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心得体会
情绪心理学心得体会1
听了xxx老师关于教师情绪管理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不仅对教师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关的了解,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正确处理,就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轻则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重则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人,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师积极地情绪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自然课堂也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以积极地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走进课堂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但是作为新教师,完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我也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将心比心。可是当你走进课堂,站在讲台上,上课五分钟了,学生依然肆无忌惮的“谈笑风生”,无视你的存在,你真的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有的时候觉得不是我在影响学生,而是学生在影响我。清晰地记得,那天心情美美哒,课也早早的就备好了,就等着上课铃声打响了走进教室。满怀着期待和兴奋我走进了教室。而教室里打闹声,说笑声连天。我清了清嗓子,心平气和的说:“好,同学们,上课铃已经想过了,请同学们安静,我们开始上课。”本以为为学生们会就此安静下来,可是却不然。教室里欢闹声依旧。一下子,我的好心情全然没有了。怒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说实话,我平时不是爱发火的人,可是现在我却变成了很难控制情绪的人。这着实让我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刘老师的讲座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剂良药。让我从理论上理解了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虽然老师没有讲到如何学会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但理论上给了我们依据。教师一定要时时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冷静对待和处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位心理健康的“金水教育人”。
当时当下,我要学会正视现实,从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开始,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享受工作的乐趣。
情绪心理学心得体会2
幼儿的情绪管理很重要,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在园里,我经常会遇到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崩溃,这其实是很不好的一个现象,因此这次我作为他们管理情绪的老师,我也有很大的感受。
初期我遇到到的都是一些年纪很小的幼儿,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太会去让自己的情绪收放,遇到难过的事情,就会想哭,遇到一点挫折,也会想哭,实际上哭多了,也是不好的,幼儿想要什么还不能表达出来的时候一般就会用哭去表达,但是他们到了三岁,就可以去教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了,可以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而不是哭或者发脾气来表达,在这方面,当他们进入到幼儿园里,就要开始学习了,这时候我们老师的责任就不是简单的教他们知识了,我们也要去教会他们管理情绪。
很多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他们都会不想跟爸妈分开,所以不停的哭,这时我会安慰他们,用其他的事情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把他的视线吸引过来,让他进入到集体中,这样会比较好去平息内心的不愿。然后等他平息之后,在慢慢的告诉他不要总是哭,如果真的想要表达什么,可以去说话,可以跟老师说,让他们懂得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幼儿一般年纪不大,所以从这个时候就要去让他们把自己的情绪收起来,因为我们总是去迁就他们的情绪,他们会觉得这样做事对的,以后他们只要遇到不喜欢或者难过的事情就会用哭和发脾气去表达,这于他们的成长特别的.不好。
在这一个阶段,我们教会幼儿管理自己的个人情绪,做事情就不会去闹了,而是选择平静解决,回去寻求帮忙,要知道幼儿的心性特别的不稳定,很多事情如果不让他们意识到对错,这些错误的方法会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以后也是很难改过来的。现在正式的让他们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我想对他自己和对他人也都是好的。所以我们尽量要去教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情绪的管理也必须要让幼儿自己慢慢的理解,才会更加成功。
每次看到幼儿能够真正的把情绪管理好,我都会感到开心,这样能够促进幼儿的一个成长,我相信他们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情绪心理学心得体会3
“情绪感受是由情绪的和感觉的两种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这一新的发现,提示了对情绪和情绪感受的传统概念要重新看待。
人们一直认为如恐惧、愤怒、喜爱、妒忌等等各种情感体验,都是对各种整体性的具体情绪的感受或体验,它们“不是特异神经通路的感觉(sensa-tions),而是非特异神经通路的感受(feelings)。” 任何一种具体情绪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基本情绪或由多种基本情绪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情绪,对这种具体情绪的感受就是对产生它的情绪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比如恐惧感受,通常认为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恐惧感受就是对恐惧情绪的感受,是我们对恐惧情绪的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虽然人们早已知道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但认为这种不同神经通路之间的影响所影响的只是产生某种具体情绪的过程,并不认为某些认知性感觉会不可分辨地融入到情绪感受之中。而在主观感受是由非特异的情绪和特异性感觉结合而形成的整体感受的认识下,传统概念下的情绪感受就不再只是对具体情绪的感知,而只能说对情绪的感知只是具体情绪感受中的一种成分。那么严格地说,恐惧、害羞等等感受就不能再看做是对情绪的感知或意识中的情绪,而只能说这些感受中含有情绪。如恐惧感受,它实际上是由对某种非特异的情绪的感知,和对特异的肌肉紧张的感觉,以及对刺激对象的形象的特异感觉三者结合而成的主观感受。那么,恐惧感受中这后两个感觉的神经通路,也就不该再作为情绪通路来看待。虽然包括肌肉紧张等任何明显的身体变化也都会再产生新的情绪,但情绪反馈和感觉反馈的通路和原因本质上也都是不同的。
在新的对情绪感受心理结构的认识下,也许可以这样去区分某些概念:一、情绪或情绪意识,是对脑内非特异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它是构成并存在于人们各种具体的情绪性感受(含有情绪的感受,即通常意义下的情绪感受)如一般身体快感或痛感、饥饿、解渴、恐惧、喜悦、悲伤、热爱等等身体感受和情感中的.一种感情性成分;二、情绪感受(严格地说应该称为情绪性感受,包括身体感受和情感),是由大脑内同时发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性感知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心理特征结合而成的心理意识。三、当由某种刺激产生了情绪通路的反应,如果此时与之在第二级神经映象区中结合在一起的,是反映身体部位和机械性特征的身体感觉,它所形成的就是如疼痛、快感、饥饿等等身体感受;四、当与情绪结合在一起的不只是来自身体上的感觉,并且含有对非身体对象如外界对象和自我意识等内容的感知,就形成我们的恐惧、喜爱、害羞等等情感。
个人认为,对“情绪”和“情绪感受”传统概念的重新看待和区分,将有助于对它们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解释。
情绪心理学心得体会4
“情感是情感和感觉两种心理特征的结合”,这表明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情感和情感概念。人们一直认为各种情绪体验,如恐惧、愤怒、爱、嫉妒等,都是各种整体特定情绪的感受或体验。它们“不是特定神经通路的感觉,而是非特定神经通路的感觉”。任何特定的情绪都可以归因于某种基本情绪或由多种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复合情绪。这种特定情绪的感觉是对其情绪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
例如,恐惧通常被视为一种基本情绪。恐惧是恐惧的感觉和我们对恐惧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但他们认为不同神经通路之间的影响只会影响产生特定情绪的.过程,并不认为某些认知感受会不明显地融入到情绪感受中。在主观感受是非特定情感与特定情感结合形成的整体感受的认识下,传统观念下的情感感受不再仅仅是对特定情感的感知,而只能说情感感知只是特定情感感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严格地说,恐惧和羞怯等感觉不再被视为情绪或意识中的情绪,而只能说是包含情绪。
例如恐惧感,它实际上是一种主观感觉,由对非特定情绪的感知、对特定肌肉张力的感觉以及对刺激对象的图像的特定感觉组合而成。然后,恐惧中后两种感觉的神经通路不应再被视为情绪通路。尽管任何明显的生理变化,包括肌肉紧张,也会产生新的情绪,但情绪反馈和感觉反馈的途径和原因在对情绪感觉的心理结构的新理解下本质上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区分一些概念:
首先,情绪或情绪意识是对大脑中非特定神经通路兴奋的感知,它构成并存在于各种特定的情绪感受(包括情绪感受,即一般意义上的情绪感受)如一般身体上的快感或痛苦、饥饿、干渴、恐惧、喜悦、悲伤、爱情等;
2、情绪感受(严格地说,它应该被称为情绪感官,包括身体感受和情绪)是由两种不同的心理特征:情绪体验和认知感官感知相结合而形成的心理意识。
3、当情绪通路的反应是由一定的刺激产生时,如果此时在次级神经映射区与之结合,则是反映身体部位和机械特征的身体感觉,形成疼痛、愉悦、饥饿等身体感觉;
4、当与情感结合时,它不仅是来自身体的感觉,而且是对外部物体和自我意识等非物质物体的感知,它形成了我们的恐惧、爱、羞怯等感觉。
情绪对于我们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成长,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心理学情绪论文吧!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与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焦点。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之情。心理学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引言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求的满足相联系、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大学生建设持久的个体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心理弹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应对不利状况和负面情绪的技能。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情绪与大学生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地情绪,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人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奋、喜悦、满足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现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也更加透彻,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极地心理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压能力,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门,面对大学里新鲜的事物和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降低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记忆过程中的出错几率。
3.2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消除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里要懂得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在不断上升,此外,大学的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断聚集,导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长期被消极情绪所围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一种相对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提高,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面临着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展。随着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4.发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促进作用的途径
4.1丰富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设置心理专业课程的形式,要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比如,在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讲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自我的认知状态有一定差异,很可能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于矛盾状态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对他人、环境有所认识,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糟糕,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幸福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年5期.[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新校园(学习),2013年1期.[3]王振宏,王永,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