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说课稿
《循环结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神奇的输出方法——PRINT》,是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必修模块第六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程序设计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程序设计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电脑基本特性的兴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的途径;同时让年轻一代理解我们真正应该如何利用电脑。
2、教学目标:学习PRINT方法的基本语法,能够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PRINT输出的多样化,学习循环结构的嵌套组合。
认知目标: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体验PRINT方法与LABEL控件输出的区别,了解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电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脑所起作用的认识。
3、教学重点:Print方法中换行语句的使用;循环变量在循环体中的引用。
4、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6、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巡堂辅导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对比法、提问法,对学生学习过的输出控件的分析,提出该控件的不足,且提问有没有其他输出的办法。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精心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例题,通过连贯的提问法逐步深入讲解PRINT方法和复杂循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多个程序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巡堂辅导下,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强化PRINT方法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实际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电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为了能顺利导入新课,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再提高,设置新的问题导入由于Label控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我们学习VB程序中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法。
(2)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进行操作练习,必须确保所有学生机正常使用;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确保教师机正常运作。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个完整的程序作品包括“数据输入”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数据输出”部分。在VB程序中我们经常使用Label控件来实现数据的输出,Label控件能很方便的对输出的文字的外观进行美化,但是如果想用Label控件输出各种符号、文字组成的图案时,我们可以发现Label控件的灵活性就远远不够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VB程序中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式——Print方法。
(2)通过演示文稿中三个例题的讲解,配合板书与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PRINT方法的语法特点,通过对例题的比较发现循环体和循环变量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由此理解根据电脑特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
(3)设置程序任务
通过适当难度的.程序任务的提出,要求学生在了解学习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PRINT方法实现输出文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一组讨论设计相关程序。以此同时,老师要到课堂中进行巡堂辅导。
(4)老师的巡堂辅导
老师的巡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的巡堂辅导能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反馈做准备;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反馈学生问题
反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6)总结
提出程序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表明程序学习的重要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总结
Print方法作为VB中数据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灵活有效的控制输出字符的排列方式,这一点正是Label控件所欠缺的。
《循环结构》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循环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1.1.2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大基本逻辑结构中最灵活,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著名算法设计中,比如二分法,欧几里德算法,秦九韶算法等,且循环结构是学习循环语句的基础,循环结构中蕴含的“递推”思想为必修五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整个算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1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循环结构概念;
②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③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④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到算法表示的程序化算法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三) 重难点分析
由于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是在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未出现的概念,同时也是掌握循环结构的关键,由此确立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循环结构的三要素.
难点:循环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整理成程序框图.
三、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课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故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贯穿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你能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举出循环现象的例子吗?你能从循环现象抽象出循环结构概念吗?1n n s s n -=?中的S n 和S n-1能否用一个量表示?如何表达2,3,100n =?算法中s s i =?与1i i =+ “等号”与“变量”的涵义等同于数
学中的相应涵义吗?循环结构是通过哪些量和式将一个很长的顺序结构简化为一个精简的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框有何不同?如何转化?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翟艳丽,来自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四大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的赋值得出的结论的基础。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
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对概念的分析,逐步引导出框图形式,使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是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神秘感和畏惧减少,更易接受,同时体会到写程序框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引例:写出1+2+3+4+……+100算法步骤,并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处理:为了更好地完成引例的算法过程,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主要复习两个问题: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的特点及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