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
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
①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 ⑴构造主义 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
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 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 美国 华生 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
⑸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 弗洛伊德
⑹认知心理学 美国 奈瑟西蒙
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 美国 马斯洛、罗杰斯 20世纪50年代创立。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
(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
(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
(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
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六)心理教育的兴起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人的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脑是心
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2.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一)保护和利用大脑:①锻炼与大脑 ②睡眠与大脑 ③营养与大脑 ④烟酒与大脑 ⑤疾
病与大脑 ⑥学习、记忆与大脑
(二)脑潜能的开发:⑴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
⑵挖掘大脑潜力:①敞开心灵的大门 ②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③让
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 ④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人类行为一切动力都源起于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
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起源的角度)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
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按所指向的对象的角度)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七个基本层次:前四个是(基本需要)后三个是(成长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其支持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是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行为完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来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对称的一切活动。
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七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成长需要。
5.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产生的条件: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6.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正诱因: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负诱因: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
诱因期待,也能使需要转化为动机。期待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
7.动机三个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8.动机冲突:双趋动机冲突(两个有同等的吸引力)、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
威胁的的目标都避开)、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
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是同步进行的,目标确立在动机冲突的最后,目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
9.动机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10.动机理论(有5个方面理论):①强化动机理论--种类:
外部强化和内部(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景均可称为强化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默瑞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模型
阿特金森讲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力求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少或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
对学生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
③期望理论
④归因理论—韦纳-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内在,稳定,不可控)、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提出。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1.动机降低2.认知出现障碍3.情绪失调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1.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2.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
⑤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
11.学习动机的激发(重点)(92):①设置合理目标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③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⑤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⑦增加自我效能感⑧进行归因训练。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2.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有意后注意(有无预定目的,需不需要意志努力)
3.注意特征: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4.注意的机制:过滤器模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提出)、衰减模型(特瑞斯曼)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数值上反比关系,即E=1/R
1.差别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同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关系。刺激增加量△I,原刺激量I,K=△I/I,K为常数,韦伯常数。
6.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①后像—注意发光灯泡几秒,再闭眼,就会感到一个同灯泡
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背景(正后像);再将视线转向白背景,感到明亮背景上有黑色斑点(负后像)。②感觉适应—白天看完电影走到大街时外面明亮的阳光次的睁不开眼,过会就适应了(明适应);从光线充足的大街进入电影院时,起初什么也看不清,过会就可以看清物体轮廓(暗适应)。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器官)对比--灰色对象在红色背景下,看起来带有青绿色;融合-(不同感受器官)感觉掩蔽现象。联觉是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现象。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9.知觉类型(p125)
10.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以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4秒左右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约15~30秒。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代码方式编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和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也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方式是意义编码
11.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遗忘规律:遗
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2.影像遗忘的因素主要有: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
容易遗忘。③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熟练的动作技能遗忘的最慢。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3.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14.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过程有两个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5.思维的过程: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概括的基础)④具体化(是重
点)--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1.引证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2.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16.(p133)思维的类型:根据物与思维的形态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分:集中思维、分散思维
17.问题解决过程:①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18.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①迁移的作用
②原型启发
③定势的作用(是重点)—定式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
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有时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碍。
④情绪与动机
19.问题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则
第五章 情绪
1.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 情绪分为五类:情调-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激情-一种持续时
间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3.情绪性是指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
一般都认同情商,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
1自我意识 2自我激励 3情绪失控 4人际沟通 5挫折承受能力
4.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①正确的人生追求②宽广的胸襟③理性地适应生活④寻找身边的欢乐
5.不良情绪的控制(是重点)(p171)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包括三方面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②思维障碍③躯体功能障碍。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结合构成敌意。
第二篇: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
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
①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 ⑴构造主义 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
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 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 美国 华生 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
⑸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 弗洛伊德
⑹认知心理学 美国 奈瑟西蒙
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 美国 马斯洛、罗杰斯 20世纪50年代创立。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
(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
(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
(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
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六)心理教育的兴起
第二章 脑与心理
1.人的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脑是心
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2.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交感神经在唤醒时活动,副交感神经在安静时活动。
3.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植物
性神经(下丘脑是其主要管制中枢)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4.大脑构成: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
组成。
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元,其数量不存在个体差异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存在个体差异
5.大脑分区:左半球:运动性言语中枢—额叶的后下部-布洛卡区;听觉性言语中枢—颞
叶的后下部-温尔尼克区。右半球:躯体感觉中枢--顶叶;视觉中枢—枕叶。
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
6.脑与性别的差异:男女在成熟时间、脑结构、智力方面、语言方面差异
7.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一)保护和利用大脑:①锻炼与大脑 ②睡眠与大脑 ③营养与大脑 ④烟酒与大脑 ⑤疾
病与大脑 ⑥学习、记忆与大脑
(二)脑潜能的开发:⑴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
⑵挖掘大脑潜力:①敞开心灵的大门 ②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③让
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 ④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人类行为一切动力都源起于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
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起源的角度)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
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按所指向的对象的角度)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七个基本层次:前四个是(基本需要)后三个是(成长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其支持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是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行为完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来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对称的一切活动。
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七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成长需要。
5.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产生的条件: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6.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正诱因: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负诱因: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
诱因期待,也能使需要转化为动机。期待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
7.动机三个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8.动机冲突:双趋动机冲突(两个有同等的吸引力)、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
威胁的的目标都避开)、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
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是同步进行的,目标确立在动机冲突的最后,目标确立是动机冲突的结果。
9.动机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10.动机理论(有5个方面理论):①强化动机理论--种类:
外部强化和内部(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景均可称为强化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默瑞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模型
阿特金森讲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力求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少或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
对学生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还应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
③期望理论
④归因理论—韦纳-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内在,稳定,不可控)、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提出。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1.动机降低2.认知出现障碍3.情绪失调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在班杜拉看来,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1.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2.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
⑤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
11.学习动机的激发(重点)(92):①设置合理目标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③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⑤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⑦增加自我效能感⑧进行归因训练。
第四章 认知过程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2.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有意后注意(有无预定目的,需不需要意志努力)
3.注意特征: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4.注意的机制:过滤器模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提出)、衰减模型(特瑞斯曼)
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数值上反比关系,即E=1/R
1.差别感受性就是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同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关系。刺激增加量△I,原刺激量I,K=△I/I,K为常数,韦伯常数。
6.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①后像—注意发光灯泡几秒,再闭眼,就会感到一个同灯泡
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背景(正后像);再将视线转向白背景,感到明亮背景上有黑色斑点(负后像)。②感觉适应—白天看完电影走到大街时外面明亮的阳光次的睁不开眼,过会就适应了(明适应);从光线充足的大街进入电影院时,起初什么也看不清,过会就可以看清物体轮廓(暗适应)。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器官)对比--灰色对象在红色背景下,看起来带有青绿色;融合-(不同感受器官)感觉掩蔽现象。联觉是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感觉现象。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9.知觉类型(p125)
10.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以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4秒左右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约15~30秒。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代码方式编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和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也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方式是意义编码
11.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遗忘规律:遗
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2.影像遗忘的因素主要有: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
容易遗忘。③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的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的慢;熟练的动作技能遗忘的最慢。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3.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14.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的思维过程有两个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15.思维的过程:①分析和综合②比较③抽象和概括(抽象是概括的基础)④具体化(是重
点)--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1.引证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2.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16.(p133)思维的类型:根据物与思维的形态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分:集中思维、分散思维
17.问题解决过程:①提出问题②分析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18.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①迁移的作用
②原型启发
③定势的作用(是重点)—定式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
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有时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妨碍。
④情绪与动机
19.问题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则
第五章 情绪
1.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 情绪分为五类:情调-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激情-一种持续时
间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3.情绪性是指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
一般都认同情商,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
1自我意识 2自我激励 3情绪失控 4人际沟通 5挫折承受能力
4.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①正确的人生追求②宽广的胸襟③理性地适应生活④寻找身边的欢乐
5.不良情绪的控制(是重点)(p171)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包括三方面心理障碍:①心境障碍②思维障碍③躯体功能障碍。抑郁症不是单一的情绪状态。主要是痛苦,其次是厌恶、轻蔑和愤怒。后三者结合构成敌意。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2.智力不仅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而且情绪在智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绪智力反应了个体对情绪的有效运用和思考。
3.智力的理论:①因素理论--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群因素论:瑟斯顿 七
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语词理解V、语词流畅W、计算N、空间直觉S、记忆M、知觉速度P、推理R。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 随年龄增长,15岁之前两智力都快速发展,晶体智力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流体的晚,流体在40岁以前就开始下降,晶
体在年老时还保持较高水平。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弗农、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③信息加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三元智力理论-滕博格 三部分控制的理论: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4.常用个体智力测验:①斯坦福-比纳量表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识记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
商,IQ=MA/CA*100②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
5.创造力-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对发散思维的质量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
衡量。
6.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①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社会文化、家庭、学
校)②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③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
第七章 人格
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人格的形成:
一、遗传的作用(①艾森克理论②气质:外向性与神经性在人身上形成四
种典型组合: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分别对应四种古希腊体液假说: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③遗传对人格的影响:双生子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的人格特点都比异卵双生子的更为接近,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对人格的形成作用。)
二、环境的作用:产前环境、出生过程,家庭,学校,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3.人格测验:自陈式测验(234)
第九章 学习与人生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分类:依据学习目标,布鲁姆讲起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观:研究不同强化在塑造和改变
行为中的作用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4.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三基。
5.迁移的种类:①根据影响效果,分正迁移、负迁移②根据影响方向,分顺向迁移、逆向
迁移③根据发生的水平,分横向迁移、纵向迁移④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6.对迁移现象的解释,早期的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
7.促进迁移的教学:①改善心智的功能②传授基本知识③有效的指导④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⑥设计情境性教学
8.认知风格是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第十章 教学心理
1.了解学习准备:(310)
2.选择教学策略: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学习内
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奥苏伯尔
3.说明性组织者:以概括性语言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介绍的组织者。
4.比较性组织者: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的组织者。
第三篇: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笔记、小抄、提纲)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求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科学心里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的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佛洛依德
心里包含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讲起唤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吉斯、马斯洛
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佛洛依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之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在西方人本主义心里学被称为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接触的地方叫突触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功能上划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分为: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脊髓:前段运动神经元,后端感觉神经元,中段自主神经元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组成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主管语言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试验。
内分泌系统: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
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也进行了条件反射研究。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视觉适宜刺激——380纳米-780纳米视觉分——椎体细胞、杆体细胞
椎体细胞——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明视觉
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暗视觉
彩色——色调,明度,饱和度声音——音调,响度,音色
听觉的适应刺激——16-20000赫兹1000-4000赫兹最敏感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组合,来源于感觉,高于感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按认知心理学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容量:7+-2个单位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做再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度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原因:迁移的作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原型启发的作用(鲁班)定势的作用(大沉小轻)听觉性语言中枢——维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运用性语言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书写中枢——失写症
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特殊意识状态:睡眠、梦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听手表的滴答声)
和注意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说的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吸引。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动机:人的需要产生以后总希望得到满足,要满足人的需要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去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情绪和情感是主题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她的情绪上的变化。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按照温勒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及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能力叫智力。智力的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液体能力,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因素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胆汁质:强,不平衡,兴奋型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黏液质:弱,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抑郁质:强,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实现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者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即可一直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叫内向,后者叫外向。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占优,还是外向占优,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创始人)、卡特尔、艾森克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因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第四篇:心理学笔记
1、心理学科性质:边缘中间学科。皮层四叶:额顶枕颞
2、心理现象的结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心理行为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
3、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4、心理学的实质:心里是人脑的技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5、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实质上就是信号反射条件反射系统就是大脑皮层的信号系)①第一信号:现实具体刺激物(如气味、颜色、声音)第一信号系统:现实具体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②第二信号:语言中词汇第二信号系统:由于严重词汇组成刺激所形成条件反射系统如“谈梅生津”。
6、感知觉的异同点: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整体反映。共同点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区别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联系: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7、感知觉的种类:【感觉:外部感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知觉:①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的大小、形状)、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延续性顺序性反映)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速度反映)②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
8、感受性变化的规律:①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听味嗅肤觉适应感觉适应(无适应现象)②感觉对比(统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继时对比③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连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官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到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连觉最常见形式是有颜色引起(红色-兴奋蓝色-镇静④时间与感受性变化: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性可通过练习提高。
9、知觉的特性及教学意义:【①知觉的选择性(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少数刺激甲乙优先知觉的特性)。影响因素:a、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b、对象的动静状态,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c、人的主观状态:符合人们需要、兴趣、爱好的更容易。教学启示:卡片、动画教学;突出重点、下划线;多媒体教学;对比衬托教学】【②知觉的整体性(对客观的各个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影响因素:a、已有的知识经验;b、知识对象的特点(接近性:想接近的容易被看做一个整体;相似性原则:客观对象具相似性特点时容易被当做整体来看;连续性法则 闭合性原则教学启示: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板书条理清楚,纲目分明;教学语言上层次分明,说话恰当。】【③知觉的理解性。影响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言语提示。教学启示:挖掘学生已有知识丰富经验;用言语提示,颠簸挖掘学生已有知识经验。】【④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面恒常性)】
10、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辨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
11、记忆的种类:【A、按记忆的内容分:①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以表象形式出现。是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
时头脑中出现的该事务的形象特征是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作用是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②语词记忆以思想概念等为内容。③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④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B、根据信息保持时间: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特点:信息保持时间短③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特点:信息保持时间长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关系:刺激→瞬时记忆(注意)消失→短时记忆(复述)遗忘→长时记忆
12、区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说证明前摄抑制指先前的学习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所发生干扰作用。
13、遗忘规律组织复习:遗忘是对过去曾经实际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再认或回忆。艾宾浩斯用无音节和节省法绘制出了不同时间间隔记忆节省图为遗忘曲线。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速度上先快后慢内容上先多后少。复习:①复习时间得当:时间隔循环复习。②复习方法合理。时间分配上 分散集中复习;背诵方法看单纯阅读、将反复阅读尝试回忆结合;内容分配上看整体部分综合复习。③复习次数合宜:低度适度过度学习以150%比例最佳
14、联想的种类:接近联想(时空接近)相似联想(形式或性质相似)对比联想(相反特征)因果联想(因果联系)。
15、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间接概括反映。特征具有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和间接性(借助媒介和知识经验)。
16、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活动凭借物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②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17、思维的过程:对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
18、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概念:①直观教学。直观形式:实物模像直观、言语直观;②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指用不同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③科学地下定义:准确精炼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水;④形成概念体系;将概念运用于实践。
19、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发现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知识经验②定势由先前的活动中而形成的一种准备状态③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倾向④动机水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题动机强弱解决问题效率有着密切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⑤知识表征方式⑥个性特点⑦原型启发。
21、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深思维的逻辑性。
22:想像人脑对已有表象做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心理过程
23、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图形表解的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再造特点。条件: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格。】【创造想象:更具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立性。条件:社会实践的需要与创造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前提);丰富的表象储格(基础);积极的思维活动(关键);原型启发(起点)】
24:注意特征。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指向集中特征指向性选择对象活动范围集中性反映心理活动水平强度
25、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单独存在,是心理活动的共同性,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伴随其始终。
26、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如绝对强度和相对强;);②人的主观状态:人的需要、兴趣、态度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7、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稳定的间接兴趣;合理的组织活动;坚强的意志力。
28、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范围/广度,旨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深入对象越相似越集中排列越规律越能构成相互联系整体注意范围越大知觉者经验知觉者活动任务。②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保持在一定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狭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的时间上广义则是保持在同一活动的时间上注意分散叫做分心。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上分量难度种类上的类别形式对活动的态度人积极性更重要。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不同的对象顺利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关系活动性质。④注意转移,指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影响因素原来活动吸引力新活动特点人神经系统活动灵活性。
2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双重的,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排除消极作用。优化教学环境,以防止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自觉性和培养间接兴趣;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给予信号、邻近控制、提出问题特殊安排提出批评。③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注意,在实践活动中两种注意不能截然分开。30: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想联系,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想联系;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则比较晚;从表现的形式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变化快,不稳定。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情感、情绪是人的感情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严格区分历史上统称为感情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对情绪有调控作用。】
31、区别心境、激情、应激:【心境: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特征:强度小、持久性、弥漫性,区别于其他情绪状态的基本特征。原因是生活上重大事件、事业成败、工作上的顺利获挫折、自我感觉、气候的变化、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激情:一种爆发式、短暂的、强烈的情绪状态。特征:强度大、持续短、突发性、冲动性。原因是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兴奋与抑制及个人的修养程度。在激情状态下,人会出现意识狭窄,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激:在出乎意料之中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可能会有惊慌失措或急中生智两种表现,中度紧张状态下,应激使人头脑清醒,急中生智;高度紧张状态下,会出现惊慌失措。】
32、区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标
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是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指人在理智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与好奇心、求知欲等相联系的。美感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3、意志行动的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4、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和认识的关系意志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意志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可以调控人的情绪情感】
35、意志行动的过程:①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制定行动计划。②执行决定阶段: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客服内外困难;经受成败的考验。
36、区分三种不同的动机斗争:①双趋势冲突:当个体具有分别追求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二者抉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②双避式冲突:当个体想分别躲避两个目标的两个动机,但又必须在两个目标中择其一时所发生的冲突。③趋避式冲突: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躲避两种动机,但又必须做出取舍。
37、区分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标准。①自觉性只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社会意义使自己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②果断性③自制性:指一个人善于控制支配自己行动品质相反任性怯弱。④坚持性:指一个人能百折不挠地贯彻决定并完成既定目标品质相反是顽固执拗见异思迁。
38、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划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高到低自我实现尊重爱和归属安全生理需要
40、动机产生的条件: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在环境则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41、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种。①胆汁质典型特征:高兴奋性,低自制力。②多血质典型特征:高灵活性、低坚持性和稳定性③粘液质典型:高稳定性坚持性,低灵活性果断性优柔寡断。④抑郁质情感体验深刻,细腻而持久。
42、高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生理机制气质类型是高神经活动类型心理表现
4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区别:性格主要由后天因素决定而气质由先天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气质比性格具有更强稳定性气质反映一个人自然实质主要指行为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无好坏之分。性格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实质主要指行为的内容反映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改造的速度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使性格带上气质的色彩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其职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人具有生物社会性。】
44、性格的结构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地位):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工作和学习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的(自觉性),独立有目的;表现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坚持性),有恒心坚忍不拔在紧急的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沉着稳定、③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动感知型主动观察型概括想象方面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型幻想型现实型思维方面性格特征独立思考。④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特征,热情安宁冷;青学稳定性持久性特征忽冷忽热情绪稳定;主导心情特征乐观悲观。
4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①能力与知识技能有着密切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其中表现出来②知识技能不等同与能力首先三者分别属于不同范畴,知识→经验系统,能力→心理品质,技能→动作系统;其次三者在个体上不同步。
46、能力个体差异表现:①能力类型的差异质差别知觉活动分析综合型分析综合型记忆活动混合型视觉型思维与想象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②有能力发展水平差异量差别主要指智力水平高低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量差别少年早慧中年成才30-45岁人的智力发展最佳阶段大器晚成。
第五篇:笔记心理学
笔记心理学
笔相特征依据的共同特点: 1.笔迹轻重决定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2.字母大小,如大写字母过大,字体过大或过小,证明个性表现的意图和愿望。滥用弧线,花字尾表明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有某种局限性。办事一丝不苟和有条理的人在笔迹中通常有 这些特点——字母清楚完整,标点符号准确。3.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和狡猾人的笔迹。4.字迹有棱有角,说明观点和意图坚定,喜欢加剧冲突; 字迹圆滑表明办事老练,性格随 和。根据上述特征来判断人的性格。首先从下笔的轻重看,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稳重,有自制力,对所喜欢的事情能达到 如醉如痴的程度。笔画不匀称的人则喜欢破坏,脾气暴躁,因琐碎小事就会伤心。笔画很重的人敏感;笔画过轻的人则自信程度差,喜欢自责。字行也能说明问题。行直说明稳重,起伏不平说明有外交手腕,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越写越往上斜,说明自尊心强;往下斜,说明性情沉郁。字体大表明在极端条件下能够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和举止随便; 字体小则表明克制、会计算、有观察力。字迹紧凑的人吝啬、谨慎。从笔迹看心理 人的心理状态与病情有很大关系。一些心理治疗专家认为: “笔迹是人类大脑的写作”,例如,病人书写时字母的一横都从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病较易治好; 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间隔或行间隔较大,说明他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治疗前应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将它作为一项科研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和审讯实践中。美国著名的心理疗法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已达 20 年,他藏有 4 万份笔迹档案,从中他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论: 笔迹是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维逻辑的具体反映。凡是笔画轻重均匀适中,说明书写 者有自制力、稳重,对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竭尽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笔画不均匀的书写 者多半是个脾气暴躁、喜欢破坏和妒忌心强、喜欢背后做小动作的“阴谋家”。笔划过重的人 比较敏感,笔划过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字行高低不平是机智或狡猾的人的笔迹; 字迹有棱有角说明书写者是个意志坚定、观点鲜明,不会改变立场的人,但这种人一般说来 会与观点不同者辩论得面红耳赤。反之,字迹圆滑 者则是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唱百合,善于搞公关工作的人。凡是在字的上部书写得干净利落而又能紧紧护住下面的书写者,象征有进取心、接受能力强、好学,这些人是培养做领导者的好材料。凡是字体丰润、笔划搭配匀称,书写速度又较快者是个理解能力强、忠于职守的人
;而在字 的结构方面严谨、方正以及点划都能体现力度者是个记忆力强、办事认真的人;字体方圆、长短、大小错落有致者,其适应性及变通能力强,适宜做交际及公关工作。凡能模仿别人的笔迹又缺乏新意者,可靠性强,但又能独当一面;如果字迹书写得较小,运
笔轻重适度,阿拉伯数字写得很美而签字却显得比较拘谨者,是个内藏心机,喜怒不外露和 能沉着应付大事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笔迹求异变形者,是个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在字行间起伏不平的 书写者富于外交手段,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书写时越写越往上者是个乐观主义者,而越写 越往下者则是个悲观主义者。字体大小也是个性的一种表现,字体写得过大的人是举止随便、过于自信和做事比较草率的 人; 字体写得过小则是有观察力和会精打细算的人,字迹过于紧凑则具有吝啬和善于盘算的 性格。总之,上述理论从字的笔画轻重、匀称性,字迹的棱角或圆润,写字速度的快慢,字的间架 结构,字体的形状、长短、大小,字的模仿性或创造性,字行的高低,倾斜度等特点的排列 组合起来看人的心理,甚至有的由此预测未来和人生。笔迹与心理健康 从一个人字迹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划都显得干净利 落、方正坚硬;而性情软弱的人,则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我国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 说:“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笔迹心理学家还认为笔迹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着显著的联系。他们通过分析字的力度与斜 度、字体与字结构、空格与空白、签名风格等,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书写者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笔迹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 《 《喵~~邵峰: shaofeng.renren.com QQ: 515702330 路过加好友哦。嘻嘻。申请必通过~哈~》 》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尚年轻的学问,但它也是一项有趣而充满活动力的事 业,相信它在不远的将来,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讯息。笔迹与心迹 也许将来某一天,当你向求职单位递上打印得整整齐齐的履历表时,却会被要求必须提供一 份手写的材料。别奇怪,因为专家要对你的笔迹进行分析,以便用人单位能更多地了解你
你的 性格和心理状况。中国古代就有字如其人、识人不如相字的说法。但通过笔迹真能了解一个人吗?前不久,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间教室里,我现场观看了笔迹心理学家徐庆元的演示: 一位女学员在黑板上写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行大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徐 庆元观察片刻后说:她的书写速度快,线条流畅,笔触重,这三者是和谐统一的,可以看出 这个人快人快语,单纯而不复杂,即便是坏事,也能用好的眼光去看,很难被污染;喜欢直 言,批评人比较严,属于刀子嘴,菩萨心…… 徐对着笔迹思忖了一会儿,又说: 她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男性般独立;也能包容,有热心,爱帮忙,有慈悲心;她喜欢做亲自动手的工作、技师型的工作,比如医生;但她还有艺术方
面的才能,可能要通过业余发展起来……最后,似乎迟疑了一下,徐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文学 两个字。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被徐庆元分析的这个人,正是作家毕淑敏。了解她的人都知 道,她曾在西藏阿里当过军医。毕淑敏说,徐的分析还是很准确的。为什么从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来呢?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写字也是 一种行为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投射。我们知道,人的稳定型行为,比如言谈举止、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都表现出人的个性特征。就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笔迹也不相同。美国心理学家爱维认为:手 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 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徐庆元从 14 岁起就开始研究笔迹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写字很慢,进了中学,因为 写字慢,考试时就很吃亏。后来为了把字写快,他练了一年字,结果发现自己的性格开朗了,外向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意老师、同学的字和他们性格之间的关系,收集了很多笔迹 进行分析研究。在高考落榜后最苦闷、迷茫的时候,有个同学拿来一张字条,让他分析。他 看后告诉同学,写字的人正处在痛苦压抑之中,情绪十分沮丧绝望,正处于得不到解脱的精 神状态中。同学听后大吃一惊,告诉徐庆元,这个人因为失恋,前天喝敌敌畏自杀了,这张 字条是他自杀前一天写的。这件事给了徐庆元很大刺激和启发,成为他研究笔迹心理学的一个动力。他在研究中发现,书写线条不是视觉而是主动触觉控制的结果,书写时握笔的松紧和行笔的轻重快慢会因人而 异,笔迹线条是人在无意识活动的同时留下的无意识记录。从这里入手,徐庆元创造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