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00:4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职务性的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党、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为这种特殊主体的违法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它不仅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践踏了国家法律法规,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重视和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研究,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具有公务性质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国家规范公务人员行为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规范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一切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它包括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民法所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等等,其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十分复杂。尽管在不同的社会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职务犯罪现象,但由于各种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权力性质,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不一样,因此在不同的社会中,职务犯罪的类型及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要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就必须认清职务犯罪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采取整治措施,对症下药。那么,应该如何划分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而职务犯罪类型的划分又往往是以不同形式的腐败现象的共同特征为依据的。据此,我们可以把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一)权钱交易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通过私人生活积累财富的机会增多,少数在国家机关任职的工作人员经不住经济上的“好处”,物质利益的吸引,“捞一把”的思想大大复活了,以权力换取金钱和物质利益便成了当今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这种形式和职务犯罪行为,轻重有异,涉及面大,往往治而复出,花样翻新,在一些地区、部门势头有增无减。一些人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见什么捞什么,借以满足私欲,中饱私囊。特别是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更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化公为私。个别党政干部长年占用公物私用、私费公报、巧取豪夺。近年来,行贿的方式由过去的暗送发展到现在的高档物品甚至现金,行贿主体由过去的个人、私企到现在的国营、集体企业;行贿的对象由过去的一般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的领导干部,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这种现象,在党政干部中是极少数,但其绝对数并不少。2000年,全国法院系统依法判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17931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公务人员3人,地(厅)级公务人员 52人,县(处)级公务人员350人。

(二)严重渎职型 长期以来,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使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渎职、失职现象。具体表现为:

1、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摆衙门作风,不为群众办实事,好说空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

2、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调查研究,导致工作中的偏差,不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影响乃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有的领导,在引进国外技术时,不懂实情,盲目引进,造成严重的积压和浪费。

3、事业心衰退,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玩忽职守,给国家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empirenews.page--]

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向我们昭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职务犯罪总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要有效地防治职务犯罪,还必须清楚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特征。

(一)影响的广泛性 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基层组织中,而且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涉及面很广,甚至在执法、监督部门中也较多发生。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犯罪45113件。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职务犯罪变成了某些人“发财致富”的窍门,变成了一些企事业单位解决物资短缺和冲破现有规章制度束缚的手段,变成了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借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为其亲属直接谋利益的途径。目前职务犯罪现象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牵动着各个领域中各阶层的千千万万的人,因而变成了一种普遍而严重的社会疾病。

(二)隐蔽性与公开性同时并存 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如为单位(或个人)谋私说成“有偿服务”,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三)经济领域情况严重 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勾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千方百计钻法律和体制的空子,企图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经管项目、工程、资金等的权力,处处“揩油”,甚至发展到索贿受贿,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

(四)职务犯罪分子具有贪婪性 在职务犯罪分子当中,有的所追求的是要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各种特权,还有的企图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去“发大财”,并为此不惜冒各种风险。有的竟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胃口越来越大,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日益膨胀,贪污受贿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数百万元的大案也呈上升之势。

(五)单位、集团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或小集团,为了满足其局部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所掌握的项目、审批、处罚等权力,大搞权钱交易。如在查办厦门特大走私案中,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嫌疑人169人。

三、职务犯罪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究其成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体制根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开始纳入市场轨道,但党政机关目前的职能配置和权力运用方式仍保留单一产品经济体制时的特征,党政官员仍控制着相当大的物资分配权、资金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等。初始形态和市场经济与原有权力过分集中的旧体制相交汇,使权力与金钱的交换有了需要和可能。

(二)制约机制软弱。对职务犯罪现象的斗争,我国过去主要通过思想教育、行政命令和纪律约束等方式实现,当这些常规制约无效时就代之以大规模的清查运动。不可否认,这种制约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单一经济体制的年代是有效的,但是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制约体制正在实现其应有的效力。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人财物的流向有许多是受缺乏约束的权力所左右的;在政治运行过程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管理跟不上,造成了严重的权力失控现象。加之民主监督薄弱,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出现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处理,职务犯罪的低风险,更加剧了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人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empirenews.page--]

(三)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预防和惩治的法律,只有一些条例和文件,而且执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查下不查上,治小不治大,惩外不惩内,罚疏不罚亲的现象。

(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随着商品意识向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渗透,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把权力视为自己的私产和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资本和条件。

四、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决定了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

(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监督 从解放初期至今,从表面形式到内在实质,从数量到实际影响上,职务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职务犯罪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加之我国刑法的修改时作了很大的补充,但这些法律规定与司法使中对职务犯罪进行惩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现行刑事立法还不能包括职务犯罪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立法上的空缺,有些刑法条款在刑事处罚方面规定的不平衡,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职务犯罪,不能对那些企图以身试法的人形成威慑力。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对职务犯罪的有关规定,以使刑法真正发挥对职务犯罪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结合的功能。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除了要完善立法外,加强执法监督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惩治职务犯罪的立法能否被严格执行,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确保立法在司法实践中的真正贯彻执行,对触犯刑律者依法惩处,对企图以身试法者以威慑和预防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职务犯罪与其它刑事犯罪时,确实还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究其原因,执法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多年来,在执法部门之间强调配合的多,要求制约的少,使本来就不够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实际操作时更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无疑对有效惩治各类职务犯罪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强化执法监督,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纵向监督上。各级权利机关要加强对各执法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对打击职务犯罪的有关情况更要加大监督力度,“两院”工作报告亦应对此问题作出更加深入、详细的说明。二是在横向监督上。要强化各种监督机制的功能。首先,在各司法机关之间,除了要强调必要的配合外,更要加强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特别是要注意在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发挥其他相关司法机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制约职能。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在查处各类违纪案件中发现构成职务犯罪的及时向司法机关移交,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执法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中的执法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再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监督中,除应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外,要特别注意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的培养。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思想深处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根源——“封建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想。[!--empirenews.page--]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职务犯罪赖以生存和蔓延的温床。一是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完善职工工资与市场商品价格的改革,认真解决目前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形势下流通领域的混乱局面。二是要加快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凭借民主监督与法律制裁相结合,以约束和规范权力为目的的机制。三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实行政企分开,使党和政府真正处于服务经济的地位,认真处理好党政官员管企业、管人财物、管市场的问题,从而割断“官场”和“市场”之间的“脐带”。

(四)强化民主意识,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目前,群众监督的渠道和途径不够畅通,致使许多腐败分子未能得到及时举报、查处,使职务犯罪的“风险”较低,从而使“胆小”者变“胆大”,“胆大”者更“胆大”。因此,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加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开放性,重大情况让群众知道,重大问题经群众讨论,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五)要建立和完善经检、监察与司法部门的独立工作机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保障这些机构有充分的独立依法查处、惩治职务犯罪的权力,使其本职工作不受非法干预,以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

第二篇: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然而,近年来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呈现多发、高发、频发趋势,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案件的查办情况,笔者现对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行为多涉及经济问题。目前,村“两委”干部职务犯罪多涉及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等罪名,涉案人员大多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或通过滥用手中职权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或利用各种名目截留、侵占集体财产,或将公款挪用于经商、炒股、购买理财产品等营利活动,而村干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多是由于涉案人员法律知识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等引起,具有偶发性,占案件总数量比例并不高。

(二)涉案金额较小但影响恶劣。虽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有“小官大贪”的情况,涉案数额巨大,但仍属较个别现象。总体来看,村干部职务犯罪大多是从贪小利开始,往往犯罪次数多却涉案总数额较小,然而由于其属于最为典型的“发生在群众身边,危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会直接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引发群众不满情绪甚至形成群体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舆论和恶劣社会影响。

(三)犯罪手段具有较强隐蔽性。随着村级财务管理的不断规范,村干部企图谋取非法利益已无法轻易得逞,因此虚开发票、虚挂往来帐、收入不入账或多收少入账等手段成为其违法犯罪的常用手段,他们希望通过此类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方法逃避法律惩处,其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这些获利方式仅从账目表面难以发现问题,特别是当相关人员“统一口径”时,更给犯罪线索发现、案件查办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一)法治意识淡薄。整体上看,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对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监管制度缺乏系统学习,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后果认识不清,许多涉案人员甚至以为只要把贪污的钱退回去就不用负法律责任。正是由于其法治意识的淡薄,致使个别村干部毫无自我约束意识,一味放纵自身行为,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抗腐化能力极差。

(二)监督管理乏力。相关监督部门职能发挥不是十分理想,乡镇对农村监管制度尤其是财政制度仍然不是十分完善,在许多方面只有框架规定,没有详细标准,从一定程度影响了监管的落实。乡镇一级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仍然存在“村里的钱不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的思想,助长了不正之风。

(三)村务公开不透明。村务公开包括政务公开及财务公开两部分,按照规定村“两委”必须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然而,大部分发案村的政务、财务公开并不及时甚至从不公开,村民知情权、监督权根本无从谈起,客观上也令个别村干部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三、预防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村干部廉政教育,提高抗腐拒变能力。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律和廉政知识教育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初任村干部遵守法律法规、廉政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提高其抵御各类诱惑的能力。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农村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方法提高广大村干部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提高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主动性,并运用手机、互联网等先进传输平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二)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关财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配备的同时,严格入账、审账程序,减少财务管理漏洞。同时,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惠农资金专款专用,对每笔涉农资金都认真执行建档制度,定期研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通报惠农项目实施进度,做到每笔资金事前预算、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各类违反财务规定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形成切实有效制约。村委会应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制度,切实执行“政务公开栏”,增强透明度,进一步健全村理财小组机构职能,明确职责,确保理财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村委会应扎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定期对村政务、财务工作进行公开,自觉主动接受村民及村民代表的监督,并认真贯彻执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精神,不断加大查处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力震慑,有效防止和减少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第三篇: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实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重要工作,它也是我国司法制度从单纯打击走向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司法逐步成熟的表现。各地根据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职务犯罪的预防方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它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加以指导,又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政策性,与传统犯罪学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相对照,亦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犯罪学研究在方法上以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为主要手段,而职务犯罪预防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结果的实效性为主要手段,其方法都是实证性的,体现出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本质特点。它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不断提出切合实际并充分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方法论的理论角度讲,包容了唯物主义方法论、思维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等等。正确地把上述各种方法论有机结合,形成职务犯罪预防自己的预防理论和方法,达到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是从事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研究和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实践的有识之士的心愿。

一、职务犯罪预防方法的变化发展过程分析

二、哲学方法上的职务犯罪预防

如前文所述,职务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综合的、变化的,彼此互为作用的相关系统,它包含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所以职务犯罪预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工作,其方法是理论学科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它采取适当的形式从社会结构系统和人的行为系统及其各种关系中寻找出犯罪的种种因素和动力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而哲学知识对职务犯罪预防具有方法论意义,它所具有的理论化、体系化、系统化等特点,对创造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有现实指导意义。因而笔者认为,注意用哲学观点和原理指导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对预防效果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的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表面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上升到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遵循正确的途径和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职务犯罪预防的目的是根据已经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找出发生案件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堵塞漏洞。寻找原因、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即预防方法的研究与适用,实际上就是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普遍运用的从个案预防到专项预防,进而发展到行业(系统)预防,应该说是比较符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规律。职务犯罪预防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要有职务犯罪案件,这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基础,没有现成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事例,去搞预防就成了无末之弓、无源之水,好比造空中楼阁。要对犯罪人犯罪的心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案发单位的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去寻找犯罪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发展轨迹。要了解案发单位各种状况,例如案发前状况,案发后状况变化等。只有这样,在大量占有案件事例的基础上,再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加以分析、归纳,探究了案发原因,分析出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规律、提出预防对策。使它以自身认识的整体性反过来引导人们对职务犯罪预防这个具体领域进行再认识,提供一种思维的出发点和原则。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后,相类似的职务犯罪案件一个个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对某一环节提出如何防范的对策,分析某一个案,提出相应对策,即个案预防。从认识论角度讲是职务犯罪预防的最初级方法。而从个案预防发展到专项预防,进而到行业(系统)预防,是人的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高级阶段。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实践的同志都知道,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是在个案预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也就是说,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的效果比之个案预防来讲,其预防的适用范围更大,层次更高,效果更好。原因就是个案预防仅仅是从一个案件的发生进行分析,它可能只对案发单位起到防范作用,而专项预防则是在个案基础上对一类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它适用的范围扩大到不同领域相同环节,很显然,专项预防的作用大于个案预防;而系统(行业)预防则是在个案预防基础上对同一系统提出防范对策,其效果更具社会性和影响力。上海市检察机关根据前一阶段查办的大量职务犯罪案件中反映出财务管理制度的混乱现象,提出并实施了“会计委派制”和“村级财务代理记帐”;根据国有大型企业、基建领域案件多发的情况,提出并实施了“一级审计制”和“建筑市场准入制”等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组织的肯定,就是明显的例证。而这种预防方法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无不反映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从方法论角度讲,预防效果的取得无疑是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积累材料和方法恰当的必然结果而已。

在强调哲学方法对职务犯罪预防产生作用的同时,不能把哲学方法笼统化。不同哲学学派形成不同的哲学理论,因而也有不同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具体科学之上,它的有效运用,必须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哲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内涵于具体科学方法论中。分析、观察、归纳、判断在预防中的运用,实际上就是唯物论的一种体现。同时,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中,既要注意犯罪人身上反映的个性,又要注意反映的共性,在研究预防对策时,注意从个案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这也是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具体贯彻。个案分析发展到专项预防,既是认识论的反映,又是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体现。运用联系之观点使我们意识到,当前腐败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社会走向,腐败的泛滥,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根基是否牢靠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对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全局意义。

三、科学方法上的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全国尚处在建言献策探索阶段。很多时候采用的方法基本上套用刑事犯罪预防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共性上讲大部分适合职务犯罪预防,但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使得在研究和适用预防方法方面也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鉴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注意吸取和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十分重要。特别是当代新型科学理论和方法,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学业、心理学、伦理学、预测技术、调查研究学等,这些理论与技术,并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些传统科学之间交叉融合中产生的新型边缘科学,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笔者试从业已形成的检察机关预防方式方法,举例分析科学方法在职务犯罪预防上适用。

1.同步预防。同步预防是指在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在开工之初就介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预防对策,直到工程结束,做到预防和建设同步进行,其目的是为

了防止工程各个环节发生职务犯罪,实现“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目的。应该说,重大工程同步预防是检察机关根据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情况采取的类似刑事检察“提前介入”的一种方法。因其实效性明显而受到广大建设单位的欢迎。自上海检察机关于1992年首创这种预防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全国各地随之呼应。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主动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已经成为共识。这里,我们不妨冷静论证一下,同步预防为什么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受到建设方的欢迎?一方面,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高发态势不仅影响到建设单位的声誉,更使得建设单位在经济上蒙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损失完全是应该可以避免。于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尽量减少损失就成为必然,遏制减少职务犯罪,也降低了经济损失的风险,符合效益经济学的观点;另一方面,从新兴的控制技术看,同步预防采用提前介入的方法,随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设置防止犯罪的障碍,即加强了每个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准犯罪人“不能为”的局面,因而有效地防止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因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大都始于缺少控制,无控制或控制失效的情况后果。而同步预防恰恰利用控制技术,对整个工程的运作设置了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既有预防控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施工单位的廉政承诺等)有预防实地控制(预防干部参加工程例会、深入工地开展宣传教育等),还有预防信息的反馈控制(工地树立创“双优”活动示意牌,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向社会公开承诺廉政告示牌以及设置举报联系箱等),三个步骤有机结合,使同步预防既有声势又有实效。

2.预防宣传。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惩治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论断,深刻地揭示职务犯罪预防,最根本的是首先要解决好国家公职人员教育问题的道理。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在我国,有许多职务犯罪都是由于犯罪人受到封建特权思想和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而为之。所以,大力开展预防宣传提高国家公职人员抵御职务犯罪的能力。

预防宣传,实际上在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中,主要解决犯罪人的头脑中“不想为”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宣传工作历来是我党在关键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解决重大问题,统一干部思想的有力武器。在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今天,开展预防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但预防宣传与一般宣传有所区别,在宣传方法上,与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心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心理成因、过程、发展、变化、心理变态等问题,开展有层次、有效性研究,从而得出具体的心理预防方法和对策。在宣传教育中,可以对某一案例的成因心理,进行因素分析与因素的调节与改善,使受教育者了解并掌握如何防止犯罪心理成形与发展,使他们在犯罪内心与动因之初,做好自身防范工作,用经济学方法教育国家公务人员会了解职务犯罪的“概率”是低,反过来使他们认识到职务犯罪成本很大。当前,职务犯罪成本教育受到普遍欢迎,听者感触颇深,无非是经济学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运用得当,可以使犯罪人在犯罪之初通过对成本的计算后,头脑中产生“不想为”的思想。而伦理学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职务犯罪预防应该从伦理、道德教育抓起。虽然犯罪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防线,但作为职务犯罪预防,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当今干部队伍伦理道德低下、腐败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推出的职务犯罪预防公益广告,从其内容上分析,这种宣传方法,实际上包含了对国家公务人中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由此可见,虽然预防宣传的效果不能很快的体现出来,但“润物细无声”,从长远角度看,只要坚持不懈,其影响力不仅仅影响一代人,可能会影响几代人。

3.预防调研。调查研究作为我党的一项工作作风,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调

查研究在我党历史上,为新中国建立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法律领域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事后调查。因而,从司法实践角度看,未能全面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未能把调查研究技术,完全运用到了预防与打击犯罪工作中去。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调查研究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讲,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分析:职务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和采取社会性、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这个概念的表述告诉我们,职务犯罪预防是要对犯罪原因、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为前提,才能得出防范的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职务犯罪预防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全国检察机关经过将近十年的预防实践,在调查研究上形成比较有效的调研方法,例如专题调研、对策调研、立法调研、一般性调研等。这些调研方法运用不同的调查研究技术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例如,专题调研,即根据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带有共性的专门问题开展调研,然后制定专门制度或对策进行防范。比较典型的事例是: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在查办了一起村干部利用村级财务混乱侵吞集体财产一百四十余万元的案件。该院根据案件暴露出来的村级财务混乱这一问题,在全区展开调查研究,在发现全区村级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类似问题的情况下,就如何改进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思考,在区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的支持下,制定了“村级财务代理记帐制”的制度,经过试点后,因该制度既达到了预防村干部犯罪的目的,又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得到区府肯定,并随之在全区得以推广。这个专题调研之所以成功,在于该院在调查研究中适用了正确的调查技术,他们运用了现代调查技术的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开展社会化调查,他们调查的范围是全区性,不是仅凭一案事例,从而获取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大量材料;二是讲究科学化调查。在获取材料,得出正确判断后,运用实验法,选择二个镇作为试点,以推断制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区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运用哲学的、科学的方法指导职务犯罪预防方法,可以使职务犯罪预防的成效更明显。但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论研究,只有与职务犯罪预防的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其潜在的巨大价值。

第四篇: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关于基层国税部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研究及对策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滥用职权,或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的要求,而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我们通常所指的干部。二是其行为必须与行为人的职务密切相关,也就是利用了职权,没有利用职权的犯罪,不是职务犯罪,而是其他刑事犯罪。三是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所谓作为就是法律规定不准这样做却这样做了,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就构成了犯罪。它是一种故意犯罪,就是明知故犯,如贪污贿赂犯罪。所谓不作为,是法律规定应该这样做而不正确履行职责,并造成一定后果,而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是违章、失职造成,是过失犯罪。总之,这些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预防是事先进行的防范工作,采取措施达到事先防备的目的。那么,职务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采取社会性和专门性的预防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

它有三层意思:一是职务犯罪预防是以对职务犯罪原因和条件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为前提。二是职务犯罪预防的目的是专门性的活动。又是综合性活动,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即“九个字”:不想犯、不能犯、不敢犯。首先,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执法理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依法行政的大局意识,克己奉公的公仆意识,思想上自觉筑牢反腐大堤,自己不想犯罪。其次,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自觉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并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不给任何人犯罪的机会,使广大干部职工不能犯罪。第三,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对顶风作案、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予以坚决惩处,并及时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敢犯罪。

一、基层国税系统常见的几种主要的职务犯罪及其构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有:(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侵害的对象是限于公共财物。(2)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一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国家干部。二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如临时工。(3)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务的行为。(4)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3个月未还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1)其客体是侵犯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共财物的占有权与使用权(但不是所有权)。(2)其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便利,私自将经手,管理的公款挪作个人使用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自己职务上经手、管理或主管公款的便利条件。它是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挪用公款罪有三个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二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它不受三个月时间和是否归还为限制。三是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非法活动的它不受数额和时间限制,一经挪用构成犯罪。(3)本罪的主体是也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同时行为上主观上具有归还公款的意图。否则为贪污。

3、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谋取利益的行为。(3)其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是单位犯罪。(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3)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职责的廉洁性。侵犯的对象是国有资产。(4)主观方面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将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5、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要特征是客观上表现为不履行职责或超越职权的行为。

6、玩忽职守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7、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刑法第404条规定,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的,应该立案:(1)为循私情、私利,违反规定,对应当征收的税款擅自决定停征减征或者免征,或者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2)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收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有上述二种情形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8、徇私舞弊出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刑法第405条,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的,应予立案:(1)为徇私情、私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不应发售的发票予以发售,对不应该抵扣的税款予以抵扣,对不应该给予出口退税的给予退税,或者擅自决定发售不应发售的发票,抵扣不应该抵扣的税款,给予出口退税,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2)徇私舞弊,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有上述二种情形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经济和社会、党内和党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基层国税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甚至社会上贪污贿赂泛滥,职务犯罪增多,统称为腐败现象。腐败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坏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时刻重视反腐败斗争,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我们也应从加强宣传教育出发,推行法制,实施监督,着手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首先,党和国家在战略上已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的囊中之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央进行了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改革,集中力量下移,地方和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但应清楚的看到,传统的权力结构并没有相应的调整,由过去的中央集权,变成现在的大大小小的缺乏制约和规范的小集权。国有资产在增值,却因小集权中经营权、管理权的滥用而大量流失。有的贪官非法占有国有资产,或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成千上万,甚至过亿。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都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走在反腐败斗争的前列,推进国有经济廉政高效运转。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中央已从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下功夫,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调整权力体制,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并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用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来遏制腐败。一是加强行政审批权和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监督。二是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用人上实现考察、考核与民主推荐相结合,并实现公示制度,从而用制度保证行政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作为基层各单位、各部门应从易发职务犯罪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发现问题,掌握规律,研究对策。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的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权力运行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职务犯罪问题。第三,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夯实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基础。运用先进人物、模范事迹,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解决好参加工作是为了什么,当了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特别要强化中层以上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按照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检查,做到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针对行业特点,开展一些法律法规培训班,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同时,要把日常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宣传工作的多种载体,完善反腐倡廉的大宣教格局。形成廉政教育的强势,突出廉政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自省、自励、自警,自觉地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四,以法治腐,依纪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公共权力同样存在被代行者滥用的风险。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腐败的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就是单纯地打击和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因此,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原则,变事后打击为事前预防,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督,效果将更加明显。但是,我们决不能放弃打击。

第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做到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打击是被动预防,预防是主动防预,司法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宣传法制,搞好综合治理的义务。但法制宣传、综合治理工作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职能,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各单位领导应树立依法治国的思想,将法律拿在手里,用在工作上。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为公民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司法机关一道,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形成社会化预防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及源头治腐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大建章建制力度,形成规范权力运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预防工作力度,形成专门预防与群众预防相结合的防预体系。只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决不会滋生蔓延。

三、现阶段税务机关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特点

1、贪污贿赂犯罪比较严重。从全国税务机关发案情况看,一些税务机关的主要领导或具有征收大权的科室负责人,利用单位效益好,经济环境宽松的有利条件,巧立名目,或开假大额发票等手段擅自报销,从中渔利,少数税务人员利用职权,拿原则作交易,把权力商品化,以权换钱,从中获取利益和好处。一是在行使认定权上下功夫,主要是纳税人的资格认定和福利企业的认定,在纳税人资格上,交不交税有个临界点,超过一个基数就要交税,没有达到就不交纳,人为控制因素较大。再就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要是有残疾人就要免税,多人多免,人为控制因素也较大。由于人为控制就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在行使处理权时收受。一些掌握稽查大权的税务人员,以国家税收政策作交易,多送多免,少送少免,不送不免。以此损公肥私。三是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收受贿赂。生意大户爱与税务人员打交道,看重的是权钱交易。四是利用经商、内部管理等工作时收受贿赂。我们有的税务干部向纳税户推销商品,纳税人按高于市场价给钱。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三十六岁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贪污受贿2000余万元,后被处以极刑。

2、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时有发生。有的税收征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了循私情、谋私利,违反规定,对应征税款擅自决定停征、减征或免征。有的伪造材料,隐瞒真相,弄虚作假,不征或少征税款,给国家税收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为了小单位利益,以费抵税,少征纳税户应纳税收,以罚款抵税款。

3、内外勾结,虚开增值税发票,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南京市侦破的价税2.61亿元的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起诉的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团伙案,都与税务人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行为人被处以极刑。

4、虚开、填开发票是一个难填的黑洞。由基层税务部门设立的开票点,应临时商户、不符合领取发票条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体户的要求,而开具的普通发票,一是假票多;二是虚开多,已成为职务犯罪的诱因和工具,这些发票往往是拿出合法的票据掩盖了资金的真实去向。

5、税务人员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两权”监督运行过程中。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部位。税务人员有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有的收受贿赂,贪赃枉法,有的甚至内外勾结,通谋参与,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以及税务行政管理等环节。还有的发生在税务内部如基建、干部提拔、大宗办公物品的采购上。

6、“买税”是腐败的形式之一。“买税”就是打着增加财政收入,多得超额奖励或为完成任务,由税务人员操作,从“富税区”调整税源到“贫税区”,作为该地区税收任务上交入库。目的是完成任务获得返还奖励款,其结果是减少国家税收,增加税收成本,助长虚假政绩。有的税务部门与财政部们勾结,以买税名义从中贪污或私分,是案件多发区之一。

四、基层国税部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经提上了各级税务机关和基层负责人的议事日程。作为基层国税部门,要继续按照“规范用权、公开示权、合理分权、科技控权、追究制权”的工作思路,强化“两权”监督制约,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税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为“两权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财税改革是国家“五项改革”的重要一项,已深入进行。但是市场经济运行情况复杂多变,应着眼于税制设计的长远性,而不能仅凭一时经济运行状况。税务系统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在强化“两权”监督方面已作了不少工作,但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两权运行。要针对两权在新的征管模式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权力行使和监督制约方面的规章制度,规定程序,规范性为,实施过程监控和执法过错追究。

3、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两权监督制约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完善“两权”监督工作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做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组织领导有保障。二是坚持教育先行,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做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政治思想方面有保障。三是建立并预防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职务犯罪预防重点有保障。四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推行科技加管理,做到职务犯罪预防技术防范有保障。

4、税检联手,共同开展税务人员职务犯罪预防。一是税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形式多样,职业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要以培训班,上法制课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有的地方联合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月”活动,有的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牢牢把握税收廉政建设这根生命线。二是要建立有效地预防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要走出重打击轻预防的误区,建立干部廉政挡案,加强对经费开支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加强对物品购买的监督管理,筑牢思想教育防线,科学管理防线,内外监督防线。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税务部门应将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及有关改革措施及违法人员案件查处情况报检察院。四是检税密切配合,共同遏制职务犯罪。检税应精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预防税务人员职务犯罪。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税务系统职务犯罪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第五篇: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刍议监管场所的职务犯罪预防及对策

作者:宋太良

为了确保监管场所正确执行刑罚,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促进检察机关在监管场所刑罚执行监督和监管活动监督的正确实施。本文就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重点环节及如何预防和避免,略陈浅见。

一、监管场所职务犯罪易发环节

1、县级监管场所对罪犯“减、保”的处理环节上,只有对“减刑、保外就医”的罪犯材料进行呈报。自“严打”整治斗争以来,由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断增加,留所服刑人员也在增多,为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对在监管场所确实一贯改造较好的罪犯“减刑”的通知,对“减刑”的材料必须有监管大队呈报。于是,有的符合“减刑”条件的罪犯为了“双保险”,便向监管大队行贿,有的直接向分管监室的干警行贿,使其汇报好的材料,达到减刑的目的。有的罪犯本来不符合“减刑、保外就医”条件,为了达到其目的,便向监管干警行贿,个别干警收受贿赂后,为其呈报违背事实、伪造法律的虚假“减刑、保外就医”材料,为其非法“减刑、保外就医”。

2、监管大队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每隔一段时间讯问其所需物品进行登记,通知家人送来,经检查允许后,方可入内,但有时个别监管干警检查不认真,带进其他物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值班人员的责任。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监管干警明知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是外地人(代押)且罪恶严重,吃别人的宴请或收受了别人的贿赂,竟敢网开一面,违法带进食品,明知其食品数量代表一定的意义,还是铤而走险,企图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的制裁,给案件的侦破制造障碍。

3、有的监管干警平时不注意自身学习,忘记了自己所履行的是特殊的职责,对于出所、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认为被释放人员就是与案件不重要、或是基本没事了,殊不知有的同监室在押人员利用被出所、释放人员的机会,给其家人捎去信件,就信中内容相当露骨,妄图逃避法律的惩罚。是想,特别是经济、重大案犯,一旦串供,给案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不知不觉充当了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伞,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不知不觉走向犯罪。

4、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经过一段羁押后,很想与家人相见,以便了解自己的情况如何,会受到什么处罚,日思夜虑,这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反映。“监规”严格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见面的,但有的极少干警视法律而不顾,以同学、老乡、朋友„„之托高于一切,定点、定时提供见面机会,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重大经济案犯或重大繁杂刑事案件,有时一句话、几个字,就可以使案件无法侦查,可以使案件“终止”,或使犯罪分子进行逃跑。可是,“监规”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相见,这是非常正确的,谁违背、谁与法律抗衡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监管场所是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也是剥夺人身自由的重地。监管干警的职责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有的个别监管干警经不住种种诱惑,为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传递口信、透风撒气。本来不能公开、很保密的事,有的当事人就知道,不是内部泄露,别人岂知。无形中监管干警当了别人的护身服,如要造成严重恶果,监管别人的人,就有可能被监管起来。

6、对监管干警特别是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作为主要对象,个别人往往利用手中权利,侵占、挥霍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这些都是监管干警易发的时节和地带。

二、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思路

为了使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工作不断深入,尽快做到和国情同拍与世纪同步,实现“五化”的控制思路。

1、预防职务犯罪职能要明确责任化。

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监所部门应尽的职责。因此,应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在监管场所监所检察工作的准确定位,发挥监所检察部门在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作用,明确规定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是监所检察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的必要前提。

2、预防职务犯罪主体要专业化。

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在监管场所开展预防工作,要取的监管大队的密切配合,仅仅靠监所检察部门开几次讨论会,提几条检察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是包办代替,而是通过检察活动本身的特点来开展,只有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贯穿于依法监督的全过程,把它置身于在监管场所以反腐败斗争为主中去,才能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建议在监管场所由监所检察部门负责,设立专职预防人员,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主体专业化,发挥监所检察的职能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3、预防职务犯罪机制要规范化。

在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工作中,监所检察部门一般采取检察建议、法制教育、协助建章立制等手段,检察建议作为监管场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不具备强制力,要使预防监管干警职务工作更有成效,应针对监所检察的特殊性,建立规范的刚性预防机制。为此,建议试行建立对发案单位的检察整改通知制度,健全对监管干警廉政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核制度,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机制规范化。

4、预防职务犯罪对象要具体化。

监所检察部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象是监管干警。但预防对象有重点和一般之分。当前,在实际工作中,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应从具体对象抓起,从重点岗位查起,从可预防的部位找起,保证通过一定的工作取得最佳效果。监所检察部门应重视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开展预防,对这些部门的掌权派,主动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其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职权而引发职务犯罪,实现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对象具体化。

5、预防职务犯罪体系要制度化。

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监所检察部门对职务犯罪的犯罪场控制,就是要从这些要素出发,抑制职务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最大限制阻断潜在犯罪人与犯罪背景因素的结合,应坚持与监管大队联系合作,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这种合作不是形式简单意义上的松散型合作,而是一种真实、紧密的定期交流合作,可以采取联席会议或研讨会议形成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认真分析监管场所各种职务犯罪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新特点、新规律,互通情况,相互借鉴,从而寻找预防和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新对策。只有严格执法,严厉惩治犯罪,才能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只有进入这个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和主要角色中去,监所检察部门才能充分发挥强有力措施和自身的监督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昆山: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预防探究

姚金第 金宝锋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监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从根本上保证严肃、公正执法。目前,监管场所干警利用职务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监管场所干警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犯罪行为,严重地干扰了国家的正常司法,严重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声誉,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造成了极坏的政治影响。我们检察机关不仅要依法予以坚决制止和严历的打击,而且要积极地做好预防工作。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监督手段,促使监管场所干警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监管场所干警利用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仅就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预防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的原因

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是指监管场所的干警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进行的犯罪行为。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有:贪赃枉法,私放在押犯罪嫌疑人;不负责任,造成犯罪嫌疑人、罪犯脱逃;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体罚犯人或其他经济犯罪等等。诱发监管场所干警上述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利益诱惑,个别监管干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被破坏。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出现增强和减弱。作为一名监管干警,在小的诱惑面前,在一两次的诱惑面前可以抵抗。那么,在大的诱惑面前、再一次又一次的诱惑面前呢?很可能会引起私欲恶性膨胀,会在执法权上打主意,产生靠山吃山的坏思想。

第二,有些监管干警作风粗暴,体罚或虐待被监管人,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经常在工作中粗心大意,草率从事,还有擅离职守,造成服刑罪犯乘机脱逃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等。

二、引发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主要环节

第一、留所服刑。目前大多数已决犯的家属都希望自己的亲人留在当地服刑。一是探监方便,二是可以利用当地人际关系的优势,来疏通监管干警的关系,为今后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打下基础。因此有些已决犯的家属,为留罪犯在当地监管场所服刑,通过贿赂等手段疏通报批单位和审批单位个别人员的关系,这样无形之中就给那些思想意志薄弱的监管干警提供可乘之机,甚至走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

第二、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有些服刑罪犯的家属为了让罪犯在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方面得到关照,直接向监管场所干警进行贿赂。包括有的符合“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为了“双保险”,也向监管干警行贿。有的罪犯本来不符合“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条件,但为了达到其目的,便向监管干警行贿,个别干警收受贿赂后,便为其呈报违背事实、伪造法律的虚假材料,为其非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

第三、罪犯劳动岗位、生活方面。服刑罪犯家属为了自己的亲人在监狱的劳动和生活方面能得到照顾,向监管干警行贿。甚止为了在监管场所内购物方便,便让其关系较好的监管干警代替保管现金为罪犯购物,从而滋生犯罪。

第四、监督管理罪犯方面。有的监管干警不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甚至违反监管的有关规定,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具体表现:一是违规安排会见。“监规”严格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判决未生效前是不能与家人见面的,但有的极少干警视法律而不顾,以同学、老乡、朋友……之托高于一切,定点、定时提供见面机会,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重大经济案犯或重大繁杂刑事案件,有时一句话、几个字,就可以使案件无法侦查,可以使案件“终止”,或使犯罪分子逃跑。二是对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有的监管干警忘记了自己所履行的是特殊的职责,对被释放人员不严格检查,殊不知有的同监室在押人员利用被释放人员的机会,给其家人捎去信件,妄图逃避法律的惩罚。特别是经济、重大案犯,一旦串供,给案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不知不觉走向犯罪。三是体罚、虐待被监管人。有的监管干警作风粗暴,对被监管人采取体罚、虐待等手段,造成严重后果。五是有的监管干警工作责任心不强,防范意识淡薄,以致造成被监管人员脱逃,以致走上犯罪。

三、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思路

及时地抵制监管场所干警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把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既是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工作原则,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最好方法就是要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同时要有的放矢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全面提高监管干警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第二、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监管干警的法律意识。造成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监管干警在平时工作中,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执法,但却不知道怎样执法,根据什么执法。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以言代法、以情代法,甚至以“钱”代法。因此,不仅要让广大监管干警学法,还要加强学习情况的考核、考查,把学习的结果做为使用、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提高监管干警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同时要“以案说法”,利用监管场所系统内部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全国典型的职务犯罪案例,来组织他们进行学习讨论,吸取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教训。对他们进行晓之以情,动之以义,释之以法的教育,让他们“不愿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预防效果。

第三、实行检务公开。实行检务公开是搞好预防职务犯罪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将我们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的职责范围,监督的内容,查处职务犯罪的立案标准等打印成册,发至监管场所的各个监区和有关科室,让其自己来对照约束自己。第四、坚持检察官接待日、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向在押人员及家属发放联系卡、告知书等项制度、做法,充分利用“三种人员”的作用,积极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标本兼治。预防监管场所干警职务犯罪工作,涉及人多、面广,任务量大。那么,要获取更多的犯罪信息,就得充分利用“三种人员”的监督举报作用,来扩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三种人员”就是在押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犯人家属。一是在监管场所内、外设立举报箱,让服刑人员及其家属随时进行举报。二是向刑满释放人员发放征求意见表,让他们留下宝贵的意见。我们有这样众多的“耳目”,监管干警的违法行为就能被随时发现。因此,大多数监管干警都会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有所收敛,这样就起到了治标又治本的特殊作用。

第五、加强刑罚执行监督,规范刑罚执法行为,确保刑罚执行依法、公正、公平,让犯人和家属心服口服。坚持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察相结合,坚持重点监督和全面监督相结合。监所检察部门对刑罚执行要进行全程监督,重点要加强对留所、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监督,重视对掌握人权、财权、物权的岗位开展预防。个别人往往利用手中权利,侵占、挥霍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私利。这些都是监管干警易发的环节节和地带,向他们进行宣传,并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主动承担起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其依法行使职权,防止滥用职权而引发职务犯罪。

第六、加强对监管干警管理被监管人行为的监督,督促监管干警把握好自己的执法行为,确保监管干警严格依法管理人犯,防止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的职务犯罪的发生。监管干警在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个别服刑罪犯,因违反监规又不服从管理,而且当面顶撞监管干警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监管干警因自身素质较差,执法水平不高,因此,他们直接对被监管人进行处罚。其主要手段是用绳子捆绑、带背铐、用警棒电击,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极坏。因此,监所检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经常巡视,经常深入到被监管人的监舍进行观察、了解情况,检查是否有违法进行体罚、虐待等行为,发现情况立即进行查处。

第七、增强监管干警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监管场所安全。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监管干警的责任心,当班期间不擅离职守,特别是生产任务重,要尽量减少夜间加班时间,必须加班时,应增加相应的警力。同时带班人员应不间断地进行查岗查哨工作,防止值班人员因工作过渡疲劳,放松了警惕性,导致罪犯脱逃。

第八、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刑法》对渎职罪、贪污贿赂罪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所犯下的其他罪行,均做出明确的量刑原则和标准。监所检察部门要重视办案工作,强化办案意识,充分发挥和调动监所检察干警查办案件的积极性。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用国家法律的威力去震摄犯罪分子。只有严格执法,严厉惩治犯罪,才能促使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

第九、监所检察部门要与监管单位相互协作,共同携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检察机关在开展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应积极和监管场所的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监管场所纪检监察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开展监管场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应及时与监管单位的领导多联系、多协商,共同进行探讨,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法治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反腐倡廉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认真分析监管场所各种职务犯罪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新特点、新规律,互通情况,相互借鉴,从而寻找预防和遏制监管干警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新对策。在具体工作中,预防监管干警职务犯罪只有从具体的对象抓起,从重点岗位查起,从可预防的部位找起,严格把关,“警钟”长鸣,使监管干警不能犯、不想犯、不愿犯。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必将会铲除职务犯罪的毒瘤,只要我们正确运用有效的法律监督手段,就能有效遏制和减少监管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

(作者:昆山市人民检察院)

下载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阚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当前,尽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说,预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腐败势力还很猖獗。从近些年最高检与中纪委公......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

    廉洁自律, 珍爱自我 -------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时间:2012年6月 日 地点: 授课人:徐立明副检察长 参加人员: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受教育局领导的邀请,再次来到这里......

    职务犯罪预防科

    红桥区职务犯罪预防科电话:26523189,地址:子牙河桥北侧,挨着红桥区委院 1.需要有申请函 申请函格式如下: 天津市红桥区职务犯罪预防科: 我公司因--------------------------(写明原......

    2013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捍卫交警形象 打造红绿灯下的廉洁 ----预防职务犯罪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问题。今天我深刻地感受到公安局交......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职务犯罪预防动态 第十一期 潼南县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0月11日 目录 ●县民政局开展“解决侵占社会救助资金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发挥“......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制度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职务犯罪预防,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保证党员干部依法公正、廉洁的履行职务,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制......

    职务犯罪预防自查报告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自查报告 (2013年6月24日) 根据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文件精神,我单位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

    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人生没有彩排 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预防职务犯罪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在讲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人过得最快活”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