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县晋峰中学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
古县晋峰中学
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
自 查 报 告
2013.3.25
古县晋峰中学
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
自查报告
我校是经临汾市教育局批准,于
2001年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初中。学校占地2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近540名学生,教职员工55人。
按照临教办[2013]4号文件要求,我校组织相关人员就近年来学校执行中小学财务制度进行了自查。在自查中,我们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逐项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我校能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县教育局的规定,开展财务活动,在每项经济事务中,能依照财经纪律、法规制度办理。一是建立健全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和审核的程序,形成了学校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验收、审批内部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二是建立了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责任机制。在每一项财务制度中,都规定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好学校财务的管理工作,确保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三是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收支有据”的原则,严防虚、假的经济事项发生。四是强调财务过程管理,做好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五是学校实施了财务收支内部审核制度,工会加强了对学校财务收支的审核力度。六是坚持学校财务定期公示。
通过学校制度建设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增强了财务管理意识,正是如此,我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度和法规的约束下,操作规范。
在财务机构设置上,我校做到了合理、合规、合法。分设有行政事业、伙食团、财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按照要求,我校财会人员设置有出纳、会计各一名。
二、财务收支管理情况 收入管理:
1、学校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收费规定,1500元/生、期。
2、学校的一切收费行为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有收入都开列合法的收据,很好的禁止了一切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3、学校的一切收入均按要求入帐,并及时纳入学校开设的银行帐户。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制度执行,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从而规范了学校资金运作行为、增强了对学校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支出管理:学校支出包括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1、学校能根据年初支出预算开支经费,确保了经费的使用发挥了最大效益。严格按照学校经费开支制度执行和资金使用范围列支经费。没有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发生。在经费的列支中,能按照相关规定提取招待费和职工福利费。外出培训、学习等费用能按照规定执行,该由单位支付的由单位报销,该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2、所有支出凭证都有经手人、验收人或证明人、领导签字审批。从而杜绝了支出无序操作,确保了资金合理使用。
3、在经费支出过程中,所有原始凭证合理、合规,做到了内容真实、完整,凭证合法,手续齐全。
三、自查取得的成效
本次通过对学校内控制度和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自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对本次自查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二是在学校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实在,各项制度健全,并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学校财务内控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
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结合中小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筹集教育经费,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1]
第二章 财务
第五条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六条 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即在一定区域内,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的会计核算机构统一办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学校设置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在会计核算机构报账。
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 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专业技术职务、任免奖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执行。
第八条 非独立核算的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经营等项目的财务活动,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九条 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实行单独核算,定期公开账务。
第三篇: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1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按照《会计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教育系统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正确处理学校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二)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三)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学校实行“以县为主、统一领导、分校管理、单独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学校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
二、资金管理
(一)预算管理
学校年末根据财政要求编制次财政经费预算。预算编制要考虑到教育学年制的特殊性,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二)收入管理
1.学校必须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事业收入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学校不准隐瞒、转移收入,不准将单位收入转移其他账户。学校要设置收入台帐。
2.学校收费坚持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校长是学校收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做好收费管理工作。凡违反规定收费,校长和有关人员将被追究责任。
3.学校要加强票据的领、销、存管理。票据由会计人员登记管理,负责发出、回收、检查及定期办理核销手续。
4.住宿费、代管费等收费必须开具四川省财政部门监制统一的规范票据。
(三)支出管理
资金支出应当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支出标准,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1.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票据报销要有经办人、证明人和审批人签字,属物品采购还要有验收人,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2.学校对大宗设备的采购,要按照“合理、节约、有效、实用”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论证,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报批手续。
3.学校应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县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发〔20xx〕XX号)、××县差旅费开支规定等有关标准执行。
4.学校专项资金一定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
5.学校要严格控制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管理,不准巧立名目乱发奖金、补贴或实物。
三、资产管理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
(三)学校要做好物资保管工作,建立健全物资验收、进出库、保管及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每年至少清点一次,保证账实相符。
(四)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2.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仪器、课桌凳、办公桌椅等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3.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校办产业、民办学校除外)一律不计提折旧。
5.学校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的资产类别和标准,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有条件的学校可用计算机管理),做到账、卡、物相符。
6.每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程序处理,调拨、变卖、报损报废的资产处理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四、会计档案和会计交接
(一)会计档案
学校应按照《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会计档案定期归集,整档阅卷,统一编目,装订成册,确定专人保管,严防损毁、散失和泄密。
(二)会计交接
财会人员、财产保管人员调离岗位,应办法会计交接手续,未办理交接手续不得离岗。交接人员应填写移交清册,办理移交手续应有监交人员负责现场监交。全县各中小学校由主管部门派人负责监交,现场人员均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字。
五、财务监督和财务人员管理
(一)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政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和执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的重要保证。
1.强化教育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开展财务收支常规审计检查和清产核资工作,净化财务管理环境。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进行审计,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指导并督促学校及时进行整改。
2.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学校要每学期向教职工公布财务收支状况,接受群众监督。
3.对于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违规违纪行为,局纪委按照有关规定将对学校法人、分管领导和直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财务人员管理
1.按有关回避的规定,学校主要领导的亲属不能担任本校的会计、出纳。按照印章管理要求,单位在银行预留印鉴必须分开保管,不得一人保管多枚印章。
2.学校财务人员要具有高度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便更换。若要更换,必须征求主管部门意见,以保证本系统财会人员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3.财务人员职责:
(1)出纳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原始凭证、自制凭证、外来凭证负责进行验证、审核、报销工作;
负责“五险两金”资料上报和资金代缴工作;负责日常零星办公物资采购工作(政府采购物资除外);负责财政信息系统(大平台)用款计划申请,资金支付(含公务卡报账)录入工作,同时完成支票打印和银行转账工作;负责单位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同时及时手工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账簿,年终将登记完成的账簿交会计保存备查;负责每月底与会计进行资金结账工作,并完成结账相关手续;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2)会计负责部门预算、部门决算、零星增资和调动人员增资编报工作;负责每月工资、年终绩效工资、年终奖金及规范补贴等发放造册;负责每月工资在大平台发放工作;负责财政信息系统(大平台)用款计划、资金支付(含公务卡报账)审核工作;负责对出纳结账票据的审核,凭证制单、完成软件记账工作;负责完成以下软件工作:部门预算软件、部门决算软件、教育经费统计报表、零星增资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大平台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个人所得软件、债务系统软件、人事工资软件、人事工资统计软件、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软件、公务用车管理系统软件等;负责会计档案收集、整理、装订和归档工作;负责指导监督出纳人员工作;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3)总务主任具体负责学校财务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报销凭证审核、财产管理、食堂管理及学生营养餐等工作。负责大批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含学生课本、作业本、纳入政府采购教学和办公用品等);负责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资料的报送工作;负责学校固定资产投资软件报送工作;负责学校资产管理系统软件报送工作;负责学校后勤财务方面制度建设;负责协助行政办公室完成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及软件报送工作;负责协助教导处完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负责指导监督会计和出纳人员工作;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4)财务人员工作量核定:学生人数1000人以下学校,财务工作按学校平均工作量的0.6-0.8计算;
学生人数1000人以上20xx人以下学校,财务工作按学校平均工作量的0.8-1计算;学生人数20xx人以上学校,财务工作按学校平均工作量的1.2计算,同时条件具备学校可单独设置财务人员。
(5)财务人员考核激励办法:对财务工作完成出色,成绩显著的财务人员,按全县学校总数的10%予以表彰优秀财务人员,在财务人员评优晋级时学校应予以政策倾斜。
4.学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县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和《××县教体文广系统单位报账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规范会计核算,认真履行职责。
5.集中记账:按照《××县教育系统会计人员“集中记账”实施方案》(发〔20xx〕XX号)文件要求,定期召集会计人员集中记账。
6.县教体文广局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校分管财务领导和财会人员的培训班,提高后勤财务管理水平。
六、附则
(一)县域内幼儿园、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中心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本办法由县教育体育和文化广电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2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县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方针;正确处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关系;按规定使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高效安全。
第二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学校收支预算,增强资金使用计划性;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县接受一般公共预算拨款的高级中学、普通初中、职业中专、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及局直各事业单位。民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参照执行。
第二章财务管理
第四条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校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县教体局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负责管理、监督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编制本单位预、决算,汇总报送县财政局;汇总审核中小学校用款计划,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拨款申请;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对中小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内部审计。
第五条中小学校的财务严格实行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入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由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国库管理体制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六条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各中心校设委派会计组,基层各小学可设一名兼职报账员)。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即在一定区域内,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会计组由县教体局统一委派。报账员的更换须报县教体局审批,学校不得擅自任免。
第七条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基层各单位撤销银行实有户,统一开卡;对于往来款项统一使用财政往来账户进行核算。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事学校财务管理的报账人、审核人、审批人、财物保管人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九条中小学校必须编制完全的部门预算,将学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第十条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应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预算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编赤字预算。
第十一条预算编制。中小学校预算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拨入专款、教育费附加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项目支出等。中小学校预算编制时应将预算内、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统筹考虑。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校各项支出。
第十二条预算执行。各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禁超预算报账,确实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预算调整申请需经分管局长签字后方可进行预算调整。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即按申请(指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的收入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它收入等。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代收费不属于学校收入,但应纳入财政非税收入专户管理。
第十四条各校必须严格按规定收费,公开收费项目、范围、标准。建立健全收费内部管理制度。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自定或提高收费标准。取得收入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1-3日内足额缴入县非税收入专户,不得隐瞒、截留、坐支、挪用,不得公款私存,谋取私利。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十五条中小学校的各项支出,必须按照“先收后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开支范围和定额标准执行。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保证专款专用。中央、省、市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不得挪作它用,不得用于人员工资或津补贴、基本建设项目、偿还各类债务。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工资福利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商品和服务支出是指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满足基本办学需要而形成的支出主要有: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租赁费、维修费(零星维修)、专用材料费、工会经费等;办公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收入比例一般不超过12%(小学教学点及规模较小的学校除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主要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助学金和其他补助支出等。其他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大型修缮支出等。
第十七条中小学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卫生艺术器材、电教器材、图书资料等由学校向县教体局申报,县局计财股汇总后报送县财政局采购管理股,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各校新建工程项目和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程序,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实行工程预算、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第十九条中小学校支出中几项具体规定:
1.大额支出。学校重大经济事项,实行教育主管部门申批制度。
中学5000元以上,小学、县幼儿园和局直单位3000元以上的经费单笔业务开支,必须经学校(单位)有关会议研究通过,并报教体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开支。1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须转账,严禁现金报销;报销的原始凭证除了具备经办人、验收人、和审批人签字外,必须在凭证后附注简要情况说明。
2.专项支出。学校的各类专项资金,须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管好用好、设置相应的明细账户,做到清晰、准确。
3.基建、维修项目支出。学校基建、维修项目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要有预算、有合同、有结算、有验收,同时报县教体局计财股、校产办备案;中小学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按照工程标准要求执行。工程审计报告是结算工程款的合法依据;支付工程款时,承建单位必须提供税务发票及完税证明。
4.公用经费支出。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育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开支范围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租赁费、维修费(零星维修)、专用材料费、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教师培训费按照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差旅费、资料费等。
5.核算中心每月底按照规定,向基层单位提供完整的会计月报表。
6.对于省市县教育经费有时无法按时到位,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各基层单位应按照实际发生金额提供该笔经济业务的全额发票等资料,核算中心按要求进行挂账处理。
第二十条支出票据要求。一是票据合法、合规,原始凭证必须是合法发票或正规收据;二是内容清楚,应写明商品和服务的详细内容,不能只写大类;三是要素齐全,包括日期、发票单位名称、商品数量、单价、金额、填制单位公章;四是审批手续齐全,按上述规定的程序签批;五是无涂改现象,随意涂改原始凭证即视为无效凭证。
第六章结余及结转
第二十一条结余是指中小学校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按规定结转下一会计使用(结转资金只能结转一个会计)。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资产是指所有权归学校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二十三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2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中小学校必须设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台账,建立健全实物资产收发登记制度,及时清理债权,定期(每年末)组织清查盘点各类资产。
第二十四条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特别是土地、房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县教体局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中小学校资产处置是指中小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中小学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二十六条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行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权利的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无形资产转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对外投资是指中小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对其它单位投资。中小学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第八章 负债
第二十七条负债是指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借入款项是指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批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短期或者长期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包括中小学校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
应缴款项包括中小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中小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中小学校应当加强代管款项管理,分项核算,按时结清。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借债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中小学校不得提供担保。
第九章 财务清算
第三十一条经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中小学校财务清算,应当成立财务清算机构,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三十二条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无偿移交;撤销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合并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移交接收单位或新组建单位。
第三十三条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变更时必须遵照有关财经法规,认真办理财务清算、资产移交等交接手续。
第十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四条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本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承担直接责任。
第三十五条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中小学校财务接受同级及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同时县教体局每年有计划的对学校财务进行审计,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遵守财政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
第三十六条财政、审计、教育部门对学校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形式的监督。对违纪行为将按照财经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涉及经济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七条严格推行财务公开。在财务公开工作中,要做到“四个规范”:
1、规范公开内容。按照教育经费预算规定,公开所有收支项目和标准,做到实事求是,完整准确。
2、规范公开时间。各学校于每学年最后两周内,向全体教师公布学校财务收支情况。高中和初中单独公布,中心校要将所辖小学的财务收支情况书面报告各小学,监督小学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3、规范公开程序。学校财务监督组织机构对拟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确认后经财务监督小组组长签字方可正式公布。
4、规范公开形式。通过校务公开栏公布、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每学期末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用款计划执行情况;每学年末向教职工大会进行公开报告本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每学末,计财股抽调人力,组成检查组,对学校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八条在财务公开过程中,对公开中反映的问题,学校要及时予以说明或整改,必要时再次向广大教职工公开。对于出现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程序不到位、教师反映强烈等问题而引发群众来信来访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第十一章 会计档案和会计交接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的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预决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
第四十条各校财会部门,要按照《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会计档案定期归集,审查,核定,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确定专人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
第四十一条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财会部门装订成册,并整理立卷,在会计终了以后,由本单位财会部门保管。
第四十二条财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未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和离职。
第四十三条财产管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离职时,应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帐、卡、物经核对无误后,移交人员负责编制交接清册一式三份,分别由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签字,交接双方、部门负责人各存档一份。更换财产管理人员一般不需要换固定资产帐簿,由移交人在固定资产帐上加盖个人名章,以分清责任,接管人可以继续使用。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国家对中小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本财务管理制度由县教体局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凡与本制度不一致的,均以本制度为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篇:《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解读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解读
财政部、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新制度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原《制度》于1997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15年,对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制度》进行修订。
原《制度》分13章,共55条。修订后的《制度》章数未变,共77条,增加了23条,删除1条。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着重从8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将中等职业学校纳入适用范围,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依照本制度执行;二是完善了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进一步强调了校长负责制,对学校食堂的财务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增加了决算管理的内容;四是强化了收支管理,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严禁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和公款私存,严格支出管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得混用,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五是完善了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规定,规范了专用基金管理;六是强化了资产管理,在资产分类中增加了“在建工程”,按有关规定调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细化了资产管-1-
理的要求;七是强化了财务监督的内容,要求财务监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和专项监督相结合,要求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活动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规定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提供担保,不提取修购基金,严禁举借债务等。
第五篇: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讲解五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讲解
(五)第十章 财务清算
一、中小学校清算的含义和要求
概念:事业单位由于发生划转撤并等原因,需要终止其业务活动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单位财务、资产、债权、债务及有关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和处理的行为
《制度》第六十一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撤销: 中小学校被宣布撤销
——合并: 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小学校的合并
——分立: 一个中小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分立为两个或更多中小学校的行为
二、中小学校清算的程序和内容
(一)要求
1.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指导 ——原因
——相比原《规则》:删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加强清算期间财务与资产的管理(1)财务、资产冻结(除必要开支外)(2)不得随意处置资产(3)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3.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管理状况
(二)清算后资产的处理
《制度》第六十二条:中小学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撤销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合并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分立的中小学校,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中小学校,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概念: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制度》第六十四条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的组成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令部分
(一)财务报告的组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用一定的财务指标体系总括反映一定时期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告文件。
——按照编制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决算报表)。——按照编制单位划分,可以分为基层单位报表和汇总报表。
《制度》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和有关附表。
1.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它能够反映中小学校在某一时点占有或使用的经济资源和负担的债务情况,以及中小学校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前景。资产负债表向有关方面提供以下信息:(1)中小学校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分布和结构;(2)中小学校负债总额及其结构;(3)中小学校的净资产情况;
(4)可以分析中小学校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对照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校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请看一份某初级中学2012年3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
2.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中小学校在一定期间财务收支及财务成果状况的报表,该报表是由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三部分组成。通过收入支出表,可以判断中小学校财务成果,评价业绩,预测未来事业发展趋向。
由于收入支出表只反映单位实际形成的收入和支出,或者根据会计记账规则将单位实际无偿取得的收入或已形成收入事项、以及实际发生费用支出的正式票据或已形成支出事项的收入与支出计入收入和支出的相应科目,经过会计核算后最终反映单位资产结余,故该报表更能清晰反映本单位实际所拥有和可支配的资产结余。但无法显示单位应收应付往来款项结余情况。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大类数据又等于收入支出表中的相应明细之和。该报表同时反映了单位已形成收入项目但尚未实际取得资金进账,以及已形成支出项目但尚未实际支付的会计事项。按照借贷复试记账规则,资产负债表还能最终验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账务是否平衡。
3.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中小学校在一定期间财政拨款收支及财务成果状况的报表,该报表是由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三部分组成。
4.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反映了中小学校在一定期间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报表,该报表为统计报表,目前由资金平衡表、投资项目表、资产基本情况表及项目统计分析表组成。
5.有关附表。主要包括:基本数字表,用以反映中小学校职工数量和人员构成以及事业成果等项指标;资产情况表,反映中小学校资产的构成等。
(二)财务报告的组成——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中小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一种形式,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指运用事业计划、财会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单位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总结、做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财务活动的规律,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制度》第六十七条: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四、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中小学校预算管理、支出结构、财务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预算管理指标 结构指标 生均支出指标 资产负债率指标
(一)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
衡量中小学校预算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收入预算完成率=年终收入执行数÷(年初收入预算数±年中收入预算调整数)×100%(年终收入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支出预算完成率=年终支出执行数÷(年初支出预算数±年中支出预算调整数)×100%(年终支出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二)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衡量中小学校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三)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
衡量中小学校按照实际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事业支出、公用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实际在校生人数 生均公用支出=公用支出÷实际在校生人数
(四)资产负债率
衡量中小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第十二章 财务监督
一、财务监督的概念
财务监督: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促。
(一)保证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三)保证单位预算的完成
二、财务监督的内容
《制度》第六十八条
中小学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均衡性;
(二)各项收入、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
(三)结转和结余资金以及专用基金管理的合规性;
(四)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合规性、有效性;
(五)负债的合规性和风险性;
(六)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财务监督的主要形式
《制度》第六十九条:中小学校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一)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1.事前监督:在财务活动实施之前 2.事中监督:在财务活动实施过程中 3.事后监督:在财务活动发生以后
事前、前中、事后监督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整体,必须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对单位财务活动所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常规性的监督。专项监督:对单位的某一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各有侧重,各具优势,发挥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必须结合使用。
(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内部监督:单位自行组织的、对本单位的财务所进行的监督。
外部监督: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对单位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外部监督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更有效地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接受外部监督。
《制度》第七十条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制度》第七十一条 中小学校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新制度: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监督制度
1.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包括对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的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要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机制。
3.实行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制度。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并自觉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北京一些学校和机构小升初信息未充分公开
近年来,教育部及北京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力度。教育部在2012年初会同发改委出台了《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要向社会公开学校性质、办学规模、经费来源、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范围、招生时间、录取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招生结果要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12年5月底,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落实公示制度,要求各区县教委通过网上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及时公示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每所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公办中小学校要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录取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为全面了解北京“小升初”信息公开现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去年对北京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各区县教委、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及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区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尤为关心的“小升初”环节,信息公开情况不佳。
没有一所中小学在网站上公示当年小升初结果。
——《北京青年报》(2013年5月29
日)
第十三章 附则
《制度》第七十二条 中小学校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将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纳入制度规范范围
《制度》第七十三条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中小学校,以及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校办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制度,不执行本制度。《制度》第七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将幼儿园纳入制度规范范围
第七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财务管理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第七十六条 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报主管部门备案。
——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的第三个层次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