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

时间:2019-05-12 00: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

第一篇: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

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相关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的农村土地被全部征用,征地补偿费的分配问题,已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出现了不少成诉案件。由于法律法规对此无明确规定,解决此类纠纷难度挺大。征地补偿费分配问题的核心是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问题。我们有必要共同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本文欲围绕征地补偿费分配问题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供审判此类案件时作为参考。

一、集体土地被征用后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只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享受

我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均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尽管法学界对“集体所有”的理解和解读有不同认识,但“集体所有”应为集体成员共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且已势在必行。也就是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拥有共同的所有权。那么进一步得出,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享有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只有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农民,才能享有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被征用后,获得四项补偿,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是对失地农民的生存补偿,是对依赖于集体土地进行生存,具有土地所有权资格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享有的生存补偿。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是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者、耕种者的补偿。因此,只有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才能享受土地被征用后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流动性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依赖于土地资源,保护农村农民生存、生产、生活,在各行政村内依法确立的农民集合体,它与其他经济组织,如城市合作社,个人合伙等最大的区别就是依法所有土地资源。只要是农民,其生存依靠就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即只要是该村农民就依法应成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象其他经济组织一样其成员有相关的准入和准出制度。只要一出生是农民其生存就依赖于所在村集体的土地,也就自然取得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只要是农业户口,一旦因婚嫁等正当理由迁入到该村,就意味着其以后的生存、生活只能依赖该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那么民就自然取得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同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死亡、因故迁出、转非也就自然丧失了其资格。我们不难看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流动性,是不固定的,是随时变动的。

三、集体经济组织属于农村户口且户籍在该村,是享有该村成员资格的必备条件。

目前,我国对于户口的管理,主要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属城镇居民,享受着国家对城镇居民的生存保障和就业渠道,而农业户口的农民生存保障和就业渠道依赖的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因此户口性质是农业户口是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首要和必要条件。

现我国农村依法基本以行政村为单位确立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情况一个行政村可有两个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被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是相互独立的、并列的、互斥关系,那第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志员也应是各有归属。有所区分,不能兼备。农业户口的户籍在哪村,就应属于哪村的成员。因此只有农业户口的户籍该村才能享有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

以上我们分析了属于农业户口且户籍在该村是享有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必备条件,即:户口性质和忘掉籍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能成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非农业人员不能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的非农业人员虽居住在农村,但其生存保障和就业渠道不依赖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与集体经济组织已无任何缘系。其依法可成为居住地的村民,只能享有村民的各种权利,承担村民的各种义务,不能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能享受集体经济组织忝员的各种待遇。

虽是农业户口,但户籍不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所在行政村内,也不能成为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应成为户籍所在地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四、关于保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

原系该集体组织成员,现为服役有义务兵,上学的大中专学生和劳改劳教人员。这些成员另将户口迁到部队,学校和劳教场所,户籍地发生了变化,但只是为了户口管理的需要,是对户口临时性的迁出,与其他原因将户口迁出但其还没有取得其他的生存保障,就业渠道将来还要或者可能还要依赖于集体的土地。并不能因为户籍地的变化面完全丧失其资格。故对这些人员的集体经济济组织成员资格应予保留。

五、关于“空挂户”问题

“空挂户”是指农业户口的户籍虽在该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村内,但根本或长期不在其村居住、生产、生活。这些人员可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根本就不是该村人,为某种目的而将户口迁入到该村,挂在该村,属于空有户口不见人,是实实在在名符其实的“空挂户”。对这类人如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显然会严重地侵害该村真正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存权益。因此,对这类人员虽户口在该村,也绝对不应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

另一种情况是原来是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婚嫁等原因长期不在该村居住、生产、生活。这类人员的生存依靠已显然不依赖于该集体的土地,只是户口未迁走,对此类人员也应按“空挂户”对待,不应再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至于多长时间为长期,应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民主程序来决定,只要不违反公平原则,法院不宜进行干预。

六、关于“农嫁女”问题

“农嫁女”问题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农嫁女”一般是指原系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结婚出嫁,而户口未牵出或不牵出,仍保留在原行政村内的妇女(有的连同其子女)。现农村中“出嫁女”一般有两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农嫁非”,即农业户口人员嫁给非农业户口人员。有的嫁给本村的非农业人员;有的嫁给其他村或城镇的非农人员。无论是嫁给本村还是嫁给外地或城镇的非农人员,由于国家户口管理制度的原因,其不具备一定条件,户口不能随意落在非农人员户口中或迁移到其他村或城镇,即其户口不能以自己的意志而转非或牵出。有一部分人员还仍在原村庄居住、生产、生活,她们的生存保障和就业渠道还不能脱离集体的土地。所以这部分人员原则上还应继续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有一部分人员则不同,虽户口在该村,但长期不在该村居住,生产、生活均不在该村,应视为“空挂户”,不应再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第二种类型是“农嫁女”。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嫁给本村农业户口人员,这种情况仍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并无争议;二是嫁给外村或外埠农业户口人员,这类人员属户口应该迁出,也能够迁出,完全可以成为迁移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不迁出。尤其是一些比较富裕的村,“农嫁女”人员都不愿将户口随嫁迁出,将户口留在本村,以分享集体经济权益,导致富裕村人口光进不出,不断膨胀。越富裕的村,这种现象就越严重。致使有的村人均占有土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不但严重冲击了农业户口人员在村队之间正常流动,保持人均占有土地的平衡性,而且还严重地损害了村内其他经济组织成员的生存权益和财产权益。许多人只看到这种现象关系到男女平等和户籍自愿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即关系到依赖于土地生存的农民的生存权受到挑战的一面,对此现象采取认可或支持的态度,对农村发展和稳定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此类人员应分两种情况对待。一是对虽户口在该村,但长期不在该村居住,生产、生活均不在该村,也应视为“空挂户”不应再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二是对其户口在该村,也在该村居住,对这些人员是否还能够具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民主议定的形式来决定。只要其决定不违反公平原则,法院不宜干预。

七、关于“回迁户”问题

“回迁户”是指原系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某种原因将农业户籍迁到外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分配补偿费界定时点之前,又将户口迁回本村的人员。

这些人员户口的来回移动,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谋求某种利益,那么,他们本身必须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并付出代价。否则,无社会公平而言。因此,决定“回迁户”能否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应坚持两个原则:

1.限制投机原则;

2.不能双重资格原则。

在坚持以上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再审查其户口迁出时间的长短和其已是否具备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两个方面,分以下三种情况对待:

1.迁出时间较长,在回迁本村时,无论在外村是否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均不再视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至于多长时间为“较长”,应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按民主议定程序决定。

2.迁出时间虽短,但在回迁本村时在外村已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员,也不应再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

3.迁出时间较短,在外村是“空挂户”,可考虑是否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但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民主议定程序决定。

八、关于特殊原因农转非人员如何对待的问题

原是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籍也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所在行政村内,并在村内居住生活。因征用土地和特殊政策(如纳税大户、引进人才)等政策农转非,当时未安置且又无稳定职业与收入的。对于此类人员,我们首先应定性,已不再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因其已是非农业户,其生存保障和就业渠道不再依赖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待遇。如对此类人员仍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其会享受双重生存保障,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但考虑到农转非时未进行安置,可考虑应享受应得的安置补偿费,绝不应享受土地补偿费。

九、承包土地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关系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所有权是两个不同的物权概念。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对集体土地的使用、收益权。有承包经营权并不能代表同时具有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由于土地承包的年限所致,对于因死亡、户口迁出、农转非等原因而丧失了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一些人员的承包关系不能及时调整,导致这些人员已丧失了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但仍承包着土地。但不能因为仍承包着土地就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这和因出生、迁入虽未取得承包地,但并不影响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道理是一样的。我国《土地承包法》同样也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承包。那些户口已迁出或已转成非农人员以仍承包着集体的土地为由,要求仍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待,享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要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这是《土地承包法》对承包者因土地被征用后获得补偿的规定。不是对土地所有者的补偿规定。依据《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者应得到的补偿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这部分费用才是对具有承包经营权的承包者、耕种者的损失的补偿。而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是对具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存补偿。二者是有区别的。把《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补偿理解为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在内的所有征地补偿是错误的。

十、关于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区别问题

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是同一个概念。

村民是指户籍和居住在行政村内的公民。

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则是户籍和居住在行政村内具有农业户口,生存保障、就业渠道依赖于集体土地的公民。

显然,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包含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村民的部分。即是村民,不一定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反之,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应该一定是村民。村民的权利义务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村民应在该村居住、生活、享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应承担村内生活服务设施、公益、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义务。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除应享有和承担村民的权利义务外,还应享有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以及承包土地、参加集体生产、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等权利,并承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依法缴纳农业各种税收等义务。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概念不能混淆,权利义务不能等同。

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认定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棘手但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它涉及到农民基本的生存权、财产权,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以上仅从征地补偿费分配的角度对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有的是个人的观点,以求共同研究,使之对此问题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篇:属于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8类情况

属于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8类情况

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农村劳动力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农村劳动力

“零就业家庭”中的农村劳动力

因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因地区资源枯竭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因矿山关闭或受到保护性限制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经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农村劳动力

■补贴标准

岗位补贴3000元社保补贴分三类

据了解,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则包括三类。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补贴2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补贴9%;失业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60%为基数,补贴1%。如何申请

试用期满后60天内提交材料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按照“先招用、后补贴”的原则,在被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试用期满后60日内,向注册地或经营地所在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申请。用人单位首次申请补贴时,需提交《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申请审批表》等材料。

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推动城乡统筹就业,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保障局<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8]57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签定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在劳动合同期内申请享受最长不超过三年的岗位补贴;按城镇职工标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可同时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个体工商户、各级政府公共管理服务项目、村集体组织公益性项目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改制的村集体经济实体不列入补贴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就业困难人员是指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且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

㈠ 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㈡ 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农村劳动力;

㈢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农村劳动力;

㈣ “零就业家庭”中的农村劳动力;

㈤ 因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㈥ 因地区资源枯竭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㈦ 因矿山关闭或受到保护性限制导致无业的农村劳动力;

㈧ 经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其他农村劳动力。

用人单位凭《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识别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身份。

第四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㈤、㈥、㈦项涉及的地区以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共同批复的就业困难地区为准。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根据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负责农村就业困难地区和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范围的调整。

第五条 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其中: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社会保险补贴标准为:

㈠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补贴20%;

㈡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补贴9%;

㈢ 失业保险补贴以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60%为基数,补贴1%。

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

第六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与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续签劳动合同且补贴享受不足三年的,可根据续签劳动合同的期限继续申请享受,直至累计三年期满。

用人单位招用同一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补贴享受已满三年的,不再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用人单位未按期申请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享受补贴。

第七条用人单位按照“先招用、后补贴”的原则,在被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试用期满后六十日内,向注册地或经营地所在区县劳动保障局提出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申请。用人单位未与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约定试用期的,可在劳动合同生效满三十日后六十日内提出享受申请。

第八条 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按分期拨付。岗位补贴先期拨付1500元,待双方履行劳动合同一年期满后,再行拨付1500元并申领社会保险补贴。

第九条 用人单位首次申请补贴需提交下列材料:

㈠ 《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见表1)及电子版;

㈡《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申请审批表》(见表2)一式三份;

㈢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等用人单位法定证明材料副本及复印件,企业注册资金的出资人交存入资银行凭证复印件,改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㈣ 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零就业家庭”成员的“零就业家庭”认定证明材料复印件、残疾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

㈤ 转移就业登记表复印件、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续订书复印件;

㈥ 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劳动合同生效至申请当月的工资发放证明及会计凭证复印件;

㈦ 《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证明》(见表3);

㈧ 市、区县劳动保障局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十条劳动合同一年期满的次月起六十日内,用人单位可凭下列材料领取上剩余及本首付的岗位补贴,同时申领上社会保险补贴:

㈠ 连贯记录补贴申请享受情况的《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及电子版;

㈡ 《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见表4);

㈢ 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上的工资发放证明及会计凭证复印件。申请本首付岗位补贴的,还须提供本至申请当月的工资发放证明及会计凭证复印件;

㈣ 上《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证明》。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还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区县劳动保障局于受理用人单位申请材料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审核,将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核实无误后上传市劳动保障局。市劳动保障局审核后,对拟批准享受补贴的用人单位及人员名单在劳动保障网上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的在《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和《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申请审批表》或《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请审核表》上签署意见,下达批复文件,并按照有关规定拨付用人单位补贴;有异议的,经区县劳动保障局核实后,再提出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对使用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的用人单位,责成区县劳动保障局、财政局追回全部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滥用职权,违反规定给予用人单位农村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依法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 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不得随意与招聘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指导,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核材料,并按规定的时限予以办理。

第十五条区县劳动保障局应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动态更新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强化政策执行的统计工作和申请及批复文件的存放管理工作,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第十六条在全市统一政策的基础上,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台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根据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关于印发<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就发[2006]53号)停止执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3-13 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申领程序

用人单位按照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就发〔2006〕89号)要求,招用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招用备案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和代扣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履行劳动合同满1年后,于次月1日起30日内密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提出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申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规定审批。

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首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单位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还应当提交《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证书编号SFXXXXXX);

(三)被招用失业人员的《北京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卡》原件及复印件、《再就业优惠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劳动合同书(原件审核后退回);

(四)用人单位《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花名册》(以下简称《花名册》);

(五)《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以下简称“缴费证明”);

(六)《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七)申请补贴时上个月职工工资发放表和会计凭证及复印件;

(八)劳动保障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再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二)单位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报告;

(三)前次申报的《审批表》、《花名册》以及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批复复印件;

(四)本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的《审批表》、《花名册》及缴费证明;

(五)申请补贴时上个月职工工资发放表和会计凭证及复印件;

(六)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

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程序

1、依据:

《北京市鼓励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京劳社服发[2006]45号)。

2、申报条件:

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以上及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中、重度残疾人:,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之日起90日,并按规定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在密云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理了个人委托存档手续。

3、到乡镇社保所办理程序:

(1).填写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审批表(报市4份)(2).《身份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

(3).《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登记卡》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4).《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

(5).《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6).《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7).个人委托存档证明材料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8).经营场地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

(9).残疾人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10).《失业金领取证》1页整页8页9页复印件2份(县、乡镇各一份)(11).《失业金领取证》原件

招聘录用程序

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和初次就业的人员,应当自与录用人员确立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为录用人员办理就业登记。

一、招聘录用单位必须为密云县注册单位或经营地在密云县。

二、招聘录用单位凭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经年检盖章的)、办事人员身份证和介绍信、社会保险登记证、办理《北京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卡》和《招聘职工花名册》(一式三份)。

三、招聘录用单位填写《北京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卡》和《招聘职工花名册》盖章后,持录用人员《求职证》到就业科审核盖章。

四、招聘录用单位提档后将《招聘职工花名册》交回就业科备案。审核用人单位招聘失业人员和初次就业人员备案手续

审批程序

用人单位向密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申报,并报送以下材料:

1、用人单位持营业执照副本;

2、劳动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办事人员身份证;

3、社会保险登记证;

4、劳动合同书、招聘职工花名册,北京市城镇人员就业登记表;

5、招聘城镇失业人员的,应持《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

6、招聘技工学校、职高应届毕业生的,应持毕业生的户口簿、毕业证。

失业人员灵活职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程序

1、依据:

《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京劳社就发[2006]160号)。

2、申报条件:

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45周岁以上(以下简称“4045”失业人员)及中、重度残疾人,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满30日,并按规定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在密云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理了个人委托存档手续。

3、到乡镇社保所办理程序:

(1).填写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补贴申批表(报市4份)(2).《身份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

(3).《北京市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登记卡》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4).《再就业优惠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

(5).残疾人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3份(市、县、乡镇各一份)(6).失业金领取证1页整页8页9页复印件2份(县、乡镇各一份)(7).《失业金领取证》原件

第三篇: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

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个人只享有使用权。禁止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

乙方应当在签订合同后()天之内支付甲方费用()元。

甲方将位于()号的()平米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子转让给乙方。如果以后政策等有什么变动乙方需要甲方协助配合的,甲方应协助配合乙方。

转让后甲方享有()号()平米土地的完全使用权、完全收益权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转让后甲方享有()号房子的完全使用权、完全收益权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本协议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害甲方权益。

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无事生非。

第四篇:浅谈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

浅谈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

一、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自身来讲,最根本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思想觉悟不高,廉洁意识不强,经受不住物欲的考验;从外部因素讲,这几年乡村干部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说明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涉案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多是农民出身,平时又不重视自身素质修养,接受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相对较少,自律意识不强,造成部分村干部素质低下,眼里无政策,心中无法律,把当村干部作为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涉案人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要求和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法治观念极其淡薄,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拿好处费、感谢费,将集体的钱借给他人使用不是犯罪行为。

(二)攀比心理作怪,侥幸心理居多。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励下,一部分农民办企业、跑运输、包工程,先富了起来。对此,有些村干部心理失衡,认为自己为集体辛苦工作,工资微薄,得不偿失,他们不是想如何依法勤劳致富,而是思想动摇,想歪点,出邪招,贪占截留、挪用受贿,以此作为“致富”手段。此外,他们都在被查处时暗自庆幸平安无事,或自我安慰不会出事,带着侥幸心理,继续违法犯罪,结果往往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三)监督制约不足,村务财务不透明。

一是内部监督淡化。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的意识淡薄,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或者村主任独揽大权,对村级财务具有绝对的支配力。二是上级监督弱化。有些乡镇、办事处考虑稳定工作大局,一般采取松散性管理和所谓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导致对村干部的监督“软弱无力”。三是财务监督虚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人员变相成为村支书、村主任“私人秘书”,导致集体收入不入账、收支记账票据使用不规范、私设“小金库”现象时有发生。在办案中我们甚至发现个别村务监督小组公章由村报账员保管的现象。农村个别从事财务的人员文化及业务素质不高,例如发案的闵口村报账员郑某某、三门呈村报账员周某某、黎阳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新阳投资公司出纳黄某某三人均为小学文化,不懂会计业务,不能胜任岗位,更谈不坚持原则,唯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命令是从,不仅给村干部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也促使少数村干部的私欲澎涨,产生“不捞白不捞”的扭曲心理。

(四)制度落实不力,教育管理不严。

村规民约、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等,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并不多,所有的管理制度几乎成了应付上级检查和达标的摆设。财务公开度不够,“白条子”出入账、随意审批、自收自支、虚假发票冲帐等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特别是对拆迁补偿款、土地出让金、集体资源承包租赁款等资金缺乏严格的监管,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的村私设“小金库”,供少数村干部自由挥霍。

二、预防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强化法制警示教育。

充分利用警示教育基地资源,组织村“两委”人员定期参观培训,结合查办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今年,我院预防工作将进一步深化延伸涉农资金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百场讲座”进乡村,通过上法制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赠送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读本、现场观摩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形式,实现对区内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教育的全覆盖,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打好拒腐防变“预防针”。同时,我院将根据村居换届后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专项调查,开展专项预防警示教育活动,对换届后的新任村“两委”人员跟踪打“预防针”,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不辜负村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加强涉农资金管理。

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财镇管”制度,各村定期上报财务凭证,由镇专门机构严格审核,制止“白条”、“包帐”、假帐等违反财经纪律费用的支出;改变村领导与财务人员的隶属关系,会计由镇经管站统一管理,报酬由镇政府统一支配;扎实做好村务公开,杜绝公款随意开支等不良现象,定期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并逐笔细化,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防止公开过程中出现随意性、盲目性,避免村务公开走过场。同时,充分发挥由检察院、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涉农资金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作用,统一负责涉农资金领域的监管活动,通过检查涉农资金项目审批、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和走访农户,实行涉农资金动态监管。

(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农村基层组织要增强村财务管理、使用的透明度,把村级政务、财务真正公之于众,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对大数额开支要认真核实,弄清楚开支的来胧去脉;财政或审计部门对项目要进行认真结算、审计,并对结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涉农职能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四)延伸检察工作触角。

党委政府对于提出的村“两委”班子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查把关,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决把作风霸道、有劣迹的“能人”排除在外。对正在接受调查或审查的人员,进行慎重研究,严格确定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宗派家族矛盾突出的村居,积极选派公道正派、有能力的党员乡镇干部或大学生任职。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规范操作,检察机关切实发挥检察职能,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派出1位副科级领导干部在换届选举期间驻村指导,并充分发挥2位正科级检察员驻村党建特派员作用,力保村居换届“阳光选举”。

(五)开展系统专业预防。

坚持对查处的每一起案件实行“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一案一教育、一案一回访、一案一总结”,通过个案预防、专项预防、系统预防调研工作,为党委作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2013年以来,该院围绕惠农补贴、农村社保、农村义务教育、征地补偿、农民培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及美好乡村建设等8类重点项目,开展个案预防7个;围绕财政等涉农资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基层站所、村两委班子等基层组织,开展系统预防;围绕涉农资金的申报、管理、发放、使用等4个重点环节,开展专项预防;针对本院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存在的有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发放检察建议5份,督促其规范管理,努力让涉农资金在制度内管理、在阳光下审批、在群众监督中运行。

第五篇:关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思考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建立,土地资产价值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土地的交易和流转,是实现土地资产价值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乡土地统一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除个别地区近几年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有所规范外,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一直是自发地、无序地进行,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转形式:

1、转让。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或所有权一次性转让给新的土地使用者。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占有较大比重,有以下几种:(1)集体土地所有者将一定年期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受让者开办企业,这类似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村或乡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收取转让金。这在沿海一带较普遍,主要是企业用地。(2)集体土地所有者直接转让土地或以地合作开发建设商品住宅,开发商分得部分商品房,所占土地的使用权随之转移,这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1999年江苏省查出农村集体转让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土地478宗,面积1594亩。(3)建设用地原使用者(企业或个人)在土地所有者的允许下将一定年期或无限年期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企业或个人,所有者收取一定转让金。无限年期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农民的宅基地转让。建设用地所有权的转让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引致转让建设用地所有权,如福建省古田县当建设用地转让给本集体以外的企业或个人时,就必须先将建设用地所有权转为(不是征地)国家所有,而后才能实现使用权的转移;二是村委会、乡镇政府以类似征地方式将小组、村股份合作社或村所有的建设用地所有权转为村、村其它经济组织或乡所有,这在各地都有,但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较为普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股份制较为普遍,集体土地及其它资产一般都已进入村股份合作社,当村或乡企业办要开办新的企业时,则按国家征地方式及补偿标准向村股份合作社“征地”,其土地所有权即转为村委会、村其它经济组织或乡镇政府所有。

2、出租。这是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出租并按年收取租金。(1)集体所有者为出租主体。主要表现为村集体将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厂房出租给企业或个人,搞“招商引资”,集体收取租金。这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调查中均普遍存在,并很受集体和农民的欢迎。上海市还出现集体所有者将土地出租用于公路建设的案例。(2)建设用地使用者为出租主体。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以全部或部分土地出租,以收取租金为企业盈利,以及农民个人出租住房,引致土地使用权出租。在城乡结合部,农民个人出租住房收入已成为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3、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融资的担保,包括以地上建筑物抵押连带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情形。这主要存在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由于开办企业或经商的资金不足,企业或个人大多以所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福建古田县2000年共发生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抵押1000多宗,评估值达1.8亿元。

4、联营、入股。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合办企业的条件,从而引致土地使用权转移。这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代前期较常见,由于其经营的风险使这种形式逐步为出租所取代。

5、法院判决。因经济纠纷或企业破产、兼并等导致法院裁定和判决而致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这种情形在沿海一带已逐步增多,法院判决流转主要采取拍卖方式。

从目前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非法转让、出租等。因《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转让、出租,故此类流转属于非法。(2)交易混乱。因这种土地交易属非法,又无人管理,故交易混乱自可想见。(3)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由于利益冲动,不少地区在未经规划许可和正常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一些乡镇也采用“征地”方式从村或小组集体中无补偿或低补偿地“征”得土地,成为乡镇所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建厂房出租或其它经营。(4)冲击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由于这种非法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在未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导致土地市场的总供给增加,城镇国有土地市场价格下跌,招标、拍卖难以进行。(5)城乡结合部耕地保护困难。

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原因

我国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采取禁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的,但为什么禁而不止,且有“公开”之势呢?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些非农产业发展都直接地导致非农建设用地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都直接引致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增加。据调查,浙江湖州、福建晋江、广东顺德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中约有80%左右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这在中小城镇极为普遍。即使是在大城市,其城乡结合部的大部分非农建设用地仍为集体所有,如浙江省杭州市城乡结合部约有70%的土地被农民个人建房占有。如此大的非农建设用地社会需求,在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直接影响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这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进入“黑市”流转。

2、土地利用方式上比较利益差距加大。在城镇周围以及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的比较利益差距加大。种粮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花,种花不如转为建设用地,办工厂、开商店或住宅出租。在企业和个人掌握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这种经济利益的追求,不但经营主体有,市、县、乡镇级地方政府也很强烈。地方政府要在任期内出成绩,发展经济,办形象工程,搞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财力支持,而“以地生财”或默许流转是在国家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无明确管理政策下的主要选择。

3、征地补偿水平过低,而用地成本很高。依《土地管理法》规定,要使用建设用地,除乡镇企业和农民建宅使用本集体的土地及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用地可仍为集体土地外,其余均需使用国有土地。征地是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唯一途径。由于目前的征地补偿仍按产值补偿,一亩耕地在沿海省市的大部分地区一般也只有3-5万元左右的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及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到村集体手中(个别地区补偿较高或接近市价除外),而真正到农民个人手中的,一般只有一万元左右,标准已低于该土地的市场价格。若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亩征地补偿费只有5000-8000元。对农民和村集体而言,过低的征地补偿实现不了土地的转用价值,因而采取不征而自行转用流转的方式。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所收取的各项费用又较多较重,主要有耕地占用税、菜地开发基金、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管理费等,这些费用远远多于对集体和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对土地使用者而言,用地成本较大。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用地者具有直接使用集体土地的巨大利益冲动。

4、乡、村政府行政权利对集体土地产权限制过大。长期的人民公社体制和生产资料平调方式已使农村土地不带有一星半点的“财产”气息,而是地道的公共物品。法律上明确规定集体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全体村民对集体财产的使用和处分拥有最终的权利(见村民自治条例),但实际上,集体土地已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长、乡长拥有土地处分权。这样,出于公正和不公正的目的,村委会往往采取合法或非法手段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各种方式“盘活”土地,谋取利益。乡镇政府则在发展乡镇企业、办公益事业及发展小城镇等名义下,动用政府权力,采用补偿办法,将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乡镇所有。出于经济利益目的,乡镇政府也“努力”推动这些土地的流转。

三、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几种模式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整体上仍处于无序或自我约束状态,因无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地方土地管理部门一般不进行直接管理,而只是通过农用地转用、用地审批等手段进行间接管理。但也有个别地区在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调查情况看,有以下三种模式。

1、苏州模式。鉴于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已随着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可遏止,苏州市国土局正视问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当前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政策方针,于1996年9月正式出台了《苏州市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将无序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纳入正常管理轨道。该《办法》规定:“对集体建设用地(不含农民建房宅基地)实行使用权有偿和有限期流转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进行转让、出租和作价入股,但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举办大型娱乐和高档房地产开发项目。《办法》还对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代表、流转程序、审批权限和方式、流转收益的分配等作了详细规定。自《办法》出台后,苏州市已有一半以上的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涉及土地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下辖的6个县级市均已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集体土地市场。

2、古田模式。福建省古田县自1994年正式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其主要做法是允许依法取得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行有偿有限期转让、出租、抵押等。其特点是:在本集体内部流转,则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只需经所有者同意并到土地局办理变更登记即可;在本集体外部流转,则需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原土地使用者向集体所有者缴纳的土地取得费作为征地三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偿费)。在流转过程中,土地局要求流转各方及土地所有者签订各有关协议书,并按一定标准收取土地转让收益金。土地转让收益金按村集体47%、乡政府30%和县政府23%的比例分配。同时规定,进入流转的建设用地不得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自1994年以来,住宅用地转让每年超过300宗;2000年,集体内部转让80余宗,面积7600多平方米,转为国有220余宗,面积16000多平方米,收取转让收益金15万余元;乡镇企业用地转让4宗;抵押1000多宗,评估值达1.8亿元。

3、准国有化模式。在福建晋江、广东顺德、浙江湖州等新兴中心城镇,其城市建成区内的大部分土地所有权仍为集体所有,但集体已不能自行决定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必须在土地局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流转。依土地部门的意见,当地政府已对这部分土地按国家征地方式向集体和农民进行了补偿,出于小城镇发展需要和工业进园要求,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逐步向中心城镇集中。虽然土地所有权仍归属集体,但土地局将其按国有土地管理,土地流转纳入城镇国有土地流转市场中,其大部分收益也由当地政府所得。

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作用

从当前集体非农建设用流转的实际情况看,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有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由于实现了土地与资本的市场流动,二者就能实现最佳结合,产生最佳效益。许多经营不佳的乡镇企业因土地流转引入资金而起死回生,许多进入城镇的农民因宅地流转而收回建房资金,充实进城实力。

2、在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行规范管理地区,这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耕地。新的投资可因为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流转而减少建设用地增量的增加,减少闲置土地数量,从而减少占用耕地的经济冲动。苏州市自1994年至今,耕地仅减少了2.8万亩,年均减少0.47万亩,而1982-1994的12年间,耕地减少了131.2万亩,年均减少11万亩。古田县自1994年以来,每年少批宅基地近300宗,仅此一项年均节约耕地近200亩。

3、有利于盘活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进入流转的企业用地多属于经营不善效益不佳的企业,若不允许流转,企业往往只有申请破产,而其土地也往往成为闲置土地。这些企业往往通过以地入股、联营等办法走出困境,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劳动就业。投资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它们资金量小,人际关系弱,要求资金周转快,很难走收费多而审批时间长的征地程序,往往选择方便快捷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这些大量生存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中小企业,也是我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

5、有利于完善城镇土地市场。城镇土地市场不可能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分割而孤立存在,二者只有统一才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土地资源配置。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是整个土地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镇土地市场最终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

6、有利于体现集体土地的财产权性质。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它要求在经济上得以实现,其所有权人也要求能正常地使用、支配和处分土地,以取得合理的土地收益。使用建设用地,只能使用国有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征为国有后才能进入市场,其收益只能由国家得到,是忽视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的表现。

五、有关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1、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必须合法化。要在法律上明确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地位。抓紧制定和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对哪些领域的土地可以开放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哪些领域则必须先征为国家所有,方可进入市场等进行规定。在中央和国土资源部出台相关政策之前,应鼓励地方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相应地方法规。

2、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控制,依法取得,统一管理。由于非农建设用地相对于农用地有较高的收益,如果没有严格管理,就会导致农用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因此,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所有集体非农建设用的安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必须在规划的控制下,按用地计划实行农用地转用,任何非农建设用地的取得必须依法取得。在管理上,要搞“两种权利,一个市场”,不能将城镇国有土地市场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割裂开来,要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纳入城乡建设用地流转统一大市场中来,统一市场供应,统一市场管理。

3、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突破。在内容上,除国家非盈利性公益事业用地(基本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划拨用地目录》相符)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先征为国有外,其它类型的土地都应允许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进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当然,在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者双方同意的条件下,也可以在土地交易的同时,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为国有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者再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在国土管理部门进行过户登记。在地域上不作划分,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城市规划区内还是规划区外,都可进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在形式上,可以因企业破产、兼并等原因而流转,也可以直接转让、出租、抵押、以地入股和合作经营等。

4、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必须依财产权定价,依产权性质分配利益。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为国家土地所有权时,土地价值要体现集体土地的生产资料性质和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性质,土地增值的一部分应归集体土地所有者;当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发生改变,只是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流转时,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存在,故在土地价值中不作体现。土地流转利益要按财产权性质进行分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首先是集体所有的土地,不是国有土地,因此,其土地收益应主要为集体所有者所得,而不能以各种名义转为国家各级地方财政或单位所得。同时,要尊重土地使用权这一用益物权的权利,要充分考虑土地使用权人的应得利益。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最终应主要落实到农民手中。

5、要认真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一是搞好地籍调查和产权发证工作,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应以产权登记和发证为前提;二是搞好信息公开查询工作,内容包括宗地信息、产权信息及交易管理信息等;三是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如指导签订各有关文书、产权变更登记、地价评估和政策咨询等。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下载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非农人员是否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经济人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销售人员个人工作计划[大全]

    销售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销售人员个人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个......

    关于农村特困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

    关于农村特困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 农村特困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申请退返考务费用的,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于2010年6月9日之后到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驻各市办事处(......

    农村合作社骨干人员试卷

    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考试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1分,共10分。) 1、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和,保护农......

    农村补贴人员调整报告

    二一三年九月起农村教师补贴调整报告滨海新区财政局: 我中心学校教师安排因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每年教师都要做适当调整。因为存在城区教师超编和农村学校教师欠编的现象,在无......

    2017年4类人员农村危房改造申请书

    2017年4类人员农村危房改造申请书 乡(镇、街道) 村(居)民委员会: 我系 村(居)民委员会第 村民小组 ,家庭现有人口 人,住房 间平方米,房屋结构为:【茅草房□ 泥草房□ 土窑□ 土坯□......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受困现行法律(共五篇)

    农村集体非农用地流转受困现行法律 广东省南海市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对现行政策和法律带来了 挑战。不允许集体土地在转为非农用地以后的出租、转让的法律规定已严重制约......

    关于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关于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有关问题 京劳社就发〔2009〕15号、〔2009〕58号摘要 一、申请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单位 招用......

    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工作计划(精选五篇)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一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