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信访举报“五项机制”工作办法
淇县农业局
信访举报“五项机制”工作办法
2012年我局群众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充分履行职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畅通渠道、强化办理、健全制度、抓好落实”的要求,依纪依法规范信访工作,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根据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按照中央[200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和全省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本着“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配合、联动处置,及时妥善有效处置赴京访和越级访上访事件,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上访,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淇县。
二、信访举报“五项机制”工作方法
(一)基层信访苗头排查化解工作。
各站(所)、场、政策法规、行政服务股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全县信访稳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信息反馈的灵敏度。一是要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海排”,全面系统地排查存在的信访问题;二是在敏感时期紧急排查,对一些突发事件重大事件要连续排查,找出问题的根源;三是要对每一个信访苗头都要有方案解决,有落实的措施;充分发挥基层作用,认真落实信访稳定第一责任人提前介入,及早化解,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二)群众来访双向承诺工作。
我局要根据信访问题的轻重缓急,与涉诉来访群众双方签订协议,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并答复来访群众所反映问题,来访群众则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再就同一问题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进京访。要设计制作规范性的来访承诺书,双方签订承诺书后要有据可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对来访群众同意签订双向承诺书的,责任股室、责任二级单位必须与其签订双向承诺书;不同意签订的,不得强迫签订,但应当做好相关记载,以便有关部门核查。一般承诺办结时限不超过六十日,遇复杂、疑难问题时最长不得超过九十日。办结时限到期后,责任人员应当在承诺期限内向来访群众口头或书面答复处理意见。责任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予明确答复的,来访群众可向局纪检组投诉。对
已经作出承诺,但拖延不办、敷衍塞责、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责任。
(三)领导干部接访和带案下访工作。
一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对群众信访真心办理。按照会议要求与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相结合,积极开展带案下访。副科级以上领导要轮流接访,对来访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及时交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股室,争取做到件件有落实,高效解决群众来访问题。
二是对于重要信访案件,分包领导要深入基层,带案下访、走访群众、讲清政策、安抚情绪,认真负责解决信访案件,真心实意帮助信访人员解决困难,不等、不托、不推、彻底解决信访问题。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信访问题,要充分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取得信访人的理解,维控信访人居住地,积极做好信访问题的协调工作,一旦失控要追究包案领导的责任。
(四)疑难信访案件三级会审终审工作
一、什么是三级会审终审。所谓“三级多方会审”,即由信访人所在的基层政府和上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多部门、多层级的信访疑难案件定审会议,对案件的化解形成意见后交付责任单位具体组织形成最终处理意见。参会人员一般情况由市级(市直相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县级(案件涉及的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乡级(案件涉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可根据案件性质邀请省的相关部门及律师、专家学者参加会审。对于最终处理意见,信访人不得再就同一事件重复访。
二是对于来访群众,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其讲明三级会审终审制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可能引发的结果,引导其依法信访,逐级信访。
三是到信访人到县、市、省等信访部门信访,要有下一级信访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协同信访,以便得到一个更合理的信访结果。如果没有人协同的,要追究有关二级单位、有关股室的责任。
四要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与信访人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积极配合三级信访机关反馈信访情况,做好对信访人的解释说明劝和劝返等工作,切实帮助信访人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做好逐级信访处理后的善后工作,有效控制重复访的发生。
(五)加强越级访和赴京访快速反应处置工作 为了加强越级访和赴京访快速反应处置工作,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我局成立应对越级访和赴京访快速反应处置工作组。组长孙锦河,副组长冯文忠,工作人员游永刚、杜学强。
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预案。一旦发生赴京访或越级访
事件,则迅速启动本工作预案应急程序,积极稳妥地进行现场处置,迅速疏散、劝返群众,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
1、处置赴京访问题工作预案。接到群众上访苗头信息后,应立即报告工作组,工作组领导和成员立即进行研究部署;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由责任单位和相关负责人包案,指定专人负责,采取人盯人、多对一做思想疏导、人文关怀工作和坚持每天见面等办法将其稳控在视线内,并每天向工作组报告稳控工作情况,确保在当地居住地稳控。一旦出现赴京访,立即与我县、我市驻京办事处沟通,并组织责任单位领导及接访责任人赴京将人接回,接回后采取稳控帮扶措施,确保不再发生赴京访。
2、处置越级访工作预案。事情发生后,立即报告工作组,工作组领导和成员随即进行研究部署通知派出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在40分钟内到达现场,积极采取措施将群众劝返。
三是快速反应,相互配合。越级访、赴京访事件发生后,相关二级单位和有关股室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要切实加强信访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提供可靠依据。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
三、工作要求
一是要坚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稳定的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控制在基层,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二是要依法处置,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矛盾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发生暴力行为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三是要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严格落实 “一把手”负责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涉及事件的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现场处置,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一二年三月五日
第二篇:南京师范大学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办法
附件:《南京师范大学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国务院《信访条例》以及国家监察部《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等有关
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的信访举报工作,是学校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接收群众来信(包括电子邮件和传真)、接待群众来访、接听举报电话等渠道,受理对学校纪检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按照工作职能和规定程序处理信访举报问题的工作。
第二条 指导思想: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纪问责的要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认真受理检举、控告和申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服务,为学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条 基本原则:以党章、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重事实,讲证据;分级负责,归口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受 理
第四条 作为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部门,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负责受理学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传真、网上举报、来访接待场所等信访渠道,并向校内外公布。
第五条 受理范围:
(一)对党组织、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他败坏党风行为的检举、控告;
(二)对行政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政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
(三)党组织、党员、行政监察对象对所受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不服的申诉;
(四)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转办和交办的有关信访件以及校党委、行政交办的反映违法违纪有关问题的信访件;
(五)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批评、建议和咨询等以及其他应当由纪检监察部门受理的信访举报事项。
对已经或者应当依法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投诉请求,不予受理。第六条 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对实名举报优先办理。不署真实姓名且不留真实联系方式的,不列入实名举报信访件处理范围。冒充他人姓名举报的,不属实名举报。
三、程序和方法
第七条 凡属纪检监察部门受理范围的信访举报,由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负责统一处理;对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受理范围的,则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学校领导、其他部门接收的群众信访举报,属于纪检监察受理范围的,应及时移交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
第八条 登记受理。负责信访工作的人员,按要求将确定受理的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等进行登记、编号。
(一)来信处理。对来信、投诉材料等应由专人及时拆封,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拆封时应保持信笺、信封和邮票的完整,随信寄来的证件、现金、票证和其他贵重物品,要逐一清点登记,并把信笺、信封一并装订(装订时,信笺在前,信封在后)。上级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还应将转办、交办函一并装订。
(二)来访接待。接待来访应2人以上,应初步了解来访者的一般情况、来访目的和诉求。携带材料的可先查看材料,谈话时应鼓励来访人把问题讲清楚,并对来访者的陈述作必要的记录,重要情节要与来访人核实校正。接访记录应请来访人确认并签字,并告知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三)来电处理。要耐心听取对方的陈述,认真记录,重要情况、情节要向举报人复述确认,并按政策规定向举报人作出解释或答复。反映重要线索的要电话录音,录音前明确告知信访反映人谈话情况将被录音。如必要,可要求举报人进一步提供书面材料和有关证据。来电若涉及党纪、政纪申诉,一般不予受理,但应告知对方按照申诉程序,递交书面材料。
对应由其他部门受理的问题,告知举报人向相关部门反映。
(四)其他受理。网上举报、电子邮件、传真等由信访工作人员负责下载打印并按来信办理;图片、视音频等视听资料,由承办人员整理成文字材料,按来信办理,原件附后。
第九条 呈批。信访工作人员要及时将收到的信访材料报部门负责人阅批,部门负责人提出信访处理意见。紧急或重要的信访件须及时报送纪委书记阅批,并按批示及时处理。
(一)凡属以下情况之一的作为紧急或重要信访件: 1.反映政策性问题的;
2.反映领导干部严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问题的;
3.反映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重要问题和其他典型事件的; 4.上级机关领导批示、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求上报结果和情况的; 5.其他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
(二)对收到的信访件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报部门负责人批示后,由指定的承办人在自收到信访件之日起的15日内将受理情况告知信访举报人,无法联系信访人的除外。告知后仍然针对同一问题重复信访的,不再答复,与此前的信访件合并处理。
第十条 办理。
(一)办理方式:
1.直接查办。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学校党政领导责成查办的信访件,反映处级干部的信访件,反映重要问题的信访件和不便于转交具体部门查办的信访件,以及党组织、党员、行政监察对象的申诉等,由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直接办理,相应单位或部门须积极配合。
2.协办。对重要或较为复杂的信访件,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参与配合的,由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与有关部门协同调查办理,参与协办的部门应派专人参与整个调查处理过程。3.交办。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涉及学校有关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的问题,转交相关单位或职能部门办理,交办时需明确要查处的问题和办结时间。承办单位一般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办理结果以书面报送的形式报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未能如期办结的,也应书面报告办理情况并说明原因。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在交办后要加强跟踪,及时掌握查处情况,督促承办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结果。
4.转送。对不属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受理范围的信访件,应及时告知信访反映人不受理的原因。对于按规定属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的,登记后及时将信访件转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二)信访事项一般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在延长期仍不能办结的,要作出书面说明,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办理拖沓、延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调查处理。对群众的信访举报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收到的检举、控告,除无具体线索的匿名举报外,都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调查。调查人员应2人或2人以上,由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指派;交办的由承办单位指派。调查时应认真研究信访件的内容,拟定核查方案。核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调查时可采取谈话、采集材料、发函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工作除向有关人员取证外,一般还应向信访举报人、被举报人调查。
(一)初核。反映问题存在可能性和可调查性,并可能构成违规违纪的,应进行初核;承办人员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初核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二)拟立案。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且须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以及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的违法案件且应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的,应立案调查,按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办理。
(三)暂存。线索不清,无具体事实,无法查核的;反映人就同一问题重复反映,已经查清或已有明确结论的;其它需要暂存的信访件,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作暂存处理。
(四)函询谈话。对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廉洁自律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按照信访监督的要求,应当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函询或诫勉谈话。
1.函询。信访工作人员根据领导批示,送达《函询通知书》,明确告知其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被函询单位或个人应在15日内,作出书面回复,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回复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对函询问题未讲清楚的,可再次对其进行函询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了解。对无故不回复的,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尽快回复。
2.诫勉谈话。诫勉谈话一般由纪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负责谈话,也可根据情况,授权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派人参加并作好记录。谈话时向被谈话人说明信访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被谈话人就有关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说明,并提出改正措施,同时要求被谈话人对谈话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否则一经查出,从严处理。对谈话中涉及的重要问题需要被谈话人作出书面说明和落实整改的,应要求被谈话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书面材料。谈话应记录,并由谈话对象核对,签字后归档。
对普遍性问题或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体谈话方式。
3.涉及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信访,不得作函询谈话办理。谈话中如发现有较严重违纪问题,需要进行初核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4.诫勉谈话结束时,要提醒被谈话人正确对待群众举报,不得追查和打击报复举报人。对于谈话后没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显的,应当根据学校党委的意见,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改正,或者作出组织处理。
5.有关工作人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的诫勉谈话和函询内容要严格保密。对失密、泄密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了结。对反映的问题不实,或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作了结处理。
(六)其他处理。所反映的问题不涉及违反纪律的、或明显不属实的、或无具体线索的匿名举报,作一般信访件存档处理。调查后确认反映失实的,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对匿名信访举报,必要时可在适当范围内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减少越级信访发生。
第十二条 办结与反馈。信访件经办理后,事实清楚,结论正确,处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手续完备,方可作为办结条件。查处结果经纪委书记审批后要及时向信访人作出答复。对于上级批转要求上报结果和重要的信访问题,形成查处报告并经纪委书记签发后上报。
(一)实名举报必须件件有反馈。对实名举报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按照“谁承办、谁答复”的原则,调查处理结论按规定程序作出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反馈。一般情况下,反馈应约请实名举报人见面,当场向举报人以口头或书面等方式反馈,做好记录,并要求举报人在相关材料、记录上签署本人意见;如举报人拒绝签字,应在材料上注明情况。确因特殊情况难以与实名举报人见面的,可采取寄送反馈材料,或以电话、传真等形式进行反馈,做好反馈记录。因客观原因不能如期办理或办结的必须及时与举报人沟通,说明理由,做好解释工作,对反馈和沟通情况要作好记录备查。
(二)举报人对调查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承办人应认真听取举报人的不同意见并作详细记录。反馈时举报人又提出新的举报事项的,承办人应在补充调查核实后,再次向举报人反馈,时限另行计算。
第十三条 立卷归档和统计分析。
(一)纪检监察信访件处理完毕后,要做好立卷归档工作,对于已了结的信访举报件由信访工作人员统一编号,编排目录,装订成册。严禁将信访件及相关材料泄露、遗失或损毁。对有关人员予以谈话反馈、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对原有的组织决定予以变动的结果,均应形成书面材料,与原调查材料一并归档。
需要归档的信访材料包括:信访件的原件和所有附件;领导的批示;调查报告和有关处理结论;查处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证据材料;被检举人的说明和检查材料;与办案有关的其他材料。
(二)定期统计分析信访举报数据,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送有关信访举报的统计表和信息登记表等;分析信访举报数据,掌握其规律,向学校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反映来信来访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四、信访件的处理
第十四条 联名信访。要及时核实联名信所反映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处理。
第十五条 署名信访。应优先登记、优先阅批、及时办理、认真调查、及时反馈。对反映问题没有具体事实或线索的,应告知其进一步补充信息或提供证据。对反映重要问题,且主要情节、线索比较清楚的,列入重要信访举报事项处理。
第十六条 紧急或重要信访。要急信急办,优先处理。应及时综合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以专报或其它方式,报送学校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单位或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十七条 重复信访。对要求不当或无理的重复信访,要直接告知信访人,告知后仍然就同一问题重复信访的,作暂存处理。对内容相同的信访件,不作重复登记。对于第一次信访件未作处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重复信访件,要认真对待和处理,不能改变处理结论的,要做好当事人的说服和疏导工作;处理有遗留问题的,要继续办理,再予以答复。举报人同时发往校内有关部门和领导内容相同的信访件,可作一件信访件编号登记,但应予以注明。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和已受理的内容相同的信访件,要分别编号登记,但可一并处理。第十八条 匿名信访。没有明确线索和具体事实的,可不予置理;对于有明确线索、所举报问题轻微、尚不构成违纪的信访件,可摘抄给被举报单位或个人,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或由被举报单位或个人对所举报的问题在15日内作出书面说明,或约请被举报人当面核实或诫勉谈话;对于反映重要问题且情节比较清楚的,应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
五、工作机制
第十九条 信访举报工作责任制。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坚持纪委书记总负责、纪委副书记及具体承办人各负其责的责任制度。
第二十条 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在纪检监察信访中,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紧急问题,学校纪委可建议学校党委及时召开相关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信访工作联席会,共同研究处理。
第二十一条 信访监督制度。根据群众信访反映,若我校纪检监察对象出现下列问题:①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存在问题的;②信访反映较多、群众意见相对集中的;③经初核后虽有违纪行为,但不够纪律处分的;④在内部审计、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⑤廉洁自律方面要求不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则通过发送信访通知书、信访谈话、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信访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进行监督,以达到严格教育、纠正错误的目的。
第二十二条 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信访举报渠道、范围、办理程序及有关党纪、政纪和政策法规;对受理情况、处理结果等,必要时可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三条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制度。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应切实保障举报人以及被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十四条 奖励制度。根据《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以及苏纪办发〔2014〕9号文的要求,对实名信访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并使违法违纪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第二十五条 保密制度。实名信访举报件应由专人负责处理。实名举报信访件、工作台帐等涉及信访内容的材料应列入密级妥善存放保管,接待来访要在不泄密的条件下进行。
信访件不得随意让他人翻阅;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或个人擅自携带外出。使用“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处理信访的计算机,应采取加密措施,不得上网,无关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信访承办人不得泄露信访中涉及保密的内容,不得将举报材料直接转给被举报的单位、被举报人及其他与案件检查工作无关的单位和个人,因查处案件工作确需出示有关举报材料的,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隐去可能暴露举报人身份的内容。了解核实案件线索必须在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在办理奖励举报有功人员工作中,对举报的有关情况不得泄露外传,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公开报道举报人姓名和单位。需要邮寄受理告知书或反馈处理结果的,不得使用标有纪检监察机关字样的信封。
第二十六条 回避制度。被检举控告对象是信访工作人员本人、亲属或近亲属、与被检举、控告问题有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应主动报告领导,申请回避。举报人要求承办人员回避的,承办组织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决定。
第二十七条 责任追究制度。对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举报材料的;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导致重复信访、集体访或矛盾激化的;泄漏信访举报情况导致案件查处工作受阻或检举、控告人遭到打击报复的;处理重要信访及突发性事件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以及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六、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校纪委、监察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完善信访举报机制之我见
完善信访举报机制之我见
一、目前法院信访举报受理处置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举报平台的搭建与实际使用脱节。目前,法院搭建的常规举报平台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网上电子信箱、信访接待室、院长接待日等。举报电话,几乎每个基层法院都有公开的举报电话,但在实践运行中,却形式大于实际,再加上老百姓对此的不信任,所以作用极为有限。举报信箱,只是法院门口一固定的风景,网上电子信箱,高科技的产物,可基层的老百姓对此并不熟悉,目前看来基本上也是个摆设。院长接待日,可有几个法院将此固定下来,老百姓又有几个知道院长接待日的确切时间,举报平台看似形式多样,极易方便当事人举报,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又有几个?
2、部门协调处理机制不完善。由于当事人举报方式方法的不确定性,在处理当事人举报上就容易产生协调不畅问题。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有法院内部协调问题、法院与辖区党委政府纪检监察协调问题、法院与上级法院间的协调问题等。
3、信访件的线索总体质量不高。目前的信访举报线索,除少部分反映的问题有可查性外,大部分是看到、听到的一些表面现象或个人猜测,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线索可查性不够,成案率不高。
4、善于举报的人数不多。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较有价值的举报由于举报人对国家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不熟悉,对涉嫌违纪犯罪的数额、情节、作案的方式方法表述含糊,不能较好掌握违纪犯罪的基本特征,只有找到举报人对举报材料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使涉嫌违纪犯罪的行为比较清晰,致使一些可能立案的信访线索流于一般信访件进行处理,从而影响了信访件的调查初核质量。
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对涉诉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法院在上级强调时抓一下,敏感时期突击一下,平时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一些法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愿正视自身问题,工作被动应付,甚至敷衍了事。
二是没有建立解决信访问题首问负责制等有效的工作制度。使一些领导及工作人员,对群众的初信初访,有的不够重视,有的在办理过程中存在偏听、偏信、庇护的观点,对群众的反映没有作出积极态度,有理有据进行说明解释,处于应付,解决也不彻底,使一些个访逐步变为集体上访。
三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工作机制不够科学。信访渠道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些法院存在“重接访、轻来信”现象,对来信要么长期没有回音,要么回复时轻描淡写,不作实质性解答,导致来信转化为来访。初访工作做得不够,存在着“重点时期紧,平常松,越级上访紧,一般上访松”的现象。信访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少严格的信访案件登记、分流交办、督办反馈、责任追究等办理流程机制。二是法院各部门间存在分工不明、权限不清现象,办案责任和信访责任分离,造成一些业务部门对信访案件能推就推,能转就转。三是上下级法院之间沟通不够,“两不管”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当前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1、盼望能公正处置信访问题,担心办案人员徇私枉法;
2、希望能把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担心久拖不办,互相推诿;
3、盼望工作人员讲真话、办实事,担心找借口敷衍搪塞,言而无信;
4、盼望院领导能够亲自接待和处理,甚至给出重要批示,担心领导不予理睬;
5、盼保守秘密。在处理举报信和信访中发现,大多数举报人都要求为他们保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遭到打击报复。现实生活中一些举报人因举报而被压制、下岗,甚至遭到灭门之祸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也加重了举报人的后顾之忧。
6、盼望在信访举报中受到尊重,怕工作人员有“冷、横、硬、推”现象。
三、深入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建议
分析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要从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入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在信访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充分行使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拓宽和保持信访渠道的畅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廉洁司法的关切,尊重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方能促进法院科学发展,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领导。
当事人的信访举报,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我们在思想上不应排斥和拒绝。我们应转变对当事人举报的认识,正是由于当事人的举报,才使我们的法官队伍更加纯洁,才使我们的法院工作日趋进步。因此,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当事人的举报,认真对待当事人的每一起举报。充分认识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领导,始终把信访举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动信访举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信访举报环境。
为了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应该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举报。充分认识群众举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二是引导群众正确举报。应当引导群众实事求是地举报,教育群众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引导群众逐级举报、依法举报、署实名举报。三是方便群众举报。要拓宽举报渠道,改进工作作风,建立领导下访、公开接待、现场办公等制度。四是保护群众举报。要认真执行保密纪律,特别是不能将举报信件交与被举报人或透露给被举报人,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五是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应该解决且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解释,得到群众的理解。对于一些无理要求,也要坚持原则,决不姑息迁就。
(三)狠抓信访问题的处理落实,维护和保障群众正当权利。
首先,狠抓信访问题的落实,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是取信于民的有效措施。凡是群众反映的内容具体、情节严重的问题,都要认真调查核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其次,信访举报工作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现在,群众对这项工作最不满意的就是解决问题不力。群众不满意之处,就是我们要改进和加强的。
再次,转变观念。处理信访举报不能仅满足于及时转出,关键是抓有人办,能办好。认真克服等、拖、踢、压、欺、瞒、哄等错误的做法。
(四)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能力。
目前,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方面,普遍老化,不熟悉审判业务,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甚至不具有法官资格,素质普遍不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因此,我们在配备纪检监察干部时,应转变传统观念,选派一些品格高尚、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一线来。同时,应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五)狠抓信访初核,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查处信访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查处信访案件,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落实,各类违纪问题得到处理,才能化解信访矛盾,减少重复、越级信访。因此,必须将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对每一件来信来访的初核上,从阅信、接待到调查的全过程,都坚持做到快传递、快审批、快结案、快答复,努力提高信访件办理质量和效率,使群众反映的事情尽快得到解决。坚决查办信访案件,有效惩治腐败。针对目前信访反映的问题匿名化、违纪人员手段隐蔽、知情人少、反映的情况不具体等特点,要求办案人员开动脑筋,细心分析,积极探索查办信访案件新路子,坚持充分依靠群众的信访举报和初步调查的情况发掘线索,找准突破口。认真分析案情,做到快中有细,粗中有细,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细”中发现问题,查清问题,取信于民。
(六)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一是加强与法院内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使所有举报案件归口纪检监察部门处理,重视每一条举报线索。院党组在这方面要积极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加强与区内各受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对于“一信多投、一访多走”的老大难问题,应当主动加强与各受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互通情况,共同研究,相互协作,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法院应将其他部门转交的举报案件的办理结果及时反馈。为了更好地查处举报案件,实行查处回避,应积极邀请其他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三是加强与上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联系。在老百姓心中,级别高的就能管住级别低。因此,上级法院往往受理许多涉基层的举报案件,基层法院应及时与此沟通,了解举报情况,及时查处案件。
第四篇:狠抓信访举报工作五项机制落实推进信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狠抓信访举报五项工作机制落实
推进xx信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xx镇贯彻落实五项机制工作汇报
尊敬的王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xx镇位于xx县城东南xx公里处,地处xx县、xx县、xx市、xx县三县一市结合部。全镇辖xx个行政村,xx万人,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是全县最大的农业乡镇。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众多的人口,加之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新矛盾、新问题逐年增加,情况越来越复杂,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信访形势严峻,信访压力巨大。因此,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稳定工作放在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是镇里安排部署工作就不忘安排信访工作,做到大会讲小会谈平时问。特别是今年2月份,省纪委在全省统一部署推行五项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后,我镇信访工作在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在纪委、信访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把五项信访举报工作机制贯彻落到实际工作中,努力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全镇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下面,我将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稳定工作上升到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是镇里安排部署工作就不忘安排信访工作,做到了大会讲小会谈平时问。为确保信访工作组织有力,成立了乐业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主持开展日常性工作。各村也都相应地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在硬件建设方面,我们专门设立信访接待室和矛盾排调中心,做到了办公地点、人员、资金三到位,对各项工作制度全部上墙,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化。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约束
为使信访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我镇严格落实信访首问、信访领办、领导包案、矛盾纠纷排查等多项信访工作制度,形成了对重点案件实行信访领办、领导包案到底,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信访处理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一方面认真落实“一把手”抓信访工作制度。对已摸排和发生的信访案件,明确要求主要领导对所包案负直接责任,要对所包案件的调查,谈话、处理和结案,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对疑难访、缠访、重大访实行主要领导包案和领办制度,经常排查了解情况,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做到提前发现苗头性倾向,及早做好防控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实行信访工作分工负责制。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治访、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领导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在实行信访工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的基础上,对所有信访案件实行“挂牌销号”,明确办理部门,牵头领导,办理时限,各位领导要及时反馈查办情况,不得推诿扯皮,更不得把矛盾上交。
此外,加强信访档案的管理,对信访案件及时登记,并对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载,为以后的工作留下资料。一年来,全镇共接待群众来访37人次,现已办结36件,办结率为97%,剩下一件,正在由村书记领办走法律程序。
三、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细化矛盾排查化解 我们把信访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作为维护我镇安定、稳定的有力抓手,积极转变以往那种信访工作事后处理的工作方式,在工作方法上力求创新,组建了镇、村两级信访调解组织,并对其应承担的职责进行了明确。镇设调解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承担基层行政调解、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和信访接待四项职能。村设调解室,各村调委会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调解员由群众从老干部、老党员中推选出,全镇共有13名调委会主任,78名调解员,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信访处理网络。同时,我们还根据信访和矛盾发生率高低的特点,把全镇21个村屯划分成三个等级四个大方面类别,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在各村屯设立信访信息员,随时了解村两委落实处理信访工作情况。
我们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活动。特别是在九月份,在全镇开展的“大调解攻坚月”活动中,成功化解了3 起信访老矛盾,预防12起新矛盾。十一月份,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开展了 “百警进百村”的活动,通过努力,共排查出各类民间纠纷42起,调处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98%,答复政策性咨询36件。
四、积极引导信访工作迈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结合普法工作的开展,我镇加大信访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从根本上加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一方面,利用每月一次信访例会,积极加强对信访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相关理论的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全镇范围内利用广播、会议、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土地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与此同时,信访接待人员在接待群众来访过程中,抓住时机,向来访人员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对上访人员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以案说法,逐步引导上访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按正规的途径解决问题,促使信访工作迈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大格局。按照规范完善镇一级,大力加强村一级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信访网络建设,我们将要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要把镇党政班子领导都作为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镇村两级干部根据自己的工作业务,都要成为信访调解员,同时,还要要求司法所加强民调工作,发挥村治保作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高度重视处理初访。有些越级访的案件都是由于初访解决不及时而引起的。今后,我们要求各村屯、各部门及时处理群众初访问题,态度要良好,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以便研究制度解决措施。对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并将处理情况向分管领导及时汇报。
三是落实信访纪律。对一些突发性、异常性的群体性上访,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做到亲临现场解决,疏导化解矛盾。同时,我们要求各村要及时上报信访动态信息,对本村有可能发生10人以是上集体上访或上访人数较多,有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重大案件,要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对漏报、瞒报、迟报而造成严重后果要进行追究村党支部书记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是加大信访法规的宣传力度,规范群众信访行为。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建设、科普之冬等活动,大力宣传《信访条例》,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依法治访工作之中,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依法信访的观念,教育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有序,逐级上访,反映问题。
总之,通过一年的工作,我镇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积极探索解决信访的新路子,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把信访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乐业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第五篇:浅谈构建信访举报保护机制
浅谈构建信访举报保护机制
公民的信访举报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信访举报行为在法治国家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现阶段,存在为数不少的信访举报人遭遇打击报复情形。笔者对我国保护公民举报权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分析
目
前我国信访举报人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遭受打击报复的事件屡屡发生。其中实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问题更为突出。打击报复的对象包括举报人,也包括假想举报人(以下概称举报人),报复行为不一而全,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对举报人及其亲属进行人身伤害。一些犯有重罪、涉案金额巨大,一旦被查实将被处以重刑的被举报人,通常会利用权力或金钱,指使他人威胁、殴打、伤害,甚至杀害举报人及其亲属;一些心性狭隘的被举报人,即使被检举的只是轻度违法违纪行为,因检举行为影响其仕途发展,也可能采取人身伤害的报复方式。
二是对举报人进行诬告陷害。有的被举报人冒用他人姓名或匿名,向有关机关反映虚假情况,企图混淆是非,转移视线,分散调查机关的力量,掩盖自己的违纪违法事实;有的栽赃陷害举报人,滥用司法权,使举报人含冤受罚。
三是对举报人进行辱骂、诽谤或排挤孤立。当举报人对所属单位的违纪违法行为举报时,或对举报人随意辱骂、诽谤,或唆使众人对举报人进行感情孤立和歧视。
四是对举报人进行隐性报复。被举报人通过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力,对举报人进行刁难、压制甚至迫害。被举报人亲自,或通过其同事、下属,对举报人的岗位调动、工作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施加负面作用力,影响举报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法律制度不完善。这是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在保护举报人方面已有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第十条做出禁止打击报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有类似规定;《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实行报复陷害做出处罚规定。但上述规定和法律条文存在一些立法缺憾:
一是规定的被打击报复对象范围过窄。除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打击报复检举、控告人及其亲属或假想检举、控告人”外,其他法律法规都只是把被打击报复的对象局限于举报人本人,而忽视了对举报人亲属的保护。
二是相关规定缺乏操作性指引。如《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第四十条第六款规定:“因进行检举、控告、申诉,其合法权利受到威胁或侵害时,检举、控告、申诉人有权要求受理机关给予保护。”没有规定检举、控告、举报人自我保护的途径、程序以及所享有的权利。
三是对打击报复行为的范围界定仍然不足。如上所述,打击报复可以有很多隐性形式,如果缺乏相应的立法支撑,在法律意识相对提高的今天,对打击报复行为的取证,以及对打击报复者进行惩罚都会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现行《刑法》第二百五十四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利,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同时存在犯罪行为界定粗糙、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等立法缺陷,造成对应受刑事处罚的打击报复行为惩处不力,信访举报人的合法权利在受到侵害后难于救济。
第二,对打击报复行为查处不力。这是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部门对信访举报人受到显性报复、恶性报复的案件往往能及时立案查处,而对信访举报人受压制、刁难等隐性报复案件渐失重视。
二是部分被举报人是有权有势的在职领导干部,其中一部分还和黑恶势力有勾结,查处过程中常受到当权腐败官员的干扰,增加了难度。
三是一些受理机关偏重对举报线索的利用,导致在利用举报线索查处案件和保护信访举报人合法权利这两个问题上出现了偏移,保护信访举报人的职责履行不到位。
第三,越级信访和多头举报诱发的泄密。这是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诱因。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是依据“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原则处理信访件的,由于信访举报人对此不了解,或者怕举报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往往越级信访或多头举报。这样从客观上就增大了信访件办理过程中发生泄露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信访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危险性。
二、关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