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韦美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广西南宁quot摘要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个原住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社会的文化自主创造的文化开放兼容的文化。关键词地域文化“那文化”开放兼容中图分类号quot文献标识码amp文章编号‟‟‟‟quot‟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地域文化的含义二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性。有人对众多地域文化的定义作了以下概括自成体系的地域自具特色的文化具有自己的风采和品性并形成为整体的文化有大量的文化现象和遗存并具有独特本质特征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完整的有机体系的文化有相对的地域区分、一定的历史传承、鲜明的自身特征的文化。———这几种提法虽表述不同但共性是明显的可大致概括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自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化”。对照这种地域文化的基本含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文化特性十分明显首先从地域划分来看广西地处我国南疆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次从民族历史发展上看远古时代广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他们是今天广西少数民族的祖先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大量的文化现象和考古发现来看广西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由此而生成的生态文化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铜鼓、花山壁画、刘三姐的山歌闻名遐迩从完整的体系上看早期的广西少数民族先民就具有自主的文化形态他们的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艺术文化、神话文化、宗教文化、歌谣文化、医药文化等都是有机的整体从自身鲜明的特色和本质特征来看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是东南亚“那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quot
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定位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年公布的广西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广西有个地级市quot个县市、区其中‟个民族自治县quot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quot‟个乡镇其中民族乡个。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仡佬、毛南、回、京、彝、水等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是现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广西的壮族人口为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quotquot-‟.主要聚居在右江河谷地带即广西西部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少数分布在桂林市、钦州市、贵港市和贺州地区。广西侗族人口‟/-万人占广西总人口-.主要聚居在桂北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广quot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01amp作者简介韦美日/女毛南族广西环江县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年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4-‟第‟卷第quot期quotamp‟quotamp-.amp/0.123/amp4quot56.1478quot/amp‟8/./.234quot564-‟76-quot万方数据西有瑶族人口quot万左右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广西苗族人口quot万人左右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其余则散居于资源、西林、融安、南丹、都安环江、田林、来宾、那坡等县自治县境内。广西仫佬族人口amp‟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占广西人口的ampquot主要分布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邻近的县。广西毛南族人口‟amp万人占广西人口的amp。主要聚居于环江少数分布在南丹、河池、宜山、都安一带。广西回族人口amp万人主要分布于桂林市及临桂、阳朔以及柳州市、南宁市也有居住于灵川县、永福县、鹿寨县的。广西京族人口ampquot万人其祖先于明朝年间由越南山—带因捕鱼漂海而落居于广西北部湾的麻尾、巫头、山心等地。广西水族人口amp万人主要分布在南丹、环江、河池、宜州、融水、都安等县自治县、市。广西彝族人口amp‟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万人的很少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邻近贵州、云南的边缘县份如隆林、百色、凌云等县。广西仡佬族人口amp万人是广西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全国的仡佬族有quotamp万人广西的仡佬族是在明清时期从贵州迁移来的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及西林县。由以上广西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广西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杂居的基本格局各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融合节日庆典风俗习惯互相影响形成了奇特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广西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气候特点也有大的关系。广西西北接云南北接贵州东北靠湖南东南邻广东西南与越南接壤南临北部湾是我国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沿海南海、沿江西江、沿边越南的省区这种开放性的地理位置给民族之间的往来和外来文化的输入带来便利形成海纳各种不同文化的包容心态。广西是一个山地、丘陵多平原狭小的省区喀斯特广布是其地貌重要特色多奇峰异洞山水秀丽形成众多旅游胜地“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这种地貌特点使聚居的少数民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习惯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广西位于祖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北部湾夏半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受大陆气团影响干湿季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全年都可生长气候条件相当优越。这种气候特点使广西少数民族的先民创造了独特的民族建筑———干栏式建筑以避潮湿瘴气、毒蛇猛兽。这种气候也使野生水稻的驯化和大量种植成为可能造就了“那文化”。广西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决定了它的地域文化不同于中原文化也不同于我国大西北的游牧民族的文化属于“那文化„那‟是壮语稻田之义”即稻作文化“在水稻种植和食用稻米的过程中形成了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以„那‟为本的生产生活模式造就了南方稻作文化与北方旱作文化和游牧文化相并列的生计模式和文明类型”。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凭借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勾画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化的脉络。据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早在几十万年至一万多年前广西大地上就有古人类的广泛活动。今壮族聚居的右江河谷地带已发现多处六七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留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有不少文化遗物。五万至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桂中、桂南、桂西的广大地区已发现人类化石十三处文化遗址、遗物分布点一百多处。还有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打制石器如钦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这些旧石器反映了他们为了生存而同自然界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斗争。这些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大体是头部颧骨较大而且前突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呈铲形等属蒙古人种与现代壮族人的体质特征相似。这些发现说明广西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有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在此基础上创造的特色文化。发展到四五千年至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领域更为广阔。广西境内东起浔江两岸西至那坡、大新南自北部湾北至灌阳、全州已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有数百处之多。据考古学家研究广西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相比有着承传的关系。数万年前至几千年前广西人类同现代壮族在体质上的相似特征有力地说明了他们是广西壮族等土著民族最第quot期韦美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万方数据古老的祖先。在生存进化的链条上广西少数民族的祖先改变生存的环境也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与旧石器时代也很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的是“百越民族”中的西瓯和骆越部落。他们耕种“骆田”铸造铜鼓及其他青铜器开拓广西。秦王朝虽派遣号称“五十万”的军卒、贾人、逋逃者到岭南与百越人杂居其实这些南来的中原人只居留于广西桂东北及桂东的一些地方广西的绝大部分地方还是西瓯、骆越人居住。汉朝统一岭南拆秦三郡地为九郡其中苍梧、郁林、合浦等郡在广西其行政设置较秦代缜密汉族人到广西的也增多了影响有所扩大。但中央王朝的势力和汉人的居住地都局限在桂东北及桂东交通比较便利的治所附近许多郡下的县仍为虚设西瓯、骆越和乌浒人仍是广西大地上的主要居民。尽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广西少数民族有独立、自足的倾向但同时广西的沿海南海、沿江西江、沿边越南的地理位置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打开了眼界使它具有开放宽容的民族性格这是中原的汉文化逐渐进入并扩大其影响范围的心理基础当然武力征伐和政治强权是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公元六世纪以后的唐、宋时期居住广西的壮族先民称为俚、僚、土人。同时瑶、苗等民族开始南迁广西。汉族统治者在经济文化上鼓励生产设立学校。这一时期大批王朝官吏、军卒、商旅、流民从中原各地南来广西而且开始深入到桂西的一些地方如宜州、邕州等地与这里的俚、僚、土等“蛮夷”杂居以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可见广西少数民族中的土著民族很早就与汉族打交道也逐渐学会接受汉族的文化和技术同时汉族也在与少数民族杂居的过程中接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交互作用的文化生态。明、清时期壮、瑶等少数民族依然是广西的主要居民和主要的劳动生产者特别是广阔的山区主要由他们去开发。明、清时代有大规模的屯田屯田的军士有了土地于是定居生活成为稳定的居民汉族的经济和文化逐渐居于支配的地位。不仅桂东地区在桂西也已普遍有汉族居住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山区汉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也居优势地位。近代以后桂东的壮族大部分已同化于汉族中在桂西的部分山区也有少数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汉族文化的支配地位在广西较为发达的狭小平原地区表现尤为显著而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形态的文化保存较为完好。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趋势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但必须建立在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强势文化对弱小文化的征服和压制。所以我国解放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着意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使其能遵循自身的规律得以健康发展以保持中华文化发展的生态平衡丰富具有悠久传统的东方文明的内涵。综上所述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有独特的体貌特征创造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属于民族文化自主发展的时期。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汉族文化逐渐进入并不断扩大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进入了与汉族文化融合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quot年以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护和自治区政府的努力下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及对地域文化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网公布的材料“至今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amp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quot‟处quotamp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quotamp处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文物有三江程阳风雨桥、花山岩画、忻城莫土司衙署等amp处在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崇左斜塔、三江马胖鼓楼、富川迥澜风雨桥等ampquot处。目前广西馆藏文物中少数民族文物约一万余件其中一级品件、二级品件、三级品‟余件套。此外有关部门还调查整理了壮族、瑶族使用铜鼓的习俗壮族地区的原始制陶术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日组织开展岩洞葬、岩画、大石铲、铜鼓包括铜鼓铸造术的铸造试验等民族文物课题研究”‟。最近为了推动我国与东盟quot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弘扬广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策划的涵盖广西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quot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的《广西世居民族历史文化丛书》即将推出这将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三、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属于“那文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mp年万方数据地处“那文化圈”而“那文化圈”的范围“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偏东西至缅甸南部和印度西部的阿萨姆邦北至云南中部、贵州南部南至泰国南部、越南中部和和我国的海南省”。“那文化圈”的“那文化”具有同质性“那文化圈”就是稻作文化圈“那”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创造这种„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带的侗台语族群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以„那‟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居住干栏、使用铜鼓等共同的文化特征”。作为“那文化”的一个分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首先是指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包括与当地的生存环境相关的干栏式建筑与稻作文化相关的双肩石斧等石器还有与稻作农业密切相关的铜鼓等。其次它涵盖广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即精神文明成果包括与稻作农业有关的花山壁崖画凝结了西瓯、骆越部族原始文化的神话传说有稻作文化烙印的多神崇拜、山歌、壮医等。作为历史的存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不但沉淀在各种物化的形式中也潜存于无形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广西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种生活形态它在阐释一种生存哲学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共生共荣的生命哲学虽然简朴但是真挚能唤醒生命中的善良意愿。作为一种演进过程它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由自在到自为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创造、开拓的喜悦篇章也有贫穷落后的痛苦和屈辱的哀鸣有平和安宁的田园生活式的诗情画意也有刀光剑影的激烈对抗完成的英雄史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它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一农业社会的文化“那文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以培植水稻为生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所聚居的地区大都适合种植水稻种植水稻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由这种生产方式演化出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和其他生活习俗。这些生活习俗可以从其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和非物质遗产中得到印证为接近稻田居住不受地面湿气和毒蛇猛兽的袭击形成了干栏式建筑。为适应田间劳动的需要服饰的颜色偏重深色宽松型。为适应水稻生长的需要节日是按农时安排的。水稻的丰收需要充足的雨水便产生了与此相关的多神崇拜。沿着水稻种植这一主线可以为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找到根本的依据所以称为“那文化”。农业社会文化是贴近自然的。广西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学会了敬畏自然。村边的大树被尊为神人们给它上香火乞求它保佑全村的安宁它受到村民的保护。稻田里的青蛙也是神祭祀它可以带来风调雨顺所以有了各地祭祀青蛙的传统节日。农业社会文化是个性化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quotquot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虽然在大杂居的环境中有趋同的倾向但是在历史传统和基本结构上其特点还是十分鲜明的。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三南”上南、中南、下南是毛南族的聚居地通行毛南语唱毛南语山歌过毛南族的传统节日遵守毛南人的风俗习惯但在其他乡镇也有杂居的毛南族他们除了接受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之外也保留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契约式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结构是相对松散的宗族社会有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不遵守者要受处罚要请出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提出惩罚意见再实施处罚。邻里的矛盾和纠纷大多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现在的村民委员会要真正取得村民的信任也得尊重村中有威信的长者的意见。农业社会的文化是自足型的。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自然发展出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模式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大多可以自己生产少数才到集市中去购买。祖居乡村很少机会外出的村民尽管生活水平不高但精神上是自足的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没有太多的物质追求农闲的时候在一起谈古论今唱唱山歌农忙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忙完这一家又到那一家然后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说笑。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人性化的。广西少数民族的生产劳动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完全由劳动者自主决定在生产方面享有精神上的自由养成村民休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在破旧的干栏屋里吃着自产的粮食和蔬菜一边干家务一边教育子女要好好读书一边跟来串门的邻里说话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辛苦但是人性化的、自由的生活。二自主创造的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是南方稻作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他们运用民族的、群体的智慧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第期韦美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万方数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是独特的有地域色彩富有创造性。自主创造的文化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quot原创性广西少数民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那文化”具有原创性而原创总是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厚实土壤。原创的基本含义是它的生成性它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带有明显的环境烙印和民族心理特征。原创的另一特征是其生产性的特点它不但是一种生存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民族生存意识的源头和生存发展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形成民族文化的长江大河。原创的示范效应是很明显的原创文化的成型就是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是层层推进的。从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看广西少数民族的干栏建筑是适应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既利用了山区坡地的地形特点又避免了南方的湿气和毒蛇猛兽的侵害有别于居住在平原的汉族民居体现了少数民族适应居住环境的生存智慧。广西少数民族先民驯化了野生水稻不仅满足了生存需要而且不断发展了与水稻种植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与禁忌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创造的语言能准确恰当地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俗语、谚语、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形象生动有浓郁的山区生活韵味音韵和谐回味悠长因此世代相传影响深远。quot情境性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情境性而情境不但是环境的产物更是少数民族生命活动的表达方式。文化的情境性首先设定文化特定的产生和发展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不只是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还有人文因素。情境中的人文因素包括广西少数民族的生存意识、生活态度、宗教信仰、人伦道德、情感趋向等因素的集合。谈论文化的情境性离不开独特的环境氛围更不能忽视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培育的人格特质不能离开群体利益和规则去追求个体的解放和自主作为环境的产物、作为群居动物离开具体的环境和社会人的自主性就是虚拟的不具有现实意义。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情境性主要体现在淳朴的民风上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商意识比较薄弱甚至有轻视、鄙视商人的传统耻于言利更不去争利以和为贵更愿意以物易物的形式互通有无。农忙时节有互相帮忙的传统习俗而不是以雇佣的方式获得劳动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外出工作和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商品经济的意识逐渐侵入少数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quot创生性创生意味着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挖掘发展自身的潜能在于善于吸收和利用现存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这种吸收和利用不仅仅是单纯的复制和仿造而是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力图创新以满足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与汉族文化的长期交流与融合中广西少数民族既有广泛的吸收同时也有自己的创.
第二篇:关于天津地域文化特点
由于漕运带来的商机和盐业的兴盛,使天津“因商而兴”,一跃而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会。《津门杂记》曰:“天津无沃壤腴田,民多以贾趋利。”天津有15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位于这里。直至今日,年产原盐240万吨,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盐商经济与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就产生了盐商文化。在历史上,资本雄厚的盐商在天津商埠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初以来有“八大家”之说,清末《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云:“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其实这里列举9家。来新夏主编的《天津近代史》云:“被天津社会相沿传称的‘八大家’,他们是‘天成号韩家’(粮、船商)、‘益照临张家’(盐商)、‘益德裕高家’(盐商)、‘杨柳青石家’(粮商兼大地主)、‘土城刘家’(粮商)、‘长源杨家’(盐商)、‘正兴德穆家’(粮商)、‘振德黄家’(盐商)。”粮商与盐商各占4家。
天津盐商致富之后,斥资于津门炮台筑设、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等公益事业,平心而论,他们对于推动天津地域文化功不可没。水西庄、问津阁、寓游园等私家园林都为盐商所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柳墅行宫,就是天津盐商集资,专为乾隆驻跸而建造的。
天津城市发展,亦以商业为龙头。明代天津的商业繁华中心在南运河畔三岔河口地区,成为南北物流交汇的枢纽。估衣街、锅店街、针市街、粮店街、曲店街、缸店街、肉市口大街、斗店胡同、竹竿胡同等历史地名,就昭示出商埠的繁华。清代商业中心发展到大胡同、鸟市、天后宫附近。当时,归贾(读gǔ)胡同一带,饭店、戏院、茶馆、澡塘各种娱乐场所聚集,成为当时供外地商贾餐饮、娱乐、居住的归宿之地。
进入20世纪,商业中心从传统的城厢北部地区,逐渐南移至日、法两租界,即移至旭街(今和平路)、梨栈(今劝业场)一带。租界成为天津消费的主要区域,逐渐取代了老城的位置。天津城
市标志物先后是渤海大楼、百货大楼等商业建筑。外地人来津,如果没逛劝业场,就被视为白来一趟,足见天津商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明清以来,安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省区商贾纷纷向天津汇集,经商定居,“数世之后,子孙孳息,而户口始繁如。”在天津商人,尤其是富商巨贾中,南方籍贯者占相当大的比重。居住在津的外省籍商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以乡谊为纽带结成了民间组织———会馆,如山西会馆、闽粤会馆、山东会馆、云贵会馆、安徽会馆、广东会馆等。在天津工商界广东帮、潮州帮、山西帮、宁波帮、河北冀州帮等都很有实力和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外省文化,特别是南方商业文化对天津都市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商埠文化创造了社会的繁荣,对于天津地域文化和风气习俗、道德观、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经商讲求“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对于造就天津人热情好客、乐善好施、乐观幽默。的风习不无影响。
一、地域特色与独特文化
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天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归纳起来天津具有8个方面的独特文化现象:
第一,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清末民初,天津是北京的后花园,皇家的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特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九大口岸中,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上海对西洋文化的引进、吸纳构成了十里洋场,是投资者的乐园。而天津既有对外开放的早期外来文化的交流,更有清末民初倚仗北京皇家帝王文化,例如张园、静园,它们是西洋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第二,天津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文化历史强势。天津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官办学——北洋大学堂和近代第一个民办大学——南开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全国大学文化研究的积淀。
第三,天津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如近代化学工业、锻造业、机器制造业。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上海打造成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许多老厂房被保护起来,我们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第四,明清两代商埠文化的集散地,特别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点,从而构成天津的历史,其中有老百货大楼、老劝业场、老估衣街等商业建筑。
第五,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租界文化”,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建筑被保留完好,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如大光明桥、解放路、奥租界领事馆、日租界领事馆、马可波罗广场,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利顺德大饭店。
第六,园林文化,历史上天津居北方园林之冠,如与苏州、杭州遥相呼应园林文化——水西庄。
第七,蜚声海内外,以近代天津爱国人士霍元甲为代表的“精武”文化。第八,素有“曲艺之乡”传统的津味“市井文化”。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并吸引了1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中国大陆第三大城市。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城市,并将承办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城市地标
津塔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
津塔是天津市新的地标式建筑,津塔高336.9米,津塔已于2010年1月14日封顶并超过北京国际贸易中心3期,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的第一高楼,并在中国已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7位,在世界已建成的摩天大楼中排名第25位。
鼓楼
鼓楼是渔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天津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城楼。同时,也是城内布局之轴心,十字街中心分界点。
津湾广场
坐落于和平区解放路金融街地区的津湾广场,是天津市20项重大服务业项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的标志性区域。
天塔
天塔,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聂公桥南、紫金山路与津溜公路汇合处,水上公园对面。天塔总高度415.2米,占地300亩,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二高塔,并高于北京的中央电视塔。天塔于1991年建成,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势如剑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即天津永乐桥摩天轮,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512个人观光。
http://wenku.baidu.com/view/1eebd71efad6195f312ba625.html
社会生活 方言
天津话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属于中原官话,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特指以天津老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天津话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293.8万(2010年普查数据),外来常住人口299.17万,占23%。其中,男性人口6906858人,占53.38%;女性人口为6031366人,占46.62%。总人口性别比114.5:10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天津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0多个。人口最多的为汉族,占全市人口的97%。少数 民族人口30.38万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2%,172358人)、满族(0.6%,56555人)、蒙古族(11331人)、朝鲜族(11041人)。天津目前的外籍居民中,韩国人、日本人在津常住的人口数目众多。[1]
宗教
目前天津和中国内地其他地方一样,有5种宗教得到政府承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全市教徒共26.7万人,宗教职业人员近200人。佛教和道教传入较早,伊斯兰教在元代天津刚形成聚落点时即已传入。1979年以来,共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79处,其中佛教的大悲院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天主教的望海楼天主堂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基督教安里甘教堂以及道教的天津天后宫和玉皇阁。
体育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4张)天津多次成功举办和协办过包括奥运会、世锦赛、女足世界杯和世界杯外围赛等国际赛事。其中,天津体育中心承办过199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2009年亚洲篮球锦标赛等国际单项锦标赛。而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承办过2007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国际大型赛事同时,天津将是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3年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全运会的举办城市。
科研
在科研方面,目前天津市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经费投入强度位列全国第三位。科研单位众多,包含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以及信息产业等多个领域。部署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天河一号和曙光计算机天津产业基地生产的曙光星云,为世界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医疗
天津是中国大陆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设有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著名医学学府。全市共有34家三级甲等医院,专业分工较为全面,其中较为著名的三甲医院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社会保障
2010年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469.9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参保职工312.5万人,增长6.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486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431.5万人,增长7.5%;其中参保职工287.9万人,增长8.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92.33万人,增长16.7%。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46.1万人,增长2.9%。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04.5万人,增长4.2%。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12.02万人,增长3.6%。[2]
编辑本段政府机构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天津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选民直接选举区、县人民代表,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作为常设机构,同时选举市长、副市长。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海光寺在清代是对外谈判的场所,专门接待李鸿章等官员,著名的《天津条约》就是在那谈判的,海光寺一带成为日本租界地后,寺庙废弃,改成军营。日本还在那附近建了净土真宗的本愿寺别苑。所以你在那找不到海光寺了,只有这个地名还在。不过再往前走能看到莲宗寺。一·天津方言
天津话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周边地区。天津地区各处方言仍有些许区别。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区的方言最为接近,并认为,天津话脱胎于此。蚌埠、凤阳一带方言只与天津话的阴平(一声)都读低平调,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特别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而蚌埠、凤阳的方言都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宿州地区的方言则与天津话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话与当地人对话中,当地人甚至没能认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见其接近程度。
二·文物名胜
全市共有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盘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蓟县(1991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南开学校旧址、天津广东会馆、天津劝业场大楼、天津市中国大剧院、西北角清真大寺等等。五大道
“
五大道”并非一个正式的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俗称。它坐落在和平区体育馆街,地域范围是马场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五大道位于原先的英租界内。“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名居名宅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被誉为“天津万国建筑博览会”,因洋楼众多、保存完整、建筑风格多样以及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而著名,总建筑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是反映天津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景点。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五大道的文化含金量似乎愈来愈高。对于天津人来说,它不再被视做过了时的昔
五大道
时遗物,相反渐渐成了此地的一种城市标志,甚至升华为一种骄傲了。其实这一变化,正符合文化生成的规律。一般事物,在现实状态中以应用价值为主;在进入历史状态后,文化价值便显现出来。事物的文化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当它定型于历史,其内在的象征着那一历史时期种种特征的文化意义,才会被一点点发现和认识出来。(到了五大道后,还能座马车哦)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筑的私秘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
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
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 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独乐寺
独乐寺相传建于唐朝初年,唐玄宗时,藩镇节度使安禄山,曾在此誓师叛唐,酿成“安史之乱”,因而寺名为“独乐”。寺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东西两部分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部分,由山门、观音阁排列成南北中轴线。文献记载说在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时,辽尚父秦王韩匡嗣曾再建独乐寺,现存的辽代遗物有山门和观音阁,其它都是明、清两代所增建的。
天津三宝
天津三宝是天津在明清時代的三座主要建築,天津俗語稱「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
鼓樓坐落在天津舊城中心,建於明弘治三年(1492年),四面開門,城中東西、南北兩條大道在鼓樓交匯,原名鐘鼓樓,是舊城內最高的建築,上有對聯為「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1953年因擴建舊城道路,以其妨礙交通被拆毀。21世紀初,改造舊城建築,除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外,舊城中平房全部拆除,道路加寬,又在原址重新建一座新鼓樓,新鼓樓式樣和原來鼓樓一樣,但更為高大,改為綠色琉璃瓦頂(舊中國只有清真寺用綠色屋頂),並增加了漢白玉欄桿(以前只有皇家建築和「敕建」的寺廟才允許使用漢白玉)。
炮台之两说
(1)炮台在現在南開區炮台庄,建於明代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防止滿人入侵,清代時已經沒有什麼作用,失於維修倒塌。(2)大沽口炮台位于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现存炮台3座,以“威”、“镇”、“海”三字命名。大沽海口是“津门之屏”,明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1840年至1900年六十年间,西方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先后对大沽口炮台发动了四次入侵。随着《辛丑条约》的签定,清政府被迫拆毁大沽口炮台。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天津海河入海口南、北两岸。初以砖石砌就,后以三合土夯筑。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炮台建制不断发展,防御体系逐具规模。鼎盛时期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以及石头缝六座炮台为主,配置千、万斤级铜、铁大炮及附属设施强大的海防防御体系。
鈴鐺閣原來是舊城西稽古寺的藏經閣,建於明代萬曆七年(1579年),因為飛檐四齣,風鈴丁冬,俗稱鈴鐺閣。光緒年間因附近板場失火被波及而焚毀,民國期間在原址建鈴鐺閣中學。
所以天津人在上述俗語中還經常接上一句:「鼓樓拆,炮台倒,大火燒了鈴鐺閣」(天津話將「閣」發成「皋」音)。
其它景点: 鼓楼
海河外滩
天津中山公園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天津三宝
银河广场
滨江道步行街
和平路步行街
南京路西开教堂
天津广播电视塔
解放北路金融街
小白楼商务区
三·曲艺文化 1.相声
相声是北方曲艺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喜剧性艺术。在相声形成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艺术手段。语言明快幽默,模仿维妙维肖,讽刺犀利辛辣。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活”、“底”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位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位演员出台,一问一答。群口又称“群活”,由三人以上演员表演。
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20年代,天津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多相声演员在天津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光绪初年,北京艺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扬名的相声演员有“八德”: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锡、焦德海、刘德志、张德泉、周德山、李德祥。他们都曾来津演出。天津的著名相声演员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英培、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
2.评书
曲艺曲种。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详。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说书技巧主要有四种: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三是“赋赞”,赞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张地描绘人物、景物及事件。这些技巧,是用以烘托气氛,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说书时,以说书人口气叙述的,叫“表”,摹拟书中人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评说书中人物作为的,叫“评”。天津评书艺人有王致久、张杰鑫、常杰淼、陈士和、姜存瑞等.3.单弦
清乾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4.天津快板
本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曲目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
5.西河大鼓
前身为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后经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创新使这一曲种日趋成熟。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为一人站演,说唱并重,演员自击鼓板,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层板腔体,有三种板式。说唱语言保有冀中方言俗语,唱腔朴实,曲调明快。20-30年代西河大鼓的几个主要流派为朱(化麟)派、王(振元)派、李(德全)派、赵(玉峰)派、马(增芬)派。
天津有两个西河大鼓艺术世家:郝家(郝英吉、郝庆轩、郝艳霞、郝秀洁等)、田家(田士杰、田起山、田荫亭等)。著名演员还有王艳芬、艳桂荣、陈凤云等。
四·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佛教
二·教育
大学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人们认识一个城市的特性,往往是从文艺作品开始的,经济交流可以带着文化影响一个城市的特色。天津虽然文化根基浅,没有办法从理论上给天津文化定位,但是天津市有很多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建筑,比如鼓楼、大沽炮台、古文化街、泥人张、风筝魏、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等;食品街、服装街、大胡同批发市场;五大道世界各国建筑博览、天后宫、海河大桥;中上元古界、国家森林公园、盘山、北少林寺、黄崖关长城、八仙山、独乐寺等等。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大俗大雅,起源文化是长期的军旅生活形成军旅文化。军旅文化具有难以磨损的硬性和持久性,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牺牲精神,是天津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绝不象某些电影电视表现的那么偏颇而极端,不是外地人故意贬咱,很大程度上,概因影视作品误导使然。
天津人的性格: 我觉得传统的天津人,热心肠,爱热闹,口直心快,爱咋呼,很真实,非常幽默,刀子嘴,豆腐心,有点恋家,比较容易满足。整个天津让人觉得生活气息很浓.天津的音乐:
天津音乐街:
天津音乐街是以八纬路为轴心,以天津音乐学院为核心,延伸辐射周边地区的音乐艺术文化产业市场。
天津音乐街是天津首家音乐艺术专业市场,培育形成影响力大、知名度高、辐射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的特色品牌文化产业市场,突出专业市场功能、带动河东区文化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天津音乐街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音乐艺术服务平台,通过业态规范引导加大招商,满足社会各层面的需求,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以音乐为主的相关艺术和门类的“一条龙”文化产业市场。
天津音乐街搭建了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创业就业基地,吸引和聚集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突出实践创业功能,扩大就业渠道。
天津音乐街以音乐器材租售、音像图书、音乐制作、音乐艺术培训为主体,同时汇集形象设计、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文化用品等相关业态,发展文艺演出、礼仪庆典、文化艺术交流、艺术咨询、文化中介代理等业务。
历史遗迹: 1.天后宫:中国最北妈祖庙,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
2.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本国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处大型建筑群(推荐)
3.天津博物馆,即银河广场
4.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推荐)
5.蓟县的盘山风景区、蓟县独乐寺
6.霍元甲纪念馆
7.杨柳青博物馆,即石家大院,安家大院(推荐)
8.小站练兵场:袁世凯练兵之地
9.大沽口炮台
10.古文化街:津门十景之一,街内有近百家店堂(推荐)
11.海河旁边故居群:曹禺故居、梁启超饮冰室、曹锟故居、冯国璋故居、华世奎故居等 0
第三篇:地域文化(模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和()。
2.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生产为关键,通过()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和(“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
第四篇:地域文化单选题
《江西地域文化》单选题
1.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B)所。A.10B.14C.41D.45 2.“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A)的诗句。A.文天祥B.欧阳修
C.王安石
D.江万里
3.江西人口向湖广的大规模迁徙始发于(C)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民国时期
4.江西历史上第一人杰、民间号为“番君”的是(B)A.陶渊明B.吴芮
C.徐孺子
D.王勃
5.被称为明朝第一位戏曲理论家的是(A)A.朱权B.汤显祖
C.沈璟
D.蒋士铨
6.贯穿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A.情B.律C.道
D.理
7.《舆地图》最早刊石于(C)A.庐山B.三清山
C.龙虎山
D.井冈山
9.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是(A)A.直抒性情B.模拟复古
C.诗文革新
D.强调格律
10.春秋战国以前,江西境内的主要居民是(D)A.夷族B.畬族 C.汉族
D.百越族
11.(D)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A.大洋洲遗址B.仙人洞遗址
C.角山遗址
D.吴城遗址
12.《新五代史》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脱脱
C.张廷玉
D.欧阳修
13.贯穿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A.情B.律C.道
D.理
14.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17世纪百科全书的是(B)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岛夷志略》
15.角山遗址发现于(B)A.1979年 B.1980年
C.1985年
D.1990年
16.江西竹枝词至今有(D)年的历史.A.500B.600C.700
D.800 17.大洋洲遗址位于(B)A.泰和
B.新干
C.樟树
D.吉安
18.从客家月印“三省传家”中,可看出主人姓氏是(B)A.张姓B.曾姓C.刘姓
D.孔姓
19.江西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A)A.36%B.42%C.12%
D.41%
20.“元诗四大家”中有(C)人是江西籍的。A.1B.2C.3D,4 21.隋唐时期,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B)”之说 A.江南B.江西C.庐山
D.九华山
22.仙人洞遗址下层展现的文化遗存是(A)A.中石器时代
23.(D)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A.吴城遗址 B.铜岭遗址
C.牛头城遗址
D.大洋洲遗址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新石器时代晚期
24.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A.晏殊B.晏几道
C.欧阳修
D.姜夔
25.三寮村的风水术主要在(C)二姓间流传。A.廖、谭B.曾、谭
C.廖、曾
D.廖、谢
26.八大山人是(C)A.道观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
D.蒋士铨
2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是(?)A.青山瓷图档B.样式雷图档
C.《天工开物》
D.金溪刻板书
28.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张是(A)A.直抒性情B.模拟复古
C.诗文革新
D.强调格律
29.在中国地图学上首创图例标志的是(C)A.朱思本B.罗洪先
C.裴秀
D.利玛窦
30.对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梅尧臣
31.“江西”是以(A)为座标而得名的? A.赣江B.长江C.湘江
D.黄河
32.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
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33.《天工开物》的作者是(C)A.宋应昇B.曾安止
C.宋应星
D.雷发达
34.佛教净土宗祖庭是(B)A.吉安静居寺B.庐山东林寺
C.云居山真如寺
D.靖安宝峰寺
35.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C)为主
A.种植 B.采集C.狩猎
D.打渔
36.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 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37.《集古录》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赵明诚
C.李清
D.欧阳修
38.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B)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9.江西的丘陵主要分布在(B)A.赣西和赣南C.赣东北和赣西
40.南宋时期,江西共考中进士(B)人。A.1700B.3697C.3708
D.3800 B.赣东北和赣中 D.赣西和赣东
41.在家乡建造“萃和堂”,让全族人过起大同生活的是(B)A.朱熹
B.何心隐
C.颜钧
D.王阳明
42.在明代被称为“四时雷电镇”的是(B)A.朱仙镇B.景德镇
C.汉口镇
D.吴城镇
43.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下辖多少个县(B)A.13B.18C.20
D.26
44.叠山书院是为纪念(C)。A.文天祥B.欧阳修
C.谢枋得
D.江万里
45.共和国摇篮是指(A)A.瑞金B.兴国C.南昌
D.井冈山
46.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47.“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是指(A)A.南丰B.萍乡C.抚州
D.上栗
48.南昌八一广场始建于(B)年。A.1949B.1952C.1960
D.1976 49.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
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50.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C)A.洞庭湖B.巢湖
C.鄱阳湖
D.青海湖
51.从客家月印“知音遗范”中,可看出主人姓氏是(D)A.王姓B.田姓C.刘姓
D.钟姓
52.“鹅湖之会”的地点是(D)
A.鹅湖书院B.象山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鹅湖寺
53.晚唐有民谚“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其中“筠”是指当今(A)A.高安 B.上高
C.宜春
D.新余
54.元代著名航海家江西人汪大渊的远航是从哪里出发的(A)A.泉州B.福州C.海南
D.广州
55.“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A.王安石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56.“心学”的创立者是(C)A.陆九龄 B.朱熹
C.陆九渊
D.周敦颐
57.明清时期在(A)流行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A.湖广B.四川C.中原
D.京津
58.(C)被称为后世高腔之祖 A.青阳腔 B.徽腔C.弋阳腔D.海盐腔
59.八大山人是(C)A.道观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
D.蒋士铨
60.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A.3B.4C.5D.6
61.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62.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63.(D)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A.吴城遗址B.铜岭遗址
C.牛头城遗址
D.大洋洲遗址
64.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永新土地法》
D.《苏维埃土地法》
65.文苑佳话“虎溪三笑”发生在(B)A.三清山B.龙虎山
C.庐山
D.云居山
66.“元诗四大家”中有(C)人是江西籍的。A.1B.2C.3D.4 67.八一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B)的道路。A.农村包围城市C.建立革命政权B.武装夺取政权 D.反抗国民党统治
68.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单一传统手工业著称的城市是(A)A.景德镇B.樟树
C.大同
D.杭州
69.清朝的“庐陵辩论”的地点是(C)A.白鹿洞书院B.白鹭洲书院
C.鹅湖书院
D.濂溪书院
70.明世宗时期得“风水状元”的江西风水师是(B)A.廖均卿B.廖文政
C.曾邦旻
D.曾鹤宾
71.下列哪一种学说被朝廷打入“伪学”(C)A.陆学B.王学C.朱学
D.泰州学说
7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C)A.宋应昇B.曾安止
C.宋应星
D.雷发达
73.“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牡丹”指的是汤显祖的戏曲(B)A.《紫钗记》B.《还魂记》
C.《南柯梦》
D.《邯郸梦》
74.“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A)A.吴与弼 B.陈献章
C.颜钧
D.欧阳修
75.下列属于被黄宗羲评为“赤手搏龙蛇”的是(C)A.陆九渊B.虞集
C.何心隐
D.李孜省
76.信江源位于(C)A.武夷山B.怀玉山
C.三清山
D.祁门山
77.《新五代史》的作者是(D)A.王安石B.脱脱
C.张廷玉
D.欧阳修
78.国内发现最早的斜织机构件发现于(B)A.凤凰山墓B.仙水岩崖墓
C.昌邑战国墓
D.三星堆
79.《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D)A.何汤B.程曾C.唐檀
D.徐稚
80.被清人姚燮称赞为“奇丽动人,古今绝唱”的是(B)A.《紫钗记》B.《牡丹亭》
C.《南柯梦》
D.《邯郸梦》
81.明初被朱元璋称赏的铁冠道人是(C)A.周颠 B.彭莹玉
C.张中
D.张三丰
82.最早进行竹枝词创作的江西文人是(B)A.曾巩B.杨万里
C.解缙
D.杨士奇
83.江西人口向湖广的大规模迁徙始发于(C)A.宋末元初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民国时期
84.永嘉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分布在(?)A.浔阳郡B.豫章郡
C.松滋郡
D.庐陵郡
85.江西最古老的家训是(C)A.梁氏《谱诫》B.陈氏《义门家范十二则》
C.陈氏《家法》
D.衷氏《诫约》
86.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
A.54B.75C.79
D.82
87.在中国地图学上首创图例标志的是(A)A.朱思本 B.罗洪先C.裴秀D.利玛窦
88.江西“讼风”最盛的时期是在(B)A.唐宋B.宋明C.元明
D.明清
88.明清时期在(A)流行着“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民谚? A.湖广B.四川C.中原
D.京津
89.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89.吊桶环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反映的是江西(B)生存文化 A.史前民众B.原始社会民众
C.奴隶社会民众
D.封建社会民众
90.要求南丰人“传傩以靖妖氛”的人是(B)A.陶渊明B.吴芮
C.徐孺子
D.许真君
91.明代江西在北京的会馆有(B)所。A.10B.14C.41D.45 92.被公认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B)A.苏轼B.欧阳修
C.王安石
D.杨万里
93.明代第一部茶学著作《茶谱》的作者是(A)A.宁王朱权B.解缙
C.徐渭
D.喻政
94.“傩”最早起源于(A)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春秋战国时期
95.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是(A)A.龙虎山B.庐山
C.云居山
D.华山
96.战国粮仓遗址位于(D)A.吉安B.南昌C.新建
D.新干
1.最晚至(?),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6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5世纪
97.确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年代是(C)年。A.1928B.1930C.1933
D.1945
98.浔阳陈崇家族创办的东佳书堂创办于(C)年间。A.唐太宗B.唐玄宗
C.唐昭宗
D.唐德宗
99.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A.晏殊 B.晏几道C.欧阳修D.姜夔
100.仙人洞下层与(B)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A.吊桶环下层 101A.陶器 B.吊桶环中层
C.吊桶环上层
D.仙人洞上层
.吊桶环遗址的一项惊世发现是(B)
B.野生稻
C.磨制技术
D.钻孔技术
102.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后,豫章群更名为(A)
B.南昌郡
C.鄱阳郡
D.庐陵郡 A.九江郡 103.安史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集中于(A)
B.赣东北和赣中
C.赣中
D.赣南
A.赣北和赣东北
A.75104.《宋史》中,有(?)江西人有传记。
B.86C.88
D.92
105.开后世诗话先河的诗学理论著作是(A)
A.《六一诗话》 B.《沧浪诗话》
C.《静志居诗话》
D.《归田诗话》 106.仙人洞下层与(B)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B.吊桶环中层
C.吊桶环上层A.吊桶环下层
D.仙人洞上层
107.被一些学者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C)
B.蒋士铨
C.汤显祖
D.吉安
D.李渔 A.沈璟 108.大洋洲遗址位于(B)A.泰和 B.新干C.樟树109.“傩”最早起源于(A)
B.奴隶社会A.原始社会 A.道观 A.3
C.封建社会
D.春秋战国时期
110.八大山人是(C)
B.清初江西八人文人的总称
C.朱耷D.蒋士铨
111.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B.4C.5D.6
112.明嘉靖后,江西民间戏剧的代表是(A)A.饶河戏 B.弋阳腔
C.采茶戏
D.花灯戏
113.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A)
B.《兴国土地法》
D.《苏维埃土地法》 A.《井冈山土地法》C.《永新土地法》 114.文苑佳话“虎溪三笑”发生在(C)A.三清山 B.龙虎山C.庐山D.云居山
115.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单一传统手工业著称的城市是(A)A.景德镇 B.樟树
C.大同
D.杭州
116.被称为明朝第一位戏曲理论家的是(A)
B.汤显祖
C.沈璟
D.蒋士铨
A.朱权 117.清朝的“庐陵辩论”的地点是(B)A.白鹿洞书院 A.廖均卿 A.陆学 1B.白鹭洲书院
C.鹅湖书院D.濂溪书院
118.明世宗时期得“风水状元”的江西风水师是(B)
B.廖文政
C.曾邦旻
D.曾鹤宾
119.下列哪一种学说被朝廷打入“伪学”(C)B.王学C.朱学
D.泰州学说
20.“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牡丹”指的是汤显祖的戏曲(B)B.《还魂记》
C.《南柯梦》
D.周敦颐
D.《邯郸梦》
A.《紫钗记》121.“心学”的创立者是(C)
B.朱熹
C.陆九渊A.陆九龄 122.仙水岩崖墓遗址出现了何种音乐器材(A)
B.锣、扁鼓
C.筝、锣A.筝、扁鼓 12A.陆九龄 12A.300 12
5D..筝、三弦琴
3.“心学”的创立者是(C)B.朱熹C.陆九渊
D.周敦颐
4.角山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年代向前推进了(D)余年。
B.600
C.900
D.1000
.(D)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
B.仙人洞遗址
C.角山遗址
D.吴城遗址
D.洪州胡氏
A.大洋洲遗址 126.江西最早也最具影响的义门是(A)A.江州陈氏B.信州李氏
C.信州俞氏 127.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的是(A)A.《禾谱》 A.夏代晚期B.《农器谱》
C.《齐民要术》
D.《农书》
128.据现有考古资料,商方化南渐至赣境地区最迟在(C)
B.商代早期
C.商代中期
D.周代早期
129.(C)的发掘再次证明,赣江流域曾有一支与中原商殷青铜文明有别的土著青铜文化。
A.吊桶环遗址 B.中陵遗址C.吴城遗址D.大洋洲遗址
130.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B)
B.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A.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131.下列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的遗址是(B)
B.大洋洲遗址
C.铜岭遗址
D.仙人洞遗址
A.吴城遗址
A.赣江
A.3 B.4132.“江西”是以(A)为座标而得名的? B.长江C.湘江
D.黄河
133.吴城遗址的整个面积达(B)平方千米。C.5D.6
134.“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
A.王安石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135.“粤户闽庭”指的是(C)A.湖南 A.徐霞客B.湖北C.江西
D.赣州
136.下列被称为元代著名地图学家的是(B)
B.朱思本
C.罗洪先
D.汪大渊
137.(A)是明清时期江西造纸业的中心。
A.广信府13B.饶州府
C.吉安府
D.铅山
8.明代第一部茶学著作《茶谱》的作者是(A)
B.解缙
C.徐渭
D.喻政
A.宁王朱权139.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C)A.商代早期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140.春秋战国以前,江西境内的主要居民是(D)A.夷族 B.畬族C.汉族
D.百越族
141.江西最古老的家训是(C)
B.陈氏《义门家范十二则》A.梁氏《谱诫》 A.龙虎山
C.陈氏《家法》
D.衷氏《诫约》
142.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是(A)
B.庐山
C.云居山
D.华山
A.吉安 B.南昌143.战国粮仓遗址位于(D)C.新建
D.新干
144.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A.54B.75
C.79
D.82
145.下列诸人中,(C)有2部史书进入二十四史
A.司马迁B.班固
C.欧阳修
D.张廷玉
146.下列史书属于欧阳修独撰的是(A)A.《新五代史》 147B.《旧五代史》
C.《新唐书》
D.《旧唐书》
.“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C)
B.欧阳修
C.黄庭坚
D.曾巩 A.王安石 148.“江西填湖广”指的对象是(C)
A.粮食B.财力
C.人口
D.物资
149.明代江西私家书院有(A)所。A.164B.148C.103
D.44 150.被公认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B)A.苏轼B.欧阳修
C.王安石
D.杨万里
151.吊桶环遗址发掘的年代是(C)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19世纪末
152.朱思本的代表性著作是(A)A.《舆地图》B.《广舆图》
C.《岛夷志略》
D.《禹贡地域图》
153.角山遗址位于(D)A.新余B.上饶C.宜春
D.鹰潭
154.八一广场上“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塔名题写者是(D)A.朱德B.周恩来
C.毛泽东
D.叶剑英
155.《十送红军》由(A)改编而来。A.《送郎歌》 B.《走船》
C.《东风吹得浪花开》
D.《五更恋郎》
156.北宋时期,江西共创办书院()所。A.30B.45C.54
D.60
157.唐代江南西道所辖州数为(C)个 A.6 B.7 C.8D.9
158.铜岭遗址开采的从商代中期一直延续到(B)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代
D.汉代
159.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D)所。
A.54B.75
C.79
D.82
160.江西采茶戏有(D)大流派。A.2B.3C.4D.5
161.采茶戏发源于(B)A.宜春B.赣南C.九江
D.抚州
162.铜岭遗址位于(A)
A.瑞昌 B.都昌
C.九江县D.修水
第五篇:三秦地域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号 ***80 学生姓名 胡 洋
2014年 7 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 三秦 地域结构 自然条件 思想
三秦地域文化
一、概述
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同样, 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 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 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 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自然条件的作用, 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 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 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 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总之, 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 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 以及深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中部偏东靠北, 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 39。35’。南北长863公里, 东西宽400公里, 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与蒙、晋、豫、鄂、川、甘、宁等省毗邻。整个地貌以高原为多, 山地次之, 川地平原较少。
在认识地域文化时, 既要重视整体把握, 也要注意微观分析。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秦地自然环境可分为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三块不同的区域。在这三块相对隔离的自然区域里发育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它们是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 是在黄土高原环境中形成并受其影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 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 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关中三面环山, 一面向水, 地形较为封闭;又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灌溉便利, 农业发达, 因而有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受其影响, 关中文化早期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然国都迁出关中后, 关中文化受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植根于渭河平原的封建农业的制约, 表现出更多的保守性。陕南文化是秦地的山地文化, 它除具有三秦文化的共同特性外, 还兼有长江流域文化的某些特征。三秦文化呈现出三个有一定差异的文化区域, 是直接受到了秦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之中进行的, 受到了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打上了鲜明的地域印记。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受秦地自然条件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是显著的, 下面我们仅从大的方面做一简略而概括的分析。(一)三秦文化早期具有开拓精神, 而后期逐渐倾向封闭保守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的内陆, 地形较为封闭。北部黄土高原群山环绕, 北有横山山脉, 西有子午岭, 东南是黄龙山, 另外, 向东以黄河与晋地分离, 交通极为不便。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位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之间, 虽山清水秀, 但交通极为不便, 特别是众多山区较为封闭。关中有秦川平原, 但其封闭性则更为突出。它三面环山, 东面临水, 使关中平原与外地天然的隔离开来。而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使它在古代就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不依赖外地, 进而为形成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三秦文化更多的是倾向于封闭保守。
三秦文化早期受建都于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文化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在中国的历史上, 有11个政权建都关中, [5] 仅长安一地建都时间就达1225年。由于政权的建立使秦地的交通发达起来, 打破了地形上的阻塞和封闭, 以长安为中心, 进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网络。三秦文化直接受建都关中的国家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汉唐盛世文化的积极精神如开放改革、融合纳新、开拓创新等精神, 对三秦文化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使其在早期历史阶段呈现出来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例如, 司马迁出生于韩城, 他是在三秦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秦文化所具有的开拓精神。唐代之后, 国都迁出了关中, 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向南移动。这个时期, 三秦文化受国家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因而发展的速度也逐渐缓慢了下来, 同时文化也不及早期的繁荣发达。与此同时,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的封闭性对三秦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暴露了出来, 加之小农经济的负面作用, 使宋元以来的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封闭保守。
(二)秦地的自然条件使三秦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利、气候、资源等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如有些地方宜农, 有些地方宜牧, 有些地方宜于发展工商业等, 而经济发展又影响着该地文化的发育成长, 这样, 自然条件通过对经济发展(经济环境)的制约而最终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 地方文化也因此带有地域的特色。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秦地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也较为肥厚, 然气候愈向北愈为干燥, 这种条件使其经济发展农牧并举, 南部以农业为主, 北部以牧业为主。关中盆地有渭河冲积形成的八百里秦川,平原地带土壤异常肥沃, 灌溉便利, 加之气候温暖湿润, 是发展农业的极佳场所。关中农业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耕地区之一。秦地南部以山地为主, 其中也有小面积的平原地带, 为汉江等河流冲积形成。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 湿润多雨, 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与关中不同, 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从总的情况来看, 自然条件决定了秦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主。
秦地的农业经济对三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重农轻商, 农业生产发达, 这种经济环境对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 使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耕文化。三秦文化也是如此, 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特征, 表现为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重农轻商的社会传统和务实轻虚的思想倾向等。
(三)秦地环境培育起来的三秦文化还有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 三秦大地特别是关中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中国古代许多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 从而促进了秦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汉唐王朝, 其开放的先进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三秦文化。三秦文化早期阶段就如汉唐文化所表现出的气势一样, 充满朝气, 充满活力, 充满生机。涌现出了像司马迁、张骞、班超、杜牧、韦庄、薛涛等心胸广阔, 才华横溢, 气质非凡, 开拓进取的伟大人物。作为地域文化, 三秦文化的早期发展是令世人注目的。然而唐代以后, 秦地经济的发展逐渐减缓, 文化的发展也不如早期的繁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向东向南转移, 国都迁出关中, 关中丧失了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因而对秦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二是关 中平原虽然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宜于农耕, 但因面积所限, 不利于大规模发展, 而秦地南北部的宜于农耕的面积也比较有限;三是战争的破坏, 不利于秦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 三秦地区长期处于战争前沿, 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攻防的动荡地带, 这使得秦地的发展严重受阻。
三秦文化在经由唐宋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之后, 于是在其文化之中便逐渐孕育出一种怀旧的历史惰性。这种历史惰性是三秦文化经过历史性转折之后, 在小农经济的土壤里滋生成长的。封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所养育出来的文化, 使人多安于现状、重土乐天、知足常乐, 即使对现实产生不满情绪, 也不会去积极努力的开拓创新, 改变改造现实, 达到理想的目标;与此相反, 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在心理上消除不满, 以回想过去的满足和盛况求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慰, 这有如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 精神。三秦文化的历史发展由盛而衰, 这种事实是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接受的, 人们想起了三秦大地昔日的盛况, 想起了汉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想起了。。长此一往, 便在三秦文化中积淀形成一种怀旧恋古的历史惰性心理。直至今天, 这种惰性心理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于秦人的身躯之中, 千年帝都除留给今天人们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之外, 还留给人们意识中的废都衰败倾向, 这些都是在振兴发展三秦文化中必须注意克服的问题。四.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
(一)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从司马迁到张载, 从周秦文化到宋金元明清的关中学术, 都把人与自然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 自然环境既能影响人生, 人生又能作用、影响于环境, 认为人有生命与灵气, 自然也有生命与灵气。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 三秦父老生生不息, 发扬奋斗精神, 创造自己的文化, 描绘自己的理想境界。(二)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与重视实用、讲究功利的文化心理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八百里秦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 东有潼关, 南有秦岭, 西部与北部有连绵的戈壁和沙丘。如欲发展必须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向外开拓。历史证明, 周秦汉唐都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全国开拓并且迅速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外,三秦文化是在吸收中原文化、东方儒道文化、法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秦人在东进开拓的过程中, 自然地培养了重实用、讲功利的文化心态。当然, 这一思想特征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三秦文化发展的前期, 明显地表现出其开放性和积极性, 明清以来, 由于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 三秦文化逐渐走向了保守与封闭。(三)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 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秦人尚朴古有定论。从司马迁到张载都强调礼仪, 提倡务实。张载: “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程熙则评价: “关中人刚劲敢为。”果然, 江藩在国朝宋学渊源记中评价李因笃时称到“平生尚气节, 急人之难。亭林在山左被诬陷, 因笃走三千里, 至日下泣诉当事而脱其难。性慷直, 面斥人过, 与毛奇龄论古韵不合, 奇龄强辩, 因笃气愤填膺不能答, 遂拔剑斫之, 奇龄骇走, 当时相传为快事”。所以, 秦人提倡“道不虚谈, 学贵实效”。
总之, 三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三秦文化在公元906 年以前, 曾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成就, 以汉唐长安为标志, 如日中天地照耀着整个世界;宋元以后, 三秦作为临制西北的军事重镇, 凭借其地理与文化优势, 仍然在历史上有杰出的贡献。三秦文化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 从史前的半坡彩绘到唐宋名人名画, 再到当今长安画派, 从工整细腻的宫廷绘画到粗犷豪放的民间绘画, 形成了既与中国主流文化难以隔断的传统, 又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 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鲁鹏.三秦文化的历史发源及特性 [J].兰州学刊,2011(2).(2)毛曦.自然环境与三秦文化的地域特征 [J].唐都学刊,1997(3).(3)何金铭.三秦文化从书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臧振.文化交流与三秦兴衰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4).(5)赵吉惠.三秦文化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