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农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再思考
对当前农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再思考
曾小兵
内容提要:农行案件的产生,不仅关系到农行信誉,而且还关系到存款人合法财产的安全,国有资产也将遭受相应的损失,同时,还威胁着农行员工的生命安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案件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目前的现状、案件的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关键词:案件
防范
思考
一、目前现状
目前农行的现状可概括为八种现象:一是领导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现在基层负责人可以说整天被各项任务困扰,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过问案防工作。当然谈不上拿出办法来具体理。二是用人不当,重面子、讲感情因素偏多。前几年发生在沙洋沈集农行的案件就是较为典型的个例。原分理处负责人本身疑点重重,群众反响不好,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存在感情因素,硬是被“带病”使用,结果酿成大祸,害人害己害国家。三是与己无关思想严重,普遍存在自已不违纪违法就行了,至于人家怎么样?自己管不着,也不想管,反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得过且过,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四是预防机制不健全,缺乏处置经验,由于平时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加上心理准备不足,一旦发生事故常常弄得措手不及。五是缺乏抵抗力,不少人受外面诱惑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有意无意间成了帮凶,甚至“主犯”。六是防范氛围不浓,可能是条件所限,很多地方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防范氛围,让“有病者”有机可乘。七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麻痹思想严重。八是心存侥幸心理,认为防不防范无所谓。
二、案件成因
经过分析,案件产生的成因可归纳为八种心态:一是攀比心态。认为一些能力远不如自己的人却身居高位或待遇优厚,少数管理者只说不干,利用职务吃喝玩乐,搞特殊,谋私利;其他金融单位工资高、福利多、待遇好,对其产生极强的负面影响,由此而产生了攀比心态;二是埋怨心态。认为自己的能力才华与其目前的工资待遇、职位不相称,得不到领导的重用而产生了埋怨心态;三是消极心态。认为银行不如政府机关,不论工作干的多么突出,提拔的机遇毕竟很少,天天在柜面与客户打交道,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产生了自卑消极心态;四是抵触心态。认为现在劳动报酬实行的是绩效工资制,业绩越小,工资待遇越少,每月的收入不能足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便对银行丧失信心,对工作产生了抵触心态;五是失望心态。不能正视农行面临的经营困境,认为奋斗看不到希望,农行发展前景渺茫,年复一年看不到明显的起色和变化,而产生了心恢意冷的失望心态;六是对抗心态。认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层层管理的落脚点都是一线人员,一不小心出了庇漏,轻者罚款、批评,重者要受处分,对上级的管理产生了对抗心态;七是贪婪心态。认为现在社会上是大权的人大捞,小权的人小捞,无权的人不能捞,便利用自己临柜操作业务的职业之便,近水楼台先得月,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产生了贪婪心态;八是报复心态。认为自己提拔无希望,待遇上不去,工资收入低,前途暗淡,便对领导不满,产生了敌对和报复心态。这些消极的心态,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客观制约措施和手段,将随时可以产生重大的经济或刑事案件。
三、化解途径
农行人员既是农行内部案件的作案主体,同时也是案件防范的主体。只要集成各种积极因素的针对性化解,就农行人员素质条件而言,各类案件是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一是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让员工心悦诚服,才能对下级产生极强的感召力。“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管理者是一个单位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员工士气的鼓泄、干劲的高低。其中领导者清正廉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于行风、员工的士气的根本好转起着关键性的引导示范作用。在上述种种心态的消极影响下,要营造出农行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切实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领好头,带好路,示好范,鼓好劲。同时以自重、自省、自律来激发思想意识修养的自觉内驱力;以敢于从自身做起,敢于揭露矛盾,处处发挥模范的表率作用,来塑造完善的人格,让员工心悦诚服,产生极强的感召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一位管理者,即使才能再大,工作能力再强,如不注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注重对员工进行案件防范与业务经营关系这种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引导,也不可能借一人之力完成事业。因此,还要要求管理者不计小节,宽厚大度,关心爱护员工,以真挚的感情影响员工,从而换取员工的信赖、换取员工的满意、换取员工对银行事业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件防范工作与抓业务经营工作一样不断出现新的生机。
二是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让员工感到处处有温暖,增强大家庭的亲和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政德,亦是事关员工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即使在封建社会,士大夫们也曾悬挂过“爱民如子”的匾牌。六十年代,我们国家一贫如洗,百姓若不堪言,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全国上下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其秘诀靠的就是广大人民对国家的忠诚,靠的就是众志成城、穷则思变的精神。在当今时代,基层员工由衷希望农行发展壮大,希望自己有一个宽松、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所以,为银行事业发展、为基层员工服务、努力营造出温暖的发展环境应成为各级管理者思想和行动上的一项紧迫任务。诚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农行的经营尚未根本摆脱困境,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农行相比,不论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此情形下,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让员工感到处处有温暖,愈是困难愈能与银行卧薪尝胆、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使内部人员“不想作案、不能作案、不敢作案”就成为当前农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过去案件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个别单位的员工之所以会出现与农行发展相背离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这些单位的亲和力不够、员工对单位失去了忠诚所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环境和营造大家庭亲和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是在农行改革与发展中,做好案件防范工作必须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是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设身处地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增强员工的向心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农行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道德修养教育、案件防范教育,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手段筑牢思想防线;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抓好业务经营,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以此换取员工对银行的忠诚度、满意度,增强农行员工对职业岗位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真正想为农行所想、急为农行所急、做为农行所益。随着农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可能随时发生。因此,必须正确应对,化解矛盾,变各种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员工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装在心头,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员工在温暖的环境中看到农行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希望。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忠心耿耿地为农行开展工作,竭尽全力地去抵御和克制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才能更好的遏制各类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
四是完善考核机制,积极倡导团队精神,增强干部员工的凝聚力。衡量一个单位的经营和改革是否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标准即为员工的积极性有否得到充分发挥,经营效益有否大幅度增长,员工收入有否大幅度提高。但应该看到的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农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在一些单位还存在着不论地区经济环境、不论单位的经营基础和现实条件、不论员工是否尽心尽力而采取不加区别,一刀切,一个标准,对其各项经营指标进行统一考核,予以兑现工资待遇的不尽合理问题,以致一些单位各自为战的势态兴盛,团队精神骤然弱化,收入差距日趋拉大,饥饱不均的现象明显凸现,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比如不当的绩效考核会在辖内机构之间引起不良的连锁反应,同样的吸储和开展银行业务,只因地区间的经济环境差异,而不同行际之间所得的实际收入差距较大,同一个系统、同一样的干部员工、同一样的劳动付出,欠发达落后地区员工的个人收入与经济发达地区员工的个人收入相比却有天壤之别,有的直接导致一些员工为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采取虚增业务量等非正当手段来实现增储的任务,这种不正之风如果继续蔓延下去,最终就可能会演变成为经济案件。因此,在制订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上要实事求是,既要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又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以强有力的团队精神,使员工在争先恐后的氛围中看到银行发展的希望,从而增强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五是实行人性化制度管理,变他律为自律,强化干部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变他律为自律,是一种自觉的约束行为。要发挥干部员工职能、自觉履行责任,就必须提升案件防范工作在经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出发,实施人性化制度管理,从根本上消除管理乏力、信息不畅、监督不力的不利因素,通过总结近年来案件防范工作的经验,力求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倡导在坚持制度法规的原则下的人性化管理,大力弘扬正气,用表彰激励的手段推动案件防范。在积极探讨案件防范工作的有效途径时,应充分体现“五性”。一是有效性。以人性化制度的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必须保证法律和规章在各个部门和所有员工中得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让员工自觉地抵制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审慎性。从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围绕着防范和控制风险这一目标来设置和实施。三是全面性。内部控制程序的措施必须渗透到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并真正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四是及时性。根据不同的形势和任务,适时调整、制订应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有力措施,防范于作案先人一步。五是执纪权力的独立性。明确监督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其具备执规检查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不给作案者留有任何可乘之机。
四、防范对策
坚持查防并举、预防为主,确保不发生任何案件,是农行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加大警示、打击、惩处的力度,是防范各类案件于未然的有机整体。一线柜员、业务主管部门乃至再监督部门既是发案的不同部位,又是案件防范的三道防线。只有以人为本、层层设防、全方位地构筑防御阵地,使全体干部员工“不想作案、不能作案、不敢作案”,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各类经济案件。
一是营造良好的案件防范环境,使员工不想作案。要强化“防范就是经营效益”的观念,在大力抓好业务经营的同时,抓好内部控制和案件的防范工作。对此要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检查责任落实。各级领导、各业务部门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发现违规违纪的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对在检查中该发现的问题而不能发现,或对已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查而不报、查而不究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者的责任。同时,尽可能地为员工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创造应有的条件,使员工看到希望,产生动力,通过对比算帐,使员工感到冒着丢掉农行饭碗的风险去作案是不划算的,从而不想作案。
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使员工不能作案。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把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岗位制约作为案件防范的重点,可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提供保障,可以对各个重要的环节、岗位实施有效地监督。在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思想、行为、家庭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合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该调动的要调动,该调整的要调整,对那些在思想、工作、生活上出现异常现象的人要采取果断措施,落实严格的教育监管机制,及时发现管理上的漏洞、操作程序上的隐患,通过及时修补和完善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严密地落实各项规章从而使员工不能作案。
三是加大打击惩处和警示教育的力度,使员工不敢作案。巴林银行倒闭的事实已经说明,一个人搞垮一个银行并不是神话,轻者使经营混乱无序,重者使企业走向倾覆。国内银行发展到今天,已经愈发成为一个结构庞大,功能复杂的经济实体,但一些单位伴随而来的管理粗疏、制度松懈、处罚不严的顽症至今仍未得到根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果对违规违纪者迁就姑息,就药者就得不到惩戒,后人就得不到警示,那么违规违纪、贪赃枉法就有可能前赴后继。因此,让每一位员工具备为银行事业负责,为自己人格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是从严治行、依法治行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侍机作案者严正警示的关键所在。“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对各类经济案件或苗头性问题,只有做到发现一件,严肃查处一件,不断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才能产生以儆效尤的作用,震慑一些试图作案的人不敢作案。
(作者单位:农行荆门象山支行)
第二篇:对加强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案件防范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8-11
长期以来,由于业务经营工作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心怀叵测的社会人员甚至内部员工绞尽脑汁打金融业的主意,不择手段的钻政策的空子和金融业的漏洞,使得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成为各类风险案件的集中区、高发区,对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伤害,给金融机构的资产带来了损失,同时,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家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为此,加强风险及案件防范,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实现转型、科学、安全、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艰巨的首要任务。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及案件现状
从近年来金融业发生的各类案件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涉案人员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风险资金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千万上亿元,呈现出频发、额大的特点与态势,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负面效应,极大的影响和损害了农信社的利益、形象及声誉。据国家银监会统计,2005年以来,农村信用社酿成的案件占全国金融业发案量的65%。这足以说明,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及案件治理薄弱,形势十分严峻,工作任重道远。
二、各类风险案件的成因分析
纵观农村信用社所发生的各类风险及案件,既有客观性的一面,又有主观性的一面,且错根盘节、错综复杂,其中主观因素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次之,致使各类风险案件频发、多发、高发。
(一)客观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影响深刻。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不是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途径发展致富,而是挖空心思的采用违规甚至违法手段“发横财”、“挣大钱”,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尤其是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够成熟,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成为违法犯罪的重点部门和首要目标。
二是法制体系不够完善。经过60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制体系初步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奠定了有利基础。但由于各种因素或条件的限制,现行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区,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尤其是执行力问题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二)主观因素
1、风险意识淡薄,思想观念松懈。在思想上存在着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倾向,往往忙于抓业务指标,疏于风险案件的防范,使得内部员工思想建设与内控机制建设相对薄弱,对案件防控工作仅限于口头讲、文件提,没有进心入脑,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防范风险案件作为信用社工作的命根子真抓落实。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重经营、轻规范,重事后、轻事前,重对操作人员治理、轻对高管人员约束的“三轻三重”,导致信用社风险及案件的防控治理工作失衡,为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提供了温床。
(二)制度执行乏力,内部管理松弛。风险及案件防控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部分基层信用社高管人员尤其是主任缺乏自律意识,丧失了岗位、工作最起码基本方针与原则,视组织赋予了权力为己出,信用社为己有,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儿戏,集人、财、权等于一身,以个人意志代替组织原则,以个人利益代替集体利益,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成为诱发各类风险案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相当数量的员工原则性差,宁肯违规违法,也不敢抵制领导的错误行为;往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乱纪,顶风作案,尽管各项规章制度摆在那里,但就是有规不依、有章不循,使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执行力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监督作用。
(三)管理机制滞后,岗人监督缺位。农村信用社近年发生的风险案件多集中在管理、信贷、出纳等重要岗位及其人员,有的有涉赌、涉彩、涉毒、涉黑等违规违法,但由于当前信用社只注重于员工8小时工作内的表现,却严重的忽视了8小时以外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跟踪监控措施,对有不良倾向和苗头的员工,漠然视之,不去过问、不去关注、不去关怀,没有作为重点人员严加管束,有的长期作案而未能及时发现,反映出轮岗、交流、强制休假等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有的涉案信用社主任“带病上岗”,甚至被“带病提拔”,有的被多次举报、反映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反映出在高管人员的选拔、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失察、失控问题。
(四)问题查处不严,责任追究不力。有的信用社对违法违纪行为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有的问题暴露之后,非但不采取及时、必要的防控化解措施,尽快尽力整改,而是欺上瞒下、隐瞒不报,能捂则捂、能盖则盖,致使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有的对案件查处隔靴挠痒、能轻则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形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纵容效果;有的是领导本身就不干净,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对员工一旦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不敢问、不敢查、不敢报、不敢惩等等。普遍存在只追究基层责任不追究管理机构责任,只追究当事人责任不追究相关环节和领导责任的问题,把案件查处“上挂三级”的方针要求束之高阁。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及案件治理的对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借鉴商业银行规范风险治理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并与农村信用社风险案件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灵活创新,努力构建农村信用社规范、完善的风险防控案件治理体系,抓住风险点,消除风险源,从各个方面提升农村信用社风险及案件的治理防控能力。
(一)完善业务流程,加强操作风险控制。总结以往的惨痛教训,作案人员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屡屡得手,损害了客户、信用社的利益,其关键性源头是目前实行的业务操作流程缺乏严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或者说是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为此,农村信用社有必要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彻底的改进和完善,使操作流程成为保证业务规范开展、规避风险案件的“筛子”与“保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方面加强岗与岗、人与人间的监督制约,同时,各项业务流程不是摆设,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按照流程一步步执行落实。真正达到有非分之想的人不能作案。
(二)人物技相结合,提高防范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加大科技投入,对综合业务系统进行定期升级改造,加强电脑病毒及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尤其是要完善系统分级授权管理和系统操作方式,加强对重要敏感交易的流程控制,提升科技避险水平和案件防控提高防控能力。加强对基层网点的安全设施建设,如建立全程监控系统,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及保卫器材。安全检查一定要坚持做到经常性、突然性、飞行式,从各个环节与细节检点防范,各种登记簿要建立到位落实到位。
(三)加大检查处置,增强震慑作用。农信社须整合稽核监管力量, 创新检查方式,拓展检查覆盖面,务必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努力提升检查效果和质量。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抓好易发风险及案件的薄弱环节、要害部位、重要业务和重要人员的隐患排查。如重要空白凭证、印鉴密押、票据审验、账务的查询核对、现金库存等。同时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质押等业务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要严加关注,谨防内外勾结、伪造票据,“假作废,真盗用”、“大头小尾”等各种方式的风险。对检查发现的方向案件问题,一定要后续处理工作,在逐项建立问题台帐的基础上,要拿出具体措施方案,逐项整改彻底落实,对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一定要从严追究,该内部处置的一定要处置到位,该移交司法机关一定要落实到位,决不能徇私顾面送人情,更不能毫无原则作交易,真正使有居心不良的人员不敢作案。同时,要执行检查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检查人员真正负起责任、履行职责,切实
达到风险案件早发现、问题隐患早解决、涉案人员早处置、稳健发展有保障。
(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管理风险及案件未能及时被发现,反映出基层信用社人员业务能力不高、法制意识淡薄觉悟性差等系列问题,为此,作为金融企业,各级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岗位职责、法律法规、风险防控、案件治理等方面的系统、综合培训力度,使每一个员工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尤其是要针对性的多组织一些警示教育、案例分析活动,通过发生在自身、身边和其他有影响的典型案件,举一反
三、追根溯源,唤起员工对风险案件危害性的认识,培养员工严格执行党纪国法行规的自觉性,使广大员工真正在思想上不想作案,为做好风险及案件的防控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本基础。
第三篇:对有效防范金融案件的思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金融系统在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防控能力也有了一定增强,对防范金融犯罪、降低发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各类金融案件仍不断发生,对金融行业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严重隐患和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金融业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金融案件发生,是当前金融行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防控机制,从制度上预防金融案件发生
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控机制,是有效防范金融案件发生的重点。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要从建立完善法规制度着手,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内控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内外上下防控网络,使犯罪分子无空可钻,达到有效防范金融犯罪的目的。二是强化内部管理。要从落实内控防范工作责任制着手,建立岗位责任制、风险控制制度、轮岗交流和强制休假等制度规定,加强跟踪检查、注重防漏堵缺,即时发现和解决隐患,有效防范案件事故发生。
二、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从思想上预防金融案件发生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机制,是有效防范金融案件发生的根本。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从提高金融员工的思想认识、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着手,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加大人员管理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努力解决员工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员工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线。要坚持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活动和形势教育活动,突出法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勤政廉政教育和“新三观”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努力构筑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自律自控能力。三是建立警示教育制度。在坚持开展正面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活生生的、血的案例警示员工要遵规守纪、要从严要求、要注重学习教育,从而正确对待“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受关、亲朋关”,树立立党为公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纪观念,不断提高遵守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金融案件发生
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是有效防范金融案件发生的关键。一是规范权力运作。要通过实行职权分解,加强对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控制管理和实行权力运作公开等制度规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避免形成大权独揽和超权、擅权、专权、以权谋私等行为和问题,使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受到广泛有效的监督。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通过落实“一岗双责”,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同级党委、纪委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四是建立完善集体决策机制。要对干部任免调动、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集体研究、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杜绝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等问题。五是实行行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民主监督制度,引导职工群众参与管理,发挥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管理。
第四篇:对当前基层农信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思考
对当前基层农信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思考
今年来,银监会、省联社先后专门召开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这足以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视。因此,基层农村信用社务必按照银监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案件专项治理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做到组织推动有力、职责分工明确、检查处理从严、具体措施有效,力争实现农村信用社无百万元和“四类”恶性案件、当年无新发案件的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约束力
一是完善建立与新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目前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业务、卡业务已经开通,综合业务系统也陆续上线,快速发展的电子科技业务增强了信用社案防工作的复杂性,犯罪分子作案的隐蔽性、灵活性更强。因此,县联社要在制度建设上尽快适应新的业务发展,建立电子业务授权制度,完善内控约束机制。二是严格业务操作程序。全面推行贷款调查、审批分离制度,建立辖内小额农户贷款户主档案,实行小额农户贷款户主制管理。信用社办理贷款一律在柜台办理,办理贷款时信贷员、会计要严格审查贷款户资格,核实身份,出纳凭贷款户有效证件付款。三是要加强帐户核对。信用社对单位存款帐户要按会计制度规定定期对帐,存放资金要主 动与对方对帐,信用社内部往来要互相核对帐务,对帐发现的未达帐要严格审查,分析原因,存在疑问要追查到底,对一时无法查清的要及时向联社报告。同时要加强对帐真实性、准确性的监督,建立对帐复核制度。对对方往来资金核对的真实性要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对帐走过场,对单位存款对帐不及时的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四是要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将规章制度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口上,要用规章制度约束人、教育人,对无视规章制度的干部职工,要严格处理。在执行制度上要从细微抓起,如印章、密押、凭证实行三分管制度,柜员制业务网点必须实行电子监控,操作人员离机必须签退,负责的公章及个人私章离柜时须入箱上锁,信用社重要空白凭证要做到交旧领新、领用核销制度等。
二、更新案防手段,提升案件防范能力
一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反腐倡廉、合规经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员工正确处理好工作原则、制度与同事间的信任、友情的关系,处理好情与法、钱与法的关系,增强员工的自控能力,做到在金钱面前不为所动。开展业务技术比武、体育竞赛、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员工的业余生活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避免员工与黄、赌、毒的接触。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岗位、文明单位、青 2 年文明号、业务标兵等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一种积极、上进、发展的氛围,从而弱化极少数人的非分之想和犯罪行为。二是改进员工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将成本和收益、风险和效益纳入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各种经济处罚措施、实施绩效挂钩时均应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前提条件。要努力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员工困难,让员工感受到信用社的温暖,使每个员工都能安心工作,热爱工作,干好工作,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三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首先要抓好安全制度建设,扎实开展员工安防意识教育,要以案促防,以防促教,以教促学,切实把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安全保卫三个基本制度贯穿到各项经营业务过程中;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活动,更好地督促员工落实营业、守库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一些重要场所、重点部位、重要环节、重点人员要加强监督力度,实行检查责任制,对该发现的问题未能发现,发现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置而引发安全事故的要层层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其次要抓好安防设施建设。对尚未达标的基层网点逐个进行督查,责令在限期内实现营业场所、业务库安防设施达标。第三要加强对“九种人”的排查力度。对有“黄、赌、毒”行为的、个人或家庭经商办企 3 业的、个人家庭负债较大或在行社有贷款的(正常贷款除外)、无故不能正常上班或经常旷工的、交友混乱经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有不良记录或犯罪前科的要进行排查分析,确定专人进行帮助教育,并建立帮教档案,不但在工作时间以内要盯防,而且在工作时间以外要进行信息跟踪,了解情况,掌握思想动态,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强岗位轮换和异地交流。对在会计、出纳、储蓄岗位工作二年以上的要进行短期轮岗,轮岗时间为3个月,在同一信用社任负责人5年以上的,要结合竞聘进行异地交流。
三、加大案件排查力度,提升案件查处能力
一是要加强稽核检查。当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已全面完成,要重视发挥稽核的监督作用,建立完整的稽核体系,把政策水平能力强、业务精、作风过硬、办事认真、热爱稽核工作的员工充实到稽核岗位。联社对所辖营业网点序时稽核最长时间不超过一个季度,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增加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二是要加强对案件的排查。案件排查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无论本单位是否发生过案件,案件排查工作绝不能放松。联社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以上案件的全面排查。采取“格式化、作业式”方法加强案件专项治理检查,即对信用社不同岗位职责及内控制度、操 4 作规程进行逻辑归纳,将检查的内容、标准及要求设计成不同的专用表格,形成具体量化指标,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科学、严谨、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要根据内控管理的需要,以“格式化”表格为载体,布置各专业、各单位不同层面监督检查的具体操作,并将所完成的“作业”按要求上交联社专门机构审查和存档。在对案件全面排查的同时,还要经常开展一些突击性的检查,突出查现金库存和重要空白凭证以及核对存放银行款、存放联社款、社内往来资金等重点,检查时要认真仔细,不能走过场。要谁检查,谁签字,若查后犯案,追究检查责任。
四、加大案件责任追究力度,提升案防威慑力
一是要实行案件防范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案件防范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基层社、各岗位,建立全员立体防范网络,不留责任真空,筑好全员案件防范屏障。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联社对查处的违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并以会议、文件形式进行通报,以教育广大员工,时时敲起警钟。要增强案防的严肃性,做到有案必报,发案必查,对敢于以身试法的人员,该处分的必须处分到位,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定要绳之以法,决不姑息养奸,养虎为患,以造成声势,形成压力,震慑犯罪。对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要给予行政处分和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5 赔偿,并视责任大小,确定是否调离管理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不得提拔使用。
第五篇: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
从1999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几年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业务从管理到使用逐步走向了成熟和规范,不断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改善了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 有效地缓解了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农民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排忧解困,取得了显著的“双赢”实效。支农再贷款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认识到基层央行还应进一步制定有力措施,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支农再贷款资金被挤占挪用,形成风险。虽然,从理论上讲,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只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联社和基层信用社发放,不直接与贷款农户发生借贷关系,再贷款到期后,可以刚性回收,从表面上看毫无风险。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违规操作,到期农户无法归还,势必使信用社背上经营包袱,形成辖内金融业务发展的潜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正是我们基层央行的首要工作。因此 ,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支农再贷款工作中,必须进一步规范支农贷款的 “审批、使用、检查”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强化监督制约,保障支农再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
一、规范“审批”管理,封堵风险源头
就是要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审批、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使用审批、基层社发放农户贷款审批的“三权”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权力控制、制度约束、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民主决策的审批机构,科学、有效运作权力。人民银行、联社和基层社都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要求,从三个层面建立起民主决策、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信贷资金管理工作机制,监督制约权力运用,管好“掌权”人员,除形成风险的人为因素。县支行要进一步强化再贷款审贷小组的职能 , 支行“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担任审贷小组组长,管副行长具体负责,信贷部门的负责人、信贷专管员、内审人员组成成员,实行再贷款集体审查、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联社和基层社也要建立相应的审贷小组,实行审贷分离,增强信贷审批和资金使用操作透明度,绝“暗箱”作。同时,明确界定信贷资金管理委员会、审贷小组、行长(主任)、主管行长(主任)、信贷部门等各级层次的审批权限,各负其责,严禁越权、越级审批。对支农再贷款需求的审查,仅要考察需求状况和信用社的经营指标 , 还要注重考察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状况 , 加强信用社对使用再贷款的控制能力。
二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要贯彻落实好上级《关于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工作实施细则,严密业务操作程序。人民银行要制定出适合本县实际的支农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和信用社使用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就再贷款限额管理和再贷款的监督管理等进行细化;联社、基层社要制定出支农资金分解、下拨和发放支农贷款的操作规程,规范手续、科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确定职责,将贷款的风险与调查管理人、贷款审查人、贷款决策人的责任挂钩,做到权责对称、责任明确,有效避免在贷款管理中似乎人人有责而事实上人人不负责的状况。
三是选好人,用好人,强化责任追究。人民银行、联社和基层社三个层面都要选用一些有高度责任人心、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管理支农资金,实行专人负责,严密监控支农再贷款资金循环的全部过程。从主管领导到具体办事人员要加强政策学习,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政策规定,用足、用好政策。各级支农资金专管人员的工作作风要扎实深入,要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
二、密切监控资金流动,规范“使用”管理。就是建立三类台帐监控、科学选择贷款方式,保障支农资金运作链条畅通。
(一)建立三类监测台帐,构筑支农资金运行监测网络。县支行建立联社使用再贷款情况管理台帐,监测联社分解、下拨资金运作;联社建立基层社使用再贷款情况监测台帐,防止基层社挤占资金;基层社建立支农贷款明细台帐,监测农户使用支农资金情况,防止支农资金被挪用。定期逐级上报监测情况,建立起网络监控体系,使支农贷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有机融合。
(二)积极探索农户贷款保证措施。应根据当地实际和不同情况的贷款需求,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探索贷款保证方式,多策并举,保证到期农户贷款有款可收。一是成立“中介组织”,评定农户信用。由信用社主任、主管农业的乡(镇)干部或财政人员、包片信贷员、信用站或村干部和有群众威信的村民代表组成“中介组织”,对农户从经济条件、信用程度、借款投向等方面进行综合信用评定,推荐高信用度的贷款需求,协助做好贷款发放及贷款本息的收回工作。二是建立简易农户经济档案。结合信用村(镇)、信用户创建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对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积累资料,建立档案,积蓄支农贷款客户群体。三是发放“联户联保”贷款。本着贷户自由结组的原则,号召本村多个贷户结为一组,每户之间相互担保、相互帮助、相互制约。一旦一个或几个贷户出现贷款风险,其他联保贷户一同担负连带责任,有义务、有责任代替被担保方偿还贷款,直到贷款全部还清为止。信用社要严格审查,对联保户要逐户见面,不能流于形式,防止以“家族”或“小集团”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四是促使贷户进行先期投入,防止挪用资金。据测算,农户借款投资生产项目,支农贷款仅占总投资的一半,其余的 50% 依靠自筹。因此,在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时,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可以先口头承诺发放贷款,并要求贷户先期投入自筹资金,打好实物基础,待实地审查合格后,再发放支农贷款。五是应积极拓展再贷款使用范围。支农再贷款不应仅仅扶持农户购买籽种、发展养殖,维持温饱的需要,还应该支持具有高新技术的农村企业,从信贷政策上引导农户自觉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在发放支农贷款过程中,信用社要及时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教育,让农户树立起“及时还贷光荣、逃废债务可耻”的思想观念,对恶意逃废债务者给予严厉处罚。
三、强化对支农再贷款的跟踪检查
首先,要规范检查程序,严格执行《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检查报告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督促信用社完善相关手续,为事后监督和处罚提供确凿依据。二要严格实施检查监督量化考核。县支行对基层社使用支农资金情况要每季普查一次,对大额贷款要深入农户进行核实,并严格规定每季度对贷款农户的抽查比例;信用社要每季上报支农再贷款检查报告。三要搞好三项核对;农户贷款增量与专户存款存量核对;贷款台帐登记内容与贷款合同、借款借据核对;支农再贷款资料使用、管理情况与规定要求核对。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 , 规范贷款投向。
四、强化监督制约 , 确保支农资金安全
就是要建立人民银行职能部门监督体系,维护支农资金安全。对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的监督,要侧重于管理效能和内控制度建设,就是要紧紧抓住“支农再贷款管理职责”和“支农再贷款业务操作行为 ”两条主线,充分运用纪检监察的执法监察、内审部门的内控检查等手段,监督权力、规范操作。对“支农再贷款管理职责”的监督,主要包括:一是检查职能部门对辖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情况;二是对违反规定行为的查处情况;三是对重大问题的处置和决策情况;四是支农再贷款档案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对“支农再贷款业务操作行为“的监督,主要包括:一是贯彻落实支农再贷款政策情况;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三是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情况;四是资金专管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经过这几年对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操作,人民银行××县支行对如何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政策,切实保障支农资金安全,防范信贷资金风险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切实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经我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都能按期收回,贷款收回率100%, 没有发生一笔风险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