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毕业学生如何面对野外地质工作
新毕业学生如何面对野外地质工作
不是什么讲课,只是讲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因为我们都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只不过和刚毕业的学生来比,早了三十多年来到地质队,就讲讲如何争取干好野外地质工作的一些体会,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要对地质工作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地质工作涉猎面广,涉及学科多,大多为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内容,离人们的生活很远,大多数人不太清楚地质工作是怎么回事,如何搞,往往有些神秘感。对一般人来讲是这样,对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恐怕也是这样,不知今后的地质生涯会是什么样子。但你一旦进入地质这一行,你就要逐渐对地质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大家都知道,地质工作艰苦,要干这一行就要爬别人不爬的山,走别人不走的路,要学一些像天书一样的艰涩难懂的知识,学习起来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地质工作关系国家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先行的先行,是任何国家(尤其是大国)都不敢怠慢的。到目前为止,地质工作仍是一个以描述为主要方法的科学,是一个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技术工作,是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一个工作领域。据说在以前的苏联和美国,地质院校都是一流的院校,甚至相当于我国的北大、清华。
二、搞地质工作先从哪里入手
我个人体会,要想入地质的门,首先就要从学习普通地质学开始。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把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放在无足轻重的地步,这是不对的。普通地质学中的很多原理是需要反复体会的,要从反复体会中理解各种地质作用的实质,做到真正有所感悟,能够达到用这些原理、知识去解释一些地质现象,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一年、两年功夫能够达到的,而要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学习、理解、感悟,才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有些地质人员之所以没有较大提高,与没有很好地学习普通地质学有一定关系。普通地质学要多学多看,只看一两遍是不够的,相信大家花在这方面的时间不会白花。
第二就是要勤打、勤敲、勤观察,要留心山上路上见到的一切地质现象,看到了就要往心里去,弄不懂的就回来翻书找答案,直到弄清楚。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地质人员必须要养成擅于观察的习惯,认真的观察山川地势,1 认真的观察岩石矿物,认真的观察构造形迹,认真的观察一切地质现象,没有认真的观察就没有符合实际的描述。因为地质工作是通过“以今论古”的方法对千百万年前甚至多少亿年前的地质事件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对如今各类地质现象观察,也无法类比地去研究地史上的地质事件。所以,认真观察就成为完成这一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地质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每个地质人员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通过掌握的地质学原理去分析认识每一个地质现象,认识和解决一个个的地质问题。
地质工作是一个繁杂的工作,也是一个特别讲究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光学书本不行,光做实际工作不做理论上的提高也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遇到问题去找书本,做到自学为主,学问结合,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我建议学生们从开始工作时先从认识矿物、岩石开始,因为野外实际工作中的矿物、岩石不像学校陈列室中的标本那样好认,那样标准。这就需要大家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注意打标本,看到什么矿物、岩石,弄不明白的就要打一块标本回来,静下心来仔细的看,不明白的就看书,向别人请教,或者送一个片子(当然要结合工作),当镜下鉴定结果回来以后,一定要再次对照标本仔细研究,弄出个所以然来,这样一来,你的岩石矿物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感兴趣,你还可以注意收集一些比较好的岩石或矿物标本,到一个矿区就收集一个矿区的标本,如果你走过的矿区多,你就能够收集不少各式各样的岩、矿石标本,不要小看这些标本,这里面记录着你在各个矿区的工作,记录着你对地质工作不断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这些标本都是你仔细研究鉴定过的,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不管到什么地方再遇到,你都会一眼认出,这也许是个比较笨的办法,但它确实有效。
刚入行的人先要从各种地质编录开始,要边掌握编录的方法边学习岩石矿物学等知识。同时一边掌握编录,一边了解工程布设的意义。最好要将自己工区的设计好好看一看,了解工作区内各地质要素的情况,如: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情况。有些人不爱看设计,干了半天还不知今年要做什么工作,要完成什么任务,总之是没有目的性,稀里糊涂一年年的混,这样下去做不好工作是可想而知的。另外,要尽早接触各项地质工作的工作方法,早一些接触综合图件的绘制,要多问多请教,多参与,不要不好意思,在某些方面,不好意思是 2 你学习进步的拦路虎,它阻碍了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步伐。
作为刚刚毕业的学生,有的东西不懂不会很正常,不存在什么面子问题,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槽子为什么这样布,为什么有的钻孔布直孔,有的钻孔布斜孔,为什么要打标本和薄片,什么情况打薄片,什么情况打光片,什么情况下打光谱。
三、到一个新矿区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要了解工作区设计的内容。了解区域和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情况,这样便于你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一项工作也应该引起重视,就是要先了解一下工作区的山势走向,地形地物。最好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对照一下地形图。把区内的山头,道路都要了解清楚,避免地形不熟可能造成的迷路。尤其林区通视条件较差,不可大意,如果有必要应随身携带地形图。我一般上山有个习惯,走个三五百米就要回头看一看地形地势及标志物,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迷路。还有,避免迷路的最有效方法是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走捷径,因为在林区不像平原,往往前途不可知,绕绕就可能迷路。
另一个就是要掌握罗盘的使用,要学会测量各种地质体的产状,如地层的,构造面的、岩浆岩的各种流动面的产状,以确定各种地质体的产状。测量产状是研究构造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量产状就可得知地质体的走向、倾向。许多构造都是测量完产状后才发现的,如背斜、向斜等。当然,到一个新的矿区首先要纠正磁偏角,纠正完磁偏角后你所量的方位才是正确的。
再一个就是要会读地质图,了解本区的由老到新的地层及岩性特征,上下层序,接触关系;接下来就是看本区有什么岩浆活动,侵入体的产状、形态,与构造的关系,是单一岩体还是复式岩体,是多次侵入还是岩体的岩相分带,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含矿性如何,围岩有什么蚀变,是否有矿化现象等。再有,就是看它们侵入到什么地层,它的地质年代如何,与物化探异常有什么空间关系等等。
再一个就是要看本区所处的构造位置,如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是什么样的;构造对地层,岩体和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如何,都可以通过读地质图得到信息。
四、要大致清楚野外找矿的工作程序
地质找矿有个从小比例尺填图到较大比例尺填图的过程,逐步搞清基础地质的情况,然后有选择地开展化探、物探等工作、利用化探找到蚀变带、矿化带,再以各种山地工程来揭露和探明矿体。
地质填图从小到大主要有1:100万、1:50万、1:20万、1:5万、1;25000、1:1万、1;5000、1;2000、1:1000等。现在与世界接轨,1:20万改为1:25万。总之是从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逐渐加深,从粗到细,精度越来越高。
遥感是找矿和分析构造的一个很有利的高科技找矿方法,对分析构造、圈定地质体、确定靶区很有帮助。
基础地质工作是找矿工作的先期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将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要素搞清楚,搞清地层的新老层序,接触关系,各个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含矿情况,以及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分布和各种异常的分类和编号。
野外地质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矿床的勘查上来,所以新毕业的学生在基本搞清工作区内的基础地质条件后,要多接触一些关于各类矿床的资料,对于一些典型的矿床要了解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条件及蚀变矿化特征。要多翻阅一些矿床期刊杂志,从中获取知识。
对于不同矿床来说,情况各异,有的矿产直接产在地层之中,如煤、石油、磷、铁、锰、铝、铜、硅砂、石灰岩等等。对地层的了解有可能帮助你确定或预测一些矿床的类型,比如呼盟地层中由老到新的地层中,额尔古纳组(Z)、苏中组(下武寒)、哈拉哈河组(O1-2)、多宝山组(O1-2)、泥鳅河组(D1-2)、大民山组(D2-3)、红水泉组(C1)均存在石灰岩地层层位,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工作的矿区内如有这些地层时,就要注意其地层条件和侵入岩条件是否有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的可能。另外,有的地层某些元素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富集,形成所谓的矿源层,这些矿源层的存在,为一些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矿质来源,也是地质工作者应该考虑的成矿因素。
内生矿产主要与侵入岩有关,这就需要对各期侵入岩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研究,如硅酸盐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等。各期、次的岩浆岩的含矿性分析是 4 很有必要的,从勘探工作的实际和统计的结果都可看出,有益元素丰度值高的岩浆岩成矿几率就大,也是引起化探异常的重要原因。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的内生矿产大部与中生代侵入岩体有关,也就是燕山期岩体成矿的可能性大,而前燕山期(尤其是前华力西期)的成矿作用就差一些,内蒙古和呼盟地区也大致如此。这可能与相关地球化学省里的地球化学演化规律有关,在同一地球化学省里各期次侵入岩的含矿性常常是不同的。以花岗岩类为例,不同地质时期的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含量和付矿物特征都有所不同,但从华力西期以来(尤其燕山期),锡、铜、铅、锌等有益元素含量和副矿物含量有所上升,而区分侵入体的含矿性,即哪些期次的岩体含矿,主要是区调工作要完成的任务。所以说区调工作是基础性的、开拓性的、探索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研究性质是很高的。我们的工作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的,有很强的继承性。如今的区调工作,不但要对侵入岩体进行研究分析,对地层也同样要进行研究分析,因为许多矿体的矿质来源不仅仅是来自岩浆岩,有的可能来自地层(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有益元素含量高的地层同样是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分析矿质的不同来源最终还是为寻找矿床服务,下面我就将我所工作过的矿区(额仁陶勒盖矿床)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据中科院地化所矿床开放实验研究室及贵州地矿局地科所刘铁庚等人研究,矿区出露地层为J3t(塔木兰沟组偏碱性安山岩),火山岩的K-Ar年龄和Rb-Sr等时线年龄均为145Ma,矿床西北部有一花岗岩杂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20Ma。岩体距矿床大约1.5公里左右。此外还有较晚的石英斑岩、正长斑岩、和安山玢岩等出露。矿床由七个矿带组成,由北向南呈雁行状排列。最大的Ⅱ-2矿体长1200米,最大斜深480米,最大厚度21.28米。矿体的矿石类型主要有银锰型、石英脉型、硫化物型和土状矿石4类。主要银矿物为深红银矿、淡红银矿、金银矿、银金矿、自然银、碘银矿、溴银矿等二十余种之多,其中碘银矿、溴银矿主要分布在地表氧化带。据研究,安山岩地层中富含卤族元素(F、CI、Br、I),其含量是安山岩平均含量的数倍,比其它岩浆岩也高数倍。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安山岩中银的含量是安山岩平均丰度的163倍之多,为银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据研究,矿床的形成是由于晚期岩体提供热源,使大气降水加热到200-285℃,通过断裂构造,在热液渗滤安山岩的过程中将安山岩中 5 的卤族元素和银等物质活化溶解出来,成为富含卤族元素和银的含矿溶液(热卤水),随着温度的降低,H2S开始溶于水,而银的卤化物也开始分解,银与硫结合生成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床。额仁矿床银储量近3000吨,是一特大型单一银矿床,只是品位偏低,仅180克/吨。矿床具明显的蚀变和矿化分带,深部可见铜铅锌硫化物,碳酸锰(菱锰矿)十分发育。往上Eh值发生变化,菱锰矿氧化为硬锰矿和软锰矿。随着剥蚀的加深,地表的硬锰矿和软锰矿大量吸附分布于土壤中的银离子,并生成肾状,葡萄状含银硬锰矿、软锰矿,银品位可达千克/吨以上,锰品位高者可达20-30%。该矿床矿质主要来源于安山岩,少量来自岩体。成矿热液少量来自岩体,大量来自大气降水。
说起这个矿床的发现还挺有意思,是当年的区调二队两个年轻的地质人员在1985年1:20万地质填图路线中发现,据说一开始把硬锰矿当作了黑钨矿,后分析报告中锰、银、金都很高,引起了局领导的注意,于深秋组织116队技术人员上山踏勘,于第二年正式进入矿区。这一矿床可能是116队建队以来最大的勘探矿区,只可惜品位不高,至今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
下面讲一讲对构造的认识。构造是内生矿床生成的重要条件,但有些人对研究构造不大感兴趣,认为构造不大好搞,尤其是大地构造,以前地质人员当中曾有一句半开玩笑的顺口溜,叫大地构造瞎胡闹。其实任何一个大地构造理论的生成都曾给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一批成果,如李四光的地质力学、黄汲清的多旋回理论、许国达的地洼学说等都曾对我国的地质找矿做出过贡献。当前全球兴起的板块构造理论同样为我国地质找矿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运用板块理论来指导我们呼盟的地质找矿工作应该是当务之急。
如西伯利亚板块在向南增生的过程中,呼盟境内的古亚洲洋中曾有过多次弧、沟、槽的形成过程,形成过多个俯冲带,这些俯冲带自古生代以来均作为深断裂对本区构造的演化、地层的沉积、岩浆岩的喷发和侵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我区内生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在锡林郭勒盟、赤锋市、兴安盟等地区,都在深大断裂分布范围内寻找到了许多重要矿床,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这些矿床大多生于晚华力西褶皱带,成矿围岩大多是晚古生代地层,尤其是二叠纪地层。当然,矿床是产于古生代地层内,但成矿期仍然是燕山期的。但为什么许多矿产大多产 6 在二叠纪地层,值得研究。呼伦贝尔地区由于中生代火山岩的覆盖,古生代地层出露范围有限,而中生代火山岩地区的找矿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鉴于南部三盟市的经验,呼盟是否应该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古生代地层出露的有利地区,毕竟古老地层经历的地质事件多,构造条件,岩石破碎程度都要强于较新地层,南部三盟之所以矿床都产于二叠系地层里有可能就有这种原因。如我今年工作的敖包希铅锌矿点,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及矿体都分布在晚二叠纪的林西组地层中,而周围的中生代地层中则很少有岩体,更无矿化。再如我所工作过的布敦花铜矿,工业矿体就产于二叠系地层中(吴家屯组),一到侏罗系地层(呼日格组)就变成非工业矿体和矿化了。不但矿化不好,连矿体走向都不相同。当然,以上三盟市主要位于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内,我区则主要处在早、中华力西和兴凯褶皱带内,情况有所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可以作为一种思路来考虑。如果在得尔布干、伊列克得-鄂伦春、查干敖包-五叉沟等深断裂(包括其次级区域大断裂)通过的范围内下些力量寻找内生矿床,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果。这些深断裂和次级区域大断裂如果有中生代断层与之交切,则成矿条件更为有利。比如坤尼气钼矿区位于头道桥——鄂伦春大断裂的南侧,雅鲁河大断裂的西侧,具有较好的构造地质条件,尤其矿化发生在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火山岩地层里,对中生代火山岩中的找矿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由于该矿床还处在勘查初期,控矿构造的情况还不清楚。我去过那里,只有初步印象,不过我觉得矿区南部的东西向断裂和矿区中的南北向断裂应引起注意,东西向断裂可能是压-压扭性构造,有可能是控岩构造,而南北向断裂有可能是控制矿体的张扭性断裂,东西两个勘查区有可能是两个南北向断裂控制的两个矿段。两个勘查区山势的走向均为南北向,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陡峭的正地形,是否与以硅化为主的钼矿体有关(抗风化),值得注意。由于对该矿的情只是大致印象,有可能完全不对,但要允许想,大胆地想,当然不能毫无根据,异想天开。
另外,在大兴安岭地区找矿,要把找矿重点放在与侵入岩有关的内生矿床方面,要有意识地将区调中发现的含矿较好的岩体剥离出来,加强工作。特别要在规模不大的浅成侵入岩中寻找成矿岩体,因为往往这样的侵入体与金属矿化关系较为密切。比如说γπ53含矿性好,好了,我们就在呼盟地质图中寻找γ 7 π53,看它们的分布情况,围岩条件,岩体大小,剥蚀情况,如果剥蚀不深,就侧重条件好的优先进行勘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为什么要将侵入岩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火山岩上呢?这是因为火山岩往往不太容易成矿。由于火山岩没有一个相对封闭的高温高压的物理化学成矿条件,即使是次火山岩也不大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虽然我们至今发现的火山口和次火山岩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形成工业矿床的并不多。当然,像额仁陶勒盖那样的矿床应引起重视,这倒不是这套火山岩自身能够成矿,而是这套火山岩中的有益元素含量较高,有可能提供矿源,在有热源的情况下(还是离不开侵入岩提供热源),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看来,火山岩地层的成矿和火山作用成矿有所不同,其概念和成矿机制均有所区别。目前,以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地层作围岩的已经有几个矿床了,而且矿床规模还可以,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五、勘查区工作大致程序
正常的找矿程序是通过区域基础地质条件和成矿条件综合分析之后确定出勘查靶区。如果矿体在地表裸露,即可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勘探线进行工程布设和施工。如果工作区处于覆盖地区,或者矿床为隐伏矿床,则需先期进行物化探扫面工作,尤其是化探要先行,早期主要开展的工作应该是原生晕、重砂、土壤地球化学的采样和分散流的采样。圈出异常后,对异常进行地质条件分析,选择成矿最为有利的部位首先进行工程验证,见矿后再根据矿化特征,矿体产状扩大工程控制。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异常验证见矿后,要结合物、化探资料及时通过工程(槽探、浅井或浅井加平硐等)尽早搞清矿体的产状,必要的话可加大点投入,矿体产状搞清后,才可大批投入钻探工作量,如果矿体产状没搞清就上大量的钻探工作量,工程就难布了,难免造成浪费。在当今的地质工作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让地质人员措手不及。所以,在我们地质人员的头脑中要有一根弦,那就是要尽早搞清矿体产状。产状搞清后,要尽可能早点通过一部分工程大致摸一摸矿体(矿床)的规模。如在额仁陶勒盖银矿普查的第三年,我们就大致确定了矿床的规模是特大型,为什么敢这样说,那是因为我们在布工程时有意识地在主矿体上打了两个主剖面,通过这两个主剖面基本确定了矿体的延深,再通过槽探和钻探控制了矿体的连续性和长度,这样就基本 8 了解了矿体的规模,大致的估算出了储量。
在可行的情况下,勘探工程要尽量布设在勘探线上,要本着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程序进行。最好在适当位置打一至两个主剖面,对矿体实施有意识的控制。这样能够较快地大致掌握矿体的深度、规模。如果一个矿区不首先搞清矿体产状,勘探线就难以确定,就不能系统勘探。值得注意的是,在异常验证阶段也要有一定的勘探思路,不能单纯地在异常高值点上打钻,要尽量考虑异常验证孔也能在勘探线上,如果一点不加考虑,可能是孔孔见矿,但最终有可能工程不在线上,不好利用。
一些矿区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矿体产状还没有真正搞清的情况下就布设了勘探线,打了若干个孔之后才发现矿体产状不对,整个勘探系统需要重新布设,这就会给矿床的勘探带来重大的调整和改变,造成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野外地质工作手段的选择要合理,在物、化探找矿方法中,化探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分散流、重砂等手段,因为它们是近于直接找矿。而物探往往有多解性,其异常有可能是矿引起的,也可能不是矿引起的,所以在物化探结合找矿中,要化探先行,有了化探异常后再上物探,而这样的物探异常才有可能是由矿引起的异常。总之,物化探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化探,对寻找盲矿体,圈定矿化范围十分有用。当然,物探在圈定岩体、圈定地质界线及判定隐伏矿体产状方面有独到的用处,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作为地质人员来说,化探、物探也是要学的,当然,我们不一定学得像专业物、化探人员那么深,但其工作原理和物化探资料还是要懂一些,这有利于站在地质角度分析问题。有些东西地质人员还是要掌握,比如激电异常是由极化率高的矿物岩石引起的,那么什么矿物岩石的极化率高,什么矿物岩石极化率低,你要有个大概的认识。又如什么矿物岩石是高阻的,什么矿物岩石是低阻的,你还要心里有个数,否则你就不能从地质的角度去分析异常的由来。(举例)
工程展开之后就要开始对各项探矿工程进行地质编录,这些编录是我们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工作,各种编录方法要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只要编过几次,并不难掌握。
六、地质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我觉得作为一个地质技术人员应比较熟练掌握的一些基本功有以下方面: 摩氏矿物硬度表,三大岩类的命名,尤其是中酸性侵入岩、喷出岩的命名(本区中性、酸性及中酸性岩石颇多,经常用到),鲍温连续类质同象系列及原理、各种围岩蚀变特征、区域地层表、地质年代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及一般矿物的化学式等等。为什么要比较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功呢?因为这是一个地质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离不开的基本技能,不掌握这些技能你就不能正确地开展技术工作,就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思考和判断,就可能做出错误的结论。比如你不理解鲍温反应系列,你就不知道什么岩浆岩会出现什么样的暗色矿物,出现什么牌号的斜长石。还有,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岩石容易发生什么蚀变,什么矿床会有什么蚀变或蚀变组合,不知道什么岩浆岩与某种特定矿产的关系,你就是在稀里糊涂地盲目地找矿。拿钼矿床来说,钼矿的主要蚀变是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等等,其中岩体中、深部如果钾长石化十分发育,其上部矿体就有可能具一定规模,否则就可能不大理想。另外,钼矿床的围岩蚀变和矿化还有一定分带,如钾长石化之上有可能是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而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岩化、硅化发育部分。往上,往下矿化逐渐减弱。除此之外,有的钼矿床主要发育在岩体内接触带,有的可能发育在外接触带或二者兼而有之。有的较大的钼矿床还会出现垂直或水平的矿化分带现象,如在钼矿床的旁侧还可能会有铅锌、银、金的矿化现象,有可能形成工业矿体。如果围岩是碳酸盐地层,还可能形成矽卡岩型矿床。世界上有的钼矿床就是在铅锌矿床的开采中被发现的。还比如,世界上大多规模以上的钼矿床,许多是与钾长花岗斑岩有关,那么我们正在勘探的钼矿是个什么情况呢,其成矿母岩是否也是钾长花岗斑岩?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你在搞钼矿的勘探,你对钼矿的矿床特征和蚀变特征又知之甚少,你可能就会心中无数,没有设想,没有预期,就不会十分清醒,清楚地指导勘探。
掌握围岩蚀变是需要背的,但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要从中掌握一定规律。如杆榄石、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生成蛇纹石和滑石,是因为它们是含镁矿物;铁、镁铝硅酸盐(辉石、角闪石)在热液作用下生成绿泥石,绿帘石,是因为它们是含铁镁矿物;钾铝硅酸盐(钾长石)在热液作用下成为绢云母和石英,10 是因为它们均是含钾矿物等等。掌握围岩蚀变更要从岩浆岩的演化规律(从深到浅)和汽水热液的演化规律(从高温到低温)来进行总结,这样就能较快地掌握围岩蚀变的实质,使之系统化。一般来说,汽水热液经过构造裂隙,在不同深度、不同温度的条件下,通过渗透等作用使不同成分围岩里的矿物元素活化,重新交代、组合,形成新的矿物和矿物组合,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围岩蚀变。至于组成什么样的矿物,就要看围岩和岩浆岩具备什么活化元素了,这就需要学习一些地球化学方面的知识。围岩蚀变类型对地质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一些蚀变往往与一定的矿床类型相联系,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找矿的一些主动权。
有的蚀变很有意思,往往从地形地貌上能反映出来,如金、银的单一矿床往往与硅化和石英脉关系密切,常常形成一些正地形,呈小山脊状(如额仁陶勒盖);而有的蚀变相对较软,如铅锌矿,往往与绢云母化、绿泥石化有关,常常位于山脚或负地形(河北蔡家营子、西乌旗花敖包特、新巴尔虎右旗甲乌拉)等。看了这些不同的矿床,在我脑子里就形成了硬蚀变和软蚀变的印象。它们都是特定矿种的一些蚀变地貌特征。
除了以上技能外,地质人员要有较强的地形图的识别能力。如今GPS的使用使人们过于依赖GPS,地形图的使用似乎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但地形图的用途不仅仅在于确定位置,还有其它一些用途,比如对构造的分析等等。以前,曾有过“逢沟必断”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如不少的河谷和山沟中可见到断层三角面,这就是断裂发生的证据。因此当我们在地形图上见到一条条的山沟和河谷时,不由得你不去想它的成因,它是如何造成的。比如我们今年工作地区的淖尔河深断裂,就是一个近南北向的河谷。因此,我们往往依据地形图上山川、河流的走向和发育程度,对本区的构造有个大致的印象(当然这有可能只是挽近地质时期的构造,或继承性构造,而有的沟谷也不一定是由断裂造成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上所说的这些基本功是需要逐步掌握的,许多都要背下来。大部分东西要靠自学,要反复学,反复记。有时,你可能就是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要硬着头皮顶住,看自己哪些东西不懂,哪不懂就从哪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你能够将你掌握的东西比较清晰的讲出来,就说明你真的掌 11 握住了。其实,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还有一些方式,包括培训、讲座,还有平时地质人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训和讲座比较系统,效果当然不错,但地质人员平时的讨论或争论更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有一个平等、谦和、相互尊重的气氛,每个人都要谦虚一些,不要自以为是,千万别犯文人相轻的毛病。因为地质科学极为广博,一个人就是再能也不会样样都懂。只要大家能够经常的开展一些交流、讨论,人人都会从中得到启发和补充。
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要多多翻岩心、矿心,尤其是岩心化学分析结果回来之后,一定要对照岩心好好研究,这对你学习矿物、岩石、了解围岩蚀变以及矿体、矿化特征都是极有益的,对将来提交报告大有好处,同时能够大大提高矿石目估品位的能力。
搞地质工作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比如你如果能够通过看剖面图,看地质图便能想象出矿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建立起空间概念,你就是一个不错的地质人员了,如果再加上时间概念,建立起一个区域或矿区时空演化系列图,你就是一个很好的地质人员了。
总之,新到野外地质队工作的年轻学生有许多东西要学。不要说你没时间,你比谁忙啊,时间是挤出来的,你如果每天能保证实实在在地学上一个小时,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持之以恒,定会大有收获。要相信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达到一定的量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质的飞跃。当然,学与不学肯定不一样,几年之后就能见分晓。
最后祝我们的学生们在今后的野外工作中生活、工作愉快、事业有成。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张振忠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日.12
第二篇: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考察感想
野外地质工作实地考察感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总院 时间:2012-7-30 14:34:
547月16日—20日,我参加由胡海珠书记率队的工作组,对我院郏县马武寨矿区、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西峡县菊竹沟矿区及淅川县西簧矿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每到一个矿区,工作组都详细了解了矿区技术人员工作与生活情况,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进展情况的介绍,并实地查看了矿区民采采坑、已施工槽探、坑探等工程情况,充分了解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达到考察目的。
一、考察中深感野外工作的辛苦
在考察中,每到一个矿区胡海珠书记都带领工作组实地察看了矿区的典型工程,在郏县马武寨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钻探工程,在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主要察看了民采采坑及槽探工程,在西峡县菊竹沟矿区主要察看了坑道工程(PD1、PD2)、在淅川县西簧矿区主要察看了槽探及正在实施的钻探工程。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山高路岖,寸步难行,每上一次台阶都是一次考验,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脸上的汗水就像刚洗过脸没有擦一样直往下滴。有的矿区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工作地,有的项目由于路程远,早上上山之后要到下午5点多才能下山吃饭,在野外考察中深深感到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苦。
二、野外工作不仅是体力劳动,更多的需要智慧与创新
在郏县马武寨矿区,项目组根据地表为庄稼地情况,槽探工程采取分段平移施工,即达到了地质目的又减少了青苗赔偿费;根据地形及矿体产状较缓的情况,槽探中采样采取了台阶式采样,可操作性强,槽探分段平移施工及台阶式采样是项目组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好的工作方法,对我院类似非金属勘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桐柏县王家大庄矿区化探找矿信息不明朗,但矿区民采采坑多,项目组经过多次踏勘,在采坑壁上发现铜蓝线索,经过仔细查看在采坑壁上发现了铜矿化,进而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矿,虽然深部存不存在斑岩铜矿需要很多的工作去证实,但是地质工作需要大胆的设想和创新,项目组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菊竹沟矿区钻探施工地方关系协调,西簧矿区荆紫关矿段林场关系协调,都考验了项目组人员的智慧。优秀的项目负责人,不仅仅应具有较高的地质工作技术水平,更要求有创新精神和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野外地质工作经历也锻炼了地质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三、专家应给予野外工作更多的技术支持
所考察的项目工作实施都较顺利,但是也存在矿区找矿方向不明、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填图点布设置不合理、槽探原始编录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经了解,矿区工作的项目负责人有的学习的专业不是地质或相关专业,有的为刚毕业的学生,对地质工作程序、要求不了解,地质综合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跟老地质技术人员学习。而目前,因工作繁忙,专家在矿区检查居多,在矿区驻地时间很短,指导偏少,这部分地质专业背景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的项目负责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干,对项目缺乏整体认识,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对技术力量薄弱的项目,派出专家驻地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质量,提高研究水平,促进项目出成果。在考察中,一些项目负责人非常期望得到指导,在实地查看中也提出了一些疑惑。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这次野外工作考察,我了解了野外一线工作情况,同时也了解了野外工作的需求,也觉察了我自身工作的不足,本次考察是我从事地质工作最长时间的野外工作考察,对指导我经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作考察后,根据院“机关人员下野外体验工作活动”统一安排,我留在了淅川县西簧矿区与项目人员一起参加野外工作,相信会更深一步的了解一线工作,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
第三篇: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
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结束语
对于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总体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体会。最真实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质工作者的情怀。那一份对地质工作者对于地质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经过这次实习,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我们坐在教室便能体会的,这份艰辛是用我们的汗水去把它浇灌出来的鲜艳之花。这花的明艳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来自于那一份对于地质工作者应该收获的喜悦与丰收。但这份喜悦来得并不易,因为这许多的成果来自于我们的双脚,每天长途的跋涉换来的也许只有那几页纸的微小成果。但是我们却倍加珍惜这几页小小的纸,因为它承载着地质工作者的一个伟大蓝图目标。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这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次次的拼接起来,从而在一张看似不大的地形图上将其逐一呈现,使其变成一张地质图。在地质图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樱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座汕头的具体出露情况,但是我们却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满路荆棘;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但却看不到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地汗水;也许我们能在地质图上看到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在山脚小路上的满目杂草。。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是的,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变的是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每一个地区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质工作者的开垦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秘,并将它的胸怀敞开去拥抱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巢湖实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习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对前人工作的学习与认知,这个过程便是地质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传承。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是每一代地质工作者都没有对其厌倦与抛弃,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青春,也许某一天,你的成绩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继续向前,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埃
谈了这么多关于地质工作者的精神的话题,也该说说这次巢湖实习的具体收获了。这便是我们以后为地质工作发光发热的必备工具吧。首先,此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地质调查的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首先学习的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经典。这个过程是我们大体了解工作区域的各方面情况,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便是到达工作区后的工作了。在工作区的基本流程分为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每一流程的先后顺序基本不颠倒,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原因。其中最艰苦的要算地质投图了,因为基本脱离指导老师的帮助,完全自己把握,这便给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坚持了下来,把工作完成了,虽然质量与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种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体吼吼的。因为满路荆棘与悬崖陡坡也无法阻挡即将成为地质工作者的预备队员们的脚步了。
这便是那一朵明艳之花的真正内涵吧。一种属于地质工作者的强大的精神内涵!
第四篇: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当你饮用着清澈的自来水,当你驱车加满车箱的汽油,当你拿着地图或导航寻找你要去的地方,你有没有想到“地质工作者”这样一个人群?是的,他们就是我们现代化生活的幕后英雄。一个曾喜欢游山玩水的驴友,选择了地质专业,记录了真实的野外地质工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写在前面:一个地质老前辈的回忆
我是1958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直至退休,一直在野外进行着1:20万、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普查找矿。经年来,跋涉在祖国大西北的崇山峻岭和戈壁荒漠之间。怎能忘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宁夏南部工作时,工作区经济不发达,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且加以生活给养十分困难,工作设备相当简陋,在这种坚苦的条件下,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加快填图步伐,我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时工作达12小时之久,有时一个人单独出去工作,十天半月才回分队营地一次向分队技术负责汇报地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有时露宿于山洞、窑洞或在地下打个铺,以蓝天作被,待第二天早晨东方发白又满怀激情地迎接着新一天工作的开始,也有时在寒冬腊月仍在野外坚持工作。
1965年调入甘肃西部工作,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依然是艰苦的。祁连山如其说是过不上夏天,尚不如说是高寒缺氧的地方,七八月份,有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住的单帐篷,四面透风,盖上厚厚的被子,也觉得寒气袭人,有时硕大的冰雹袭来,连山上的狼豹熊都逃不过其劫,跑路线时,山高路险,如不注意,有被山上风化剥蚀的岩块击中,或者路滑掉到冰窟窿里。北山的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持续的高温天气,热不可耐,跑路线时,大汗淋漓,身上穿的衣服似乎都湿透了,住在帐篷里,热的像蒸笼,有时沙尘暴袭来,沙尘翻滚,天昏地暗,连身上穿的衣服、吃的床上和身上全都灌进了沙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在工作中曾遭到狼和洪水的威胁,也曾险些掉到悬崖,至于从毛驴、骆驼和马背上掉下来那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留下什么后患,倒是当年以大地为铺,给我留下了难以治好的褪疾顽症。3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顶烈日,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参与了地质填图20多幅和撰写了专业性的文章30余篇,其参与工作图幅数量之多和跑路线时间之长,这在地质界同行同届同仁中是少有的。我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贡献,路线到过的地方没有留下闪亮的足迹,只不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了一位地质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罢了。
但我高兴的是为新中国第一轮地质填图,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交了一份较满意的答卷。
甘肃地勘局四勘院 蔡厚维
2011.1.12
我的野外生活
我们是最热的7月份出去的,在江西玉华山,一个大型火山岩体,工作主要就是取样,取水系沉积物,也就是一级水系的沙子,看有没有元素异常。那个地方挺偏僻的,我们都是租房住,虽然都是挑好的租,但条件还是很艰苦,加之人又多,挤、热,有的还没空调。吃饭是按一人一顿十块的标准做的。
天热,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吃饭出门,早餐吃馒头、鸡蛋、稀饭,不准吃米粉,因为吃了不顶饿。不好吃,不想吃,也得撑饱,还要带上几个馒头,几包榨菜。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天再热也最好穿长袖,裤子必须是长裤,胶鞋。两个人一组,下车进野外差不多天刚亮,走不了几步,露水就把鞋袜全打湿了,其实干着也没用,马上下水取样是不敢脱鞋的,怕划脚。取水系物去的都是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当地老百姓都不知道,有一次我们往一山沟里走,被一老大娘活生生给叫住了:你们别去里边了,热得很!搞得我们哭笑不得。还有一次问路,那家伙用方言说了半天,我们一句没听懂,接着来了个用普通话对我们说:他是个疯子!
在野外那些草比人高的地方摸索,得用根竹竿先探路,怕蛇,竹竿还可以抬样品用。最怕的其实不是蛇,蛇躲着不吓人,吓人的是草丛里突然呱呱的分出两者野鸡,在当时那种烈日当空,头晕目眩,万籁俱寂的环境下,这突然的一叫,真是吓破胆!其实最吓人的是在不该有人出现的地方,突然撞上了人,人是最可怕的!当然,在鸟无人烟的地方,见到塑料袋、见到几团干牛屎都是令人鼓舞的,至少说明这地方曾经有人活动过。如果见到牛群,那必须上去挑逗一下,人在野外呆久了就真变成野人了,跟动物都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在野外比较令人高兴的事就是偷地里的东西吃,西瓜、花生之类的,反正是能吃的都要尝尝,不能吃的橙子也要摘下来玩玩。我们摘的瓜基本上都是那些偏僻一点,没人管的,质量差的瓜,所以基本上很安全,有一回,他们摘了好多大的、甜的瓜回来,据说是在暴晒下等了几个小时,等看瓜的骑摩托走了,迅速上阵的。倒霉的是,我有次偷瓜被一老太婆抓住了,非得要一百块钱,我们出野外基本上不带钱,最多带个十几块,最后求饶,凑数给了五十几块。
另外一个最令人兴奋的事是,取完样一群人在上下村里聚集等车,看美女!当然,现在这农村的美女太少了,都走光了,没走的要嘛太老,要嘛太小!这时候,也会有几个老头来看稀奇,问这问那的,我们就胡吹,是黄金部队,有直升机,山里有黄金!他们一听不对劲,也瞎扯,山里有眼镜蛇,曾经咬死过人,不过你们别怕,你们有直升机!我无语了。
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 摄影/tianyinghehe
在这一个月的野外生活中,有很多人也难忘。首先是我们那群一起跑野外的难兄难弟,这就不用说了。还有就是当地的村民,大部分是很好的,给我们指路,给我们喝水,还有非得留着我们吃饭的,这些人大多是老人,年轻人都跑出去了。还有我们的其中一个司机,他的车最破,可每次把我们送的最远,只要有路他就去,一点不怕麻烦,他那车才是真正的越野之王,他本身估计也有一种越野冲动,又一次上山爬到人家挖机屁股上去了才发现路还没修通!
再有就是我们老板,虽然他比较“吝啬”,给我们100块一天,本科生50一天,但他吃得苦,身先士卒,亲自带队跑野外。还很节约,样品袋正面用过了,反过来洗了又用,自己带头去河里洗,这东西2块一个。也懂得关心人,每次我们会驻地,听到车声,他都赶紧跑来接我们,帮我们提样品,安排吃饭,他这招整的我们有点小感动啊!
这一个月的野外取样经历虽然很艰苦,是我有生以来干过的最苦的活!但给我的记忆是深刻了,感受是丰富的,回想起自己曾经那么艰辛过,都有点不敢相信!其实,我们还年轻,还有更多更艰辛的苦我们没尝过,还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人比我们苦!(来源:地理论坛 作者:tianyinghehe 查看原文 编辑:李琳)
微言微语:
中国国家地理: 以前有首打油诗说:“嫁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到处忙,春夏秋东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我是一个地质郎,背井离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资料忙…… ”大家有印象吗?
雷永青: 跟两句:“铁鞋踏破路还长,测量仪器肩上扛,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印两行。”
李琳Cynthia:我曾经是学测绘的,深有感触。对野外工作者们非常敬佩敬佩!!
南-昭: 俺自豪,俺家是地质世家,父母亲是搞地质的,父亲一生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从小俺就听着他的传奇故事长大,造就了俺注定也是喜爱山水的本性。俺也是地质学院毕业的,虽然学的经济类,但仍属于地质系列。
zzz0130:进地院那会儿的顺口溜是: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原来是个勘探的。
淡蓝色的飘带:希望国家能更地多改善地质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让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关切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凌水之湾:没错。搞地质的都是驴中精华。
盐壳板子磨练着我的身躯,小小帐篷为我遮风挡雨,北斗星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明月照亮了我的心房,好男儿志在四方。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征程,安营扎寨,艰苦奋进的地质人
用喷灯做着美味的佳肴,尽管是面条加简单的调料。漫天的狂砂洗刷着我们的脸庞,可脸上依旧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洗漱完满面的黄沙,总结一天的工作,谈笑着有趣的故事,一次次误车的经历,一次次难忘的事迹,我的人生因为有你而变的光荣和伟大,要问你是谁,你是我坚定不变的信念,我为之艰苦奋斗的地质事业!每当我看到那几个闪亮的大字,“献生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心总会有一种无限的自豪,我用青春去谱写找矿的颂歌,我用行动来换回资源的开发,有人为此献出生命,有人为此奉献青春,如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默默奋斗的地质人。用青春欢唱地质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让这首《勘探队员之歌》承载着我们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永往直前。
虽然外界对我们的评价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原来是搞勘探的”。但是当我们屹立在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之颠时,心里充满了激情和骄傲,因为我们曾企及了这莽莽的雪域高原。
因为地质队员就是凭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精神,凭着对地质事业执着的追求和热爱,凭着良好的精神战胜了一切。看看自己生活的周围城市,又有哪些不是靠着矿产资源的支撑,就连我们经常玩的游戏里都把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地质队员们愿意在这荒原野漠、万山峻岭间窜梭,树木相伴,草木相依,借天当被地当床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把沉睡的老硐被唤醒,废弃的矿山复活,亘古的荒山野岭变成巨大的矿山,大沉降带里激起着矿海的波涛。
虽然我们每年都是寒冬时节出野外,寒冬时节收队;虽然我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工作;虽然我们与家人多离少聚;虽然我们无法给妻子节日的温暖;虽然我们每天午饭是馒头加咸菜,但是我们都无怨无悔地工作在野外第一线,我们每天坚持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用我们的青春的脚步踏遍昆仑大地,让罗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地质锤敲击矿床发出的声响.让野外生活充满乐趣
我是一名地质勘探技术员,常年在野外工作,每年春天开始出野外,重复着爬山跑线的工作。有时候感觉到挺累、挺烦,似乎在茫茫的荒野里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但在单调、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野外的生活中,找到了我的爱好,收藏“奇石美玉”。
何为奇石?奇形怪状是也!何为美玉?外形及质地都佳美的石头!
最早是在1995年,在一个硅石矿普查时,我见到了第一块天然形成的形像砺石(高2.5米*长3.0米*厚2.0米左右)。它是一块花岗岩里面富集的石英脉。当时看像一只白色牦牛,当地的牧民告诉我,他小时候这个图案像老虎,过了60年变成了牦牛了。从那时开始我就留意身边的石头了,不过很久也没捡到好石头。2005年,我在野外工作结束后回队途中的一个山沟里发现了这块像燕子的石头(雁南飞),这是我捡到的第一块奇石。从那以后,每年都捡一、二块象形石或风凌石。现在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下我的石头。同时也跟大家探讨收藏奇石的要点。
怎样去捡石头?当我们在野外工作结束后,或吃过晚饭没事就可以出去捡一些石头。我每次尽可能不空着手回家,回来后不好的石头又再次淘汰,有些石头一时看不出好坏,慢慢观察才会有结果,所以石界有句俗话:三分天然,七分人意。发现一块奇石,只有多思考多观察,才能看出门道。时间久了就有了经验。下次就能背回好的石头。
找石也需要有一种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找石也要讲石德,可要可不要之石,和拿不准其价值的石头,不要砸碎和毁坏,(我见过个别石友就有此行为)我认为最好把石头放在显眼的地方,一是留给其他寻石之友,可能自己不需要的正是别人寻求之石,二是告诉其他石友这里有人来过了,三是若有一天在展馆和市场或朋友家中看见了,那无异于异乡见故知了,岂不快哉?另外,石头也是有生命和灵气的。要能找到好石,一定要有石缘!奇石一般出产在河道里。如黄河石、三峡石;二是在开采矿及矿洞如熔岩、矿物晶体、玛瑙玉等;三是地表,如风凌石。
寻找奇石要了解本地资源,比如河流矿藏等。鉴定奇石主要要了解某石种的产地特征,奇石具有特有的地域特性,比如黄河石是以色、纹、韵著称,是画面石的代表;葡萄玛瑙出产在阿拉善左旗,以型、质、色著称,是矿藏原石的代表。所以一个地方的石头有一个地方的特点,只要掌握了石种的地域特征鉴定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何鉴别我们捡的奇石呢?
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
奇石的稀有性。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
奇石的完整性和完好度。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么样的奇形怪状,都不是奇石的缺损。相反的还会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价值。奇石的缺陷在于后天的损坏。没有一个标准可以统一地划定什么比例下缺损的奇石会失去收藏价值,因为还要现实地考虑缺损的部位,缺损与作为奇石收藏价值含量的比较。当然,最好是没有损坏,完好无缺。
奇石的赏玩价值。奇石的收藏价值与其赏玩价值是密切相连或呈正比例关系的。奇石的赏玩价值大,则收藏价值亦大,奇石的赏玩价值决定其收藏价值。奇石的赏玩价值,是以其质、形、色、纹、势的存在形式展现,并由人们去品其奇、巧、怪、美、韵的味,由此获得玩石的审美体验和美的享受,并由此奠定了奇石的收藏价值。奇石的品味,有极强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就是奇石收藏价值大小的分别,是由奇石审美的理念来说明的。
奇石的大小和硬度。作为收藏的奇石,虽然有其或大或小的个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区别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作为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满足于天然地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形式,和不因环境的变化丧失“奇”的特征的属性。怎样去发现奇石的最高观赏价值呢? 从奇石上发现有价值的观赏内容我们要始终把握住质、形、色、纹、象、意这六大观赏要素,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不同层面,各种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反复观赏,认真分析,从奇石物像上突出的审美特征入手,发现奇石有价值的观赏内容。这是发现奇石有价值的观赏内容的基本方法,也是发现奇石最佳观赏内容和最高观赏价值的基础。任何观赏品的鉴赏都不能脱离鉴赏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观赏要素,奇石鉴赏也是如此。奇石的本质特征是奇石的六大构成要素:质、形、色、纹、象、意六个方面,这是奇石鉴赏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
从奇石有价值的几个不同观赏内容中发现最佳观赏内容,在几个不同的观赏内容中发现出最佳观赏内容,要用比较的方法,并且要善于比较。具体做法是将几个不同的观赏内容分别进行鉴赏,就像鉴赏几枚不同的奇石,然后再按奇石等级标准划分出几个观赏内容的等级,等级最高者便是最佳观赏内容。
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很难找到一枚十全十美的奇石,奇石上大多会有一些缺点,这是奇石的天然性决定的,不必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这些缺点正是区别奇石与石质艺术品的天然标志,甚至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因素。我们尊重和欣赏奇石的天然性,就应该正确认识奇石的缺点。正确认识奇石的缺点,不等于在收藏和鉴赏时可以忽视奇石的缺点,严重的缺点能够极大地破坏奇石的观赏价值。因此,我们在努力发现奇石的观赏价值时,也应该十分注意发现奇石的缺点,这样才能正确评估奇石的观赏价值。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都说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既然是发现的艺术,能不能发现奇石之美,发现水平的高低,就全看观赏者自身素质怎么样了,文化知识、艺术素养、思想品德、生活积累、赏石经验等等,都很重要。
总之,野外生活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注意培养与野外有关的兴趣爱好,那么工作的过程就变成了发展爱好的过程,岂不是两全其美?多少不能野外工作的人还要专门找时间,找车,然后几个人搭伴开车跑到荒山野岭寻找奇石,而我们有这个便利的条件,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希望你的野外生活充满乐趣!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南路12号人 电话:0979-8413190 传真:0979-8413190 邮编:816000
地质队员之歌的歌词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我们的行囊 踏上层层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是那天上的星 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 为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囊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是那条条的河 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 献给了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囊 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迎着晨曦
踏着雨露
背起勘测仪
在茫茫沙漠
在茂密丛林
在冰封雪地的严冬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
不停地探秘
测绘出了一个个
新的起点
由点到面
被线连在一起
最后变成了图
有长江、海洋、陆地
你会发现
其间蕴藏着许多矿藏
是那么丰富
从此
沙漠不再寂寞
冰川不再孤独
地球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
是你们
开拓得出了第一数据
是你们
让生命色彩斑斓
而充满活力
是你们
使我们的生活美满温馨
而赋有诗意
文革版地质队员之歌
红旗飘在山顶 帐篷搭在河边 迎着朝阳出发 披着晚霞凯旋 我们是光荣的地质队员 为祖国寻找矿源
钻机隆隆唤醒沉睡的大地 歌声嘹亮
回响在碧野青山 开发矿业冲锋在前 毛泽东思想
指引我们向大地开战
不怕狂风暴雨 不怕大雪漫天 穿过茫茫迷雾 冲破重重艰险
我们是坚强的地质队员 战斗在万水千山
大庆红旗在阳光下招展 铁人精神
鼓舞我们奋勇向前 开发矿业重担在肩 为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向大地开战
前苏联经典歌曲-----地质队员之歌
尼,多不朗拉诺夫
谢,格瑞本尼科夫 词
阿,巴赫穆托娃 曲
你乘车去到茫茫的草原 我走向大森林去勘探 你头上大太阳 灼热的光烤着平原 我脚下白皑皑雪一片。。。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分别时望长空一片蔚蓝 河里水清又凉流不断
抬头望北极星面对他立下誓言 理想在意志坚永不变。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世界上找不到更好的朋友 你和我同是地质队员
我们在一生中寻找那珍贵矿源 鉴别出废石块撇一边 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朋友们要镇定更要勇敢 征途中有坎坷有艰险
经历过寒和热风雨中经受锻炼 我们的爱更巩固更灿烂 看前边的道路遥远 路漫漫直向前伸展 要沉着坚定 嘿!地质队员,和轻风,和太阳做伴。
铀矿地质队员之歌
半个世纪的地勘队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豪情壮志献身核工业,踏遍了北陲南疆。我们是第一代铀矿地质队员,肩负着寻找核弹芯的使命。为了党的信任,国家的重托,哪怕雪雨风霜。何惧无边戈壁涌黄沙,突兀峰峦挡征途。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国防!
戈壁滩上的蘑菇云,碧海深处的核潜艇,实践本身向全世界宣告,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是第一代铀矿地质队伍,肩负着寻找核弹芯的使命。为了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宁。哪怕严寒酷暑,何惧核威胁的化诈、垄断,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国防!
海上捞起的两颗太阳,秦山大亚湾重放光芒,核工业军转民带入市场,核电照亮了湖海河山。我们是新一代铀矿地质队员,肩负着寻找核电能源的使命。为了共和国又一轮太阳,哪怕艰难险阻,何惧酷暑寒冬,急风险浪,要为祖国献铀矿,铸造核工业辉煌,固我长城!
第五篇:野外一线地质工作感想
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李金林(藏金沟项目组)
当我第一天迈进“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大门时,首先看到的便是那墙壁上让人心情高涨的八个字“地质事业,无尚光荣”。
我喜爱地质事业,渴望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并且认为地质队是一个很能磨练人的地方,我明白进地质队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所以从报道的那一刻起,我准备好了接受一切,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地质人彻底离开那些记忆深刻的象牙塔生活。
怀着一股高涨的激情来到野外一线,一切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帐篷,炉子,电台,发电机。空旷的山野上除了埋头苦干的地质人,就只剩下些星星点点的牧民人家。这里的夏天很冷,或者说这里没有固定的季节,随时都有可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高海拔,氧气稀缺,紫外线强,气候恶劣是这个地方鲜明的特征。这些对于常年在外的老地质工作者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地质生活的新人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环境适应,我们正式进入了野外工作阶段。每天早晨,大家早早地起床,吃过饭,就背起地质包,带上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白天在山上完成野外任务,晚上回室内整理资料。野外实习,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机会,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这份艰辛并不是在学校的教室内便能体会的。刚来的我什么都不懂,心中不免会有失落感,经过师傅,师兄们悉心的教导,我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地质工作虽苦犹乐,一张地形图看不懂时那些线条或许就会变成密密麻麻的烦恼,看懂了那便有一种站在峰顶俯视山河大地的感觉。
野外生活,给了我很多感触,地质人过着倒退般的生活一直在向前走,因为当别人在享受夜晚白炽灯的光亮便捷时这里还在用发电机照明,当别人抱怨着无线网太慢时这里还在用电台接收信号,当别人因一粒灰尘要倒掉整碗汤时这里还在用地下水煮粥,而这一切的落后生活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在这里很多时候不是人来选择野外环境,而是由野外环境来选择人,因为人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这些地质生活方面的体验又给了我很多生活方面的感触。人要时时懂得珍惜,把每一个机会当作最后一个机会,什么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奢侈品,信号,电,饮用水这些在平常生活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东西,平时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而在这里却成了人人渴望的奢侈品。成长中人往往想着等自己长大了再去感恩父母,但谁又能保证当你真正长大成人之时就不是离你父母最远之时。人该趁着年轻去孝顺父母,或许他们等待的不是将来享受不动的幸福,而是现在一句远方的问候。
地质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的味道,而每种味道也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从地质“入门”的那一刻开始,我逐渐认识到了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精明强干的智慧和无私无畏的情怀,才可以寻找到一处又一处的矿产宝藏,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