227.√

228.×

正确答案:不同地区油气性质不同,部分地区曾出现气测录井中全烃有异常、轻烃含量极低而重烃含量高的特殊类油层,因此气测录井中全烃有异常、轻烃含量极低而重烃含量高有可能不属于钻井液加入有机添加剂引起的,在资料处理时不能轻易排除。

229.√

230.×

正确答案:解释模型与解释图版完全不同,但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成功的解释图版依赖于正确的解释模型。

231.√

232.×

正确答案:定量荧光解释图版一般采用二轴平面直角坐标。

233.√

234.×

正确答案:不能为了保证交会图中同类性质流体集中,容易划分价值区,就将离散的交会点

从图中去除。

235.×

正确答案:划分不同流体性质的区间线应尽可能用函数表示。

236.√237.√

238.×

正确答案:回判解释是验证图版可信度的一种手段,因此对于回判解释符合率达不到要求,但新井解释符合率达到要求的图版应认真分析原因,不能轻易投入使用。

239.×

正确答案:不能为提高解释符合率,就抽取一部分建立图版的资料作为新井资料用于验证。240.√

241.×

正确答案:地质录井资料综合处理平台功能强,但处理资料时,有时也需人工干预。242.√

243.×

正确答案:油气层专家解释系统是在图版解释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推理后得出结论,并非图版法中的一种。

244.√245.√

246.×

正确答案: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对油气层解释的符合率会随着应用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得以提高,不会受资料多少的限制。

247.√

248.×

正确答案:为评价油气田规模、生产能力及经济价值,建立探明明一为目的而钻探的井称为预探井。

249.×

正确答案:地质井井号编排以一级构造单元统一命名。

250.√

251.×

正确答案:编写地质设计钻时录井项目时,通常要求非目的层段每1 m一点,目的层段每0.5~1 m一点。

252.√253.√

254.×

正确答案:编写探井地质时,地面海拔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单位为m,精度为0.01m,海上探井填写水深。

255.×

正确答案:变更地质设计是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实钻因素与原设计出入较大,无法正常执行原设计时而进行的修改。

256.√257.√

258.×

正确答案:地质交底需讲清钻探目的、地质任务、故障显示和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259.√

260.×

正确答案:操作规程是技术标准的一种,它所针对的对象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261.√

262.×

正确答案: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263.×

正确答案:技术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立足国内资源,提高利用率,注意节约和做好稀贵资源”的原则。

264.√

265.×

正确答案:企业技术标准由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审签,再由企业领导批准后即可发布。266.×

正确答案:对技术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第二步是调查研究。

267.×

正确答案:操作技能培训是必须体现学员动手能力的培训。

268.√

269.×

正确答案:一个理想的教学计划就是要采取多种方式,能够激起教育对象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达到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270.√271.√

272.×

正确答案:砂泥岩剖面与碳酸盐岩及火成岩剖面相比,一般情况下,前者有电阻率相对较低、体积密度较低、声波时差较大、储层孔隙度较高的特点。

273.×

正确答案:划分砂岩类孔隙性储层时,物性好的储层的电测曲线具有密度较低、声波时差较大、自然伽马低、微电极差异大等特点。

274.√

275.×

正确答案:油气层普遍存在“含油饱和度高”和“不含可动水”两大特点。

276.√

277.×

正确答案:地层岩性剖面的落实主要依赖录井实物资料,但需要测井辅助分析。278.√

279.×

正确答案:用同一种流体而不同渗透率的岩样测定毛细管压力,表明束缚水饱和度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

280.√

281.×

正确答案:用测井连井资料进行砂组及油组对比,可以分析油(气)层展布情况。282.√283.√

284.×

正确答案:圈闭评价、地层评价及油藏描述属于油藏早期评价。

285.√

286.×

正确答案:油藏前期评价是指自发现油藏到开发结束以前的油藏评价。

287.√

288.×

正确答案:储层速度敏感性产生的机理是流体流动速率高,对储层产生冲刷作用,使胶结物脱落,堵塞渗流通道,从而使储层渗透率下降。

289.√

290.×

正确答案:弹力驱动油藏原始地层压力高于原油饱和压力几倍以上,原始气油比低。291.√

292.×

正确答案:油藏生产能力的指标一般用流度、采油指数、千米井深日产油来表示。流度即石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能力。

293.√

294.×

正确答案:储集层的储集参数越好,储集层中油气的充满度越高,其地震波主频越低。295.√

296.×

正确答案:“暗点”永远出现在储集层的顶界面反射中。

297.√298.√

299.×

正确答案:构造抬升可以形成异常高压,地层剥蚀可以形成异常低压。

300.√301.√302.√

303.×

正确答案: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位移方向一致,传播时介质会发生压缩和扩张的体积形变,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传播。

304.√305.√

306.×

正确答案:dc指数法与d指数法都是建立在机械钻速的基础上,区别在于dc指数法考虑了钻井液密度的影响因素。

307.×

正确答案:地震资料中的动力学信息主要指地震反射特征,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衰减、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等。

308.√

309.×

正确答案: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采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高频衰减,有更高的信噪比,加密时间和空间采样。

310.×

正确答案:地震检波器可分为动圈式和压电式2种主要类型,压电式检波器适用于海洋和沼泽环境,动圈式检波器适用于陆地环境。

311.√312.√

313.×

正确答案:属于同一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波其同相轴一般具有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同相性、时差变化规律4个标志。

314.√

315.×

正确答案:地震反射界面与时间地层界面或岩性界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地震反射同相轴都平行于等时面或岩性面。

316.√

317.×

正确答案:地震反射波能量的强弱主要与反射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成正比;地震的传播速度与岩性、孔隙度、孔隙中充填物的性质有关。

318.√

第五篇:刘杖子中心小学预防地质性灾害应急预案

刘杖子中心小学预防地质性灾害应急预案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刘杖子中心小学防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高度重视,明确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

防地质灾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教职员工,特别是学校行政,应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装着防地质灾害工作,做到时时不忘安全,事事重视安全,具有强烈的防地质灾害意识,将防地质灾害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落实安全责任,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四、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五、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一)刘杖子中心小学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刘成(校

长)

副组长:王树民(副校长)

周俊杰(德育主任)

成员:徐彦伶

于景华

赵志新

赵东松

杨宝霞 职

责:

1、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和镇政府下达的其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任务。

2、督促、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实施、协调并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应急工作;负责领导小组的信息、联络、接待等日常工作。协同上级有关部门维护灾区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负责救灾物资和师生、财产和学校的安全,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有关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处置工作需要,认真配合上级做好大、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1、班主任、科任老师:负责及时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安定学生情绪,协助调运救灾物资、设置避险场所,组织转移、安置和救济受灾学生;核定和报告灾情,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学生救助和安置情况。

2、值日老师: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政府等部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防止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进出灾区道路和灾区内交通疏导工作。

六、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今年我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晨会、班队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村小、教学点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校区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各地质灾害易发区学校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树林、河堤情况,结合实际制订好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报中心小学备案后组织实施。各校每年至少要按应急预案组织师生进行一次在紧急情况下的演练,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防汛防灾方案,使方案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河堤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24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七、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中心小学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规定情况之一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处理工作程序,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人员救援、抢险、事故调查,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必要时报经当地政府同意,请有关部门参加。

3、一旦学校出现地质灾害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1)应急指挥小组:

由校长室成员组成: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其职能主要有: ①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并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决定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②尽早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 ③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④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关指示。⑤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2)医疗救援小组

长:周俊杰

成员:徐彦伶

于水松

陈红艳

李雅娜 主要职责有: ①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②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系; ③接待赶到医院的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3)现场控制小组:

组长:刘成成员:王树民

于景华及有关人员 主要职能是: ①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②排查其他受伤人员,组织力量送医院; ③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④由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生秩序; ⑤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4)后勤保障组

组长:赵志新

成员:杨宝霞

毕秋红 主要职能: ①尽力做好医疗求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②必要时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③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织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5)信息资料搜集及报告小组:

长:赵东松

成员:相关班主任

主要负责汛灾、滑坡事件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图象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做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12小时内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4、人员转移

在发现险情时应坚持先救人,后抢物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要按照计划做到有秩序、有组织地转移到牢固的楼房或附近居民家中,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

5、抢险准备

汛期要加强巡逻检查,发现险情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

6、物资转移

学校物资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灾情,制订应急措施,按照转移、垫高或转放楼上等方法制定预案,其中易爆、易燃、危险化学品等要按数登记造册,严格管理,贵重物品转移楼上明确专人负责。

7、及时上报。

(1)报告程序。班主任、教师(或接到学生报告的教职工)→ 中心小学校长 → 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和县教育局。

(2)学校突发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临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间等。

8、后期处置

学校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县教育局,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八、应急保障

汛期中心小学及下辖各单位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保持联络。指挥部的领导及成员单位的领导手机应保持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下载灾害地质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灾害地质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考卷及答案

    《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学习活动测试卷 单位 姓名 职务 分数 一、单选题(10题,共10分) 1、《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4年11月26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钻井地质工技师答案(5篇可选)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钻井地质工技师理论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415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415分。) 1. D 2. B 3. C 4......

    灾害地理

    浅谈灾害经济学 ----非常规条件下的需求刺激班级:国土资源学院2009级2班 姓名:卫春阳 学号:***9级班 2011年11月11日国土资源学院 灾害经济学: 是一门研究灾害预测......

    灾害处理

    吉林水灾处理?答:灾害处理: 六、处置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 (1)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途中电话报告或安排应急办文字报告至上级) (2)启动预案,科学调度 (3)抢救生命,降低损失 (4)组织资......

    灾害特色旅游

    灾害特色旅游 2008年初的一场大雪让我国南方变得冰天雪地,绊住了人们回家的脚步,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大自然在展示其强大力量的同时,也不吝惜展示它的美。难......

    煤矿灾害

    山西潞安集团在模拟巷道内完成四人九十六小时的安全验证试验,“矿用救生舱”的科学性、系统性研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矿用救生舱可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

    灾害慰问信

    灾害慰问信(精选多篇)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值守全体成员: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危难时刻,你们带着党和人......

    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答案)(精选5篇)

    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答案) 一、单选题 1、山洪灾害是指由于______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 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C、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