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灾害
山西潞安集团在模拟巷道内完成四人九十六小时的安全验证试验,“矿用救生舱”的科学性、系统性研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矿用救生舱可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同时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1国内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状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工程要求中提到: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和煤层气地面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在瓦斯灾害严重矿区建成一批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治理达标、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开展矿井通风和瓦斯抽采利用系统更新改造。实施煤矿开采、供电、井下运输、排水、提升等系统安全技术及防灭火工程技术改造。开展煤矿水文地质和老空区普查,实施矿井水害治理工程。推进煤矿机械化和兼并重组小煤矿安全改造工程建设。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对于建立矿井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煤矿灾害探测
煤矿生产是一个危险行业,它属于隐蔽工程,处于地下深部,煤矿开采巷道地质环境复杂,严重受到水(透水事故)、火、煤尘、瓦斯、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经济损失无法弥补。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各方面的警觉,尤其是熟悉煤矿地质环境,避免突发性事故发生。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煤矿突水、透水事故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瓦斯爆炸是另一个危害煤矿生产安全的问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先探明煤矿井下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含水带、瓦斯蕴藏区和断层等地质灾害。可增强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事故隐患的预见性,可以大幅度减少煤矿挖掘中的意外险情。
煤矿灾害探测系统
TST煤矿探测技术
TST煤矿灾害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为本安型防爆设计,已取得中国防爆证和德国防爆证。用于探测煤矿断层、破碎带、岩溶陷落柱、采空区等地质对象,预报瓦斯与地下水突出部位。预报方位为巷道前方,巷道侧向,巷道间。对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指导作用。特点:
建立在逆散射成像原理基础上的超前预报技术,与传统的反射地震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运用了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不但可精确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同时还可以获得围岩力学性状的空间变化; 结合地质信息可以找到含水带和瓦斯蕴藏区。国内外唯一实现围岩波速精确分析的超前预报技术。保证了地质构造定位的精确性;
采用独特的观测方式,保证观测数据同时满足围岩波速分析、三维波场分离和方向滤波的需要。
仪器通过中国煤矿防爆检测安全证明和欧洲煤矿安全检测证明。
第三篇: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
实施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差异性大,灾害防治技术工艺性强,可复制性差的特点,重点推广突出的预测预报,瓦斯的抽放技术,开采保护层技术(特别是老矿、资源枯竭矿井),推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合理配置监控系统功能,有条件的矿区、地区实现联网,促进信息共享;推广自燃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技术、注浆、注氮、注凝胶、阻化剂等综合防灭火技术;全面采用被动式隔爆技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提高资源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损失,推广突出预测预报技术的全面质量
管理措施,精细化施工,科学化管理。
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支撑发展:目前在防治灾害方面主要突破重点为: ①提高热催化元件的寿命和稳定性,确保瓦斯监测、报警的需要;②开发红外、光纤维等光学原理的CH4、CO、CO2 测定仪和传感器,为煤矿提供新的检测技术;③尽快突破、完善工业以太网加现场总线的宽带网络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关键,为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提供支撑;④研究处理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的煤矿灾害预警技术,提高监控系统对瓦斯等灾害的预警能力;⑤研究适合高地应力、高瓦斯、松软突出煤层条件下的钻机和钻进工艺及瓦斯抽放技术;⑥研究超长定向水平钻孔钻机与钻进工艺及预抽瓦斯技术;⑦研究井下、地面、采煤采气协调开发技术,把高瓦斯煤层转化为低瓦斯煤层,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⑧研究探测矿井小构造和瓦斯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及装备;⑨完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提高预报准确性,研究延期突出的预测和预防技术;⑩研究矿井隐伏导水构造及探测老空区空间积水布置、深度富水状态等关键的高精度物探技术。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对煤矿职工(重点是农民协议工)的培训,使其能够基本掌握灾害发生的预兆和在灾变过程中自救与互救应变能力;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要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推动煤矿职工学科技,学技术的热情,提高自学能力。积极利用国家对煤矿科技人才培养优惠政策,选送一些年轻有为、有知识的青年到大专院校深造、学习,弥补煤矿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提高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提高矿井抗灾能力:采取国家、当地政府及企业共同投入,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法人负责的办法,筹集资金,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或系统不合理、通风能力不足问题,夯实基础,提高装备水平,提高矿井抗灾能力,保证煤矿安全、长效、持续、稳步发展。
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搞好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管理强矿”,坚持实施分类指导,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和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45条”。国有大矿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标准,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小煤矿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标准干好每一个工序,通过严格把关,精细化操作, 将一切引发事故灾害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安全。
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管理体系,依法治矿: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煤矿的“一通三防”、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防突、电气设备的防爆、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专门人员负责。煤矿要科技、法治同步并举,推进依法治安战略实施,促进煤矿安全健康发展。
第四篇:煤矿灾害防治技术
1瓦斯的定义:矿井瓦斯是指从煤层或者岩层中放出或产生过程中产生并涌入到矿井内的各种气体。从狭义上讲,矿井瓦斯专指甲烷。2.将煤层瓦斯按赋存深度不同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带:N2-CO2带,N2带,N2-CH2带和CH2带。瓦斯的前两带统称为瓦斯风华带。3.瓦斯的赋存状态:自由状态和吸附状态。4.瓦斯涌出形式:普通涌出和特殊涌出。5.瓦斯涌出量有:绝对涌出量和相对涌出量。
6.矿井瓦斯等级按照平均日产量1T煤涌出瓦斯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分为:A低瓦斯矿井10m³以下且40m³/分及其一下;B、高瓦斯矿井:10m³以上或40m³/分以上。
7.三专两闭锁: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风电闭锁、瓦斯闭锁。
8.局部通风机要求:必须安设在新鲜风流中,距离回风口的距离不小于10M,安设局部通风机的进风巷道所通过的风量要大于局部通风机的1.43倍。
9.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的处理:在《矿井安全规程》中规定,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不能低于0.25M/S,不得超过4M/S,在采煤层注水和采取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其最大风速不得超过5M/S。10.一炮三检:指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要认真检查爆破点附近的瓦斯,瓦斯超过1%不准爆破。
11.三人连锁放炮制:爆破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警戒,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将自己的放炮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经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自己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爆破口哨进行爆破,爆破后三牌归祝。
12.《安全规定》关于矿井瓦斯检查的制度要求: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低瓦斯每班至少两次,高瓦斯每班至少三次,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瓦斯并安设甲烷断电仪。
13.区域性房突出措施: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
14.开采保护层:在突出矿井中,预先开采的并能使其他相邻的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受到采动影响而减少或丧失突出危险的煤层称为保护层。
15.矿井瓦斯治理方针: 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16.瓦斯抽放条件:《矿井安全规程》规定,抽放瓦斯的矿井中,利用瓦斯时其浓度不得低于30%,不利用瓦斯时,采用干式抽放瓦斯设备,瓦斯浓度不低于25%。
17.按抽出瓦斯来源,本煤层抽放,附近煤层抽放,采空区抽放。18.防治井下水灾基本原则: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倔、先治后采。
19.按抽放与掘进时间:预先抽放,边采边放。、20.矿井火灾: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21.煤炭自然:潜伏期。自燃期。自然
22.煤炭自然的断定:煤炭自燃出现明火、火炭或烟雾等现象。由于煤炭自热而使煤体、围岩或空间温度升高至70以上。由于煤炭自热分解出CO、C2H4或其他指标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预报指标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23.采空区推进三个区域:散热区、自然区、窒息区。
24.火风压:火灾时高温烟流流过巷道所在回路中的自燃风压发生变化,这种因火灾而产生的自然风压变化量,在灾变通风中称为火风压。25.介质法防灭火技术:灌浆防灭火,惰气。阻化。凝胶。泡沫。26.阻化挤防灭火:压注阻化剂溶液。气雾阻化。喷洒阻化剂溶液。27.无机固体三项泡沫:气源、泡沫液、无机固体粉末。
28.矿尘的分散程度指矿尘的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尘粒所占百分比。矿尘中微细颗粒多,所占比例大,称为高分散度矿尘,反之称为低分散度矿尘。分散度越高,危害性越大。湿试作业条件下,矿尘浓度可降低但分散度增加。29.成反比中最危险的是硅肺病。
30.煤矿尘肺病按吸入矿尘的成分不同分硅肺病,煤硅肺病、煤肺病。31.煤尘爆炸条件:煤尘的爆炸性,煤尘浓度,引起煤尘爆炸的热源。32.矿井瓦斯浓度,矿井瓦斯是可燃性气体,当其混入时,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降低,混入量越大,则煤尘的下限浓度越低。33.矿尘存在:游离煤尘和沉积煤尘。
34.除尘的方法:通风除尘和除尘装臵捕集除尘。
35.岩份棚距离可发生煤尘(瓦斯)爆炸地点不小于60m,不大于300M。36.矿井水灾发生条件:必须有充水水源,必须有充水通道。37.井口和工厂广场内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洪水水位上。38.积水区: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
39.超前距:探水是从探水线开始向前方大钻孔,在超前探水时,钻孔很少一次就能打到老空积水,常是探水--掘进--在探水--在掘进,循环进行。探水钻孔位臵应该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段距离。煤尘超前距20M,薄煤层不小于8M,岩层保持5-10M。
40.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41.防水煤柱,在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隔煤柱,如果矿井是以断层为界,必须在断层两侧留隔离煤柱。井田边界隔离煤柱最小值不小于20m,断层个侧的隔离煤柱不小于20m。42.防水闸:临时性,永久性。
43.遇难地点是否存在空气的分析。(1)当避难地点比外部水位的标高高时,避难地点坑定有空气存在。(2)当避难地点比外部水位的标高底时可分两种情况:A、洪水能直接涌入的位于透水点下部的巷道,是不会存在空气的。B、比外部水位低的倾斜或垂直的不漏气的“倒瓶形”巷道存在空气。
44.工业炸药的起爆,热能,机械能爆炸充能。45.炸药分为:单质炸药和混合炸药。
46.煤矿炸药五级;五级用于溜煤眼爆破和过石门揭开瓦斯突出煤层。47.雷管:火雷管和电雷管。电雷管分瞬发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48.殉爆:由于装有雷管的主动药包的爆炸引起与其相邻并隔开一定距离的被动药包发生爆炸现象。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外,还要求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54.掏槽眼的作用:首先在工作面上将某部分岩石破碎并抛出,在一个自由面的基础上蹦出第二个自由面来,为其他炮眼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55.电爆网路有串联,并联,串并联等形式。
56.井下爆破材料库必须采用矿用防爆型的照明设备,电压不得超过127v。
57.炸药和雷管不应在同一列车运输,装炸药的车辆和装雷管的车辆之间及与电车之间,需要三个空车隔开。
58.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在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的工作必须固定在一个工作面上。爆破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有两年以上采掘工龄的人员担任,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
59.放炮母线要与电缆、信号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挂在同一侧,放炮母线必须挂在电缆的下方,并保持0.3米以上的悬挂距离。60.每层工作面的顶板事故根据表现形式和范围可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冒顶事故两类
61.巷道顶板事故按围岩迫害可分为:巷道顶部冒顶钓矸、巷道碧片帮以及巷道顶帮三面大冒落。
62.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加固。采用棚架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
63.处理和控制冒顶的基本原则:先外后里、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顶后帮。
64.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2%,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通常为650摄氏度,最低点燃能量为0.28mj 简答题
一、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煤的吸附特性
2、煤层露头
3、煤层的埋藏深度
4、围岩透气性
5、煤层倾角
6、地质构造
7、水文地质条件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1)危险性随开采深度及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2)绝大多数发生在掘进工作面。(3)引起应力状态突然变化的区域
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有以下内容:
1.突出危险性预测 2.防治突出措施 3.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4.安全防护措施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有以下内容: 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工作面防突措施 3.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4.安全防护措施
四、火风压的特性 1.火风压出现的位臵。火风压产生于烟流流过的有高差的倾斜或垂直巷道中。
2、火风压的作用相当于在高温烟流流过的风路上安设了一系列辅助通风机;
3、火风压的作用方向总是向上。
五、火区熄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一)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二)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三)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四)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五)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六、矿尘含尘量的计量指标
1.矿尘浓度 2.产尘强度是指生产过程中,采落煤中所含的粉尘量,常用的单位为g/t。3.相对产尘强度 4.矿尘沉积量
七、矿尘灾害形式:污染工作场所,引起职业病;某些矿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加速机器磨损0.,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工作场所的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八.对开采工艺的要求:防止应力集中和放顶不实;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式;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合理确定采煤、控顶工艺之间的关系;重视初次放顶,加强有效的安全途径。
九、煤尘爆炸的特点:1.巷道壁和支架上有黏焦2.煤尘的成分发生变化
3、煤尘爆炸时气体的炭氢比明显高与瓦斯爆炸
4、灾区co浓度很高
5、煤尘爆炸具有连续性
6、连续间隔时间短
7、连续爆炸时离爆炸源越远七破坏力越大
十、矿井突水征
(一)、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
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二)、冲积层水突水征兆
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三)、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2煤层“挂汗”。
十一、处理拒爆的方法
(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至少0.3m处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3)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臵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都不禁在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炸炮眼。
(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5)在拒爆处理完毕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同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十二、矿井水灾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矿井水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矿井水在采掘工作面可出现淋水,使空气湿度明显增加,顶板破碎,对劳动条件及生产效率影响很大。
(2)由于矿井水的存在,在生产中必须进行排水,水量越大,排水费用越高,势必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3)矿井水对各种金属没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均有腐蚀作用,这就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4)当井下突然涌水或其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则会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十三、探水与掘进之间的配合方式
1、双巷配合掘进交叉探水
2、双巷掘进单巷超前探水
3、平巷与上山配合探水
4、隔离室探水
十四、影响顶板事故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煤层倾角、采煤工作面的围岩组成、地质构造、开采深度、煤层厚
2、开采技术
十五、矿井许用炸药的标准(1)低瓦斯矿井的岩石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2)低瓦斯矿井的煤层掘进工作面、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3)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面,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严禁使用黑火药和冻结或半冻结的硝铵甘油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两种不同品种的炸药。
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的毫秒延期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的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不得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
十六、串联网的优缺点
优点:需要的总电流值小。适用于起爆器供电,便于检查、操作容易、在瓦斯矿井中使用安全 缺点:一发电雷管拒爆全部电雷管拒爆
十七、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气设备和导电体的放炮工作地点 附近进行。以避免爆破材料受到意外冲击及导通杂散电流。使之早爆或发生意外事故
第五篇: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矿井瓦斯防治管理制度》、《矿井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和《矿井水害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矿井瓦斯防治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
“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和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防治十六字工作体系,完善矿井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瓦斯检查点的设置在每月瓦斯测点计划中安排,根据需要,及时变更。
施工地点变动,施工单位必须提前2天向通防监区提出书面申请,通防监区增加新的瓦检点。二、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
1、采煤工作面设计要充分考虑防治瓦斯的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2、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工作面上下顺槽发生高冒区要及时处理,防止瓦斯积累,否则追究事故责任。
3、回采工作上下安全出口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工作面进回风道要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不小于原断面的70%)。
4、维护好本工作面的瓦斯检查牌板,保护好安全监控设施,损坏安全监控设施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
5、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和采煤机上都要按规定悬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当隅角瓦斯涌出量较大时,采煤监区应及时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采取超前放顶、设导风帘、局扇处理等措施。
6、巷道掘进在贯通、过溜煤眼、揭露煤线、地质破坏带或透老空、老巷等危险区时,及时编制如加强瓦检等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7、采面回风隅角密集支护不能拖后,综放面支架后部浮煤不能太多,影响风流畅通,由上述原因造成瓦斯超限,追究采煤监区责任。
8、掘进迎头风量不足时必须停止作业,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停电停风要立即撤人,否则按严重违章论处。
9、保护好用好本工作面的瓦斯牌板、安全监控设施。
10、掘进迎头按规定悬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综掘迎头除在迎头悬挂外还要在综掘机上挂设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11、放炮员在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都必须检查瓦斯,每次检查的结果必须填写在记录上,并由当班队长签字,记录填写不全或队长不签字视为没有检查。
三、通防监区瓦斯管理
1、瓦斯检查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地点、时间、路线检查瓦斯,-624水平每班检查三次,间隔时间3小时;-95水平每班检查两次,间隔时间4小时。
2、瓦斯检查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交接班,并填写好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必须在井下指定地点进行。
3、瓦斯检查牌板距采煤工作面和掘进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米。
4、瓦斯检查要做到“三对口”,瓦斯检查手册必须由采掘工作面当班队长签字确认。
5、临时停风(停风时间小于24小时的)巷道在恢复通风时,应在检查瓦斯的同时检查氧气。
6、对矿井出现的瓦斯积聚、超限、涌出异常,通防监区必须建立专门记录。
7、井下任何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或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和监区值班人员汇报,并立即采取措施,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通防科、安全科和总工程师,并及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8、瓦斯重点管理区的采掘工作面,通防监区必须加强瓦斯检查,必要时实行专职瓦检员跟班制度。
9、排放瓦斯要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由辅助救护队员排放瓦斯,严禁违章排放,通防监区负责做好排放瓦斯记录。
⑴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⑵通防监区具体负责瓦斯排放工作,提前进行措施传达考试。
⑶巷道使用单位负责风机的安设,将风筒接到闭前,准备好排放所用风筒。
⑷瓦斯排放工作必须成立井上、井下指挥中心,由总工程师统一调度指挥,由通防副总工程师或安全副总工程师现场指挥,保证通讯畅通。
⑸排放瓦斯工作必须在站岗、撤人、停电等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⑹排放瓦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设点检查瓦斯,使用监区必须在1天内把风筒按标准整理好。
10、“一炮三检”的瓦斯记录设专人汇总及时交监区值班区长审阅、签字、存档。通防监区的瓦斯检查记录设专人汇总,每天报矿长、总工、通防科长、监区长审阅。
五、漏煤眼、煤仓等地点瓦斯管理
溜煤眼、煤仓里的煤炭至少5天内循环放出一次,-624水平煤仓内气体由通防监区负责安设束管探头,实行日常监测,对溜煤眼、煤仓通防监区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建立台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废的溜煤眼、煤仓要及时封闭。
第二部分
矿井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为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综合防灭火体系与预防处理机制,有效防范矿井煤层自燃发火,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管理制度
1、合理布置巷道。开采设计中杜绝留顶煤,采空区的浮煤要清理干净,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不留或少留煤柱。
2、二分层巷道须沿空掘巷,并与一分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掘进遇一分层停采线时必须实施喷堵,喷堵层压裂后及时维护,或采用顶板压注填充材料防止裂隙漏风。
3、采掘过程中遇到高冒,采掘监区要及时汇报生技科、通防科,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充填并喷堵严实,通防监区要加强温度和气体检测,防止瓦斯积聚。
4、开采过程中要保证工作面推进速度,防止老塘漏风。
5、采煤面实行洒浆和埋管注浆,三监区或十六监区必须提前安设注浆管路至采面,通防监区确保水土比不大于6:1。加强煤体注水,进行煤体降温,防止煤炭积热氧化。
6、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对于《规程》允许的串联通风,应在编制采掘计划前两天通知通防监区,通防监区负责编制串联通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7、加强采空区、采面隅角的温度、气体检测,搞好煤层自燃发火的早期预测预报,回风隅角温度过高时,采煤监区负责在工作面回风隅角挂一道长10M的导风帘,并负责导风帘的维护。工作面每推进50米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各施工一道黄泥墙,减少采空区漏风。采面进回风巷道断面不得低于设计通风断面的90%,回风隅角密集支护不得拖后。
8、回采过程中,通防监区负责封闭与采空区连通的巷道。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撤除工作面并及时封闭,密闭采用一道黄泥墙、一道砖闭,工作面周围的所有密闭墙要进行喷堵。采区开采结束45天内,通防监区负责在所有与停采采区相连通的巷道中设置防火墙,全部封闭停采采区。
9、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要有防治自然发火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在回采过程中认真落实。
10、通防科、各井下监区按月开展自然发火隐患排查,通防科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及时牵头组织由总工程师参加的防灭火专题会议。
二、自然发火事故管理制度
1、采空区或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发现烟雾、明火或CO、C2H4等自然发火指标超过规定,按自燃事故进行处理。
2、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火灾或预兆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采取措施进行自救与互救,防止事故扩大,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和灭火工作。
3、一旦发生自燃事故,立即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处置。
三、火区管理
1、通防监区建立煤层自燃事故档案,对自燃事故及时填写火区管理卡片,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防火墙要编号管理,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上标明,防火墙附近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2、通防监区负责每季度对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温度的取样和测定工作,不能自行分析的,送有关单位进行分析化验,新火区(密闭不足一个月)的防火墙内、外气体成分要每周取样化验一次,当CO气体涌出趋于稳定后,可每月取样化验一次。
3、发生自然火灾的工作面(或采区)封闭后而决定不再启封的,地质部门尽快办理自燃火灾冻结煤量注销。
4、启封火区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部分
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为明确各生产单位的防尘职责和范围,加大煤尘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综合防尘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建立完善的静压洒水系统,地面建筑永久性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方,确保用水地点水量充足、压力稳定。
二、井下防尘管路统一采用4寸管路,必须满足生产和防尘洒水的需要。
防尘管路必须敷设到所有井下主要运输巷、主要进回风巷上下山、采掘工作面、溜煤眼、翻罐笼、运输转载点。井下主要运输巷、主要进回风巷上下山,每隔10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以供清洗巷道使用。掘进面、回采面的进回风顺槽敷设的防尘洒水管路,每隔5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皮带机头必须设三通与阀门。
四、防尘用水水质符合规定,并每季测定一次:
1、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
2、悬浮物颗粒直径不得大于0.3mm;
3、水的PH值在6—9.5范围内。
五、综合防尘工设置
通防监区设置专职防尘人员,实行专人专用。采掘、运输监区设置兼职防尘人员。
六、采煤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维护、使用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填写冲刷牌板,做好纪录。
2、工作面及回风巷范围内每班冲洗一次;巷道有积尘随时冲刷。
3、保证防尘管路完好,采煤机应有完好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供水压力要充足,保证雾化效果,采煤时必须使用好内外喷雾,工作面移架喷雾的安设执行工作面规程的规定。移架和机组割煤时使用其下风流3-5组,各转载点必须设置转载点喷雾装置(包括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等)。设置位置要合理,并进行刚性固定,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水幕应设在工作面进风巷风流汇合点以里30米范围内、距工作面50米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水幕应设在距工作面安全出口50m左右,距回风口30米处,并正常使用。水幕要覆盖全断面,距顶板不得超过200mm,吊挂平直,工作面内需放炮时,必须使用水泡泥,湿式打眼,放炮前后全面洒水、放炮前下风侧开启喷雾等措施,搞好个体防护,接尘人员作业时必须带好防尘口罩。
七、掘进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所属范围防尘设施的安装、维护、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填写冲刷牌板。
2、放炮前后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耙装前冲洗耙装机行程范围区段的巷帮和对需装煤岩进行洒水、掘进工作面每班冲洗1次,并清除堆积的浮煤,如有积尘,随时冲刷。
3、保证防尘管路完好;要在距迎头15m处安装自动爆破喷雾,实行放炮喷雾(确保放炮时能喷到迎头);距掘进工作面30m左右、距开门点50米处设一组防尘水幕,喷雾要封闭全断面,水管吊挂平直,距顶板不超过200mm;迎头放炮使用炮泥和水泡泥;运输机转载点设置转载点喷雾,运输时必须使用,扒装机卸料口设一组喷雾,扒装时必须开启使用;掘进机使用内外喷雾。
4、严格执行以下防尘各项措施:(1)湿式打眼,消灭干打眼现象;(2)放炮前后冲刷岩帮,消灭积尘;(3)装炮必须使用水泡泥;(4)坚持潮料喷浆;(5)各转载点喷雾采用刚性固定,水管吊挂平直,并正常使用,严禁开机不开水;
(6)所掘巷道每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要吊挂整齐;(7)迎头防尘设施、阀门设置齐全,保证能够正确使用好各种防尘设施;(8)搞好个人防护。接尘人员作业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八、机电运输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维护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
2、运输时必须使用转载点喷雾。
3、主要大巷每100米设置三通阀门,皮带巷等其他巷道防尘管路每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并保证灵敏可靠。
九、通防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安装、维护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分管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做好洒尘纪录。负责隔爆水棚的安设、迁移、维护。对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对粉尘作业地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
2、粉尘测定通防监区设专职测尘员,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对井下所有测点每半月测定一次,同时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对生产作业点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要半年测定一次,并对采集的样品及时进行分析。
3、采区主要进回风巷、主要运输大巷等地点每周至少冲洗一次。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
4、矿井主要进、回大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顺槽都必须安装防尘水幕,并确保使用正常;矿井主要进风大巷安设红外自动喷雾,确保正常使用。
5、坚持工作面煤层注水,保证钻孔深度、封孔质量和注水量。根据矿井“一通三防”月度工作计划,通防监区负责对有关采煤面进行煤层注水,注水系统设置压力表、流量表,逐日统计注水量,报通防科。
(三)其它规定:
1、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相邻采面、煤层掘巷与相连巷道、煤仓与相连巷道等之间由通防监区安设隔爆水棚。采区以上巷道设置主要隔爆水棚,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小于400L/m,水棚排距1.2-3米,棚区长度大于30米,在采区巷口以里50-75米内设置。
2、采面进回风巷、掘进巷道应设多组隔爆水棚,每组间距不大于200米,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小于200L/m²,水棚排距1.2-3米,棚区长度应大于20米,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应保持50-70米,与风门距离不低于25米,第一排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须保持60-200米。
5、实行挂牌管理,牌板标明:地点、水袋、棚区长度、水量、断面、棚距等参数,水棚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第四部分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矿井顶板管理水平,确保井下生产安全,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以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为副组长,有关生产科室负责人(生技科、安全科、调度室、地测科、通防科、机电科)、采掘监区和巷修监区分管生产的副监区长及主要从事顶板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技科,生技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全矿日常顶板管理工作,并对领导小组负责。二、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顶板管理及隐患排查分析会,并及时制定措施,消除隐患。
三、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和工作面初次放顶、扫塘、过断层破碎带、老空、煤柱、冒顶区、陷落柱、托伪顶开采、应力集中区及巷道维修等措施中必须制定专项顶板管理措施。
四、由生技科组织顶板管理成员每月对井下各作业地点进行一次顶板管理检查。
顶板管理成员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下达质量整改通知单或扣罚单,并监督处理。五、由生技科组织每年开展一次顶板专项治理整顿活动。
六、顶板管理检查内容。
㈠采煤工作面重点检查内容:
1、采煤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标准(12MPA),综采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5MPa,采煤监区每班必须有支柱检测记录;
2、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控制采高,单体液压支柱要有适当的活柱升出量,综采支架立柱最大或最小伸出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3、工作面发现卸载的支柱必须及时补液并达到规程要求;
4、综采支架与顶板必须紧密接触,严禁支架空顶;
5、工作面特殊支护必须按规定支设,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执行;
㈡掘进工作面重点检查内容:
1、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支护设计,使用合格的支护材料,严禁使用过期的、失效的或不合格的支护材料;
2、锚杆的安装质量:每班组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逐排检验,并有施工检查记录;
3、锚杆的抗拔力: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用锚杆拉力计做抗拔力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发现不合格的锚杆必须及时补打;
4、巷道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时,锚索钻孔的方向、锚索安装深度以及锚索锁定后的预应力施工中必须逐根检查,并做好施工检查记录;
5、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锚杆、锚索的间排距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施工,其偏差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6、巷道支护需用网片时,使用的塑料网或金属网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压接牢固;
7、巷道采用喷浆支护时,其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的质量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喷浆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冲洗巷帮岩面,并定期养护,其强度和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钢棚支护巷道,各支架必须腰紧背实,严禁虚帮空顶;架棚巷道,放炮前,放炮地点10m范围内的支架必须联锁牢固;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9、巷道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作业,空顶部分必须及时使用临时支护;
10、对失修的巷道,及时下达工程质量整改单,限期安排责任单位处理。
七、考核办法
由顶板管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每旬随机进行一次顶板管理检查,并根据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定工作面得分,并进行严格考核。
第五部分
矿井水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地质规程》(试行)要求,结合我矿矿井防治水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总工程师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工作;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矿井防治水日常管理工作;地测科负责全矿的防治水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
2、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每3年进行重新修订一次。
3、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负责收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编制防治水计划及年、季、月水文地质预测预报;提供矿井防治水相关技术资料;负责编制防治水工程、采掘工作面探放水、采掘工作面防治水等设计,由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负责掌握防治水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负责提供开采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4、根据采掘接续计划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化探等技术对工作面内构造及富水区域进行探查,并根据探查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5、在每年5月底前完成地表水体调查,掌握矿区及附近地表水体、河流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等,为完善矿井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②采取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防止井口附近的积水或雨水倒灌井下。
③在雨季,每次降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和老空陷落等现象,发现涌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6、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
受水害威胁的下列区域之一,必须留设防水保安煤柱
a受保护的通水钻孔。
b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临近地带。
c与强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断层或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d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老空区。
e导水、充水的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
7、井下探放水
(1)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对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
(2)采空区、积水巷道、导水构造、强含水层、封闭不良钻孔等需探放水的地点,必须准确地绘制在矿井充水性图上,标明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外缘标高等,并外推30、60m用红色圈出积水区的探水线和警戒线。
(3)采掘工作面遇有上述情况时,必须进行探放水。
(4)井下探放水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8、推广使用煤矿防治水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