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01: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08〕61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新党发〔2009〕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政府引导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不同于正规就业的岗位,人员能进能出,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主要有二类:一是社会公益性岗位。包括:公安协警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环保协管员、计生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卫生清洁员,及经地州市政府确定开发的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二是社区公益性岗位。包括:社区安全保卫、社区卫生保洁、社区公共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托老、农村“双语”幼儿园保育员以及经地州市政府审定,允许在社区内开发的其他公益性岗位。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具有城镇户籍关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城市零就业家庭、夫妻双方失业家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二)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四)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

(五)未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失业人员。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一般采取自愿申请,按照“人适其岗、岗适其人、公开择优、组织安置为主”的原则。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六条 自治区制定公益性岗位开发领域、范围、安置对象、待遇水平、岗位、社保补贴标准。地州市负责确定其他公益性岗位开发项目,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人员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激励机制,并承担由地州市确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人员经费。

第七条 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同意后并报县(市、区)政府认定。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由社区或用人单位开发并根据规定程序报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认定。

第八条 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根据公益性岗位认定数量,安置就业困难和就业援助对象的状况,确定人员安置计划并核拨补助资金。社区定期向社会公布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情况。

第九条 自治区和各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根据各地公益性岗位开发总量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状况,按政策规定,核拨公益性岗位补贴,并督促政策执行,监督经费使用情况。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劳动关系

第十条 聘用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由用人单位管理,也可以委托劳务派遣组织管理,用人单位(劳务派遣组织)应与就业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就业人员通过劳务派遣组织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务派遣组织要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与就业人员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聘用人员根据劳动合同履行职责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一条 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试用期最长为一个月,自聘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就业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正式聘用后试用期计算为工龄。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实行一年一签制,期满考核合格且工作需要者,本人自愿可签下一年劳动合同。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三十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并协商后可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 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要求流动或不胜任工作、年度考核不合格以及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组织可按法定程序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申报空岗信息,按聘用程序递补新人。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自行确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工资标准。自治区一般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确定岗位补贴水平。地州市政府可根据公益性岗位不同的工作量、就业人员工作表现和学历、能力、工作年限等要素,适当划分不同待遇档次,并建立正常的岗位薪酬增长机制。

第十五条 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给予岗前免费培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按自治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执行。社保补贴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执行。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为劳动合同履行期限。

第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不含个人应缴部分)从各级就业再就业经费中支出。

第十七条 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二年以上的人员,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应聘时可视同经过基层锻炼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归由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由社区或用人单位开发使用。

第十九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配套管理办法:公益性岗位开发的认定办法;空岗递补和统一调配办法;档案保存、台账管理及目标考核办法;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申领核发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监督办法。

第六章 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保证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符合政策规定。人员招聘和管理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舆论和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组织要按季编制报送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障补贴审批汇总表,以及报送缴纳社保凭证、发放补贴凭证等,并要设立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定期对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格各类补贴核发和经费管理,对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经费、玩忽职守等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和所在单位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此前自治区相关规定中不一致的条款,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自治区统筹城乡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咸宁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模版]

咸宁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实施意见(试行)

市人社局

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基层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湖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鄂财社发〔 2009〕 70号)及《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人社函 [2010]35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公益性岗位范围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筹资开发,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为主,提供城乡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

(一)基层社会管理类岗位;

(二)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

(四)独立工矿区为矿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岗位;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大龄失业人员(女性年满 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 50周岁以上);

(二)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

(三)失地农民;

(四)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五)残疾人及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

(六)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

(七)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八)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及农村计划生育独女户;

(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人员。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及有关资料向户口所在地社区提出申请,经社区初审并公示一周后,报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复核,经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后,即可申请公益性岗位。

三、公益性岗位开发及人员招收和录用程序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的招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公益性岗位按以下程序招用人员:

(一)下达计划。公益性岗位开发目标任务由当地政府根据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和公益性岗位需求数量及就业专项资金规模等情况统筹考虑统一确定下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开发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用人单位;

(二)岗位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公益性岗位招聘申请(招聘人数、招聘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合同期限等),并填写《公益性岗位审核认定表》,连同单位资质证明(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等),报送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三)发布信息。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招聘申请进行审核后,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四)组织招聘。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持认定证明的就业困难人员、愿意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多的,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专场招聘洽谈会双向选择,一次性招聘较少的,可由就业服务机构从就业困难对象信息库中根据招聘用工条件按 1:3的比例推荐人员供用人单位选择;

(五)录用公示。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开发布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名单;

(六)签订合同。用人单位与录用人员在一个月内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等相关手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基层平台管理类公益性岗位招用人员,还须由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同用人单位共同命题,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标准及申领程序

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于按规定支付工资和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一)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应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二)岗位补贴

.补贴标准:根据不同岗位情况,确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基层社会管理类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100%— 150%的范围内确定;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60%— 100%的范围内确定;

.申请程序:公益性岗位补贴按季度申报,用人单位每季度终了后,凭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工资发放明细帐(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帐户等凭证材料,经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帐户。

(三)社会保险补贴

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

.补贴标准:以用人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含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申请程序:社会保险补贴实行按季度申请,用人单位每季度终了后,凭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季度单位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缴费的明细帐(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等凭证材料申请社保补贴,经县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帐户。对未参加社会保险和未按规定履行社会保险费缴纳义务的单位,以及申报手续和相关凭证材料不齐全的单位,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五、公益性岗位的管理与监督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实行“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 用人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县级以上公共 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实施监督、指导。

(一)建立劳动合同签订制度。由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安置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年的,劳动合同期限可签订至法定退休年龄,其他一般最长不超过 3年。劳动合同期满后,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执行。

本办法下发之前已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已满三年或三年以上现仍在岗的人员,应停止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如用人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后又成为就业困难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纳入新一轮公益性岗位安置。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次年不得继续聘用。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定下发。

(三)建立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于 5日内向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逾期不报的,视同虚报冒领,追回逾期发放的补贴资金,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因身体健康状况或技能水平不适应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

.有违法行为的。

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公益性岗位空缺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就业困难人员中推荐补充。

(四)建立公益性岗位管理检查制度。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详细记载岗位类别、人员类别、单位性质、政策落实等内容,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岗位、人员变化情况。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待遇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停止其享受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资格,并收回公益性岗位用人指标。

(五)建立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督查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严格审核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程序,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人、岗查对,对提供虚假资料、冒领、套取骗取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以及安置人员离岗后仍继续申请骗取补贴的用人单位,应会同财政部门追回其全部所得资金,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六、特定公益性岗位管理

特定公益性岗位是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加强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保障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开发的劳动保障协理、人力资源开发协管、劳动关系协调协理、劳动监察协理等岗位。

(一)特定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系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在 35周岁以下,其他条件由各县市区确定,具体招录办法按本实施意见第三条执行。

(二)特定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不受三年补贴政策期限限制,三年满后经考核合格后可以续聘。

(三)特定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标准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1.5倍为基准,根据上岗人员能力水平、工作绩效、工作年限等条件确定,并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保持同步增长,保证工作人员享有合理的工资待遇,具体标准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四)特定公益性岗位管理的未尽事宜参照本实施意见其它规定执行。

七、其他

(一)从事基层管理类公益性岗位工作年限,在报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时,可视同基层工作年限。

(二)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三)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国家或省如调整相关政策,按调整后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本实施意见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榆林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办法

榆林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服务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类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第三条 市政府根据我市各县(市区)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就业难易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业专项资金承受能力等实际,合理确定各级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数量。市和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政府补贴资金认定拨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代理服务,按劳务派遣的形式与从事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经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认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收取劳务派遣费。承担劳务派遣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

第四条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总量控制与开发申报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种类:

(一)社会公共服务类岗位:具体包括社会保障协管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公共服务类的岗位。

(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原“4050”人员):具体包括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岗位。

(四)经市和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岗位。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我市公益性岗位设置总量不得突破上我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申报制度,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置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总体岗位数

量,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优先开发涉及民生的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逐步减少其他类公益性岗位比例”的原则审核,并提交政府有关会议研究认定。社会公共服务类岗位的开发原则上不超过总控指标的30%;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原则上不超过总控指标的40%;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岗位原则上不超过总控指标的20%;市和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岗位原则上不超过总控指标的10%。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及资金筹集

第八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业期间享受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福利待遇,其中:“社会公共服务类岗位”与“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类岗位”的工资为每人每月2500元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为每人每月2000元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就业扶贫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600元并缴纳工伤保险;就业扶贫开发公益专岗工资待遇每人每月不低于本县(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经市和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岗位人员工资以政府相关政策文件为准。本办法出台前已在岗的各类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在合同期限内各项补贴维持原来标准不变。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资金由省级就业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资金两部分组成。其中财政省管县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资金支出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本地就业资金总额(含省

级下达的就业补助资金)的30%。公益性岗位补贴在就业补助资金中支付不足的部分,由同级财政预算解决。

第十条 承担劳务派遣任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人社部门申请所代理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各项补贴和待遇,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核并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各项补贴和待遇,财政部门按规定及时审核并向相应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拨付各项补贴和待遇。

第十一条 承担劳务派遣任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所申请拨付的有关费用必须设立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列账,按时将各项补贴和待遇拨付给公益性岗位人员,并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其他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暂定为3年。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享受补贴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属于《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就业专项资金用途范围的,不得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要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报拨付办法,保证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及时拨付到位。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的安置

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包括: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失业的残疾人、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市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等九类人员(以下简称“九类人员”)。

第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的程序。需要就业援助“九类人员”通过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确认属实的,报送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情况,按就业困难程度依次安排就业,同时报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市级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相同程序面向全市符合条件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安置。

第十七条 对不适用就业援助对象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实行公开考试招聘的方式或市政府确定的其他方式招聘。

第十八条 不适用于就业援助对象的公益性岗位招聘程序。招聘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实施。使用公益性岗位的单位提出岗位性质、用工

条件等,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公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用公示、择优聘用等工作程序确定聘用人员。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管理、考核奖惩、流动和退出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市级人社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负责对全市公益性岗位数量实行动态调整和宏观管理,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岗位资源,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数量和比例。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每年年底要向市级人社部门报送上公益性岗位人员使用情况及下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市级人社部门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下达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当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

第二十条 承担劳务派遣任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向被派遣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发放岗位补贴、处理劳动争议、申报和发放工伤(伤残)待遇、签订与解聘劳动合同等工作;负责所派遣人员的日常考勤、考核和奖惩等结果的兑现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勤、考核和奖惩。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勤。用人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确定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职责,并

按月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报送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上岗工作等情况。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当月请假一般不得超过7天,超过7天的经用人单位签注意见后由所代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报送同级人社部门备案。工伤及法定假日按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其它重大疾病(凭医院诊断证明)请假全年累计不得超过3个月,超过规定期限已不适合履行岗位职责的按辞退处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按辞退处理。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制度。考核由各县(市区)人社局和市级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送报所代理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同时抄报市人社部门备案。考核档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终止劳动合同并报人社部门核准。

(三)奖惩办法。“社会公共服务类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等三类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每月的岗位补贴中的500元为浮动补贴,浮动补贴按照每月考勤考核情况下月发放。考勤考核不合格的扣除当月浮动补贴;旷工一天者,扣除三天的岗位补贴。所扣除的补贴由代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报同级人社部门审核退交财政。

(四)其他各类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考勤、考核和奖惩可参照本规定按照相关政策文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辞退。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向所代理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提出辞退意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报同级人社部门核准,并从解聘之日起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和待遇。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三)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五)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七)其他法定情形不适宜继续工作的;

(八)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退出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月上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退出公益性岗位的,一般1年内不在安排重新进入公益性岗位。

第二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流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所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因工作原因需要岗位调整的,经个人申请和用人单位同意后,人社部门批准调整。

第二十六条 鼓励符合条件各类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参加公务员的报考和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自主创业等途径实现新的就业。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过去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2018年8月21日

第四篇: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第三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及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等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岗位开发与申报

第四条 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一)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岗位。

(四)设区市级政府或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按照“统筹开发、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促进就业”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政府出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等多种方式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机构应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申报制度。确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立申请。

第八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规范公益性岗位申报制度,简化程序,向社会公布,并对用人单位申报公益性岗位进行审核认定。

第九条 各市(区)应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满负荷工作”的原则,根据本地就业困难人员数量、就业难易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业专项资金承受能力等实际,制定下一公益性岗位工作计划,于每年12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后实施。

第十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公益性岗位数据库。

第三章 人员招聘与管理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持《陕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二)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的登记失业人员;

(三)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四)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五)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

(六)失业的残疾人;

(七)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八)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标准,完善认定制度,规范认定程序,建立公示制度、就业困难人员台帐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第十三条 新增使用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应提出用工条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十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领导,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招聘工作应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原则。

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六条 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要制定周密的招聘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做好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用公示、择优聘用等工作。在公开招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拟聘用人选,及时在人选所在社区或原单位公示7天,无异议后方可正式确定聘用人员。对提出异议的,主管部门应认真核查,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告知提出意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从聘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报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其他从业人员工作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为一年一签,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续签。从业人员工作期满后,要终止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二十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由本人承担岗位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不得另派他人顶替。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考勤制度,确定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并按月向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如实上报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上岗工作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鼓励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函告同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再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三)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五)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七)其他法定情形不适宜继续工作的。

第二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实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用人单位应终止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根据岗位缺岗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其他符合公益性岗位上岗条件人员中进行补充。

第四章 人员待遇

第二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业期间可享受工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待遇。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要按月足额支付从业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和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报酬,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从业人员实际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市(区)按照当地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实际岗位工资的差额具体确定。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照缴费比例分别承担,社会保险缴费标准按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可以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额度为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三项社会保险费全额。

第三十二条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其他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第三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享受补贴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属于《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就业专项资金用途范围的,不得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地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支付从业人员有关补贴所需资金从当地就业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发(缴)后补的办法。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报拨付办法,明确程序,保证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及时拨付到位。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招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检查监督制度。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用人单位岗位使用、待遇落实等情况的检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应限期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

第三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安置、聘用、检查、监督的相关单位和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政策获取公益性岗位上岗资格、岗位名额的,取消其上岗资格,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各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有关费用必须设立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列账,按规定使用,并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定期对用人单位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情况进行检查。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个人和单位,除追回所有资金外,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及所在单位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 建立报表制度。各市(区)要于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统计表(表样见附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府办发〔2012〕73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12年4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强化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贵州省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107号)、《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臵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主要包括:

—1—

(一)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臵的协管岗位;

(二)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臵的后勤保障岗位;

(三)政府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服务性岗位;

(四)社会团体设臵的公共服务类岗位;

(五)政府补贴、社会出资形成的服务性岗位。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坚持统筹开发、科学设岗、严格管理、促进就业和谁开发、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特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综合管理部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乡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及安臵人员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建立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制度。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或由用人单位在编制外合理开发设臵的岗位,用人单位应向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填报《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报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并将认定的公益性岗位信息输入贵州省劳动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第六条 建立公益性岗位统一调配和安臵情况公示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全市公益性岗位的统一调剂工作。各县(特区、区)在不突破公益性岗位总数的前提下,推荐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并向社会公布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市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布全市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基础档案及台账按管理权限由市、县(特区、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用人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本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归档,不得遗漏档案材料或拖延归档时间。

第八条 各县(特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对本

—2— 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抽查。

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与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备案手续,落实办公场所及经费,组织培训和进行安全教育,按月发放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制定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安臵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考核方式,规范对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管理。

第十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就业和用人单位对其管理的情况,防止出现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的,用人单位应及时补充。需调剂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用人单位应报请本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同意。

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及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有劳动能力、进行了失业登记的人员,是公益性岗位安臵对象:

(一)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及以上的失业人员;

(二)持有《残疾证》的残疾失业人员;

(三)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失业人员;

(四)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

(五)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

(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七)“零就业家庭”人员;

(八)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三条 保洁、保绿、报刊收发、门卫、车辆看管、路灯看护、免费公园管护、敬老院和停车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应重点安臵文化程度较低或年龄较大的就业困难人员;协管类岗位应重点安臵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3—

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安置程序

第十四条 经批准的公益性岗位,由用人单位拟定招聘方案,报请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准后,方可招聘安臵。两个月内未录聘人员或不接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人员的,已批准设臵的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回。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一次性安臵人数较多或聘用条件较高的,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统一培训后录用。一次性招聘安臵人数较少或聘用条件较低的,招聘工作由用人单位组织招聘或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推荐。

第十六条 申请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应持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3张一寸同底免冠相片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领取并填写《求职登记表》,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公开招聘安臵或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公益性岗位推荐安臵意见表》,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

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聘用管理及政策扶持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在15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一)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二)市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名册;

(三)市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就业登记表;

(四)劳动合同复印件;

(五)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六)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七)就业服务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

用人单位变更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工作岗位或解除、终止劳动合

—4— 同的,应办理变更、解除或终止备案手续。

第十八条 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按累计在岗时间计算。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包括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补助部分。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用人单位补助部分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技术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工作量合理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

第二十条 岗位补贴由用人单位按月垫资通过银行代发,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本级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审核。岗位补贴申报材料包括:

(一)市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申请汇总表;

(二)市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申报表;

(三)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工资发放表;

(四)市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考勤汇总表。

申报材料审核时间为10个工作日,财政部门拨款时间为次月10日前,逾期不再受理。

第二十一条 岗位补贴资金拨付程序:用人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申报材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用人单位填写拨款申请书或开具正式收据——财政部门将岗位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第二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负责办理参保接续手续,按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费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按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费属个人部分的由安臵人员本人承担,属单位部分的由用人单位先垫资缴纳后,于每季度终了后的10日内,持下列资料到本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拨付社会保险补贴。

社保补贴申报材料包括:

(一)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申请汇总表;

—5—

(二)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申报表;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季度单位为其缴纳的有关社会保险费的各项单据。

第二十三条 社保补贴资金申请程序:用人单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申请单位填写拨款申请书或开具正式收据——财政部门将岗位补贴资金拨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用人单位不按时上报上述相关材料、不兑现其应承担的资金、不按时支付工资、不垫资先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要求公益性岗位人员自己垫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收回公益性岗位,合同期内聘用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及福利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因未垫资缴纳社会保险费,公益性岗位人员发生病、伤、亡时引起的后果,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资金支出占整个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比例控制在60%以内。就业专项资金不足以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由同级财政部门按《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的相关规定统筹安排。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为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建立用工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求职登记表、公益性岗位安臵个人表、劳动合同、考核表、社会保险缴费依据、奖惩材料等。

第二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在聘用期间,其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聘用期间,原则上不得变动岗位。确需变动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变动依据并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将在岗的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调整到不属于公益性岗位工种范围的,不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第二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自然减员或因解除劳动合同出现空岗的,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6—

第三十条 对已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其《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并将其享受政策的起始时间等情况录入贵州省劳动就业信息系统。

第三十一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考勤、岗位职责、奖惩等管理制度,并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六章 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考核

第三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能力与工作实绩。

第三十四条 考核方式分平时考核和考核。平时考核由用人单位确定;考核由被考核人填写《市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考核表》,报用人单位考核,考核结果需经本人签字认可并在明显位臵公示一周。考核于次年的1月1日至31日完成。

第三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考核等次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分值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70—89分的为合格,60—69分的为基本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与解聘的依据。考核优秀的,由用人单位给予适当奖励;考核基本合格的,实行6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仍为基本合格的,用人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用人单位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章 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解聘

第三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与用人单

—7— 位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停止拨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归还代管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告之到市、县(特区、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并在15日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

第三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

—8— 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第八章 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续聘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决定继续聘用公益性岗位安臵人员的,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逾期未报的,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第九章 罚 则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细则,以虚报冒领、冒名顶替等形式骗取或套取补贴的单位或个人,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将根据有关规定作出追回资金、收回岗位、行政问责等处理决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此前我市的相关规定与本细则不符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细则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9—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试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解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任务较重难题,积极推进城乡公益岗设置改革创新,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模式,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一、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报对象: 公益性岗位的援助对象以就业困难人员中的特困人员为重点。特困人员主要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 财政部 科技部 财教[2006]21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

    沂水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沂水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的各类岗位。开发......

    2016郎溪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doc。(5篇材料)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郎政办秘〔2014〕136号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郎溪县公益性 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

    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从事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