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绪心理学笔记珍藏版
情绪心理学笔记(孟朝兰)1.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2.情绪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论据:1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2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3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4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3.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4.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主张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5.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观1情绪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和表情2开始重视情绪行为产生的外因,如对外界刺激的知觉3动机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4知觉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是情绪的引发源,但不是决定因素5注意到意识层中的内容6丰富了对情绪各成分的认识,承认情绪不只是能量,还包括表情,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的组合物
6.探索情绪基本性质和机制的途径包括心理学的,神经学的和行为学的7.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1一类水平反射性感情反应2二类水平一级情绪3三类水平高级情感
8.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前额叶皮层,包括眶额回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下丘脑,杏仁核,腹侧黑质,隔区和中脑边缘核团等部位。
9.丘脑-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小路”,或称捷径,丘脑-皮层-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大路”或称为“绕行路”双通道作用在于1“捷径”通道保证更快地检测来自环境的威胁刺激;对低等动物检测环境有重要作用2“捷径”对信息的评价是初步的,它对大声刺激在细胞水平上就足以惊醒杏仁核预示危险3双通道像是一个干扰装置,通过杏仁核-皮层投射使皮层转移并集中注意于外界的危险刺激。
10.情绪环路的路径是:情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粗略的情绪。同时刺激从感官经感觉
丘脑皮层呢过到达前额叶等交级区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
11.脑的最初情绪系统1寻找-期望系统2狂暴系统3恐惧系统4育幼系统5痛苦系统6愉快系统
12.体验: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情绪体验就是达到意识觉知水平的脑的感受状态。
13.人类的情绪体验在心理上有着多水平的整合,它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水平;可以发生在意识下水平,也可以发生在意识上水平;可以发生在非语词意识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语词意识水平。换言之,人类的情绪体验可以在意识水平上出现,也可以在意识水平下出现。
14.表情是情绪的外显行为,体验则是情绪的心理实体。15.情绪体验和外显表情的先天一致性,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在社会交往中整合 16.外显表情与内在体验的整合可归纳如下:1表情是情绪信息的携带者。表情的内导与外导是人际感情交流的工具。表情外导是体验的外显行为,内导加强或削弱情绪体验。2体验由环境影响通过表情动作的复合内导刺激所引起。体验是带有特定色彩的一种感觉状态,体验在情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3体验 的自我觉知使人脑内的感情性信息与认知的高级功能相联系。
17.反馈理论可分为维度假设和类别假设
18.面部表情的社会化1面部表情的复杂性2面部表情的随意性3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
19.论述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同步的,由于地区隔离和语言上的差异,文化,习俗和教育逐渐分化而各有不同。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尽管基本情绪的表情是泛人类的,但情绪的信号作用仍然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民族之间,人么通过表情传递可以达到相互了解,但是在某些局部的、个别的或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完全排除语言交际的作用,人么之间的某些表情信号可能是不相通的。
20.由感情反应所形成的图式,即被充予了感情的图式,或被称为热图式,另一种是对没有引起过感情反应的物体所形成的图式,即中性图式,或称冷图式。21.非情绪性刺激的转化有刺激并列,刺激构造,刺激的语义解释
22.影响记忆准确性的条件1发生的事件必须是突出的,发生时有强烈情绪伴随着的2生活中关键时刻的关键事件,如转折点,某阶段的开始或在以后生活中起工具性作用的3事件是独特的,不会与其后发生的类似事件相混淆。
23.结论--------------P106 24.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德意义1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儿童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3情绪是组织儿童认知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25.导致儿童痛苦的诱因是1与亲近的人的分离2失败3遗弃
26.恐惧发展经历1本能的恐惧(0~4个月)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6个月)3陌生人恐惧(6个月到2岁)4预测性恐惧(2岁以后)2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1无分化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至2个月)2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1~2个月至6~7个月)3依恋特定对象的持久感情联结发展阶段(7~24个月)4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0个月以后)
28.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本能论者麦独孤
29.兴趣不同于惊奇-------------
30.兴趣的意义1兴趣在人际间传递有益的信息2兴趣在建立和维持人际联系中起作用3兴趣有利于有机体的生理激活4兴趣为人提供观察、探索、追求和进行创造努力的可能性5兴趣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1.真正的快乐来源--------------
32.快乐的功能1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2快乐增强人的自信3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
33.快乐的调节机制1设定目标2设定目标的策略3个人自我效能感4个人条件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5社会供给
34.痛苦的功能1痛苦表情能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2痛苦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情绪3痛苦有利于群体的联结 35.诱发恐惧的心理原因分为天然线索和文化影响 36.情绪、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途径:情绪是行为与目标之间的中介;以情绪为中介的行为与达到目标之间,更重要的是不可避免地与目标有关的信念和期待相联系 37.情绪社会化的途径: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38.情绪社会化发展模型1惟我型2行为型3社交中心型 39.基本情绪被界定为先天的、在进化中为适应个体的生存演化而来的一种情绪,每种具体情绪都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具体情绪可以在没有认知参与下自发地发生。复合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并在社会情境中经过自我的认知评价而派生出的情绪;每种复合情绪均以个体的认知评价为中介,由构成自我的文化结构的渗透而形成40.爱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爱包括五种情绪的原型:爱与快乐和怒、怕与悲伤。41.激情爱的发生条件:1失去安全感2失去自尊感3焦虑4剥夺
42.陪伴爱的形式1母婴陪伴爱2夫妻间的伴侣爱3陪伴爱的升华
43.敌意:1敌意由愤怒转化而来2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轻蔑的结合4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5.情绪调节依据调节努力的程度分为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和增强型调节 46.格鲁斯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47.情绪调节的策略1认知重评2表达抑制
48.情绪理论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把情绪过程分解为表情和体验,以其在神经生理上行动的轨迹。包括下列三个集中点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明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向情绪的副现象论提出了挑战。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性功能的论点,提出情绪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2继承和发展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认真对待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体验发生的机制问题3从进化的观点引申出情绪的分化观,深化了各种情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观点。
49.理论评价,优点:该理论是当前最完善,最有价值的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知觉作用,他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全面的理论,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集中点;不足在于1该理论夸大了情绪在人格系统中德作用,人也不是由情绪所驱策的奴隶2把基本情绪都看成是先天的,具有明显的遗传决定论倾向,情绪尽管具有先天的神经生理基础,情绪产生时神经激活会导致
相应的面部姿势活动,但并不能说情绪的表达是后天习得的3强调与传统外周理论对立,其实不然,它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反馈激活器,这与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产生于内脏,腺体,血管得变化实质上并无不同,两者都主张生理变化导致情绪,都忽视了认知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面部表情的反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或削弱某种情绪,但它只是情绪的伴发生理论吸纳想和副产品4该理论设计的领域过于庞大,层次分析过多,并经常是推测性的,缺乏实际依据。
情绪心理学(另一
份)
单项选择:
1、提出情绪三维学说的是冯特。
2、经常被用来描述社会性高级感情,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感情性反映叫做情感。
3、詹姆士首先提出了情绪的发生与身体变化相联系的观点。
4、佛络伊德把情绪放在他的基本概念中,也就是把情绪放置在内驱力和无意识框架内。
5、伊扎德认为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作用。
6、在突然发生的情况下直接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反射性情感反应。
7、情绪在神经学上第三类水平划分是高级情绪。
8、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被称为体验。
9、情绪体验具有泛人类性,是指情绪体验具有不变性。
10、情绪的外显行为被称为表情。
11、不同文化民族人类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一致的。
12、婴儿前语言发育阶段的基本情绪表情是先天的。
13、涉及情绪的记忆会使回忆的准确性增加。
14、在外来信息与认知活动之间,情绪起着中介作用。
15、沟通成人与婴儿交往的媒介是他们之间心理通讯,这种心理通讯的最初信号是感情性信息。
16、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分化性社会化能力发展阶段发生在1——2个月至6——7个月。
18、选择性注意发生在新生儿时期。
19、自我把精神宣泄用于抑制过程,形成一种反宣泄作用以抑制那些不被接受的本我的精神宣泄。
20、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麦孤独。
21、人们生活在舒适条件中感到愉快是感觉愉快。
22、快乐的原型显示为额头平展、眼睛闪光而微眯,面颊上提;嘴角后拉、上翘如新月。
23、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于行为型。
24、情绪社会化的途径有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25、情绪社会化指人在长期与他人的关系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26、下列属于复合情绪的是恋爱。
27、焦虑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
28、敌意是愤怒与厌恶、轻蔑的结合。
29、激情爱的后果有爱的代价和爱的回报。
30、依据调节努力程度,可以将情绪调节分为减弱调节、增强调节和维持调节。
31、安慰自己不要生气,是小事,无关紧要属于认知重评,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整的策略。
32、你的情绪被一个热烈的群体性公益活动场合所激起,增强了你的热情,这就属于反应调整。
33、移情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产生的情绪性反应。
34、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人是霍夫曼。
35、自豪认为是一种必要的良好的正性情绪,产生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结期待果的认知评价。
36、爱的五种情绪原型有:爱与快乐和怒、怕和悲伤。
37、研究表面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积极。
38、不同学习焦虑水平学生在能力归因倾向向上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学习焦虑水平对归因起的指导作用。
39、情绪的重要功能不包括持续性。
40、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不包括下列哪个特点持续性。
41、任何情绪的生成都是有原因我们把这种原因称之为诱因。
42、运动员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由积极的参赛欲望,精神饱满,力量增强,身心协调,这是一种运动振奋情绪体验。
43、在跳伞、登山、赛车等危险的运动项目中,冒险行为与下列那种唤醒水平有关极高。
44、下列哪个理论否认中等唤醒水平较低或高的唤醒水平而言,更有利于操作这一看法是最佳状态焦虑理论。
45、过渡应激实质上是一个
人对哪种认知消极评价的结果,环境。
46、反社会情感犯罪的特点不包括不稳定性。
47、当人在升学、就业、加等要求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引发的报复行为是由失望所导致的犯罪。
48、易于发生冠心病的人格特征A型人格。
49、具有高控制的人使用哪种控制威胁性诱发的负性情绪正性想象。
50、习得性无助状态是由塞林格曼提出的。
51、贝克的复合认知模式解释抑郁时,认为人们是按照下面的哪项去判断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图式。多项选择:
1、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有达尔文、詹姆士、佛洛伊得。
2、属于认知情绪理论的有阿得诺的评价——兴奋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林和诺尔曼的信息加工学说。
3、情绪由身体变化的、有意义的体验、认知成分构成的。
4、母婴依恋可分为安全性依恋、不安全——反抗性依恋、不安全——回避性依恋。
5、本我、自我、超我都能对精神宣泄起作用。
6、亨特的内在动机包括的因素有环境刺激因素、情绪唤醒因素、认知评价因素。
7、惧怕的诱因有分离、失败。
8、快乐的功能有快乐增强人的自信、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
9、下列属于基本情绪的是愉快、悲伤、愤怒、恐惧。
10、陪伴爱的形式有母婴陪伴爱、夫妻间的伴侣爱、陪伴爱的升华。
11、焦虑的发生经历着一系列的脑的活动包括自主性生理激活、选择性注意、无意识知觉加工、期望评估。
12、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调节的方式包括控制调节、预期调节、探索性调节。
13、阿尔伯格通过研究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道德判断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判断的发展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关、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虽然不能改变道德发展的顺序,但可以影响发展速度。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制约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追求与教学的可接受性、情绪追求与学习动机的内化、情绪追求与学生的意志努力、情绪追求与学习行为的自我调节。
14、从外部因素看高中焦虑着将更多的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他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
15、表演艺术的种类包括抒情、叙事。
16、情绪记忆的特征主要有形象性、偶然性、可变性。
17、运动竞赛的特点包括结果的不确定性、紧张激烈的竞争性、突出的社会功能。
18、运动员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体验,包括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9、下列那些因素的作用,会影响到比赛的发挥唤醒水平、注意的范围、情绪体验的性质、技能水平和经验。20、情绪型犯罪的人的消极情绪具有的特点包括表面性、非原则性、高强度性。
21、下列哪些情绪、情感与犯罪有关自卑感、爱、希望与失望、妒忌。
22、自卑感容易在个体太敏感、他人的负强化下产生。
23、情绪的三级水平包括原始情绪、基本情绪、社会化复合情绪。
24、抑郁症的核心情绪是痛苦、忧伤。
25、认知论对情绪的核心情绪思想是,认知是下列哪些内容的决定性因素行为、心境。填空
1、情绪代表着感情性反应的过程。
2、情绪与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间互相交往的通讯智能。
3、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受无意识控制的,但都是在意识中发生的。
4、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5、情绪所携带的特定情绪色调永远不变,这意味着情绪体验的泛人类性。
6、情绪监控和认知加工是脑的心理功能的核心机制。
7、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的结构。
8、人性学理论强调学习和互动两者对情绪的后果和适应作用。
9、享乐主义根据情绪的享乐性质,把情绪界定为,人们的需要和期望决定情绪反应的方向。
10、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是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1、情绪感染是早期婴儿情绪交流的基本媒体和首要对象。
12、笑是婴儿出生后发出的第二个有效信号。
13、情绪是长期积沉在神经系统和脑机构中的一种最有用、最有效的独特属性。
14、兴趣的基本情绪的性能有适应性和动机性品质。
15、兴趣的原因既可来自外界,也可来自内部的想象和记忆。
16、马络斯认为在即兴和灵感阶段中,个体被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所激活。
17、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成分——快乐能对紧张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18、痛苦作为一种动机力量,驱使人去应付和改变导致痛苦的因素,以改善人的处境。
19、恐惧可能是习得的,还可由想象或认知过程诱发。20、基本情绪依赖于杏仁核环路、人类前额叶腹测区域损伤导致失去感受复合情绪的能力。
21、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婴儿的工具性模仿、幼儿的情绪变式和社会情景关系的内化。
22、爱可以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
23、自豪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和良好的正性情绪,产生于对其体行动的成功结果的认知评价。
24、情绪调节的复杂性是由脑核心边缘结构与额叶新皮层的神经通路极为复杂作用的结果。
25、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26、认知调节是通过改变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和不良调节。
27、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28、情绪的外部表现为表情。
29、虚拟内疚理论的创始人是霍夫曼。
30、一般来说学生的意志努力总是在符合积极情绪追求的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31、学习焦虑作为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并指向未来的情绪预期反应是联系过去与未来、可能与现实、计划与行动的心理纽带。
32、兴趣因具有独特的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神经生理学而被视为人类的基本情绪。
33、再创造时的情绪必然会受作品的制约和限制。
34、竞赛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和组织功能。
35、耶克斯——道森定律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负情绪激活水平呈倒U形曲线。
36、对运动员来说,典型的应激情境是比赛。
37、产生了破坏性应激的内部原因是消极性思维。
38、反社会情感指相对于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感。
39、情绪性犯罪行为特征包括盲目性、冲动性、戏谑性、隐蔽性、情绪性和残暴性。40、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情绪。
41、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42、个人企图控制体验愿望之所以不起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主系统活动的过度激活与中枢过程的割裂。
43、工作——努力模式与应激-痛苦模式是产生高能量
激活的两种模式。
44、快乐是人的生活和心理和第一需要和需要满足的标志。判断题:
1、情绪过程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脑的功能。对
2、环境刺激能直接决定人的行动。错
3、达尔文是情绪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
4、冯特的心理学观点重视感情在意志中的作用。对
5、海马在确定感觉事件意义上起重要作用。错
6、在确定是感觉事件的感情意义上起重要作用的是杏仁核。对
7、情绪的不变性是指每个人的情绪是一致的。错
8、动物没有情绪。错
9、人类的面部表情由大脑中的不同区域控制。对
10、人类的面部表情是遗传的。错
11、涉及负性情绪的记忆会降低回忆的准确性。错
12、物理刺激直接产生感情性反应,可能是无条件的,也可能是有条件的。对
13、从行为趋势中推演情绪的研究方法,成为研究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4、基本情绪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出现,它们的出现有时间的顺序,个体显现的时间也没有差异。错
15、新生儿发出的第一个有效信号是哭。对
16、情绪的进化和分化同脑的进化和分化同步。对
17、兴趣趋势注意有特定的指向性,许多不相关的刺激从而可以被筛选掉。对
18、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快感,称为感觉愉快。错
19、人们在玩笑和娱乐中产生的快感,称为趋力愉快。错
20、恐惧是最有害的情绪,强烈的恐惧所产生的心理震动会威胁人的生命。对
21、痛苦的诱因有分离和失败。
22、儿童从观察他人的情绪而不是根据自身的体验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属于唯我型。错
23、不同的情绪行为可用于达到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情绪行为也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对
24、愉快和悲伤、依恋和恐惧都属于基本情绪。错
25、恋爱对象的选择在类型上必然是一对一的关系。错
26、激情爱仅仅发生在两性之间。错
27、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轻蔑的结合。对
28、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错
29、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错
30、反应关注调节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景的选择、修改,注
31、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错
32、每个人的品德特制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错
33、品德是个人性格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对
34、情绪与情感是相同的概念。错
35、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道德情感上的认同向道德观念的应当过度过程。对
36、低中焦虑者的能力归因倾向显著高于高焦虑者,低、中焦虑者的心境归因倾向显著高于高者。对
37、个体是不情愿轻易为失败承担个人责任的,除非失败的内在特点较为明显。对
38、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过程中,需要借助动机来调节学生的意愿,使之与社会要求相切合。错
39、情绪记忆的特征表象在形象性,偶然性,可变性。错
40、创作心境是指当主体产生一种爆发性的,强烈的而短暂的冲动。错
41、兴趣是一种经常与快乐交替出现的正情绪。对
42、利普斯认为移情是一种内模仿。错
43、运动竞赛的结果主要是由实力所决定的,所以比赛一定和预期相符合。错
44、到U型曲线假说认为,唤醒水平越高,运动员的表现就越好。错
45、焦虑的特异性会随不同的体育项目而转移。对
46、放松训练用于比赛时,要有一段时间间隔,否则就会影响比赛。对
47、自卑感往往不会直接引发犯罪。它总是转化为挫折感后才会引起犯罪。对
48、心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为,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具体对象。错
49、应激引起的犯罪较多是发生在过失犯罪中的。对 50、情绪与疾病的关联总是直接的。错
51、情绪是一个复杂,分等级的过程,不能把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放在单一水平上进行分析。对
52、情绪既可以具体的单一情绪起作用,也可以以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发挥影响。对
53、精神性抑郁症主要是外源性的,由环境压力引起的应激所导致的。错
54、快乐是可以自发产生的。错
名词解释:
1、依恋:是本能的反应,由环境中的合适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维持婴儿生存和安全具有直接意义的行为控制系统。
2、社会性参照的特异性是指成人发出的情绪信号成为儿童理解和行为的参照系。这种参照系把婴儿引向发布信号的对象、指向环境特殊事件。
3、精神宣泄是1938年布瑞尔(Brill)在解释弗络伊德的“besetzung”概念时引进精神分析学文献的。它的含义是能力的释放。
4、情绪社会化:指人在长期与他人的关系中所体验到和表达着的情绪。
5、复合情绪: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的对象指向情绪的多元复合的产物,它们依赖于意识评价。包括关爱、恋爱、愤慨、焦虑、傲慢等。
6、内疚的体验产生于个体评价自己的行为导致失败或导致伤害了他人。
7、傲慢:傲慢通常被认为来自得到表扬、奖励或报酬给予自我的放大了的自信。
8、情绪调节的个性特征:是指情绪调节过程或情绪调节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9、情绪修正:情绪修正是通过改变和修正诱发情绪的情境的某一个方面和特点,而使情绪发生改变的努力和策略.10、控制调节:控制调节是短时的心理或生理状态调节的工具行为,可以发生在一定程度的自动过程之中,也就是一定程度的自发的自我控制.11、移情是对他人的情绪状态引起的基本情绪反应。
12、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要求转换为个体内在需要和动机的过程。
13、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极为普遍的反应,它一方面反映R学校教育中的现实竞争压力以及学生再次遭遇失败、挫折的担忧、恐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特定学习结果的情绪性预期,因而通常以状态的形式构成学生竞争的情绪背景。
14、归因倾向: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纳为内控或外控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兴趣是一种经常与快乐交替出现的正情绪。
15、创作激情是指当主体产生一种爆发性的、强烈的而短暂的冲动时,情绪处于一种高强度的状态。
16、耶克斯.道森定律:唤醒水平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激活的不同状态。倒U型假说认为,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这一理论也被称为“耶克斯.倒森定律。
17、唤醒水平: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
18、情绪性犯罪:又称情感性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呈现出强烈的情绪性因素,由不良的情绪性动机引起的犯罪行为。
19、反社会情感:指相对于正常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性质相反的情感。20、自卑感:指一种自我评价较低,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萎缩甚至是灰心的复杂情绪。
21、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引起的高度紧张和带有压力的情绪。
22、习得性无助:塞林格曼提出了一个包括学习和认知理论对抑郁的解释,并建立一种很有影响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其要点在于:抑郁是习得性无助的结果。当人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情境是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时,产生一种无助感,从而被动的接受这一情境的压力而陷入抑郁。
23、心理疲劳:心理疲劳是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信号。它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和反复出现的不良情绪刺激的积累而形成的。
24、图式:贝克认为,在人的信息加工图式中,有一个由认知所决定的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和世界的复合“图式”。人们经常按照这一图式去判断自身和周围世界。
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功能。答: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2、简述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
答1阿诺德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系统 推向大脑皮层。通过认知评价——皮层兴奋的模式,把认知评价和外周生理反馈结合起来,并据此强调,来自环境的影响要经过主体评估情境刺激的意义,才能产生情绪。
3、简述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
答情绪调节海马的记忆功能可能有多种机制,只有其中一部分与杏仁核有关。情绪调节使海马功能得到加强。这种加强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当事件被编码之后的一段时间,海马的记忆会变得更长久。因此,对情绪或中性刺激在编码时间过程的不同点上,影响记忆的强度有所不同。
4、简述面部表情社会化的含义。
答随着内外刺激的持续作
用,由感觉输入诱发的情绪和表情,逐渐显示类别的增长和强度的变化,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既表现在基本情绪类别上更多的成熟和显现,增长着它们的适应性功能,又表现为面部表情的社会化。//面部表情的社会化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1面部表情的复杂性,随着儿童的身体、认知和语言的成长和发展,地理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儿童的基本情绪数量在增长,并产生维量上的变化和复合化;2面部表情的随意性:鉴于面部表情是通过骨骼肌系统的随意运动而实现的,随着儿童的成长,表情因情境,人际关系和个人特征的不同,表现上的随意程度之增大。情绪和表情从它以有的先天反应的特性转化为对社会情境事件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3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尽管基本情绪的表情是泛人类的,但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同步的,所以情绪的信号作用仍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5、简述情绪对记忆的影响。答人倾向于保持正性情绪而忘掉负性情绪,从而与正性情绪相联系的信息储存得到再编码的机会与负性情绪相联系的信息提取。而且,对正、负性情绪的认知结构可能有所不同;在认知系统里,正性情绪材料比负性情绪材料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精细的加工,而负情绪缺乏“修补负性心境”的结构。很多实验也证明:涉及情绪的记忆会增加回忆的准确性。
6、影响情绪调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情绪调节的因素有:气质和依恋类型。
7、情绪的分化要点有哪些? 答情绪的分化要点有:通过骨骼肌随意运动系统实现的面部运动模式的分化;面部运动模式在进化中储存与皮层下神经结构;面部表层的皮层反馈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8、快乐的功能有哪些? 答1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2快乐增强人的自信;3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
9、简述综合理论取向的三种情绪的划分。
答1基本情绪:基本情绪是先天的,在人类社会是普遍的。它包括愉快和悲伤、愤怒和恐惧。2对象指向情绪必然与一定的已知对象联系着。如依恋、哺育、性要求、厌恶和拒绝。3复合情绪:复合情绪是基本情绪和对象指向情绪的多元复合的精致产物,它们依赖于意识评价。包括关爱、恋爱、悔恨、愤慨、焦虑、傲慢等。
10、愤怒的原因有哪些? 答1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愤怒的来源;2情绪本身也能成为发怒的原因。
11、简述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答1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2良好的调节促进心理健康;3情绪的自我调节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12、简述移情的的道德功能。答:1移情于道德价值观2移情于道德判断3移情于道德行为。
13、简述情绪追求的教学意义。
答1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影响,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学生最容易在适合其情绪追求的各种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导动机常常与某种能给自己带来即时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情境性活动相联系。因此我们应情绪追求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满足,从而使其学习动机能从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2情绪追求的“趋乐避苦”特性和自我调节功能及其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影响,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学生不能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那么他势必会到学习过程以外去寻求这种体验。因此,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或转变“差生”,一个重要的方法或基本的前提,就是能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3 情绪追求是把“双刃剑”,在强调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对情绪追求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之引导到教学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上。
14、简述演员是怎样进入角色的世界,把握角色的情绪的。
答:1对于演员来说,通过认知作用,将自身的情绪转换成角色情绪,也是决定演出的优劣成败的必要条件。演员在生活遭遇中有自己的情绪,除非巧合,这种情绪与他所扮演的角色情绪不会完全一致,甚至会全然相反。2换起情绪记忆在情绪与创作中,很重要。在表演艺术中总要注意。3气氛渲染在叙述类表演艺术中,演员的表演不是孤立进行的。他受到由导演和服装、道具、美工人员营造的氛围的影响,更与同时登场的其他演员相互感染,这一切对角色情绪的调动都非常重要。
15、注意是怎样影响到运动员的表现的答一般研究承认唤醒水平与
注意范围有密切关系,运动员掌握和控制注意过程的能力显然对其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此外,注意指向也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有很大影响。个体的技能水平和经验的差异也可能会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这在倒U型假说中并未得到说明。
16、如何预防情绪性犯罪? 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恰当评价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维持健康发情绪状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作用,促进矛盾及时解决。
17、情绪与疾病的关系。答情绪作为疾病的诱因,情绪既可以作为致病的前提条件起作用,也可以与疾病之间发生间接的作用。情绪作为疾病的结果。同疾病有关的直接的生理联系或间接的认知或行为联系所引起的情绪有可能成为疾病的原因。情绪过程对广泛范围的刺激发生敏感,但并不必然引起疾病。
论述题:
一、试述情绪的动机主义理论。
答1情绪的动机理论:A赫尔的动机观点:赫尔认为生理需要驱策有机体行动的过程是:内驱力激起有机体习惯行为的强度,使之成为反应势能。B汤姆金斯的情绪动机理论:汤姆金斯强烈的反对了把动机与内驱力等同的观点,特别强调情绪的动机作用。C冯特的意志论:“简单的”意志行为起源于原始感情,可以引起冲动,如好奇:“复杂的”意志可以引起有意行为和选择行为。2情绪的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思路来自达尔文的适应原则,情绪是为有机体的生存服务的。功能主义描述的情绪的适应性在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二、论述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与影响的一般结论。答:1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方面来看:首先,从情绪——认知关系的机制上看,认知加工过程对情绪的影响是在认知从低级的,无条件刺激或说感觉水平上到高级的、意义评价水平上发生的,其中包括知觉初级加工、记忆提取、语词概念分析等不同等级的加工方式。这些认知加工的不同水平制约着情绪的等级水平,受年龄、感性/理性差别的制约。认知与情绪二者的发生统一在它们整合的神经结构的操作之中,以及发生在不同的神经结构的操作之中。其次,从刺激物的性质上看,刺激物与个体的关系之间的影响上
制约着所发生的情绪的本质。2从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方面来看:首先,情绪作为一种脑中持续存在的状态,从整体上影响信息加工的发动、干扰和结束。这意味着情绪的适应性价值和组织性作用随着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反应发挥作用。其次,情绪随时通过心理的各种操作方式监视着个体对环境的反应,实现着人类的基本生理满足和社会活动需要。个人的一般行为、接受文化熏陶与道德教育、艺术欣赏或经济活动,均在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之中实现。由此可见,人类之所以成为人,是通过在进化和实践中形成的脑实现的。脑的独特的心理功能是人类的主宰;情绪监控与认知加工是脑的心理功能的核心机制。
三、试论兴趣对个性倾向发展的影响。
答:兴趣各维量的阈限有先天个体差异,也因情境和所从事活动和教育训练的影响而改变。人的兴趣和认知的相互作用经常导致一种恒常而稳定的兴趣——认知倾向。兴趣——认知的个性倾向有以下几种类型:逻辑思维优势型;操作活动优势型;感情体验优势型;社会交往优势型。
四、试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痛苦。
答: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是生活中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饱受痛苦的人需要慰藉、同情和帮助,以便找到和消除引起痛苦的来源。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相互关心和同情的感情联系,不仅能帮助人们解除痛苦,密切联系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塑造人、影响人的成长。对经受痛苦体验的人施以训斥或惩罚将使其痛苦加剧。
五、举例说明文化对情绪的影响。
答1社会的约束性特征。人们的情绪由认知解释和符合一般规则的思维所制约,实现着情绪的社会化。因而,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大背景,他使人们的情绪在特定情境中,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恰当的表达。2文化与复合情绪。复合情绪依赖于意识的认知评价,它们被社会规则所规范,因此对它们的体验依赖于社会结构。它们也依赖与基本情绪和对象指向情绪。而有些复合情绪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定型的。
六、试述情绪在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的丰富内涵。答案要点:1学生主体意义的建构。2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七、试述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制约或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情绪追求与教学的可接受性。2情绪追求与学习动机的内化。3情绪追求与学生的意志努力。4情绪追求与学习行为的自我调节。5情绪追求的教学意义。
八、论述创作激情与创作心境之间的关系。
答:任何情绪都有不同的强度,艺术创作中,当主体产生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冲动时,情绪处于高强度的状态,也就是有了创作激情。而当主体情绪比较微弱、平和,却又比较持久,并带有渲染性时,可以说是处在一种创作心境中。激情对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调动个体的巨大潜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一方面,人对高强度情绪激起的生理反应不可能长时间忍受,另一方面,激情爆发时大脑皮层对情绪中枢的抑制机能被兴奋机制所遏制,个体的理性分析能力会急剧减弱,而这对于较长,较复杂作品的创作的不利的。这时候个体需要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创作心境。需要进入的是一种艺术沉思的境界,以便运用匠心来梳理、解决创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激情与心境并不矛盾。在持续的心境中可能突发激情,随后又恢复到心境。而在不同作者、不同样式作品的创作中,情绪的强度表现也不一样。
九、注意是怎样影响到运动员的表现的?
答唤醒水平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倒U型假说认为,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这一理论也被称为“耶克斯——道森定律”。该假说认为,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情绪激活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倒U型假说第二个理论预测,涉及任务难度对唤醒水平与运动员的成绩关系的重要作用。1情绪体验的性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是唤醒水平的高低,而是运动员怎样感知造成焦虑的运动情境以及怎样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处理比赛压力。2注意范围。一般研究承认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有密切关系。运动员掌握和控制注意过程的能力水平和经验的差异也可能会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这在倒U型假说中并未得到说明。//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时,可获得最佳操作。该理论否认中等唤醒水平较之低或高的唤醒水平更有利于操作,而强调个体差异。它认为,不同的运动员有不同的最佳状态焦虑,即运动员能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竞技
水平的焦虑程度。突变模型行为。
是解释生理唤醒、认知焦虑
十一、怎样认识自我调节与和操作成绩之间复杂关系的健康的关系?
三维突变模型。认知焦虑是答自我调节与健康
(一)提指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力消极高情绪心理对疾病的发生影评价引起的焦虑。根据该模响的认识。
(二)重视疾病型,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发生的社会原因。1心理疲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劳。2社会环境大变迁与社似于平滑的倒U型曲线。马会支持不足。
(三)环境目斯腾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标。人们需要达到的三个目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标:生存目标、关系目标,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自我目标。
(四)情绪调节。面。根据这三个维度各自的快乐是生活和心理的第一需性质,以及它们各自随时间要和需要满足的标志。变化的模式,多维焦虑理论对每一个维度与操作活动的 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多
维焦虑理论提示,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可能会对运动员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强度
方向频率观点认为,应当重视运动员对竞赛时焦虑体验的方向性解释,即应当分析他们是将竞赛焦虑体验为积极的、对运动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的,还是将竞赛体验为消极的、对运动成绩有阻碍作用的情况。
十、情绪型犯罪的各种负性情绪,类别以及它们与犯罪的关系。
答:
(一)反社会情感与犯罪。1情感的反社会性;2情感的固着性。3情绪的狂暴性,4犯罪人反社会性人格倾向显著。
(二)爱、恨与犯罪。因爱而引发的犯罪行为大多都因为行为人在强烈的爱的情感支配下,无法正确地把握情与法之间的界限,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很多种类的情绪情感都会通过恨这一形式为中介引起报复性犯罪。
(三)自卑、挫折与犯罪。自卑感往往不会直接引发犯罪,它总是在转化为挫折感后才成为引起犯罪的一种情感因素。由挫折引发的攻击性犯罪行为可能直接指向阻碍目的的实现的人或事物,也有可能转向攻击社会中的其他无辜对象。
(四)希望、失望和嫉妒与犯罪。
(五)激情和应激与犯罪,激情犯罪行为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冲动性、无预谋性和疯狂性的特点,其侵犯手段往往残酷、涉及面广、危害性严重。在应激的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在自身受到侵害和袭击时产生的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在应激状态下所采取的行为有时会超过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从而构成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犯罪。
(六)消极心境和情绪障碍与犯罪。消极心境引起的犯罪主要是行为人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抑郁、忧愁与不满的心理状态下,以致在某种外界的刺激下,长期积累的消极的情绪能量转化为直接的犯罪动机而出现的犯罪
第二篇:情绪心理学笔记(孟昭兰主编)
情绪心理学笔记
1.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2.情绪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论据:1情绪作为适应的手段,起着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作用2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3情绪作为一种特质,为构筑人格的框架增添重要的成分4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
3.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唤起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通讯交流的手段
4.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主张使人激动的外部事件所引起的身体变化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
5.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观1情绪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和表情2开始重视情绪行为产生的外因,如对外界刺激的知觉3动机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4知觉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是情绪的引发源,但不是决定因素5注意到意识层中的内容6丰富了对情绪各成分的认识,承认情绪不只是能量,还包括表情,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的组合物
6.探索情绪基本性质和机制的途径包括心理学的,神经学的和行为学的7.情绪在神经学上的划分1一类水平反射性感情反应2二类水平一级情绪3三类水平高级情感
8.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前额叶皮层,包括眶额回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下丘脑,杏仁核,腹侧黑质,隔区和中脑边缘核团等部位。
9.丘脑-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小路”,或称捷径,丘脑-皮层-杏仁核投射是一条“大路”或称为“绕行路”双通道作用在于1“捷径”通道保证更快地检测来自环境的威胁刺激;对低等动物检测环境有重要作用2“捷径”对信息的评价是初步的,它对大声刺激在细胞水平上就足以惊醒杏仁核预示危险3双通道像是一个干扰装置,通过杏仁核-皮层投射使皮层转移并集中注意于外界的危险刺激。
10.情绪环路的路径是:情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粗略的情绪。同时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呢过到达前额叶等交级区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精细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
11.脑的最初情绪系统1寻找-期望系统2狂暴系统3恐惧系统4育幼系统5痛苦系统6愉快系统
12.体验:情绪在意识层面上的感受。情绪体验就是达到意识觉知水平的脑的感受状态。
13.人类的情绪体验在心理上有着多水平的整合,它可以发生在感觉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认知水平;可以发生在意识下水平,也可以发生在意识上水平;可以发生在非语词意识水平,也可以发生在语词意识水平。换言之,人类的情绪体验可以在意识水平上出现,也可以在意识水平下出现。
14.表情是情绪的外显行为,体验则是情绪的心理实体。
15.情绪体验和外显表情的先天一致性,内在体验与外显表情在社会交往中整合16.外显表情与内在体验的整合可归纳如下:1表情是情绪信息的携带者。表情的内导与外导是人际感情交流的工具。表情外导是体验的外显行为,内导加强或削弱情绪体验。2体验由环境影响通过表情动作的复合内导刺激所引起。体验是带有特定色彩的一种感觉状态,体验在情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3体验 的自我觉知使人脑内的感情性信息与认知的高级功能相联系。
17.反馈理论可分为维度假设和类别假设
18.面部表情的社会化1面部表情的复杂性2面部表情的随意性3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1
19.论述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同步的,由于地区隔离和语言
上的差异,文化,习俗和教育逐渐分化而各有不同。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尽管基本情
绪的表情是泛人类的,但情绪的信号作用仍然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不
同民族之间,人么通过表情传递可以达到相互了解,但是在某些局部的、个别的或极端的情
况下,如果完全排除语言交际的作用,人么之间的某些表情信号可能是不相通的。
20.由感情反应所形成的图式,即被充予了感情的图式,或被称为热图式,另一种是对没有
引起过感情反应的物体所形成的图式,即中性图式,或称冷图式。
21.非情绪性刺激的转化有刺激并列,刺激构造,刺激的语义解释
22.影响记忆准确性的条件1发生的事件必须是突出的,发生时有强烈情绪伴随着的2生活
中关键时刻的关键事件,如转折点,某阶段的开始或在以后生活中起工具性作用的3事件是
独特的,不会与其后发生的类似事件相混淆。
23.结论--------------P106
24.情绪在儿童生存和生长中德意义1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儿童应
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3情绪是组织儿童认知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25.导致儿童痛苦的诱因是1与亲近的人的分离2失败3遗弃
26.恐惧发展经历1本能的恐惧(0~4个月)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6个月)3陌
生人恐惧(6个月到2岁)4预测性恐惧(2岁以后)
27.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基本过程1无分化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至2个月)2分化性社会化能
力发展阶段(1~2个月至6~7个月)3依恋特定对象的持久感情联结发展阶段(7~24个月)
4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0个月以后)
28.第一位把好奇心视为心理构成的学者是本能论者麦独孤
29.兴趣不同于惊奇-------------
30.兴趣的意义1兴趣在人际间传递有益的信息2兴趣在建立和维持人际联系中起作用3兴
趣有利于有机体的生理激活4兴趣为人提供观察、探索、追求和进行创造努力的可能性5
兴趣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31.真正的快乐来源--------------
32.快乐的功能1快乐增进人际间的社会联结2快乐增强人的自信3快乐使人在紧张中得到
松弛
33.快乐的调节机制1设定目标2设定目标的策略3个人自我效能感4个人条件与客观标准
之间的差距5社会供给
34.痛苦的功能1痛苦表情能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帮助2痛苦是一种可以忍受的情绪3痛苦有
利于群体的联结
35.诱发恐惧的心理原因分为天然线索和文化影响
36.情绪、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途径:情绪是行为与目标之间的中介;以情绪为中介的行为与
达到目标之间,更重要的是不可避免地与目标有关的信念和期待相联系
37.情绪社会化的途径:直接教导、间接教导、期望交流
38.情绪社会化发展模型1惟我型2行为型3社交中心型
39.基本情绪被界定为先天的、在进化中为适应个体的生存演化而来的一种情绪,每种具体
情绪都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具体情绪可以在没有认知参与下自发地发生。复合情绪是在基
本情绪的基础上,并在社会情境中经过自我的认知评价而派生出的情绪;每种复合情绪均以
个体的认知评价为中介,由构成自我的文化结构的渗透而形成40.爱分为激情爱和陪伴爱,爱包括五种情绪的原型:爱与快乐和怒、怕与悲伤。
41.激情爱的发生条件:1失去安全感2失去自尊感3焦虑4剥夺
42.陪伴爱的形式1母婴陪伴爱2夫妻间的伴侣爱3陪伴爱的升华
43.敌意:1敌意由愤怒转化而来2敌意是愤怒与厌恶和轻蔑的结合44.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
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5.情绪调节依据调节努力的程度分为减弱型调节、维持型调节和增强型调节
46.格鲁斯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47.情绪调节的策略1认知重评2表达抑制
48.情绪理论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把情绪过程分解为表情和体验,以其在神经生理上行
动的轨迹。包括下列三个集中点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明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向情绪的副现象论提出了挑战。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性功能的论点,提出情绪
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2继承和发展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认真对待表情、特别是面部表
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体验发生的机制问题3从进化的观点引申出情绪的分化观,深化了各种情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观点。
49.理论评价,优点:该理论是当前最完善,最有价值的理论,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
进化价值的观点,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知觉作用,他强调
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是一种较全面的理论,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
个集中点;不足在于1该理论夸大了情绪在人格系统中德作用,人也不是由情绪所驱策的奴
隶2把基本情绪都看成是先天的,具有明显的遗传决定论倾向,情绪尽管具有先天的神经生
理基础,情绪产生时神经激活会导致相应的面部姿势活动,但并不能说情绪的表达是后天习
得的3强调与传统外周理论对立,其实不然,它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
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反馈激活器,这与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产生于内脏,腺体,血管
得变化实质上并无不同,两者都主张生理变化导致情绪,都忽视了认知的重要作用。我们认
为面部表情的反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或削弱某种情绪,但它只是情绪的伴发生理论
吸纳想和副产品4该理论设计的领域过于庞大,层次分析过多,并经常是推测性的,缺乏实
际依据。
第三篇:心理学情绪论文
情绪对于我们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成长,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心理学情绪论文吧!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与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焦点。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之情。心理学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引言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求的满足相联系、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大学生建设持久的个体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心理弹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应对不利状况和负面情绪的技能。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情绪与大学生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地情绪,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人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奋、喜悦、满足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现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也更加透彻,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极地心理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压能力,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门,面对大学里新鲜的事物和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降低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记忆过程中的出错几率。
3.2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消除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里要懂得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在不断上升,此外,大学的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断聚集,导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长期被消极情绪所围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一种相对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提高,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面临着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展。随着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4.发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促进作用的途径
4.1丰富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设置心理专业课程的形式,要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比如,在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讲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自我的认知状态有一定差异,很可能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于矛盾状态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对他人、环境有所认识,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糟糕,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幸福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年5期.[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新校园(学习),2013年1期.[3]王振宏,王永,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9期.
第四篇:心理学笔记
1、心理学科性质:边缘中间学科。皮层四叶:额顶枕颞
2、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心理行为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
3、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4、心理学的实质:心里是人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5、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实质上就是信号反射条件反射系统就是大脑皮层的信号系)①第一信号:现实具体刺激物(如气味、颜色、声音)第一信号系统:现实具体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②第二信号:语言中词汇第二信号系统:由于严重词汇组成刺激所形成条件反射系统如“谈梅生津”。
6、感知觉的异同点: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整体反映。共同点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别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联系: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7、感知觉的种类:【感觉:外部感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知觉:①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的大小、形状)、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延续性顺序性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速度反映)②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
8、感受性变化的规律:①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听味嗅肤觉适应感觉适应(无适应现象)②感觉对比(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③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连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官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到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连觉最常见形式是有颜色引起(红色-兴奋蓝色-镇静④时间与感受性变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性可通过练习提高。
9、知觉的特性及教学意义:【①知觉的选择性(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甲乙优先知觉的特性)。影响因素: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b、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c、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的更容易。教学启示:卡片、动画教学;突出重点、下划线;多媒体教学;对比衬托教学】【②知觉的整体性(对客观的各个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影响因素:a、已有的知识经验;b、知识对象的特点(接近性:想接近的容易被看做一个整体;相似性原则:客观对象具相似性特点时容易被当做整体来看;连续性法则 闭合性原则教学启示: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板书条理清楚,纲目分明;教学语言上层次分明,说话恰当。】【③知觉的理解性。影响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言语提示。教学启示:挖掘学生已有知识丰富经验;用言语提示,颠簸挖掘学生已有知识经验。】【④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面恒常性)】
10、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辨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
11、记忆的种类:【A、按记忆的内容分:①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以表象形式出现。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
时头脑中出现的该事务的形象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作用是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②语词记忆以思想概念等为内容。③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④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B、根据信息保持时间: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特点:信息保持时间短③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特点:信息保持时间长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关系:刺激→瞬时记忆(注意)消失→短时记忆(复述)遗忘→长时记忆
12、区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说证明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所发生干扰作用。
13、遗忘规律组织复习:遗忘是对过去曾经实际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再认或回忆。艾宾浩斯用无音节和节省法绘制出了不同时间间隔记忆节省图为遗忘曲线。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上先快后慢内容上先多后少。复习:①复习时间得当:时间隔循环复习。②复习方法合理。时间分配上 分散集中复习;背诵方法看单纯阅读、将反复阅读尝试回忆结合;内容分配上看整体部分综合复习。③复习次数合宜:低度适度过度学习以150%比例最佳
14、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时空接近)相似联想(形式或性质相似)对比联想(相反特征)因果联想(因果联系)。
15、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间接概括反映。特征具有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和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
16、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活动凭借物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②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17、思维的过程: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
18、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概念:①直观教学。直观形式:实物模像直观、言语直观;②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指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③科学地下定义:准确精炼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水;④形成概念体系;将概念运用于实践。
19、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发现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知识经验②定势由先前的活动中而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③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倾向④动机水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题动机强弱解决问题效率有着密切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⑤知识表征方式⑥个性特点⑦原型启发。
21、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深思维的逻辑性。
22:想像人脑对已有表象做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心理过程
23、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表解的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再造特点。条件: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格。】【创造想象:更具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立性。条件:社会实践的需要与创造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前提);丰富的表象储格(基础);积极的思维活动(关键);原型启发(起点)】
24:注意特征。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指向集中特征指向性选择对象活动范围集中性反映心理活动水平强度
25、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单独存在,是心理活动的共同性,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伴随其始终。
26、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如绝对强度和相对强;);②人的主观状态:人的需要、兴趣、态度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7、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稳定的间接兴趣;合理的组织活动;坚强的意志力。
28、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范围/广度,旨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深入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规律越能构成相互联系整体注意范围越大知觉者经验知觉者活动任务。②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保持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狭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的时间上广义则是保持在同一活动的时间上注意分散叫做分心。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上分量难度种类上的类别形式对活动的态度人积极性更重要。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不同的对象顺利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关系活动性质。④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影响因素原来活动吸引力新活动特点人神经系统活动灵活性。
2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双重的,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排除消极作用。优化教学环境,以防止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自觉性和培养间接兴趣;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给予信号、邻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提出批评。③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实践活动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开。30: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想联系,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想联系;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则比较晚;从表现的形式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变化快,不稳定。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情感、情绪是人的感情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严格区分历史上统称为感情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有调控作用。】
31、区别心境、激情、应激:【心境: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特征:强度小、持久性、弥漫性,区别于其他情绪状态的基本特征。原因是生活上重大事件、事业成败、工作上的顺利获挫折、自我感觉、气候的变化、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激情:一种爆发式、短暂的、强烈的情绪状态。特征:强度大、持续短、突发性、冲动性。原因是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在激情状态下,人会出现意识狭窄,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激:在出乎意料之中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可能会有惊慌失措或急中生智两种表现,中度紧张状态下,应激使人头脑清醒,急中生智;高度紧张状态下,会出现惊慌失措。】
32、区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标
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是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指人在理智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与好奇心、求知欲等相联系的。美感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3、意志行动的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4、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意志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可以调控人的情绪情感】
35、意志行动的过程: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制定行动计划。②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客服内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
36、区分三种不同的动机斗争:①双趋势冲突:当个体具有分别追求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二者抉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②双避式冲突:当个体想分别躲避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在两个目标中择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③趋避式冲突: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躲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做出取舍。
37、区分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标准。①自觉性只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社会意义使自己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②果断性③自制性:指一个人善于控制支配自己行动品质相反任性怯弱。④坚持性:指一个人能百折不挠地贯彻决定并完成既定目标品质相反是顽固执拗见异思迁。
38、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划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到低自我实现尊重爱和归属安全生理需要
40、动机产生的条件: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在环境则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41、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种。①胆汁质典型特征:高兴奋性,低自制力。②多血质典型特征:高灵活性、低坚持性和稳定性③粘液质典型:高稳定性坚持性,低灵活性果断性优柔寡断。④抑郁质情感体验深刻,细腻而持久。
42、高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生理机制气质类型是高神经活动类型心理表现
4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性格主要由后天因素决定而气质由先天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气质比性格具有更强稳定性气质反映一个人自然实质主要指行为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无好坏之分。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质主要指行为的内容反映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改造的速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使性格带上气质的色彩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其职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人具有生物社会性。】
44、性格的结构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地位):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工作和学习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的(自觉性),独立有目的;表现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坚持性),有恒心坚忍不拔在紧急的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沉着稳定、③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动感知型主动观察型概括想象方面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型幻想型现实型思维方面性格特征独立思考。④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特征,热情安宁冷;青学稳定性持久性特征忽冷忽热情绪稳定;主导心情特征乐观悲观。
4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①能力与知识技能有着密切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其中表现出来②知识技能不等同与能力首先三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知识→经验系统,能力→心理品质,技能→动作系统;其次三者在个体上不同步。
46、能力个体差异表现:①能力类型的差异质差别知觉活动分析综合型分析综合型记忆活动混合型视觉型思维与想象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②有能力发展水平差异量差别主要指智力水平高低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量差别少年早慧中年成才30-45岁人的智力发展最佳阶段大器晚成。
第五篇:笔记心理学
笔记心理学
笔相特征依据的共同特点: 1.笔迹轻重决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2.字母大小,如大写字母过大,字体过大或过小,证明个性表现的意图和愿望。滥用弧线,花字尾表明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某种局限性。办事一丝不苟和有条理的人在笔迹中通常有 这些特点——字母清楚完整,标点符号准确。3.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和狡猾人的笔迹。4.字迹有棱有角,说明观点和意图坚定,喜欢加剧冲突; 字迹圆滑表明办事老练,性格随 和。根据上述特征来判断人的性格。首先从下笔的轻重看,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稳重,有自制力,对所喜欢的事情能达到 如醉如痴的程度。笔画不匀称的人则喜欢破坏,脾气暴躁,因琐碎小事就会伤心。笔画很重的人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则自信程度差,喜欢自责。字行也能说明问题。行直说明稳重,起伏不平说明有外交手腕,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越写越往上斜,说明自尊心强;往下斜,说明性情沉郁。字体大表明在极端条件下能够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和举止随便; 字体小则表明克制、会计算、有观察力。字迹紧凑的人吝啬、谨慎。从笔迹看心理 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 “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例如,病人书写时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 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将它作为一项科研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和审讯实践中。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 20 年,他藏有 4 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 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 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 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 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 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 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唱百合,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象征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凡是字体丰润、笔划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忠于职守的人
;而在字 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但又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
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 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行间起伏不平的 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 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字体大小也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 人; 字体写得过小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紧凑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 性格。总之,上述理论从字的笔画轻重、匀称性,字迹的棱角或圆润,写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间架 结构,字体的形状、长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字行的高低,倾斜度等特点的排列 组合起来看人的心理,甚至有的由此预测未来和人生。笔迹与心理健康 从一个人字迹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 落、方正坚硬;而性情软弱的人,则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我国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 说:“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笔迹心理学家还认为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着显著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 度、字体与字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笔迹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 《 《喵~~邵峰: shaofeng.renren.com QQ: 515702330 路过加好友哦。嘻嘻。申请必通过~哈~》 》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尚年轻的学问,但它也是一项有趣而充满活动力的事 业,相信它在不远的将来,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讯息。笔迹与心迹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你向求职单位递上打印得整整齐齐的履历表时,却会被要求必须提供一 份手写的材料。别奇怪,因为专家要对你的笔迹进行分析,以便用人单位能更多地了解你
你的 性格和心理状况。中国古代就有字如其人、识人不如相字的说法。但通过笔迹真能了解一个人吗?前不久,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间教室里,我现场观看了笔迹心理学家徐庆元的演示: 一位女学员在黑板上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行大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徐 庆元观察片刻后说:她的书写速度快,线条流畅,笔触重,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看出 这个人快人快语,单纯而不复杂,即便是坏事,也能用好的眼光去看,很难被污染;喜欢直 言,批评人比较严,属于刀子嘴,菩萨心…… 徐对着笔迹思忖了一会儿,又说: 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男性般独立;也能包容,有热心,爱帮忙,有慈悲心;她喜欢做亲自动手的工作、技师型的工作,比如医生;但她还有艺术方
面的才能,可能要通过业余发展起来……最后,似乎迟疑了一下,徐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文学 两个字。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被徐庆元分析的这个人,正是作家毕淑敏。了解她的人都知 道,她曾在西藏阿里当过军医。毕淑敏说,徐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为什么从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来呢?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写字也是 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投射。我们知道,人的稳定型行为,比如言谈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都表现出人的个性特征。就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笔迹也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爱维认为:手 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 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徐庆元从 14 岁起就开始研究笔迹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写字很慢,进了中学,因为 写字慢,考试时就很吃亏。后来为了把字写快,他练了一年字,结果发现自己的性格开朗了,外向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老师、同学的字和他们性格之间的关系,收集了很多笔迹 进行分析研究。在高考落榜后最苦闷、迷茫的时候,有个同学拿来一张字条,让他分析。他 看后告诉同学,写字的人正处在痛苦压抑之中,情绪十分沮丧绝望,正处于得不到解脱的精 神状态中。同学听后大吃一惊,告诉徐庆元,这个人因为失恋,前天喝敌敌畏自杀了,这张 字条是他自杀前一天写的。这件事给了徐庆元很大刺激和启发,成为他研究笔迹心理学的一个动力。他在研究中发现,书写线条不是视觉而是主动触觉控制的结果,书写时握笔的松紧和行笔的轻重快慢会因人而 异,笔迹线条是人在无意识活动的同时留下的无意识记录。从这里入手,徐庆元创造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